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体育体适能练习幼小衔接教学研究

2023-02-25 18:25:05

黄婷芸 龙岩谢洋小学

2022年2月7日,教育部发布了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对于幼小衔接体适能训练相关的体教融合概念进行了阐述。既在要点所涵盖的6大项35个条款中,提出了践行“健康第一”理念;
也为新时代青少年成长构筑提出了全新体适能理念。事实上,对于幼小衔接体适能训练而言,幼儿的协调性、柔韧性、平衡性、灵敏性等提升,都应当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予以规范,并进行更为系统化地训练。这对于小学教师和教学工作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实际上,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概念源自美国,最早由美国健康、体育、舞蹈组织于1987年提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儿童体适能是指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儿童有氧适能、肌肉力量、耐力、柔软性、灵敏度,确保精力和体力享受休闲和应付事件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健康体适能、心理体适能、社会体适能三个层面。对于上述三个层面的理解,构成了本研究的起点。

(一)全面性

幼儿身体发育不够成熟,主要脏器、身体部位、系统功能不够健全,对体适能相关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在幼小衔接体适能训练上,教师既要重视快乐体适能相关导向,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保障常态化交流,通过反思改进教学措施;
也要突出全面提升原则,不宜较早安排单一项目训练,要注重幼儿全面安排,推动均衡发展,进行有效干预和优化,使幼儿身心运动能力全面锻炼。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集中观看体适能相关比赛,了解体适能相关规则、培养体适能相关观念。可将体适能相关内容游戏化,借助内容分析,安排游戏、表演节目,减少幼儿学习体适能相关被动心理,全身心体会体适能相关激发的内在快乐。

(二)适宜性

体适能相关运动是一项负荷相对较大的项目。快速移动、持续奔跑、积极拼抢都需要良好的意识和强健的身体。现实中,幼儿身体负荷承载能力较低,运动过量易造成器官、肌肉功能弱化。因此,幼小衔接体适能训练必须科学适宜,既要循序渐进提升肌肉活动量,保证幼儿锻炼强度;
也要有序推动能量消耗,在生理承受阈值范围内,促进机体、部位、器官结构功能改善。比如,幼小衔接比赛不能采用成人体适能相关场地,要选择轻质体适能相关,采用五人制体适能相关场地,确保幼儿体质能力和运动技巧在合理范围内实现“双提升”。

(三)差异性

个体差异对体适能相关运动效果影响显著。研究表明,同一幼儿在不同时段运动效果不同,不同幼儿因成长环境、身体素质等因素影响,运动经验差别也各具特点。为此,在幼小衔接体适能训练上,要对不同幼儿采取针对性训练,按照性别区分、健康情况、体质特点、年龄分布,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内容,采用与幼儿接受能力、身体素质相适应手段,量身定制差异化运动项目,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同时,坚持适度性和可逆化原则,注意循序渐进,完善幼儿身体素质提升锻炼的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重视提高身体器官系统能力,确保训练成效的可控制、可持续、可量化、可追溯。

(一)全员育人,树立体适能课程理念

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具有“以人为本”特质,离不开幼小衔接体适能教师、思政课教师、行业导师等诸多类人群的赋能。作为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发展的关键场域,学校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核心议题在于借助全过程、全员、全方位力量,盘活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资源、创新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健全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制度、完善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治理,其现实路径还体现为可持续发展观、参与者观念与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意识耦合、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平台搭建等内容。全员育人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实践方法设计最大程度给予学生发挥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因在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开展户外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施研学扩散的诸多尝试,大多都被证实是不可行的。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围绕发挥其技术优势,将幼小衔接体适能的课程进行重新解读,挖掘其中的幼小衔接资源。以此来提高学生专业水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课程定位上,要寻找幼小衔接体适能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点。在课程性质上,要增强幼小衔接体适能人文素养的培训。在课程设置上,要坚持碎片化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基本方式,确保体适能知识的碎片化植入和思政教育的系统化设计相互配合。要紧扣教材、教师、教案等诸多因素,深入发掘、调整现有的教学策略,科学设计新颖的教学环节与手段,注重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实现工具性与价值性的结合。同时,要以正能量活动成果检验政策工作成效,实现政策与志愿服务活动互相融合、双轮驱动。结合特长优势和自身意愿,通过文明劝导、环境治理、课程宣讲等活动,奉献爱心。围绕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品牌创建,探索“政策+教育”模式。分层次组织开展培训辅导、通报会、“三会一课”等学习活动,把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志愿服务力量凝聚起来、带动起来,推动形成“培训一人,带动一片;
一人进步,多人受益”的示范效应。

(二)全过程育人,打造可触摸实践课堂

一是完善多元教学模式,提升深度融合效果。根据体适能教学主题,围绕体适能学习教学,使用合适的游戏类型。在体适能备课准备、作业安排时,自觉融入互联网思维技巧,注重视频的交互性属性的发掘工作,新媒体教学资源整合是助推视频资源互联网支撑并形成资源合力。坚持学思践悟、知行统一,把体适能提升与幼小衔接对标对表相结合,与锻炼教学的具体具化、落实落地相统一,切实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科学谋划幼儿体适能提升的任务,提升幼儿体适能工作系统性、延续性和前瞻性,务求教育理念和方法境界实现新提升,理论武装和专业素质实现新提升,教师职务事业和岗位责任意识实现新提升,课堂效能和学生形象实现新提升,学生柔韧度、力量和速度实现新提升。

