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初中古诗词教学地理空间建构方法初探——以部编本八年级语文教材为例

2023-03-11 11:40:13

孙欣宇

初中古诗词教学地理空间建构方法初探——以部编本八年级语文教材为例

孙欣宇

(延边大学 朝汉文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地理空间建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情境,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升其理解古诗词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诗词学习习惯,逐步增强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以部编本八年级语文教材为例分析研究古诗词教学中的地理空间建构方法问题。

古诗词教学;
地理空间;
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以核心素养为本,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对新时代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考验。以古诗词教学为例,历代诗人、词人们都曾借助于祖国的山川风物来寄托情思、抒发感怀,因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也就变得愈加丰富,其中更是不乏描述地理景观、地理名物和地理规律的名诗佳句。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在诗词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地理空间建构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审美品质,发展个体言语经验,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教材共收入古诗词30首(包括课外古诗词诵读),出现地理名词的有16篇,涉及30余个地名,其中有多首诗词题目上即包含着明显的地理名词,如崔颢《黄鹤楼》、李白《渡荆门送别》、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杜牧《赤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在这些诗词里,作者用了大量的景观和地点描写,比如黄鹤楼在历史上就占有重要地位。另外还有一些诗词虽然题目上没有明显的地理名词表述,内容上却有隐晦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擅于总结经验,积极构建适合古诗词教学的地理空间建构方法,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时空并重法是指教师在解读文学作品时,不仅要注重时间方向上的纵向研究,还要结合地理空间的横向观察,考虑作者是如何组织语言并将二者统一起来表现情感并进行创作的。时空并重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自身所能获得的文学资料充分调动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深刻性等,从根本上落实素质教育,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八年级下册孟浩然所作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经典的投赠之作,诗歌题目中所提到的洞庭湖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诗人借助这一地点由衷表达了自己临渊羡鱼、空有抱负的情感。诗歌先是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转而以“欲济无舟楫”过渡,结合自身生平抒发政治情感,感时伤怀。该诗情感转折而隐晦,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古诗词精辟的语言十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时空交互的地理空间建构方法获得对语言和文本形象的直觉体验,进而产生合理的情感想象,高度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讲授这类作品时,教师首先要注意其时空要素,必要时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事件及位置一一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理清时空结构和背景的基础上阅读诗词。杜牧的《赤壁》表面上是以题目为名,实则是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古战场赤壁时有感于三国时代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具有时空交互的特点。诗歌开篇借古物引起对前朝兴衰事迹的感叹,紧接着利用大小乔与铜雀台的渊源抒发自己的历史感慨,形象思维和直接现实相结合,以小见大,正是这首诗的独特性。

