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2024年度(8篇)乡镇党委书记,,年度“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发言材料汇编【完整版】

2024-01-05 15:54: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度(8篇)乡镇党委书记,,年度“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发言材料汇编【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4年度(8篇)乡镇党委书记,,年度“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发言材料汇编【完整版】

乡镇党委书记 2023 年度“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发言材料汇编(8篇)

目 录

1.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党委书记乌仁图雅:

振兴乌盖正当时乘势而上建新功………………………………………………1

2.杭锦后旗二道桥镇党委书记胡开智:

D建领航赋新能担当实干促振兴………………………………………………2

3.五原县塔尔湖镇党委书记孙锡良:

把“拼、闯、干”写在塔尔湖大地上…………………………………………3

4.磴口县渡口镇党委书记赵兵元:

用心用情用力共同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4

5.乌拉特前旗先锋镇党委书记王红兵:

扛起“先锋”担当打造“先锋”样板贡献“先锋”力量……………………5

6.临河区八一乡党委书记张帅:

永葆赶考姿态用奋斗书写优异的“八一答卷”………………………………6

7.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党委书记李洪:

D建引领风帆劲乡村振兴焕活力………………………………………………7

8.乌拉特前旗新安农场党委书记白炯:

脚踏实地紧跟时代闯新路发扬传统艰苦奋斗再出发…………………………8

 

同台比武亮实招 实干担当促振兴

巴彦淖尔市苏木乡镇(农牧场)党委书记 2023 年度“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发言

材料汇编

(巴彦淖尔日报(汉) ,2023 年 11 月 7 日)

振兴乌盖正当时乘势而上建新功

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党委书记 乌仁图雅

  2023年,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党委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为主线,奋力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社会安、百姓富的新路子。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引擎。创新提出“泥裤腿234”工作法,坚持向群众学

习、拜群众为师的工作思路,要求苏木干部每周二三四到田间地头、到项目区、

到矛盾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聚焦乡村振兴五大领域,形成调研报告17篇,

完成成果转化9项。乌盖苏木党委连续2年荣获全旗“干事创业好班子”第一名,

4 名班子成员荣获“全旗担当作为好干部”。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大力实施“四大产业”和“五新项目”,总投

资突破10亿元,进一步深化了农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产、三产融合发展。

  乡村要振兴,生态是保障。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开展殡葬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清迁乱埋乱葬2153座,完成清迁任务95%。有序开展偷挖盗采、非法开地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组织实施乡村绿美行动,村庄绿化率达82%。在前山率先实施1082亩梭梭林嫁接肉苁蓉项目,为荒漠化综合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乡村要振兴,稳定是关键。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同时,乌盖苏木努力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用百姓的方法,解决百姓的事。创新提出“1234+N”做法,2023年乌盖苏木荣获自治区信访工作工务员集体嘉奖。

  下一步,乌盖苏木将全力建设“七个一”工程,到2024年底,将完成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全域水肥一体化推广,让乌盖苏木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D建领航赋新能担当实干促振兴

杭锦后旗二道桥镇党委书记 胡开智

  今年以来,杭锦后旗二道桥镇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制定产业振兴三年规划,建立“十企联十村建十园带千户”联农带农机制,形成“一域三区五产业”发展格局,带动人均增收3000元。争取到盐碱地改良等9个项目,到位资金4832万元。按照“一村一品”,该镇8个村党支部纷纷领办合作社,带动规模化种植6.5万亩。建成杭锦后旗农牧民科技服务之家,成为全国科技小院四大培训基地之一。将数字化、可视化管水模式实用化,率先在全市建成农业深度节水科技馆和科技小院。

  二道桥镇在全市强农惠农“九大工程”引领下,坚持“六个持续”,推动“六大领域”高质量发展。持续提,让土地质量更高。新建高标准农田4.6万亩,实施盐碱地改良1万亩,力争到

  2025年整域建成高标准农田。持续培,让种业发展更快。新建西蒙种业科创园及万亩穗烘干项目, 使得三大品种在全国推广面积累计突破1亿亩。 持续扩,让设施农业更优。探索建立“支部引领种、企业带动种、群众跟着种”的统种共富模式。配套建成果蔬保鲜交易市场,实现四季均衡增收。持续扶,让龙头企业更强。培育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持续推,让产业融合更深。实施“四控”行动,建成万亩红色产业园,带动辣椒种植5万亩,日加工能力达到2500吨。持续抓,让节水增效更实。成立全市首个“5+1”用水联合社。推行“总社抓总、分社负责、村组落实、监委跟进”的四级联动责任制,聚合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等措施,建成万亩高效节水示范园区1个、智慧灌溉系统3处,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10万亩,亩均节水15%。

