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西宁市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研究及对策建议

2023-03-17 17:55:10

李英羽,张建英

(青海民族大学)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日益加深。西宁作为青藏高原上人口过百万的省会城市,同样也面临着压力。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而言,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3.33%,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60%。根据联合国公布的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衡量标准西宁市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西宁市养老服务市场需求巨大。西宁市政府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积极推动“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属于多民族地区的西宁市因其特殊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老年人在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方面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有独特之处。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益民服务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领域,明确促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发展[1]。这为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指明方向,也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转型提供机遇。基于此,本文立足于西宁市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从多方位、多角度整合各类资源,以实现社会资源和养老服务需求精准对接[2]。

2.1 养老服务制度相对完善

为推动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西宁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强化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实行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法规、服务规范、行业规划以及服务供给体系建设,在较为全面的政策体系框架下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巨大进展。并构建“幸福食堂+N项服务”的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融入医疗康复、文体娱乐等服务内涵,为解决城市养老难题给出了“西宁答案”。

2.2 社会参与力量逐渐加强

西宁市政府鼓励、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养老服务领域,在资金、场地、机构建设以及人员等方面出台相应优惠措施,使社会参与力量积极性大大提高,正逐步成为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已有121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专业化社会化良性运营。专业化人才建设方面,西宁市政府实施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工程,并加强“校企合作、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机制,落实就业创业支持政策。但从整体来看,西宁市目前从事养老服务的护理人员存在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等现象。

2.3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有序推进

数据平台建设与技术创新运用推动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西宁市政府运用网络化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老年人数据库,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深度挖掘老年群体精准需求,推动“互联网+养老”融合发展。当前,西宁市多地区实现了公安系统和医护系统等多系统有效联合的救援平台,通过信息服务平台为辖区内老人提供“全天紧急救助、生活照护、家政服务、文化活动、法律咨询、精神慰藉”等一系列综合性养老服务项目。

2.4 养老服务模式初具特色

在养老服务本土化改革过程中,西宁市开创出符合本地特色的“1+7+N”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新格局。针对老年群体的个性化、专业化需求,通过智慧化养老方式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打造适用于本地老年人特点的医养式、庭院式、民族式等特色养老模式,在养老示范基地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并通过医养康养相结合提供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

3.1 相关政策有待完善

中央出台关于智慧养老政策规划和指导意见主要遵循普适性原则,各地区缺乏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易造成盲目复制和推广,难以达到预期。西宁市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养老方式和养老观念具有其特殊性。但在西宁市已出台的智慧养老政策文件中,尚没有具体发布关于智慧养老的法律法规性文件,大多是一些通知和指导性意见,未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养老服务政策,缺乏具体的实施标准,使多元主体之间难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优势。因此造成西宁市构建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进程变缓。

3.2 社会参与动力不足

在初步发展阶段,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顺利实施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由于其地理位置及经济属性,西宁市政府对智慧养老投入的总支出相对较少。仅仅依靠政府财力是无法支撑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运转。虽有大量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但激励机制缺乏,社会资本缺乏足够的动力参与智慧养老服务的提供。另外,政府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内容以及模式处于发展阶段,覆盖面小且补贴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选择,从而不利于西宁市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普及和推广。

3.3 专业人才队伍紧缺

智慧养老,关键在人,但养老服务行业短时期内无法弥补专业人才缺乏现象。而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设与运营则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比如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的设计与构建、智能化设备的安装与应用、适老化智慧养老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都需要专业高素质人才。西宁市虽加强社区养老机构人才建设,但面对医疗护理、医疗康复等专业化需求时,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的护理人员缺乏系统的教育与培训,仅能提供日常的看护,影响养老服务质量。对某些操作复杂的智能终端应用,文化水平低的护理人员将无法提供此项服务,一定程度上影响养老服务水平供给质量。

3.4 存在数字鸿沟

养老本质是服务,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搭建最终的服务对象是老年群体用户。由于年龄、经济、学历、观念等因素影响,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服务终端存在一定障碍,导致老年群体获取信息技术的能力减弱。智能终端设备实施率与利用率不高,在于部分智慧养老产品“叫好不叫座”,可成功借鉴的模式并不多。此外,政府虽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但其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无法有效整合资源,未能为老年群体提供精准性的养老服务。因此,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与推广面临着巨大的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基于共享目标[3],优化现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从政策机制、财政投入、人才供给、宣传教育四个方面协同促进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4.1 完善政策体系,保障智慧模式健康发展

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需要完善的政策体系和行业规范。因此,国家层面应重视并抓实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顶层设计,西宁市政府应结合各地区、各州县不同老年群体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政策引导以助推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在养老服务本土化改革过程中应协调好各方利益,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创建稳定有序的运行环境,保障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

4.2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合作

智慧养老模式的健康运转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西宁市政府可依托当地资源大省、生态大省等特色条件,构建独具特色的智慧经济,加快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对资金制定严格的管理使用办法,确保资金保值增值,形成充足稳定有效的资金产业链,实现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并注重多元主体平衡,通过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智慧养老服务建设,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服务支撑主体多样化,以此促进投资渠道多元化,进而增添发展活力。

4.3 保障人才供给,培育新型养老服务人才

人员专业化水平高低决定了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西宁市政府应加强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人才供给。针对专业人才缺失问题,政府应注重政策引导,改革现行的薪酬体系,提高护理人才的工资待遇;
并鼓励当地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增设互联网+养老护理等专业,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出一批同时在养老服务、医疗康复与数字技术方面擅长的复合型人才;
也可在社区招募志愿者推行“时间银行”,实现“以老帮老、以老扶老”的互助养老模式,形成爱老敬老尊老优良风尚。

4.4 加强宣传教育,创新适老智能设备研发

消除数字鸿沟的关键手段是加强老年群体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他们的网络信息获取能力。西宁市政府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大对智慧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增强老年群体对智慧养老的感知与认可。并且在智能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上,去掉“高大上”、“假大空”的头衔,充分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做到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灵敏精准,并不断革新技术,提高产品的适老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老年群体试用、使用,不断推广适老智能设备,从而实现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良性循环。

基于西宁市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分析,在宏观上要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
微观上要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性以及加强宣传教育,从而构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实现智慧治理促进西宁市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西宁市居家养老 西宁市人民政府大事记 2022年6月西宁市人民政府公报(2022年6期)2022-09-22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6月西宁市人民政府公报(2022年6期)2022-09-22西宁市人民政府大事记 2022年7月西宁市人民政府公报(2022年7期)2022-09-22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7月西宁市人民政府公报(2022年7期)2022-09-22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自我保健(2020年10期)2021-01-15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staycation居家假期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养生不是养老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养老更无忧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微生高的往事小学生时代·综合版(2017年6期)2017-07-05

Tags: 西宁市   养老   居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