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农民工行为变迁的人口学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2023-02-08 13:25:07

张世兵,滕湘君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民在往城市迁徙过程中,不仅有第一代农民工(20世纪80年代之前出生且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民群体),还有新生代农民工(20世纪80年代及之后出生且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民群体),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力求适应城市生活。本文通过采取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等方式,选取6个城市的农民工作为调研和访谈对象,共发放300份问卷,深度访谈50人,收回有效问卷29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7%。同时整合并分析2011—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发现农民工行为变迁人口学特征明显,在时间与空间上呈现一定的规律,进而探索了农民工行为变迁的形成机理。

(一)外出务工主体分布

样本外出务工主体分布中,新生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占比高。第一代农民工32人、占比10.92%,新生代农民工261人、占比89.08%。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90后”“00后”分别为83人、91人、87人,占比分别为28.33%、31.06%、29.69%,“90后”农民工和“00后”农民工所占比例差别不是很大。

(二)性别分布

样本外出务工主体中,男性数量比女性数量多。293个样本中,男性154人、占比52.56%,女性139人、占比47.44%,其中第一代农民工男性21人、占比7.17%,女性11人、占比3.75%,男性占比明显高于女性占比;
“80后”“90后”“00后”农民工中,男性分别为43人、46人、44人,占比分别为14.68%、15.69%、15.02%,女性分别为40人、45人、43人,占比分别为13.65%、15.36%、14.68%。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占比稍高于女性占比,但差异不大。

(三)年龄分布

样本外出务工主体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有41人,占比13.99%;
21~30岁和31~42岁分别有113人、107人,占比分别为38.57%、36.52%;
43岁以上的有32人,占比10.92%。说明年龄是影响农民外出务工的关键因素,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的主要组成部分。

(四)学历分布

为方便研究农民工的学历分布,笔者特将户口在农村,外出就业的大中专、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纳入农民工群体。样本外出务工主体中,初中及以下学历34人、占比 11.61%,其中第一代农民工15人、占比5.12%,新生代农民工19人、占比6.49%;
高中(中专)学历133人、占比45.4%,其中第一代农民工13人、占比4.44%,新生代农民工120人、占比40.96%;
大专(高职)学历108人、占比36.85%,其中第一代农民工3人、占比1.02%,新生代农民工105人、占比35.83%;
本科以上学历18人、占比6.14%,其中第一代农民工1人、占比0.34%,新生代农民工17人、占比5.8%。由此表明,农民工的学历不断提高,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有所提升。

(五)婚姻情况

样本外出务工主体中,已婚215人、占比73.4%,其中第一代农民工32人、占比10.92%,新生代农民工183人、占比62.48%。已婚人员中,和配偶一起居住的有190人、占比64.85%,其中第一代农民工11人、占比3.75%,其他人的配偶留在农村照顾子女。离婚人员有12人、占比4.1%。

(六)民族及宗教信仰情况

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农民工是汉族,少部分是少数民族。293人中有32人为少数民族、占比10.92%,261人为汉族、占比89.08%。调研对象皆没有宗教信仰,但通过其中50人的深度访谈发现,农村封建迷信现象一定程度存在。

(一)进城务工农民不断增多

查阅2011—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发现,进城务工农民不断增多。2016年我国农民工28171万人,相比2015年,增加了424万人,增长1.5%,增速增加0.2%。2011—2016年,2016年农民工人数最多,2011年最少;
农民工增速最大的是2011年,达4.4%,此后增速有所减缓,2015年增速最小,此后开始出现上涨趋势。

(二)东西部地区农民工分布差异较大

东西部地区农民工分布差异较大,这主要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由于农民工不断流动,每个地区都有农民工进出。对2015—2016年农民工流入和流出情况进行分析:从农民工流出地看,东部地区2015—2016年外出务工农民分别为10300万人、10400万人,增加100万人,增长1%;
中部地区为9174万人、9279万人,增加105万人,增长1.1%;
西部地区为7378万人、7563万人,增加185万人,增长2.5%;
东北地区为895万人、929万人,增加34万人,增长3.8%。2016年外出务工农民28171人,外出比例最高的是东部地区,占比36.9%,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占比分别为32.9%、26.9%、3.3%。西部地区外出务工农民数量增长最多,在所有新增农民工中占比近一半,为43.6%,东北地区最少,但增速最大。

从农民工流入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人数有所下降,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均有所增加,甚至前往港澳台及国外的农民工人数都有所增加。就2015年和2016年而言,东部地区农民工分别为16800万人、15960万人,减少840万人,下降5%;
中部地区为5599万人、5746万人,增加147万人,增长2.6%;
西部地区为5209万人、5484万人,增加275万人,增长5.3%;
东北地区为859万人、904万人,增加45万人,增长5.2%;
港澳台及国外为72万人、77万人,增加5万人,增长6.9%。前往东部地区打工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6.7%,其他地区依次为20.4%、19.5%、3.2%、0.3%。但随着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前往东部地区的农民工有所减少,前往西部地区的农民工不断增多,仅增量为以上地区之最。前往港澳台及国外的农民工尽管人数不多,但增速高达6.9%,在以上地区排名最高。

