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黟县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2023-05-05 11:40:03

孙 浩 周 畅

(1.上海体育学院 休闲学院,上海 200438;

2.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文化创意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3.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当前,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冲击下,大量传统村落濒临消失。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涉及乡村地区生态环境、传统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机遇和条件。2022年是我国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10周年,安徽省黟县现有中国传统村落44个,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一直是黟县聚焦的重点工作之一。2000年,西递、宏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多年来,纷至沓来的游客强劲地带动了西递、宏村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那些景观毫不逊色、却没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黟县传统村落际遇就要“落寞”得多。黟县传统村落大多位于偏僻山区,交通不便,除了西递、宏村等世界遗产名录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已经成熟,其他绝大部分传统村落仍处于旅游开发不成熟或待开发状态。如何充分发挥传统村落文化价值的优势,减少其地理位置偏僻的劣势,找到适合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模式,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以旅游发展促进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我国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此过程中传统村落旅游如何置于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实现有效融合,传统村落旅游已经和将要为乡村振兴作出哪些贡献学者们对此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1]129-135。因此,本研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黟县传统村落进行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以期丰富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厘清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之间契合点,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国外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最早应用在土地开发领域[2]2-4,主要用于评估某一区域土地是否适宜于开发利用[3]507-514,随后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气候适宜性研究、旅游目的地环境适宜性评价和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4]571-591气候与人类环境关系密切,学者们通过对生物气象指数的研究以促进人、气候和环境的协调发展[5]125。旅游气候指数(TCIs)在北半球已被广泛用于测量旅游目的地的气候适宜性[6]1-17,有学者根据国际旅游气候偏好研究设计了假日气候指数(HCI),并与被广泛应用的旅游气候指数(TCI)进行了比较,以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服务旅游目的地。[7]741-748尼泊尔为了建造新的旅游设施,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影响。[8]159-168Ariani,Rahimah等[9]1-8发现游客增加可能会破坏当地海岸生态环境适宜性和承载能力,降低旅游景点游客的舒适度,应选择一个合适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挖掘地区旅游发展潜力,保护好当地生态系统。

国内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旅游气候适宜性评价研究[10]710-721、旅游环境适宜性评价[11]71-77和旅游资源适宜性评价[12]32-37等方面。殷浩然、张平平等[10]710-721,通过温湿指数(THI)与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相结合,采用梯度分析、克里金空间插值法,评价秦岭大巴山旅游气候的适宜性。现实中,人们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旅游地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评价应运而生[13]38-45,以界定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一方面,旅游地环境质量评价大多从空气质量、水文质量、土壤状况等方面进行探讨[14]73-78;
另一方面,旅游地的环境适宜性包括对自然保护区[15]39-40+47、城市绿地[16]53-56、森林植物园[17]97-102等方面的分析。随着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可开发旅游资源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从传统的自然风光[18]1604-1612、山川河流[19]116-123,到丰富的人文资源、历史文化遗址[20]942-949,再到新兴资源[21]134-139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适宜性评价的范畴。

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也逐渐多元化,研究成果日趋丰富。从研究内容上看,学者多从传统村落所在地气候、传统村落资源、传统村落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从研究区域上来说,学者从国家、省市、县乡、村域、景区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从研究方法上看,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模糊数学、ArcGIS、SPSS、人工神经网络、灰色关联度等方法进行分析。现有的研究内容、方法、区域也对今后相关研究的展开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与方法借鉴。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虽然是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于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不多。传统村落主要位于农村地区,其地域特色与乡土文化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传统村落实现有效融合,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需要考虑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传统村落旅游将要为乡村振兴作出哪些贡献等,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1 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依据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收集、整理传统村落旅游相关研究成果;
二是参考《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等相关政策;
三是参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等国家标准;
四是借鉴乡村旅游、养生旅游、森林旅游等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五是参考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湿地公园等评价指标体系中规定的空气、文化等方面的标准。

现有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多从开发潜力、开发条件、利益相关者和开发效益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22]83-86。现有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多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23]1-13。因此,本研究将这5个总体要求分解为具体评价因子,融入开发潜力、开发条件、利益相关者和开发效益4个维度,既反映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又体现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目标一致性,即促进传统村落地区经济发展。基于上述依据,初步筛选出对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影响较大的42个评价指标,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因子层4个层次。

