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陕西省公众院前急救能力现状调查及需求分析

2023-02-07 16:50:12

张洁琼,王 玥,刘 奎,陈活良,张元菊,刘 利 ,李志斌,袁益欣,万 毅

(空军军医大学:1卫勤训练基地卫生勤务教研室,2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卫生统计学教研室,4西京医院医务处,陕西 西安 710032;
3陕西省红十字会,陕西 西安 710077)

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由于其破坏性、随机性、社会性、全局性、紧迫性和应急性等特点,目前公众对其关注度越来越高[1-2]。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早期,院前急救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学援救的首要环节,由于客观条件限制,院前急救的实施人员可能是专业医护人员,也可能是只具有基本急救知识的志愿者,甚至是最先到达的公众。本文通过对陕西省不同人群公众院前急救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了解其公众急救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需求,旨在为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力量培训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军民融合一线救治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1.1 对象

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以问卷调查方式,对陕西省红十字会参加省内各地开展的救护员急救技能培训的人员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对象共计3 548人。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
②不存在沟通障碍,能正确理解问题;
③经调查员说明调查目的后,自愿参加调查。排除标准:①未完成问卷所有问题;
②无法独立完成问卷填写。

1.2 方法

1.2.1 确定框架 通过系统检索和回顾分析2010年以来国内外院前急救和应急救护的相关文献、调查报告等资料,依据调查目的科学设计调查问卷。

1.2.2 专家咨询 邀请12名陕西省红十字会社会公众急救技能培训师作为专家对问卷(20个条目)进行两轮评价。函询专家纳入标准:①从事公众社会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工作>5年;
②对社会急救相关知识有较深刻的了解;
③对本课题积极性较高并能顺利完成两次问卷函询。专家根据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1=不相关、2=弱相关、3=较强相关、4=非常相关)评价条目的适用性。

1.2.3 资料整理及信效度分析 经过专家咨询回收数据整理与归纳分析,修改5项条目表述,最终确定问卷内容。专家的积极性由专家对所函询调查问卷的应答率来表示,本研究共进行了两轮专家函询,应答率均为100%。条目水平内容效度均>0.83,问卷内容效度指数为0.90。随机选取某校共30名大学生进行2次间隔周期为15 d的问卷调查,重测信度为0.76。

1.2.4 问卷内容 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职业等方面内容;
第二部分为现状了解,包括“是否接受过医学相关教育?”“是否接受过应急救护培训?”“接受过的应急救护培训方式?”“最愿意接受的应急救护培训形式?”等调查问题;
第三部分为需求了解,包括“是否能正确判断、处理一些突发状况”“救助意愿” “您认为应急救护培训知识和技能中哪些最重要”“结合自身情况,您希望学习哪些具体的救护知识和技能(排序)”等调查问题。

1.2.5 调查方法 选择红十字会成员为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为调查内容、调查时间、问卷答疑、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对象选取条件为有一定理解能力并可独立完成问卷填写)等;
方法为调查员在规定期间发放、答疑和收集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匿名形式。共发放问卷3 548份,回收3 537份,有效回收率为99.69%。

2.1 一般结果

陕西省红十字会共发放问卷3 548份,其中11份空白未填,得到有效问卷3 537份。其中男1 711人,女1 826人,年龄(33.00±10.82)岁,有医学背景1 046人,曾经参加过应急救护培训1 250人(表1)。

表1 一般结果 [n=3 537,n(%)]

2.2 职业与医学教育及救护培训的关系

1 046人(29.57%)接受过医学相关教育,各职业医学教育接受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7.22,P<0.01)。各职业中,医学教育程度最高为运输服务人员(40.74%),最低为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14.63%)。不同职业间两两比较显示:行政管理人员医学教育接受率与除运输服务人员外其他职业医学教育接受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卫生技术、教学、运输服务人员医学教育接受率与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医学教育接受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安全保卫和消防人员医学教育接受率与运输服务人员医学教育接受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运输服务人员医学教育接受率与安全保卫和消防人员、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医学教育接受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1 250人(35.34%)接受过应急救护培训,各职业应急救护培训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5.78,P<0.05)。各职业中,应急救护培训率最高为运输服务人员(53.70%),最低为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30.49%)。不同职业间两两比较显示:运输服务人员与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应急救护培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职业应急救护培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不同职业接受医学教育及应急救护培训情况 (n=3 537,%)

2.3 应急救护培训方式接受情况

1 250人接受过应急救护培训,参加的培训方式为多选项,其中单位统一培训1 010人(80.80%),网络自学219人,自费报班学习201人,个别指导145人。3 299人(93.27%)最愿意接受的应急救护培训形式为面授+实操培训,其余还有选择线上教学+实操培训或其他方式。关于获取急救知识的渠道为多选项,其中面授[3 273人(92.54%)]、网络学习[1 768人(49.99%)]、手机学习[1 525人(43.12%)]是最受喜爱的前三项。

