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基于CiteSpace的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研究

2023-05-11 10:40:45

王潇涵,张春梅

(西安财经大学 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近年来,纳米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合成生物技术等不断创新,但是由于新技术自身风险性和复杂性以及过快发展速度导致其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引发了一些关于新兴技术的伦理与社会问题。创新推动新技术发展,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新技术对自然与社会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生。基于此,在强调技术创新对世界发展的重大作用的同时应注重创新技术利益相关者在创新过程中的参与,以最大限度降低新兴技术融入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争取新技术以最恰当的方式融入社会的“负责任创新”理念应运而生。

由于负责任创新概念的伦理性与宽泛性使得当前负责任创新相关研究还处于概念界定、理论深化与实证摸索阶段。在负责任创新研究中,学者关注负责任创新理论框架塑造、负责任创新维度的拓展、在各种案例中负责任创新的嵌入机制、负责任创新制度建设以及对负责任创新政策的解读与拓展。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管理学领域在负责任创新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负责任创新是以解决创新的责任伦理问题为目的的概念,而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不仅是创新的主要发起者还是负责任创新的主要实施者,因此与企业决策、企业战略等行为息息相关的管理学便与负责任创新研究有着密切关系。而在管理学领域的负责任创新研究更多的是与企业社会责任(CSR)、企业战略以及企业家精神概念等结合研究。但是鲜有学者对管理学领域的负责任创新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因此,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相关文献为研究数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负责任创新文献进行分析,发掘研究热点、找出关键主题、整理其发展脉络、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1.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负责任创新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展望。在考虑到数据库的权威性、全面性以及负责任创新研究的特点之后,选择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SSCI为研究数据来源,并进一步确定“负责任创新”和“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为检索主题词。在WOS数据库中以“Responsible Innovation”OR“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为主题词,时间跨度设置为“所有年份”,数据时间更新至2022年7月7日,选择“Article”&“Reviews”为文献类型进行检索,手动筛选并删除明显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后,最终得到651篇负责任创新主题文献。为进一步研究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发文情况,在WOS检索条件基础上将WOS类别设置为“Management” “Business”等管理学相关类别,最终得到270篇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文献。

1.2 数据处理

为满足文献研究需要以及CiteSpace软件对研究数据要求,在导出文献数据时以“全记录与引用的参考文献”为导出内容,并分别将负责任创新主题的651篇文献与270篇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文献以纯文本格式导出,并按照CiteSpace软件要求将文件以download_*命名并保存。为避免重复分析,在进行可视化分析之前运用CiteSpace软件的除重功能对文献数据进行了除重处理,除重结果发现文献发表日期始于2009年,因此本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中时间跨度为2009-2022年。

2.1 发文量与趋势分析

图1列示了负责任创新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

由于文献检索时间跨度末端为2022年7月7日,因此未能收集到2022年全年文献数据,采用白色虚线柱状图与白色方块表示。负责任创新文献从2009年开始发文量逐年上升,并于2021年达到顶峰,共计130篇。2009-2014年,负责任创新总体发文量不足20篇;
自2014年之后年发文量均在20篇以上;
2009-2016年,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发文量均在20篇以下,从2017年开始,发文量逐年增长但在2021年有下降。在管理学发文量占比方面,除2010、2011、2015、2016年以外,其余年份管理学发文量均占总发文量的40%。除去总体发文量较少的2009-2011年以外,占比最高年份为2020年(53.91%),占比最低的年份为2015年(11.54%),有3个年份占比在30%~40%之间,4个年份占比在40%~50%之间,2个年份在50%~60%之间。

从总体来看,负责任创新研究相关文献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而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文献则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且呈阶段式增长。增长趋势表明负责任创新逐渐成为各领域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管理学负责任创新文献占比也表明目前负责任创新研究很大比例是管理学领域的研究。

