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试析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化管理

2023-02-28 12:10:05

李宁宁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河北 邯郸 056001)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下时代发展需求,其工作形式的转型与创新,俨然成为新时期的首要建设任务,这就需要各级组织单位,积极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技术,促进纸质文字向电子形式的转变[1]。但就目前来看,虽然许多企事业单位已经积极推进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但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阻碍了信息化进程的推行与深入。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合理借助大数据时代的便利条件,完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现代组织机构值得深度思考的话题,也是本文的重点研究课题。

1.1 提升档案资料搜集便利性的有效途径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界,尤其在档案管理中得到快速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档案资料录入率的提升,使传统模式下成本高、时间长等弊端问题得到改善,在保证档案资料独立性、完整性的同时,使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数据录入,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再以单一的文字为主要形式,而是在此基础上全新增设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数据录入方式,这为档案文件的资料搜集、分析、汇总以及录入等创造更多便捷空间。

1.2 促进工作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基于网络时代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人工档案管理模式向网络化发展的转变,为网络档案资源的搜集、查阅、浏览等提供更多便捷,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借助局域网这一重要载体,促进了档案信息的共享工作,有效改善了传统档案模式下存储、使用二者的同步问题[2]。并且,档案实现跨地域查阅,使档案资料的传输效率与共享效率得到快速提升,便于档案本身价值的充分发挥。

1.3 是保证档案资料完整性的关键手段

通过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避免档案资料的破坏与损失,真正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既减轻了用户在档案查阅、拆装、复制等环节的时间成本投入,又有效降低了对原始档案的磨损程度,是对档案资料的一种保护手段,使其内部资料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得到有力保障。当因突发情况需要异地调取档案资料时,档案使用者无须等待,只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便可实现在线快速调取,突破传统模式下空间与地域的局限性,减少了纸质资料的运送环节,在规避档案资料丢失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使其实际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2.1 管理观念有待发展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也是工作的指南针,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观念,才能带领实践工作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各个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发展已经刻不容缓。但就目前来看,尽管我国各地已经推行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一些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入的问题,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尚未具备良好的互联网意识,无法实现专业知识与信息化发展的有机结合,实际信息化管理能力相对较为薄弱,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顺利达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2.2 档案管理手段存在滞后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社会企业的经营模式逐渐出现转变,虽然已经引进多种信息化技术,但在档案管理中,依然以手工登记或记录的方式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与任务量,不但会提升管理成本,还会影响工作效率[3]。并且,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办公设备无法更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未能搭建起相对完善的系统平台,无法实现与网络平台的有效衔接,在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期间,将会对数据传递与接收带来不利影响,无法保证档案资料的时效性、有效性,严重阻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很难取得更理想的信息化建设效果,这是目前社会企业应重点关注的话题,需要积极做出改变。

2.3 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无论任何一项工作,制度体系都至关重要,不但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工作效果的基础保障。就事实来看,正如文章上述所讲,许多企业在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关注,将管理重心更多放置在生产建设中,对该项工作的投入力度较为薄弱,尤其在制度体系方面,更是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在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将极易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陷入困境,无法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在长期制度体系缺位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及约束检查,这是影响档案信息化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极易出现档案管理风险的主要环节,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做出改变,规避档案管理问题与风险隐患的出现。

2.4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参与者、执行者,他们业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工作质量。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标准并不高,未能结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定期对其进行教育培训,进而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无法准确掌握更专业、先进的档案管理知识,自身专业素质与技能很难满足实际工作需求[4]。并且,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基础多数倾向于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自身的信息素养并不高,不能熟练操作系统平台对档案资料进行系统化、智能化的管理工作,工作方式方法不能及时更新,这不但会对信息化档案管理进程带来阻碍,还会因自身素质问题而诱发档案数据丢失、遗漏、恶意篡改等不良现象,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3.1 提高观念认识,营造信息化建设环境

良好的网络环境建设,是开展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际建设目标能否顺利达成。为保证信息化建设成果,可以通过档案宣传、建章立制等多种方式,面向企业全员进行推广宣传,作为企业的掌舵者,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身表率作用,带领所有员工逐步加深对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认知、理解程度,并将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将其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实际工作中推进和实施。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应结合新时期发展形势,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全面加强基础设备投入,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转型与升级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保证档案工作的硬件、软件设备设施配备齐全,为档案资料的搜集、分析、汇总以及提取等多个环节提供基础条件,打好扎实的环境与设备基础。其次,注重档案管理观念的优化与创新,结合新时代发展需求,对现行的档案管理机制进行调整,不再以人工模式为主要工作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先进的网络信息手段与方法,以此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准确落实到位[5]。最后,保证各项基础设施的齐全性,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档案管理资料库、信息库、数据库,做好网络软件的协调与更新处理。针对规章制度方面,要在现有的制度体系中加入信息化管理规章内容与工作标准,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职责权限与义务得到明确。

