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推广农户小额信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2023-02-25 15:15:06

□李粉云

(泽州县扶贫开发中心,山西 晋城 048000)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下,加大农户小额信贷推广力度,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相关工作者应仔细分析现行农户小额信贷模式,结合农户的实际情况,调整信贷政策,提升信贷审核、发放灵活性,提升农户信贷满足率,不断扩大帮贫小额信贷支持对象,同时强化信贷风险防范工作,维护金融债权,在各级部门的指导下,坚持将推广农户小额信贷视作做好辖区帮贫工作的重要抓手,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农户的生产环境,带动了农业经济的繁荣进步,但相较于其他产业,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因素、市场因素影响较为明显,有一定的风险性,再加上农户积累资金本就较为困难,相较于城镇居民,其资产常无法满足信贷机构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金融界结合农户实际需求,开发了许多优质的农户小额信贷模式,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户解决了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1]。但结合实际情况看来,这些小额信贷模式在推广应用阶段还存在诸多亟待改善的问题,如交易效率低、交易成本高等,影响了小额信贷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1 农户个人信贷模式

农户个人信贷的重要特征为无须担保,属于小额贷款,依据农户资信情况进行评估和发放。该模式的优势在于放款快捷、手续简洁。现阶段金融市场中,此类信贷产品种类单一,且多数产品都有着较高的申请门槛,主要集中于资产方面,如农业银行惠农e 贷要求农户持有农行银行卡且有一定的金融资产,对于资金积累有限的农户而言这一门槛显然稍高。部分个人信贷产品有着明显的地域限制性,如海南农信社推出的小通顺贷要求农户持有海南农信社借记卡,地域性强。因此,此类产品的适用性较为有限,仅有少量农户可最终申请到贷款,推广应用难度高。

1.2 农户联保信贷模式

农户联保信贷模式是指相互信任的农户,以合作形式成立联合担保小组,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信贷模式。声誉机制对该信贷模式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作用,农户在意联保小组其他成员对自己的评价,加之有连带责任及共同承担的风险,作出违约行为的可能性并不高,有利于降低放贷机构筛选客户的成本。但该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农业生产风险性较强,若农户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及时还贷,联保小组迫于内部压力,会再去民间高利贷机构借款用以填补旧债。此外,联保信贷担保债务出现在农户的征信报告中,也会影响农户资信评估值。

1.3 机构担保信贷模式

机构担保信贷模式是指在信贷模式中引入多种不同的机构为农户提供担保的模式,机构多为市场中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企业、能给予专业信贷担保服务的公司,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此种模式最为典型的特征是农户、机构(企业)、银行形成三位一体关系,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该模式的不足为推广利用率不高。比如“农业企业+农户”模式需要企业和农户具备如下条件:企业可借助担保机会获得经济效益,农户可提供优质农产品。一旦市场形势发生变化,或农户受农业生产风险的影响而无法提供优质产品,该模式的运行就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农户预期收益得不到保障,债务清偿自然也会受到影响[2]。这一模式中,农户与企业相比有着悬殊的实力差距,立场过于被动,缺乏第三方保障,很多农户不愿意参与此种信贷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虽然有利于提升农户参与信贷的积极性,但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规模较为有限,资本条件并不优厚,担保能力也并不高,在实际应用中常会面临后续资金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专业担保公司+农户”模式也具有一定弊端,即部分企业的担保费用过高,农户常无法承担,该模式的适用性并不强,推广效果有限,实际应用中往往仅有农业大户会参与此种模式。

1.4 农户保证保险信贷模式

农户保证保险信贷模式是指农户向银行购买某一保证保险后,凭借保单申请贷款的一种模式。若农户无法及时偿债,保险公司会承担责任。该模式具有诸多优点,如适用性强、无须抵押、手续简便、办理快捷,但贷款利率较高,农户实际信贷利率通常在10%以上,影响农户参与该模式的积极性。同时,保险公司在承担责任时通常不会全额赔偿银行的损失,也会影响银行的放贷积极性。