2.2 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筛选与确定

课题组邀请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相关领域专家20人,填写指标意见征询表,评判筛选指标是否合适。意见征询表中将指标相关程度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非常不合适”“不合适”“一般”“合适”“非常合适”,依次对应赋值1、3、5、7、9。统计专家打分结果时,采用“平均值-方差法”来衡量该指标评价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的意见集中度和意见协调度。即“平均值”表示指标得分的“意见集中度”,“变异系数”表示指标得分的“意见协调度”。若平均值越大,即意见集中度数值越大,则意味着该指标适用性越强。若变异系数越小,即意见协调度数值越小,则意味着专家意见分歧越少,对指标适用意见一致性越高,见(1)至(3)式:

(1)

(2)

(3)

其中:X代表平均值,E代表标准差,CV代表变异系数,n代表专家数,i代表指标数。

本次意见征询表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问卷19份,有效问卷18份,回收率95%,有效率90%。统计专家打分结果,分别对意见征询表中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进行计算。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平均值(意见集中度)均大于6.5,表明该指标适用性较强;
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变异系数(意见协调度)均小于0.4,表明该指标专家意见分歧较少,对指标适用的意见一致性较高。经过评价指标的预选、筛选和专家意见征询,最终确定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准则层4个维度、指标层11个指标、因子层36个因子。

2.3 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

2.3.1 构造判断矩阵

层次分析法需要专家对每一层次中各个因素间相对重要性作出一定判断,而这些判断需要引入适当的数值标度,形成判断矩阵,判断相对重要性。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企业、村民等各方主体关注侧重点不同,借助问卷调查构造判断矩阵。通过1-9比例标度法征集20位专家意见,综合调查问卷评分,初步建立判断矩阵。再结合已有传统村落研究进行修正,最终构建出判断矩阵。

2.3.2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通过YAAHP软件对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标度进行汇总计算,由YAAHP软件对矩阵的基本一致性作出调整修正,使其被接受。因此,不再单独结合排序步骤进行一致性检验。

2.3.3 指标权重确定

首先,构建层次结构模型,检查模型是否合理。其次,启用群决策,设定专家权重。输入专家判断矩阵数据,处理不一致和残缺且不可接受的判断矩阵,利用其他专家对应数据补全缺失项。最后,输入数据并满足计算条件后,按照群决策排序权重计算,最终得到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见表1。

2.4 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

2.4.1 评价因子测度与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需要对各因子进行量化处理,构建模型获得评分结果。数据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统计年鉴、省市统计年报、政府网站等获取;
另一类是通过现场对专家、游客、工作人员等发放问卷获取。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整理调查问卷,参考国内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等指标体系所使用的分类标准,将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因子赋值标准分为5个区间,根据实际情况和调研结果进行测算,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因子赋值标准见表2。

2.4.2 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

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是一个综合的系统,评价指标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因此,采用线性加成法对其进行评价。该方法具有系统、全面的特点,是应用较多的一种评价方法。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见(4)式:

(4)

其中:Y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
i为指标序号1、2、3……n;
Wi为第i个因子层的权重;
Si为该村落第i项指标的评分。

表1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

表2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因子赋值标准

3.1 案例地选择

黟县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厚重,全县共有完整保存明清时期的古建筑1 590幢,不仅拥有宏村和西递两大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西递村古建筑群、宏村古建筑群和南屏村古建筑群3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宏村、卢村、屏山村、关麓村、南屏村、西递村6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黟县传统村落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明清古民居博物馆”“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徽文化的活化石”等。2012年,第一批公示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安徽省有25个村落入选,其中黄山市16个,黟县宏村、卢村、屏山村、关麓村、南屏村和西递村6个村落入选。在随后的第二批到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公示名录中又先后有38个村落入选。

3.2 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指标权重和各评价因子评分,利用黟县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计算出黟县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见表3。

表3 黟县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得分

本研究借鉴《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计分与等级划分,将旅游资源等级分为五级(≥90分)、四级(75~90分)、三级(60~75分)、二级(45~60分)、一级(30~45分)五个等级,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二级、一级旅游资源通称为“普遍级旅游资源”。由表3可知,黟县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范围在45.59~89.06分,44个传统村落平均得分为67.45分,整体旅游开发适宜性优良。44个传统村落中,旅游开发适宜性优良级包括四级、三级,共33个传统村落;
旅游开发适宜性普遍级包括二级,共11个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较高的是第一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6个村落。第一批传统村落历史悠久,徽文化丰富灿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是当地村民聚居地区,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其中西递、宏村为黟县第一批进行旅游开发的传统村落,整体旅游开发水平较高,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积极促进当地乡村地区的发展。第二、三、四、五批传统村落中,部分地区经济状况相对落后,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的经济基础相对匮乏,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旅游开发潜力较大,不同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存在差异。

3.3 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分析

为使旅游开发适宜性不同得分的传统村落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开发,根据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得分、等级,借鉴相关学者研究,综合分析确定传统村落的不同特征,将其分为3种类型。

