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以德养德,用心育心——思政课程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3-05-06 16:05:14

薛冬梅

思政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而课程现状却面临三个困境: 从“五育融合” 看,人们相对还是重智育、轻德育;从内容看,条条框框,学生认知困难,属实提不起兴致;从实施看,有些教师仍然照本宣科。这对德育课程来说,犹如雪上加霜,怎么可能入学生心,又何谈润泽生命、立德树人。思政教师育的是人,赢的是心。探索思政课程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是思政教师必须努力提升的专业素养。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积累和智慧,精心设计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主角。

一是充分发挥“第一课” 效应。从思想和方法论两个角度品读“德” 的重要,以德养德、用心育心、厚德载物,学生第一次表达了想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主动、真诚地走入思政学科。

二是研磨“每一课” 实施。通过资源拓展及深化来“活化” 课程,鲜活、精准材料的引入会提升课堂吸引力,让学习事半功倍。同时,拓展资源不析不透,不能直接拿来,这就涉及怎么引入、怎样创设情境去收、去放? 抽象的思政观点因为多彩生活的融入而鲜活。

三是德育无处不在。提到思政课,会让我们想到“新”,想到时效。课程内容要紧跟学生成长步伐,紧随时代发展洪流,教师要特别善于发现生活中育人的光。

四是厚重核心素养。通过建构课程体系、创设情境,在谋篇布局、内容与生活融合中,让学生和教师对话,和千丝万缕的课程体系对话,和伟大的祖国对话,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是做育人楷模。教师努力的样子就是学生眼中最美的师表形象,学生盼着上思政课,尤其在直播上课这两个月,笔者写了很多随笔,记录下和学生的成长故事。教师眼中要有每一个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学业,培养他们家国情怀,懂得责任和担当。

路径一: 发挥“第一课” 效应

教师要特别在意和学生谋面的第一节课,通过“识学科·识体系·识国情” 来引领学生感受思政课程的价值和意义。课程与生活融合,引入新冠疫情、双11 网购、上海进博会、国庆阅兵和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大等内容,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思维与信息技术融合,利用时间线索,一环扣一环,层层对比,通过信息技术一一铺展开来,真实再现共和国跌宕起伏的发展脉络,社会发展灵动呈现;课程与灵魂契合,新冠疫情好像是老调重弹,不太容易触动学生。笔者便找准切入点,出示一则宣传标语:没有火神山,没有雷神山,也没有钟南山,更没有共产党做靠山。设计三问: 这则标语与什么事件有关? 你是在什么时候意识到武汉疫情的严重? 至今在你的脑海里有哪些让你感动的画面?

生1: 护士脸上的勒痕;

生2: 记者采访一个小护士, 当提及父母时,小护士强忍住打转的泪水跑开了, 说如果护目镜花了, 就不能工作了;

生3: 全国的医护人员离开武汉时的情景至今难忘……

师: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武汉市民。

他知道国家在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 把自己家卖的青菜拉来,一路打听, 送到医护人员休息的驻地, 然后便消失在空无一人的夜幕中。

看着寒冬里, 模糊的、 单薄的背影, 我竟然不自觉地落泪了。

那是恐惧、 生死中的武汉人民最朴实、 最深切的一种表达。

师: 疫情之下, 让我们看到了无数像钟老一样的国民卫士, 在我们的心中树起一座丰碑。

有些青年因为对钟南山爷爷的敬仰而立志从医。

苦难, 让国人的心更近了。

灾难面前, 我们看到的是英勇,是团结, 是人间大爱。

屏幕出现“德” 与“才” 两个大字, 顺势引导: 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学生对教师用心设计的这三个话题有自己的话要说, 有自己的感悟要表达, 育人和学科引领就此生成。

路径二: 与时代对话

课堂“活力” 从何而来? 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在这里,选材要精。教师在教学“创新改变生活” 时,便选用了这样一则材料: 武汉疫情即将取得阶段性胜利之际,国家要对武汉市民全员检测。当时,我们每天的检测能力最多5 万人,而武汉约有1100 万人口,全员检测需要200 天,可是,国家却提出了十天大会战的目标,怎么完成? 教师有意将难题抛给学生,引发他们思考。学生没有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适时引入实际做法——混检。由于方法的创新,我们真的用10 天的时间完成了需要200 天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在“10” 和“200” 之间,学生顿悟创新的力量,教师借此引领学生: 越是瓶颈时期,越不能放弃,相信“创新”和“坚持” 会帮助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和险阻。