2.1 农户对小额信贷认知不足

从文化水平角度分析,晋城农户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以40~60 岁年龄居多,多数农户都是初中水平,甚至还有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对小额信贷认识不深刻。部分农户诚信意识落后,在借贷后常会出现逾期未归还的现象,影响了小额信贷的推广。

从收入水平方面分析,晋城部分农户家庭年收入较低,多数农户以种植业为生,少数农户家中养有牛、羊等畜牧动物。近年来,市场因素对这些产业的冲击较为明显,农户家庭收入不稳定,但农具、种子等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导致农户贷款需求普遍上升。多数农户对小额信贷缺乏认识,农村年轻人及有创业计划(包括开发特色种养殖业、经营饭店、超市等)的农户对这类贷款产品的了解较多,偶尔会申请此类贷款,其余农户在产生贷款意愿时,往往会选择从亲戚朋友处借无息贷款。

2.2 金融机构信贷政策不灵活

当前市场中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较不灵活,众多农户小额信贷模式有明显缺陷,不论是农商银行、村镇银行还是邮政储蓄银行,制定的信贷政策在适用性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农业劳动的适应性上。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变化,各种反季节、多元化、多样化的耕作方式应运而生,农户的资金需求也越发呈现出一定的复杂化特点。受到规模控制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金融机构在信贷方面往往无法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农户信贷满足率并不高,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2.3 利率偏高影响农户积极性

部分信贷产品年利率过高,超出了农户的预期值,无法激发农户的借贷积极性。同时,从产业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看,农业产业本身平均回报率不高。生产收益有着较强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提供的小额信贷产品年利率过高,必然会增加农户的生产融资成本,影响农户借贷积极性。现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当下,该问题对农户带来的影响较为突出。

3.1 普及金融知识,增强农户对小额信贷的了解

晋城农户的信贷意识、信用意识不容乐观。为加大农户小额信贷推广力度,相关工作者应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对广大农户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为其普及科学、合理、可靠的小额信贷知识,增强其对各种小额信贷模式的了解。政府及各级金融机构可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开设金融专题,为农户普及一些与小额信贷有关的知识,增强农户对小额信贷产品的认识[3]。

鉴于当前农村对征信系统的建设普遍较为落后,农户信用意识普遍不佳,亟须建立失信惩罚机制。相关工作者还应强化对农户的诚信教育,增强其信用意识,保护金融债权,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

3.2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与贴息支持政策

近年来,农村保险体系日益成熟,农户的保险理念、风险防范意识相比过去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很多农户都已接受利用保险产品降低信贷风险的思路。“银行+保险+农户”信贷模式在适用性上其实已经达到较高水准,该模式的实际应用率并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贷款利率过高,农户无法接受。

为进一步推进帮贫工作,相关工作者应适当拓宽贴息制度的服务对象,将其普及到广大农户中,进一步降低农户信贷成本。

目前,“农户信贷贴息专项资金”的申请流程如下。金融机构为农户指定购买保险产品,农户在保险企业处购买;
农户向金融机构出具保单,递交相关资料,申请贷款,同时提交保单至专项基金进行备案;
信贷机构审核农户出具的资料,通过后向农户发放贷款;
农户按时还款时,会提出贴息申请,由专项基金给予保费补贴。

政府部门可针对如上流程,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与贴息支持政策,促进贴息工作的有效落实,有效提升农户及信贷机构参与信贷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3 建立农户信贷公共服务平台,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广也是农户小额信贷推广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在农村地区有了相对宽广的普及面。金融机构应在政府部门的牵头下,强化对农户信贷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农户第一时间普及与小额信贷产品有关的信息,增强其对这类产品的认识,提升贷款申请效率,节约金融机构的人力成本。该平台至少应具备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展示各地的农户小额信贷产品,供农户进行优势比对,提升农户选择信贷产品的准确性,进而提升信贷通过的可能性。二是具有智能匹配功能,即能结合农户的个人信息,为农户推广最合适的信贷产品。金融机构可从平台后台主动联系有借贷意愿的农户,可显著提升小额信贷申请效率,节约金融机构寻客成本[4]。三是具有公益性,平台上的所有服务均为免费提供。四是具有在线放贷功能,农户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以线上模式申请贷款,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审核农户的资料,为合格者放款。

