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方法

2023-03-29 18:35:04

◎宋永杰

(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 南宁 530022)

电视新闻主题报道不仅能彰显时代特征,而且还能起到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作用。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得到全面发展,使电视新闻主题报道面临很大的挑战。为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求,应该从自身现状出发,在传播渠道、内容策划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实现与新媒体的深层次融合,增强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社会影响力,推动电视媒体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移动互联网概述

从表意上分析,移动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作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技术,其中不仅融合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诸如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处理模式等,以打造5G 时代作为目标,为互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在科学技术深入发展的新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逐渐增大。互联网近年在我国得到飞速发展,个人计算机互联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因此移动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在信息时代下,我国移动网民数量逐年增长,电子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虽然移动互联网能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也会暴露出诸多的不足,尤其是安全问题,包括数据丢失、隐私泄露等。因此,身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正确看待其优势与劣势。

(二)电视新闻主题报道概述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主题报道属于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价值观弘扬、舆论引导以及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媒体互动性明显增强,与以往相比,人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和渠道对电视新闻报道发表想法、看法和见解,在良好且和谐的互动环境中,新闻受众的参与感增强,这也为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将移动互联网作为基础的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受众可以在评论区参与讨论,在开放的平台中交流,而新闻媒体可以依照受众的互动情况、评论等,对电视新闻主题报道效果进行深入且客观地分析,提升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此环节,新闻媒体能够精准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对此持续跟踪报道,增强主题报道效果。

(一)传播方式不够多元化

在互联网得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用户的支持必不可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电视新闻主题报道需要主动革新传统模式与理念,加强创新与改进,灵活地进行调整。在以往电视主题报道中,采取的传播方式不够多元化,对电视直播手段依赖性很强,时间固定,受众需要在特定时间内观看新闻信息,灵活性偏低,这种传播方式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不吻合,不能让人们随时掌握所需信息。因此,电视新闻主题报道中,需要加强传播方式方法的优化[2]。在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不深入,习惯性地将电视端的播出内容删短直接发布到新媒体平台上,内容与传统电视新闻类似,与新媒体用户的收视需求及习惯不一致,无法让受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不能主动地对新闻信息进行二次传播,传播渠道单一,导致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持续下降。

(二)受众的体验感不强

在传统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内容制作中,应用的方式方法不够多元化,传播渠道单一,导致报道的互动反馈机制不健全,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新闻信息,整体体验感不强。受众的反馈主要以热线电话为主,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提供线索或者告知平台其他诉求,而何时会收到回应尚未可知。即便部分电视新闻平台主动迎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强化与新媒体的融合,拓宽网络互动渠道。但由于内容及平台存在剥离性,导致两个平台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影响范围只局限在两与个平台有交集的用户上,此外,传统活动界面设计效果不佳,反馈时间缓慢,致使受众的互动体验感不强,使得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传播力下降,辐射范围不断萎缩。

(一)强化对电视新闻主题报道传播方式的创新

1.实现多屏融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媒体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受众会通过不同渠道及方式获取信息资讯,传统媒体的受众数量明显下降。为改变这一现状,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在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将移动互联网作为基础,不仅要在报道内容形式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增强报道内容的可看性,而且还要与新媒体主动融合,实现多屏融合传播,积极拓宽传播渠道[3]。

例如,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央视频”,是国家级5G 新媒体平台,应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如“5G+4K/8K+AI”等,可以让电视新闻报道在内容上实现分流。除了对平台创建外,手机客户端也相继被开发出来,如“央视新闻”与多家新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在各个平台上开设官方公众号,包括微信、微博、抖音、百度等,形成传播矩阵,利用几何式的方式对电视新闻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进行扩大。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在创新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借鉴“央视新闻”的多渠道传播模式,在报道内容上加强创新,全方位采集信息,让电视媒体的权威性综合展现出来,凸显移动互联网时效性的特点,让各个平台能紧密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切实达到提升电视新闻主题报道传播效能的目的。

2.拓宽新闻传播渠道

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创新途径较多,而传播渠道的拓宽是关键。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能按部就班参照某一平台,而是要在内容方面加强创新,依照各个平台的特点及受众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划分,精准地将内容传播给受众。在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初期策划环节,应该对不同平台的内容、需求等因素加以全方位考虑,保证相同题材能利用不同的方式制作,采取多元化的形式进行表达。若是电视大屏,需要从宏大叙事的方面考量,将关注点放在广度及深度的拓展上,保证主题报道权威性能全面展现出来。针对小屏端,应该将短、平、快的优点全方位凸显出来,加强对微视频等产品的制作,加大宣传力度,并在表达方式上不断创新,尽可能与移动互联网的特点、要求吻合[4]。

例如,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新闻》栏目2022年采制播出的《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六集电视主题报道,在大屏报道的基础上,还运用新媒体思维对所有素材进行二次创作和加工,推出了新媒体短视频主题报道《365 秒看变化说幸福》。用365 秒的画面和6 位见证人的精彩讲述展示过去365 天广西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实效。虽然大小屏使用的视频素材是一次采集的,但是通过不一样的剪辑手法和包装方式,实现了大小屏作品的差异化呈现。小屏作品强化有温度、接地气的“网感”,《365 秒看变化说幸福》在广西新闻频道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品台推送,从报道角度、表现形式、采制方式、大小屏联动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让重大主题报道细腻起来、轻盈起来、生动起来。

此种方式除了让传统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单一生产和传播的形式得以优化外,还利用差异化的制作办法,借助多屏传播的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收视面得到拓宽,影响力也随之提升。