3.2 创新档案管理手段,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事业单位应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档案管理模式与手段,合理借助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搭建起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保证档案文书的安全性。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适当引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技术软件,搭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信息管理平台,全新增设档案信息的搜集、分析、汇总、存储等信息系统,为文书档案资料的整理与使用提供更多便捷。并将最终处理数据准确录入到平台内部数据库中,逐步取缔多余的工作环节,在减轻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节省更多时间与管理成本,以便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不仅如此,还需构建档案保密系统,要求档案管理的每个流程都能得到安全保证,要求重要机密文件的管理人员与部门或组织单位签署保密协议,在制度体系与规章制度的全面保障下,使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全面性得到有力保障。并且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辅助下,可以使整个档案管理流程变得更加严谨、规范,在此基础上进行监督与管控,管理人员只需操作计算机,便可对档案资料的入库与出库情况进行准确掌握,详细了解档案的借阅与规范情况。当发现档案资料存在归还不及时或工作人员不能规范行事时,那么便需要根据规章制度,对其进行及时查处,以此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逐步增强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促进预期目标的顺利达成。

3.3 健全制度体系,实现规范化的档案管理

为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取得更理想的建设成果,企事业单位应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充分考虑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严格遵循“三体系”的基本原则,实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标准、统一制度以及统一管理。

首先,企业应具备良好的大局观意识,充分考虑到档案信息化管理中资料搜集、分析、汇总、归档、统计、保管、使用、存储等多方面管理要素,因地制宜对每个管理环节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必要时可落实岗位责任制,将档案管理职责准确划分到岗位及个人,促使各级档案管理人员都能清晰认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进而严于律己,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朝向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前行,便于档案资源优化整合、共享利用目标的实现。

其次,按照国家政策中所规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逐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规章制度,结合档案管理工作性质,制定并规范每一类型档案的信息化操作的实用手册,为档案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的操作提供便捷,全力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逐步加快[6]。

最后,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在年度考核体系中融入档案信息化建设,安排专人定期对其进行检查、指导及监督,确保整个工作能够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规范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所应用到的制度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时代发展与国家政策变化而实时调整,这就需要企业及时调整并完善相关制度,保证制度体系内容的全面性与完善性,为电子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3.4 注重工作人员素质培养,保证档案管理质量

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主导者,档案管理人员应形成正确的责任观念,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发展适当转变自身思维观念,积极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与技巧,通过学习来加深对档案管理的认知与理解,保证自身思想与理念的及时更新,以此取得全新的感受和体验,实现自身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共同提升,在实际工作中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处理问题并改进,使自身工作范围与职责得到明确。在此期间,企业单位应注重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在做好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讲解外,注重信息技术与操作技能的传递,适当宣传国家在档案信息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将更多专业且优质的档案管理知识传递至每位基层人员,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与信息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并且,企业还需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培训讲座,面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正向引导,使他们对档案信息化管理以及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有效防止因自身素质而诱发数据丢失、违法乱纪等不良行为的出现,以此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个人综合能力。

3.5 加强资源投入,为档案基础建设与资源共享助力

正如上述所讲,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较为烦琐的系统性任务,因为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保证各部门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协调配合,才能促进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适当加强资源投入力度,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打好扎实的建设基础,为资源共享做出努力。

其一,档案信息库的建立与完善。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需要经过档案资料从纸质版逐渐转变为电子档案形式的过程,保证各项数据信息的实时传递与接收,这就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档案信息库,便于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电子档案的传递与存储[7]。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时,应保证档案内资料信息及时补充与完善,在此基础上做好数据信息库的维护管理,保证档案信息库得以稳定、良好运行。此外,应设立档案文件及目录,将各项数据信息准确录入其中,便于后期的信息查阅与审核。

其二,信息化基础建设环节。针对该环节的建设工作,应适当引入硬件系统,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提供支撑,配套操作便捷、配置功能完善、兼容性强等诸多符合档案建设标准的操作应用软件,为档案资源的实时传递与共享创造更多有利空间。在满足档案管理工作需求的情况下,妥善选择经济实用型的电能、扫描仪等硬件设备,保证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

其三,档案资料保密处理。企业应做好加密技术的应用工作,针对非专业认识无法清晰读取且破解的数据信息,在前期设定的档案密码与相关指令下,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这样做不但可以使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保障,同时有效降低信息泄漏风险的概率,进而为档案使用者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数据,便于经营决策的制定。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下,社会各行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想要更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从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角度入手,在深入分析影响信息化建设效果的主要因素后,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方案,积极创新管理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档案管理手段,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全力推动档案信息化目标的顺利达成。

猜你喜欢 档案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 展览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探讨海风(2022年1期)2022-06-09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现状及信息化管理创新的思路探讨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8期)2021-11-05月“睹”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8期)2021-09-10月“睹”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4期)2021-06-06如何规范档案管理内蒙古教育(2021年18期)2021-02-12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探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9年22期)2019-09-27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建筑工程档案资料有效管理措施的应用研究科学中国人(2015年26期)2015-03-12

Tags: 信息化管理   档案   时代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