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建构主义视域下就业指导PBL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3-02-26 11:00:21

朱玲 张丹丹

广东白云学院 广东广州 510450

新时代教育体系下,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培育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促进大学生能够将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充分体现自我价值,而转化的前提是保障大学生就业,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已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建构主义的内涵思想是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经验性,PBL作为“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典型教学模式,将两者结合起来能够切实贴近学生个性化需求,改进就业指导策略。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要以学习者的已有知识体系和经验为基础,而不能简单机械地向其灌输外部知识。因此在进行课程构建的过程中,要利用大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人意愿在一定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结合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借助教师指导性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知识,而学生本人才是这个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延伸而来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PBL的教学模式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法模式,能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深入,传播领域最热门的便是“个性化”“定制化”,而教学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手段,更应该要体现个性化和定制化。个性化定制成为大势所趋,课堂教学也逐步向定制化方向发展,而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参与式的课堂之上。通过将建构主义和PBL模式的结合能够以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习兴趣,满足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重实践、重技能的课程目标。

(一)学生层面

1.对就业指导课程缺乏兴趣,学习主动性低

由于课程设计和学生个人兴趣的原因,就业指导类课程往往被大学生定义为“水课”,学生对该类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即使参与了课程,也往往停留在课程的外围,缺乏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动力。

2.职业生涯目标缺失

学生在校期间未能确立清晰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职业生涯目标模糊、定向多变。有的学生目标模糊,只知道要好好学习才能找到好工作,至于将来自己要从事什么工作,就没有做更多的思考;
有的同学目标太高,好高骛远,还未实习就想着要从事管理岗位;
有的同学目标多变,一会儿认为这个工作不错,一会儿会觉得那个工作也可以,这些同学往往在求职过程中经常出现迷茫和困惑。

3.社会化程度低,社会实践能力不足

即将踏入实习岗位的学生,有着较高的职业期待和理想化收入。对比往届生而言,他们又存在工作经验不足,社会实践能力欠缺,无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复杂的技术问题,往往不能很好地平衡社会经验不足与职业期待之间的偏差。

(二)就业指导课程层面

1.就业指导针对性有待强化

目前就业指导类课程针对的是普遍化的大学生,提供的是同质化的内容,将学生视为一个整体去指导。但大学生的专业差异化、个性差异化等差异导致这样的课程无法因材施教,无法提供针对大学生个人的个性化指导内容。

2.就业指导系统性有待提升

针对就业指导周期而言,开展就业指导往往针对的是毕业生,在学生进入毕业班后展开“突击式”的就业指导。但对其他年级的就业教育关注度较低,在开展工作时并未面向其他年级进行分类化指导,缺乏贯穿大学全周期、系统性的就业指导。导致学生缺乏职业意识,缺乏就业的危机感。

3.强化理论宣讲,弱化实操环节

就业指导类课程更多的是集中在传统的课堂学习之中,主要集中在理论和政策宣讲层面之上。而课程传授的主要方式是讲堂式的单向传播,理论传授学生应该怎么样做,而非让学生自己去实操,缺乏对学生的体验式教育。如此,学生即使理论上已经掌握了相关方法及做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旧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

(一)打造专业化团队,加强专业性指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业指导类课程最具重要作用的就是导师。传统意义式的课程教育仅仅局限于就业指导课堂,但基于时代特征和市场需求,我们不仅仅打造了专门化的课堂,更是完善了就业指导机制,分门别类设置各年级的就业指导课程,让就业课程贯穿大学教育全程。让带班辅导员也参与到课程指导之中,为学生提供更为针对性地就业指导。同时,职业导师、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中流砥柱,积极参与SYB创业培训、就业培训等。就业工作不仅仅依靠职业导师、辅导员,而是以之为轴心,以企业实践教学为基石建立四导师联动机制,确保思政导师、专业导师、职业导师以及企业导师(校外)齐发力。在完善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给予学生就业指导的同时,职业导师挖掘更多的企业实践岗位。

(二)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指导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所面临的教育环境开始发生巨大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就业指导的需求。研究表明,以学生为中心、良性的同伴互动和良好师生交流的参与式教学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投入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鲜明,其需求往往是个性化的。在具体进行就业指导时,课程教师也发现课程教学往往偏向理论,但学生往往偏向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实践化内容。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会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收集学生的兴趣点,对课程进行合理设计,给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另外,利用易班、微信等多种渠道,创造更多的沟通平台,学生可以随时联系老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扶。

