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浮针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23-05-07 17:40:18

王 玲

由于电子用品的普及、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不良姿势等,中国腰椎间盘突出症呈现年轻化、广泛化和发病数量递增趋势,给患者身心健康、工作生活造成影响。现代医学治疗此病主要采取手术、药物等方式。手术如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同样存在着不足。药物多以消炎镇痛药物为主,但不宜长期服用。随着中医的发扬及理念的深入,以针刺、穴位注射为代表的中医特色疗法已于临床应用,并凭借绿色、安全、有效等优势获得了一大批患者的青睐。传统针刺遵循经络腧穴,并依靠提插捻转补泻手法得气后,方可达到治疗效果。与传统针刺不同,浮针作为一种新兴的针刺技术,主要通过针刺患肌周围,再配合扫散手法和再灌注活动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2种针刺技法各有优势,但哪种方案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效果更优,还有待考量。因此,笔者对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展开了讨论,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例来源:赣州市崇义县中医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3月。运用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各39例,2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相关标准:腰腿痛,腰膝无力,俯仰旋转不利,下肢麻木,舌淡白,脉沉濡。西医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2]中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②研究前7 d未接受与此病相关治疗;
③精神及认知良好,可正确理解研究目的和内容。排除标准:①其他因素所致腰腿疼痛,如腰椎椎管狭窄;
②自身合并其他疾病,如感染性疾病、凝血系统疾病;
③存在严重脏腑功能障碍;
④满足手术治疗条件;
⑤治疗部位皮肤不完整或存在皮肤病;
⑥备孕、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⑦晕针。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2组均予以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参照《正清风痛宁研究与临床应用指南》[3],用2.5 ml穴位注射器抽取 1 ml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国药准字 Z43020279,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1 ml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 H31021071,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充分混合后,对腰夹脊穴、阿是穴进行穴位注射。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询问患者感受,若不适,则停止注射。进针角度与皮肤垂直,深度1~1.5 cm。每天1次,每次选2~3个穴位,每个穴位注射0.5 ml上述混合药物,持续治疗2周。

对照组施以常规针刺。患者俯卧,暴露腰部,消毒穴位。2.5寸毫针直刺腰夹脊、阳陵泉、丘墟、环跳、阿是、腰阳关、肾俞等穴。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0.5 h。其中夹脊、环跳以患者感觉针感沿着腿部的足太阳、少阳两经向下传导为宜。其他穴位以患者感觉酸麻胀为度。持续治疗2周。

研究组予以浮针治疗。①选点。根据《浮针医学纲要》[4]确定4个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记为P1~P4,触之可感索、紧、滑、僵、硬。P1位于腰4、5椎体、骶1棘突旁凹陷中,同健侧相比较,触之可感紧涩;
P2位于臀中肌腹中点,同健侧相比较,手下紧涩感明显,触压患者可出现远隔部位的连锁性痛感;
P3位于同侧大腿股二头肌,按压痛;
P4位于患侧小腿腓肠肌中心上下或外侧,触之索、紧、滑感明显。②进针。确定进针点(P1~P4点外下侧,距离3~5 cm处)后,左手按压皮肤,右手持针,由下向上或从外到内斜刺(针尖与皮肤呈15°~20°)进针5 mm,使其快速透过表皮,略达肌肉层。③退针。轻提针身,使针尖退于皮下。在提拉中操作者感觉突然轻松或皮下有隆起形成则表明成功退至皮下。④运针。轻微向上翘起针尖,然后沿皮下向前推针,推进过程中可见局部皮肤呈现线状凸起,退回针尖。若中途患者主诉酸麻胀痛,需及时调整进针深度。⑤扫散。握住针座,并以均匀轻柔的力度摇动,使针体做扇形运动即扫散,每10 min扫散1次,共扫3次,每次2~3 min,扫散频率200次。同时,进行再灌注活动,操作者左手按摩揉拿患者患肌或者嘱患者自行开展肢体收缩或舒张活动以放松患肌,以增强疗效。⑥留管。扫散完毕,拔针芯,固定针座以留软管于皮下5~8 h。留管处24 h忌水。⑦拔管。左手按住针点处皮肤,右手提出软管,棉球按压针孔。每周治疗5次,周末间隔休息,持续治疗2周。

1.4.2 观察指标①中医证候积分:选取3项较为突出症状(腰腿疼痛、下肢麻木及腰膝无力),按无、轻、中、重4级评分法评估,并依次用0、2、4及6分表示。分数高低与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②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运用腰椎功能评估常用工具ODI量表,评估2组干预前、干预1周和干预2周后腰椎功能。量表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最高分5分,最低分0分,总计0~50分。ODI=测试分/最高分,数值愈高功能障碍越严重。

