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设计类专业新型教学成果展示模式探索

2023-02-04 13:35:10

张颢瀛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教育信息化影响现代教育的发展进程和人才培养的深度,在人工智能引领世界的时代下,教育信息化及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得到充分发展,并依托高校进行科技创新,在现代科技基础上,引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应用示范,深度开发人工智能在各个学科中的发展应用,紧跟时代步伐,拓展学科成果展示及应用转化,在传播技术成果的同时带动人工智能整体实力提升。2018年由教育部制定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为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提供了指导。

教育信息化时代从1.0发展至2.0,从中小学加强到教育全面体现。目前,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校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均进行了技术革新,教材、教案也开始由传统纸媒向电子书转化,信息交流更广泛、更及时、更全面。各学科间交流合作愈加广泛,机会的增加推动着技术的更新,合作的成功强化着交流的密度。教育信息化在高校中发展主要是从信息化2.0开始的,此时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融合创新、智能引领是主要特点[1]。高等教育在教育信息化2.0中迅速适应,衔接中国技术智能发展,不仅是应用主体,也是开发主体。

(一)教育信息化2.0特征对高等教育的正向引导

教育信息化2.0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技术素养、教育技术、发展动力、治理水平、思维转变等方面,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应高等教育中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领域中的不同教学手段,呈现信息化在高等教育中全面开花的积极表征。将大学生生活中的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正向加强,学生适应快,新技术引入课堂,学生兴趣高,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教育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在信息化的刺激下也得到积极释放。事实证明,多种教育理念的推广和应用都在教育信息化的加持下有了更高的突破,如项目教学法中针对企业应用部分,多种难以实现的项目场景,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同步,三方对接实现同步,虚拟场景搭建,实现项目教学可视化体验[2]。

(二)高等教育在技术智能中对教育信息化表现出的作用力

大学生对新事物反应迅速,接受积极,适应力强,尤其是对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将其进行生活化的转化自学成才,无需引导。在此积极条件下,高等教育的引导者——教师,也应从“教育搬运工”角色向“教育资源整合者”转化,利用信息化拉动学生对枯燥知识感兴趣、对兴趣知识“精专深”、加强合作意识和终生学习能力培养。

理工类学科作为技术发展的本生力量,在科学研究、开发应用领域拥有绝对话语权,主导不同技术的应用指导和范畴界定,在事物发展螺旋线中处于质变地位。高校科研开发与社会面技术开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刺激,社会面更像一个应用市场,将高校科研进行应用转化。转化成果同时又被反刺激来推进教育教学,从而更新高校科研深度与进度。

人文社会学科作为技术应用的强大素材和服务对象,对科技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科技发展的研究离不开对人类行为心理的研究,是技术发展准确性的保障。与人文社会学科的融合创新,合作共进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意,不论信息化更新几代,都离不开人文社会学科的辅佐。人文社会学科中的文化因素、人类因素、社会因素,都影响着科技进步的速度。

“术科”作为新型学术名词,作为艺术、体育、音乐的代名词,与学科相对,进行划分。但是在推动信息化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作用不可小觑。以艺术为例,艺术的表达反映人类的生活,是对人类文明的承载;
艺术的表达形式依靠技术的革新,是对技术发展的传播。建筑艺术中材料的开发推动技术的更新;
环境设计中理念的呈现推动虚拟现实的发展;
工业设计中产品的推广,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作为技术发展的衍生学科,它在技术推动中贴近生活,影响生活。

作为“术科”范畴中的一员,艺术设计专业具有技术性、发散性等艺术学科的共性表现,同时具有合作性、科技性的个性表现。可以说,设计类专业是各学科领域中大幅需要技术条件辅助的,尤其是在设计成果的展示环节中。设计类专业涵盖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上至精神领导,下至物质基础,设计将人类活动进行引导、规划、限定、突破。既能表现技术实力,又能展现人文历史,犹如人类活动的记录者,连接着人类与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AI”是人工智能的缩写,某种角度上讲,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代名词。它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大表现,尤其是在设计类专业中。

(一)电子信息技术在设计类专业中的潜移默化

“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电子信息技术发达的重要表现形式,应用领域的扩大,未来所实现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AI+”是在人工智能基础上,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传统行业、新兴行业等不同领域结合,推动社会形态发生演变,带动人类发展的生命力,意为“AI+各个行业”。

大学设计类专业中含有多个传统设计方向,如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首饰设计、摄影艺术、动漫设计等,各个方向的培养内容中,一定会出现电脑制图、电子信息传播等知识;
也有在信息技术发达的近年出现的新兴专业如数字媒体艺术,专门利用计算机进行学术表达的专业。这说明设计类专业受到科技影响,是随着科技发展而发展的本科专业,这体现了设计类专业的本质——技术推动专业发展。

