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2023-02-08 08:55:08

方 萍

(宁波大榭开发区实验幼儿园,浙江 宁波 315812)

幼儿阶段是思维启蒙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数学学习与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和发展关系密切,它对儿童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数学活动设计得当会让孩子收获愉悦、体验成就;
反之,则单调枯燥、毫无乐趣。因此,我们基于核心经验,彰显教学策略,倡导数学活动融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化为一体,融趣味性、快乐性、创新性于其中,这样的理念诠释的是儿童核心素养的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精神。以下就实践研讨中的教学案例阐述我们的思考和收获。

数学活动生活化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体现了回归生活;
既让幼儿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有用和有趣,又让数学活动充满生活气息,让孩子倍感亲切。如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活动从幼儿熟悉的学号入手,让幼儿通过观察数字线段,了解数字间的排列规律,并通过“听指令猜数字”游戏,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得以运用,形成思维的可逆性。而打擂游戏“说说生活中的数字”,更让幼儿调动已有经验,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与碰撞,知道生活中的数字无处不在(鞋码、挂历、闹钟、尺子、保质期,而且各得其所、各有所用)。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和挑战性的游戏让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并获得满心的愉悦。这也与《幼儿园教育与指导纲要》的理念相契合:数学启蒙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数学教育的对象。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重在操作、感知、反思和比较。适宜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物质保障,有效的投放策略更能体现执教者的用心和智慧。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数学活动需要教师有更强的课程意识、创新意识、求异精神。体现在幼儿操作材料的投放上,便是多元化、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让孩子的操作活动具有人文情怀,并不只局限于单一的标准和模式。而是具备多种可能、多样思维。如在幼教专家来园半日活动指导中,年轻的小陈老师呈现给大家的就是一个看似普通却蕴含策略、看似简单却折射创新求异精神的数学活动——“小小理货员”。在以往的类似活动中,这是一个简单的物品分类活动,教师往往会提供具有明显特征的物品,如毛绒玩具和塑料玩具或者电动玩具和发条玩具,这样一目了然,能保证幼儿操作中的准确性,但是分类比较单一,缺乏一定的创意。而小陈老师提供的玩具既有材质方面的不同。又有大小方面的不同,既有多种颜色的元素,更有玩法用途的不同,这样就让孩子的分类活动更加缤纷,他们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大胆地去尝试,材料投放的多元素让分类选择的多样性成为可能。这样的投放策略打破了单一的模式,让各种内容相互渗透、有机联系、难易结合,树立求异精神,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较好地学习和获得各种数学经验。小小的操作材料所蕴含的用心和策略让专家大为认可,也获得了在场教师好评(表1)。

表1 材料投放对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不仅打造了灵动课堂,凸显了活动价值,更让孩子获得了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为载体,将活动目标和知识点蕴含于独特的生动中,让兼具趣味性、挑战性、适宜性的游戏贯穿始终,使孩子在游戏中尽享数学的乐趣与妙趣;
在玩耍中感受学习的成就与收获。大班数学活动“翻色子”足以见证数学活动与游戏巧妙相融的独特精彩。

数学游戏“翻色子”根据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的特点而设计。游戏让孩子分为男女两组进行游戏:请孩子听老师的不同指令进行翻色子(自制的纸盒大色子,每个色子的六个面上分别是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几何图形)竞赛,在规定的时间里,以色子数量翻得又对又多的一组为胜。游戏环节层层递进、游戏难度依次递增:从翻指定颜色的色子到指定形状的色子,再到兼具颜色和形状两个维度的标准,最后考验发散性思维的综合标准,指定颜色又指定几何形体边的数量,但不确定形状,给孩子的选择提供了几种可能性(如四边形、五边形等)。干扰因素多了、判断难度大了,对快速判断和思维的要求也增加了。一次次的挑战让参与欲望不断增强,一次次的合作让团队意识逐渐强化,一次次的分享、交流与探讨让游戏策略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整个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孩子不断参与、体验和经验提升的过程,孩子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仅是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轻点妙拨,使现场的游戏氛围随着游戏难度的一次次递增而达到高潮。活动带给孩子的不单单是对应的知识点、思维的训练、动作的敏捷性考验,更是合作的愉悦、数学游戏的魅力!

数学相对于语言、音乐等来说,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如何让数学活动充满缤纷与精彩,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需要教师用心思索,与教材对话,与班级孩子的原有经验对话,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样化地组织形式,融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活动、集体分享交流为一体,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满足了不同发展,幼儿的学习需求,既有针对性指导的机会,又有利于幼儿独立、自主、协作等品质的培养。如大班数学活动《奇妙的规律》,意在让孩子感知规律、发现规律、创造规律并寻找生活中有趣的规律。活动中既有集体的学习与感知——通过观察理解物体排列的不同规律,帮助幼儿多角度地建立概念,为之后的举一反三奠定基础。又有生生互动——同伴间的相互合作,两两结对共同创造规律。更有个体的独立操作与思考——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如四季更替,星期的循环,白天黑夜的交替等,以此强化对规律的理解。这样的活动容集体学习和个体指导为一体,兼顾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当然我们不能以固定的模式呈现,并不是每一个数学活动都要有这几种组织形式,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的能力水平灵活安排。才能达到针对性和整合性的融合,也才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转变为孩子感兴趣、乐探索的趣味游戏,体现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和主体性等一系列的原则。

幼儿园的活动评价不是单一的重结果,而在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包括幼儿的情绪体验、学习品质、探究方式,思维轨迹等,这也是和学校教育评价模式最明显的区别。课改背景下数学活动的评价,在于幼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而不仅仅在最后的操作结果。如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中的一个环节,要求幼儿分组用自然物(长度相同的木棒)测量小组同伴的跳远距离。在最后的分享交流环节,发现四组幼儿中,有一组幼儿的测量数据与其它三组测量结果大相径庭。教师并没有凭直觉否定那一组的测量结果,而是请那一组的幼儿上来解说并示范测量方法,将测量过程进行直观的回放。原来其他三组幼儿在测量的时候都是以跳远的起点到孩子脚尖的距离为实际跳远距离,而那一组小朋友则是以起点到脚跟的距离进行测量。找到了症结所在,孩子们恍然大悟,执教教师也自我反思:要求不明确、标准不统一这一失误是“罪魁祸首”,应该加以改进!这样的过程性评价既保护了幼儿的探究精神,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又折射了数学活动的严谨性和过程性评价的价值所在。

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活动是灵动的,因为它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探究乐趣;
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活动是精彩的,因为它让幼儿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得以保障。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活动设计更是充满挑战的、因为它摒弃了循规蹈矩和单一呆板,激励教师的创新与整合,体现教师的用心和匠心。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思维 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6期)2022-08-17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4期)2022-07-16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2期)2022-06-01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1期)2022-04-26幼儿美术作品选登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21年6期)2021-08-31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7期)2021-01-18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数独游戏初中生学习·低(2016年10期)2016-11-25疯狂的游戏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爆笑游戏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6年8期)2016-08-08

Tags: 课改   幼儿园   数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