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教育现代化格局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与发展路径

2023-02-28 11:05:11

黄龙

常州大学学生处 江苏常州 213164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该文件明确提出要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并建成一批对区域和产业发展有较强支撑作用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1]标志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已经进入纵深推进的新阶段。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出台,明确了我国“十四五”期间和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

地方本科高校承载着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3]应坚定应用转型方向。当今世界,现代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快推进,各个国家交流与联系日益紧密。教育现代化水平已成为综合国力和实力的评价指标。因此,处在教育现代化大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要全面打破“舒适圈”,加快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与发展,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绘制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

本文通过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指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路径策略,即推进地方本科高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拓展地方本科高校对外开放的新视野、健全地方本科高校的支撑与落实机制,力求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工作的开展带来启示。

根据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2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238所;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
高职(专科)学校1486所;
成人高等学校256所。[4]随着招生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校高质量发展等问题的出现,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逐渐面对一些深层次的发展困境,地方高校办学理念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与建设快速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外部竞争加剧、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地方本科高校即不同于“双一流”高校,也区别于现代本科职业教育,两者对地方本科高校形成“前后夹击”的双重压力,同时地方本科高校普遍注重科研和教学,导致地方本科高校的社会服务属性不断被弱化。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受制于发展视野、发展理念及发展环境等多重因素约束,并在相互碰撞影响中构成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挑战。因此,地方高校要找准发展规划定位,直面发展难题与痛点,激活高校发展的新动能已迫在眉睫。

2.1 打破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视野的舒适圈

地方城市是高校最直接的外部环境,城市拥有区域空间与产业汇聚的资源,高校拥有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的优势,高校与地方是互为支撑、相互支持的发展共同体,要更大力度推进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深度融合、融通发展。社会需要高校,不仅仅是人才培养层面,还期盼高校发挥智力支持的重要作用。高校需要社会,不仅仅是经费筹措层面,更多的是体现价值、发挥作用。但是,高校在与地方合作中,学术科研应用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学校科研、创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一些地方高校的发展局限在单一的范围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难以获得外部的支撑与支持。

建立共赢机制是打破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视野的舒适圈的关键。一是实现资源共享,地方政府可将科技攻关、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及相关政策咨询等以外包的方式给予地方本科院校,也可共建体育馆、图书及文化中心等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激励促合作,地方政府可通过如减免住房租金、增加公积金贷款等方式来吸引毕业生,也可通过如增加财政拨款或减免税收来鼓励本地单位接收学生实习。

2.2 破除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理念的舒适圈

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理念的舒适圈要跳出地方思维,强调“大格局”“大视野”,就是要从更高更广的战略层面,直面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痛点”与“难点”,有效破解制约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性、深层次问题。所谓的“跳出地级市思维”,关键是要跳出固有的层级圈看清自己,不能自我固化、自我矮化、自我设限,要更加清晰地把握发展的主要问题,更精准地拿出应对思路。在实际发展中,摈弃“等”“靠”“要”的惯性思维。

发展理念的舒适圈要跳出地方思维更加突出“专注度”,通过更高效地抓“难题”破“难点”。“地级市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惯性意识,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格局与思路的延伸。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工作上难免会有搁置等工作状态。因此,跳出地级市思维,重在增强高校解决实际与实效问题的专注力,在遇到发展瓶颈时,地方高校应该以现代化、国际化的定位来谋划,不断融入国家更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

2.3 走出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环境的舒适圈

高等教育转型成功需要国家政府和地方本科高校的共同努力,政府起引导作用,高校起主导作用。但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在政府的管控下发展,几乎完全忽视了市场的作用,缺乏严重的自主发展、面向市场的竞争机制和危机意识,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对自身转型认识不足,认为政府在转型过程中应发挥主体作用,没有主动承担起转型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和主体地位,导致积极性大打折扣。因此要走出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环境的舒适圈,政府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主导者,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必须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5]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统筹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确保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后地位不降低;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地方高校办学的优胜劣汰。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是新时代中国大学推进内涵式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是高校的共同使命和历史担当,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要紧紧围绕“地方性、特色化、高水平”三个核心,科学定位,有序发展。各高校要按照立足地方、依靠地方、服务地方发展的思路,办学定位符合地方战略需求。基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双重压力,地方高校要打破发展视野、发展理念、发展环境的“舒适圈”。探究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路径,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接轨国际高等教育、实现地方高校特色发展、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有益探索。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激活高校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与体制的现代化。