(三)开展系列专题活动,创新指导方式

除课堂指导以外,专门设计和推出了系列专题类活动。如开展线上的理论和政策宣讲,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线上课程内容加强学习;
开展职业生涯初体验活动,专门邀请社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企业创办人等提供专门性指导,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就业形势,进行职业生涯初体验,提高社会化程度;
同时,结合学院企业实践教学工作,让学生真正走入职场,在实习中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朋辈职业生涯沙龙,降低课程和指导的权威性,以一种更为轻松、易接受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就业指导的接受度。

(四)深化模拟指导,创设就业情境

1.课程情境创设

就业指导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因此需要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首先,组织同学参与小组讨论,多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小组成员讨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对抽象的理论、具体的方法产生更深入的理解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的好方法。此外,对课程的学习除了课堂以外,还可以通过话剧、小品、视频拍摄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并参与到这一情境当中,并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人力资源部长和面试者),展示所要解决的人物关系与矛盾,对政策和权益维护进行细致的分析,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另外,还可以通过专门的设置,模拟线上线下的无领导小组面试、结构化面试等面试形式,让学生预先了解面试流程,以便更针对性地应对今后的职场选择和探索。

2.就业情境创设

广东白云学院实行“3+1”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利用在校三年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最后一年时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四导师联动机制,让学生亲身投入就业环境之中,切实感受就业的形势,推进他们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在这一年中,学生充分积累工作经验,积极促进就业,很多学生直接从实习岗位转变为就业岗位,企业实践教学岗位推荐转化比率高,就业指导工作卓有成效。

(五)强化学生心理辅导,建立新时代就业观

当前就业存在院校差异、学历差异、地区差异等宏观上的结构性矛盾,就业形势严峻,故此大学生本身就承担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如果仅仅给学生灌输外部的就业形势、就业指导信息,而不注重学生的内在压力,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特别是在毕业前容易产生焦虑、恐慌等不良心理现象。学院可专门成立心理疏导小组,以学院心理老师为轴心,全体辅导员、专业导师共同发力。在各班设置健心委员和就业委员,专注收集学生就业方面的压力,及时疏导学生压力。同时,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学会平衡自身所长和市场需要之间的关系,将个人的发展同国家的政策和社会形势的变化及需求结合起来。

(一)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保证学生各尽其才

PBL模式教学能够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每个同学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授课教师因此能够实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出自《论语·为政》中的“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孔子倡导因材施教,主张要根据学生个人的志趣、能力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教育。时代更迭,如今因材施教也成为这个时代教学的重要原则。而“因材施教”作为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根据不同学生的特色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保证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特长。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指导有着不同层面的需求,从学生个人需求而言也有所差异,有的更需要简历制作的指导,而有的更需要面试攻略,有的需要心理调适。从学生个体差异入手,更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更不单纯是一对多,而是对有需求的同学开展一对一指导。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社会化程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PBL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文化传播者,更多地开始担任“引导者”这一角色,负责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课程组推行“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为主,进行教学模式上的变革。课程组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深度学习,延伸知识点等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寻找问题从而解答问题,提高主动学习能力。授课中的小班研讨式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着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与独立判断能力等。同时,以“情境创设”的模拟式教学创设面试、职场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职场探索的初体验。为了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模拟,增加学生对于就业、职场的体会和理解。结合企业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实习经验,努力推动学生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迈进。

(三)强化情感教育,树立学生的新时代就业观

学生在进行专题汇报时,通过自主学习,提升了自己对于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理解,在课上汇报时能够底气十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采用小组研讨和模拟面试的形式,学生需要群策群力、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共同达到攻克问题的目标,使学生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得以强化。另一个层面上,积极疏导学生的就业焦虑和求职压力,明确学生的就业困难,并积极着手解决,必要时加强职业导师的介入,帮助就业困难的学生。积极引导学生着眼于宏观政策变化以及中观市场需求,以此为基准确定学生个人就业目标,更为精准把握就业形势。

(四)打通反馈机制,促进课程内容的提升

课堂教学中采取的小组研讨、“课堂小剧场”、专题报告等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教师所授内容的理解,提升教学效果。情景设置实质上是集教学和表演于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在研读原有问题和政策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以一种形象化的形式展现的过程。我们引入“情境设置”,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并二次分析和创作。如此,学生理论学习的过程转变成学生形成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敢于创新的过程,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积极参与。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于课堂所授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能够为课程组提供更为精准的反馈和建议,之后再配合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同学反馈,有助于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调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把握建构主义和PBL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技巧,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深化参与式的教学思想,并提高自身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的能力,切实推进PBL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导师教学模式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无机材料学报(2022年8期)2022-09-29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2年3期)2022-05-12“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V eraW an g疯狂英语·新读写(2018年2期)2018-09-07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爱情导师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Tags: 视域   就业指导   探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