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碳新兴业务体系构建及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2023-03-10 11:30:10

李苏秀 刘林 张希凤 陈星彤

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双重背景下,能源电力领域的碳管理、碳交易等活动日渐活跃,能源电力企业成为“双碳”领域的重要力量。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2000多家发电企业首批纳入碳市场。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等能源电力企业迅速响应,加快开展碳资产管理实践,积极开展碳相关业务与管理活动。如,国家电投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家电投碳资产管理与低碳服务的平台与窗口,统筹考虑碳资产管理与综合智慧能源开发,拓展绿电、零碳、大用户等业务;
中国华电集团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06月11日,经营范围包括资产管理、低碳节能减排领域开发与服务、新能源发电的技术开发、电力设备的技术开发等。随着能源电力企业纷纷入局碳市场、开展碳资产管理,有关“双碳”的业务将逐步形成,成为相关企业布局和发展的重要方向[1]。

(一)碳新兴业务相关概念

碳新兴业务与碳新兴业务体系是新名词,碳新兴业务体系涉及碳资产、碳资产管理、碳新兴业务等概念[2]。一般认为,碳新兴业务是业务创新视角下的碳相关价值活动,碳资产管理则是管理视角下的碳相关价值活动,两者相互关联,均是围绕碳资产的价值活动。碳资产、碳资产管理、碳新兴业务等概念,共同组成了碳新兴业务体系。

1.碳资产。碳资产是指强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或者自愿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产生的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温室气态排放的碳排放权配额、减排信用额及相关活动产生的价值。碳资产一般是以二氧化碳当量来计量的资产,需要经国际或国家官方机构核证认可。碳资产类型主要包括配额碳资产和信用碳资产两种。其中,配额碳资产是通过政府机构分配或进行配额交易而获得的碳资产,是在“总量控制—交易机制”下产生的;
信用碳资产,也叫碳减排信用额或减排碳资产,主要包括企业内部通过节能改造活动减少的碳排放量、企业投资开发的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等得到政府认可的碳资产,并在碳交易市场上进行交易或转让,是“信用交易”机制下产生的。

2.碳资产管理。碳资产管理就是对碳资产进行科学主动地管理,且以碳资产获取、利润扩大、影响力提升、成本优化为目的的现代企业管理行为。也就是说,碳资产管理的优化与完善,将为企业带来“资产”增加,形成预期的收益和利润,否则可能造成企业碳资产负债。从宏观政策背景来看,碳新兴业务与碳资产管理是国家绿色低碳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后,实际上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倒逼市场微观主体走绿色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针对碳排放权的交易就成了绿色金融的一个重要内容,由此衍生出了碳新兴业务的巨大需求。从企业自身发展来看,碳新兴业务与碳资产管理是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碳资产管理及碳新兴业务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对接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要求,遵循碳排放权的规则和碳交易机制,实现企业碳资产的有效盘查、梳理和利用,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理念转变、节能减排、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围绕双碳目标的业态模式创新。

3.碳新兴业务。碳新兴业务就是双碳目标发展相关的新兴业务,是业务创新视角下的碳相关价值活动。

(二)体系构建与内涵逻辑

能源电力领域的“碳新兴业务体系”,以服务双碳发展、推动能源转型、促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等为目标,将碳中和理念与碳减排技术深度嵌入既有业务和管理流程,或衍生发展形成新业态新模式[3]。其基础是碳资产及其相关的价值活动,所形成的各类业务即为“碳新兴业务”,与其相关的管理活动即为“碳资产管理”。

碳新兴业务商业模式是碳新兴业务下的商业运营逻辑,主要是针对双碳目标下产业链各环节、各市场主体的低碳发展与降本增效需求,通过一系列减排技术、资源整合与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资产管理、低碳设备、计量检测等创新服务,从而实现企业自身业务创新的同时为整体产业创造综合价值[4]。

(一)碳新兴业务分类分析

碳新兴业务形式随着碳市场的不断发展而更加丰富,常见业务形式包括碳盘查、信息公开、内部碳减排、碳中和、方法学开发、咨询规划、碳交易、碳金融等。按其价值环节可分为碳排放管理、碳项目开发、碳交易、碳金融、行业服务五大类。

1.碳排放管理类业务。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碳资产管理的流程与环节,往往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协作分工,形成碳资产在数据与业务环节上的融通,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碳管理、碳计量与监测、碳盘查、碳披露等。其中,企业内部碳管理核心内容包括碳排放数据管理、碳资产管理与碳交易管理,包括整理和汇总碳排放量统计核算的原始数据和证据文件、填报控排企业年度碳排放报告、组织各职能部门配合核查机构完成碳排放核查等,以及对碳资产和碳交易的制度资金保障与管理等;
碳计量与监测是核算碳排放量的两种方法,是构建碳交易市场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碳盘查是指以政府、企业等为单位计算其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直接或者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称作碳盘查;
碳披露作为环境信息披露的一种,碳排放披露是指企业向公众公开碳排放管理战略、气候变化的潜在风险与机遇、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信息。它是基于碳披露项目框架(CDP,Carbon Disclosure Proiect)、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框架(TCFD,Task Force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等特定框架开展,通过企业年报、社会责任报告、董事会报告等途径披露碳信息,各企业在披露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图1 碳新兴业务体系的内涵逻辑