路径三: 与灵魂为伍

思政课是心灵的对白,不能浮于表面、假大空,要触动灵魂。这就需要我们对选取的每一个事例或者材料都要剖析到位,触动灵魂,植入心灵。教师在讲“凝聚价值追求” 抗美援朝这一篇章时,因国庆档,电影《长津湖》 热映,怎么讲? 教师转化切入点。从分析战争入手: 这场战争,我们为什么打得如此艰难? 我们缺少什么? 同学们会说道: 缺棉衣(南方战士穿的棉服仅仅是薄薄的一层棉,我们要求队伍入朝前在沈阳火车站,停留哪怕两个小时,为战士们换上棉衣,可军情紧急,没有火车停留时间);缺少热食(班长把干粮放在胸口,为的就是让战友们能吃上一口热食,才能存活,也才有可能去打赢这场持久战)。在后勤补给严重匮乏的形势之下,我们面对的又是装备最精良的美军。谁又能想到我们敢向美军挑战、发起冲锋。美军最怕的就是听到我们的冲锋号,因为,随之而来的就是,眼前冰天雪地之下,不知道从哪里冲出来的志愿军战士。这场战争,我们还遭遇了罕见的极寒天气。冰雕连成为抗美援朝战役中最悲壮的一首赞歌! 美军都为之动容! 教师接着播放了国庆阅兵展示的国之重器,出示了我志愿军因为冻伤而被锯掉双手和双脚的照片。对比: 如果昔日之中国有了这些洲际导弹和歼击机,我们的长津湖战役还会这样惨烈吗?事实是,我们很多的志愿军战士,年轻鲜活的生命,跨过鸭绿江却再也没能回来。他们为谁而战? 为国出征。我们中华民族就是凭借着这样强大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撑着我们铸就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丰碑! 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就此生成并升华。教学设计因为切入点的变化而异彩纷呈。学生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这一话题感受不出来,也理解不了。教师设计了“秋菜假” “校服” “网购” 等话题。师: 什么是秋菜? 生: 就是晒干的菜。这是学生给我的众多答案之一。教师进一步引导: 为什么要因为“萝卜、白菜、土豆、大葱” 这些秋菜而放假呢? 学生对比感悟小小餐桌的今非昔比。师: 老师小时候没有校服,学校活动我们穿什么? 学生这次回答对了: 白衬衣、蓝裤子。师: 衣服都是借的,甚至小白鞋都是用粉笔画的。老师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有了校服,因为老师是继母,她不给我买,学校里去世母亲的朋友老师偷偷给我交了校服钱,后被继母知道而退了回去,这个让你们天天痛恨的校服,老师在上学的年纪最终也没有穿上……课堂上安静极了,学生没有想到故事是这样的结局。一段划时代的生活就因为老师话题的有心设计、生活素材的有心挖掘而让今天生活富足的孩子愕然。今年的网课,讲经济制度,屏幕之下,笔者问学生: 再有两个月,你们要考取的白山市第二中学在经济类型上看,是“公” 还是“非公”? 学生非常感兴趣,都认真思考起来,我又亮出“中国银行” 和“吉林银行” 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等难于理解的经济学理论。