3.1 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近年来,高校办学的外部环境在不断改善,特别是在《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各省市也陆续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从中央到地方,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赋予了现代大学治理新的内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双一流”建设已全面启动与实施。高校管理与治理指导意见文件相继出台,大学治理的模式不断完善。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完善科学合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既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重要内容。高校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贯彻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着力增强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与治理能力,深入基层、深入师生,坚持问计于民,充分汇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密切与广大师生的血肉联系。以深入推进教育整顿工作为契机,聚焦重点环节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系统干部队伍。

同时,高校要提升学校适应现代化发展能力,集思广益,科学谋划,出台关于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在实际中,总结地方高校建设成就、经验与不足,深入分析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谋划好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3.2 拓展高校对外开放的新视野

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已经逐步成熟,教育合作与共赢也成为各国之间的共同呼声,中国的大学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2020年6月,出台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文件指出新时代教育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决心和相关的政策要求。因此,地方高校要聚焦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支持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与新标杆,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

3.2.1 巩固中外交流机制建设

地方高校着力打造国际传播品牌,通过品牌的设计去提高人文交流的知名度和认知度。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地方高校应当抓住信息技术繁荣的机遇,创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要把高校发展、文化建设等中国特色文化介绍给世界,优化表达话语体系,拓展人文交流领域。

3.2.2 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治理

地方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国内外良好的环境,国外教育的发展也为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提供经验与发展模式。因此,地方高校要集合世界教育治理的新理念、新制度,创新设计更适合全世界发展的制度、标准,有效提升中国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参与和贡献。

3.3 健全地方高校的支撑与落实机制

3.3.1 立足特色优势,聚力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

当前,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赋予了高校新一轮内涵发展的新任务。高校要认真落实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建设方案,紧扣地方高校内涵式建设的目标,以学校内部资源与机制建设为牵引,优化资源配置,做好协调联动,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加强对项目的过程管理与绩效考评。严格对照高水平大学建设绩效评价办法要求,强化质量监控和绩效评价,定期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推进会,从建设任务达成度、综合实力提升度、服务发展贡献度三个方面入手,以求高质量完成高水平大学建设。

3.3.2 持续推进地方高校创新能力战略支撑

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之时最重要的就是创新[6],部分高校在转型的过程中过于保守,缺乏创新性;
也有部分高校将政府作为高校转型的主导者,没有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高校要坚持创新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关键地位,深化校地融合发展,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重点围绕地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需求,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科研平台等创新要素集聚优势,在推进分地方区域发展等方面有大作为,实现校地合作双向赋能。

3.3.3 对外开放,兼收并蓄,融合学校发展资源

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要树立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的理念,利用校内外各种办学资源,提供高水平智库服务,实现高校与地方的通力合作。实施智库发展提质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重大理论和热点问题,依托中高校实验平台、智库研究平台、研究院等,深度参与区域战略部署,主动对接地方发展战略需求,着力形成有影响的理论成果,提高咨政建言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寻求转型变革的发展路径策略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价值诉求,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在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制于发展视野、发展理念及发展环境等多重因素约束。处在教育现代化大背景下和地方本科高校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应当理性地认识高校转型,通过推进地方本科高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拓展地方本科高校对外开放的新视野、健全地方本科高校的支撑与落实机制,使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成为实用性强、特色鲜明的大学,为我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现代化转型发展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航天工业管理(2020年4期)2020-06-16——评《中国现代化论》">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2期)2020-02-18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人大建设(2018年5期)2018-08-16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现代企业(2015年9期)2015-02-28“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Tags: 转型   路径   格局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