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3-03-10 20:55:13

任湘鹏,徐 煌,潘巍巍

(嘉兴学院 医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

创新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显著标志,提升科研素质是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内涵包括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及科研精神.医学本科生作为新时代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主体,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近年来,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新医科”的发展,也是推动医学教育系统重构的一场深刻的改革行动,旨在培养能够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服务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过程的创新型医学人才.[1]“新医科”背景下,社会对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多数医学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针对硕士、博士研究生,针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仍不完善,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普遍缺乏,创新能力薄弱,因此,推进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及科技管理工作经历,分析探讨了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以期为“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随着医学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的医学本科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2020年7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强调,发展“新医科”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其内涵是发展创新型、科技型、综合化的医学教育,目标是培养精医学、懂科技、善创新的卓越医学人才.[2]《“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医学科技进步.这就意味着“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大量创新型医学人才.因此,医学本科生作为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医学人才的主体,加强其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医学人才全面发展、推进“新医科”建设与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健康中国”行动的落实落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多数医学院校都十分重视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初步建立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3]、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BL)[4]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实施创新学分制度[5];
积极开展本科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6]等.以笔者所在的嘉兴学院医学院为例,学校层面制定了较为完整的创新教育体系,为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如各类学生科研课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浙江省新苗计划项目、校级大学生科技训练(SRT)项目、创新能力竞赛、学科竞赛等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等.这些科研活动的开展对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医学本科生的创新兴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多项针对不同层次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均表明,国内在校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普遍缺乏,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精神均未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7-9]同时,大多数医学研究生刚进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时,尚不具备基本的科研素质,如文献调研、科研选题、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研究报告撰写等.这些事实表明,当前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普遍偏低及创新能力薄弱,科研训练匮乏,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本文从医学院校、学生、教师三者不同的视角,对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医学院的科研教育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尚未将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有效结合.如在本科阶段未开设与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相关的课程,使得科研基础知识与方法无法得到普及;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技能的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基本上还是沿袭“演示式”“填鸭式”“传授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10]以笔者所在的嘉兴学院医学院为例,现行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018版)中,仅包含医学统计学和医学科学研究与设计两门科研素质相关的课程,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此外,多项针对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70.6 %的医学本科生认为授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讲授为主,讨论为辅,教学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脱节;
95.92 % 的学生赞成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全程引入课程教学中.[7-8]

2.2 学生对科研创新认识不足

医学是极其复杂的、逻辑严密的学科体系,它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具有实践性强、未知性强、风险性高的特点,且新的医学问题不断出现,这就要求医学本科生除了要积极学习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以外,还必须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据多项研究调查,大部分医学本科生虽然有参与科研实践的意愿和需求,但对科研创新认识不足.一项以广西医科大学80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调查研究表明,有 681人(90.2 %)愿意参加科研活动,但学生对科研设计、科研方法、论文写作方法及论文投稿途径等科研过程有所了解的学生均不到 40 %.[8]此外,部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目的只是为了保研、就业加分或仅凭一时兴趣,这种带有功利性和盲目性的科研活动难以达到“新医科”背景下提高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效果.[7,11]

2.3 教师对学生科研指导不充分

本科生导师制在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对导师的责任定位十分宽泛,从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到科学研究方面的指导,内容繁杂且没有相对明确的制度加以规范.[6]加之部分医学院校教师因其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在面临其他硬性指标压力、本科生科研指导激励制度没有跟上的情况下,难以抽出足够时间对本科生进行具体有效的科研指导,普遍存在委托研究生代为指导现象,导致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不足.

围绕提高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应进一步完善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强化教师创新能力和指导力度,加强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的建议.

3.1 完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3.1.1 改革课程体系,为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夯实基础

一是优化理论课程体系,增设科研系列课程及讲座,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12]因此,在医学本科阶段应开设基础科研课程,如科学研究基础、医学科学史、医学科研方法、医学科研设计、科研论文写作等,并遴选科研能力突出、科研成果和科研经历丰富的教师授课.邀请校内外有丰富科研经验的知名专家教授开展科研系列讲座,讲授医学研究前沿热点,拓宽医学本科生的知识渠道和视角.通过医学基础科研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及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科研创新的内涵及本质特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深刻理解科研创新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医学本科生树立科研创新意识.

