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创新路径探析①

2023-05-08 20:50:16

高 巍 卢伟帅 孙光泽

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创新路径探析①

高巍卢伟帅孙光泽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以立德树人为基础,探究新时代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的根本路径,对于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了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构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创新路径,旨在为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建设提供参考。

立德树人;
高校;
三全育人;
现实困境;
创新路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教育,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国之大计,也是我们国家民生的基础,更是民之根本。要实现教育强国,新时代高校就必须始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之落实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只有坚持把树人作为核心,立德作为根本,才能实现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目标。

1.1 立德树人的概念界定

要弄清楚立德树人的内在含义,我们首先就要确定何为“立德”,何为“树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因此国内有些学者认为,立德与树人是并列的,立德与树人同重;
还有人认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则是最终目的;
还有人认为,立德与树人互为前提,二者也是互为因果。综上所述,我们能发现,国内学者都把立德和树人视为两者,然而冯建军教授则认为立德树人是“立育人之德与树有德之人的有机统一”[1]。

1.2 三全育人的概念界定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三个部分。“三全育人”不仅仅是有关道德的教育形式,而且它还是一种具有系统性的教育理念[2]。尽管它从多个角度不断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它仍然可以更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整体的思想素质,并促进新时代高校的高质量、和谐健康发展。目前鉴于“三全育人”的概念在我国并没有明确的统一界定,但是,我们不能把“三全育人”仅仅停留在德育层面,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就是一种德育思想指引。“三全育人”比起之前的有些育人模式,它更容易、更好运用、也更好掌握,也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有利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加大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整体部署。

“三全育人”理念是新时代高校面对育人问题的强有力回应。首先,各大高校在实施育人相关工作时,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思想、管理体制以及实践上的问题。从其核心内容来看,新时代高校在育人时,如何让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全面的能力,这就要求真正有效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把育人意识以及育人理念实施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身上,让他们用知识、智慧与能力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称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由此可见,“三全育人”理念的实施就显得格外重要。其次,从“三全育人”的核心内涵来看,育人环境发生变化,其育人的内涵也就更加多元化、多样化。随着国内、国际上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也就展现了更加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在当前的新发展格局之下,新时代高校在育人方面,呈现出更多的育人要素,从而在实施“三全育人”的过程中就凸显出更多的被动局面,所以,新时代高校在育人上需要在空间上得到拓展。

改革开放至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实施与发展,并在政策方针的正确指引下交出了满意的答卷,随之而来呈现出了不断向上的发展趋势。“三全育人”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与重视,研究者们也在此领域上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但在此领域的背后凸显了很多问题,当前不难的来说,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可能还存在很多的形式主义,当下的口号以及要求可能要远远大于落实的具体措施与方案或者存在很多无力或者没有办法将措施落地的问题。总体来看,目前高校“三全育人”在各部门协同育人上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缺乏协同配合,没有真正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
另外在育人的深度和广度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目前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在高校育人过程中针对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增强深度和广度,也是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研究方向。针对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迫在眉睫。

4.1 新时代高校的绩效评价机制有待巩固

一些高校在贯穿落实“三全育人”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绩效评价标准不一的现象,特别是“一刀切”的问题,盲目地将绩效评价和教育教学评价混为一谈,从根本上看,实际上并没有理解“三全育人”在绩效评价机制上真正的实质涵义,就算认真做了评价工作,但是实际上却产生了负面效应[3]。主要是在协同育人上没有形成合力,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各自为战,在育人目标和育人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育人机制,导致绩效评价机制割裂。因此,只有不断去完善绩效评价机制,进而才能促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

4.2 新时代高校的实践育人机制尚需完备

“三全育人”中的全方位育人是十分重要的,而实践育人又是全方位育人的一部分,在高校实施过程中,实践育人不仅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价值观,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进而实现“三全育人”[4]。目前形势下,各个高校的实践育人机制仍然不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基础建设不达标,关键在于,大部分高校无法保证实践育人机制的长效性。如果高校想在实践育人的机制上取得成就,并形成向上的发展链式,就必须在实践育人的长效性上做出强有力的保障。

4.3 新时代高校的心理育人机制有待加强

心理育人是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手段。新时代高校在实施心理育人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科学性指导,尽可能地去了解学生、教师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压力下所带来的心理影响。如果无法得到释放或者缓解,会导致心理上发生变化,甚至还会产生极端的轻生行为。因此,新时代高校要尽快完善“三全育人”中的心理育人机制建设,摸索出更合理、更适合的心理育人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育人目的。

4.4 新时代高校的管理服务机制不合理

在高校“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之下,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也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保障着“三全育人”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为之提供实施的方法和路径。在高校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里的管理服务机制可能存在“走过场”的弊端,许多的高校工作者,在实施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可能会采取一些强制手段来保证工作的进行,从而将“三全育人”工作的初心抛之脑后。

首先,高校对于管理的理念认识不够深刻,觉得既然是管理学生,那就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只要学生服从了最后的决策,那么他们的管理育人也就成功了,这种管理方式更多的体现的是下级对上级命令的绝对服从,因此大多数管理人员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管理态度强硬方式粗暴,这样的管理方式非常容易激怒学生,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所以,在进行管理育人时,应该加强管理育人相关知识的学习,转变自身角色定位,要站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之下,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关爱,选择恰当的方式来管理学生。