案例一:英国电网公司(NG)研发取代六氟化硫(SF6)的新材料。英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在重点投资一项技术创新,以便实现对SF6泄漏、捕获、清理和再利用的精准管理。此外,NG还与阿尔斯通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取代SF6的电网绿色气体G3。预期G3取代SF6后,温室气体效应将从目前CO2的22800倍降至345倍,即发生同样体积的泄漏后,G3的温室效应只有SF6的2%。

案例二:美国电力公司(AEP)针对电网传输环节的碳监测。美国电力公司积极监测关系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发展情况,在电网传输中,配备了更加精准的碳计量设备,重点对电力设备中的SF6进行定位、测量和跟踪,实现对电网系统碳排情况的实时监测。

2.碳资产开发类业务。主要是指根据清洁发展机制(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等项目开发要求,独立或者合作进行的项目开发,以便获取信用碳资产。CDM、CCER等均是温室气体减排的发展机制,围绕这些机制的碳资产项目开发即为碳资产开发业务,主要依托能够产出相应减排量的CDM和CCER项目,涉及CCER的政策规定、抵消机制、减排方法学等一系列工作,常见的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其中,CDM是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一种清洁发展机制。基于温室气体影响的全球性、不同国家的减排潜力和成本不同、全球合作与减排的经济成本不同,京都议定书规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的三种灵活机制: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JI,Joint Implementation)、排放贸易(ET,Emissions Trading)。其中,JI和ET为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CDM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从2002年至2011年,我国主要参与国际CDM项目;
从2011年至2020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八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开启了CCER机制。

而CCER是指对我国境内特定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此处主要参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关于CCER的定义)。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经备案后,在国家登记簿登记并在经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交易。CCER的核心机制包括项目签发、减排量计算、项目计入期、抵消机制等。我国的CCER体系是在前期充分了解并实践参与了国际上的CDM体系之后才启动的,起步时间是2012年3月,五年之后,在2017年三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暂停了CCER相关审批环节。目前CCER存量市场仍然参与碳市场配额清偿抵消,增量市场正在考虑重新开放。

3.碳交易业务。主要是指企业利用配额碳资产参与碳交易市场,或利用碳资产项目开发获取的碳排放核减量开展信用碳资产的交易。参加交易的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配额进行调整,如果削减了排放量,就可以出售余量,或是把它存起来备用;
如果用尽了现有配额,那就需要购买更多的配额,而超出排放量配额部分的交易通常具有惩罚性质。随着时间推移,政府可以降低排放量上限,让配额更加稀缺,加大价格压力,从而促进企业减排,以此释放市场竞争,推动节能和清洁技术的使用。碳交易的引入增加了高排放企业生产成本,有望实现落后产能出清,提升行业集中度。碳交易市场不同于传统的商品交易,涉及多方参与,较为复杂。大体上,参与者可以分为供应方、需求方,以及中介机构。按照碳交易类型,包括碳排放配额(SHEA)交易、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对应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两种交易类型——总量控制配额交易和项目减排量交易,形成相应的交易产品——碳排放权配额和CCER。碳排放权配额为政府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将排放权以配额方式发放给各企业,属强制性减排。CCER为前者的补充机制,企业通过自愿实施项目削减温室气体,获得减排凭证。自愿减排的企业可以通过交易CCER实现项目增收,减排成本高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盈余的碳排放交易权配额或CCER,以最低成本完成减排目标。

案例:新加坡能源公司(SP)碳证书交易平台。SP作为有世界影响力的能源电力企业,2018年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RECs交易平台,该平台由SP的数字能源专家团队设计和建造,可以不分规模、行业和区域地为国内外能源生产和消费客户提供安全、完整、可溯源的RECs交易服务。在该平台中,买家根据偏好自动与全球各地的能源卖家匹配,从而帮助各类能源消耗主体实现自身的绿色目标,并借助SP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地实现跨境可持续发展。目前,包括新加坡城市发展公司(CDL)、星展银行(DBS)等均已签约入驻平台,成为RECs买家,市场交易规模和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

