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

2023-03-29 17:45:05

孙秀钦,马远,李含

(南阳市中心医院 骨科,河南 南阳 473000)

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腰腿痛和坐骨神经痛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既往研究表明,患者经保守治疗后若神经根受压迫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2]。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手术通过椎间孔进行椎管内摘除髓核,能够释放和缓解神经根压迫,且该手术创伤小,符合临床微创理念[3]。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情况,需进行二次手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现阶段,临床研究多关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和安全性,较少探讨影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因素。因此,积极探寻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佳的相关因素已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基于此,本研究将探究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有关因素。

1.1 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1)纳入标准:①符合《脊柱外科学》[4]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且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
②于本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
③术后均接受6个月随访,依从性较好;
④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中转开腹;
②既往存在腰椎间盘外伤史或手术史;
③合并其他脊柱疾病,如脊柱结核、脊柱肿瘤等;
④伴有精神障碍,依从性较差;
⑤合并其他部位骨折。(3)剔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及分组方法 术后6个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依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5]评估:其中骶区感觉及运动功能基本丧失,完全性损害为A级;
神经平面以下运动功能丧失,但有感觉功能,不完全性损害为B级;
神经平面以下有感觉及运动功能,但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3级,不完全性损害为C级;
神经平面以下有感觉及运动功能,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3级,不完全性损害为D级;
感觉和运动功能基本正常,但可以有异常反射为E级;
其中E级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纳入良好组,其余的纳入不良组。

1.2.2一般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由研究人员在国内相关研究基础上自行设计一般资料填写表,询问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50岁、<50岁)、病程(>6个月、≤6个月)、椎间盘突出类型(突出型、脱出型)、合并腰椎不稳(是、否)、合并神经根粘连(是、否)、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有、无)。

1.2.3术前疼痛程度 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评估术前疼痛程度,由研究人员选取长10 cm的标尺,一端记作0分代表无疼痛,一端记作10分代表剧烈疼痛,中间不同区域代表不同疼痛程度,患者依据自身疼痛情况在标尺上标记,由研究人员根据患者标记位置打分,总分0~10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2.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期间,4例患者中途退出实验,最终有220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2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157例,女63例;
年龄34~59岁,平均(46.54±3.69)岁;
病程3~10个月,平均(6.35±1.12)个月。且经评估40例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占比为18.18%(40/220);
180例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占比为81.82%(180/220)。

2.2 一般资料不良组病程、椎间盘突出类型、合并神经根粘连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2.3 术前VAS评分不良组术前VSA评分(6.32±0.86)分,高于良好组[(5.16±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84,P<0.001)。

2.4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作为因变量(不良=1,良好=0),将初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病程、椎间盘突出类型、合并神经根粘连、术前VAS评分)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说明,见表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6个月、突出型椎间盘、合并神经根粘连、术前VAS评分高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据流行病学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日益升高,发病率在2%~3%,且逐渐呈年轻化趋势,好发于年龄在20~50岁的男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1[7]。有文献报道,10%~12%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保守治疗的效果欠佳,需及时接受手术治疗[8]。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能够减轻腰椎后柱结构损伤,有利于预后恢复[9]。但术后仍有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容易引起肢体麻木、感觉障碍等症状,影响手术疗效,不利于远期预后。胥成平等[10]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发生率为18.75%。本研究结果显示,2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40例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发生率为18.18%,与上述研究相似,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风险偏高。因此,积极探寻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对改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至关重要。

本研究显示,病程>6个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风险高于病程≤6个月患者。这可能是由于病程越长,患者神经组织受压迫的时间越久,长期的缺氧、缺血容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导致神经组织继发变性及纤维化,增加腰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进而影响手术疗效[11]。有文献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进展性疾病,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最佳病程应≤6个月[12]。对此,建议临床应在术前仔细询问患者病情信息,为病程长的患者商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考虑保守及手术综合干预,以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突出型和脱出型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突出类型,突出型椎间盘发病机制多为椎间盘退变,脱出型椎间盘多为明显的外伤暴力。相关文献表明,突出型椎间盘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但纤维环退变严重,脱出型椎间盘临床症状严重,但纤维环退变较轻[13]。纤维环退变、破坏严重容易降低患者脊柱稳定性,增加术后复发风险,影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对此,建议临床应在术前对患者突出类型进行分类,针对突出型患者术中减少对骨软组织的损伤,术后规范进行康复锻炼,以改善术后神经功能。

本研究中,合并神经根粘连的患者较未合并神经根粘连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风险更高。主要原因在于合并神经根粘连会牵扯压迫神经,还能够限制患者脊髓和神经根活动,引起根性坐骨神经痛,影响压迫神经恢复[14]。对此,建议临床应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加强早期康复锻炼,促进神经根周围血液循环,减少神经根粘连的发生,从而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术前VAS评分高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越差。分析原因可能与术前疼痛机制相关,术前炎症刺激、神经根受压、脊柱序列不稳等都能够促使患者腰腿疼痛,而长期疼痛刺激容易引起腰椎间盘局部软组织慢性疲劳,不利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15]。对此,建议临床应重视对患者术前疼痛的控制,可指导患者术后卧床休息;
同时采取有效的镇痛方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以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可能与病程>6个月、突出型椎间盘、合并神经根粘连、术前VAS评分高等因素有关,未来临床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以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猜你喜欢 椎间盘腰椎间盘病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5期)2020-11-16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局解手术学杂志(2018年12期)2018-12-27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3期)2016-01-15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25期)2016-01-14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2期)2016-01-06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12期)2014-05-16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中医研究(2014年11期)2014-03-11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4期)2014-03-01颞叶癫痫脑灰质和白质减少及其与病程的相关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年3期)2013-03-11

Tags: 术后   患者   不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