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基于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新使命谈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

2023-02-09 11:35:06

庞海燕

(金陵科技学院校长办公室, 江苏 南京 21116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不仅需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也需要建设一批一流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必须把加快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付诸实践。

应用型大学承担着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加强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可以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推动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是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要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应用型大学,必须切实扛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站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高度,加快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积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建设教育强国发挥积极作用[2]。

(二)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高校,应用型大学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有利于地方高校在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共生;
有利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不断提升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与水平,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推动现代化教育强省(市)建设。

(三)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是推动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应用型大学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春天。由于应用型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主要集中在地方,范围较窄,加之一些研究型大学也越来越重视与地方的融合发展,因此应用型大学在抢抓发展机遇、获取发展资源等方面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率先突破重围,同时有效避免同质化发展,应用型大学必须抢抓国家和地方支持高校分类发展的重大机遇,把握好加快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契机,加快推进自身一流建设,促进内涵式、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针对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党和国家高瞻远瞩,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也适时发布重要文件进行引导和指导。地方党委和政府结合地方应用型大学实际情况,积极出台有关政策举措,推动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在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一批应用型大学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创新实干,积极推进自身一流建设。

(一)国家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引导部署情况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经过酝酿和探索,国家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思路逐渐明朗,举措陆续出台。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确立应用型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使命”,“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形成一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省级政府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基础条件,统筹推动区域内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积极探索不同类型高校的一流建设之路。”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开展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试点”,“大力支持应用型本科和行业特色类高校建设,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2018年6月,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应用型也要加强一流本科建设”,应用型高校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3]。2018年9月,党中央召开了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对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等提出了具体要求。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闽江学院视察,充分肯定了学校紧扣“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以及在全力推进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建设中取得的成绩。

(二)地方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指导支持情况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有效推动下,各地方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推动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3月,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江西、湖北、河南等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已启动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相关工作。在省级层面上,2019年12月,安徽省教育厅印发了《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标准(试行)》,明确了党的领导,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声誉,国际合作与开放办学,办学定位与特色等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主要观测点的建设标准;
2020年10月,山东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性质和特点,重点在办学定位与治理机制、产教融合模式、师资队伍等10个方面强化建设,山东省财政将根据学校建设基础和转型发展推进情况,对推进成效明显的高校分批次给予重点支持;
2021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内容包括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单位计划等“六大计划”,将在“十四五”期间,遴选10个左右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一流建设单位试点;
2021年12月,福建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闽江学院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会议强调要明确目标定位,坚持应用型办学方向不动摇,努力把闽江学院办得更好、更有特色,办出更高水平,通过省市共建等具体举措,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加快建成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在市级层面上,2016年1月,深圳市委常委会决定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深圳技术大学。在财政、人事等各项特殊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深圳技术大学办学取得了明显成效,正朝着世界一流的国际化、高水平、示范性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目标奋勇前行;
2021年4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推进成都大学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应用型城市大学的意见》,重点围绕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打造学校高水平科研平台等8个方面加强建设,支持成都大学建成与成都城市发展位势相匹配的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应用型城市大学。

(三)高校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具体实施情况

在国家的引导部署和地方的积极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应用型大学更加坚定了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北京联合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南京工程学院、长春工程学院、西安文理学院等一批地方高校围绕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确立了发展定位(表1),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表1 部分应用型大学发展定位

综合分析以上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等情况,可以归纳出以下3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这些地方应用型大学均来自经济较为发达且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较强的省(市),全部引导或支持成立了应用型大学建设相关协会组织或被遴选为应用型示范高校或试点单位;
二是这些地方应用型大学在同类高校中办学实力较强,几乎全部具有硕士点(暂时没有获批的2所高校也是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三是这些地方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明确,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谋划启动较早,“一流”“高水平”“特色鲜明”等词彰显了这些高校的发展定位。

我国应用型大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经具备了应用型大学特征的“形”,但由于底子相对薄弱,应用型大学的“神”并未突显[4]。应用型大学在办学实践中仍然面临一些亟需正视和破解的问题。

(一)应用型大学自身存在的问题

1.办学定位不够务实。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部分应用型大学片面追求高起点、高水平,在办学实践中确立了一些脱离应用型大学实际的办学定位。有的应用型大学在服务地方这方面没有做实做细做到位的情况下,提出了要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
有的应用型大学在本科基本办学条件尚有不足的情况下,提出了要升硕士单位和博士单位的办学定位。这些带有一定虚高成分的办学目标使得一些学校在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出现偏差[5]。此外,个别应用型大学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对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内涵、核心要素研究不深入,观念转变不彻底,工作落实不到位。

2.“地方性”特色不够突出。人们普遍认为,应用型大学的一个办学特点是“地方性”。目前,大多数应用型大学在办学实践中不断融入地方,打造自己的“地方性”特色,但很多学校的“地方性”特色不够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围绕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全方位对接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观意识有待加强;
部分学科专业设置及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地方发展战略要求和产业发展需求,部分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地方行业需求的契合度不够高;
科研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性贡献度需进一步提升,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创业的数量和质量还有提升的空间等。