(二)加强对报道内容与形式的优化

在新时代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新媒体平台数量越来越多。为了能积累更多的用户,各个媒体平台在传播内容及形式方面不断创新。同时,碎片化、价值性不高的信息在各媒体平台上也越积越多,导致受众出现审美疲劳问题。因此,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创新过程中,应该将内容作为重点,加强对形式、内容的优化与改进,保证报道的影响力能够整体提升[5]。

1.对报道内容进行不断革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在选题过程中,应该在大主题上保证精准性,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准确无误地反映出来。在小主题的选择上,应该确保策划的精细性,尽可能贴近实际生活,增强主题的实效性,让内容与受众的日常生活紧密衔接。同时,要增强报道的权威性,正确引动社会舆论,每一个关键数据及说法都要做到真实可靠,能追根溯源,以便电视新闻的公信力不会出现被质疑的问题。好的内容若想实现良性传播,必须保证表达的合理化与科学化,尽量与受众的审美需求吻合。因此,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应摈弃以往套路化、说教式的报道形式,从受众的角度考量,尽可能了解受众的喜好及需求,选择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报道,让主旋律能在轻松的环境中传播。同时,利于轻松诙谐的语言对严肃的主题进行传播,借助通俗易懂的内容,让受众自主地对新闻进行阅读和观看。

例如,2019年广西新闻一等奖作品《70年国旗飘扬在南疆》这组电视主题报道,综合运用电视声画语言的特点,娓娓道来10 个坚守不同岗位的人物故事。语言轻松诙谐,真实细腻地展现每一个人物的爱国情怀,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报道除了反映这些人物爱国、奉献的共性以外,还着力展示他们区别于他人的个性,甚至人物曾经经历的迷茫、犹豫等思想斗争也没有刻意回避,避免了人物表现的脸谱化,显得更有深度,更真实可信。同时,新闻叙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在表现手法上,伴随式采访、新闻纪录片的拍摄理念与手法的运用,赋予报道大量出乎意料之外的丰富细节。报道一改新闻联播类节目正襟危坐的形式,巧妙设计演播室与新闻片子的衔接,一气呵成,耳目一新,实现了对爱国主义主题报道的常做常新。

2.强化对报道形式的创新

在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创新过程中,不仅要在内容方面加强创新,形式风格上也要适当突破,除了要将新闻性展现在受众眼前,在风格上也应该做到多元化,灵活对文字进行调整。针对一些生硬且复杂的内容,可以与图片、音乐、短视频等方式衔接,使受众消除对主题报道存在的刻板印象,让潜在的排斥情绪得到缓解,提高受众对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例如,2021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江苏电视台对这一主题事件进行报道,不仅应用了传统的报道方式,还加强了对于H5 技术的利用,将各种形式进行深度整合,诸如绘画、短视频等,推出了《重磅!TA 的多重身份被曝光了:“斜杠青年”大运河身份解密》主题报道类网络产品,不仅让大运河的不同身份展现在受众面前,而且还应用生动的语言突出大运河的作用与价值。借助受众喜欢的方式对大运河进行宣传,除了能让受众对大运河有更深的了解之外,还可以自主地对新闻报道进行传播,有利于主题报道传播力的增强。

(三)增强受众的互动性与体验感

1.增强用户的互动性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在对电视新闻主题报道进行策划的过程中,应该以宏大且严肃的选题作为基础,从中找出小的切口,并对互动环节加以灵活设计,让用户在互动中可以对主题内容有全方位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对内容加以关注。

例如,南宁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节目,每一期都会邀请一位市四大班子领导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演播室,利用直播互动等方式解答群众的问题,同时通过对新媒体的应用,与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网络媒体平台合作,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受众可以自由表达,反馈的信息能第一时间传回演播室,采取现场解答的方式与受众互动。通过这种方式,受众可以成为报道的一部分,除了能让传播的内容得以丰富之外,受众对节目及官员的认可度也会得以提升,让电视主题报道更接地气,同时权威性也能充分展现出来。

2.增强受众的体验感

为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需求,在电视新闻主题报道过程中,除了要增强互动性之外,也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不断增强其体验感。近年来,5G、虚拟现实等技术发展迅速,因此在对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创新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应用这些技术。

例如,中央电视台在报道阅兵的过程中,通过对智能新技术的应用,推出VR 直播产品,主题为“央视新闻多视角全景看盛典”,用户通过直播,能够从不同视角观看,诸如地面、远处、近处等,多维度地了解阅兵仪式。广西广播电视台在北京报道党的二十大时,利用许菲主持人兼二十大代表的身份,推出许菲Vlog 系列报道,采用许菲自拍的报道方式,报道二十大代表在参会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形式简单直接,内容自然活泼,网感十足。既满足了宣传需求,又加强了与受众的情感联系。广西新闻频道公众号在报道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时,采用H5 形式,从细节入手,全面立体地展示了李延年的生平事迹。受众只需在视频中点击具体的设置就可关联到李延年某一方面的新闻报道,提升了受众的参与度和选择性。

综上所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不断拓宽,媒体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使得电视新闻主题报道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种背景,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应该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对报道内容全面优化,对主题精准提炼,并保证小主题策划的精细化。同时,摒弃传统表达形式,让报道的内容具有大众化特征,尽可能缩短与受众的距离。强化对智能新技术的应用,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体验,调动受众参与的主动性,保证电视新闻主题报道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受众时代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用心感动受众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Tags: 互联网   创新   报道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