1.4.3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判定:依据症状体征等严重程度将疗效分为3级,依次是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症状消失,无肢体麻木、疼痛,直腿抬高角度>70°,工作生活恢复正常;
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疼痛减轻,直腿抬高角度30°~70°,工作稍受影响、生活基本自理;
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如疼痛无缓解,工作生活无法继续。

2.1 2组患者疗效评估比较干预2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干预前,2组腰腿疼痛、下肢麻木及腰膝无力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2组分值均下降(P<0.05),其中研究组上述指标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3 2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干预前,2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和干预2周后,2组ODI均下降(P<0.05),其中研究组OD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ODI评分比较 (分,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诸多认识,根据症状体征将其归属于“腰腿痛”“腰痹”等,并对其病因、病机做了详细论述,如《黄帝内经·素问》说:“……若肾精不足,骨髓空虚,则腰痛、膝软、胫酸、足跟痛,甚至腰脊不举,足不任身……”。《医学心语》书中记载:“腰痛有风、有寒、有湿、有热、有瘀血、有气滞、有痰饮、皆标也,肾虚其本也”。《诸病源候论》曰:“腰痛者,由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与真气交争……”。由此可见,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因在于肾虚,外加风寒湿瘀等单独或合而导致。腰者肾之府也,肾气亏损,筋骨失养,在跌扑损伤,风寒湿热等因素影响下,导致筋骨错缝, 血溢于脉而瘀滞,气血运行受阻,故而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等症。

浮针因针刺浮于肌肉表层,而不深入肌层,故称之为“浮针”,针具是复式结构,与常规针刺器具相比较,具有较好的即时镇痛效果。又因其特色的扫撒手法配合再灌注活动,针毕后留管因此镇痛效果更强,且可持续,尤其对慢性顽固性疼痛,有明显作用。有研究表示,利用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可达95%以上[6]。本研究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这是由于:①经络是沟通脏腑肢节的桥梁,病邪可通过皮肤传递到经络再达脏腑。同样,脏腑病变亦可通过经络活动反映在体表。通过刺激皮部,能调和经络和改善相应的脏腑功能,从而打通瘀滞,促进全身气血畅通。《灵枢》中记载:“……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由此可见百病之始生与皮肤密切相关,刺激皮肤可达治病目的。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肌触之有“紧、僵、滑”感,属于中医“筋痹”。筋有束骨利关节之功,筋痹日久关节屈曲不利,迁及于骨,导致腰椎间盘髓核突出,腰椎功能异常。而经筋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卫气濡养。卫气行于皮部,浅刺皮部可激发卫气,使经筋得以濡养,患肌得以松解,俯仰旋转受限等症状得以改善[7,8]。②浮针符合“以痛为腧”“腧穴近治”理念。浮针的进针点虽不是在痛点所在穴位,但进针部位均围绕痛点,依据腧穴近治原则,对腧穴所在部位进行治疗均可达到防治局部和周边部位病证的目的。③根据“针至病所”原则,针尖所在或靠近部位均可达到畅通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浮针的进针部位距离痛点3~5 cm,通过扫撒活动可将进针点的感应传导传向病灶点,以此促进患肌血液循环,增强区域血流动力,让原本瘀滞血流通畅,粘连的结缔组织得以松解,痹痛得以减轻,正所谓:“血和则经脉流行……关节清利矣”。

现代医学认为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与以下机制有关:浮针扫散可改变液晶状态的疏松结缔组织的空间结构,促进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释放机械信号,根据疏松结缔组织压电效应与导电效应的特性,机械信号可转换成电信号传导至病变部位,生成反压电效应,改变细胞离子通道,让原本紊乱的电荷排列得以恢复,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得以修复[9,10]。与传统针刺相比,浮针优势更为明显:①刺激面积更大。扫散的手法增加了刺激面积,能更好解决患肌及周围区域血管痉挛。②再灌注活动的负荷施压,实现了针刺与肌肉牵张的同步进行,增强协同作用,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微循环灌流量,减轻炎症反应,松解粘连软组织,疼痛得以缓解[11]。③留管刺激让镇痛效果持续时间更长,疗效更稳固。故而干预2周后研究组腰腿疼痛、下肢麻木及腰膝无力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ODI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浮针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较常规针刺联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为理想。由于治疗时间较短、样本量有限,尚未对远期疗效进行观察,今后还需进一步完善试验,以增强说服力。

猜你喜欢浮针进针腰椎间盘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17期)2021-11-04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16期)2021-11-04浮针疗法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7期)2021-07-22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8期)2021-07-2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基层中医药(2021年12期)2021-06-05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5期)2020-11-16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25期)2019-09-10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2017年40期)2017-11-03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上海针灸杂志(2017年7期)2017-07-24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2期)2016-01-06

Tags: 穴位   注射   清风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