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路径研究——以CIS,理论为视域参照

2023-05-11 15:45:04

季 平

(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2022 年1 月18 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1]这是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在重要的公开讲话中提到“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 月24 日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廉洁文化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廉洁为价值取向、文化为建设载体,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内含廉洁的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2]7。

高校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高校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生态系统”。大力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对推进干部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学生廉洁从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和现实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成为高校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也成为一个具有现实实践指向的研究课题。

CIS 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的缩写,直译为企业识别系统,其含义是企业运用整体传递系统、采取多种传播手段,将其产品、服务和蕴含其中的企业理念及时地传递给社会公众,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3]。从含义中可知,CIS 是企业一种有意识的经营战略,是企业与社会大众沟通、联系的有效链接,对优先获得消费者青睐、扩大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赢得市场竞争等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德国AEG 电器公司早在1914 年就将CIS 应用于企业形象设计,但CIS理论却在20 世纪30 年代诞生于美国。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在欧美发达国家掀起了企业应用CIS 的热潮。20 世纪80 年代后期,CIS 传入中国大陆,逐步被国内企业接受并广泛地应用,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CIS 理论主要由企业理念识别(Corporate Mind Identity,简称CMI)、企业行为识别(Corporate Behavior Identity,简称CBI)和企业视觉识别(Corporate Visual Identity,简称CVI)三部分构成,三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企业理念识别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意识塑造、并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企业经营理念,属于企业的意识形态、精神体系和价值准则,是CIS 的内在核心;
企业行为识别是企业理念识别的外在行为表现,涵盖了企业的绝大部分经营管理活动,属于企业精神对内培育和对外宣传的动态识别形态,是CIS 的行为显示;
企业视觉识别是企业理念的视觉化,将企业的精神体系、价值观念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符号,塑造出企业独一无二的静态识别形象,是CIS 的直观表现。CIS 理论的这三个构成要素,共同组成了一套内涵丰富、系统完备的作用体系,服务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实践和深入发展,CIS 理论的适用范围也逐步扩大,逐渐被政府、医院、高校等社会组织机构运用,同时也为我们深入研究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广泛意义的文化是人类在自然基础上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其主要的内容形态。而廉洁文化作为文化范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包含文化所具有的三个内容形态,由此,高校廉洁文化可分为高校廉洁精神文化、廉洁物质文化和廉洁制度文化三个层面,而这恰恰与CIS 理论的构成三要素相一致、相对应,有着契合度很高的内在逻辑关系。所以,CIS 理论作为一种内化机理,为研究高校廉洁文化提供了可能性与可行性。

廉洁精神文化是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在核心,着重体现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宗旨理念,是高校有意形成和塑造的一种廉洁文化自觉,具有强大的精神属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廉洁制度文化是廉洁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高校一切活动的行为准则,高校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内塑造和开展一系列社会活动对外宣传来规范和约束师生的行为;
廉洁物质文化是廉洁精神文化和廉洁制度文化的外在物化形态,它将高校的目标追求、价值准则、教育理念、办学宗旨等抽象化的概念转换为实体化的物态,向社会传递良好的高校形象。

将CIS 理论导入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就是从CIS 理论的三个构成要素出发,通过寻求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共有属性,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全新的理论支撑和有效的实践支持。通过导入CIS,使高校的办学理念得以凝练,制度行为不断规范,形象塑造进一步升华,从而提升公众对于高校的认同感,扩大学校自身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4]7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重大成效,而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更是受到全党和全社会的重点关注。做好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需求,也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基础性工程的愿景追求,更是纵深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要求。教育部早在2005 年4 月就启动了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2007 年3 月发布了《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高校越来越重视廉洁教育,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意义深刻的廉洁文化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仍停留在表面,还未形成一种廉洁文化自觉,存在理念表面化、行为模式化、视觉盆景化等诸多的现实困境,依然面临严峻考验。

第一,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存在理念表面化的困境。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各高校虽然进行了廉洁文化的相关建设,但也仅仅是在某个时间或某个节点,由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和下发有关的规章制度和通知文件,还缺乏将其转化为自身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精神品格的内驱动力和体制机制。由于工作重心和功能认知的缘故,高校对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缺少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廉洁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存在着理念表面化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过程,也不利于人们对廉洁文化教育的认同,廉洁精神不能深入人心。

