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效果评价

2023-03-10 09:10:18

贾明琪

(兰州大学 管理学院,兰州 730000)

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2014年,贵州省六盘水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脱贫的思想,从六盘水市各乡镇农村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和存在的现实性问题出发,创新性地在六盘水市农村各乡镇实施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题的农村经济改革(以下简称为农村“三变”改革),旨在解决农村地区普遍面临的农业经济资源、资金、农民分散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及农业资源实现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促进农民与当地经营主体实现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源动力,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科学脱贫及乡村振兴之路[1]。农村“三变”改革是我国农村产权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对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机制创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也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2],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进而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3]。

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农村经济资源、资金、农民较为分散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4]。如何把农村分散的资源、资金、农民等生产要素充分有效地组织起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济平台和农业资本纽带的现代化农业组织形式推进资源、技术、劳动力等农村农业资源以市场化方式聚焦起来,进一步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向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2016年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部署,把农村“三变”改革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脱贫攻坚的“新引擎”、农村改革的“重头戏”,按照“政府为主导、政策为引领、资金为保障、平台为基础、典型为带动、督导为利剑”的思路,有序地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目前,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已由试点向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各县(区)根据各自的区域优势打造出不同的农村“三变”改革模式,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拉动了农村经济增长。但在农村“三变”改革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施农村精准扶贫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以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乡(镇)为例,借鉴学术界关于农村“三变”改革的研究成果和贵州省六盘水市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的成功经验,参考各省、市农村“三变”改革的经济效果评价方法,对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的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工作经验,为全面推进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一)农村经济改革的研究成果

在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研究方面,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前提,产权理论的基础是产权制度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目前,我国学者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也主要是从产权改革效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资产可持续利用3个方面展开的。在农村资源要素配置方面,研究发现土地、劳动力和传统技术组成了我国农村的核心生产要素,资本要素、现代科技以及企业家才能等一些现代企业要素相对匮乏,研究认为要逐步引入稀缺生产要素,在农业产业中引入各种生产要素,从而使农村经济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对于农村“三变”改革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确权登记、股权量化、改革方式、价格发现、资源配置等农村“三变”改革的重点问题展开研究。为了奠定本文研究的基础,现从农村经营模式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资源要素配置、农村“三变”改革的实践4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1.农村经营模式改革方面的研究

目前,关于我国农村经营模式相关研究的焦点集中于何种经营模式更佳以及农村更适应哪种经营模式两方面。曾福生详细阐明了农业经营形式、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经营模式的具体内涵及发展脉络,认为农业经营模式是前两者的有机统一,同时表明我国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应以专业农户为基础适度规模的精准农业为主导,并得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5]。罗佳丽等以西安市某样本村为例,在构建农户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DEA模型测算评价样本试点村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从实证角度分析西安市4种不同的农业经营模式在发展特色农业上的效率差异[6]。徐大佑等以贵州省多个县(市)的实地调研为依据,调查并梳理了我国西部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现状,发现目前农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探索出适合我国西部农业的3类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路径[7]。闵继胜一方面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的内涵及新型经营主体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并得出了传统小规模农户不愿或不能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的结论,另一方面通过黑龙江仁发合作社的案例分析,总结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所需的条件,由此提出了农村经营模式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8]。

2.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的研究

关于农村产权改革的理论研究主要表现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两个方面。黄延信等探讨了农村农业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系统地梳理了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的范围、农民身份界定、股权设计、股权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政府应解决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利用、改制后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税费负担过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缴纳红利税等问题[9]。夏英等对大兴、闵行、南海等12个试点县(市、区)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改革主体、客体、股权设置等方面做出经验性总结。针对改革面临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结构复杂、资格认定难度大、大多数村庄“政社分离”条件尚不成熟、激励机制不健全、组织成员获得感有待加强、改革细则亟须从法律层面认定等问题,提出了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和对策建议[10]。研究表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但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户收入的组织化效应和抵押效应仍未显现。

3.农村资源要素配置方面的研究

农村资源要素配置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化的必然形式。资源要素的配置改革不仅解决了农村农业经济生产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转变。卫思祺的研究认为发展现代农业不仅需要实现农村土地资源规模经济、资本投入配置的最优化,而且还需要实现农村农业劳动效率最大化[11]。GAO K等分析了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产量、成本、价格3个基本问题,从品种优化、质量保证、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问题的对策,进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12]。

