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家庭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03-05 11:30:09

茶 丽 诸杉杉

(大理白族自治州强制隔离戒毒所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671000)

一直以来毒品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痼疾,给社会、家庭、吸毒者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1〕,因此,如何成功戒毒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据联合国发布的《2018年世界毒品报告》显示,全世界大约有2.75亿人至少使用1次以上的毒品,约占全球15~64岁人口的5.6%〔2〕。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讨戒毒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问题也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确立了中国新的戒毒制度,即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3〕。强制隔离戒毒的开展,对中国禁毒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出现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焦虑、抑郁、自尊低、社会支持水平低等问题〔4〕。解决这些问题是获得戒毒成功的关键,而戒毒人员家庭的正确支持、参与和戒毒成功密不可分〔5〕。因此,本文通过探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家庭亲密度现状及理想状况、家庭适应性现状及理想状况,分析影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的因素,为提高家庭功能对戒毒成功率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吸毒人群有了新的变化。2018年6月25日,中国国家禁毒办发布《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6〕,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毒品滥用人数仍在增多,但同比增幅下降,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吸毒人员240.4万名(不含戒断3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滥用冰毒人员135万,占56%。吸毒人群及相关现状主要是:(1)吸毒人群男性居多;
(2)吸毒人群低龄化;
(3)社会闲散人员多;
(4)涉毒地区不断增加;
(5)吸食毒品的种类丰富〔7〕。

在总结多年戒毒工作经验、试点成功和借鉴国外先进戒毒理念的基础上,2008年颁布施行的《禁毒法》改变了以羁押惩戒为主的一贯做法,缩减了羁押戒毒措施在所有戒毒措施中所占的比重,将以往强制隔离戒毒、劳教戒毒这两种羁押式戒毒措施减为一种羁押式戒毒措施——强制隔离戒毒。《禁毒法》还新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自愿戒毒或自愿康复、药物美沙酮维持治疗等非羁押戒毒措施,强调社会各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新的戒毒模式集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回归社会于一体,形成了多元化的戒毒模式〔8〕。

强制隔离戒毒作为中国目前戒毒体制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旨在通过集中隔离的方式减轻毒品危害,帮助目标人群进行生理治疗和心瘾行为干预,恢复其正常的人格和社会功能〔9〕。对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理脱毒和身体康复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可以完成,但回归社会阶段的完成存在极大的困难,强制隔离戒毒不再将着力点局限于戒毒所,而是逐渐转变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动用社会各界的力量,改进戒毒工作模式。尽管禁毒法制在逐步健全,减轻毒品危害措施在逐渐更新,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复吸率依旧居高不下。有许多学者对复吸原因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影响复吸的因素主要有:(1)毒品原因,包括对毒品的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
(2)人的主观因素,包括职业因素、文化程度、个人心理因素等;
(3)社会客观因素;
(4)家庭因素等〔10〕。

家庭功能包括家庭亲密度(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适应性(家庭体系随家庭环境变化与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两个维度〔11〕。家庭是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第一站〔12〕,是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归属,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和行为必然受到家庭关系的影响〔13〕。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如果家人不予接纳并对其歧视,拒绝给予起码的尊重,那么很容易导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暴自弃和重入歧途,再次沦为毒品的俘虏〔14〕。部分地区对家庭戒毒模式进行试点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戒毒模式通过充分利用家庭成员参与和充分发挥家庭功能在戒毒康复中的作用,戒毒康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5〕。这表明,在整个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过程中,良好的家庭功能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除心瘾、保持操守、预防复吸等各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家庭功能状况,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家庭实际亲密度和适应性状况、家庭理想亲密度和适应性状况,分析人口学变量对戒毒者的家庭功能的影响。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所探讨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家庭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丰富和补充了家庭功能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能够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戒毒效果提供有益的应对措施。

2.实际意义

家庭是维系社会成员的重要单位,对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来说,家庭更与他们戒毒效果有密切关系。前已述及,家庭戒毒模式在戒毒治疗康复中有明显效果,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家人不予接纳和支持,拒绝给予起码的尊重,则会导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暴自弃,重入歧途。因此,研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家庭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戒毒成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为政府和专业机构科学制定促进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有效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大理白族自治州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无精神疾病病史;
(2)本人同意参加本次调查;
(3)对调查中的各种调查内容能够理解、正确回答,能够配合完成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250份问卷,回收250份,有效问卷222份,有效回收率为88.80%。

(二)研究工具

1.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人口学特征(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吸毒戒毒情况(是否复吸、戒毒经历)、家庭成员情况(与家人关系、家人身体状况、家庭主要收入者等)。对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