第二,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存在行为模式化的困境。当前,高校普遍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意义深刻的廉洁文化教育活动,如廉洁教育专题讲座、廉洁文化知识竞赛、廉洁文化主题演讲、廉洁教育宣传展览等。这些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学生,但是大多流于形式,创新度不高,没有很好地将廉洁理论知识与活动结合起来,对廉洁文化的有关知识传播力度不足,效果也不理想[5]。廉洁文化建设的主体较为单一,基本上为高校自上而下开展相关活动,活动模式容易千篇一律,施教者的主动引导和受教者的主动学习还不够明显,在廉洁文化内核的行为外化上表现出固化的特点,缺乏创新性,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存在行为模式化的问题,廉洁育人效果也大打折扣。

第三,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存在视觉盆景化的困境。视觉形象设计是高校塑造形象和传递信息的有效工具,可以将高校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转换为外在的具体符号。比如校徽校训校旗可以蕴含一所高校的精神,校园标志性建筑可以传承一所高校的追求。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对于师生来说,具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和精神归属感。高校在廉洁文化可视化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建设,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廉洁文化建设成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之后的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基本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不仅出现了不少的雷同现象,高校之间也存在相互模仿的倾向,导致只见“盆景”不见“花园”,容易在视觉上产生审美疲劳。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在外在符号方面存在的视觉盆景化问题,使得廉洁精神得不到有效、有力的传播。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总和,是社会的先进文化、德治文化在高校的集中体现和反映,以廉政思想和精神为核心,以廉政制度为保障,以廉政道德标准为软约束力,以高校校园文化为载体[6]123。笔者以CIS 理论为视域参照,试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个维度探索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路径,为推进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校园廉洁生态场域,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有效运用理念识别,加强新时代高校廉洁精神文化建设

理念识别作为CIS 理论的内在核心,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有意塑造并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精神体系和价值追求,是高校建设发展的灵魂和源泉。理念识别是高校开展一切活动的根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精神文化,是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和核心要素,是高校师生共有的精神财富,可以起到凝聚人心和激励意志的作用。一种精神得以永恒,不仅在于它的精髓与内涵超越了时空,更在于它在时代的变更中能不断地被赋予新色彩,这才是其生命力强大之所在[7]。

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吸纳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习近平同志曾强调:“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8]“廉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早出现在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和沉淀后,它延伸出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此外,像包拯、海瑞、于成龙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清正廉洁历史人物,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颂廉贬贪的经典篇章,都是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通过其完整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行为规范等内容,以传授、宣喻、评价、言论、交往、示范等方式,以无形的、潜在的力量发挥导向作用、凝集作用、教育作用和规范作用[6]61。

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分别阐述了价值目标、取向和准则。习近平同志曾多次指出:“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深入人心,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0]作为高校来说,要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学校文化发展的目标,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校园环境,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校园文化的崇高追求[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可以有效引导高校师生树立崇高的价值理想,形成积极的价值导向,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引领新时代高校廉洁精神文化建设。我们要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高校廉洁理念、价值取向、精神品格的内驱动力和体制机制,用理念强基固本,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达到润物无声、深入人心的效果,真正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而实现高校廉洁规范和价值导向的有机统一。

(二)有效运用行为识别系统,加强新时代高校廉洁制度文化建设

行为识别是CIS 理论的外在表现形态,是理念具体化的措施和行为方式,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内塑造和开展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对外宣传,具体表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活动。作为廉洁精神文化的具体外在表现形式,廉洁制度文化是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外显动态过程,不仅是高校一切活动的行为准则,也是高校个体和群体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具有引导、制约、规范和激励的作用。高校廉洁制度是广大师生员工对廉洁办学的理念、目标的广泛认同在制度层面上的反映,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师生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件,是具有强制约束力量的刚性准则[2]120。

一方面,我们要增强制度刚性。高校要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监委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新时代廉洁文化体制机制,把“全周期管理”理念方式贯穿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育人全过程,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入高校师生心中。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方式,明确告诉人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以便于人们的选择、防范及作为或不作为[6]236。所以,廉洁制度文化建设是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它将廉洁精神转化为能够看得见、行得通、做得到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使廉洁理念行为化,具有可操作性,把惩治和预防腐败融入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生根,对高校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和育人等方面进行有意识地规范和引导,在制度上确保干部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学生廉洁从学,自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高校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廉政制度体系,才能做到按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靠制度管权,才能真正构建廉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12]59。

