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RPR滴度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

2023-02-25 20:30:07

刘 震

(安溪县中医院,福建 安溪 362400)

梅毒属于慢性传播疾病,主要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风险高,危害性极大,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人群,感染梅毒的可能性更高。当未患病人群与梅毒患者进行性接触后,病毒通过细微破损入侵,感染梅毒后,会侵犯皮肤、黏膜及多器官组织。全球每年新发梅毒病例不断增加,其中潜伏梅毒占比较高,其次为一期、二期梅毒[1]。梅毒初起有全身性感染,并在病情缓慢推进下,多个器官及组织受累。梅毒螺旋体含有多抗原物质,检测发现,梅毒感染者机体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升高明显。临床认为进行早期抗原检测,可尽早发现梅毒,并尽早治疗,促使病情得到控制[2]。临床诊断发现,疾病诊断难度大,有误诊、漏诊情况[3]。现阶段,主要通过TPPA和RPR检测梅毒,临床应用发现,上述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检测价值,为进一步提高梅毒检测准确性,本文对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2例疑似梅毒患者进行研究,研究了不同方法检测梅毒的价值。

1.1 一般资料 82例疑似梅毒患者中包括48例男性和34例女性,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41.25±4.05)岁。纳入标准:①患者腹股沟及近区淋巴结肿大,有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症状。②研究对象了解本研究内容。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患者年龄≤60岁。排除标准:①不配合或中途转院的患者。②有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疾病者。③未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者。④不配合本研究者。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患者家属了解研究内容,自愿签署了知情协议。

1.2 方法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血(5 mL),进行离心处理(转速3 000 r,时间15 min),离心后悬置,待取上清液。

1.2.1 RPR检测 使用本院梅毒检测自动旋转仪及相配套的试剂进行检测,将血清与生理盐水稀释,稀释比例分别为1∶1、1 ∶2、1 ∶4、1 ∶8、1 ∶16、1 ∶32、1 ∶64,分别置于纸卡圆圈中,分别滴入RPR试剂;
利用梅毒检测自动旋转仪处理(转速:100 r/min,时间:8 min)后,于光线充足处进行分析,并在2名及以上诊断医师共同参与下,给出统一意见。

1.2.2 ELISA检测 采用双抗原夹心酶免疫法检测,使用抗原包被微孔板试验。

1.2.3 TPPA检测 将上清液置于U型板上,进行不同滴度处理,使用预先准备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分别配制1∶10、1∶20、1∶40、1∶80的滴度;
完成上述操作后,将未致敏颗粒放入1∶40稀释液中,将致敏明胶颗粒放入到1∶80的稀释液中;
置放于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后观察检测结果。诊断方法同上。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检出结果;
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效能,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

1.4 评价标准 RPR:阳性,卡片圆圈有黑色凝聚颗粒,溶液清澈;
阴性,卡片圆圈有亮灰色抗原颗粒,无絮片。ELISA:阳性,浓度>0.15 ng/mL。TPPA:梅毒检测检测金标准。阳性,粒子小环状,杂乱聚集,边缘不整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RPR与TPPA阳性检出率对比 RPR检出51例阳性标本,检出率(62.20%,51/82);
ELISA检出(93.90%,77/82);
TPPA检出82例阳性标本,检出率为100.00%,由此可知,TPPA阳性检出率高于RPR和ELISA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LISA阳性检出高于RPR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RPR检测结果 RPR检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检出率较高,不同稀释比例检出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RPR检测结果

2.3 检测效能对比 RPR检测效能比ELISA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效能对比(%)

梅毒属于慢性传染性疾病,具有社会属性,传播途径包括性行为、血液制品、母婴间接传播等,对患者身心健康损害较大,增加了患者心理压力,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4]。梅毒传染力强,人群易感,感染初期,生殖器受累,随着感染程度加重,会损伤各脏器器官[5]。梅毒病程长,有一定的潜伏期,且与其他性疾病有一定的相似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梅毒患者性活跃期在20~40岁,由于性教育缺乏以及现代人性观念发生变化,青年人不正当性行为增加,促使梅毒传播,梅毒患者患病率也逐年攀升[6]。梅毒临床分期多,包括早期潜伏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等,感染梅毒后,将产生梅毒螺旋体抗体反应素,有较强的传染性,典型特征表现为血液损害[7]。一、二期梅毒患者有皮肤斑疹、黏膜损伤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发展到三期病毒,将会造成脏器受累,引发危重疾病[8]。普遍研究发现,梅毒的发生严重危害到身体健康,引发神经梅毒、胎儿感染畸形等,加剧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严重可导致多脏器衰竭,死亡风险高[9]。妊娠女性感染梅毒,可造成流产、早产、胎儿先天性缺陷、新生儿梅毒等,引发不良妊娠结局,威胁到下一代的健康安全[10]。当前,我国通过多种方法加强妊娠期健康检查引导和指导,进行孕期梅毒早期筛查,改善母婴结局。基于此,临床高度重视梅毒早期诊断,旨在尽早确定患者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梅毒检测方法多样,常规检查主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史及实验室血清学检测进行判断,体格检查主要以掌跖、肛门、阴部为主,配合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检查等[11]。在梅毒临床分期上,有梅毒感染史、潜伏期在2~3周,皮肤有淋巴结受损且经梅毒血清学检测显示阳性,提示为一期梅毒感染;
有梅毒感染史、一期梅毒史、皮肤有湿丘疹、扁平湿疣症状,血清学检测为强阳性,提示检测结果为二期梅毒;
有一、二期梅毒感染史,病期超过2年,经RPR检测呈阳性,提示为三期梅毒[12-13]。现阶段,临床将血清学检查作为梅毒检测首要方法,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梅毒螺旋体ELISA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法等。多项研究表明,不同检测方式敏感度、特异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漏诊或误诊的可能性,影响梅毒患者后续治疗,甚至是引发医患纠纷[14]。

