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中介作用

2023-02-05 19:30:10

张旖馨,黄浩岩,王成刚

(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2.赫尔辛基大学,赫尔辛基 00014;
3.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 )

社会性的发展是奠定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是培育“立志、做人、创造”的新时代儿童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少子化等因素影响,幼儿与兄弟姐妹或其他同龄幼儿的交往机会逐渐减少,社会性发展因而面临挑战,疫情冲击下的居家隔离更增加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阻碍;
而社会性发展迟滞可能对幼儿的环境适应、学习发展、身心健康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该问题长期受到社会和学界充分关注和重视,国家也出台了《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给予了充分关注和必要指导。基于社会问题和需要,本研究以幼儿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亲社会行为和同伴关系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切入点展开研究,发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促进新时代儿童的人际关系交往和社会适应,为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有五好接班人奠基。

同伴关系是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背景,也是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1]。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获得社会交流技能、发展道德判断能力并降低幼儿焦虑,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2]。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被所在环境或社会中接受和鼓励的行为,一般包含社会交往中帮助、分享、合作、安慰等有利于增进个体情谊和社会和谐的行为或趋向[3]。亲社会行为水平高的幼儿往往具有较高共情能力、乐于分享、待人友好,因而能够拥有更好的同伴关系[4]。而被同伴拒绝的幼儿往往是由于亲社会行为水平较低,缺乏情感交流的机会与人际互动的技能[5]。由此可见,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与其同伴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6]。由于本研究的同伴提名环节中,亲社会行为中的分享行为在正负提名的原因解释中出现频率最高,因此以分享行为作为亲社会行为代表,设计两难故事。

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是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分支。观点采择能力是区分自己和他人观点,发现不同观点联系及以他人观点理解其思想的认知技能[7],细分为空间和社会观点采择,后者进一步分为认知与情感观点采择[8-9]。情感观点采择即能否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并体会他人情感态度和观点,是幼儿社会认知发展中的核心内容和去自我中心化的重要体现,对促进幼儿同伴交往和亲社会行为发展有重要意义。此外,已有研究还表明共情与观点采择存在一定交叉和包含关系,因此本文将其合并讨论。幼儿的观点采择能力(共情)对同伴关系和亲社会行为有显著影响。皮亚杰、鲁宾的研究表明儿童同伴交往情况与其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呈显著正相关[7];
张文新和林崇德在研究中提出,儿童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采择别人的观点,并协调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以解决矛盾冲突[10];
秦丽、黄莉莉、王丹丹等人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11-13]。在亲社会行为层面,Baston 指出,共情可诱发利他主义动机,从而引发助人等亲社会行为[14];
该结论在后续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15-17]。

此外,已有研究在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性别差异中还存在一定争议。较多研究指出男孩和女孩的整体社会性发展存在显著差异,且受生理成熟程度与性别角色期待影响,女孩的社会性发展通常更好,具有更强的共情能力并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性行为[18-19]。但也有部分研究提出不同结论,如杨雨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对熟人的分享意愿方面,幼儿的分享意愿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而在对陌生人的分享意愿方面,男孩反而比女孩更慷慨[20]。基于此,为给予教师和家长更完善的建议,本研究检验了不同性别幼儿在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亲社会行为和同伴关系的差异,以及性别在中介模型中的调节作用。

综上,观点采择、亲社会行为和同伴关系的关系引起了较多学者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对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中的情感观点维度与亲社会行为和同伴关系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
已有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学龄儿童或青少年,较少研究关注学龄前阶段;
并且,虽然已有研究表明观点采择(共情)可预测亲社会行为和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也可预测同伴关系,但未有研究检验亲社会行为在观点采择和同伴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亲社会行为、同伴关系的内在作用机制,提出如下假设:幼儿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亲社会行为和同伴关系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亲社会行为可正向显著预测同伴关系;
亲社会行为在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同伴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W 市某幼儿园的四个大班(平行班)全体幼儿进行访谈,有效访谈的样本共117人,男生61人,女生56人;
四个班取样为A 班31人(有效样本量100%),B 班29人(有效样本量94%),C 班27人(有效样本量87%),D 班30 人(有效样本量97%)。

(二)研究方法

1.两难故事法

两难故事由霍尔曼提出,是含有两难情境的叙事故事,故事中含有一个道德价值矛盾冲突的情境,需要主人公从两种选择中作出抉择,但难以通过任选其一的方式来圆满化解矛盾[21]。在测量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中,本研究采用两难故事法,编创出两个测试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故事并绘制图画,作为测试材料。主试讲完故事后,以提问形式引导被试代入故事情境,站在“对立观点”角度,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与观点,并根据回答划分为“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亲社会行为”两维度编码。