另一方面,我们要创新教育形式。当前,高校廉洁文化教育更多采用的是传统说教方式,施教者照本宣科,受教者被动接受,双方无法真正融入廉洁文化教育氛围,廉洁教育效果不佳。要想改变此种现状,我们必须创新廉洁教育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廉洁教育活动,共建师生廉洁文化建设平台,形成高校干部讲政德、教师讲师德、学生讲公德的风清气正的廉洁文化氛围;
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施教者做“经师”“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发挥“师者,人之模范也”“神圣使命”;
做好学生廉洁行为养成,引导受教者在“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活动,采取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情景式、案例式等多种形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鲜活而有意义的廉洁教育第一和第二课堂,实现思想性、教育性、创新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
办好廉洁文化“互联网+”阵地,结合新时代学生“平视一代”特点,开通高校廉洁文化专属公众号、微视号,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廉洁文化,打造一个清朗、干净、新颖的廉洁文化网络空间,大力弘扬廉洁文化和廉洁精神,提升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高校应通过各种宣传、传播渠道,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以校园文化为基础,举办各种廉洁文化活动,把思想性与艺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增强廉洁教育的渗透性,扩大廉洁文化建设的社会影响力,使廉洁文化在师生行为理念中生根发芽[12]59。

(三)有效运用视觉识别系统,加强新时代高校廉洁物质文化建设

视觉识别是CIS 理论的直观表现,它可以将高校的精神体系、价值观念等抽象因素转化为具体符号,塑造高校独一无二的视觉特征。廉洁物质文化是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外在显性表达,是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无声课堂,为廉洁精神文化建设和廉洁制度文化建设提供物质载体,将高校的廉洁理念、价值准则等抽象化的概念转换为物态化的实体,充分体现高校理念上的个性和视觉上的美感,从而向社会传递良好的高校廉洁形象,是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范围最广泛、载体最丰富、效果最显著的部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渗透力和传播力。

一方面,我们要完善高校廉洁物质文化基本要素。基本要素主要指的是高校的校园基础文化设施,如高校校徽、校训、校旗、建筑物等。目前,高校的校园基础文化建设日臻完善,设施越来越齐全,景观越来越美丽,发挥着强大的环境育人功能。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3]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加强高校廉洁物质文化基本要素建设,完善高校廉洁文化景观的规划和设计,进一步发挥环境育廉的作用。一是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景观和特色建筑,挖掘、整合校本特色和属地文化的廉洁资源,将其自然地融入校园环境,形成最直观的校园视觉景观。美国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所做的实验表明,人类大脑从外界获得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来自其他感觉通道的信息不超过6%。可见,视觉传达是人类获得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具有直观、生动、便捷的特点[4]75。借景点题、补景喻题,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赋予其廉洁的含义,让高校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都发挥廉洁警示的作用,比如一池荷花、一片竹林、一方兰园、一尊雕塑,都可形成主题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廉洁文化景观,集艺术性、廉洁性与教育性于一体,让高校的每一个空间在每一个时间都能发挥环境育人和育廉的作用。二是积极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廉洁文化教育展馆,丰富馆内廉洁文化展示素材和资源。这些可作为高校师生集中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发挥廉洁文化的教育、示范、熏陶和导向作用,教育引导师生树立崇廉尚洁的价值观,做到勤“照镜子”、常“正衣冠”,系好廉洁“安全带”。三是在校园主体建筑群及室外围合、道路两旁等地刻写廉文、廉诗、廉词、廉句、廉画等,树立廉洁系列警示雕塑,塑造健康向上的校园廉洁文化氛围,让师生随时随地地接受廉洁文化教育,使师生抬头见警言、耳边闻警钟,处处有警示、时时受警醒,在潜移默化中使思想得到净化和升华[2]146。

另一方面,我们要拓展高校廉洁物质文化应用要素。应用要素主要指的是高校相关元素在各种媒介上的衍生品,如含有高校标识的各种纪念品、活动用品、办公用品、文创产品等。一是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产品,创作含有高校特征的手账本、便签纸、书签、笔记本、U 盘等系列文创办公产品和扇子、茶杯等系列文创日常用品,突出富有价值导向和时代特征的廉洁文化主题,注重廉洁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二是在廉洁文化教育展馆等场所设置VR 廉政体验区,通过VR 技术、3D 立体技术及多媒体场景展示,全景式还原现场体验,提供更为直观、更具感染力的教育载体,以沉浸式、交互式的视觉冲击带给高校师生身临其境的廉洁警示教育,“文画音”兼备,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和艰巨性的任务。本文在准确认识和深刻把握高校廉洁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CIS 理论为视域参照,为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探索更多的可能路径,从而营造高校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校园廉洁生态场域,为深入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猜你喜欢理念精神建设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4期)2022-03-16虎虎生威见精神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5期)2022-02-18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拿出精神学苑创造·A版(2018年7期)2018-08-07《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Tags: 视域   文化建设   新时代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