计算机拓展了艺术表达的形式、丰富了艺术表达的手段、深化了艺术表达的层次,将更多灵感付诸现实并呈现在大众视野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渐成熟,许多专业逐渐开始强化计算机应用,重新定义专业性质和培养内容,增大了服务对象,打通了不同领域的壁垒,将计算机变为桥梁,联动了整个设计行业,在产品设计中注重空间环境对体验者的影响,在空间环境中利用新型视觉传达手段刺激使用者,甚至在空间中通过数字媒体实现“虚拟现实”,完成想象空间的搭建,快速、直观地弥补了传统空间设计的弊端,加快了合作意向的达成和艺术情感的表达。

电子信息技术对设计类专业的影响不是被动的,不是在改变学术研究方向和不尊重传统的立场下实现的,而是积极主动地结合设计专业自身特点的前提下精进的产物。

(二)设计类专业联动中技术革新的质变反应

“AI+”趋势,是生活素质质变的趋势,是服务行业突破的趋势,是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增高的趋势。设计类专业本质上也是服务类行业,服务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是基础,又是动力。利用人工智能让人类生活越来越便捷、高效,扩充生活体验,产品设计首当其冲地将其引入设计领域。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扩充产品链,目光投向智能家居,逐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这一动作极速让“智能”概念植入消费者大脑,结合大众工作生活现状,迅速占领市场,促进了大众对“智能”的接受。智能产品千变万化,不仅深入生活,还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方式,甚至是学习内容。设计类其他专业也相应受到影响。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影像艺术在传统美术呈现方式中的出现,都在表达跨界、融合的概念,设计类专业间的“联动”已是一种必然趋势。未来,不会再闭门造车式的专门研究某一专业,专业间的交叉知识或许将成为学习主流,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设计理念的表达,将成为艺术设计的基础意识。

正如所有设计类专业在大学一年级都要进行《设计构成》基础课学习一样,软件学习、软件应用灵活度开发也应作为基础课程展开。寻找专业交叉课程统一学习,建立融合、联动意识,以此逐步刺激软件和电子技术在设计生活中应用的灵活度。

产品设计依托实体店进行线下体验,实体店的空间设计及体验感结合产品设计及技术特色进行配套,虚拟现实技术搭配AI技术,结合传统空间设计手段,打造空间体验科技性;
产品介绍手册的电子展示,屏幕代替纸媒,会弱化文化感和材质触感体验,应在视觉呈现形式上下功夫,引起消费者共鸣,利用全息影像呈现三维效果,在结合空间介质的预备,可进行大面积投放,强化视觉体验感。只有三个专业在学习阶段充分理解交叉领域的优势,掌握交叉领域的技能储备,才能实现学科转化,跨界应用,实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不仅是传统设计三巨头的联动,较为冷门的设计领域也会对电子信息技术产生新的刺激。服装的全息影像应用已十分成熟;
以室内空间为媒介,通过“AI+”进行手工技艺结构工艺介绍在展示设计中应用广泛。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发会日渐精细,不同软件的开发也会相继跟进。

(三)环境设计专业对“AI+”深度介入的刺激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交叉性学科,高等教育培养方案中已涵盖设计史、建筑史、人体工程学、手绘、软件、心理学等多角度内容;
专业涉及建筑、景观、家装、工装、展示等多个领域。正是由于专业的特质,使得环境设计更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向人们展示空间功能、氛围和体验感。与其他专业相比较,本专业所学计算机软件是最多的,但从主流来看,与数字媒体专业不同,环境设计专业所学软件呈现的还是二维效果图或视频动画,全息影像技术并未得到充分开发与释放。未来,这一技术的学习一定会进入大学校园,对空间设计的展示形式进行质的改变。

环境设计专业是以空间设计为主体的设计领域,但是其中涉及的具体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决定使用者的行为方式和节奏。如家具、灯具、器物产品、界面规划、空间物理结构等,既有产品设计范畴,又有平面设计范畴,还有质地、面料、图案运用。从二维到三维,从虚拟到实体,涵盖面广,展示形式的需求大。产品的智能会引导空间环境的智能化,空间环境的智能会刺激技术更新智能深度。环境设计是一个载体,连接产品设计、图案设计、视觉传达等多种专业,为共同打造服务大众的强调体验感、沉浸式的空间做准备。

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环境设计的强交叉性,学生在传统教学环境下难以感受真切,难以意识到所学知识体系的庞大,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更是重难点,开发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或成果展示模式是一个有力途径。教学模式研究是高校教师一直以来致力的研究方向,成果展示模式这一角度的研究相对较少,这是一种反向教学思维。通过饶有兴趣和依托现代科技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设计成果,是促使学生能重视设计成果的一种反推动力,以形式刺激内容,以内容催化自主性,以最终实现自主学习,主动设计的学习意识和习惯。