图1 负责人创新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

2.2 作者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研究情况,首先对作者进行分析。在CiteSpace软件中将数据导入之后,将时间切片(Time Sciling)设置为2009-2022年,切片年份数量(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节点类型(Node Type)设置为作者(Author),为了使可视化分析图谱清晰表达,将网络图裁剪方式(Purning)设置为寻径网络法(Pathfinder),剪裁策略为剪裁单个切片网络(Purning sliced networks),其余设置均为系统默认。图2为基于作者的合作图谱,得到210个节点,179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8 2。作者之间有连线表明其具有合作关系,连线越宽则说明作者之间合作发文数越多,无连线表示作者单独发文,作者名字大小与其在该领域发文量呈正比,作者图谱分析可以表示该领域研究的代表学者与主要贡献者。

由图2可知,在负责任创新研究中,相较于作者独立发文,更有影响力作者发文更多的是基于团队合作,如Stahl团队、Owen团队、Blok团队等,每个研究团队研究方向各不相同。Stahl团队主要从伦理层面讨论负责任创新对解决新兴技术伦理问题的帮助,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s)领域为视角,将新兴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梳理为概念、个人、社会后果等,肯定负责任创新的可行性[1]。Owen团队主要对负责任创新政策层面以及案例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早期欧盟负责任创新政策的3个特征:科学为社会服务、响应性的制度化、对责任的重新定位。并在2011年以负责任创新相关研究和访谈为数据来源,识别影响负责任创新制度化的因素,包括挑战合法性、企业家精神的力量等,对负责任创新的制度化作出了贡献[2-3]。Blok团队以商业环境为背景,批判性反思审议性参与是否是企业合适的负责任创新治理机制,厘清开放创新过程理想与竞争性市场运作方式之间存在的冲突,为负责任创新在商业环境背景下的嵌入作出了贡献[4]。

图2 管理学负责任创新研究作者共现图谱

2.3 研究文献共被引分析

图3 管理学负责任创新研究文献共被引时区图谱

为了解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相关研究的基础性文献与创新性文献,进一步对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共被引分析,在其余设定与作者分析设定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将节点类型设置为参考文献(Reference),可视化方式(Visualizations)设置为时区(Timezone View),最终生成461个网络节点,1 261条连线,密度为0.011 9的文献共被引时区图谱。如图3所示,图谱中圆圈大小表示文献的共被引次数,圆圈越大代表文献共被引次数越高,具有较好代表性。时区图谱按照年份大小由左到右依次排列,越靠近左边年份越早,因此可能会产生基础性文献,对整个研究领域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越靠近右边年份距当前越近,这些文献的影响力可能不及经典文献,但是很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在通过时区图谱大致了解研究领域的重点文献之后,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文献共被引频次、突现度、中心性、半衰期等指标对研究进行深入了解。频次表示文献共被引次数,是指2篇及以上文献被一篇文献同时引用的次数,因此频次越高则表示该文献有可能是该领域的基础性文献;
突现度表示文献在一定时间被大量引用的程度,代表在某一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可能成为未来研究方向;
中心性表示文献与研究主题相关程度,中心性越高,文献越贴合研究主题;
半衰期是指被引文献老化程度,表明文献半衰期越大则表示该文献有效价值越大,影响力越大,该领域热点持续时间越长。为清晰地对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根据文献共被引时区图谱分析结果,将研究领域关键文献的主要指标进行梳理,如表1所示。

首先,从引用频次来看:Stilgoe等[5](频次40)通过对英国17个关于科学和技术公众对话中的交叉性问题分析,提出预期、自省、包容、响应四维度框架,并通过将SPICE项目嵌入负责任创新四维度框架的案例证明其可行性,为负责任创新框架研究奠定了基础。Schomberg[6](频次25)将负责任创新定义为一个透明的、互动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社会行为者和创新者相互响应,以实现创新过程及其可销售产品的可接受性、可持续性和社会可取性。并提出基于产品维度和过程维度的负责任创新框架以实现负责任创新应用。

其次,从中心性来看,Hoop等[7](中心性0.22)通过案例指出负责任创新研究面临着物质障碍、权力差异、责任划分等方面的限制,阻碍负责任创新发展;
Fisher等[8](中心性0.21)在梳理国际会议、立法等层面的负责任创新活动与政策后,提出社会技术整合研究(STIR)和建设性技术评估(CTA)两个软干预案例,以期为负责任创新实践提供支持。

