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如何发挥专副刊在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报道中的作用

2023-03-03 09:55:12

□车承川

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辛亥革命110周年……近些年来,这些时间节点成了当时各大媒体的宣传主题和重点宣传任务。作为报纸重要组成部分的专副刊自然也是责无旁贷,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发挥自己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时间节点报道中的独特作用。

这些年来,作为《大连日报》专副刊编辑,笔者充分利用专副刊的功能和优势,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策划报道方式,参与这些纪念重大事件的报道,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将结合笔者在相关报道中的实际操作,浅析专副刊在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中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报道,难免要回顾重温这些历史事件,这种回顾重温不能简单地“炒冷饭”,而是要亲身感受,加入自己的“佐料”,为历史事件加热升温,重新为读者端上一桌热气腾腾的“好菜”。近些年来,“重走长征路”“重走抗联路”等一些重温历史的活动,不失为一种亲身感受历史事件的好方式。只有记者真正通过自身去感受到这些历史的温度,才能写出真正有温度的好文章。

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哈尔滨日报》《长春日报》《沈阳日报》《大连日报》4家东北副省级城市党报在哈尔滨市兆麟公园李兆麟将军墓碑前启动了“重走抗联路铭史看振兴”大型联合采访行动。4家报社共派出30多名记者组成了联合采访团,笔者被《大连日报》选派参与其中。采访团采访过程共历时100多天,行程5000余公里,足迹踏过黑龙江省境内17个市县、吉林省境内7个市县、辽宁省沈阳市周边4个市县及大连市,基本走遍了东北抗联当年活动的主要区域。

盛夏高温时节,记者团成员一路穿密林、越险滩、被蜱虫咬过、直面过毒蛇……挥洒着汗水,用自己的脚步重新丈量了抗联先烈们曾经战斗过的白山黑水,沿着英烈们曾经走过的道路前行。记者倾听了当年老兵和烈士后代讲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跟随抗联历史研究人员复原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目睹了当年抗联战士艰苦的生存条件……一路走来,记者被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打动着,很多记者在编写稿件时时不时就会流下感动的泪水。对于记者来说,只有自己被感动了,才能写出有温度的稿件,才能让读者感动,起到更好地宣传作用。

在活动过程中,4家党报共刊发了采访团采写的数百篇深刻弘扬抗联精神的鲜活报道,挖掘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抗联故事和一批弥足珍贵的抗联史料,以震撼人心的文字与图片再现了70多年前东北抗联这支“古今中外最苦的部队”百折不挠抗击日寇的场景和可歌可泣的斗争往事。活动结束后,4家党报还挑选其中比较优秀的报道结集出版,为活动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此次采访活动,是对抗联往事的重新打捞,填补了许多抗联历史研究的空白,为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作出了贡献,也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很多读者来信来电表达自己对抗联战士的崇敬之情,表示自己对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这次活动,也让笔者更加明白坚持“走转改”的必要性,纪念重大历史事件需要我们走出去亲身感受,以发挥专副刊偏重情感的优势,让历史变得更加鲜活,更有温度。

作为一家地方性媒体,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报道不能脱离本土,要立足于本土历史上的人和事,以小角度切入,来反映一个大的主题;
以一座城市的故事,来反映一个大的历史时代。这样才能让报道更接地气,才能让本土读者更感兴趣,让宣传效果事半功倍。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纪念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大连日报》策划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特刊,而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了专刊部。

大连这座城市在新中国成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连人民的无私奉献、忠诚担当,在红色记忆中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要立足本土,就要深挖大连70年来那些重要贡献和光辉时刻。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和组织专家讨论,最后我们认为做好体量如此巨大的系列报道要走好以下三步:

第一步是找到本地特色,抓住报道脉络。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笔者深深明白在接到重大报道任务时不能着急忙慌赶稿刊发,先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脉络、理清思路,做好第一步策划工作十分必要。