4.农村“三变”改革方面的研究

2016年以来,关于农村“三变”改革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该政策的解读方面。陈林详细阐述了农村“三变”改革和“三位一体”综合改革的内在含义和实践意义,认为这两项改革都深刻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突破[13]。孔令刚等通过对农村“三变”改革的目标分析,总结出当前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14]。王永平等通过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情况的调研,分析了我国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的大背景、内涵和改革经济成果,阐述了农村“三变”改革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总结了贵州六盘水市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对当前我国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15]。徐本刚根据贵州省黔南州地区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农村“三变”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实际问题,提出了深入推进我国农村“三变”改革的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农村“三变”改革机制提供理论依据[16]。

(二)农村“三变”改革的实践意义

根据对已有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和理论的梳理发现,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已经在国家政策背景、经营模式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农村公共财政支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培育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发达国家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进行过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美国实施的“乡村改进”模式、德国实施的“村庄更新”模式、荷兰实施的“农地整理”模式、日本实施的“一村一品”模式都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路径参考。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已经到来,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要素需要改变,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创新,在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前进的道路上,农业不再是被忽视的边缘产业,乡村不再是经济落后的代名词,农民也不再是付出简单劳动的配角。

农村“三变”改革是我国农村产权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也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农村“三变”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和重要推动力。开展农村“三变”改革极大地激活了农村资源要素,发展了多种形式的股份制合作,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实现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路径,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了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成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创新成果。

(一)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情况

2018年,甘肃省确定了6个省级农村“三变”改革县(区)试点以及18个市级县(区)试点(如表1所示)。

表1 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数据编制

1.省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

对于确定的6个省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由甘肃省委农工办、省财政厅、省农牧厅、省扶贫办、省政府金融办等省直部门负责,组织省直相关部门协同开展政策支持、机制转换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探索、总结甘肃省不同地区、不同农业产业、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农村“三变”改革理论与实践经验。

2.市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

各市(州)结合本地区开展农村“三变”改革的实际情况确定1~2个不同类型的县(区)试点,农村人口较多的陇南市选择2个县(区)开展试点。分别由市(州)党委、政府等分管负责,进行综合性和系统性探索,总结经验,推动和指导在全市(州)范围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工作。

3.县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

各县(区)在不同类型区域选择3~5个有条件的乡镇、村、专业合作社确定为县(区)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分别由县(区)党委、政府等负责,边改边探索,边改边学习,边改边总结,边改边完善,在县(区)内取得实践经验,为在本县(区)全面开展农村“三变”改革探索经验。

(二)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的目的

甘肃省地域辽阔,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差异较大,农业人口较多,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必须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试点工作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先易后难、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甘肃省通过省、市、县(区)3个层级的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积累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的配套支持,总结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经验,促进形成独具特色的有效模式,同时要兼具可复制性与可推广性,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农村“三变”改革。

(三)农村“三变”改革的主要任务

1.2018年农村“三变”开展情况

2018年,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积极稳妥、试点推进、规范拓展”的思路,突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导产业和经营主体培育、投融资支持、风险防控等关键环节,夯实农村“三变”改革的工作基础,健全和完善配套制度,强化组织保障措施,全力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和总结一套可复制和推广的农村“三变”改革模式,在全省全面推开,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新的成效。具体任务是加快清产核资和确权登记颁证,搭建“股改”平台,推进农村产权有序流转,构建“产业平台”,培育壮大生产经营主体,加快“三变”改革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强风险防范等。

2.2019年农村“三变”开展情况

2019年,按照甘肃省政府确定“分层试点、全面推行、巩固完善”的实践步骤,农村“三变”改革逐步全面展开。具体任务是全面盘活农村集体“三资”,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持续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和培育力度,拓宽农村“三变”改革融资渠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

3.2020年农村“三变”开展情况

截至2020年年底,甘肃省已有1 226个乡镇、13 238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三变”改革,占甘肃省乡镇的78%。涉及经营主体14 247家,评估入股资产9.8亿元,带动71万户贫困户获益6.8亿元,户均分红958元。各市(州)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对农村“三变”改革的宣传,共举办培训班4 000多场次,培训人员23万多人次。2020年4月,甘肃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全省农办主任座谈会,印发《2020年全省农村“三变”改革工作要点》,要求市(州)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农村“三变”改革各年度目标任务,继续扩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乡镇,推动有条件、有意愿的建制村积极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力争每个市(州)分别再打造1个示范县。通过调研、信息统计,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市(州)农村“三变”改革的动态,指导各县(区)严格规范改革程序,加强风险防范。围绕发展现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寒旱农业,各地立足当地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坚持“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构建了以股权为纽带的产业发展平台,探索出农村“三变+特色种养业”“三变+电子商务”“三变+乡村旅游”“三变+乡村治理”等多种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渠道,推广试点县(区)农村“三变”改革经验做法,总结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地区的工作成效,营造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的经济氛围。

