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普通高中特色校本课程的内容组织与实施创新

2023-05-09 17:30:29

●苗春艳

校本课程内容,是学校根据国家或地方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联系学校自身实际,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而精心选择的,有助于校本课程开发目标达成的基本材料[1]。组织这些材料的结构化水平与课程实施方式的多样性,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普通高中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的质量。

案例一:某校高一年级开设生物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疾病预防与营养科学”,共16 课时。五个主题分别为:认识传染病,让我们从认识SARS 开始;
牛奶——完美的食品;
认识维生素;
学生午餐营养供给量标准;
食物与营养。

案例二:某校高一年级开设兴趣发展类校本课程“探索星空的奥秘”,共32 课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天文概论”,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天文简史”,下设四小节;
第二章“宇宙环境”,下设五小节;
第三章“宇宙中的地球”,下设四小节。第二部分“天文观测”,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光学望远镜”,下设六小节;
第二章“射电望远镜”,下设三小节;
第三章“天文观测”,下设三小节。除此以外,还安排了两项观测活动:常规观测和特殊天象实时追踪等。

案例一的课程内容随意性强,老师熟悉什么素材就用什么素材,没有通盘考虑,内在逻辑性不强,在知识标准选择方面也不明确。案例二的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由知识到实践,呈现出清晰的内在结构。普通高中要提高校本课程内容组织的结构化水平,可以重点在如下方面着力。

(一)分析校本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

好的校本课程内容,首先是心中有学生,案例二对学生需求和学业基础进行了分析。其次是脑中有学科,案例二有天文学知识、观测工具知识等。最后是胸中有生活,案例二有众多观测活动。由此,校本课程内容来源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依据学习者经验,关注学生兴趣志向、需求水平。第二,依据学科知识,关注学科内容结构和学科之间的统整问题。第三,依据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然现象),关注真实、鲜活、广阔的社会生活。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兼顾这三种来源,才能形成科学完备的课程内容体系。

(二)明确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一是方向正确。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符合国家的教育目标、时代的发展要求、学校的育人目标和课程目标等。无论是文史领域、外语领域,还是数理领域、艺术领域,其校本课程内容的选取,都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要求,在寻根扎根中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

二是需求明晰。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际需要和现有水平,要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展的愿望。教师要充分了解并准确把握高中阶段学生在身体、心理、思维、操作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做好前期调研、座谈等工作,使课程内容确是学生所需所盼。

三是关系得当。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处理好学生、学科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统整意识整体思考,并充分考虑“学习者经验”。校本课程相对国家课程,更应该考虑学习者经验以及现实生活情境。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核心在于课程的多样化。不同学生的学习经验千差万别,这既是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的机遇,又是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的挑战。

四是便于操作。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因地制宜,符合学校实际,在充分考虑学校各类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在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体现地域特色。同在北京市,城市核心功能区的东城、西城与海淀、朝阳的地域文化有别,生态涵养区的房山、大兴与密云、延庆特色不同。不同学校要客观全面分析本区域资源优势,考虑如何将其作为鲜活的课程内容,开发相宜的校本课程。如延庆区的冰雪课程、世园课程就成了该区学校热门的校本课程。

五是目标导向。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课程的实践效果,让校本课程这个载体发挥最大育人功能。校本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思考这些内容是否能够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制定校本课程内容的筛选步骤

明确了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的要求后,要对所选内容进行合理筛选,其目的是进一步厘清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考量所选内容的适切程度与重要程度。其筛选步骤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一是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学生需求和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澄清学校教育哲学,即学校办学目标、育人目标,做到育人无偏差;
三是根据学校的课程目标,制定拟开发校本课程的目标;
四是依据拟开发校本课程的类别和具体目标选取恰当的课程内容;
五是合理组织编排课程内容,提高其结构化水平。

(四)把握校本课程内容的结构样态

课程内容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方式将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加以安排、排列,以形成有内在结构的体系[2]。泰勒提出了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三条基本原则,即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按照不同的维度,对课程内容提出了不同的组织方法,最常用的是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是将各种课程要素按照某些准则按纵向的发展序列(即先后顺序)组织起来,强调学习内容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横向组织,是打破学科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将各种课程要素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3]。

一是纵向组织的几种样态。赫莫、波斯纳、林智中等人认为,在纵向组织中,根据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有分割、分层、单线、螺旋等样态的组织方式[4]。例如某学校开发的“科学影像”兴趣发展类校本课程分为四个学习主题:如何理解科学影像;
调研探究,脚本创作;
如何拍摄和记录探究过程;
如何剪辑科学影像。这是纵向组织中的单线样态,它体现了四个学习主题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又如某学校开发的“无线电测向”跨学科主题类校本课程,分为六个学习主题:无线电和无线电测向运动简介;
无线电测向运动基础;
无线电测向运动识图演练——定向越野;
测向机制作基本了解;
无线电测向基本技术80 米波段测向;
无线电测向运动实践课80 米波段测向。这六个学习主题不仅层层递进,还螺旋上升,是纵向组织中螺旋样态的代表。