再次,从半衰期来看,有多篇文章半衰期达到4.5,具有较长的影响周期。其中,Owen等[2]以地平线2020战略(Horizon 2020 Strategy)为背景,指出作为创新本身的负责任创新应在政策层面明确目的与动机。Blok & Lemmens[9]从创新过程的输入、生产量、输出3个方面指出,由于利益冲突、透明度不足等原因,对负责任创新概念的实际适用性提出质疑,并为负责任创新的未来研究提供了方向。Schomberg[10]将以技术评估为主的各种影响评估方法嵌入以产品维度与过程维度为基础的负责任创新框架,为新兴科学技术的正确影响评估提供了方法。

表1 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关键文献主要指标

最后,从突现度来看,突现度高文献也有较高的共被引频次:Stilgoe[5](频次40,突现度14.7);
Owen[2](频次22,突现度8.89);
Schomberg[6](频次25,突现度7.14)分别从维度实践、政策层面、概念框架方面对负责任创新进行研究。文献突现度与共被引频次的高次(频)数说明目前负责任创新研究更多的是基于基础性文献的拓展以及向新方向探索。

总体而言,从管理学领域的负责任创新文献共被引分析结果来看,在各方面影响力较大的被引文献几乎都是理论性研究,这说明负责任创新是追求在创新过程的全阶段利益相关者参与,以期达到创新成果“完美”嵌入人类社会的伦理性概念,但是其理论与实践研究更多的还是基于管理学,进一步说明管理学领域的负责任创新文献研究具有学术价值。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负责任创新研究热点与前沿方向,将CiteSpace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Keyword),时间跨度、时间切片等选项保持一致。经过可视化分析最终生成320个网络节点,97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9 2的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共现图谱中关键词所在的圆圈越大,代表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说明该关键词已在该领域有研究成果同时也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了解关键词出现的时间,与文献共被引时区图谱相同,将可视化方式以时区形式展现,最终得到图5,以反应研究热点的变化。为研究关键词将频次前20的关键词及其中心度进行整理,见表2。由表2可知,关键词共现频数前十为:responsible innovation(负责任创新)、science(科学)、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负责任的研究和创新)、framework(框架)、technology(技术)、innovation(创新)、governance(治理)、society(社会)、public engagement(公众参与)、participation(参与)。这说明在负责任创新研究领域,以上关键词与研究主题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关键词中心性排名靠前的为:future(未来)、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负责任的研究和创新)、challenge(挑战)、framework(框架)、innovation(创新)、policy(政策)、business(商业)、governance(治理)、society(社会)、technology(技术)。具有较高共现频次的关键词具有较高中心性,负责任的研究和创新、框架、创新、治理、社会、技术等是负责任创新研究的热门主题。总体来说,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了解到研究领域相关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话题。其中,具有高频次与高中心性的关键词可能是一定时期内的研究热点,但是低频次与低中心度的关键词也值得注意,因为其可能代表着该领域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图4 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5 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

3.2 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研究主题的关键词,其中,突现度越高的关键词说明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有着较大的影响力。通过对关键词突现进行梳理,得到表3。对关键词共现和突现情况进行分析,将负责任创新研究发展时间线整理为3个阶段。

表2 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研究关键词及中心度

表3 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研究关键词突现

第一阶段:2003-2010年,负责任创新研究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负责任创新研究还未受到政策层面的重视,以学者个人研究为主,研究主题更多是通过对新兴技术弊端的反思将负责任创新作为可行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Hellstrom[11]首次提出负责任创新概念,他基于新兴技术系统,试图通过以“预防性遇见”与“确定系统性风险杠杆点”为理论基础的负责任创新概念来应对其带来的技术与风险评估挑战。Owen&Goldberg[12]通过提交风险登记册方法与英国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的一项纳米技术研究合作进行实验,以期通过该过程的自反性与多学科性对创新活动早期治理提供帮助。

