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忆梨泰院72小时:在深夜的吊唁所,终于哭出声来

2023-05-06 09:00:03

□ 刘旭

没有人希望自己身边发生灾难性事件,但是作为记者,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刻,就是我们要战斗的时刻。

2022年10月30日凌晨1时左右,我正准备关掉手机睡觉,看到韩媒弹出最新消息:“首尔梨泰院发生踩踏事故,事故已造成2人死亡、21人因心脏骤停送医,预计伤亡人数还将进一步增加。”

不可能再睡了,赶紧起来打开电脑开始写稿。在我写稿的过程中,伤亡数字开始快速攀升。当时我正在外地出差,无法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只能尽快联系到目击者,了解现场情况。

当晚,我和实习生多渠道尝试联系在现场的朋友,通联图片和视频素材,由于当时梨泰院现场网络情况不佳,只能让几名目击者通过微信语音口述现场的大概情况,再由我们梳理成文字。凌晨3时18分,我提交第一篇有现场内容的消息稿《韩国首尔梨泰院踩踏事故目击者:“这是我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写稿期间,中新社总社后方的微信报道群组也已组建起来,文字、图片、视频、直播、新媒体等各端口的同事们严阵以待,准备后续报道方案。

一夜未眠,30日一早,我改签最早一班高铁赶回首尔。在高铁上,我确认前一晚在现场的几名目击者都已经安全撤出梨泰院,松一口气的同时,也抓紧时间与她们联络,争取在她们休息之前获得更详细的现场情况。

10时30分,我提交第二条现场目击稿《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亲历者:“我一出酒吧,面对的是一排尸体”》。两篇现场目击稿件均在超过10家境外媒体落地,并一度登顶微博热搜榜,后被美国《华盛顿邮报》引用,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

“现场是什么样?”“中国人怎么样了?”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这应该是中国网友最关注的两个问题。因此除了第一时间汇总现场信息,在踩踏事故发生后,我也抓紧与中国驻韩国大使馆领侨处联系,争取第一时间获取中国公民在事故中的伤亡情况信息。

▲ 2022年11月1日深夜,韩国首尔市厅吊唁所

□ 市民哀悼遇难者

□ 2022年10月31日,梨泰院哀悼现场摆放的物品

30日上午9时30分,使馆领侨处的领事发来消息确认有一名中国公民在事故中遇难,我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通联到报道群供网站和客户端同事编发采用,这条消息也登上微博实时热搜和快手热搜榜单首位。对后续另外两名中国公民遇难的情况,我们也做了实时跟踪。

踩踏事故发生后,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连夜牵头成立工作组,与韩外交部、警察厅、消防厅、教育厅等各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确认中国公民伤亡情况,要求韩方尽最大努力做好救治和善后工作,尽快查明事故原因。使馆还迅速与遇难者和伤者家属取得联系,表示慰问并提供积极协助。同时,使馆还通过各社交媒体平台、学联组织等查找中国公民求助信息和线索,与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保持沟通,在使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希望在韩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的领事提醒,并及时向媒体通报处置进展情况。

对于这一系列相关情况,我们也与使馆领侨处配合,采访中国驻韩国大使馆领事参赞邓琼,介绍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在此次事故中的处置经纬和协助方案。稿件在中国香港、菲律宾、日本、巴西等地落地。

30日中午12时,高铁到达首尔站,我下车直奔梨泰院。抵达现场后,留给我准备直播的时间只有十分钟,由于当天梨泰院现场已经戒严,我和实习生将直播地点选定在事发地——梨泰院汉密尔顿酒店旁的小巷,虽然有警戒线隔离,但画面中杂乱散落的物品、陡峭狭窄的道路,仍然能够使网友第一时间感受到现场惨状。我们还注意到巷子两侧的商铺酒吧仍然保留着万圣节的装饰,节日气氛和警戒线的对比更让人感受到冲击。

直播开始后,我们首先沿小巷模拟重走了一次事发路线,让观众实际感受当时现场的情况,并穿插前一晚采访亲历者的描述,其中“快要无法呼吸,双脚已经离地”“我一出酒吧,面对的是一排尸体”等亲历者口述内容,使事件经过的重现更加完整。