二是水平组织的几种样态。课程统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很多研究者都将统整理解为一个连续的概念。国外很多学者都试图把一系列课程统整方法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的、综合程度不断加深的课程统整过程。例如,美国学者福格蒂用各种镜面作为比喻,以潜望镜、歌剧眼镜、3D 眼镜、普通眼镜、双筒望远镜、望远镜、放大镜、万花筒、显微镜和棱镜,分别代表十种逐渐趋向综合的课程组织方式[5],具体解读为分立式、联结式、巢窠式、并列式、共享式、张网式、串线式、综合式、融入式、网络式。例如某学校数学组开发的“数学趣谈(江湖志)”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分为三个学习主题:方程、几何、数学强国。按照课程内容的统整程度,它的组织是水平组织中的分立式样态。按照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方程”内容是纵向组织中由简单到复杂的单线样态。可见,按照不同需求、不同逻辑构成的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的选择会有所侧重。但是,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会因课程的整体效能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使之相互关联、彼此平衡。又如某学校多学科联动开发的“太空总动员——航天特色课程”主题项目式校本课程,分为六个学习主题:月球基地生态舱的舱体设计与搭建、航天发射基地的选址、火箭航天主题诗歌创意写作课程、小卫星项目、为航天员做天衣。它的组织形式是水平组织中的张网式样态。每一个主题基本上是从理论认识—查阅探究—动手操作三方面组织内容,也是纵向组织中由简单到复杂的单线样态。

案例三:某校高一年级开设生物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疾病预防与营养科学”,实施安排如下:以讲授新课的方式开展教学,同时安排实验和实践活动,用13 课时进行理论传授,2 课时进行实验和实践,1课时进行评价。

案例四:某校高一年级开设兴趣发展类校本课程“探索星空的奥秘”,实施步骤如下:课程实施前,进行学生需求和知识基础前测;
实施中,开始以纯讲授的方式进行,逐步发展为课堂授课、观看视频、课外观察、观测等多种方式。具体为6 课时理论+10 课时天文望远镜实操+16 课时天文观测。

案例一基本是生物学科教学的复制,看不到校本课程的特点。案例二的途径多样化,体现了校本课程的特点。由此可见,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按照学科课程学习方式实施。基本上仍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后还有练习。如某校高一年级开发的地理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航拍中国”,每节课都设计学案,学生观看视频后进行填写。诸如此类,都把校本课程当成了提高学生高考学业水平成绩的载体。二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敢放手,不愿放手,不去放手。三是实施方式单一。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某校高二年级开发的语文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品古典诗词,悟千古同情”,主要是在平时教学中渗透。要改变上述状况,必须基于校本课程的基本特点探究适合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把教师“运作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经验的课程”,把“单一”实施方式变革为“多样”的实施方式。

(一)回归“校本”本质,明确实施特点

一是校本课程的本质属性,重在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
二是学校开发新的课程,旨在建设发展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并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对于第一种情况,不属于独立的特色校本课程建构范畴,本文不做讨论。第二种情况中校本课程的本质属性包括:课程必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
必为学生个性成长提供适宜课程资源;
必以素养为导向进行设计,符合普通高中新方案、新课标的时代要求。

二是校本课程的学习方式,“活”在因人而异、丰富多元。某校高一年级开发的化学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化学实验与创新”,该课程的实施紧扣校本课程的本质属性,重点设计两方面实施内容。第一,以学生在实验中生发的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重视激发和引导学生深化与拓展思维,重视学生质疑、反思、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和科学的实验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强化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设计多样的课堂小组探究活动,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规则;
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合作与分享学习的能力。

从上述案例可知,校本课程的学习方式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充分的自主性。校本课程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必以兴趣引之、志向导之,所以要致力于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二是勇敢的探究性。校本课程是根据学生不同能力水平开设的,修习中应表现出深入学习、不断钻研的学习品质。三是真切的实践性。要凸显学以致用,强调动手操作能力。四是较强的合作性。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是其必不可缺的学习方式。

(二)体现学习规律,创新实施方式

根据校本课程学习方式的特点,学习者主要有四种学习方式——“课堂学习”“自我学习”“交往中学”“做中学”。校本课程实施就是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学习方式成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要对每一种方式的实施策略进行细化,然后根据校本课程的不同类型选择使用,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实施样态(如表1)。

表1 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实施方式、策略及具体方法

(三)尊重“校本”差异,提升育人价值

校本课程实施,要准确把握每一项实施策略的运用时机,因材施教、因课定策、恰当灵活、合理统筹,强调“三体现”“三突出”。

强调“三体现”。一是体现不同学校校本课程特点。校本课程是各个学校自主研发的课程,不同地域、不同类别的学校在育人目标、课程目标上都有各自的侧重点,故须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达到富有个性的目标。二是体现不同类型的校本课程特点。校本课程可以分为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兴趣发展类校本课程、主题项目式校本课程、综合实践类校本课程等,不同类别的校本课程有不同特性,要依照其特性合理运用。三是体现不同学科校本课程特点。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衍生品,脱离国家学科课程谈校本课程,可谓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实施中要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及其学科本质区别对待。

强化“三突出”。一是突出不同学习时间的差异。长短课时、专门时间、业余时间,时间长短、不同时间属性,会对实施方式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精心策划。二是突出不同学习空间的差异。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不同学习场域,要选取不同的实施方式。三是突出不同学习主体的差异。校校不同、生生有异,选择适合每一个独特个体的实施方式,是提高校本课程实施质量的关键。

猜你喜欢样态课程内容校本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21期)2022-07-28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2年5期)2022-05-11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2期)2020-05-28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少儿美术(2019年11期)2019-12-14《红楼梦》(新校本)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红楼梦》(新校本)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新样态刑法论丛(2016年1期)2016-06-01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年9期)2015-07-01

Tags: 普通高中   校本课程   特色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