从2017年逐步开始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到2020年全面开展,甘肃省经历了4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其实施效果如何呢?本文以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的实际情况为例,参考其他省(市)农村“三变”改革的效果评价方法,运用2017年至2020年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进行综合效果评价分析。研究数据均通过EXCEL2016与Stata15.0软件采用Winsorize2方法对所有连续变量在1%和99%分位数上的数据进行缩尾处理,以保证结果不受极值影响。

(一)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农村“三变”改革政策的实施,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农村“三变”改革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对其实施效果不能从单一方面去评价,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因此,参考现有文献,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要遵循以下指导思想:(1)指标体系必须反映农村“三变”改革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
(2)经济效益指标必须综合反映农村“三变”改革的经济发展情况、农民生产性收入、投资性收入、土地流转收入等相关情况;
(3)社会效益指标必须反映农村“三变”改革带动的农民就业、农民脱贫、农民满意度等相关情况;
(4)生态效益指标必须反映生态环境、景观多样性指数、园林覆盖率等相关情况。

2.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已有关于农村“三变”改革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相关文献研究,为了全面、真实、有效地反映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的综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必须具有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原则:(1)系统性原则。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并针对实地调研的情况,确定关键性、决定性的指标,构建指标体系,不仅包括农村“三变”改革的投入指标,还应涵盖产出指标。(2)针对性原则。农村“三变”改革覆盖面相对较广,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具有针对性,要以农村“三变”改革的目标为导向,能够准确地反映农村“三变”改革的具体成效。(3)科学性原则。农村“三变”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评价的数据和资料应该容易获取,能够科学地评价农村“三变”改革的实际效果。

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按照农村“三变”改革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原则,参考了《我国区域发展自生能力界定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7]、《中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竞争力评价与实证研究》[18]、《我国省域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19]以及《农村“三变”改革影响下农村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评价研究——以六盘水市为例》[20]等文献,借鉴了已有文献中突出评价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了能够充分反映农村“三变”改革实施综合效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3个方面作为一级指标,选取能够反映农民人均收入等12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作为二级指标,进行农村“三变”改革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综合效果的评价研究。农村“三变”改革综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农村“三变”改革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二)确定指标权重

参考已有的理论文献资料,针对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效果评价目标,构建多层次关系的指标量化体系,进行分析赋值计算(如表3所示)。

表3 量化指标评价表

确定和分析量化因素集之后,进行专家打分,并根据各量化指标的重要性构建判断分析矩阵,通过矩阵计算出评价效果的最大特征根以及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出标准判断分析矩阵,然后计算出分析矩阵中每一行的算术平均值,从而得到各层次影响因子的指标权重。对判断分析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权重分配是否合理,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其中,CI=(λmax-n)/(n-1)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CI即为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值越小,则表明判断分析矩阵越接近于完全一致性,0

(三)效果评价过程

采用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调研数据,通过专家打分得出判断分析量化矩阵(如表4所示)。

表4 评价一级指标判断矩阵表

利用EXCEL进行计算,将矩阵的每一列求和,得到相关矢量的结果(如表5所示),然后用每一列的各个元素除以该列的和,得到归一化的矩阵H。将矩阵H每一行的元素相加,再进行归一化处理(求均值),得到权重向量w,通过计算得出W=(0.197 6,0.490 5,0.311 9)。为了检验矩阵的一致性,先计算Aw。由于Aw=λw,根据公式可求出最大特征根λmax,即

3.053 7。

表5 相关矢量结果表

根据研究经验分析,CR值越小,说明分析判断矩阵一致性越好;
如果CR值小于0.1,说明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
如果CR值大于0.1,说明不满足一致性检验,应该对判断分析矩阵进行适当调整后再进行分析检验。根据公式CI=(λmax-n)/( n-1)可得,CI =(3.053 7-3)/(3-1)=0.026 9;
通过查随机一致性RI表格,当维数为3时,CR=CI /RI = 0.026 9/0.52 = 0.051 7<0.1,表明判断矩阵满足了一致性检验。权重向量w的值就是3个指标的最终权重。随机一致性RI表格与一级指标权重情况如表6和表7所示。