 

把“拼、闯、干”写在塔尔湖大地上

五原县塔尔湖镇党委书记 孙锡良

  近年来,五原县塔尔湖镇党委锚定市委“五高五区”目标定位和“两个基地、四个集群”主攻方向,拿出拼的姿态、闯的意识、干的精神,蹚出一条组织强镇、生态立镇、产业富镇、科技兴镇、旅游活镇的新路子。

  拼项目、拼产业、拼治理!塔尔湖镇党委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基、治理为本。今年,该镇争取二期水权、高标准农田、乡村振兴等项目12个,资金2.06亿元。8家农业企业落地建厂,兴企联农带户。额完成17.2万亩粮食种植任务。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3.95万亩, 实施大社会化服务25.2万亩, 发展设施农业8600亩。推广“微治理”“红黑榜”“三长下基层”、信访代办制等乡村治理模式。

  闯新路、闯品牌、闯未来!塔尔湖镇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塑链、兴链,成功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景区运营管理,提升黄河谣、科普园、巴美湖等景点的内涵品质。利用镇域山水林田湖草沙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与文化蔓延融合,注册“天赐塔尔湖”区域商标,农文旅融合产值达到1000万元。

  苦干、实干、创新干!塔尔湖镇完善考评机制,让干部少说“我干不了”,多琢磨“咋能干出彩”。实施“集聚计划”到村任职大学生8人,培育“土专家” “田秀才”42人。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产业。

  聚焦节水,鼓励农民群众、新型经营主体、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全面打响节水控水大会战。组建7个“支部+群管”水务合作社,把秋浇工作落实到渠、落实到人、落实到田。建设节水控水“人才驿站”,28名专家驻站指导,移动式、蓄水式引黄滴灌等节水新技术广泛运用。建成联丰深度节水控水科技信息中心,实现智慧农业、智慧灌溉和智能管理,成为全县节水控水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示范。

 

用心用情用力共同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磴口县渡口镇党委书记 赵兵元

近年来,磴口县渡口镇党委坚持把D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工

程”和“红色引擎”,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持续发力。

  紧盯产业“主线”抓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产业现代化,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设施农业4800亩。围绕“抓产业、建园区、增效益、带农户、强经济”的工作思路,近三年先后投资270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周边农民务工增收达500余万元。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订单农业,完成辣椒订单1500亩,番茄订单1000亩,制种玉米订单5000亩。

  聚集人才“一线”激活力。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本土人才等创办领办合作社46家,建立乡土人才档案39份,服务农民群众2500余人。加大与企业、院校合作力度,累计培养新型农民350余人,41名“土专家”担任村种养殖技术指导员。

  厚植文化“底线”铸乡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环境卫生整治、帮办代办等活动350余次。常态化开展干净人家、精巴媳妇评选活动,发挥“积分超市”激励效能,兑换积分1100余人次。

  打造生态“风景线”筑屏障。按照“宜镇则镇、宜村则村、宜渠则渠”的思路,今年4月成立了全市首家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全面推广并实施秋浇“一把锹”浅浇快轮。擦亮人居环境绿色底色,配发垃圾箱110个,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夯实组织“前线”强基础。坚持以上率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打造东地村、新地村等一批示范党组织。组织6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联系户开展500余次活动,办理各类实事300余件。巩固深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增收模式,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扛起“先锋”担当打造“先锋”样板贡献“先锋”力量

乌拉特前旗先锋镇党委书记 王红兵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先锋镇党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抓D建促乡村振兴不动摇,以获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镇”为契机,用实际成效扛牢我市东向包头、南向鄂尔多斯“窗口重镇”的责任担当。

  坚持“引育并举”,着力打造一支过硬的乡村振兴先锋队。把有本事的“用起来”。推荐提拔重用10名想干事、能干成事的镇干部,下硬手调整3名村支部书记、13名“两委”成员,树立起了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把有情怀的“引回来”。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13名乡贤“归巢”创业,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头雁”。把懂科技的“请进来”。与内蒙古农科院、黑龙江农科院等开展“院地共建”,建立3个产业实训基地,培养土专家、田秀才158名,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培养先锋人才。

