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应急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视野研究

2023-05-05 11:15:05

高雅莉

(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1100)

2018年底至2019年初,按照国家机构改革统一部署,各地应急管理部门相继组建挂牌运行,统筹负责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类工作。应急管理局是将原安监局职责、政府办的应急管理职责、公安局的消防管理职责、民政局的救灾职责、规图委的地质灾害防治职责、水务局的水旱灾害防治职责、园林局的森林防火等职责、应急指挥部的职责进行整合后,成立的一个全新部门。从整合的这些职责就可以看出,机构改革后的应急管理部门相比过去的安监局,涉及范畴增加、职能扩大、责任更重。

“安全”“灾害”“应急”直接关乎经济社会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牵引着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目光。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如何全面做好应急新闻宣传工作成为新的课题与挑战。积极回应公众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以及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心理素质和应急素养,对于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实现主动防灾、科学避灾、有效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三年来,应急管理系统顺应由安全监管到应急管理的体制改革职能转变,不断加强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工作的舆情应对、应急科普、文化建设、预警发布和社会动员等,深入探讨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基本规律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基本经验,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响应速度不够、权威发布不足、精准传播不够、跨部门缺乏联动等问题或短板,亟待研究解决。

职能的转变,赋予应急新闻宣传工作全新职责,深入研究新闻宣传工作规律,科学准确把握工作核心重心,以问题为导向,优化转变宣传方式,全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依然是应急新闻宣传工作者的紧迫任务。

无论哪一种灾害,管理工作就是灾前预防、灾中救援、灾后恢复,使事故及灾害尽可能不发生、少发生,或能提前预知、提前准备,而一旦发生灾情,则尽可能挽救损失、减少伤害,抚慰人心、稳定社会。很显然,灾前预警预报预防、灾中发布信息避免谣言、灾后疏导舆情稳定人心是开展应急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然而,应急管理新闻宣传队伍基本以原安监新闻宣传队伍为班底,多年形成的工作思维、习惯还没有彻底适应转变, “应急”理念下的新闻宣传工作切合点找不准,难以适应应急管理业务的陡增,更难以抓住新纳入应急领域的业务特质。正确认识、厘清新闻、宣传、科普三者的理论关系是做好应急新闻宣传工作的前提。

新闻宣传的本质就是为达到一定的宣传目的,借助新闻报道的形式进行宣传活动。新闻以报道事实、传播事实为主,宣传则以扩散观点、态度、授人以理为主。应急管理新闻宣传的聚焦点在于对当前的突出矛盾和热点问题,进行积极的评论和集中的报道,迅速提高公共信息的覆盖面和抵达率,引导社会舆论。科普是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管理宣传的内涵即宣传与科普两层含义。既要对应急先锋、逆向而行的勇士予以典型事迹宣传,弘扬应急正能量,又要采用多种形式,寓教于乐、通俗易懂地传递应急科普知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灾难损失,提升大众防灾减灾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这对于建设全社会安全文化,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同时,应急管理新闻宣传也要适应当前媒体发展趋势,由主要依靠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媒体转变,充分利用新媒体双向互动功能,增强新闻宣传的群众参与性。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社会舆情赖以生存的传播渠道急剧扩张,大众主动利用新媒体进行表达,已由个案发展成为普遍的观念和意识。政府官网的“局长信箱”、政务和主流媒体官方新媒体的留言板都成为大众表达情感和诉求的有效渠道,网络舆情对公共事务和政策的影响愈加深入。

2019年北京市平谷密云“3.30”山火,就曾出现一边是专业部门在全力灭火,一边是网民“现场直播”的情况,短时间各种社交媒体散播的真假消息满天飞,大众迫切需要获得官方新闻发布的事实真相。新媒体带来的信息透明度、冲击力前所未有。如何科学有效处置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影响,成为应急新闻宣传工作亟待破解的新领域、新挑战,否则极易掉入“塔西佗陷阱”的不利局面。

