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分析

2023-05-06 10:40:04

武建秀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长治 046011)

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是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独到魅力的重要载体,意味着传统文化传播过程少不了汉语言文学的有效支撑。鉴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现实意义,有必要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特征,探索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为应用汉语言文学指明方向。

(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汉语言文学在文字传播记录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优质的载体,彰显了汉语言文学的价值。在研究文化发展进程与特征过程中,离不开汉语言文学素材。通过汉语言文学研究,掌握汉语言文字的发展、演变特征,间接反映对应历史时期的生活习惯与发展沿革,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通过汉语言文学,能够回顾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传统文化不可谓不丰富,其中涵盖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意味着汉语言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言文学中的甲骨文、隶书、楷书等字体,实际上都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可以说汉语言的逐步形成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传统文化的传承助推汉语言文学的逐步发展,汉语言的发展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是传播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全球文化交流逐步加深的背景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更加浓厚,进一步强调了汉语言文学的关键作用。当前全球对汉语言的兴趣愈发浓厚,诸多国家兴起了学习汉语言的热潮,为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提供了有效的契机。汉语言文学相当于一面“镜子”,折射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真切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传播继承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上,加大传统文化的弘扬力度,更好地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内涵,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不难看出,汉语言文学在传统文化的传播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

(四)是推动民族融合的重要支撑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到特色的文化,为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增光添彩。汉语言文学使用面最广,覆盖人口数量最多,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借助汉语言文学的主导作用,积极推动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为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体现汉语言文学的独到价值和意义。

(五)推动汉语言文学发展

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理应注意到与汉语言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两者之间在历史性与传承性方面一脉相承。从我国汉语言文学的角度出发,传统文化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结合汉语言文学内容并推动两者的融合,丰富汉语言文学内容。汉语言文学相当于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在学习汉语言文学过程中,能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充实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以汉语言文学中的唐诗宋词元曲为例,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述上述内容的同时,有效充实传统文化体系,进一步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古汉语文学内容的传授,可以融合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精神的典故,例如“悬梁刺股”“孟母三迁”等,拓展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面,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六)提升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的塑造,与汉语言文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样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持。运用汉语言文学的相关内容,表达个人心中所想,真正将文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则是汉语言学习的重要目标和要求。借助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意味着学生运用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更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是极大的利好。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角度来讲,若能具备较高的汉语言文学素养,意味着个体的文化修养逐步成型,有助于个体接受并研究更多古汉语文学典故,在接触更多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要素的同时,推动传统文化的纵深传播。

(一)加强传统文化认知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还应当注意汉语言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将其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教师自身要认识到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意义,将自身定位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为传播传统文化提供更多的支撑。结合传统文化传播的要求,理应逐步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师队伍建设,为汉语言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更加深入,为学生接触传统文化提供更多的机遇。在汉语言文学中进一步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

(二)运用新媒体形式

汉语言文学本身具有古今融合的特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用新媒体手段,并不会冲淡汉语言文学原本的特色,还能拓展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局面,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良好基础。借助新媒体,以更加多样化的手段展示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拉近传统文化与人们之间的距离。在新媒体环境中,以直观真实的方式展示古今文化之间的差异,并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革新。换言之,新媒体技术让汉语言文学这面“镜子”更加明亮,体会到传统文化革新的必要性和魅力,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加到位的认识。常规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侧重于传统讲授路径,并不利于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无法调动较多的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新媒体手段的融入,意味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展示更加灵活,对传统文化产生多维度的全面认知,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更多的活力。在汉语言文学传播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新媒体技术的关键作用,结合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题应用新媒体技术,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融合在课件之中,进一步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发掘汉语言文学的潜在价值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材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在传统文化传承导向下,教师理应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汉语言文学学科,掌握汉语言文学教材的内容编排并发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并将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的优质内容作为传授传统文化的重要素材,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教师理应高度重视学生在汉语言文学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对于不符合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行为要及时纠正,一定要树立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例如在讲授《古代汉语》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有序融入古代传统文化内容。学生在理解古现代汉语字音、字形和字义差异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特征的定位更加准确,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挥汉语言文学的载体作用,通过文字的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传统文化。

