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基于学习共同体下的高中课堂管理实践研究

2023-05-09 12:50:14

谈孔义

课堂管理,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实施、开展、把控和驾驭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的高效利用,从而促成高效课堂的实现。课堂管理区别于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则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如何在45分钟内科学地组织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是课堂管理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为此,课题组从舟曲一中的学校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学习共同体下的高中课堂管理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设计。课题的研究得到了省教科所专家的认可,2021年成功立项成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学校课堂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有效提升,帮助更多的学生走出大山,实现他们的理想。

近年来,“共同体”这一词语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例如,当前我国在外交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通过查阅《汉语词典》得知,共同体有两条释义:①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②由若干国家在某一方面组成的集体组织。显然,教育教学中所指的学习共同体属于第一条释义。学习共同体由learning community翻译而来,又译为“学习社区”,是指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基于学习者的同质性和相容性而搭建为促成学习者的知识构建和意义协商为目的的学习交流平台,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借助群体动力而实现学习提升的高效学习方法。学习共同体的主体包括学生、教师以及助教者,在基于共同目的的学习中,能够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借助群体动力,为学生创造浓厚的沉浸式学习氛围,有效地促成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相较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而言,学习共同体能够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在相互分享与讲授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学习共同体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除了基于班级授课制的线下学习,学习共同体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线上学习,构建教师、学生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现代学习系统,实现学生沉浸式学习体验。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特点,为了切实提高学校的课堂管理水平,促进学校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在课堂管理中引入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以探究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管理实施策略,提升学校的课堂教学与管理质量,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本地区课堂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以舟曲一中为样本学校,设计制作了调查问卷,实施了基于课堂管理现状以及学生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梳理出当前本地区课堂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概述如下:

(一)当前高中课堂管理现状

1. 课堂管理认识不足

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保障,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教师层面,对课堂管理的认识不足。就学校层面而言,没有形成统一的课堂管理体系,将课堂管理等同于班主任管理;
就教师层面而言,部分教师对课堂管理的概念理解并不明确,存在误解和未知的现象。什么是课堂管理,当被问及这一问题时,部分教师不能流利地回答。有的教师将课堂管理等同于学校管理,有的教师将课堂管理理解为学生管理,有的教师将课堂管理理解为高效课堂,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探究课堂管理没有多大的意义。作为高中教学,只要把学生的成绩教上去,让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这些对课堂管理的错误理解,严重制约了课堂管理研究的有效开展。

2. 课堂管理研究不够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决定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探究课堂管理中的规律,提高课堂管理水平,实施高效教学是教学规律的基本遵循。但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课堂管理的研究热情并不高涨,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关系密切,与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关系并不大。在走访部分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在学生眼中有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较高,课讲得好,但是不善于实施课堂管理,甚至由于部分顾虑,教师只管讲自己的,不管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课堂管理研究的不足,制约了高效课堂的实施,限制了教学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3. 课堂管理方法单一

课堂管理是探究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师、学生、教学以及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搭建教学因素高效化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管理水平。课堂管理一般分为两部分,即“教”和“管”,“管”是为了更好地“教”,只有重视课堂中的这两部分,协调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的课堂管理方法单一,课堂驾驭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例如,面对高中生的叛逆,部分教师由于课堂的管理而与学生发生冲突;
部分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不当,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现象的出现,就教师层面而言,与教师课堂管理方法单一,课堂管理能力不强有关,只有采取适合学生的多样化的管理模式,才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二)高中课堂管理原因分析

1. 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课堂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课堂管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保障,也是每个教师教学基本素养的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个人素质、工作能力、教学态度、组织管理经验等直接决定课堂管理水平。当前课堂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关,在教学中忽视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单纯从教学技能和教学技巧方面探究教育教学,显然是狭隘和不够全面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重视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只有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才能在广阔的教育视野中探究教育教学规律,在教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新课改培养新时代青年的育人理念。

