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进程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

2023-05-10 15:25:15

柳正茂,廖灵芝

(西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

当前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而在农村由于子女外出务工等原因老年人口比例更是远大于城镇地区,加之农村主要养老方式即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农村老年人“老无所养”“未富先老”已经成为一大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7.72%,比城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高出6.92%,同时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31.5元,远低于城镇人口的43833.8元[1]。可见,在农村空心化、农村家庭养老能力弱化的现状下[2],社会养老保险对于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支撑功能变得愈发重要。

通过总结梳理发现,国内学者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参与意愿与有效需求[3-4]、生活保障与经济支持能力测量[5-6]、制度的不足及发展完善路径[7-8]、政府角色与责任[9-10]、长效供给与可持续性[11-12]、筹资机制及影响因素[13-14]等方面,然而目前国内对此领域内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文章却为数不多。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运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领域内的研究现状、热点变迁及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定量化与图谱化分析,并且结合文献研读的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方向。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中的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期刊为数据源,原因在于上述期刊中的文献质量较高,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权威性,同时也汇集了研究领域中的核心与前沿成果。在检索过程中使用布尔运算表达式(“农村+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时间范围设置为2003年至2022年,于2022年4月7日进行文献检索。在手动剔除书评访谈、研究综述、会议报告等文献后,以最终获得的633篇文献作为此次分析的样本。

Citespace作为文献计量研究中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能够将文献进行可视化处理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发掘某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以及发文量等信息,并通过网络密度、节点大小具象化形式显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布局,从而理清该领域的研究态势和未来研究趋势[15]。本文使用Citespace5.8R2版本,通过关键词共现、关键词时区分布、路径裁剪等功能制成可视化图谱,结合战略坐标分析绘制战略坐标图,以对国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者及机构和时区分布等进行分析。

(一)文献发文量时序分析

图1是对2003年—2022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领域的发文量及其变化量进行整理,并绘制发文趋势图。从总体趋势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2010年,该时间段内除2008年和2009年发文量稍有回落,总体发文量呈上升趋势,至2010年达到顶峰,为58篇。从变化量来看,2003年—2006年平均每年发文增量较少,每年为1篇,至2007年有大幅度增幅,较前年增加了20篇。由此可见,该时期国内学者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高度关注。第二阶段:2011年—2016年,这一时期发文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至2016年达到最低数量10篇,平均每年发文量减少9篇。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这一时间段内发文数量波动起伏较大,并于2020年达到35篇,且其中多是关于“新农保”制度的完善建议以及与政策调整有关的研究。总体而言,该领域内的研究节点与国内相关养老服务建设相关,2003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做好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认真做好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实行“新农保”[16],因而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成果开始大量涌现。在2016年至今由于新政策的阶段性出台,故导致相关文献数量波动较大。

图1 2003年—2022年国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文献发文量及增量变化

(二)发文作者和机构分析

通过发文量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该领域内学术影响力较强、对领域内问题持续关注度较高的学者[17]。依据普赖斯定律,只有当研究者的发文量超过最低发文量指标时,该学者才能被称为高产作者[18]。其具体公式为:

(1)

公式(1)中,Nmin代表该领域内高产作者的最低发文量要求,Nmax代表该领域内最高产的作者的发文量[19]。农村养老保险领域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为16篇,根据公式(1)求得Nmin≈2.996,由此得出发文量为3篇及以上的学者可被成为该领域内的高产作者。基于上述结果对633篇文献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领域高产作者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农村养老保险领域高产作者

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领域的高产作者为28位,共计发文量126篇,占总发文量的20%,由此可见农村养老保险领域内的发文集中度偏低,研究成果间的关联性较差。就发文数量而言,前两名的学者为薛惠元和李伟,分别发表16篇和12篇研究成果,其研究问题包含制度不足与发展路径、农民参与意愿与需求、制度可持续性分析和以及“新农保”替代率测算等方面。薛惠元结合经济学理论,将农民视为“经济人”并从“投入—产出”与机会成本的角度对农民参保意愿进行实证分析以论证农民参保意愿的可持续性[20]。李伟研究发现年龄、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以及超期缴纳激励均对农民参保有显著促进作用[21]。可见,农民参保意愿问题在领域内拥有较高的关注度。

在研究机构分析方面,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特定的研究机构学术影响力评定指标,因此本文通过将研究机构拟人化并套用公式(1)将发文量4篇以上(含)的机构定义为研究领域内的核心机构[22],具体机构如表2所示。