2.4 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需求情况

应急救护培训内容一般包括应急救护概论、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创伤救护、常见急症预防及救护、意外伤害救护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经过2 d共计16学时的培训,培训人员面对突发情况时,在能否正确判断和处理方面,有3 535人(99.94%)认为可以应对,仅有2人(0.06%)认为不可以应对,并且有3 528人(99.75%)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救助意愿有所提高。结合自身情况,大众对救护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排序为:创伤救护、心肺复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外伤害、心理援助、常见急症(表3)。

表3 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排序 (n)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重要的关注问题,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中,往往离伤病员最近、可以最快实施救护的是附近的“第一目击者”,群众性应急救护水平的高低对整个院前急救结果具有重要影响[3]。因此,对公众普及常见急救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急救培训、普及急救知识,目前大众对应急救护培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均很高。本研究调查发现,经过系统培训的红十字救护员,约99%的人愿意积极参与公共场所急救服务,并且认为有自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救护。本研究重点针对陕西省不同人群展开调查,分析应急救护培训的现状及需求。

3.1 不同职业医学教育和应急救护受训情况

单从职业来看,各职业医学教育接受率与应急救护培训率约为30%,其中运输人员医学教育接受率和应急救护培训率均较高,说明运输职业在员工入职时,比较注重员工的医学教育背景及救护培训经历;
而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这医学教育接受率和应急救护培训率较低,但是这类人员作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基本医学常识,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有关部门目前要求各地将急救常识和基本急救技能培训内容纳入公安民警、消防救援人员、公共交通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在岗培训,以便更好地应对工作场所中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社会总体对应急救护培训的接受度约35%,这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一线省市相比较低。针对不同职业的人群做好公众应急救护的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公共场所还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设施。

3.2 公众对培训方式的接受度

我国在国家及省市层面对应急救护的普及要求越来越高,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各地要建立辖区公众急救培训管理体系,制定培训计划,统一培训内容,整合急救中心、红十字会、公立医院及社会化培训机构等多方力量,开展针对社会公众的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培训。2021年《陕西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特别提到,要切实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能力,推进自救互救技能的要求。调查显示公众接受培训最多的方式为单位统一培训,说明各单位积极响应国家及省市的规定和要求,在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及培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公众最愿意接受应急救护的培训形式为面授+实操培训,最希望的获取渠道前三种方式为面授、网络和手机。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线上课程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载体,急救相关线上课程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公众可以在电脑和手机上随时查看相关课程,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但是由于网络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公众教育水平及医学背景的不同,可能也存在学习自主性不高及效果不佳的问题[5]。应急救护培训可采取线上线下协同培训的办法实施,急救知识在线上自学,实操及考核则应严格面授。

3.3 公众对应急救护培训知识和技能需求情况

随着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愈发复杂,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生命健康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护重点突出“急”和“救”。调查发现,公众结合自身情况,认为在应急救护培训知识和技能中,最重要的救护知识和技能排序为:创伤救护、心肺复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外伤害、心理援助、常见急症。其中创伤救护为首位,这与目前社会中各种事故所造成的创伤日趋增多有关。有文献表明导致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空坠落造、刀具砍伤、重物创击等[6]。在创伤现场如果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可以为后续抢救赢得时间,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在这6类救护中,现场心肺复苏、创伤出血与止血、气道异物梗阻为排名前三的需求技能。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居世界首位,是重大公共健康问题[7]。调查中发现现场心肺复苏是公众认为最需要掌握的急救技能,及时有效的现场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患者生存链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有效提高心跳骤停患者存活率的一种重要急救方式[8]。2021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规定,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并推广学校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严重创伤可能出现致命的大出血,对部位明确的出血应采取紧急人工止血措施,如压迫止血、包扎制动等[9]。大出血也是战场伤员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是战场可预防战斗死亡主因[10],快速止血是战创伤六大救治技术中挽救伤员生命的关键措施之一。气道异物梗阻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发生,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以及老人。一般具有突发性,严重会引起窒息,所以现场的救护特别紧急。在现场没有医疗设备的情况下,采用手指掏出术及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及时清除异物,迅速畅通气道[11]。

3.4 军民融合式的应急救护展望

普及公众急救知识,使公众提高预防、识别和警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意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熟练掌握急救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够凸显一个区域或国家卫生建设的力度与水平。提升全民自救、互救及他救能力是健全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核心问题。军队和地方联合建设医学救援队协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国内外通行做法[12-13],公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学救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利于降低政府及军队紧急医疗救援建设投入成本,推动军队和地方应急医学救援体系的自身能力建设,促进军地、军民之间密切沟通、交流与合作,为现代化国防事业的全民发展提供合理的契机[14-15]。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公共卫生问卷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稿约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年4期)2022-11-29《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年3期)2022-10-12《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常用名词要求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年2期)2022-10-12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5期)2022-06-07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煤气与热力(2021年3期)2021-06-09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复旦学报(医学版)(2020年3期)2020-06-18问卷大调查创新作文·初中版(2015年1期)2015-03-11问卷你做主创新作文·初中版(2014年5期)2014-07-18公共卫生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3年3期)2013-06-17医药资讯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27期)2011-12-31

Tags: 陕西省   急救   公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