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场景视域下城市演艺新空间的场景构建研究——以上海亚洲大厦星空间一号为例

2023-02-02 13:45:08

文 梁 琪 山东师范大学

伴随着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浪潮和个性化日益凸显的文化消费新需求,一批灵活多元、类型多样的新型演艺空间诞生于上海演艺市场①。“演艺新空间”指区别于传统大中型剧场,散布本中心城区、适合举行特色演艺活动的具有业态复合特征的新型演艺空间。演艺新空间的“新”表现在其打破了传统戏剧在场所、空间、观演关系上的严肃性,走入日常生活消费场景中,与商业、娱乐、旅游等业态“融合”,具有场所的生活化、舞台的灵活化、观演的沉浸性、功能的复合性等特点。

演艺新空间的出现是新时代对艺术的跨界扩容、内容与空间、观演关系以及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探索的结果。对演艺产业来说,新空间的出现延长丰富了演艺产业的价值链。对城市来说,艺术作为空间活化的重要抓手,丰富盘活了多种空间资源。在疫情反复的当下,演艺新空间“小而精”的优势凸显,为演艺行业未来发展的拓展了新赛道。作为演艺行业的新兴业态,演艺新空间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呈现出产业实践在前理论滞后的状况,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有关演艺新空间的理论研究较少,尤其对演艺新空间场所生成的内在动力机制的研究亟待开展。而作为后工业城市中的典型场景,演艺新空间的发展机制与场景理论不谋而合。基于此,下文将立足消费场景空间与文化价值传递的正向关系,引入场景理论的评价范式,对演艺新空间的典型案例——亚洲大厦星空间一号进行场景维度设计和解构,以期为演艺新空间在更多城市的广泛实践带来启示意义。

为回应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消费为中心转变的城市发展新语境,新芝加哥学派站在消费者视角审视城市发展,提出城市研究的新范式——场景理论。该理论认为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城市中的娱乐设施和市民活动的组合会产生代表特定文化内涵的“场景”。场景不仅具有物质便利属性,也蕴含着特定的精神文化价值,吸引着特定的人群进入场景参与消费,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1]场景理论认为场景首先具备五个基本要素②,在此基础上,场景理论提出以三个主维度和十五个次维度为感知维度搭建了衡量场景和受众之间吸附关系的评价体系(见表1)。为解释后工业时代城市文化消费新业态的内在生成动因以及指导文化生产布局提供了可测性的话语指标。

表1 场景维度释义

作为一种颇具时代意味的新事物,演艺新空间是诸多要素结合的结果,是后工业时代的典型“场景”,与场景理论在关注主体上表现出高度的契合。不同于以往解释从生产或人力资本的视角解释城市发展逻辑。场景理论是从消费者视角,探究群体如何被蕴含地方特色的场景空间所吸引、所连接、所感召,并主动建构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理论,可以总结为以“文化和价值观”为核心的“主体—生活—娱乐设施—活动”三角模式。[2]在符号驱动消费的社会,个体主观诉求和价值观决定了其对生活和工作空间以及消费的选择,而生活和工作空间的设施、布局等物质组合正凝结成特定的文化价值属性,通过文化实践活动,形成特定的场效应,吸引着气质相同的人群加入。与传统剧场以表演艺术作品、舞台呈现效果等将对艺术的关照作为演出重心不同,演艺新空间突破了传统的以“演员为主、观众为辅”的观演关系,[3]以观众体验为中心,考虑空间环境的组合产生的场域精神及文化价值观对消费产生的影响。在演艺新空间中,演出环境、演员状态、以及周边配套设施等物质要素的组合塑造着带有特定文化价值符号的场域,召唤和刺激文化消费。由此可见,二者的内在逻辑不谋而合,有着极强的适应性。