接到任务后,我们首先请来了相关专家,一起讨论如何做好报道。新中国成立前夕,大连已肩负“大任”。从1945年8月到1949年10月的4年间,大连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作为稳固的根据地,大连军工厂生产的炮弹为全国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一个个大国重器的建造,也都镌刻下了大连印记。当时“大连制造”创下诸多全国第一——第一艘万吨轮船、第一辆大功率内燃机车、第一台海上钻井平台……改革开放后大连更是取得了不少闪光的成绩,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大连儿女踏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

根据大连的这些历史特点,我们决定将整个系列报道按不同历史时期分为“解放”“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四个部分,并策划好了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让整个策划既反映70年来大连发展的特色,又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为做好整个系列特刊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步是充分发挥档案馆、博物馆的作用。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报道离不开充足的历史资料和历史文物的支撑,大连日报专刊部自成立伊始就与这些文保单位建立了良好的联系,有过多次合作的经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特刊从一开始就与大连市档案馆展开联合报道,充分利用档案馆里详尽的史料和相关的研究专家,为系列报道提供了充足的资源。然后记者深入大连市博物馆、旅顺博物馆、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等大连本地各大博物馆,详细了解一件件相关文物的背后故事,从中筛选出一些有代表性、有故事的文物进行深入挖掘报道。这样用实物来表述一个个历史节点,一下让系列报道鲜活起来。

第三步是借助本土史志专家的力量,巩固党报的权威性。在以往的出版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即使已经出版的史志资料也会存在一些错误,如我们不能发现这些错误,不仅会误导读者,也会降低党报的权威性,而要避免这些错误,仅靠我们新闻工作者的知识储备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专家的力量。以往工作中我们一直很重视本土史志专家的作用,常年有多位专家作为我们的顾问,为我们的稿件保驾护航,提供支撑。在这次系列报道中,多位专家参与了报道策划,为我们提供了稿件。编辑对一些稿件中的史料有疑问时,专家们也做详细解读,纠正了一些史料记载中的错误。正是这些专家的存在,提高了报道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系列特刊刊发以后,获得了报社领导和广大读者的赞扬。如此成系列、大规模、脉络清晰地梳理这座城市70年来的历史和光辉历程,在本地还属首次,让读者详细了解了大连这座城市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历史时期的闪光点,从中也透视出了一个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刊登系列特刊报道的报纸也成为不少读者的收藏品。

每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报道中,既需要有恢弘壮丽、波澜壮阔的时代凯歌,也不能缺少情真意切、纤毫毕现的百姓烟火;
既需要有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也要有根植血脉、历久弥新的民族传承。而要想表达出普通百姓的真挚情感,从中以小见大发映出时代的巨变,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专副刊作品无疑更能发挥优势。

文学作品中的散文、随笔、诗歌等能做到言之有物,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
艺术作品中的书法、绘画、篆刻、雕塑、摄影等题材新颖,艺术感染力强,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纪实作品包括了多种形式的相关事件和人物的采写,内容真实,主题鲜明。

在笔者工作的这些年里,每逢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时间节点,都会组织相关题材的征文活动。活动期间,笔者深刻体会到了广大读者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对国家飞速发展的切身感受。每天都会收到自然来稿的几十件甚至上百件不同体裁的作品,其中不乏一些精品,以个人亲历与感悟和家中改变为视角反映了国家、社会、人民群众生活的巨大变化,生动鲜活地创作出与时代发展同步、弘扬正能量、让大众喜闻乐见的多元化作品。

作为专副刊编辑,在工作中与各个文艺团体保持良好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在征文策划期间,笔者就与大连市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作家协会等相关组织取得了联系,组织他们的会员创作相关文艺作品。这些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水平普遍比大部分自然来稿的水平较高。征文活动刚开始时,要稍微多发一点这样比较专业的作品,既为后续的来稿打了一个样板,也有助于后续来稿水平的提高。