第二阶段:2011-2015年,负责任创新理论框架研究阶段。该阶段负责任创新概念界定、框架制定研究发展迅速,共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大多发表于这个时期,是搭建负责任创新理论基础的重要阶段。2011年,负责任创新首次作为欧盟发展战略重要内容在《地平线2020框架计划建议书》提出,为负责任创新研究发展提供了政策土壤[13]。在概念界定方面,已有学者对负责任创新概念进行解释[5-6,14-15],虽然目前学界对负责任创新概念并没有达成一致观点,但是学者认为其目标是在创新全过程凝聚利益相关者的力量以应对来自伦理道德、社会需求与环境背景的挑战。在框架搭建方面,影响力最大的是Stilgoe等[5]提出的“四维度”框架,在此前后,有学者提出“三维度”[14],“五维度”[16]与“六维度”[17]概念框架,拓展了相关研究。

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负责任创新多维研究阶段。随着负责任创新研究基础理论完善与各界对创新产品衍生问题的重视,在此阶段负责任创新研究呈现出不同特点。地域化研究增加,之前研究以欧洲为背景进行,在理论逐渐走向世界背景下,Hadj[18]以北非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指出负责任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环境管理与企业竞争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Ashworth等[19]以澳大利亚为背景,指出负责任创新在本土化中面临着对“责任”概念不明确的问题。反思性文献开始出现,在理论性文献研究基础上,有学者对概念框架进行反思与外延性研究,如强调道德约束创新活动的负责任停滞概念[20],以及从责任归因[21]、负责任创新价值观[22]、范式[23]等层面进行探讨。同时,以企业为研究背景的文献开始出现:针对企业绩效[24]、企业战略[25]、企业社会责任[18]等方面的实证性与规范性文献推动相关研究发展。最后,在2020年“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计划收官之际,“地平线欧洲”(Horizon Europe)计划将负责任创新作为一项总体性原则纳入计划[26],为负责任创新提供政策支持,说明负责任创新已形成成熟的理论框架,被行政机构认可并接受。

3.3 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研究主题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了解研究主题的热点研究方向。在关键词共线图谱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关键词进行聚类,如图6所示,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 Q)为0.624 5(>0.3),说明聚类结构显著;
聚类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 S)为0.848 2(>0.7),说明聚类结果可靠。为进一步了解各聚类演变趋势,在对关键词使用对数似然法(LLR)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图谱以时区可视化方式展现,得到关键词聚类演变知识图谱。经过分析,得到管理学负责任创新5个聚类:public engagement(公众参与)、imagine rri(负责任的研究和创新设想)、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组织能力)、value sensitive design(价值敏感设计)、delphi method(德尔菲法)。为进行详细分析,将聚类基本情况整理如表4所示。

(1)围绕负责任创新、响应性与参与治理等内容的公众参与研究。公众参与是负责任创新实施的重要前提,多方利益相关者的知识多样性和需求差异性可以将创新过程中的问题最大程度显现,降低新兴技术嵌入难度。Schaper-Rinkel[27]对德国与美国纳米技术治理进行对分析,认为在新兴技术治理框架中吸收来自不同利益相关者意见至关重要。响应性是负责任创新的重要维度,其对新知识技术提出的问题做出反应,以推进负责任创新发展,Heltzel等[28]针对响应性提出科学技术、市场、专家、网络以及社会驱动5个响应性框架,并指出通过对话方式明确集体响应方向。

图6 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4 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关键词聚类情况

(2)围绕叙事法、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和交叉专业知识的负责任研究和创新设想研究。目前负责任创新概念与框架研究较为成熟,但是由于其发展周期较短等因素,使得负责任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面临挑战。Felt等[29]提出基于卡片的想象RRI(IMAGINE RRI)方法,以期通过该方法将责任与实践联系,促进负责任创新实践发展。Kalliomäki等[30]强调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认为应重视研究人员与从业人员之间的制度化合作,加强二者互动使得研究成果被有效利用,实现负责任创新目的。

(3)围绕可持续发展、负责任研究和创新以及研究和创新的组织能力研究。该聚类主要关注负责任创新制度化问题。随着可持续发展等概念提出,有学者将负责任创新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方式,Voegtlin&Scherer[31]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负责任创新“三维度”框架,并提倡通过柔性法规、集体创新和协商民主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治理。Pandza&Ellwood[32]通过研究发现机构内负责任创新制度化是研究战略和道德代理相互作用的过程。Timmermans等[33]将负责任创新作为元责任嵌入到企业责任框架中,形成责任网络,明确企业责任,以实现为社会所接受的企业负责任创新。