2.同伴提名法

同伴提名法由美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莫雷诺提出,主要用于揭示团体及内部成员间的互动关系的状况[22]。庞丽娟在国内首次使用同伴提名法作为获取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方法,指出该方法在幼儿同伴交往研究中可用于了解幼儿同伴群体的整体人际交往状况、结构,了解幼儿同伴群体中每一个幼儿的人际关系状况及其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并将基本实施方法定为让幼儿以某标准在同伴群体中选出最符合此标准的人[23]。同伴提名法能够体现幼儿视角下的同伴关系,幼儿作为同伴关系的主体,对同伴的行为、交往等行为有更为全面的直接感受,因此与教师、家长报告的同伴关系相比,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同伴提名法基于幼儿的长时间观察,并且研究者可通过进一步访谈深入了解幼儿判断同伴关系的深层原因,有利于避免其他方法的“观察时间短”“观察内容局限于外显行为”等不足。

基于此,本研究使用同伴提名法,通过现场提名的方式,让被试根据标准“你最想/不想和哪三个小朋友分在一组做游戏?”进行回答,并简要叙述提名的原因,而后将喜欢(记+1)和不喜欢(记-1)的得分累积,获得同伴提名得分,并在与主班教师核对得分合理性后转为变量。

(三)研究过程及统计处理

研究人员共于幼儿园进行两轮访谈。第一轮访谈使用同伴提名法,获取幼儿的同伴提名得分及原因,访谈时间为5 分钟/人。经描述统计后发现亲社会行为中的分享行为在正负提名中的原因占比最高,因此以分享行为作为亲社会行为代表。第二轮访谈使用两难故事法,获取幼儿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亲社会行为表现,访谈时间为15 分钟/人。

而后根据117 份访谈录音,将幼儿的回答转录成文字后编码,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信效度良好(α总=0.89,α情感观点采择=0.73,α亲社会行为=0.82,KMO=0.73,Bartlett 球形 χ²=328.92,p<0.01);
访谈中七个角度经旋转因子分析后分为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思考角度、接受现状、理解家长、强迫分享)和亲社会行为(是否分享、分享原因、对不分享的态度)两维度。总信度与各维度信度α 值均高于0.7,数据可靠性良好。而后使用SPSS26 进行描述、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并使用Mplus8.3 进行潜变量合成和中介效应分析,模型的各指标均良好(χ²=34.53,p>0.05;RMSEA=0.07,CFI=0.99,TLI=0.99)。各变量编码如表1。

表1 各变量编码

续表1

(一)描述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对情感观点采择、亲社会行为的各维度和同伴关系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被试表明幼儿被试具备一定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性别与幼儿的同伴提名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即女孩的同伴提名分数高于男孩。幼儿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亲社会行为与幼儿的同伴提名分数呈显著正相关。

表2 各变量平均数和标准差(n=117)

(二)情感观点采择、亲社会行为和同伴关系的性别差异分析

以性别为自变量,以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性别对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主效应显著(V=0.85,0.84;F(1,115)=4.45,7.08;p<0.01,0.001),即两维度的性别差异明显。单变量F 检验表明在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亲社会行为的各维度(除分享态度)和同伴提名得分中,女生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

表3 多元方差分析-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亲社会行为和同伴提名分数的性别差异

续表3

(三)亲社会行为在情感观点采择能力能力和同伴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将上述变量依据维度合成为潜变量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亲社会行为。使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 估计法(重复取样1000 次),在控制变量性别的前提下对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在同伴提名分数中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见表4,图1)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对同伴提名分数的预测作用显著(β=0.66,t=6.11,P<0.001),且再放入中介变量亲社会行为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预测作用仍然显著(β=0.54,t=4.12,P<0.001)。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β=0.57,t=4.81,P<0.001),亲社会行为对同伴提名分数的预测作用也显著(β=0.24,t=3.13,P <0.01);
并且间接效应的bootstrap 95% 置信区间为0.05,0.22,均不包括0(见表5)。这表明亲社会行为在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同伴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29%。而后研究将性别做为调节变量纳入模型,但结果表明其作用不显著。

