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实践活动类单元编排特点探析——以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为例

2023-05-08 16:55:16

杨 晨 毛萍钰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以来备受关注,实践活动类单元作为新的单元类型首次被编入教材,是教材编制的显著创新之处。这类单元是“以语文综合实践为主的单元,不设传统意义上的课文,以一体化设计的学习活动为核心,带动相关资源的学习以及贴近生活情境的实践活动的开展”。[1]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表示: “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2]因此,探寻统编高中教材实践活动类单元的编排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理解其编排理念,能够让这一重要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应有作用。本文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 为例,对教材进行了细致研读、深入探究,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新特征,更好地帮助一线教师使用新教材。

单元主题的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在宏观层面上,家乡文化是抽象的、普通的概念存在,而在微观层面上,它却是灵动的、富有个性化的真实情感体验。虽然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环境,学生的家乡或社区会带给他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与记忆,即使是来自同一个家乡,也会对其家乡生活不同层面产生兴趣。但终究每个人都是在自己所处的家乡环境中生活成长,能够深入其内部展开学习实践活动,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在书本中无法得到的直接经验。然而学生完成这种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真实背景之下,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创设真实情境。

例如,在本单元学习活动中提示学生“实地考察风景名胜、建筑设施” “考察家乡的风俗习惯、邻里方式” 等,目的不仅是要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更多的是希望这种“情境性” 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与氛围中,将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家乡生活经验及活动体验相结合,开展深度综合实践活动,达到活动目的。与本单元的“当代文化参与” 学习任务群相结合,学习任务群要求评价特定文化现象,进行家乡文化调查,对社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有所认知,所以想要实现任务群的要求、关注家乡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就要引导学生在关注身边生活的同时进行深度探究性学习。虽然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但当前基础课程仍然存在“机械化、形式化” 等倾向,因此深度学习是落实新课改的必然措施,也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要求,这种深度的实践活动能够突破专注于以传授为主的浅层学习,能够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得到有效迁移。[3]在本单元活动编排上,都是围绕“家乡” 这一人人拥有的城乡社区展开,主题与学生成长关系密切联系,且活动均在真实情境下完成,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所要展开研究调查的人物或风物,带领学生到课堂以外的真实社会中,对家乡生活中的复杂情况能有所发现、了解、探究与反思,提高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深度实践活动。

本单元下的三个学习活动的设计均以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重视生生学习共同体的组建,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意义。例如,活动一拟写访谈提纲需要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设计访谈问题;在进行访谈实践活动时需要小组成员明确的分工,有的学生发问,有的学生记录,有的学生拍照积累素材等;活动二的学习提示中明确提出“以小组为单位” 了解家乡文化现状;活动三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考察家乡文化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这种生生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旨在围绕共同的学习任务,通过共同体内部的互动或共同体与外部的交流过程,合作完成知识的更新与任务的探究。学习共同体成员应该依据组内每个人的长处与不足差异性地分配具体任务,发挥各自优势,长善救失,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尊重他人意见,学习他人优点,弥补自身不足。

统编版教材本单元在编排活动提示时要求在语文课堂中构建生生学习共同体完成学习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学生首先是独特的个体,能够发表富有个性化的观点和见解,拥有独特的学习活动体验;同时又能与小组成员协同合作,各抒己见,为了共同的活动愿景而努力,在面对活动中难以完成的任务和困难时,互相激励、答疑解惑,不仅能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启发,而且能与不同的思维方式碰撞出火花,进而建立坚实的学习联盟,在心灵与行动上都有坚强的依托,[4]在完成小组活动后能够共享学习成果。生生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组内成员进行合作探究,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并且集思广益探寻解决办法,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体现,也是落实新课标理念“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转变” 的重要手段。

认识到单元所聚焦的主题、情境以及学习方式后,我们要对本单元教材的主体部分也就是学习活动部分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当代文化参与” 学习任务群只在本单元安排了0.5 学分,虽然在选择性必修以及选修中有涉及内容,但不设置学分,穿插在其他任务群中进行,这也体现了本单元在学生高中学习阶段的重要性,代表了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承担了重要责任。因此,教材在编写时关注到了学习活动的系统化、一体化,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过去到未来。教材也围绕三个学习活动提供了与之对应的三篇短文作为学生活动的学习资源,为每个学习活动都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学习活动一要求学生通过根据所确定的方向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风物,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家乡人物,撰写访谈提纲后组织一场近距离访谈,能够对家乡或社区过去的历史、风俗等有初步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弥补学生由于年龄或学习生活的限制,对家乡文化认知不足的状况。学习活动二在初步认知的基础上,对家乡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现状以及发展情况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有深入的理解,也可对比过去思索新时代带给我们的新体验与新使命。学习活动三引导学生在调查家乡现状的基础上,能够针对家乡文化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建议,并要求建议具有正能量,应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真正参与当代社会文化建设,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以外的社会生活当中去,培养当代青年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着力提高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由此可见,三个学习活动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引导学生从过去、现在、未来对家乡文化生活产生立体的、全方位的了解,在一体化、系统化的学习活动中以语言的交流与运用为基础,拓展思维能力,提升对家乡文化的鉴赏力与辨别力,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理解,实现“当代文化参与” 学习任务群的育人功能。