表2 国内农村养老保险领域核心机构

从整体来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属于各高校的经济和社会公共管理学院,这其中农业大学的下属院系为6所,其发文量仅占总量的30%。说明农业类院校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关注较少,相关研究成果较为欠缺。从发文数量上看,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发文数量最多,为30篇,占总发文量的29%,表明该机构已在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从合作关系上看,图谱中存在连线112条,网络密度为0.0017,合作关系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总体而言,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强度较低,研究过程相对独立,农业大学相关研究缺位。

(三)文献涉及学科分析

文献涉及学科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作者的研究视角、方法及成果的所属领域。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领域所涉及学科如图2所示。

图2 2003年-2022年国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领域研究涉及学科统计

由图2可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多学科相互融合交叉的研究领域,主要涵盖保险、金融、社会学、数量经济等学科。从涉及学科比例来看,经济学与社会学所占比例较高,可见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主要从经济支出及其支持作用和农村老年人群体为研究对象。但总体上学科结构较为失衡,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和保险学的文献分别占总研究成果的26%、28%和44%,其余学科均不足1%。因此后续研究还需加强多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拓展研究角度与方法。

(一)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热点分析

本文运用关键词聚类分析绘制出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3所示,具体操作设置为:设Years Per Slice为1,Node Types为Keyword,TopN为30%,Pruning为Pathfinder。

图谱内共有节点479个、连线1024条,网络密度为0.0089,说明文献样本中的479个关键词之间共有1024条共现关系,各关键词间联系较为紧密。从研究对象上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较窄,主要集中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保险基金两方面,对于其相关及外延领域的关注较少。

图3 国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

节点面积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关键词出现频次及其中心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领域内的研究方向及热点[23]。关键词的频次越高,表明研究热度越高,中心性越高,表明研究越具重要性。

对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所对应的文献进行查阅归纳,得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制度本身适用性及其发展路径、财政收支平衡以及农村老年人群体的参保意愿及需求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人口老龄化”这一关键词虽出现频次仅为10次,但其中心性为0.12(中心性>0.1表示该关键词重要程度较高[24]),表明目前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尚且不足,但由于该关键词较为重要,因此可作为今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二)基于关键词聚类的研究主题方向分析

为深入探索农村社会养养老保险领域的研究主题及其内在联系,本文运用对数似然法(LLR)对样本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聚类结果Modularity(Q值)=0.6713(>0.3),Silhouette(S值)=0.5176(>0.5),说明聚类结构显著且合理[25]。此外,考虑到Citespace的聚类分析功能可能会忽略某些具有重要意义但特征不明显的研究内容,不利于彻底总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的主题方向。因此本文在关键词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最终判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主要有以下3个主题领域。

图4 国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一是关于提升保障水平。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新农保”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主要力量,而其保障水平能否满足不同地区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成为了学界新的关注点。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农民普遍选择投保最低档次的养老保险,进而导致其每月只能领取几十上百元的保障金,无法对农村老年人形成有效的经济支持[26]。同时从替代率的角度来看,现行的保障金发放标准缺乏实质性的公平。目前统一额度的保障金发放模式导致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新农保”的替代率远低于标准水平,进而难以满足当地农户的养老保障需求[27]。在对策建议方面,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应从制度、政府和农民自身三方面入手。政府应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同时增强宣传力度以提升农民参保档次。其次,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城乡统筹均衡发展以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民养老保障水平[28]。

二是农民参保意愿。“新农保”参保群体多为长期居住于农村的老年人,目前研究主要聚集在其参保意愿与所受保障水平方面。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主要原因为经济收入水平,其次是受教育水平、生育状况、年龄、性别等[29-30]。收入水平对参保意愿的影响为倒“U”型[31],即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民因不满足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以及对养老保险金的安全性心存疑虑而不愿参保,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因无法承担参保费用无法参保。其次,“新农保”的经济效应明显,领取保障金的农户其消费支出增长了约12.5%[32],同时其对解决农民贫困问题也有着积极作用。但从整体来看,农民群体的经济收入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且地区差异较大。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应更加关注参保档次差异化、缩短地区保障差异以及对孤寡残疾等特殊农户群体的保障等方面研究。

三是财政补贴及收支平衡。在目前“新农保”模式下,国家财政主要承担发放基础养老金的“兜底”责任,同时地方政府要在缴费和保障金发放两个环节进行补贴,长此以往基层政府的经济负担无疑会越来越重[33],尤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地区,其地方财政的负担远高于东部沿海地区。另外有学者预测,中国财政只有在2053年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才能负担得起“新农保”的财政补贴支出[34],但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经济经济增长滞缓,要维持现有补贴水平势必会对给国家及地方财政带来更大的压力。对此,完善基金管理与投资机制则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及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严峻背景下,如何平衡用于"新农保"的财政收支仍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探索。