2.《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第二版(FACESⅡ)是由奥尔森(Olson)等于1982年编制〔16〕。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包括2个分量表,共有30个项目。主要评价家庭成员间情感联系的亲密度以及家庭成员对家规随家庭处境及家庭不同发展阶段而改变的适应能力〔17〕。每个项目的答案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不是”“偶尔”“有时”“经常”“总是”。被试人员的回答代表该项目所描述的状况在其家庭出现的程度。对这30个项目的每个项目参试者要回答2次,一次是对自己家庭现状的实际感受,另一次是自己所希望的理想家庭状况。实际感受与理想状况的得分之差的绝对值表示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不满程度。差异越大,不满的程度越大〔18〕。亲密度与适应性的实际感受和理想状况得分是分开计算的,与家庭亲密度相关的条目有16条,与适应性相关的条目有14条。该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信度系数在0.75~0.83之间,重测信度为0.91。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将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21.0数据软件进行分析,采用了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

(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总体状况

笔者对222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与家人关系、隔离次数进行了调查,年龄在16~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08岁(34.08±9.32岁),以20~29岁年龄段最多(35.1%)。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其中初中文化程度占比最大(77.5%)。未婚者占48.6%,已婚者占33.8%,离异或丧偶者占17.6%。144人(64.9%)自我感觉和家人关系良好,自我感觉和家人关系较差者12人(5.4%)。1次戒毒占比38.3%,2次戒毒占比35.1%,3次戒毒占比16.2%,戒毒3次以上占比10.5%(被试人员基本情况见表1)。

表1:被试人员基本情况 单位:人

(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状况

1.家庭功能现状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与家庭亲密度相关的项目有16条,与适应性相关的项目有14条。本次被试的家庭功能实际亲密度得分为68.59±9.17,理想亲密度得分为71.09±8.96,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得分为-2.50±12.79;
实际适应性的得分为45.86±7.41,理想适应性的得分为48.08±7.41,家庭适应性的不满意程度得分为-2.22±10.43。将研究组与常模比较〔19〕,研究组家庭亲密度不满意度、实际适应性、理想适应性、适应性不满意度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非常显著(p<0.001),研究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得分高于常模,差异非常显著(p<0.001)(见表2)。

表2:强制戒毒人员家庭功能得分与常模结果比较

2.影响家庭功能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整个调查问卷收集到的信息,选择了5个相关因素作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与家人关系和戒毒次数。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的实际亲密度状况。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的实际亲密度在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1.893,p<0.01);
实际亲密度在与家人关系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2.799,p<0.001)(见表3)。

表3:强制戒毒人员家庭功能的实际亲密度影响因素的组间比较(N=222) 单位:人

(2)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的理想亲密度状况。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的理想亲密度在与家人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F=1.831,p<0.01)(见表4)。

表4:强制戒毒人员家庭功能的理想亲密度影响因素的组间比较(N=222) 单位:人

(3)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的实际适应性状况。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的实际适应性在文化程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F=1.746,p<0.05);
在与家人关系这个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F=1.930,p<0.01)(见表5)。

表5:强制戒毒人员家庭功能的实际适应性影响因素的组间比较(N=222) 单位:人

(4)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的理想适应性状况。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的理想适应性在各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6)。

表6:强制戒毒人员家庭功能的理想适应性影响因素的组间比较(N=222) 单位:人

(三)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对家庭功能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发现:文化程度与实际亲密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270);
婚姻状况与实际亲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152);
与家人关系和实际亲密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426);
文化程度与实际适应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250);
与家人关系和实际适应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273);
理想亲密度和理想适应性与各因素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见表7)。

表7:家庭功能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

(四)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分别以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适应性4个维度的得分作为因变量,将家庭功能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相关因素作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自变量(见表8)。

表8:家庭功能得分的相关影响因素赋值

结合相关分析结果(见表7)可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与家人关系对实际亲密度有影响,文化程度、与家人关系2个因素对实际适应性有影响。理想亲密度和理想适应性与各因素之间无相互影响关系。所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

第一,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与家人关系和实际亲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见表9)。

表9:强制戒毒人员实际亲密度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第二,文化程度、与家人关系和实际适应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见表10)。

表10:强制戒毒人员实际适应性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总体状况分析

本次调查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中青年为主,20~49岁的占大多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人占比将近80%。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以未婚者和离异或丧偶者为主,拥有伴侣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只占33.8%。虽然本研究对婚姻状况与吸毒的因果顺序并未深究,但已有很多前人的研究表明,吸毒行为与婚姻状况之间存在恶性循环关系,吸毒行为本身会对婚姻状况造成负面影响,而离婚或丧偶作为负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吸毒行为有促进作用。调查的222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有一半以上自我感觉和家人的关系良好,这也从侧面表明,有接近一半的人认为家庭关系没有重建或改进的必要,而实际上量表测定结果表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在多个维度都要低于常模。可见,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家庭情况缺乏客观判断力,这削弱了家庭关系重建的能动性。

调查中将近60%的人有过戒毒经历,其中有接近30%的人有过3次或3次以上的戒毒经历。大部分有戒毒经历的人是具备一定的思想觉悟的,戒毒是企图改变吸毒现状的表现,这是积极的一面,可同时也证明了毒瘾的顽固性和戒毒成效的不彻底性。关于强制隔离戒毒措施的效果,绝大多数人认为效果一般甚至无效, 很多人可能是迫于家庭压力或者无他法可循,便投身至强制隔离戒毒所。由此可见,强制隔离戒毒并未得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完全信服,还存在有待改善的空间。