此外,我还在直播中介绍韩国政府指定近期为全国哀悼期等官方表态内容,展现出事件对当地民众造成的创伤。口播中穿插的大使馆求助热线、遭遇踩踏如何自救等服务性信息,在还原事件的同时,亦使报道传递出温暖。当天直播总播放量达近840万,其中快手、抖音、腾讯微视、知乎等第三方平台给予热榜推荐。

直播结束后,我与同行媒体记者步行前往龙山区汉南洞居民中心,这里在踩踏事故后被指定为失踪者信息报告处。我们一行三人刚走到居民中心门口,就看到一名女士哭晕过去被抬上担架送上救护车,身后一名男士也在掩面哭泣。

我跟在男士身后拍摄下他们从门口到救护车的一段视频,但是我并未上前采访他们哭泣的原因,因为我心里已有猜测。救护车驶离后,我向在场工作人员确认了他们确实是事故遇难者家属,女士因为得知亲人遇难的消息情绪崩溃晕倒,随后我将核实过的素材和信息反馈到沟通群,并请后方同事判断涉及遇难者家属的画面是否适合对外播发,接着进入居民中心继续采访。

在居民中心三楼,大批记者挤在狭窄的楼梯口。由于无法进入接待大厅,我便守在门口拍摄素材。在我拍摄期间,接待大厅里有一个年轻的外籍男子正在与工作人员交流,他的表述并不连贯,不时会中断讲述哭泣。

他刚走出接待大厅,就被记者围住,他并没有拒绝我们的采访,我便挤进电梯和他一起下楼,在他的讲述中我们得知了他的故事:男子叫内森,来自澳大利亚,和三名朋友来韩国度假,特地来梨泰院参加29日晚上的万圣节派对。但是现在四个人中只有他一个人站着走出了梨泰院,有两名朋友受伤送医(其中一人重伤),另一名朋友格蕾丝就倒在他的眼前再也没能站起来。

在讲述的过程中,内森数度情绪崩溃痛哭,我相信在场的很多记者和我一样对他的遭遇感同身受,但是作为记者,我们只能继续采访拍摄,把他的经历和对朋友的思念记录下来,也许是我们这个职业表达哀思的一种方式。

在内森离开时,我用英语对他说了一句“节哀”,希望能够给他一丝安慰。结束采访后,我在居民中心门口的台阶上回传了图片和视频素材,梳理了当天在现场的所见所闻,写作通讯《“劫后”梨泰院:封路、哀悼与泪水》,随后又综合了这一天韩国官方的信息,采写汇总综述,并上传图片通稿。忙完这一系列稿件,才发现自己这一天还没吃饭,已经有40个小时没有睡觉。

“因梨泰院惨案失去生命的无辜的灵魂啊!愿你们一路走好。你们失去的人生我们会更加珍惜地活下去——釜山青年。”

“希望包括我朋友们在内的所有人都能去到一个好地方。”

“去梨泰院的时候该有多开心啊!真让人痛心,愿逝者安息。”

“芳华正茂,真是令人心碎。祈祷你们在天上安息,祝灵魂安息。”

“很抱歉我当时没有在现场帮到你们,愿你们安息。”

2022年10月31日,首尔市政府在梨泰院、市厅等地设立了吊唁所。当天上午,我来到踩踏事故发生地,梨泰院地铁站1号出口的栏杆贴满写有悼念词的便利贴纸,栏杆下方的地面上摆满花束和祭品,这些祭品里有啤酒、洋酒、韩国烧酒和米酒,有韩国年轻人喜欢的零食、巧克力,还有韩国的“国民拖鞋”和颈枕。

在现场的近一小时里,我看到有近百名民众前来祭拜,其中有首尔市民、有从韩国其他城市赶来的民众,也有不少外籍人士。不少民众在祭拜时悲痛落泪,有人从地铁站一路哭着走到祭拜地点。

其实在这样的场景下,作为一个共情能力很强的人,我心里是很难受的,但是又必须对着他们拍摄,对心理也是一种考验。当天采访结束后,我和实习生将梨泰院和市厅悼念所的情况汇总,采写通讯稿《“我们会更加珍惜地活下去”——韩国民众悼念梨泰院踩踏事故遇难者》,现场拍摄的图片被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用。