RPR属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检测,常应用于普通人群或疑似梅毒感染筛查中。RPR检测效率高,与梅毒临床症状相关性好,可排除梅毒活动性感染,在梅毒早期筛查中展现了一定的应用优势[15]。RPR检测主要是利用卵磷脂、胆固醇的乙醇溶液检测梅毒患者血清抗原的,在临床应用中,此种检测方法方便快捷,成本低,检测速度快,在大规模梅毒筛查中有明显的优越性;
但当梅毒患者抗体水平下降时,检出难度增加,漏诊率也随之增加,容易同红斑狼疮、关节炎、银屑病混淆,增加了临床诊断难度[16]。同时,患者有老年病或合并冠心病、风湿骨病,对TPPA检测结果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干扰,究其原因发现,有基础疾病患者集体释放大量的TP抗体,进一步增加了RPR检测难度,无法保证检测准确率,因此,RPR检测更适用于梅毒初期筛查。有研究指出,不同RPR滴度检测,能够帮助临床进一步评估梅毒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病情控制和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

另有研究指出,RPR滴度为梅毒早期筛查提供了科学指导,但不同RPR滴度筛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存在假阴性情况,相比ELISA检测或其他检测方法,诊断效能有待提升[17]。观察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见RPR阳性检出率较低,ELISA的检出率较高,两种检测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RPR检测存在不足之处,建议联合ELISA检测。梅毒感染患者,机体中多种免疫应答被激活,会引发炎性因子高表达,造成炎性反应,尤其RPR高滴度患者机体炎性因子呈现高表达状态,与梅毒RPR滴度呈正相关关系。研究中指出,不同梅毒血清RPR滴度在1∶8内,当RPR滴度升高,检测假阳性率则下降,但也有发生假阳性的可能性,具体需要结合临床及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18]。观察本文研究结果发现,一期梅毒患者血清在1∶16稀释情况下呈阳性,二期梅毒患者血清在1∶32稀释条件下呈阳性,不同RPR滴度检测,假阳性率较高,容易造成误诊。研究发现,患者当患者血清中抗心凝脂抗体增加,对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了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因此,造成检测结果假阳性。

TPPA检测被临床作为梅毒诊断的金标准,在检测中,通过技术将毒株转化为抗原,将其与致敏粒子包裹在一起,促使二者进行反应,最终会生成凝集颗粒物。在梅毒检测中,展现了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试剂稳定性高,结果判断清晰,是判断梅毒感染的明确指标,但TPPA检测操作过程繁琐,流程和步骤较多,检测结果出具时间长,且受技术因素影响,有一定的假阳性反应,存在一定的检查局限性,容易耽误梅毒患者治疗[19]。分析不同检测方法检测效能发现,TPPA检测准确性高,达到了100.00%,诊断效能高于ELISA检测,高于RPR检测,但检测流程较多,样本稀释操作繁琐,工作量大,易产生操作误差,仅适用于小规模标本检测中。RPR检测敏感度、特异性相对较低,检测中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ELISA诊断效能高,适用于大规模标本检测。本研究中,RPR检测特异度、敏感度、符合率分别为85.56%、82.58%、85.00%,ELISA检测特异度、敏感度、符合率分别为96.06%、96.46%、96.58%;
TPPA特异度、敏感度、符合率,分别为97.25%、98.52%、98.49%;
上述数据结果显示,ELIS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TPPA更接近。RPR虽有一定的检测价值,但检测效能比ELISA低,仅适用于大规模梅毒筛查,提示梅毒RPR检测应同ELISA或其他方法联合检测。当前,已有研究证实了,TPPA联合ELISA、RPR诊断效能和诊断价值,临床建议将RPR梅毒检测作为梅毒初筛检测使用,为进一步明确临床诊断,需联合ELISA等检测方法进行优势互补,降低梅毒检测漏诊率、误诊率。

综上所述,RPR检测梅毒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诊断效能,为提高诊断准确率,建议采取联合检测方法,进而为梅毒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滴度梅毒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4期)2022-05-23隐性梅毒更危险家庭医药(2022年4期)2022-04-18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2期)2022-03-29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12期)2021-12-30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4期)2021-07-30抗核抗体荧光模型与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21年7期)2021-05-11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2期)2021-03-29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保健文汇(2020年8期)2020-09-30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婚育与健康(2017年5期)2017-06-14梅毒血清固定再认识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年5期)2017-01-15

Tags: 梅毒   检测   RPR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