4.碳金融业务。碳金融业务可理解为碳资产“资本化”后的金融业务,包括现货交易、碳债券、碳基金等金融原生工具,碳远期、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碳质押与抵押、碳托管、碳信托、碳保理等金融创新工具。狭义的碳金融,即金融化的碳市场,围绕碳市场中的碳配额及核证减排量交易的相关金融活动,如世界银行在《碳金融十年》对碳金融的定义为“出售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或者交易碳排放许可证所获得的一系列现金流的统称”。广义的碳金融,泛指服务于碳减排的所有金融活动,既包括场内碳排放权配额及其金融衍生品交易,也包括场外基于碳减排的直接投融资活动以及相关金融中介等服务。碳市场是碳金融的基础,碳市场的交易标的是碳金融的基础资产,碳金融产品主要是主流金融产品在碳市场的映射,碳金融不仅包括场内市场,还包括场外市场。

案例一:英大信托发行“碳中和”资产证券化产品。2021年3月,英大信托作为受托管理人、发行载体管理机构,携手国网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设立的“国网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碳中和债)”成功发行。该项目规模17.5亿元,为国内首单“碳中和”资产证券化产品,被授予绿色等级最高级G-1级。项目资金最终投向于3个水力发电、2个风力发电和1个光伏发电清洁能源项目。

案例二:国家开发银行碳中和专题绿色金融债券。2021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面向全球投资人发行首单“碳中和”专题绿色金融债券,该期债券首场发行规模为192亿元,期限为3年,发行利率为3.07%,认购倍数达8.19。首场发行定价后,国开行追加发行8亿元。票面收益率均低于同期限中债估值曲线收益率。这是目前全市场发行额最大的专项用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绿色债券,主要用于风电、光伏等碳减排项目。

5.行业服务类业务。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参与政策规划、方法学开发、标准制定、规划咨询、平台建设等,提高企业行业影响力,特别是方法学的开发是企业获得碳资产管理行业话语权的最重要手段。行业服务类业务形式较多,一般的碳资产服务机构提供碳审核、碳资产开发、碳交易、低碳研究与培训等业务,为企业客户提供碳核查、减排咨询、碳检测等;
同时,碳资产服务机构还会积极打造碳资产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工具,实现碳资产智能化管理,如碳资产管理平台、碳排放管理平台、碳账户管理平台、碳足迹管理平台等;
此外,碳资产服务机构还会提供系统的碳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为排放企业、环保企业、产业园区、政府生态环保管理部门等提供排放量化、碳减排服务、碳资产数字化管理及大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的综合技术服务,满足企业碳资产“盘查、开发、管理、生态”等一体化服务,发展潜力巨大。

案例一:美国道明尼资源公司(Dominion Energy)针对养殖业的碳捕获与减排项目。该公司发挥能源电力行业的技术和项目优势,建成面向大型养殖场的甲烷气体收集、运输、转化、销售系统,将甲烷转化为可再生天然气(RNG),助力养殖部门加速脱碳,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节结合。一个典型的RNG项目由15至20个养殖场组成,从养殖场的沼气池中全天候收集甲烷气体,然后通过低压传输线输送至中央转换设备,经过转化处理并达到相应标准后,即可接入市政天然气管道或各气站。其中,为美国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Smithfield Foods提供了RNG解决方案并联合开展项目建设。2018年底,双方联合出资5亿美元创建Align RNG公司,将RNG项目推广至Smithfield Foods旗下所有养殖场。目前,Align RNG已经开展运营项目1个、在建项目2个,规划到2028年总投资达到10亿美元。此外,还与Vanguard Renewables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出资2亿美元针对美国奶牛场开展甲烷捕获工作。

案例二:国网甘肃公司“智慧观碳”平台建设。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围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电力数据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切入点,建立“智慧观碳”平台,依托电能供给侧发电数据与企业用电数据,对碳排放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及预测,通过数据多方计算、时空实时协同,政企联动施措、全力保碳合规等措施,助力甘肃电网加快实现碳达峰,推动甘肃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在已完成“智慧观‘碳’决策分析平台”的基础上,创新构建碳排放、碳减排监测体系,对甘肃省碳排放、碳减排情况进行实时“全景画像”。设计规划“四平台七服务”,即:智慧观碳、碳咨询、碳账户、碳运营“四平台”,智慧刻画碳规划、碳金融、碳交易、碳税、碳审计、碳账户和碳积分的七个服务场景,构建符合甘肃特色的“碳达峰、碳中和”蓝图。

(二)碳新兴业务商业模式创新的目标与重点

碳新兴业务商业模式是碳新兴业务下的商业运营逻辑,主要是针对双碳目标下产业链各环节、各市场主体的低碳发展与降本增效需求,通过一系列减排技术、资源整合与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资产管理、低碳设备、计量检测等创新服务,从而实现企业自身业务创新的同时为整体产业创造综合价值。