因此,应急管理新闻宣传一方面要对事故灾害进行提前预判,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提示信息,使社会大众做好防备,例如暴雨可能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带来交通受阻、公共交通压力升级等问题,在暴雨来临前夕向社会发布警示提醒。另一方面,对社会影响较大的事件要提前布控,及早发现研判舆情信息,妥善解决社会诉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认真做好政务舆情回应工作,及时讲清楚事实真相、政策措施以及处置结果,确保舆情面前不失声、不缺位、不被炒作。

例如2019年北京市平谷密云“3.30”山火事件,一方面应在事件发生前期发布森林防火预警提示信息,另一方面,在山火事件发生时,要及时准确向社会发布处置进展、人员力量,疏导大众情绪,引导社会舆情。对专业性强的应急救援关键信息点邀请专家进行科学、准确的答疑解惑,在科学普及防灾自救知识的同时,有力缓解大众对安全事件的心理压力与焦虑。在及时发布处置动态的同时,可以将现场应急救援队伍中表现突出的人物事迹、感人故事和典型经验进一步挖掘展现,增强正面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发挥典型示范的激励作用。同时,可以有的放矢地曝光事故灾害隐患、漠视人民群众安危的失职渎职典型案例,配合督察检查、专项整治、约谈等活动,开展动态报道和深度采访,最大限度发挥好警示教育和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以2020年北京应急新闻宣传为例,全年围绕疫情防控、城市防汛、防灾减灾、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召开新闻发布会11场次,刊发稿件1076期,发布灾害预警和提示信息269条,联动电视台、电台、新媒体、公交地铁移动终端、楼宇电视、手机短信等全媒体矩阵覆盖人次近20亿。收到网友留言9千余条,转办回复率100%,对维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于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既要把握好政务属性,又要把握好媒体属性,一旦对某一社会关注突发事件处置不好、舆论引导失误往往不但延误减灾救援时机,还可能造成重大负面社会影响。

应急新闻宣传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恪守党的宣传工作纪律,大力宣传中央和地方党政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重大战略部署安排,始终把应急管理新闻宣传与安全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复杂多元的传播格局中,要想做好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制作或推介应急宣传科普产品,就要既拿捏好“卖萌”和“严肃”的尺度,[1]又要把握好“优质标题”与“标题党”的区别,绝不能为“博眼球”“高流量”输出错误片面信息,让应急新闻宣传工作能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大局。

应急职能的转变、社会信息需求的激增、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应急管理者必须牢牢把握宣传工作的主导权,全面加强基础制度保障。从健全完善应急新闻宣传制度入手,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规范应急新闻发布会程序;
制定官方网站、官方自媒体运维管理制度,明确发布内容的审批流程与责任归属。高度关注网络舆情,设定自媒体平台答复口径规则;
建立新闻宣传工作联动机制,垂直指导基层系统同步开展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工作,以确保新闻宣传工作在科学、规范的框架下稳步推进。

方法论告诉我们,正确的理念依靠科学的方法实现。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依然需要与时俱进。传统媒体具有强大的公信力、说服力、引导力,新媒体具有传播快、大众化、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特点,应急新闻宣传需要与时俱进,形成全媒体宣传矩阵,齐头并进,构建新闻宣传的“立交桥”。宣传工作紧贴群众需求,着力提升创新实效,改进话语方式,打造具有应急特色的宣教体系和创新品牌,让应急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可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现场与网络共举等模式,实现科普教育方式和效果的集约化、大众化,从而推动应急宣传多样化发展。通过新闻发布、在线访谈、巡回宣讲等方式开展应急管理政策解读,及时传递权威信息,解疑释惑。积极适应公众传播需求方式改变,打造一批短小精悍、独具创意,大众喜闻乐见、高效实用、印象深刻的视频图文科普宣传产品,通过强有力的品牌高流量IP联动,引发基于明星、企业、网红、达人、素人等用户产生内容,形成裂变传播,扩大受众面与宣传面,促生一批优质精品账号,持续提升应急品牌曝光度与认知度,凸显新媒体宣传矩阵效应。采取作品征集、图书出版、大篷车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专业力量参与创作,加快弥补应急科普产品短板。充分利用地铁、公交、楼宇灯箱和移动电视、户外广场大屏、有线电视开机屏等多种媒体,投放应急公益宣传广告和预警信息提示,加大应急科普、警示提醒、灾害预防等重点宣传覆盖。

