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创新型地勘单位的要素特征及对策建议

2023-02-04 10:45:06

赵祥兵

(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济南 250014)

地勘单位肩负着保障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神圣职责使命,服务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多年来,其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成果显著,高质量完成了大量公益性、基础性、先行性、战略性地质工作,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提升地勘单位持续创新能力是地勘单位保障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根本要求,是地勘单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地勘单位增强核心竞争实力的唯一途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竞争激烈化的背景下,针对体制机制不顺畅、内部管理不到位、核心竞争力不明显等制约因素,地勘单位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强化机制保障,激发内生动力,加快实施全方位深层次的创新,全面提升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水平。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1]。强创新、谋创新是地勘单位生存下去的关键,其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单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地勘单位职能发挥和服务水平的基本因素[1]。创新能力的持续获得和提升,对地勘单位来说具有极端重要性。创新型地勘单位是指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全面创新、深度创新、成果创新和持续创新,瞄准地质学科技前沿,强化实践应用研究,引领行业科技发展,取得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等“卡脖子”技术的重大突破,建立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打造服务引领、转型发展和经济社会增长、生态文明增进的地勘单位。

(二)明确完备的创新体系

依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国家重大战略等,对地勘工作创新体系进行战略规划和系统设计,确保创新规模、创新机制、创新实施实现规范有序、精准有效。

(三)高效衔接的创新协同

加大产学研企政等横向衔接,通过整合教育、培训、学习、研究、开发、生产等各环节优化组合,加大融合、引智、吸收、消化等工作,确保创新活动持续性和高水平。

(四)权威知名的创新产品

着眼地质工作过程中“卡脖子”技术攻坚,树立鲜明的目标导向,通过提供地质服务工作差别化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形成业界具有话语权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实现具有挤压效应的核心竞争优势。

(五)质效兼顾的创新效益

强化地质公益服务功能,延伸主业溢出效应。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发展方向,促进勘察施工业等内生增长。确保技术优势、综合实力和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产业链贯通、创新链互补。

(六)前瞻带动的创新技术

强化前瞻性综合创新能力,保持自主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外前沿和领先水平。建立地质工作技术标准、行业规范、服务品牌模式,实现地质工作技术扩散和转移,确保技术引领、行业带动和示范效应。

(七)责任驱动的创新团队

对于创新型地勘单位来说,创新团队建设要发扬开创精神,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发扬实干实绩的企业家精神,瞄准社会需求,拓展创新视野,开展科技创新揭榜挂帅,以创新公益服务成效展示地质工作地位和作用。

由于体制机制和历史遗留问题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地勘单位整体创新能力薄弱,在主业发展和地质服务等方面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但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模式,而且没有完全摆脱“打工式”服务、粗放式增长的困境。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驱动意愿不强,严重制约了地勘单位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进程。

(一)体制政策限制

在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实施中,探索事企分开的运行机制影响和限制了创新思路和创新能力,政策性的把握和考量也需要一个调适过程。

(二)高端人才不足

地勘单位高精尖科技人员不足且人才吸引力差,一线技术创新人员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与之对应的是低端技能型人才如钻探技术工人青黄不接甚至断档,这些都削弱了持续创新能力。

(三)规范管理不够

现有地勘单位脱胎于高度集中、高度计划的事业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封闭性隐蔽性强,作业地点分散,有时随意性比较大,内部管控工作难度大,管理经验和技术积累少,影响独立的创新决策。

(四)品牌集中度不高

局限于眼前利益和经济效应,部分地勘单位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一些产业项目在市场占有率低,没有打通全产业链条,在关键技术创新上的影响力还不够。

(五)创新联动不强

以地勘单位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形成,区域联动、产业协同等不到位,存在各自为战、互相封锁的现象,战略性关键性技术研发不均衡、不充分。

(六)生存压力较大

由于地勘单位事业性质且多数被定位为公益二类,为了单位生存压力,需要参与激烈的地质服务市场竞争活动,有时无暇提高创新能力。

(一)外部环境因素

1.对事业经费、财政资金的依赖度高,受到政策调整变化的影响大

目前,虽然大多数地勘单位为事业单位,但是却需要按照地质工作需求参与市场竞争。诚然,地质服务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会推动地勘单位持续创新,有效激发地勘单位的技术创新行为,引导技术创新的正常运行,但是只有竞争强度适度才能有效推动地勘单位的技术创新,强度过弱不足以激发创新行为,而强度过大又势必降低单位的合理经济收益,削弱单位创新投入能力。在事业经费有基本保障和兜底的情况下,地勘单位总是倾向于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不规范的手段取得市场垄断和优势,而不是从事艰苦的技术创新活动,这既可能直接侵害创新性单位的利益,也可能挤占创新性单位的市场空间,间接影响创新性单位的发展,使多数单位对创新性活动难以形成较高的收益预期[2]。