2.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不管是教学中的哪个环节,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忽略学生的教育显然是失败的。课堂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优生在学业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后进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学到适合他们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从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等维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加学生的学业学习时间,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管理,从而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3.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对管理的因素研究不够,管理缺乏系统性

课堂管理是一个各种因素统合的系统工程,是基于教学效果平衡化的最优化管理,只有协调好各种教学因素,才能实现管理的有效性。但在调查中发现,课堂管理片面化、缺乏系统性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纪律管理,认为只要做好班级的纪律,就做好了课堂管理;
有的教师只注重课堂的环境管理,为学生创设了舒适的学习环境,并认为已经实现了课堂管理的优化,显然这些管理都是片面的,它们只是课堂管理的一部分。一般而言,课堂管理包括课堂人际关系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纪律管理等方面,只有充分了解课堂管理各个要素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统筹管理中的各项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实现课堂管理的全面化。

为了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当前高中课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管理水平,课题组引入了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以期改变本地区课堂管理现状,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引入学习共同体理念之前,课题组基于当地实际情况,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论证了学习共同体理念的可行性,一致认为其教育理念与本地教育教学具有较高的契合度,现概述如下:

(一)学习共同体强调学习的互动性,能够很好地实现人际管理

作为新的学习业态,学习共同体强调学习的互动性和交互性,在交互中促进个体的学习成长,个体的学习成长又反过来推动集体的共同进步。这种交互性不但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交往能力以及团队意识的培养,而且也是课堂管理中人际管理的重要方面。作为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人际管理包括学生人际关系的管理和学生与教师人际关系的管理两个方面。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实现组间异质组内同质,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在交流中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学习共同体中,通过知识的传授可以化解师生矛盾,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课堂管理中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二)学习共同体能够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便捷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除了个体的努力,外部的学习环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外部环境又可以分为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部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中,物理环境可以通过教室的布置、环创的设计实现,而人文环境的创造较难实现。借助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理念,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将班级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构建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良性学习生态,在合作与竞争中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除了线上的共同体学习,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信息化资源,进行线上的实时交流学习,在线上线下的多元化学习中,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进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学习共同体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归属感是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的重要心理环境要素,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先决条件,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会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因而更加愿意努力学习。归属感会逐渐演变为集体荣誉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这种持续努力的学习在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业成绩后,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正向的积极反馈。在这种良性的循环反馈中,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被激发,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渐养成。

在深入探究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全面分析当前课堂管理现状,科学论证学习共同体与本地区课堂管理可行性的基础上,课题组开展了近两年基于学习共同体下的高中课堂管理的实践研究,从全学科学习共同体课堂管理模式出发,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取得了课题研究的预期研究成果,现概述如下。

(一)根据高中各学科特点,制定适合学科要求的学习共同体课堂管理实施办法

根据高中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设置标准,学校在按要求开设了14门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民族特点还开设了藏文课程,为了能够针对性地实施课堂管理研究,课题组按照课程性质对课程进行了分类,共分为五类:①主科共四门,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藏文。②文科共三门,包括历史、政治、地理。③理科共三门,包括化学、物理、生物。④副科共三门,包括音乐、体育、美术。⑤学业水平测试项目共两门,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计算机通用技术。每类课程分别从环境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教师管理等几个维度制定了《舟曲一中学习共同体课堂管理实施办法》,并对其中的教师教学管理水平及学生学业水平两方面确定为学习共同体课堂管理的考察重点。根据年级特点,分别实施了近两年的实验研究,最后从学科、年级两个维度探究了学习共同体课堂管理模式对提高教师课堂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方面的作用,从实验结果来看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注重学科课堂管理,实施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管理教学