畅通政务新媒体互动渠道,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凝民心。结合热点事件,设置话题,增加与受众的互动体验。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头条、抖音、快手等移动端媒体在权威信息发布和解读回应上的高效性,不断强化发布、传播、互动、引导、办事等功能,着力打造便捷的政民互动和办事服务平台。

近年来,北京市应急局大力科普应急安全知识,既是应急管理新闻宣传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社会安全文化素质的长远性要求。2020年,北京市应急局一年组织开展各类应急管理社会宣传活动134场次,参与人数5万余人,线上观看人数超过1亿人次。通过7个新媒体平台发布消息3700余条,开展主题策划10余次,阅读总量1.1亿次,专业制图1500余张,制播短视频170条,开设8场直播,收看量4200余万次。目前,北京应急自媒体平台粉丝总量达到147万人。应急新闻宣传需要适应形势发展、采用大众接受的宣传方式,让宣传与科普双责兼具,两翼并行,持续向基层延伸、向广度拓展。

应急管理部门作为负责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置的重要力量,多措并举,横向联合,综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消除隐患、减灾避灾,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聚集、人口密度的增加,各种自然灾害、企业生产安全、利益分配矛盾等复杂因素带来的事故风险相互交织、相互叠加。应急管理系统涉及面广,但不是也不能跳独舞。需加强与宣传、地震、气象、水务、园林绿化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新闻热点、民情舆情,合理掌握新闻发布时机,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要树立“大应急”“大宣传”意识,形成综合安全治理合力,善于抓住那些影响城市安全运行、影响应急指挥决策、影响基层治理的环节和漏洞,特别是由此可能带来的舆情“引爆点”,充分依靠和发挥各行业部门安全治理的主动性、主导性、专业性作用,推动社会疏导治理,维护和谐稳定大局。

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各类隐患发现、举报监督。建立起企业、人民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自觉遵守应急管理领域法律法规、维护应急管理秩序的渠道。大力宣传引导构建行业安全文化、构建全社会安全文化。通过宣传引导、舆论营造,使安全成为各行业、各单位团体、社会大众的意识自觉、行为自觉、文化自觉。

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新闻宣传是一门学问,队伍素质、业务能力、执行力将直接影响宣传的质量和效果,把原有的宣传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的专业化队伍十分紧迫。要不断提高新闻发布、解读政策、回应关切和应对媒体的能力,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和效果。尤其是新闻发布愈加常见、愈加重要,新闻发言人的培训理应注重。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立足高点、找准落点、挖掘亮点、营造燃点,从简报快讯到深度解析,从图文稿件到视频科普,从单向传播到互动分享,生产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质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在各种渠道上“适配”分发,“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大幅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和传播能力。加大对于选题策划的提前准备与内容把握,针对不同受众、平台特点建立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策略。在信息含量、情感含量和价值含量三个方面下功夫,[2]从而推动应急管理品牌形象快速成长。汇聚各方面的专业智慧和力量,针对应急科普点,深耕细作、探究解构、优化内容,加强对于传播内容技术性、专业性的分析、阐释,不断挖掘新媒体发展的空间。

综上所述,登高望远,以全新视野再审视应急新闻宣传工作,梳理总结成功经验,全面适应职能转变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转变观念、优化工作方式,必将形成科学有序、行之有效、生动活泼的应急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新闻宣传舆情科普 科普达人养成记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人大建设(2018年11期)2019-01-31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新闻传播(2018年8期)2018-12-06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新闻传播(2018年15期)2018-09-18科普漫画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17年12期)2018-01-20消费舆情消费电子(2016年12期)2017-01-19舆情中国民政(2016年16期)2016-09-19科普连连看发明与创新(2016年38期)2016-08-22科普连连看发明与创新(2016年34期)2016-08-22舆情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Tags: 宣传工作   应急   新视野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