教材在编写上不单单是针对一个单元进行设计,而是着眼于整本教材,不同单元学习内容之间紧密联系,不同类型的单元也相互勾连。本单元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四单元,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单元,也是人教版教材中从未设置过的独立单元,这是统编版教材在编排上的重大创新,不设置传统意义上的课文,而是以一体化设计的学习活动为核心,带动相关资源的学习以及贴近生活情境的实践活动的开展。[5]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五单元,也就是本单元的后一单元,是“乡土中国” 整本书阅读单元,在这一单元中,教材提示“从传统农村入手研究中国基层生活,源于作者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了解与情感,这是一种可贵的文化自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由此可见,两个单元在内容上存在相通之处,首先,在阅读“乡土中国” 前学习第四单元,学生通过对自己家乡生活的观察、调查与思考,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乡土中国” 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人文面貌及社会环境,更加具体地分析每一章的观点和主题。其次,读懂“乡土中国” 有助于学生分析典型的社会现象,并能够迁移到个体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摆脱现实困境。尽管时代在变迁,但我们仍然能真切地感受到烙印在中国大地的乡土文化,在我们享受美好的当下生活时也要勿忘身后故土。全面地、联系地学习两个单元的内容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也有重要意义。最后,两个单元所属的学习任务群也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起到相互支持的作用,在宏观层面上以“家国情怀” 为共同主题实现高度沟通与融合,最终实现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 这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无论是我们当下所处的文化生活还是前现代中国社会的国情,都与我们有着血肉联系,更需要当代高中生的深刻剖析、悉心观察以及积极参与,统编版教材这两个单元为学生提供了这一机会,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中所强调的综合性、实践性,将知识融会贯通的同时在主题上高度契合,体现了教材编写的整体规划与统筹安排。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教材革新必然会引起课程实施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未来也需要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

教材中设计的三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在学生语言表达与交流层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外,也在锻炼着学生实用类文体的写作能力。活动一在采访人物、实地考察风物后每位同学都要撰写一篇人物或风物志;活动二在调查家乡文化现状后可以撰写调查报告进行详细记录;活动三对家乡文化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建议,要求建议有针对性及可行性并撰写成建议书。在三个活动中涉及的 “家乡人物 (风物)志” “调查报告” “建议书” 等都属于实用类文体。实用文也被称为应用文,实用类文体写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要求学生能够抓住交际任务情境,注重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实用类文体写作还具有真实性,应与学生当前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实用类文体写作主要是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周围的人物、事物展开“对话交流”,思考社会问题,产生独特的认知与体验,提高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也能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工作等方面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单元在编排上体现了实践活动与实用性文体写作训练相融合的特点,将写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合,注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本单元三个学习活动的设计,都在“做” 中体现了“写”,且倾向于实用文练笔,将个人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信息、资料和情感体验转化成直观的文字展现出来,学生的写作学习不只是为了应试,更是能够学习写作不同文体的语言表达技巧,培养语感,积累经验。虽然在学习活动提示中没有对活动的“成果展示与交流” 做出具体要求,但我们深知这一环节在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完成写作为这一环节提供了文字基础,使学生在“成果展示与交流” 时能够自信流利地表达。从教材编排来看,阅读与写作训练相结合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重大创新与变革,而实践活动与实用性文体写作训练相结合则是本单元独特之处。

综上所述,本文从五个方面深挖“家乡文化生活” 这一实践活动类单元的编排特色,以贴合实际的主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以组建生生共同体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系统化的学习活动加深“文化传承与理解”;统合内容相似的单元,共同培养“家国情怀”;将实践活动与实用性文体写作训练相融合,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由此可见,实践活动类单元是实现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当牢牢抓住语文教材这一重要变革,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培养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家乡教材生活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1年10期)2022-01-18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1年11期)2021-03-08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0年11期)2021-01-04生活感悟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无厘头生活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爆笑show(2015年6期)2015-08-13夏天的家乡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8期)2014-06-26家乡美等初中生学习·中(2009年10期)2009-11-28

Tags: 单元   探析   文化生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