为了探究课堂管理的有效方法,课题组根据《舟曲一中学习共同体课堂管理实施办法》开展了基于全学科的诊断课公开教学,设计制作了《舟曲一中学习共同体课堂管理评价量表》,按照评价量表对课程进行评价,及时进行评课反馈,以便在诊断中纠正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师课堂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做法:首先,选取一名教师上诊断课,组内成员及课题组成员听课。其次,公开课结束之后及时进行磨课研课,从课堂管理的四个维度指出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对教师的课堂设计进行修改完善。最后,让教师再次上公开课,在反复的打磨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管理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读实施办法,按照要求设计教学方案,并兼顾学生学习共同体的评价指标,在磨课研课中注重课堂管理因素的优化,以便提高课堂管理水平。例如,在教学高一语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时,环境管理维度,重点要让学生明白这首词是苏轼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只有理解了这一创作背景,学生才能了解词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学生管理维度,教师可以在学生初学并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配乐朗诵,在朗诵中感受词的豪放与雄壮;
课程管理维度,教师可以整理出苏轼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不同分格的词作,让学生对苏词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教师管理维度,教师可以重点探究古诗词教学中教学技巧与教学艺术的实践,为今后的古诗词教学积累经验,从而实现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些地方会有困难,教师可以借助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小组,在线上做好助学者,为学生的学习答疑解惑。

(三)为教师搭建教研平台,探究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研究

教学研究是探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研一般分为教学实践研究和教学理论研究两部分。传统的教研以年级组、学科组展开,以公开课听评课的形式进行,全体或者个别教师就公开课实施点评,这种教研形式单一,教研内容较为片面,教研视角比较狭窄。借助学习共同体教育理念,可以开展全方位的教学研究,可以让教研变得便捷和高效。在课题研究中,根据学科特点,学校组建了学科教研群,除了平时的线下公开课教研之外,根据教学实际以及教育动态,每周确定一个教研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探究其教学意义和价值,让教研能够更加高效地来指导教学工作。例如,就项目化学习实践而言,在教研中,教师首先需要弄清楚项目化学习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项目化学习实践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方面具有哪些作用。其次,确定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方案,甄选可以实施项目化学习的相关内容。最后,在对学科的协同下实施项目化实践学习。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创建注册了教研微信公众号,为教师打造学习共同体教研社区,教师可以将平时自己写的教学随笔、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在公众号进行展示,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的教研活动、研学旅行、圆桌论坛等学术活动,在这种良好的教研氛围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例如,在课题组的帮助下学校语文教研组创建的互动语文公众号,积极开展了多样化的语文教研活动,从研学旅行到互动写作,从学生习作展示到教师教学论文刊登,从学术讲座到圆桌会议,开展了多元化的语文教研尝试,为学校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四)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以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业水平的有效提升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彼此之间的交互活动会对其认知活动产生促进作用。在课堂管理中,在创设舒适的学习环境,制定良好的课堂规则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业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①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对学生进行学业分组。与一般的学习分组不同,在学习共同体学业分组中,充分考虑学生学业水平的同质性,达到组内同质、组间异质,让分组更加具有归属感,在这样的团体中,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②建立基于组别的奖励评价机制。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的奖励评价,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③制定课堂学习规则。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目标中提出的对学生的期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程序和常规,并将部分程序和常规制订为课堂规则,以便指导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规则是描述和表达行为规范的静态形式,而对这些课堂规则所进行的动态的执行和实施,则是课堂纪律。课堂规则和课堂纪律是课堂情境中课堂活动的制度规范,成为教师进行课堂管理、评价和指导学生课堂行为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的重要保障。④创造沉浸式学习氛围。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深入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的考查,表层次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高考的要求,要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熟练运用,就要进行深度学习。在学习共同体中,在教师助学角色的帮助下,沉浸式学习体验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为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课题组近两年的实践研究表明,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管理模式与本地区的教育教学具有较高的锲合度,能够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在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同时促进学生由浅层的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可以有效地统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课题组将继续探究基于学习共同体下的课堂管理实践,在持续的教学研究中,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有效提升,帮助更多的学生走出大山,实现他们的理想。

猜你喜欢共同体教研课堂教学爱的共同体散文诗(青年版)(2022年5期)2022-05-31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共同体的战斗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0年6期)2020-09-11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4期)2019-09-10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作文教学研究(2016年1期)2016-07-05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Tags: 共同体   课堂   实践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