此外,运用类型归纳进行地理空间建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师要在日常教学经验的积累中总结归纳出历代诗词时空结构的大体类型,比如时空相同的、时间没变空间变了的、时间和空间都变了的、一个空间两个时间等等,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整合能力,在各种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逐步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并运用到之后的语文学习中去。如八年级上册王维的《使至塞上》,该诗是诗人在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前两句交代了目的地,之后又以“蓬”“雁”自比,最后地点落在边塞,这就是典型的时间空间都变的例子。诗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点——黄河,这是边疆沙漠雄奇浩瀚的代名词,像这样相关的意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诗词中,通过类型归纳能够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意象,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古诗词中的地理空间皆是由诸多要素共同组成的,明晰其构成要素是古诗词教学中地理空间建构的重要凭据。这些要素在空间建构时可分为几个层面解析,即客观存在的自然空间、诗词本身的审美空间以及经过读者想象升华的综合空间。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地理空间根据作者在作品中描绘和构造的空间以及诗词题目与内涵上看大致也可分为以下几类,如江河空间、山岳空间、乡野空间、都城空间、楼台空间、军营空间和使用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空间的复合空间等。这些并非全是实景空间,也有一部分是作者本人为表达感情想象、联想或虚构的空间。笔者认为对于以上这些空间来说,构成它的并不只单纯一两个要素,广州大学的曾大兴教授曾指出:“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空间是由情感、思想、景观、实物、事件和人物等多种要素构成……研究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就应该考虑到诸多地理空间构成要素的综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要素分析,使之将客观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诗词与读者情感共鸣的状态。以八年级上册王绩的《野望》为例,该诗从题目上看提到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点,相反是比较模糊和宽泛的。首联只提及了一个位于水边的地点“东皋”,时间是秋天的黄昏,文本通过树林、山岭、落日等景观要素构成了一幅“秋野夕照图”,尽显凄凉,这是客观存在的地理空间,而后作者又通过牧人和猎人驱赶动物回家这件事将萧瑟的景物动态化,加上目睹“相顾无相识”只能“采薇”的举动,诗人隐隐抒发自己的苦闷之情。在这首诗歌中,我们结合诗人经历与自身分析便形成了对诗词审美空间的理解,这点与新课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所提到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是契合的,即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注重诗词里所写到的各种情境要素。初中生的审美观念尚在形成,通过自主分析在语文学习中自觉形成审美意识,这既培养了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又使其拥有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要素分析法也着重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何将诗词中包含的情境要素有意义地结合起来进行联想和想象是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节点。八年级上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是江河空间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诗中提到了一种交通工具——“行舟”,这是构成该诗地理空间的一大实物要素,而荆门作为景观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这里全年降水量大、水系丰富、河网密布,自然而然的水上交通工具比较常见,恰逢诗人当时意欲“南穹苍梧,东涉溟海”,就借此诗表达了自己少年远游、桀骜不群的个性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分析这首诗时,教师要注意能展现诗人情感的实物要素,引导学生结合审美鉴赏和空间思维想象感悟诗词内涵,提升言语理解水平。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提高地理空间感知能力进行情境建构,将空间地理能力和可视化分析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课文。自主建设法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既培养了学生主动积累语言资料的积极性,增强了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辩证思维,又促使其逐步掌握审美方法,感受诗词美中所流露出的传统文化精髓,进而突出自身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文化自觉的态度和文化自信的意识。比如八年级下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学生只有自己查到了长安、三秦、秦岭、剑门关、五津、蜀州的资料,在脑海中构建了蜀道的艰难险峻,创设了把酒临风、长亭送别的情境,才能感知作者于诗中寄寓的“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真挚情感。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把诗词中错落有致的地理空间结构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空间,增强地理体验和地理认知,从多种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诗词中丰富的地理文化知识往往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些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自主建设法进行地理空间建构要勾连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先观其物,再解其情。八年级上册的《钱塘湖春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白居易于此诗中先是点出了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台参差”的景象,表明了这样的景物是自己于行走途中观察到的,之后又静写湖光水色,展示自己的丰富联想,用极具空间感的描写和强烈视觉冲击感的色彩词汇描绘早春的生机勃勃,这对于未曾去过钱塘湖的人来说是无法完全体会的。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示及视频的形式辅助学生弄清古地名的位置、地形概况,激发学生对于情境创设的欲望,促使其产生对诗歌情境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而训练学生阅读、分析各类文本的思维品质。

在部编本八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诗词都有着或名或暗的地理空间描写。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充分重视地理要素和地理空间对建构诗词情境的重要性,找到适当的角度与诗词本身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连接,积极探索诗词教学中的地理空间建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促使其学会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的文本解读过程中,最终养成以个人发展、终身学习为核心的语文学习理念。

综上所述,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比例上占有重要位置,随着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迫切需要,古诗词教学策略也须进一步完善。教师需要提高对地理空间建构方法的重视,从而展开部分古诗词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并尝试和采用各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地构建诗词空间情境,提升言语经验。

[1]甄星颖.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D].广州:广州大学,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周润芝.空间分析法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8(4).

[4]萧芬.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8).

[5]张小军.浅谈古诗词中的地理现象[J].中学课程辅导,2016(10).

2020—10—12

孙欣宇(1997—),女,辽宁盖州人,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G642.0

A

1673-4564(2020)06-0175-03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要素 踏青古诗词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我爱古诗词快乐作文(1.2年级)(2021年2期)2021-09-10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关注诗词中华诗词(2019年5期)2019-10-15关注诗词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关注诗词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我和古诗词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7年11期)2017-10-18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河北书画研究(2017年1期)2017-08-22趣读古诗词小学生作文选刊(2017年5期)2017-06-26

Tags: 古诗词   为例   建构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