2020年,受疫情影响,改编自韩国原创音乐剧的《阿波罗尼亚》入驻亚洲大厦星空间一号。出品方“一台好戏”按照100%实景酒吧的方式,将演出环境打造成剧中的小酒馆,开启长期驻演。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若干个“星空间”在亚洲大厦诞生,成为上海演出密度最高、最集中的演艺新空间。作为演艺新空间的先行者,星空间一号的成功对仍处在萌芽阶段的演艺新空间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启示意义。下文笔者以场景理论范式为工具,对其场景维度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亚洲大厦星空间一号的五个场景要素分析

1.邻里社区:多元开放又不失传统底蕴

场景理论认为,社区是通过邻里关系体现场所的包容度与和谐性,评价场所的氛围和价值观的主要因素。[4]演艺新空间的诞生与上海本身良好的演艺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更与城市开放多元的城市精神息息相关。亚洲大厦位于上海行政商业中心的黄浦区。黄浦区商务密集,聚集了大量的都市白领、金融精英、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形成包容度和开放度较高的社群特征。黄浦区作为上海的“钻石”地段,除了商务、商业功能外,文化的集聚也在所必然。诸如博物馆、美术馆,尤其是演艺场所的集聚地,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消费氛围,培植了开放先进、多元交融、生命力旺盛的土壤。与纯粹的精英文化气质相比,亚洲大厦因为兴建于海派京剧的发源地而带有戏剧的基因,在现代的社群场景又增添了传统文化的底蕴。所以星空间一号演艺新空间正处于这样既注重多元开放,又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的社区环境中。

2.基础设施:便利开放的社群气氛

场景理论认为,基础设施是促进城市文化消费的载体。[5]亚洲大厦位于繁华的商业地带,周边围绕着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等商业文化休闲区,具有便利的娱乐休闲设施,有利于社交的延续。与传统剧场不同,星空间不再以是否购票作为准入门槛,而是面向所有市民开放,人们可以自由进出和消费,形成了被信任和被尊重的空间气质。此外,演艺新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场所与生活化场景连接,星空间一号不仅由办公场所改造而来,还打造成了真酒吧环境,客人还可以随时点酒,边喝必看。打破了传统表演艺术的严肃气氛,减少了距离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众心理层面进入传统演场馆观看演出的“情感障碍”,从而能够拓展表演艺术观众群。除此之外,为了迎合年轻人的作息,演艺新空间一号还推出午夜场演出,由此形成了一种开放、自由、年轻、被尊重的空间氛围。

3.人群:开放多元、平等自由的青年群体

人群为星空间的发展赋了主体性的含义。[5]星空间一号的人群主要由演员和观众构成。首先是演员,“一台好戏”目前共有7位签约演员,长期在此驻演的有六七十位演员,大多是“90后”“00后”。这些演员大都来自上海各艺术院校,为新空间注入了热情和创意。其次是观众,由于剧场空间的开放性和复合性,星空间一号上演的戏剧《阿波罗尼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包括此前没有音乐剧观赏经验的观众。据一台好戏的内部调研结果显示,《阿波罗尼亚》的演出票复购率高达60%。跨城观演比例高达40%。《阿波罗尼亚》的消费群体主要为20~35岁的年轻女性观众。她们具有高学历、高黏度、高购买力的消费画像。消费以个性化、精品化、互动性需求明显。同处于一个年龄层的演员与观众能够形成相同的价值认同符号,同为90后、00后的年轻人群,有着追求个性、崇尚平等自由的群体画像。

4.活动:互动性与自发性活动

活动是将人群与空间连接起来进而产生动态意义的中介变量。演出无疑是演艺空间重要活动,星空间的魅力在于注重人群的主动性的调动:在“真实”的酒吧环境中,观众不再是“看客”,随时会被演员“召唤”参与互动,参与感的获得是其产生吸附力的重要原因。演出之外,戏剧出品方还十分注重口碑发酵和物料发放。首先,出品方会定期更换卡司阵容以激发观众新鲜感,由此引发观众的“集卡”活动,“集卡”的过程也增强了参与感。此外,主办方会在线下推出不同演员的明信片、角色徽章的周边售卖,而线上则通过B站和小红书等平台上发布花絮短视频,这些都使得观众从静观转变为动态参与。此外,观演关系的场外延续也是促使场景形成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演出结束之后,演员会换下戏服和粉丝签名互动合影并与粉丝交流演出内容、听取反馈意见,演员和观众形成平等的对话关系,赋予和强化着受众的主体性实感。