3.3.1 高适宜性传统村落

高适宜性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位于75~90分之间,包括宏村镇宏村、西递镇西递村等15个村落。这类传统村落大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资源品级优良。当地政府对其保护和开发意识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其中以西递、宏村为突出代表。虽然各个传统村落由于地理差异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呈现出丰富的多元状态,但传统村落文化始终是黟县乡村地区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黟县传统村落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这15个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因时而异进行旅游开发。在现有成熟的传统村落观光游览模式的基础上,对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民俗文化体验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等,提高传统村落旅游质量。优化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增强村民生态意识,促进村落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3.3.2 较高适宜性传统村落

较高适宜性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位于60~75分之间,包括蜀里村、万村等18个村落。这些村落保留了相对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一定规模的古建筑群及民间风俗,生态环境良好,当地政府重视,旅游企业支持,但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相对不便,经济发展不均衡,故旅游市场吸引力、经济社会条件有待提高。因此,这类传统村落发展过程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体指导,对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进行大力挖掘和深度融合,在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不仅使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得到保护,又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宜居、宜业、宜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村落。

3.3.3 潜在适宜性传统村落

潜在适宜性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位于45~60分之间,包括西街村、佘溪上村等11个村落。这类传统村落资源价值相对较高,类型多样,有一定吸引力,当地政府也支持传统村落发展旅游,希望通过发展旅游,达到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这类传统村落由于交通大多不便、比较封闭,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为避免急于进行旅游开发导致其本身历史文化遗产和周边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故先做好传统村落保护,这也是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待条件和时机成熟之后再进行旅游开发。

第一,根据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构建黟县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因子层4个层次。对准则层中的旅游开发潜力、旅游开发条件、旅游开发利益相关者和开发利益4个维度进行细分,得到11个指标和36个因子。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将乡村振兴战略五大要求融入其中,在指标的分类与选择上贴近乡村发展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为今后乡村旅游、村落旅游等相关领域旅游开发及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第二,黟县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指标权重中,开发效益所占权重最大,旅游开发潜力、旅游开发条件与旅游开发利益相关者差别不大;
指标层指标权重中,旅游开发潜力中传统村落价值权重较高;
旅游开发条件指标权重中,生态环境条件权重最高,其次为社会经济条件和区域旅游条件;
旅游开发利益相关者指标权重中,地方政府权重最高,其次为旅游企业和当地村民;
开发效益指标权重中,生态效益权重明显高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同指标权重也为地方政府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提供借鉴,注重传统村落价值的评估,做好传统村落的生态保护,实现传统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

第三,黟县44个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存在差异,西递、宏村等村落旅游开发水平较高,旅游经济较为发达。部分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水平不高,旅游开发潜力较大。黟县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批次有一定关联。入选批次越早,旅游开发潜力越高,旅游开发条件越好,适宜进行旅游开发。通过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分析,将黟县44个传统村落分为高适宜性、较高适宜性和潜在适宜性三种类型。前两种适宜进行旅游开发,第三种应以保护为主。政府和企业进行旅游开发时,应按照不同类型村落采取不同开发模式,避免无序开发,既要保护传统村落,又要促进旅游开发,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第一,本研究借鉴国家、省、市及地方政策,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评价指标,以旅游开发潜力、旅游开发条件、旅游开发利益相关者和开发效益为基础进行展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具体指标层和因子层的选择上是否能准确、全面地对准则层、目标层进行评价,还需进一步完善。另外,各因子层指标本身是否具有普适性也需进一步探讨。第二,本研究黟县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包括评价因子的权重和得分两个部分。其中权重是采用层次分析法经过专家打分得到,主观性成分较大。而对评价因子打分时,是从游客视角作出相应评判,指标的评分量化标准也应当尽量符合游客感知。因此,对研究指标量化标准还应深入地研究,将进一步决定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黟县宏村村落宏村社会科学动态(2021年8期)2021-08-06安徽省黄山市:油菜花开景如画科学导报(2019年21期)2019-09-03油画《村落》好日子(下旬)(2019年9期)2019-07-09“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宏村:我的梦里江南少儿美术(快乐历史地理)(2019年7期)2019-02-22烟笼宏村保健与生活(2018年14期)2018-08-21“腊八豆腐”香飘黟县农产品市场周刊(2018年5期)2018-02-25诗情画意 美不胜收 中国画里的宏村镇中华建设(2017年3期)2017-06-08画里乡村水为魂 钟灵毓秀客忘归——安徽省黟县环保局治水记中国环境监察(2016年5期)2016-10-24

Tags: 黟县   村落   适宜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