(四)善用互联网因素

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无可比拟,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善用互联网,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更多的动力。互联网对学生生活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学生有可能在网络环境中获取很多不健康的信息,对个人成长具有消极影响。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理应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导作用,而不是直接采用说教、管教等教学方式,真正适应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汉语言文学课程中融合了很多传统文化因素,为发挥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互联网因素融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传统文化内涵,使得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作用,并认识到个人肩负的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布置关于搜集传统文化的作业,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因素获取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在巩固汉语言文学学习成果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深一层。教师也可以将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的方式融合在古汉语文学课堂中,同样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五)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传统文化传承不能忽视实践活动作用,在汉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以教材知识为依托,并充分结合现实情况,积极开设有关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题活动,为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样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结合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可以将欣赏名胜古迹等活动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供身临其境的机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强调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关键作用。诗词大赛也是很好的活动形式,结合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将诗词大赛形式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古诗词,在巩固汉语言文学学习成果的同时,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推动传统文化传播进入良性循环。

(六)重视汉语言文学教材的编排

常规的汉语言文学教材侧重于专业知识,在传统文化传播导向中,理应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内容的融合,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升华。学校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出发点,注重汉语言文学教材资源的整合,编撰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的专业化汉语言文学教材,不断完善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与此同时,逐步加大汉语言文学教材的建设力度,进一步丰富汉语言文学教材的内容。此外,传统文化的传承,实际上扮演了汉语言文学与其他学科沟通的纽带角色。在编撰汉语言文学教材过程中,理应重视汉语言文学学科的跨学科属性,在艺术、哲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寻找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因素,将其纳入汉语言文学教材中,不仅拓展了教材知识面,也为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领略汉语言文学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供了有效支撑。借助更加全面的教材,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理应加大文化发展进程的相关教学。以著名的历史事件、人物以及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革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素材,在横向分析上述因素的同时,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思考,由此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基础。学生借助汉语言文学教材载体,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潜移默化中形成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七)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传统文化传播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语言文学教师属于传播专业知识的主力队伍,某种程度上扮演了沟通古今的关键角色。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致力于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适应传统文化传播导向下的专业课程教学。学校也要结合传统文化传播导向的要求,适当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使得教师更加适应新背景下的新要求,真正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先行者。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涵盖了很多传统文化因素,意味着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广阔的传播传统文化的空间,进一步强调了汉语言文学教师“文化传播者”的角色。由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朝代与文学领域,在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不能脱离教师素养的支撑。高校在汉语言文学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理应结合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实际情况,以及新形势下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针对性。与此同时,加大优质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引进力度,作为推动汉语言文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力量,为课程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融合提供了有效支撑。在定位汉语言文学课程中关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确保汉语言文学授课的针对性。汉语言文学教师也要把握好培训的机会,将其作为个人教学能力升华的重要契机,真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并将自己定位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并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表率,为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传统文化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八)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理应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扮演关键角色,在汉语言文学课程考核体系中,适当加大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考核分量与力度,或者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播要求专门授课,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汉语言文学教材中,实际上蕴含了很多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最大限度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曲艺等文化形式融合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带来更多的寓教于乐因素,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更多动力。

传统文化传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意味着汉语言文学还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之路中,还要进一步发掘汉语言文学体系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更有效的支撑。

猜你喜欢汉语言文学教材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1年10期)2022-01-18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我们需要文学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1年11期)2021-03-08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0年11期)2021-01-04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5期)2020-04-20“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汉字汉语研究(2018年3期)2018-11-06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语言与翻译(2015年2期)2015-07-18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消费导刊(2014年12期)2015-02-13

Tags: 文化传播   汉语言文学   作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