表6 随机一致性RI表

表7 准则层权重表

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利用SPSSAU对准则层的3项指标进行AHP层次分析,具体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AHP分析结果

针对农村“三变”改革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3项指标构建的三阶分析判断矩阵,采用和积法进行层次分析法研究,分析得到准则层的特征向量以及权重值,得出的结果与手动计算的结果相同。除此之外,SPSSAU中结合特征向量计算出的最大特征根λmax仍为3.054,由此得到的CI值和CR值仍为0.027和0.052,软件得到的一致性检验结果为通过。

由上述分析可知,EXCEL软件与SPSSAU得出的相关数据结果相同,验证了EXCEL软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按上述原理利用EXCEL软件计算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12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值ω,具体结果如表9所示。

对层次进行总排序,通过公式计算出合成权重ω = Ci×Cin,可以得到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各项二级指标占总体目标层的权重值ω,具体结果如表10所示。

表9 二级指标层权重

表10 指标层占准则层的权重值

设定评价要素集合为B={B1,B2,B3},其中,各单要素子集Bi(i=1,2,3)为B1={B11,B12,B13,B14},B2={B21,B22,B23,B24},B3={B31,B32,B33,B34}。通过统计和分析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的情况与调研结果,将评判等级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构建效果判断集合V={V1,V2,V3,V4}={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通过隶属度描述所有量化指标属于判断集V的程度,构建单因素影响模糊评判分析矩阵R,已知单一量化指标效果评价如表11所示。

(四)效果评价结果

通过单因素影响模糊评判分析矩阵变换得到评价效果判断集合V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即综合效果评价结果B=ωR,最后将效果评判结果根据阶梯结构逐级向上递加,得出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综合效果评价结果。将表10变形得到影响因素分析判断矩阵C及各个子集Ci(i=1,2,3)重要影响因素的效果评价决策矩阵R、Ri(i=1,2,3)。根据单一量化指标效果评价结果(见表11)计算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ω,由此得到ω={0.30,0.54,0.16},ω1= {0.065 0,0.065 0,0.039 6,0.028 0},ω2={0.174 8,0.159 4,0.061 4,0.095 0},ω3={0.052 0,0.078 0,0.104 0,0.078 0}。

根据B=ωR可以得到准则层和指标层的综合评判结果B={0.38,0.32,0.19,0.12},B1= {0.04,0.08,0.05,0.03},B2= {0.14,0.19,0.11,0.06},B3= {0.11,0.08,0.07,0.04}。

由上述研究数据可知,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综合效果为“非常满意”的占38%,“满意”占32%,“一般”占19%,“不满意”占11%,“非常满意”和“满意”合计占70%。其中,单个量化指标中,经济效益有8%处于“满意”的状态,社会效益有19%处于“满意”的状态,生态效益则有12%处于“非常满意”的状态。根据最大隶属原则,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综合效果评价结果为“满意”。综合评价结果说明,甘肃省试点县(区)农村“三变”改革综合效果较好,这与甘肃省目前开展的农村“三变”改革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合。

表11 单一量化指标效果评价

本文利用2017—2020年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的调研数据,选取评价农村“三变”改革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农民人均收入等12个二级评价指标,综合分析评价了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的效果。从2017年以来的实践效果看,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已初步呈现出“农村资源活起来、分散资金聚起来、农业产业强起来”的良好态势。从综合效果评价结果看,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综合评价效果表现为“满意”,与甘肃省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实施的实际情况基本符合,但评价结果也表明,“非常满意”和“满意”合计占70%,其中,“非常满意”只占38%,说明甘肃省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存在着推进不积极、指导不深入、进展不平衡等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现从评价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综合效果的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评价指标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经济效益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从农民人均收入评价指标分析来看,合成权重为0.065 0,“非常满意”为0.2,“满意”为0.4,二者合计为0.6,说明试点县(区)农村“三变”改革对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贡献较大。通过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是农村“三变”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要目的。因此,在开展农村“三变”改革中,要把培育农村主导产业,扶植优势农业项目放在首位,使农民入股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三变”改革项目,这样才能取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从集体分配收益评价指标分析来看,合成权重为0.065 0,“非常满意”为0.1,“满意”为0.4,二者合计为0.5,说明试点县(区)农村“三变”改革在集体分配收益上效率不高。目前,开展农村“三变”改革,主要是以村集体为组织单位,农民以土地、资金等资产评估作价入股村集体后,每年年底由村集体根据经营情况集中分配收益,如果村集体对农民参与的农村“三变”改革项目经营不善,农民就得不到较好的收益。因此,要加强对集体经济的管理和监督,从而逐步提高集体经济收益,建立健全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

