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点评

2023-05-06 13:45:38

◎河南/魏松根 李建荣 宋 晔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杜甫的这句诗可谓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写照。在疫情影响和大多数省份即将迈入新高考的双重背景下,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已经悄然发生变动。从整体看,试卷板块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但从选文内容和设题方式看,还是潜藏了很大的玄机。虽然这种变化还需进一步确认,但未雨绸缪,把握趋势,对于教师指导日常教学和应对2023年高考有重要意义。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设题结构保持不变,但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内容已从新闻体变为自然科技类文段。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甲卷为“杂交水稻”多文本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乙卷为“雪花六角形形成机制”的多文本阅读,这类自然科技文章“文接地气,理不甚深”,可以称之为科普文。科普文对于引导中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生发研究兴趣,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态度,引领科学精神建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甲卷选文与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相关联,课内外有机整合,可以找到着力点。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乙卷第4题设题,运用“图解”判定文章信息,这道题用数据图表方式考查学生阅读能力,似乎超出语文的边界,对文科考生不利,但第6题谈“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对于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和“启示”,可以和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形成关联,有助于学生找到发力点。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是否完全由新闻转向科普文还需要进一步确认,但是能够肯定的是,未来高考不会再是天马行空的出题,而是逐步实现考题选文与课文内容有机融合,让广大师生找到课堂内外互通的着力点和发力点。这一点在诗歌鉴赏方面也得到体现。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乙卷第15题设题是比较王勃两首送别诗“排遣离愁的方法有何不同”,就是一道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的比较型的鉴赏题。这对于引导学生注重融会贯通,提升鉴赏水平,增强鉴别能力,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很有价值。

“文学类阅读由小说阅读转向散文阅读”这一点尚需根据2023年高考试题进一步确认。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乙卷萧红的《“九一八”致弟弟书》属于书信体散文,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甲卷是散文家王愿坚的散文《支队政委》和美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回忆录《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都是散文题材。2022年语文新高考I卷是冯至的历史小说《江上》,这篇文章与其认定为小说,不如说是一篇历史散文。同时,全国三套试卷的设题方式逐渐向散文方向靠拢。散文形散神不散,意境深邃,注重抒发真情实感,文章蕴藏流动情感体验和深刻哲理。把握关键词句,品味其言外之意,读懂趣外之旨,形成这些鉴赏能力对正确把握文意有至关重要作用。

2008年之前,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多以散文阅读为主,2008年之后,多以实用类文本和小说阅读为主。经过这十多年的实践,小说阅读答题呈现出套路化,考生容易形成某种惰性,因此,转变选文类型,已经势在必行。散文鉴赏与小说阅读相比,更能让读者从中发现灵感,感悟人生,更能为中学生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提供营养。

近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选文由史传类文本阅读向论说文转变。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乙卷文言文本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群臣论治》,甲卷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选自西汉刘向编纂的《说苑》,甲卷和新高考I卷选自《战国策》。这些论说文,或由历史事实总结经验教训,或提出论点,运用史实证明观点,具有丰富的思辨性以及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形成正确历史观有很大帮助。

论说文与史传类文本相比,有史有据,重在说理,文章的容量比较大,譬如《说苑·贵德》,包含魏武侯和吴起的“山河之论”,周武王关于“对殷人士众的处理”与太公邵公周公的对话,齐景公与晏子关于“救助鳏寡孤独”的对话,晋平公和叔向关于“修建宫室不夺民时”的对话。文章信息量大,富有跳跃性,对考生阅读认知水平是一个考验。建议师生平时可阅读《贞观治要》《说苑》《战国策》等论说文集。

2022年语文高考设题类型明显改变的是语言文字应用板块,除了甲卷保留了两道选择题,乙卷和新高考卷都将成语运用、语病类型、句子衔接等选择题型改成表述题,这种设题模式可谓体现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通过答题可以直接反映学生的基本能力。缺点也十分明显,分数会相对零碎,不利于阅卷,再加上主观阅卷的偏差,学生得分会降低。

笔者认为高考语文不妨借鉴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设计形式,多一些选择题,适度降低分值,拓宽广度。譬如,字音字形、标点、文化常识、逻辑判定等等,一方面更接地气,重要的是获取考生的认同。这些年高考,语文“苦分数亦久矣!”,因为不易出高分,许多学生已经对语文“敬而远之”,如果高考考生的语文分数一直集中在90~100分区域,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会下降。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乙卷作文题“双奥之城,跨越再跨越”的作文试题,依然关注时代热点焦点,凸显正能量,激发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和科技创新。图表一目了然,导语清晰激昂,容易让学生找到思想切入点和感情的爆发点。新高考I卷“本手、妙手、俗手”,借用围棋三个术语展开,学生对这三个词语虽然有些陌生,但导语阐释得清晰明白,学生审题无障碍,发挥则是看个人的“学艺本领”。

2022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高考语文全国卷甲卷的作文题,撷取《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片段,叙述众人步入桥上亭子,有门客借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命名“翼然”,有门客认为“泻玉”极妙,贾宝玉则认为“沁芳”更为新雅。三种命名或比喻,或借喻,或通感,各得其妙,但前两者不免“掉书袋”,是一种“用典”技巧,贾宝玉则独树一帜,属于别开生面的“创新”。从导语看,2022年高考语文甲卷仍属于传统的议论文,或称之为思想评论,但从材料本身看,则有文学评论的影子。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读透这段文字的妙趣实属不易,无怪乎一些学生考后感觉无从下笔,如果从思想评论阐发,则不免生拉硬扯,有违出题初衷,且不容易产生现实联系。而从文学鉴赏角度阐发,则能别出心裁。

文学评论是鉴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综合方式,既需要有鲜明观点,又需要独特新颖的感悟,这与贾宝玉语出“沁芳”一样殊途同归,通过阅读,鉴赏、思考,评论者从感性上升为理性,才能一语中的,入木三分。这种综合实力需要在评论中完成一次次“飞跃”才能实现,不失为考查中学生集阅读、鉴赏、写作“三位一体”的好方式,对于推动新教材改革,推动中学生整本书阅读和多文本阅读,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时光变动不居,高考命题一直跟随时代的步伐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动有轮回,有创新,通过对近年高考试卷分析,科普文和散文阅读属于一种轮回,文言文论说类文段选文则是一种新方向,一方面是试卷本身积久待变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新时期引路人习典用典的垂范影响的结果。至于去“选择题”,多设置表述题,效果还需进一步验证。标准化试题有其弊病,但也有其利处。表述题同样如此,孰利孰弊还需要进一步实践检验。

面对新教材、新高考,传统的“教考分离” “考什么学什么”等应考模式正在改变。2022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已暗透“玄机”,课内外有机融通,比较鉴赏,也许会成为未来高考的一种主要模式。“教材无非是例子”,但教材这个典型例子必须活学活用,对于引领中学生“开山铸铜”,实践创新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东风夜放花千树,风鹏正举天涯路。愿中国教育以蓬勃姿态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引领中国青年胸怀天下,理想远大,务实创新,助力民族复兴!

猜你喜欢设题散文文本散文两篇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散文两章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阿来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年10期)2019-10-26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揭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在哪儿设题新东方英语·中学版(2016年9期)2016-09-21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小学教学参考(2015年20期)2016-01-15求同存异,异彩纷呈——例谈高考古典诗歌比较鉴赏题常见设题角度语文知识(2014年2期)2014-02-28如何快速走进文本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Tags: 未可   年高   鲲鹏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