路径四: 德育无处不在

思政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德育无处不在,截取几个片段加以说明。

“回家”: 孟晚舟回国第二天,我便以“回家”为题,和学生分享了孟晚舟和“神十二” 航天员回家的话题,孟晚舟1000 多个日夜被非法限制自由,中国政府和我驻加大使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让她被当庭释放,这是中国外交的胜利。孟晚舟脚踝上的电子镣铐竟成为她身上所有名品中最“时尚” 的单品,成为美国赤裸裸地践踏他国人权和主权的铁证。关于“神十二”,我们建立了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天宫一号”。遥想当初,国际空间站不允许中国航天员进入。今日之中国已令世界刮目相看,吾辈当自强,强国有你们! “回家” 背后的家国故事适时引入思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深情”: 思政教师要用心发现生活中育人的光,育人既要坚持不懈,又要尽显实效。出示“神十三” 出征的画面,在送别的队伍中,王亚平5 岁的女儿眼含热泪给妈妈加油;车门关上的时候,王亚平挥舞着国旗,唱着《歌唱祖国》,眼里却噙满了泪水,那是一个妈妈对自己年幼女儿和家人的深深不舍。而作为一名航天员,他们只能把这份儿女情长埋在心里,定要为国出征。“神十三” 凯旋,在轨183 天,王亚平一下飞机,第一时间满含深情地把星星挂饰送给女儿。母女有约定: 女儿要照顾好自己和姥姥、姥爷,妈妈要给女儿摘“星星”。妈妈拥吻女儿的深情,让我们为之动容。泪目中,学生感受了家国深情,更懂得了民族大义。

“大义”: 东航飞机失事,记者在失事现场发现一个飞行员的证件,急忙用手遮住并告诉摄像这个不能拍。一个小小的生活场景切入思政课堂,让学生在认识肖像权、隐私权等法律知识的同时,更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感知了道德的力量。思政课堂润物无声,让我们得以见证 “成长”,见证 “花开” ……以德养德,用心育心,这就是思政课程带给我们的教育影响。

路径五: 思政教师要做育人榜样

1.匠心赢得人心。政治课从不迟到。不是不迟到,是学生不舍得错过政治课。政治小卷抢手。教师自己命题,小巧、灵活、综合性强,学生真心喜欢去思考。

2.教育学生有法。讲清道理比简单命令有效。如报考涂卡时,如果下面垫东西,涂卡时背面就会有印痕,电脑扫描过不去。道理清楚,学生涂卡报名一次过。尊重指导比讽刺挖苦有用。帮助犯了错误的孩子分清利弊,如果不这样做,会怎么样? 多一分理解、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指导,学生收获的是尊重和成长。关注每一个孩子,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成长服务是大爱。

3.师德涵养品格。学生做的每一张小卷,教师都要批和改,学生看着天天背卷子回家的老师,虽调侃老师像送快递的,但心里美滋滋的,因为他们知道老师背着的是对所有孩子的爱和奉献,他们为遇到负责任的老师而感到幸福。分发卷子,学生都下来拿一份,然后给试卷的主人,还把这样的发卷方式叫“秒发”。有时候,题签有两张,笔者便用钉书钉钉起来,这样能节省一半时间。学生说: 这钉书钉下,满满的都是老师的套路。他们虽然这样说,但老师做人做学问的态度却成为他们潜移默化愿意效仿的榜样。尤其是直播授课期间,思政网课,学生盼着,笔者成了学生的“网红”;思政网课,让笔者依然能够和学生 “在一起”,始终 “在一起”。曾经在镜头前问过学生: “疫情当前,如果没有信息技术,没有老师的陪伴,你们的学业怎么办?” 有的学生说: “老师,解决困难的办法只有一个,自学!” 面对学生的成长和自立,教师无比欣慰。思政课堂,和学生彼此守护,共同成长,不再教得辛苦乏味,学得被动无趣。

点点微光,汇聚成星。从教30 年,深知育人者要“育心”,在思政课堂上,与学生真诚品味生活,感悟万千世界。我们一路充实、一路震撼、一路铭记,生命得以润泽。点点微光,汇聚成星。将这份幸福无私传递,我们也一路收获。笔者的课堂从来不缺听课教师,并通过全市教研、送课下乡、送培到县、上国培思政大课、网络直播等方式积极引领和示范带动更多思政教师一起共研学科建设,希望用我们的潜心钻研和教育情怀去影响一代又一代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思政学科育人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思政教师始终如一地不懈钻研和努力,学生汲取的是心灵的润泽和丰盈,它可能不及啃一个鸡腿、喝一杯奶茶来得那样实惠,却可以让学生在心灵的震撼与感悟中收获一个更加有意义的人生。全体思政人要时刻记住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上好每一节思政课,为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猜你喜欢育人思政老师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老师,节日快乐!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5年9期)2016-03-03老师的见面礼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5年10期)2015-10-14六·一放假么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5年6期)2015-07-03

Tags: 以德   用心   正确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