再者,“三全育人”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服务育人为其提供的保障,而服务育人的职能是隶属于高校后勤部门的,该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够把服务育人和自己挂钩,认为育人只是老师的任务,自己没有这项职能,就会导致多种矛盾一一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后勤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甚至会存在官僚习气,为老师学生服务时会出现“踢皮球”现象,不利于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所以,综上所述,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管理服务机制,需要协同各方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的理念体系,只有将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相关工作落实、落地,才能使高校相关育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5.1 建立长效的育人机制,推进新时代高校总体制度建设

当务之急是各地高校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进而实现高校“三全育人”。不仅仅要立足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整体思路,还要兼顾协同发展文化育人、管理育人、自我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的一体化格局,进而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长效性成果。所以高校各部门、各岗位育人职责,明确育人目标。建立教育教学部门、管理部门、服务部门等和相应岗位“三全育人”工作目标清单,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育人工作实效。完善部门和学院协同育人制度,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协同推进管理育人与组织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各个岗位和各项工作之中。

5.2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新时代高校中国特色办学方向

在党的十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我国大学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责任,它承载着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大历史使命,在这历史任务上,就必须坚持我国独有的、旗帜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并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高校核心内涵,要将它内化为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引领以及行动和实践。只有始终秉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高质量人才,才能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

5.3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打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新时代高校实施“全员育人”理念时,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来说,它具有隐匿性,也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手段。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打造“三全育人”的多维度育人建设,形成集社会、制度、物质、网络一体化的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将文化、环境育人相融合,进而营造出良好的、共处的校园环境及和谐氛围。

5.4 利用课堂教学,落实“全课程教学”

课堂是育人的主要场所,对“三全育人”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在利用课堂实现“三全育人”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尽量避免灌输而导致的枯燥,要多关注当代大学生真实的需求。

大学生在学校参加的课程都会有一定的育人功能,因此任课老师也会存在相应的育人职责,因此各位教职工需要重视课堂的创新性,课堂除了相应的课程知识的传授之外,还要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为学生输出一些思想教育和人文关怀。除了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将理论、实践和思想道德相结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德艺双馨的新时代人才。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让课堂更能够适合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觉得有兴趣去学习,而不是只感觉到枯燥乏味,确保“三全育人”的顺利实施。另外,不仅仅是学校的思政课程具有育人功能,对于其他专业课程也应该让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这一重要目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教学方式应用进来,为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同的专业课也许内容不同,教授方式也不同,但是其所传达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应该是一样的,因此我们需要牢牢把握住课程育人,抓住课堂时间,让“三全育人”体现得更加全面和细致。

5.5 健全“三全育人”保障机制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师与学生紧密接触、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政策机制,激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二是加强经费保障。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三全育人”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为三全育人体系提供坚实资金保障。三是加强队伍保障。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完善选拔、培养、激励等机制,增强全员育人意识,提升全员育人能力。四是建立评估机制。由学校党委、职能部门、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由相关领域专业人员构成的第三方机构对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项目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5.6 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发挥不同教师职责优势

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对于“三全育人”的工作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典范,要求高校立德树人,就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群体应该恪守职业准则,不断反思,及时纠正不良的教学态度和方法。目前高校中仍然存在一些败坏师德的教师,也存在部分教职工对自己的职责意识不够清晰,导致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开展困难,因此加强教师师风师德建设已经刻不容缓了。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寻找良好师德师风榜样机制,以这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例为典范,大力宣传,号召更多的教职工学习,这样其他教师也会以这些老师为楷模,不断加强提升自身道德建设。高校“三全育人”只要是通过教师育的,教师对于育人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的道德素养不高、教师不求上进,“三全育人”工作的水准也会很难提高。

在“三全育人”过程中,处于不同岗位的教师职责就会有所区别,因此就需要教师分工协作,共同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不断努力。因此,不同的教师应该首先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于专业课老师在完成好自身专业课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素养,将课程教学和思想道德融合起来。而对于专门的思政老师,要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行动相结合,除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也应该在平时和学生多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学生有一个健康乐观的心态。在从事服务和管理相关部门的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平时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科学性和人文性,让管理和服务育人更好地发挥功能,为“三全育人”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构建新时代“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要将“三全育人”的相关机制落实到位、落实到准,其效果才能得以展现。从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理念来看,其本质上是对育人相关工作的深化认识,也是新时代高校下对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深入思考。新时代的“三全育人”,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全方位渗透并贯穿整个过程,也要始终秉持“立德树人”与“三全育人”的有机统一。新时代高校只有抓住“三全育人”的定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并以一切工作都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才能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进一步。

[1]冯建军.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施路径[J].人民教育,2019(18):39-44.

[2]杜丹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机制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05):171-173.

[3]邱文成, 魏炜, 黄福秀等.“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改革路径[J].广西教育,2018(47):3.

[4]花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建构研究[D].杭州:中国计量学院,2014.

①本文系基金项目202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辽宁省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建构研究”(编号:L20BSZ050)的研究成果。

高巍(1983—),沈阳体育学院教师,博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育社会学。卢伟帅(1994—),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孙光泽(1980—),沈阳体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3-4564(2022)06-0048-04

2022—09—22

猜你喜欢树人三全育人立德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年3期)2022-06-08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现代中医药(2022年3期)2022-05-30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7年12期)2018-01-03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7年4期)2017-05-29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求知导刊(2016年6期)2016-04-06“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科技视界(2016年7期)2016-04-01

Tags: 树人   视域   探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