表4 对同伴关系的中介模型

表5 总效应,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

图1 中介效应模型

(一)幼儿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同伴关系现状

本研究表明参与的幼儿以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为代表的社会性发展状况良好,处于霍夫曼“移情发展模型”中从“推断和认知的移情阶段”到“超越直接情境的移情阶段”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的幼儿具备了一定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能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烦恼,部分幼儿还可不受直接情境限制,对他人情绪作出推断[24]73-80。但少数幼儿仍停留在“自我为中心的移情阶段”,即看似能够初步理解他人情感,实则是为了减轻自己的不安和痛苦;
个别幼儿甚至发展滞后明显,体现出仅考虑自我感受而无法移情他人的问题。而该问题严重影响了同伴关系,研究发现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更容易收到拒绝、排挤,影响正常学习发展和社会交往适应,对人际交往和同伴合作也产生一定负面情绪。该问题可能进一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在未来形成反社会型人格。而与之相对,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较好的幼儿更受到同伴的欢迎,更擅长建立良好的同伴和师生关系和展开合作,与陌生人(主试)的交流中也展现出更好的积极性和适应性。

基于上述结果,为避免幼儿因社会性发展迟滞而在未来造成的学习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更好地促进幼儿人际关系交往和社会适应,从而达到培育“立志、做人、创造”的新时代儿童的教育目标,进一步研究幼儿同伴关系和观点采择等社会性发展的内部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班幼儿在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关系中的性别差异

虽然幼儿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同伴关系整体良好,但在相关社会性发展上仍存在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女孩在情感观点采择的各维度表现均优于男孩,即女孩具有更强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亲社会行为。在同伴关系中,女孩受同伴提名的分数总体上高于男孩。访谈结果也部分证实了该结论。在幼儿对同伴进行正负提名的原因中,负提名原因中“打骂同伴”占比最高,且多是男孩被提名;
而“懂得倾听”“会关心人”“会分享”等正提名原因在女孩中的出现频率较高,可见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差异可能是在同伴关系上存在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该结果与赵章留,安桂玲和Miller、王璐等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虽然较多研究表明学前阶段的激素分泌和神经发育的性别差异不明显,部分排除了生理学机制对社会性发展的性别差异影响;
但是社会学因素的分析充分表明,在社会期望和性别刻板印象中女孩被赋予了“拥有更多同情心”的性别期待,家长也更注重培养女孩关怀和帮助他人,以及遵从社会规则的意识,并因此对不同幼儿采取差别化教育[3,25],从而催化了社会性的性别差异。因而在类似环境中,女孩更易表现出较高的移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26]。

(三)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与亲社会行为在同伴关系中的作用

针对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亲社会行为均显著影响同伴关系,且亲社会行为在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同伴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该结果表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共情)可引发亲社会行为,且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与亲社会行为可共同促进同伴关系及互动的发展。访谈结果也表明,幼儿对同伴进行正、负提名的主要原因与这两个维度有密切联系。大班幼儿对同伴进行正提名的主要原因为“懂得倾听”“会关心人”“会分享”,偏向对同伴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分享行为的关注,而对“表现好” “有特长” “长相好看” 等外在表现的关注较少。“打骂同伴”“自私”“漠视他人”是大班幼儿受到负提名的主要原因,“顽皮”“常被批评” 在负提名原因的占比较少。可见幼儿在同伴提名的过程中倾向于根据同伴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或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进行判断。

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同伴关系的重要因素,正负提名的主要原因中,正提名中的“懂得倾听”“会关心人”与负提名中的“自私”“漠视他人”等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因素是幼儿进行判断的主要原因。“懂得倾听”在幼儿对同伴进行正提名的原因中占比最高。幼儿对此的具体描述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指被提名同伴是适合倾诉的对象,“(访谈33)我喜欢我有什么事都可以跟她说”“(访谈113)你什么都可以告诉他,和他商量”。第二种是指被提名同伴会尊重别人的发言,“(访谈12)她不会打断我说话”“(访谈27)他会听我说的话”。相对于中小班幼儿,大班幼儿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同伴交往中更倾向于用语言来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希望别人愿意倾听自己的发言。由此可推断,大班幼儿希望自己能受到别人的重视,他人的倾听能满足他们内心的情感需要。

并且,情感观点采择能力较高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更能注意到同伴的负面情绪或不幸遭遇时,并主动采用言语、肢体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关心与慰问,这将拉近幼儿之间的心灵距离,从而促进幼儿的同伴关系。在访谈中,同伴提名得分高的幼儿均有相应表现,如“(访谈55)我哭的时候他把小贴画送给我了”“(访谈37)之前打针,她帮我吹手,然后我就不痛了”“(访谈61)我感冒了,她说希望我快点好起来”等。