通过这样征文获得,加强了与读者的互动,增强了报纸与读者的黏性,从中还可以发掘一些优秀作者,扩大专副刊的通讯员队伍,而这些作品也极大丰富了重大历史事件纪念宣传报道的形式,对相关报道起到了补充作用,也让这些宣传报道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重大历史事件纪念宣传不仅需要我们做好各种报道工作,还需要我们参与到事件后续新闻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参与到历史事件后续纪念活动中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样做不仅可以为报道增添新的素材,也让报道更具影响力。

1911年10月10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辛亥革命爆发。仅相隔40天,1911年11月20日,大连市普兰店区城子坦李家卧龙打响了辛亥革命在东北的第一枪。但遗憾的是辛亥革命东北第一枪具体是在什么地方打响的仍没有具体考证,寻找辛亥革命东北第一枪旧址成为对研究东北辛亥革命历史有着十分重要价值的事情。然而在过去的史料中只提及辛亥革命在东北第一枪的打响地李家卧龙在今城子坦街道境内,时间已过去百余年,沧海桑田,当年的许多地名早已面目全非,在面积为240多平方公里的城子坦街道找到这处旧址的具体位置难度可想而知。

2011年,在辛亥革命百年之时,大连日报专刊部独家策划了系列大型主题活动,深入挖掘辛亥革命在东北的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作为记者,笔者陪同专家多次前往城子坦街道寻找第一枪旧址,几经努力四处走访,终于确定了旧址的具体所在地。随后,在《大连日报》上率先公布了辛亥革命东北第一枪旧址的详细考证结果,在史学界学者和广大读者中引起轰动。以此为契机,本报组织相关权威专家学者召开了一次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座谈会,座谈会上专家们提出了很多对辛亥革命的新观点,引发了辽南地区对辛亥革命历史研究的新热潮。

座谈会后,本报又与大连市党史研究会、当地政府等部门积极联系,经过多方努力,在辛亥革命东北第一枪旧址前面树立了一座标示辛亥革命东北第一枪打响时间的高达11.2米的整块石质纪念碑。如今从城子坦街道出口一下高速,远远的就能看见这座高耸的纪念碑,也为当地增添了一处红色景观。

通过组织参与活动从而形成一系列重头报道,在当时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充分展现了党报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也让副刊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纪念宣传报道中的主角。

2021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记者又陪同相关专家到辛亥革命东北第一枪旧址进行了回访。了解到,10年来旧址已经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环境也是松柏掩映,成为规划整齐的独立园区,每年来参观学习的团体和个人都络绎不绝,成为一座颇有名气的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对旧址保护人的采访,也了解到了旧址维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随后,本报刊发了两篇相关稿件对10年前的报道进行了延续,也呼吁解决旧址维护问题,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回顾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纪念宣传报道活动,笔者认为,在报道类似的重大题材时,不能去“等靠要”报道素材,不能“炒冷饭”反复报道那些旧闻,而是要深入参与到纪念活动本身,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报道更具影响力。这两次报道活动,我们不仅自己创造出了新的报道素材,精彩完成了自己的报道任务,而且通过努力为大连地方史志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综上所述,在参与重大主题报道时,以亲身感受给历史增加一些温度、立足本土以小见大用城市的历史来反映一个时代、充分利用专副刊丰富的感情色彩、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笔者这些年来做出精彩报道的制胜法宝,希望这些经验能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总之,专副刊有着自己的特色,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专副刊的优势,合理灵活地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让报道有温度、有感情、接地气、鲜活生动,从而占据更多的宣传阵地,发挥出自己更大的宣传作用。

猜你喜欢 副刊辛亥革命抗联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活力(2021年4期)2021-07-28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传媒评论(2018年4期)2018-06-27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传媒评论(2018年4期)2018-06-27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传媒评论(2018年12期)2018-03-21文化引领:副刊创新的有效策略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8期)2016-02-28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对联(2011年16期)2011-11-20辛亥革命在军事上的成功与不足军事历史(1991年5期)1991-08-16

Tags: 历史事件   道中   发挥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