当天下午,我又前往韩国国会参加活动,特地走到国会正门草坪处,拍摄国会降半旗悼念画面,多角度呈现韩国全国哀悼日情况。

2022年11月1日上午,当我以为现场报道告一段落的时候,收到韩国外信记者协会的通知,当天下午3时要举行总理记者会,回应外媒记者关于梨泰院踩踏事故的提问。

中新社总社直播部在沟通后,决定对下午记者会进行直播。由于记者会现场不提供交互传译,我临时联系同传参与直播,这也是直播部首次使用异地同传,一路现场实时画面,一路同传信号。前后方密切沟通、多次测试,保障同传信号,直播总播放量超过百万。

▲ 2022年10月30日,事发地附近

在当天记者会上,我向韩国总理韩德洙提了三个问题:韩政府如何协助外国遇难者家属赴韩?此次事故是否影响韩国在国际上的形象?韩国政府未来举行大型活动时将采取哪些安保措施?韩德洙分别做了回答。

当天记者会持续了三个小时,记者会结束后,处理完当天稿件已是深夜。步行回家的途中,恰好路过市厅的吊唁所。和白天的吊唁所相比,黑夜里的音乐、鲜花和悼词,好像又多了一层悲伤的意味。

我走到近处拍摄,当镜头扫过吊唁所的桌台,我在相机取景器里看到一排排鲜花、一张张饱含哀思的留言,还有那些印刻着年轻笑脸的照片,那一刻我积压了三天的情绪终于无法压抑,拿着相机泣不成声,也终于有机会好好和这些年轻人说一声再见。

如今这场事故已经过去了将近两 个月,韩国政府和社会仍在悲痛中反思这起事故的教训,作为记者,我也在从中总结突发事件的报道心得。在情绪退潮之后,我更多的是思考驻外记者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在此也聊作总结:

首先,要形成一套突发事件预案模式。因为我在通讯社工作,遇到突发事件,首先要第一时间发回文字快讯、拍摄或通联现场图片及视频,之后要有动态消息跟进、现场通讯以及节点综合,并做好文、图、视频、直播等多端口融媒体报道的准备。

在这一流程中,总社后方的支持尤为重要。以我所在的中新社为例,总社国际部会作为“调度中心”协调各端口与记者对接,减少沟通损耗。另外,组建大型报道群组则可以确保记者能将最大的注意力放到报道本身,只需提供素材,由后方中央厨房加工成品,提升传播效能。

其次,作为记者,我们要整理好并随身携带和上述报道预案相匹配的“武器”,如手机、充电宝、收音话筒、电脑、读卡器、录音笔、翻译笔等,以免事件突然发生时,因来不及回办公室取器材导致无法拍摄取材。

第三,对于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内容,记者应该做到及时准确、回应关切、情绪克制。以此次梨泰院踩踏事件为例,事件发生后,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集中在“为什么会发生踩踏?”“现场是什么情况?”“有没有中国人死伤?”在选取报道内容的时候,我会尝试站在受众的视角,“如果是我,我现在最想知道什么?”这样产出的内容既能做到及时回应大众所需,也容易引发情感共鸣。另外就是在灾难性事件中,记者情绪要克制,要强迫自己站在“局外人”的视角报道新闻事实,并避免对死伤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总之,作为记者,在面对这样的事件时,我们既要跳脱于事件之外,用尽量客观的视角及时、准确报道事实;
也要对死伤者及其家属有充分的人文关怀,不能为了流量不择手段。

回看2022年,作为一名驻外记者,我经历了韩国总统大选、新政府就职、中韩建交30周年、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等一系列重要报道,也经历了韩国暴雨、梨泰院踩踏事故等突发事件,其间有欢笑、也有眼泪,也许站在现场第一时间亲历这些时刻,就是这份驻外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站在年终岁尾,希望新的一年里,这个世界可以少一点伤痛,多一些美好。

猜你喜欢事故韩国韩国“第一步”环球时报(2022-08-06)2022-08-06一起爆炸事故的调查处理及其启示水上消防(2022年1期)2022-06-16铀浓缩厂事故安全监管分析核安全(2022年2期)2022-05-05聚焦韩国大选金桥(2022年4期)2022-05-05学中文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21年4期)2021-09-05韩国进入共享出行时代金桥(2020年3期)2020-12-01在韩国走马观花少儿美术(快乐历史地理)(2019年3期)2019-07-23废弃泄漏事故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19年1期)2019-04-25小恍惚 大事故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军事文摘(2001年5期)2001-06-14

Tags: 吊唁   出声   深夜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