亲社会行为在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同伴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而正负提名的主要原因中,“会分享”“自私”等亲社会行为范畴因素对幼儿判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同伴正提名的原因中,“会分享”占了较大的比重。幼儿对此的具体回答有“(访谈81)她说我可以加入她,会让我一起玩玩具”“(访谈114)她在美术课分我橡皮泥”等。而与之相对,“自私”多体现为独占玩具、材料或其他资源,如“(访谈32)可他每次都一个人独占拼图”“(访谈85)老师都说了图书是大家的,但他老是不给我”“(访谈57)因为他从来不跟别人分享”。

受成人教育引导和社交经验的影响,大班幼儿基本能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并能适时做出分享行为。已有研究表明,幼儿的同伴互动情况会受到区域内材料数量、质量的影响[27]。由此推论,在较受欢迎的游戏或小组活动中,幼儿可能会面临材料不充足的问题,需要与同伴共用资源,使幼儿更加重视同伴的分享行为。若有幼儿独占材料,则会影响游戏活动的整体进程,破坏其他幼儿的体验,且被试幼儿多将分享看作理所当然的事,可见他们可能对有自私表现的幼儿表现出更强烈的反感。因此,乐于分享的幼儿拥有更良好的同伴关系,并能在同伴交往中产生较愉快的情绪体验,而有自私表现的幼儿可能受到同伴排挤。

(四)教育建议

首先,教师应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创设机会,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亲社会行为。在与幼儿日常相处中,教师应注重自身言行与教育方法,发挥榜样作用;
并注意与幼儿沟通时的表达方式,尤其避免“绝对化”表达。如在本研究中“是否强迫分享”的问题中,教师应避免向幼儿灌输“错了就必须改”“不改不是好孩子”等命令式观念,而是引导幼儿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立场尊重和理解彼此的想法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同伴间的友好互动,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

其次,教师应合理组织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相关的游戏活动。已有研究表明,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活动有助于提高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因此教师可合理开展相关活动,并充分挖掘活动中能引发幼儿社会观点采择的部分,思考合理的引导和设问方式,激发幼儿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并引导幼儿将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使幼儿能在实际生活中和幼儿园教育环境中更好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推断他人的观点或情感[28]。例如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在同伴交往中主动采择他人观点,特别是在“角色分配”“角色活动”等“两难情境”中引导和帮助幼儿迁移经验:如在角色分配中兼顾同伴感受,采择同伴观点,在扮演中理解各角色立场、观点、情感,在游戏后对其他角色作出评价,进一步丰富社会经验和观点采择能力[29]。

最后,教师和家长应充分沟通合作,营造良好家园氛围,共同推动幼儿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关系的发展。已有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皆有显著影响,如情感温暖、理解可正向预测子女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
而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则反向预测情感观点采择能力[30];
鼓励自主、关爱也可正向预测子女的亲社会行为[31]。因此教师可与家长充分沟通幼儿的在园情况和问题,根据不同家庭的需求,帮助家长改变不合理的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能力,例如普及观点采择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给予家长建议,悉心观察并及时反馈教育成果,引导家长学习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技巧;
家长也应给予教师充分尊重和支持,关注幼儿在家表现和变化,积极与教师沟通和配合,通过在家庭事务中的两难经验迁移等,在家庭中巩固和发展幼儿在园内习得的观点采择能力和观念。在家庭中,家长还应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给予幼儿更多话语权,特别是在关乎幼儿权益时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
并且家长应时常关心幼儿的同伴关系与同伴交往情况,以沟通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他人的情绪,推测原因,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此外家长还应避免性别刻板印象及以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对幼儿进行教育,而应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幼儿形成完善人格。

(五)研究不足和展望

受条件限制,本研究存在如下不足。其一,由于疫情限制,本研究仅选取一所公办园内大班幼儿进行研究,取样不够全面;
未来将扩大样本量和取样范围。其二,幼儿生活环境、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可能对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和同伴关系存在预测作用,由于时间限制,研究未收集上述变量,未来将发放家长问卷,使研究结论更为全面可靠。

猜你喜欢 社会性同伴观点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4期)2022-06-15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教育家(2022年17期)2022-04-23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房地产导刊(2022年4期)2022-04-19专题·同伴互助学习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the Walking Dead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20年6期)2020-12-21观点军营文化天地(2018年1期)2018-08-15寻找失散的同伴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17年10期)2018-01-19业内观点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落地党的生活(黑龙江)(2015年1期)2015-01-19新锐观点清风(2014年10期)2014-09-08

Tags: 同伴   幼儿   观点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