(三)跨省流动的农民工不断减少

2011—2016年,全国农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趋势(仅2016年出现上升趋势),增速分别为4.4%、3.9%、2.4%、1.9%、1.3%和1.5%。中部地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数量最多,占比62%,然后依次为西部地区52.2%、东北地区22.9%、东部地区17.8%,但与2015年相比,东部地区上升了0.4%,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分别下降了0.5%、1.3%、2.3%。

(四)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不断增多

从2015年和2016年的数据来看,农民工以从事第二产业为主,占比52.9%,其中从事制造业的比例最大,为30.5%,从事建筑行业的占比19.7%。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呈上升趋势,由2015年的44.5%上升到2016年的46.7%,增加了2.2%。2016年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农民工占12.3%,比2015年增加0.4%;
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占6.4%,与2015年相比几乎没有增减;
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占5.9%,比2015年增加0.1%;
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占11.1%,比2015年增加0.5%。

(五)选择购房的农民工不断增多

农民工进城后,一开始会选择租房,随着在城市务工的时间越来越长,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会选择购房。2016年62.4%的农民工选择租房,与2015年相比有所减少,下降2.4%,且选择租赁私房的比例也在下降,约占61%,相比2015年下降1.9%;
购房的农民工逐渐增加,17.8%的农民工选择购房,与2015年相比,增加0.5%,且16.5%的农民工选择购买商品房,比2015年增加0.8%;
13.4%的农民工住在单位或雇主提供的住所,但比例有所下降,比2015年下降0.7%;
以购买保障性住房、租赁公租房或其他方式解决居住问题的农民工占9.4%。

(六)农民工居住条件逐渐改善

农民工居住条件逐渐改善,2015年和2016年人均住房面积均为19.4平方米。2016年6%的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5平方米,比2015年下降2.3%。住房电器设施比较齐全,2016年配备电冰箱和洗衣机的占比为57.2%和55.4%,比2015年分别增长2.9%和3.8%;
86.5%的农民工住房安装了自来水管道,比2015年增长0.3%;
77.9%的农民工住房配有洗浴设施,比2015年增长2.8%;
69.6%的农民工住房配有独立卫生间,比2015年增长0.2%。

(一)农民工对农村逐渐有了距离感和陌生感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往城市迁移。农民来到城市后,找到一份工作,使生活有了保障,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适应了城市的生活,他们逐渐对农业生产不感兴趣,不愿干农活,对家乡逐渐变得陌生起来,与“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慢慢疏远了。相反,城市良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条件,使农民工产生了好感,逐渐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慢慢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逐渐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圈子。农民工逐渐对家乡有了距离感与陌生感,乡土认同也在逐步减弱。

(二)农民工在务工地稳定生活的愿望强烈

伴随农民工的代际转换与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外出务工主体,农民工的利益诉求更为强烈,希望能在城市立足谋求长远发展。一些农民工希望在城市稳定居住下来,不愿到处迁徙,也不愿回到农村。调研发现,中西部地区近60%的农民工打算在城市买房定居。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愿望更为强烈。农民工学历越高,加上其吃苦耐劳的精神,收入就越高,生活水平也就越高,精神文化生活会更加丰富。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对未来的规划等不同于一般的农民工,因而市民化意识也就越强,留在城市生活的意识和愿望更为强烈。

(三)农民工转移就业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由于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失调,重工业发展较快,农业发展较慢,工业农业发展不够平衡。目前这种经济结构已经不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只有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才可确保比较稳定的人口自由流动,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势所趋。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对内经济搞活,首先从农村着手。农业是否发达,农村是否发展,农民生活是否好起来,关系着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因而要充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就业,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共同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诸多红利。

(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

经济的现代化必须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础,这就需要大量的城市居民作为支撑,部分城市居民来源于补充到城市劳动力大军的农村人口。随着在城市务工的时间越来越长,农民工基本习惯了城市的生活,为城市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结识了朋友,建立了一定的交际圈子,不愿再回到农村。加上时代的需要,我国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但部分城市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不能很好地满足服务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人口需要,这些因素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必然性。若农民工落户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么和谐社会建设则不可能一帆风顺。我国农民工数量庞大,为城市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又长期处于边缘地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积极性,为社会发展提供动能;
有利于增加农民工收入,带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有利于保障社会治安秩序平稳有序;
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农民工已经形成了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两个群体,是影响城镇化进程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外出务工的主要群体,其中男性占比稍高于女性,学历不断提高,已婚和汉族人数比例较高,不信奉宗教。东西部农民工分布差异较大,跨省流动的农民工不断减少,他们以从事第二产业为主,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部分农民工居住条件有所改善,有的在城里买了住房,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农民工逐渐疏远农村、在务工地稳定生活的愿望强烈、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农民工市民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新生代学历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新生代”学数学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21年10期)2021-11-05“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疯狂英语·新悦读(2020年1期)2020-02-20PPE行业新生代的新视角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网红要逆天!开启新生代创业之道Coco薇(2017年10期)2017-10-12膨胀学历新作文·高中版(2017年5期)2017-06-10农民工眼中的大树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Tags: 人口学   机理   农民工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