5.价值观:自我意识的凸显与精神意义的追寻

传统戏剧将舞台时空与观众席时空分割开来,让演员和观众自觉产生身份界定。而在《阿波罗尼亚》剧场空间中,创作者放宽了对于戏剧传统框架的掌控,使戏剧在形式上打破了舞台表演的“第四堵墙”,让观众从“旁观者”的身份转变为“参与者”,从而让演员和观众都拥有更大程度的自由,以期获得更加“沉浸式”的观演体验。场所的真实、观演的强互动都让观众获得强烈的在场性,也让观众意识到,演艺不仅是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一种高级但稀缺的体验,它更应该是一种普通的、常态化的娱乐生活体验,进而感受到开放自由包容的氛围。此外,《阿波罗尼亚》的戏剧内容也传达着坚守信仰、勇敢与自由的精神。以戏剧内容为触点,以“真实感”的物质环境为依托,依靠观众演员的互动,星空间一号传达着自由开放与追求自我愉悦的价值观念,吸引着具有同样价值观的年轻人群前来消费。

(二)亚洲大厦星空间一号的三个场景维度分析

1.亚洲大厦星空间一号的场景评价维度构建

在总结亚洲大厦星空间一号的场景要素的基础上,我们从主维度和次维度两个方面构建亚洲大厦星空间一号的文化场景维度,如表2所示:

表2 亚洲星空间一号场景价值维度评价

2.亚洲大厦星空间一号场景维度分析

在构建亚洲大厦星空间一号的场景评价的话语指标基础上,从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三个主维度层面对其场景矩阵和舒适物进行分析,具体如下所示:

(一)真实性维度分析

真实性是对社会个体身份内涵和意义的鉴别,即对“真”的认识。从本土、国家、族群、理性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就演艺新空间的场景的真实性来说,首先表现在它是扎根本土语境的产物,不是凭主观意志生成的,而是符合现实国情的、受到新消费需求与演艺产业结合的新发展态势,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的新业态。从本土性来看,受到本土的文化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从国家维度看,虽然受到国家支持,但是国家赋予了其较大的生存自由。其次真实性也表现在“场景”的真实感受,因为认同带来的愉悦感,最主要的是族群的认同,上海良好的演艺生态环境培育了优质的消费受众,他们对新业态的包容性较强。星空间本身打造成真实的酒馆环境,加上舞台感的消失、观演的互动以及剧场的功能复合性所带来的开放性,使得其在“种族”指标上表现出包容多元开放的特点,年轻演员与观众群体同处于一个年龄圈层,加之互动活动的加持,形成了具有核心凝聚力且开放自由的社群组织。在演出结束后的平等对话,提供了自由交流、发表意见的场域,带给了观众更多主动参与感的同时,也展现了较高的“理性”。从物质环境到人文气氛的营造,都促进了场景认同感和体验感的塑造,体现了较高的真实性。

(二)戏剧性维度分析

在真实的场景中,以个体的言语、礼节、姿态等展示自我的行为构成了场景理论的第二个维度“戏剧性”。戏剧性涉及人们看待别人以及被别人看待的方式。星空间虽然强调营造真实感和生活感,但实际处于“拟真”的状态之中,表现出较高的迷人性。对时尚性指标贡献较大的舒适物主要来自“小酒馆”环境的新奇、戏剧故事的生动以及演员的魅力。