3.4 开发“互联网+”农户小额信贷模式,提升推广度

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金融机构也应及时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大力开发“互联网+”农户小额信贷模式。现阶段,“互联网+抵押物”模式尤其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该模式主要是指利用O2O(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解决传统信贷操作流程中审批难、审批慢的问题的一种信贷模式,有利于帮助农户及金融机构节约时间成本。农户在申请贷款时,可将与抵押物有关的信息上传至平台中。系统会第一时间评估抵押物的价值,为农户展示最高可贷金额。银行工作人员此时会审查农户的资料,若农户符合信贷条件,会第一时间进行线下调查,最终完成全部的贷款流程。一般来讲,可按照贷款金额大小的不同,将该模式进一步划分为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两类。前者为10 万元以下,后者为10 万元以上。前者无须办理抵押手续,整个贷款流程集中于线上;
后者需要农户办理贷款手续,是线上、线下结合的一种贷款模式。

3.5 优化金融机构服务,推动农户小额信贷落地生根

金融机构在农户小额信贷推广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为提升农户小额信贷推广率,借助小额信贷,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应坚持优化自身服务质量,为农户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服务。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下,金融机构有必要针对农户小额信贷推广工作,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强化推广工作建设,将各项职责细化落实到人,形成班组成员包片、信贷员包村的工作责任制,上下联动地实现对农户小额信贷的精准推广。二是强化推广考核。可结合农户小额信贷推广需求,制订详尽的工作计划,定期考核,做到按日通报、按周报告、按月总结,对客户经理应推行尽职免责制度,消除其畏贷、拒贷心理。可针对农户小额信贷推广工作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实行目标任务考核,对完成目标计划的个人及机构给予优厚奖励[5]。三是落实建档评级。联同村干部,围绕农户资产、收入等情况,建立“一户一表一册”式档案,适时完善农户资料,争取第一时间掌握农户的最新信息。四是推进小额信贷全面化、精细化服务,可以围绕辖区农户建立网格化服务清单,划分好责任田,督促各级工作人员严格依据制度要求,完成清单上的推广工作。在基层应建立起可靠的对接机制,定期掌握辖区农户的最新情况,与农户形成紧密联系,加大农户小额信贷推广力度。五是提升贷款审批灵活性。可以结合农户年龄、资产、收入、产业实际情况,对存量贷款农户进行梳理、分类,分析农户未来发展情况,给予合适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六是建立客户回访机制。主动维系与客户的关系,了解农户的发展情况,逢重大节日去村中走访慰问农户,增强农户对金融机构的信服度与忠诚度,充分带动农户将小额信贷推广给其他农户,从而进一步扩大小额信贷推广面。

农户小额信贷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已发展出几种独具特色的小额信贷模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尚待完善,农户贷款意愿也并不高,农户对各种信贷产品缺乏深刻认知,阻碍了农户小额信贷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如上问题,相关工作者应强化对农户小额信贷推广工作的研究,结合农户实际情况,构建低成本、低风险、可推广的农户小额信贷推广体系,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为农户提供优质信贷服务,及时满足其资金需求,助力其从事农业生产,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小额信贷金融机构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疯狂英语·新悦读(2020年1期)2020-02-20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基于高速公路ETC卡的小额支付平台应用中国交通信息化(2019年1期)2019-03-26赣通卡小额支付平台设计方案中国交通信息化(2018年6期)2018-08-29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华人经济(2016年3期)2016-06-28小额诉讼程序制度研究—实务中的探索和发现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Tags: 小额   农户   信贷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