碳新兴业务商业模式主要有四个目标和重点:一是促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针对电网改造升级的碳减排服务。综合运用“大云物智移链”技术,促进电网智能化升级和灵活性提升,提高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服务“双碳”目标实现。二是助力电力产业链上下游碳减排的服务。针对电力供给侧和需求侧,提供促进新能源消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案、技术等。三是进行碳减排技术和关键装备创新研发,为碳业务提供基础性、通用性技术支撑而实施的业务创新。发挥在能源电力领域积累的专业技术经验,为客户提供低碳能源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低碳改造工程,满足其个性化要求,实现互利共赢。该业务门槛相对较低,市场成熟度已经比较高。四是重点关注双碳目标下的用户需求、低碳技术与相关资源能力、碳减排产品与服务、盈利方式或主要效益等因素。

(一)电网企业碳新兴业务发展策略

碳新兴业务体系发展的核心是碳新兴业务,通过分类实施业务策略,明确业务发展方向和重点,能够有效地实现业务创新。以下从五大类业务,分别制定业务发展策略。

■牛羊成群|赵来清/摄

1.碳排放管理类业务,以加强内部管理为核心,实现数据管理与服务的统一。一方面,加强排放管理,开发电网节能减排技术,充分体现在行业减排中的价值与责任担当;
另一方面,建立碳管理办法与相关制度,明确碳排放监测、核查的工作指南,以及碳资产开发、交易的相关管理规定;
此外,需要实现碳排放数据的汇集,统一管理和应用,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的对内对外服务。

2.碳资产开发类业务,提前布局资产开发项目与方法学研究,构建业务生态。一是密切跟踪CCER项目申报的重启,提前布局信用碳资产开发(如综合能源服务、光伏扶贫、绿氢等领域);
二是促进减排方法学研究,梳理已有减排方法学,扩大潜在方法学的开发(如电能替代、抽水蓄能等领域);
三是以自身业务为中心构建碳新兴业务生态,整合各类专业公司机构的资源能力,实现一体化的运营能力。

3.碳交易业务,主要遵循政策和交易规则,前瞻性开展电碳市场协同。政策方面,及时跟踪要求,明确参与碳市场交易的有关政策要求;
市场方面,发挥电力市场优势力量,前瞻性开展电碳市场协同等研究。

4.碳金融业务,创新金融产品,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业务开展。一方面,开发支撑绿色项目的产业投资基金,助力碳减排项目、绿色科技成果的转化;
另一方面,开展碳金融产品的研究创新,支撑行业碳资产开发与管理中的需求。

5.行业服务类业务,构建统一管理平台,将促进行业减排作为重点工作,发挥对内对外的产业赋能价值。依托碳管理统一平台构建,实现对内对外的产业赋能价值,特别是面对各地中小能源企业的碳排放管理能力不足及需求迫切问题,形成碳排放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此外,将促进行业减排的贡献和价值作为碳信息披露的重点,积极引导推动行业碳披露框架的制定。

(二)重点举措

有关研究表明,数据、技术、交易是碳新兴业务体系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中,高质量的碳排放数据是碳业务与管理的基础,监测、报告、核查是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基本要素,特别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和手段支撑碳新兴业务与碳资产管理的开展已成为普遍共识。结合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本文从数据应用、平台支撑、咨询服务三个方面,提出碳新兴业务体系发展的重点举措:

1.数据应用方面,重点发挥电力数据价值与技术赋能水平。一是发挥电力大数据的汇集价值。利用电网企业掌握的发电、用电、跨省区送电等数据,以及能源大数据中心汇聚的煤油气等数据,可支撑国家开展能源电力碳排放因子测算等工作,发挥电网在电力减排中的枢纽作用。二是利用“数据+技术”赋能减排场景。深度挖掘数据资源价值,综合运用“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支撑电网企业开展碳盘查、碳计量与监测、碳足迹溯源、碳信息披露,服务政府、行业与企业。

2.平台支撑方面,推动碳管理平台部署、服务供应链减排。一是推动碳管理支撑服务平台的建设部署。在已有相关平台上部署开发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衔接各类专业平台资源,以平台数字化支撑,对内承载碳业务与碳管理功能,对外赋能产业发展。二是服务供应链企业碳减排。积极推动和服务产业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低碳减排工作,促进绿色供应链建设,如建立低碳供应商评价体系。

3.咨询服务方面,构建数字化的咨询服务体系与碳信用体系。一是开展碳咨询与研究服务。利用碳管理与碳业务研究模型,开展碳数据服务、碳新兴业务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咨询服务。二是研究推动碳信用体系。基于能源大数据、可信区块链等,开发碳信用服务的支撑体系,支撑碳交易信用管理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交易资产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商周刊(2018年19期)2018-10-26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能源(2017年7期)2018-01-19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大宗交易榜中榜股市动态分析(2016年22期)2016-12-27大宗交易榜中榜股市动态分析(2016年23期)2016-12-27大宗交易股市动态分析(2015年13期)2015-09-10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Tags: 商业模式   构建   体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