首先,星空间剧场环境还原为贴合故事背景的酒馆样貌,具有较大的创新性,打破了传统观演关系,观众不仅可以边喝酒边观看演出,还能随时参与互动,满足了人们对消费独特性的追求以及参与体验,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其次,《阿波罗比亚》戏剧本身的魅力,戏剧本身讲述了年轻人对梦想的追逐、对信仰的坚守,符合年轻人的消费品味。除此之外,现场音乐的渲染也增强着沉浸感和视听效果,近30首集摇滚、爵士、流行等曲风于一体的现场Live Show足以激发年轻人的兴趣。星空间的正式性较低,原因在于无论是场所的生活化、舞台感的消弭以及观演关系的互动和沉浸都打破了传统戏剧中“第四堵墙”。

此外,星空间一号中观众不需要正襟危坐,而是可以边喝酒边享受戏剧,也体现了一定的非正式性。非正式性也体现出其打破常规、创新的特质,因此也指向“越轨”的指标。一方面,星空间一号颠覆了传统的剧场表现形式,重塑了演艺形态,整体的空间设计打破了传统认知。另一方面,星空间将场景还原成真实酒馆的环境,给观众造成日常化、生活化的体验,消除了其对传统戏剧严肃性的认知,让观众产生亲切感。无论是台上观众与演员的互动、还是表演结束后观众和演员之间平等的对话活动都展现出较高的亲善性。展示性指标主要体现在星空间实施“OPEN RUN”即无闭演日期的长期演出,《阿波罗尼亚》有三个角色,12个演员随机组合成不同的卡司(演员阵容),能够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受,此外,官方在线上和线下推出的活动也体现了较高的展示性。

(三)合法性维度分析

在合法性的维度中,平等主义和自我表达的正向性较为明显。首先,与传统剧场凭票入内不同,星空间剧场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生活场景连接也意味着广泛的观众参与;
其次,亚洲大厦的演出时间也打破了演出市场的常规操作。目前国内包括上海晚上的剧场演出多在19:30开场,周末下午会有14:00的场次,但在亚洲大厦,演出开场时间是“参差”安排的。午夜场的设置,缘于对90后、00后们与前辈大相径庭的作息习惯的认知。对很多年轻观众来说,他们下班时间较晚,19:30还未下班或者正是晚饭时间,22:00才是最适合他们的观演时间。星空间开创午夜场,迎合了年轻人的作息时间,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平等主义。星空间无论是演出的场所、舞台以及观演关系都表现出对创新的追求。此外,在观演中给予观众充分的自我展示和互动机会,以及能够和演员进行平等的对话、为其表演提出建议等都体现了较高的自我表达。另外,作为场景中的演员,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个人魅力,通过频繁的展示和互动,观众极易产生崇拜感,体现了“超凡魅力”的指标。对于星空间的功利主义,可以结合合法性的另一层度即“感觉善”理解。作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文、商、旅融合的场景式消费模式,星空间具有较大的市场灵活性和商业拓展价值,体现了较为明显的功利主义。在演艺新空间内,消费是明显的、理所当然的发生。但值得注意的是,演艺新空间还要警惕唯功利的倾向,消解艺术的神圣,进而使艺术走向平庸。

星空间一号的场景构建从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三个维度搭建了独特的具有开放自由多元个性的文化价值符号的场景,吸引、连接着同样文化价值观的人群前来消费,既回应了多样化消费需求,也为演艺空间拓展了新的产业业态。从星空间一号实践经验看,未来城市演艺新空间的发展需要回归场景理论,重视空间场景组合产生的文化内涵对人群的吸附作用。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氛围营造,提供多方支持,明确真实性环境

从上海演艺新空间的发展看,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文化氛围又促使更多演艺人才和内容资源的麇聚,在精细分工的生产制作中,合力推动产业阔步向前。因此城市发展演艺新空间首先要重视城市文化氛围的塑造,政府应完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等激励文化产业发展,鼓励业态融合,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产业活力,也有助于城市资源的盘活。其次,创造良好的文化创作环境,保持市场艺术产品的更新速度,以此培育消费习惯。此外,重视青年演员对演艺行业的重要作用,如今在90后、00后构筑起消费主力军的演艺市场,年轻演员的出现能够产生群体认同,也能够凭借其人格魅力成为场景中的重要价值符号吸引着人群凝聚。而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也能够推动演艺新空间的创新发展。演员的流动是一个健康的体征表现,不断为作品“造血”,也能够不断为中国音乐剧市场“造星”。因此,演艺新空间应该将目光瞄准那些有热情和创意的新生力量,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