2.多元化研究开发投入机制亟需健全完善

政府的科技投入侧重于基础研究、部分应用研究和其他公益性研究,社会化科技投入一般多急功近利、持续性不强,地勘单位自投资金反哺科技创新,也存在财力捉襟见肘、精力跟不上等实际困难。基础科学如地质科学研究,即使不能直接导致技术创新,但基于产业发展会促使地勘单位必须保持对技术的高度敏感性。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地质科学研究的投入达到并维持一定水平会对地勘单位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政府在市场引导、产业政策、税收等政策激励方面会对地勘单位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社会化投入起到正向积极作用。

(二)内部环境因素

1.技术积累与系统集成

地勘单位在持续创新过程中,不仅要追求技术的突破和产品服务变现,更要加强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组织学习、团队协作、系统集成。只有技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地勘单位技术体系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量的飞跃甚至迭代,形成新的知识和技术体系,并有效转化为持续创新能力,才能打造地勘单位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优势,完成从地质实践、技术积累、集成提升到自主创新乃至“卡脖子”技术突破的跨越。

2.激励机制与知识资本

技术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多层次深入推进地勘单位内部激励机制建设,大力培育高技能职业人才、技术骨干、领军人物和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加强精神上、物质上等投入和组织变革,盘活和优化地勘单位技术创新的知识资本,夯实科技创新的人才基础。

为推进地勘单位高质量发展,适应改革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应把培育地勘单位持续创新能力作为长期的战略,确保地质工作技术创新保持强大生命力,大力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一)培育和构建简便实用、特色鲜明的创新工作体系

加快推进创新型地勘单位的发展,首先要建立有利于单位持续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彻底打破和消除影响地勘单位创新发展的各种障碍,通过理顺事企关系、优化产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地勘单位持续创新的内在动力。其次,要根据国家需要和地质工作重点,在找矿找水规律和找矿经验的提炼总结、深部钻探技术和复杂地层钻探技术研究、大陆架科钻平台系列研发、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双碳地质技术突破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地质工作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新体制新局面。

(二)培育和构建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创新人才体系

创新人才是创新型地勘单位最宝贵的战略资源,高层次科技人才是创新型地勘单位创新人才的核心。根据科技创新的长远发展和现状,有目的、有计划、采取多种形式统筹安排人才培养工作。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提升科研层次和人才素质,特别是对年轻人培养要有关爱之心、包容之心,最大限度激发创新人才的创新潜能。

(三)培育和构建严格严谨、科学规范的创新质量体系

对于地勘单位来说,承担和实施地勘项目是首要任务,创新工作要从每项地质勘查项目、地质服务上开始并展开。所以,守住质量这个地质工作的生命线,是建设创新型地勘单位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分工,充分发挥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作用。实行质量管理的一票否决制度,建立质量技术诚信制度,形成人人重质量、处处讲标准、事事要达标的良好氛围。

(四)培育和构建务实高效、科学有序的创新管理体系

针对创新型地勘单位建设要求,对涉及科技创新的内部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完善,对科技创新实施精细化管理,涉及到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应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同时,完善科技创新考核体系,确保科技创新考核科学、调节有力,并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相挂钩,深化考核内容和考核层次,充分发挥创新激励工作时效性引导性。

(五)培育和构建适应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新品牌体系

创新型地勘单位,最关键的是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竞争力的地质服务品牌。要在找矿、钻探、找水、生态修复、清洁能源勘查、污染整治等方面拥有自身的拳头产品和竞争优势,提高地质工作竞争力。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重大关键技术的项目合作研究与开发,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强化地勘单位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地勘单位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六)培育和构建地质报国、持续融合的创新产业体系

创新全球化背景下,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劳动力、企业家精神等要素互融互通,产业和技术分工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地展开[3]。以地质报国为导向,提升工作境界;
着眼于生态环境调查、地理信息产业、地质灾害治理、海洋地质调查等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联系的方向,加大地质融合跨界服务的全要素技术创新,提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技术服务的能力,积极赢得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重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正确认识市场化经营的理念,运用好分配手段,提升市场经营效应,为技术创新提供反哺资金、人才和实践基础。

(七)培育和构建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创新文化体系

文化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地勘单位的灵魂。要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创新地勘单位文化,形成全员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加大人文关怀,切实关心技术创新一线职工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安心舒心、心无旁骛地投身创新、取得佳绩。

猜你喜欢 创新型创新能力单位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中学生学习报(2022年13期)2022-04-16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生学习报(2022年14期)2022-04-15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智能制造(2021年4期)2021-11-04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宁波通讯(2021年14期)2021-09-29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上海建材(2020年12期)2020-12-3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年1期)2017-02-08

Tags: 要素   对策   特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