(4)围绕大数据、阈限创新和金融创新的价值敏感设计研究。该聚类主要对负责任创新局限性进行研究。Mertens[34]通过对临床实践创新研究发现:即使当前负责任创新框架已有较高适用性,但需对不同环境下的负责任创新进行研究,以提高负责任创新概念框架的灵活性。Kerr等[35]认为负责任创新研究需要通过批判性反思、强调不同创新类型之间互动等方法,实现负责任创新举措的创新,以刺激创新实践与思维新方式出现。Umbrello[36]认为道德直觉影响利益相关者对负责任创新的接受程度,提出将启发式干预方法纳入敏感价值设计方法中,以降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认识偏差,实现负责任创新对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整合。

(5)围绕研究和创新治理、科学公共传播和影响评估的德尔菲法研究。这一聚类主要关注负责任创新的工具研究。López-Pérez&Olvera Lobo[37]运用基于专家调查的德尔菲法[38]发现,研究项目几乎没有利用数字工具来提高公共参与程度,负责任创新项目的沟通是自上而下的。Gignac等[39]提出使用InSPIRES工具对参与性研究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影响评估。

4.1 结论

新兴技术发展带来诸多伦理、环境以及社会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对创新技术的全面思考,催生了负责任创新概念的出现,作为负责任创新理论与实践扎根的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研究已取得系列成果。本文通过对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研究发现,负责任创新文献发文量自2014年之后逐年增长,领域内已出现影响力较大的研究团队与高质量文献。对关键词分析进行文献分析发现,负责任创新、科学、负责任研究和创新、框架等关键词研究较为集中;
对研究脉络进行梳理后,将负责任创新研究发展时间段分为:早期初始研究、中期理论框架研究与近期多维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方向总结为公众参与、实践、制度化、局限性以及工具研究。总之,针对管理学领域负责任创新文献检索与梳理反映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与发展脉络。对于负责任创新文献分析不仅要对该领域研究发展进行梳理,更应分析未来研究发展趋势与方向。

4.2 展望

首先,负责任创新理论的深化研究。从负责任创新概念的初步提出到负责任停滞理论出现,负责任创新理论经历从迅速发展到自我反思的过程。理论研究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而实践可推动理论发展,负责任创新理论实践研究已经取得成果,同时实践中也暴露理论框架问题。因此未来研究可以针对不同环境背景下的负责任创新理论框架进行延展性研究,在更微观的层面如责任、创新以及维度等概念进行分析。

其次,负责任创新的实证研究。已有学者对负责任创新指标进行整理,但是负责任创新实证研究较少,目前实证研究更多的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将负责任创新作为中介与调节变量分析其作用,并没有通过具体指标进行分析。负责任创新作为贯穿整个创新过程的概念,与其相关实证分析可以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不同创新主体的信息,同时为创新主体提供衡量负责任创新能力的指标,为评估负责任创新成果提供标准。因此可以对负责任创新的具体指标进行分析与梳理,同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负责任创新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资本结构与企业负责任创新能力的关系以及负责任创新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等进行分析。

最后,负责任创新的多主体、多背景研究。负责任创新研究经历从微观到宏观再到微观的过程,不同学科、不同行业对负责任创新的理解都有所差异,这是其认知与所处环境不同而导致的,因此给负责任创新实践带来了挑战。同时,不同技术背景的企业对负责任创新不同思考。因此,该领域未来可以基于不同的政策背景、技术背景、经济背景等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管理学图谱框架“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上海管理科学(2022年5期)2022-10-18框架小资CHIC!ELEGANCE(2022年1期)2022-01-11绘一张成长图谱少先队活动(2020年12期)2021-01-14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数学物理学报(2020年3期)2020-07-27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浅谈管理学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领导科学论坛(2016年9期)2016-06-05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2期)2015-11-07联邦快递的管理学现代企业文化(2015年1期)2015-02-28

Tags: 负责任   管理学   领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