二是创新实验课程体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磨炼学生的创新品格.[13]基础实验课是医学生的主干课程并贯穿各专业教学,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技能.实验课程内容体系应按照经典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层层递进;
根据临床和基础研究发展需要对实验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适当删减验证性实验及与临床发展脱节的陈旧实验,增加与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关系密切的实验;
应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自主选题,设置创新型实验,以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3.1.2 完善大学生科研创新体系,为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鼎力相助

一是制订医学本科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和科研兴趣,加入教师科研团队,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凝练探索性实验课题.以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开设院级大学生探索性实验训练项目,在此基础上启动校级、省级及国家级科研创新项目的层层申报、遴选和推荐,构建国家、省、校、院四级联动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体系.

二是积极举办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热情,并通过比赛来检验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三是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组建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团队,让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带领与引导低年级本科生,以“传、帮、带”的传统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4]

3.1.3 健全科研教育管理机制,为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保驾护航

一是设立专业的科研教育管理机构.遴选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加入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医学本科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
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有效的管理工作机制,如设立科研创新学分,学生科研成果奖励机制,建立与科研创新相关的自媒体公众账号,营造科研创新氛围,加强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过程管理,推进科研创新教育建设扎实落地等.

二是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遴选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建立本科生导师工作日志;
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可实行“基础导师+临床导师”的双导师制.[15]

三是加大本科生科研经费投入,设立本科生科研基金.目前,医学院校本科生的科研经费主要从教育经费中拨出,数额有限且来源单一,致使很多科研项目由于后期经费短缺而暂停进行;
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大对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更多本科生进行课题申报.

四是加快医学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应进一步开放校内共享科研平台,充分利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等平台进行课题研究,满足医学本科生对实验场地及仪器设备的需要.

3.2 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指导力度

在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科学精神及人格魅力,对塑造学生的创新品质影响深远.

一是教师应积极开展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转变教学方法,将创新精神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首先,要优化教学内容,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将医学科研新进展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常讲常新,重点讲授核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并结合教师的科研工作经历向学生阐述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此外,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应体现出“新医科”的发展要求,注重医文、医工、医理等学科的交叉融通.其次,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大力提倡教师开展PBL和形成性评价教学,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运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是教师应切实加大对本科生科研工作的指导力度.教师应积极承担本科生导师职责,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文献讨论、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科研指导;
结合自身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选题、文献检索管理、研究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技术、数据统计分析、科研图表制作、论文总结撰写等.

三是教师应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才能在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真正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引领作用.

3.3 加强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深化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是推进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校是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高地.加强三方合作,深化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地方医学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举措,也是培养合格的创新型和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必由之路.[16]

一是加强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共同建设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医学院校应“开放”办学,有效整合三方资源,使各相关要素之间互相配合、协同联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学科技能竞赛等环节,促进医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个性化发展的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加强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共同打造“教学研创”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通过三方合作,搭建桥梁,以教师的科研创新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通过政府、学校、教师、学生通力合作,对接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创新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政府、学校、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优秀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组建“专兼结合”“校内外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一方面学校可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政府部门挂职交流、企业咨询、项目研究等,积累科技管理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同时邀请政府管理人员和企业家兼任创新创业项目导师,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学科竞赛、专题讲座等形式着力培养医学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是健康中国战略和推进“新医科”建设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意义重大.尽管国家和高校层面非常重视,但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新时期如何加强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是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本科生医学素质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传染病信息(2022年2期)2022-07-15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10期)2021-12-02医学的进步动漫星空(兴趣百科)(2020年12期)2020-12-12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2期)2015-03-01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6期)2015-03-01医学、生命科学类科学中国人(2015年13期)2015-02-28

Tags: 医科   创新能力   本科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