(一)借助“网红思维”引发展示形式多样化

信息化不仅是科学技术在设计应用中的表达,充分利用电子信息传播形式是基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快、形式多、反应大已成为生活常态。许多“网红”餐厅、“网红”水杯等网络“红人”的空间、产品层出不穷。围观、打卡、模仿等生活行为愈发普遍,信息化生活引发的“网红思维”方式,逐渐控制年轻人的行为。而这些“围观效应”“打卡模式”“模仿进阶”的背后,不是偶然,而是人类行为习惯在不同时代的表现。找到行为背后的本质,才是设计师顺应潮流又强调个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推出人们对一个海报、一个产品、一个空间真正的需求,为设计找到宗旨确定方向。当学生的设计作品在展示中被围观、被买单、成为他人设计的模仿对象时,就是成就感被建立的开始。而这些良好反馈的结果是建立在成功的展示形式之上的,好的形式会引发更多的关注度。

设计改变生活,网红产品的特质是引导生活方式的改变,甚至产品使用的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产品成为网红是因为大众认可它所带来的功能、生活方式、价值观等。结合产品成为网红的原因而进行的展示,才是有针对性的展示,才会引起大众的关注。学生在展示产品设计时融入使用产品的场景,引起观者联想是最直观的方式。网红空间的特质是强调空间体验感,通过场景故事性、风格特异性、情绪表达等不同方式来呈现[3]。作为展示,可充分利用实体模型的方式微缩展示,并将实体模型想象成一个产品,强调装饰性、趣味性,观者可以参与互动。引起参与和共鸣,是充分利用“网红思维”做设计的关键点。

(二)科技介入,实现成果展示形式质变突破

为什么说科技的介入会实现成果展示的质变呢?因为科技可以实现超离现实,实现虚拟表达,利用电子设备呈现真实有难度呈现的空间、界面、实体等,是成果展示有效且先进的展示方式。目前在设计中常用的科技是AI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两者各有发挥主场,AI智能技术在产品设计中应用已十分广泛,与空间设计结合的部分如智能家居环境,就会充分利用智能家电打造的智能之家[4]。但是,AI在设计成果展示中却较为局限。这主要表现在环境设计中,成果展示以空间为主体,空间中的产品——家具、灯具、电子产品等作为附属并未得到展示需求,而AI主要针对产品功能[5]。在成果展示中,如要引起大众关注和“网红”效应,应将空间中的家具等产品用智能形式展示出来,强调大众的参与,就会更好地实现宣传作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空间设计展示中越来越得到青睐,一台眼镜,一个纯白空间即可实现空间体验,这也是信息化2.0带来的突破。但是,信息化2.0在教育环境中的使用还不是普遍的,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结合环境设计专业更需要这样的技术支持来实现设计成果展示,搭建虚拟现场尤为重要[6]。

结合AI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成果展示实现质变突破的途径为:

1.二维实体展示——主要针对传统绘画作品、装饰插画作品等。利用虚拟现实搭建虚拟空间,通过VR虚拟眼镜观看绘画作品背后的创作成因,帮助观者解读作品,这种展示形式是对美术馆展览中观看视频形式的突破。各类美术展最后常会通过一段视频来展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灵感来源,但此种形式受环境影响较大,声音、参观人数都会对视频观看造成影响;
同时,视频的播放声音也会对画展的静态展示产生影响[7]。

2.三维实体展示——主要针对产品设计、器物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属于三维实体范畴的物体等,还可结合实物体量大小细分为微型、中小型、大型等。利用实景及投影技术(二维、三维结合)实现三维的场景使用,生动鲜活[8]。静态实体场景+动态投影人像、静态投影场景+动态实体人物,不论何种形式,加入动态元素,可放大展示效果,弥补静态实物的展示缺陷。

3.空间展示——针对建筑内外设计、景观空间设计等。信息化2.0时代是多媒体技术开启的,信息化3.0时代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的未来。空间设计及展示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及拓展技术,才是质变的突破口。通过VR眼镜直接观看虚拟空间,身临其境之感是任何纸媒和二维展示都实现不了的效果,三维动画本质上还是二维表达,VR眼镜可以让观者真正实现三维感受,同时不受空间场地的影响。

信息化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大必然趋势。科技应用已全面进入大众生活的各个层面,教育发展若不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更新和改革,便是脱离社会现实,无法与时俱进。大学设计类专业脱离信息化教学方式,便无法将作品以更具深度、广度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结合信息化技术进步而进步的大学教育,才能顺利实现教育的前瞻性作用。这一点在设计类学科教学中尤为重要,艺术与科技是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充分挖掘科技对设计类专业作品制作表达、展示方式的辅助作用,才能更好地展现设计对科技进步的反作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设计类专业有实质性的帮助和技术性的突破,在高校学科建设中,应进一步提高科技应用意识,加大科技应用范畴,积极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应用不同的科技手段去呈现作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信息化专业设计 月“睹”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9期)2021-09-22月“睹”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8期)2021-09-10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月“睹”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4期)2021-06-06部分专业介绍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4期)2019-09-10“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50期)2018-02-22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求学·文科版(2018年11期)2018-01-10设计秀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Tags: 类专业   教育信息化   教学成果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