(三)战略坐标分析

战略坐标法[35]主要用于分析某一研究领域内研究主题的象限分布及变化趋势。以研究主题内文献平均研究年份与领域内所有主题文献平均研究年份之差表示新颖度,设为X轴;
以研究主题内文献平均数量与领域内所有主题文献平均数量之差表示关注度,设为Y轴,通过关注度与新颖度两个指标综合评定某一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36]。n表示共现关键词个数;
i表示所形成聚类的个数;
m表示每个聚类中关键词的个数;
Yij表示第i个聚类中第j个关键词的贡献年份;
则“新颖度”计算公式如下:

(2)

(3)

将所需数据从Citespace中导出,并运用上述公式计算出每个聚类的新颖度和关注度,具体结果见表3。通过Excel利用上表数据绘制战略坐标图如图5,其中横坐标设为新颖度,纵坐标设为关注度。参保意愿与影响因素位于第一象限,其新颖度与关注度均为正值,说明该聚类为领域内的核心研究主题[37],其内容和方向开始逐渐受到学界广泛关注。

表3 聚类新颖度和关注度结果

图5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战略坐标图

制度现状与完善路径、制度可持续性发展位于第二象限,其关注度为正值,新颖度为负值,为基础研究主题,其中保障水平的关注度相对较高,说明这两个主题虽不是新兴的热点问题,但长期受到领域内学者的广泛研究且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

政府责任、资金筹集与管理位于第三象限,关注度和新颖度均为负值,为边缘研究主题,表明这些研究主题被提出的时间较早且近几年少有此方面的研究。简单来说,这些问题已不是目前领域内研究的重点及热点。

保障水平、溢出效应位于第四象限,关注度为负值,新颖度为正值,为潜在研究主题。这反映出这些问题兴起不久且尚未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的部分问题可能成为未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的新焦点。

(一)结论

本文通过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2003—2022年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633篇核心文献进行分析并绘制了知识图谱,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发文量与涉及学科方面,国内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文献数量呈下降趋势,且于近几年随政策的变化而产生较大的波动。其次,现有文献所涉及学科结构失衡,研究视角多局限于经济学和社会学,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面有所欠缺。

第二,在研究热点方面,“制度不足及完善路径”“农户参保意愿”以及“保障水平”是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领域被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此外,“人口老龄化”是后续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可作为今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的重点问题。

第三,在研究趋势上,2003—2022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3—2010年为新老农保的交替期间,“新农保”直至2010年基本实现农村全覆盖,故此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农保”的制度构建与完善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方面;
2011—2016年间,随着“新农保”制度的发展完善,研究主要围绕农民参保意愿、政府责任、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问题逐渐细化;
2017年至今,领域内学者主要关注“新农保”的减贫和经济支持作用,研究对象由农户转为农户家庭,研究方向逐渐转为“新农保”的经济保障和溢出效应。

(二)展望

在老龄化问题加剧,家庭养老逐渐式微的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普惠式的养老保障制度有利于构建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改善农户及其家庭的经济条件。后续研究应立足于现有成果,结合目前农村养老面临的形势与问题,从不同方面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并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推进。

第一,完善创新基金审计制度。养老保险基金赤字一定程度上受监管过程中违规支付、截留、挪用等违法违规操作的影响[38],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基于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提出构建“云审计”系统,借以缓解当前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39]。基于此,笔者认为未来应重点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构建新型基金审计与监管系统,以保障养老基金的合理运转与管理,同时尝试探索实现数字化“新农保”。

第二,溢出效应研究。“新农保”除基本的生活保障功能外,还在儿童照料与健康、生育意愿、村民政治信任等方面有着溢出效应[40]。目前学界鲜有关于“新农保”溢出效应的研究,现有的少数文献也仅从养老模式的选择[41]等单个角度进行论证,缺乏系统整体的研究。因此,今后应在“新农保”基础保障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农村社会的新背景、新问题,进行关于其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从不同角度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猜你喜欢新农发文养老保险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金融年鉴(2021年0期)2021-08-25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金融年鉴(2020年0期)2020-01-16新农人时语新农业(2017年22期)2018-01-03新农人时语新农业(2017年2期)2017-02-02新农人时语新农业(2016年15期)2016-08-16新农人时语新农业(2016年22期)2016-08-16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当代工人(2014年23期)2015-01-19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金融年鉴(2014年0期)2014-02-27

Tags: 可视化   养老保险   计量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