3.“应用型”特色不够突出。“应用型”是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应用型大学另一个办学特点。近年来,应用型大学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强调实践应用,努力打造自己的“应用型”特色。但是,许多高校的“应用型”特色不够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上不够扎实,部分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缺乏实务经验,不能很好地将课堂延伸到企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前沿;
在融合产业行业最新发展需求以及根据行业标准及职业能力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上不够到位;
在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配置实验设备及开发实验课程方面,针对性不强且缺乏系统性;
应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的标志性成果不够突出;
部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质量和层次不高,且利用率较低,校外实习效果有待提高等。

4.办学模式不够成熟。以欧洲应用技术大学为代表的国外应用型大学之所以受到政府、社会、企业和学生的青睐,并成为我国应用型大学学习的范例,是因为其拥有成熟的办学模式。现阶段,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不够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联合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健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还不够全面深入,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实习密切结合并交替进行还未能有效实施;校企共建实践教学资源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就业创业结合得不够紧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还不够深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度不够高,未能把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6]。

(二)应用型大学建设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1.对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的认识仍然存在偏差。我国通常按科研规模对高校进行分类,即将高校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四种类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1999年以来一批高职、专科院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着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逐渐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同,但是在社会上,甚至在教育系统内,还有人认为应用型大学就相当于高职高专的职业教育,对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仍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

2.应用型大学办学体制还有待在实践探索中加以完善。我国地域辽阔,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由于目前地方没有设立本科高校的权限,很难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业发展布局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应用型大学的布局。此外,应用型大学办学注重的是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的产教融合,强调的是教师具有一定的行业企业经验背景,但由于现有校企合作在权利、责任、义务方面缺乏法律保障,在教师准入及培养方面缺乏“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制度化规定,导致其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方面仍然不够有效。

3.对应用型大学的政策保障仍然不够充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和地方对应用型大学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但是,由于我国高等学校分类改革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加之受高等教育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针对应用型大学的高等教育分类评价改革工作未能系统实施,导致其在高等教育领域内资源配置不足或被挤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同时,招生政策未能深度体现产业行业需求,而提高对应用型人才的吸引力和待遇的配套政策也不完善。

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意识,深刻理解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准确把握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关键环节,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要求,守正创新,久久为功。

(一)进一步强化应用型办学定位并彰显特征

应用型大学要把握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切实抓住地方推进高质量发展新机遇,审时度势,准确定位,精确把握目标使命,乘势而为,乘势而上,进一步坚定办应用型大学的理念,落实育应用型人才的举措。围绕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切实在新定位、新使命、新布局、新支撑、新抓手、新特色、新模式、新作为、新理念、新跨越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展现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活力和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或巩固发展优势,努力实现争先进位[7]。

(二)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并彰显特征

应用型大学要积极发挥城市型大学的资源优势,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强化办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提升,深入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应用型大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深化产学研全方位合作。应用型大学要与行业企业在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共建实验室,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引入行业标准校企联合建设课程资源,引入企业师资合作共建专业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办出成效、办出质量、办出水平。

(三)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并彰显特征

应用型大学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深入贯彻落实“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强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执行。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项计划”“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并注重成果质量,获得更多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着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职业素养好、实践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进一步深化应用型教学资源建设并彰显特征

应用型大学要主动对接并融入区域产业链和创新链,根据地方主导产业体系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布局二级学院与学科专业,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和适应度。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围绕“一体化设计、行业化标准、多元化合作、职业化培养”要求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成效明显。课程设置应进一步体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要求,注重将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融入课程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成效明显。切实加强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以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成果显著。

(五)进一步强化“高水平”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并彰显特征

应用型大学要建立健全“高水平”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使教师的品德、知识、能力等素养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师聘任、职称评聘、业务考核、绩效评价等制度建设中充分体现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特征要求。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教师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教师访学交流建设工程”“行业企业专家队伍建设工程”等,使教师队伍中的博士比、正高职称比、“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以及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数量等反映师资队伍水平的指标不断提升,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六)进一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并彰显特征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和成才。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力扶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深化创客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基地等载体建设并切实发挥其功能,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与学科竞赛的参与率和获奖含金量。毕业生在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方面表现突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高,学生发展后劲足、潜力大。积极构建提升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指导体系,将终身学习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七)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并彰显特征

科技创新是推动应用型大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要加强聚焦、强化攻坚,切实为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围绕推进区域产业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积累和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等工作。加快推进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科技奖项、科研平台、科研团队以及科研经费、成果转化等主要科技指标方面实现更高质量的新突破。全方位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切实打造学校服务地方的品牌和亮点项目,不断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的质量和贡献度。

(八)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并彰显特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应用型大学国际化要求也在不断增强,教育国际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流应用型大学应有的特征。应用型大学要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境外研学、学生境外交流,外籍专业教师要占一定比例且水平较高。要与一批国(境)外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等形式的有效合作,并通过承办相关国际学术会议扩大学校的影响力。以建设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抓手,全面提升对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吸收融合转化辐射能力,合作共建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等技术创新与教育平台,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

此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统筹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及时研究制定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计划,科学制定一流应用型大学遴选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切实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支持和推动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8]。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9]。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用型大学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新目标推动新跨越,切实加快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一流应用型办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10期)2021-12-26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1期)2021-07-21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关注一流学科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0年12期)2020-11-24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20年3期)2020-08-07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0期)2019-09-10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Tags: 高等教育   新时代   使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