(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状况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家庭功能欠缺,实际适应性和理想适应性均要低于常模。这5个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家庭功能有影响: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与家人的关系、戒毒次数。这与国内学者任茜蒙〔20〕、陈鹏〔21〕等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欠缺,主要是因为他们期望与家人在心灵上有更多的共鸣,渴望能互相扶持、分享兴趣爱好、彼此关心,甚至关心彼此的朋友,而实际情况达到的程度并不够。家庭举行集体活动的频率较低,文娱活动较少,参与度也较低。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家庭对吸毒行为的不理解、对吸毒人员的不接纳所致;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本身焦虑、抑郁的情绪所致。有研究表明,吸毒人员存在较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22〕。另外,对于家庭的重大决策的参与权及建议权降低,缺乏民主,这也打击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家庭生活中的积极性。很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在家庭人员出现变故时,家庭生活规律和家规很容易发生相应的改变,而且在解决问题方面墨守成规,很难接受新的解决办法。当家庭中出现矛盾时,成员之间会相互谦让取得妥协的情况并不常见;
也有一些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认为自己家的家庭教育并不合理,这些直接导致了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对其的不信任,沟通自然不够,从而导致家庭功能的欠缺。有研究表明,家庭成员间的不良关系是导致戒毒者身心异常的主要原因,对戒毒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心理干预时应该帮助家庭成员认识、解决家庭问题,促进相互理解、相互帮助,避免戒毒者在治疗结束后又重新回到病态的家庭环境中去〔23〕。不同年龄的人对于吸毒有不同的观念态度,年龄越小,对于毒品的认知越缺乏,更容易在他人诱惑之下染上毒品。文化程度越低,对于毒品的危害认知越少,染上毒品的概率更大。婚姻状况、与家人关系和戒毒次数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戒毒信心和态度。所以,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家庭功能欠缺,使得戒毒者在戒断过程中缺乏家庭关爱,戒毒效果不甚明显。

(三)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文化程度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的实际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正相关关系;
婚姻状况与实际亲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与家人关系与实际亲密度和实际适应性存在负相关关系。该结论与国内学者胡军〔24〕、吕飒飒〔25〕、陈鹏〔26〕等的结论较一致。但也存在不同之处。这是由于不同地区的被试在基本家庭情况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影响因素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说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年龄越大,其生活经验愈加丰富,年龄与实际适应性呈正相关。戒毒人员文化程度越高,综合素质可能越高,其与家庭相处的协调能力越强,也越能更好地处理家庭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能拥有伴侣的吸毒人员,更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也对自身及家庭拥有更多的责任感,与家人的关系也更加和谐。吸毒的年限越长,长期的吸毒经历使戒毒人员情感上更为淡漠,减少了对家庭关爱的需求,另外可能存在一定自暴自弃或自卑的心理,排斥家人的关怀,故戒毒次数与家庭功能各维度存在负相关关系。

(四)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功能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与家人关系对家庭功能有直接影响,它们对于成功戒断毒品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一般来讲,拥有正常家庭结构和良好家庭氛围的吸毒者戒断成功率更高。因此,一方面,要求戒毒者正视自己的家庭背景,理智地对待家庭和自身;
另一方面,应十分重视家庭介入的积极作用,以形成戒毒的家庭合力,让戒毒者切实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同时,也让家庭成员承担起监督的责任,审视自己对于戒毒者的态度和行为上的缺陷与不足,并不断加以改善,发挥出家庭成员介入的教育作用,提高戒毒成功率〔27〕。所以,提高家庭功能在戒毒过程中的地位,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戒毒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研究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家庭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应的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家庭功能欠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与家人关系、戒毒次数这5个因素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家庭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家庭亲密度不满意度、实际适应性、理想适应性、适应性不满意度得分均低于常模,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
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得分高于常模,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

第三,文化程度、与家人关系2个因素对实际亲密度得分有影响(p<0.01),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实际亲密度越高,与家人关系和家庭实际亲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与家人关系的结果对理想亲密度得分有影响(p<0.01);
文化程度、与家人关系2个因素对实际适应性得分有影响(p<0.01),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实际适应性越高,与家人关系和家庭实际适应性呈负相关关系;
理想适应性得分无显著性影响因素。

第四,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毒过程中,应加强对其的家庭干预,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内部亲密度和应对外界的适应性,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帮助戒毒人员真正回归家庭和融入社会。

猜你喜欢 戒毒适应性家人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1年4期)2021-07-28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大经贸(2020年1期)2020-04-07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海峡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中国外汇(2019年23期)2019-05-25与家人一起进餐有助于身体健康高中生·天天向上(2018年2期)2018-04-14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年9期)2016-11-16低温环境适应性训练军事体育学报(2014年1期)2014-02-27不抛弃,不放弃今日海南(2011年7期)2011-12-23从“白粉妹”到“戒毒明星”中国火炬(2011年8期)2011-07-25完形填空三则中学英语之友·上(2008年8期)2008-09-03

Tags: 戒毒   隔离   现状及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