二是强化多媒体技术,升华情感融合体验。要鼓励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相关的学习。在课程开始之前,借助网络平台预习相关课程,方便快捷的提前熟悉学习内容。在课程讲述过程中,借助线上互动咨询老师,消除自身对于体适能学习的内心困惑,形成较为正确的世界观和体适能学习的方法论。同时,要积极拓展课后学习和“第二课堂”的内容,借助网络资源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是优化幼小衔接体适能教育的内容设置,探究体适能的比较。研究与比较是体适能教学与幼小衔接相互融合的重要路径。我们不是单纯的一味接受,而是要通过自我的审视、理解,于更广阔的前景中去审视、理解、认同。第一是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完善多样化、常态化的衔接机制。聚焦幼儿体适能提升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站位、改革创新,健全完善“三项建设”、服务管理制度机制。第二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规范化、时代化的幼儿体适能提升机制。围绕幼儿体适能提升教学品牌创建,延伸幼儿体适能提升示范社区创建,落实“三纳入、两格局”工作法,推进城市社区幼儿体适能提升示范点建设。第三是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构建特色化、品牌化的幼儿体适能提升发挥示范机制,以体系化、融合化幼儿体适能提升活动为载体,强化“一室一团一品牌”建设,构筑相对完备的幼儿体适能提升品牌体系。

四是加快幼儿体适能提升校园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幼儿体适能提升的配套活动室设置,配齐幼儿体适能提升器械、严格幼儿体适能提升各项制度,尤其是幼儿体适能提升各项活动室和器材必须严格管控。优化交通设施,在相应幼儿体适能提升活动室安装完善标识标牌(如限速标识、减速带、学生出入标牌等),配备必要的安全劝导员,制止劝导不安全的使用行为。进一步强化资金扶持,加快学校周边城市绿化、道路照明、排水排污、综合管线等建设配套,做好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营造良好的形象氛围。进一步强化周边环境检查,扫除监管漏洞和盲区,构建无烟校区、绿色校区、生态校区。完善棋牌室管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大学校周边民生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周边生活配套设施,通过新建、扩建、改造等多种方式,着力加强商场、大型超市、银行、餐饮设施的建设,为幼儿体适能提升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三)全方位育人,构建三位一体格局

首先,政府明确建设标准。一方面,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出考虑社会、政府与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特色需求。在相关法律制定时,既要符合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三全育人”体系建设要求做出相应调整,也要注重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发展特色。另一方面,完善政策协同各自职能和责任。从政府相关部门运作角度来说,政府部门应当强化自主、自动和自发锻炼意识,突出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政策协同自我培养、完善、净化、提升基本要求。完善政策协同目标,明确政策协同内容,促进政策协同方式转变。明确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政策协同存在的短板弱项,注重实用化、生活化水平,将政策协同内容与身体健康、技能提升、知识完备、休闲娱乐有机结合起来。明确沟通途径,完善沟通机制,促进协同发展,注重设施和资金等方面的投入。认知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政策协同重要价值,引导认识到参加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政策协同需要具有强大的理性支撑,能在自由、自主、自律的前提下从事相关活动。

其次,学校营造良好生态。坚持以满意为宗旨,以融合联合聚合为手段,以用心用情用力为基调,分层分类推进服务优质化、个性化、精细化。一个精确台账,厘清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订单”。全面摸清实践方面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实施“一类一案”,确保日常服务到位、重点服务到家、特殊服务到人。挖掘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潜在优势、独特资源,搭建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作用发挥大舞台。一个精细规范、集成政策性“菜单”。建立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制度,拓展联系方式,明确职责分工,提高服务时效,对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要做到“一对一”对接,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强大合力。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区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抓总、宏观指导、督促落实责任,各级各类学校具体落实主体责任,学校幼儿体适能提升教师直接负责、认真落实的责任。同时,对职责条款要再细化、条目化,每个具体事项后面紧跟责任单位,确保职责主体更紧密。进一步健全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要保障对各级各类幼儿体适能教师指导督导作用发挥,确保各单位、真正做好幼儿体适能提升工作,必须一手抓考核、一手抓激励。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明确提出要把幼儿体适能提升相关活动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经费保障。进一步明确在学校层面成立幼儿体适能提升活动室,明确级别、编制、经费,确保实体化运行。根据需要配备专职教学人员。

最后,家庭助力育人实践。发挥资源优势,家长以身作则,创造良好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环境,丰富活动形式,扩大活动载体,做实活动内容。围绕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品牌创建,探索共建共享机制,整合居民小区公共文体场所,打造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政策综合体。围绕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品牌建设总体设计,为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全过程、全员、全方位提供活动场所。积极引导家长发挥优势,在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治理中带头发挥作用。重点强化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优势和发展基础,从而形成独具个性化的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范式和具有推广价值的体育体适能幼小衔接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幼小幼儿体育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21年6期)2021-08-31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7期)2021-01-18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幼儿园应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我们的“体育梦”学苑创造·A版(2016年9期)2016-10-10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

Tags: 教学研究   幼小   衔接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