(二)增强互动体验,凝聚情感认同,增强戏剧性氛围

作为演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90后、00后追求个性体验和沉浸享受,因此演艺新空间应重视消费群体的主动性的获得,在表演上关注受众体验,注重演员和观众关系的互动性,增强观众的参与感。此外在环境的营造上应注重沉浸感打造,满足观众消费体验,增强戏剧性气氛。从星空间的成功看,除表演中的强互动之外,还应注意观演关系在演出外的延伸,通过签名合影、线上互动等活动,加强动态连接,打破现实中演员与观众的淡漠关系,进而凝聚情感认同,形成从被动引导到主动参与的粉丝效应。这种延伸到“场景”之外的互动,强化了场景的文化价值符号,进而能够产生价值认同,增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三)完善产业链条,打造本土IP,促进合法性认同

演艺新空间功能的复合性特点决定了其开拓各种经营业务的可能。因此完善内容生产机制与孵化机制,形成从创作、演出、制作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是当务之急。从自身业务看,通过投资制作或联合制作的方式参与到演艺节目的创作生产,或凭借其场地、设施硬件的资本特性寻求适合的演出项目与之进行合作,以引进剧目的方式获取更多的主动权及经济效益。从拓展业务,大胆突破产业边界,积极寻求与各业态的合作,打造能够同时满足人们多种需求的复合空间,将会具备更长久的生命力。但无论如何,打造IP是产业永续发展的根本,IP的背后承载的是目标受众的认同和信任,是演艺产业形成持久吸附力的根本。从上海演艺市场看,小型音乐剧是上海不少演艺新空间热衷的演出类型,但大多数还是引进海外剧目,针对此,应该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提高原创力度,因地制宜培育本土原创IP,才能够在日趋激烈的演艺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合法性的维度也提醒我们要平衡好艺术和商业的关系,演出不仅是商品更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不能一味地迎合大众而走向媚俗和纯粹娱乐的极端,要坚守思想和表达的独特,做触及人灵魂的作品。

在后工业和后疫情交织的城市发展背景中,演艺新空间顺应了产业和消费趋势,也能够适应疫情社会发展现实,是丰富演艺产业的价值链和促进城市活力发展的有效路径。俨然成为演艺行业的新趋势之一。亚洲大厦星空间一号的经验启示我们,演艺新空间的发展要关注主体体验,重视场景内设施组合产生的文化价值符号。而这一切都需要政府、企业乃至公众共同的参与,从更广泛层面来看,作为城市舒适物的组成部分,城市个体早已成为组成城市场景特殊文化价值符号不可或缺的要素,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注释:

①2018年底,上海演出行业协会组建了“演艺新空间专业委员会”,在各区文旅局的支持下,摸排出包括黄浦、静安、徐汇、虹口等中心城区在内的60家演艺新空间。2019年5月,上海演出行业协会正式出台了首个“演艺新空间营运标准”,将演艺新空间定义为以演艺主营业务的新型演出场所。

②场景理论中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邻里或社区;
物质结构或基础设施;
多样性人群,比如种族、阶级、性别和教育情况的多元性;
建立在前三个元素融会基础上的文化实践活动;
场景中所孕育的文化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演艺维度消费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杂技与魔术(2022年4期)2022-09-15河南金贵演艺集团杂技与魔术(2022年3期)2022-06-27河南金贵演艺集团杂技与魔术(2022年2期)2022-05-13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演艺科技(2020年12期)2021-01-15新的一年,准备消费!小康(2021年1期)2021-01-13设计是消费,也不是消费!现代装饰(2020年8期)2020-08-24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8期)2018-03-08

Tags: 场景   视域   亚洲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