从相关产业投入评价指标分析来看,合成权重为0.039 6,“非常满意”为0.2,“满意”为0.6,二者合计为0.8,说明试点县(区)农村“三变”改革对相关产业投入力度较大。这与地方政府的重视和资金投入力度有较大关联。政府应该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设施使用效率,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为农村“三变”改革提供更好的资金支持。

从土地流转费评价指标分析来看,合成权重为0.028 0,“非常满意”为0.3,“满意”为0.3,二者合计为0.6,说明试点县(区)农村“三变”改革土地流转情况较好,但也存在着土地流转不畅、流转程序复杂等阻碍土地流转的因素和问题,需要政府进一步组织协调,减少土地流转环节。

(二)社会效益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从农民脱贫率评价指标分析来看,合成权重为0.174 8,“非常满意”为0.3,“满意”为0.5,二者合计为0.8,说明试点县(区)农村“三变”改革对脱贫攻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与我国2020年整体实现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目标完全吻合。因此,要通过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继续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防止农村出现返贫现象。

从农民就业率评价指标分析来看,合成权重为0.159 4,“非常满意”为0.2,“满意”为0.4,二者合计为0.6,说明试点县(区)农村“三变”改革对农民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部分农民对农村“三变”改革认识不够,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对吸引农民就业、提高农村就业率还未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当地政府要进一步对农民进行农村“三变”改革方面的知识培训,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的积极性。

从农村合作社数量评价指标分析来看,合成权重为0.104 0,“非常满意”为0.2,“满意”为0.4,二者合计为0.4,说明试点县(区)农村“三变”改革中农村合作社参与数量较少。因此,在开展农村“三变”改革中,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组织,优先引进一批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或农业合作社参与农村“三变”改革,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更多的农村合作社作为重要的经营主体参与到农村“三变”改革中,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全面开展。

从农户满意度评价指标分析来看,合成权重为0.095 0,“非常满意”为0.4,“满意”为0.3,二者合计为0.7,达到了70%,说明试点县(区)农民对农村“三变”改革的满意度较高。但是,农民对农村“三变”改革的认识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改善农村社会人居环境,实现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三)生态效益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从耕地利用率评价指标分析来看,合成权重为0.052 0,“非常满意”为0.3,“满意”为0.4,二者合计为0.7,综合满意度为70%,说明试点县(区)农村“三变”改革中对耕地利用率较高。耕地是农民参与“三变”改革的重要资产资源,近10年来,农村人口及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许多农村耕地出现弃耕、荒芜等现象。农村“三变”改革的实施激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政府应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农民将闲置的土地作价入股农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农村“三变”改革。

从园林覆盖率评价指标分析来看,合成权重为0.078 0,“非常满意”为0.3,“满意”为0.2,二者合计为0.5,综合满意度为50%,说明在试点县(区)农村“三变”改革中,对农村绿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力度不大。今后在开展农村“三变”改革中,政府应重视对农村绿化和人居环境建设的投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从景观多样性指数评价指标分析来看,合成权重为0.104 0,“非常满意”为0.5,“满意”为0.1,二者合计为0.6,综合满意度为60%,说明试点县(区)在农村“三变”改革中比较注重农村活动区域的景观建设,但农村活动场所景观建设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而且也不产生直接经济收益,可能会影响农村在景观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因此,随着农村“三变”改革的全面开展,政府应注重对农村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从居住条件满意度评价指标分析来看,合成权重为0.078 0,“非常满意”为0.4,“满意”为0.4,二者合计为0.8,综合满意度为80%,说明试点县(区)在农村“三变”改革中农民居住条件大幅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住房是农民的主要固定资产。通过实施农村“三变”改革,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有助于农民投入更多的资金,进一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

猜你喜欢 试点县三变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腹腔镜外科杂志(2022年7期)2022-08-16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研究与应用(2022年3期)2022-07-25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甘肃林业(2022年1期)2022-02-19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32个“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公布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20年8期)2020-11-16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中小学校长(2020年6期)2020-08-07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实施制约及推广价值工程(2017年28期)2018-01-23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43期)2017-12-07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6年6期)2016-05-14放开农村二孩生育的经验与前瞻理论探索(2016年1期)2016-01-16

Tags: 甘肃省   评价   效果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