  着力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把农企利益联结作为重要抓手,把节水控水作为重点工作,因地制宜打好产业园区化、园区生态化、产品品牌化、用水高效化、效益共享化“五张牌”,实现产业链与增收链相融合,打造出“东、中、西”3条特色产业带。“粮头食尾”产业链条初具规模,7个村发展特色产业6万亩,6个村建成集体经济联合体,每村增收8万元,8100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1万元。

  在推行“五人小组”工作法的基础上,又实行“信访代办”,让干部沉下去,把问题“捞上来”,一个问题一个专班盯办,基本实现了存量清零、增量归零。坚持项目为王,大小项目一起抓,今年争取到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推行“平地缩块、浅浇快轮;
引黄滴灌、精细用水”十六字节水工作法,实施面积8万亩,亩均节水100立方米;
在节水林业方面,种植总长300公里、占地2800亩耐盐碱、耐干旱的盐松柽柳树种。引进市场主体,推行“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循环利用模式,5个基地年处理利用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20万吨。

 

永葆赶考姿态用奋斗书写优异的“八一答卷”

临河区八一乡党委书记 张帅

  临河区八一乡拥有全市最大的育苗基地、果蔬生产基地和40万只肉羊养殖基地;
境内有8.81平方公里国家农高区核心区、47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34平方公里B型保税物流园区,目前园区内已落户企业252家,已初步形成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产业集群。

  近年来,八一乡打造了“五大产业”,延伸了产业链、打造了供应链、提升了价值链。全乡年育苗总量可满足约18万亩、全区80%以上用苗需求。除了设施农业产业,八一乡的肉羊产业、绒纺产业、劳务产业产值均超过了5亿元,以风能为主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坚持不懈办好“两件大事”,蹄疾步稳推动乡村振兴。八一乡率先在全市实现“煤改电”整乡全域全覆盖,让群众乐享“绿色暖冬”;
率先实现高标准农田全乡全覆盖,推动“一村一块田”工作,建成粮食种植、盐碱地改良、设施农业、节水增效4个万亩园区;
率先实现高效节水农业灌溉面积过半,占比达到51.6%,亩均节水约60立方米,粮食作物亩均增产约300斤,部分经济作物亩均增产约1吨,让“中国碗”盛更多“河套粮”。创新实施“人人一棵树,户户一片林”,推动林长制走向林长治。创新“1557”信访代办工作法,并在全市进行推广。积极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开展了节水增效、平安法治、安全生产、反诈宣传、双拥等专题活动,推动和美乡村建设。

 

D建引领风帆劲乡村振兴焕活力

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党委书记 李洪

今年以来,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党委政府着力念好“旺、优、蕴、美、新”

五字诀,不断在“五大振兴”上下功夫,全力书写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坚持把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首要任务,不断推进项目建设。谋划各类产业项目10项,总投资8.9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3.79亿元,积极争取农牧、水利等领域产业项目资金8739万元。

  坚持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与河套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新建科技小院1处。邀请相关学者专家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一社四部”村社联合体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把脉支招”。大力实施“头雁领飞”培优工程。全面落实农民返乡创业就业优惠政策。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断提升农牧民的精神风貌。组建特色宣传队伍15支,开展各类活动50余次。打造四义堂村移风易俗直播间等志愿服务品牌。打造二人台、晋剧、剪纸等特色文艺精品,组织文化惠民演出20余场。

  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集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深度节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推进5个高效节水园区建设,推广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和贴片毛管节水灌溉。全面推广“支部+群管组织”管理渠道模式,建成农民用水合作社8家。

  坚持强组织、重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一社四部”村社联合体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路径,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建成1个D建引领基层治理指挥调度中心和3个村级D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困难帮扶、抗旱救灾等活动23次。

 

脚踏实地紧跟时代闯新路发扬传统艰苦奋斗再出发

乌拉特前旗新安农场党委书记 白炯

  今年以来,乌拉特前旗新安农场紧紧围绕市委“五高五区”目标定位,统筹处理好农场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在改革中求变化。优化配备党委和支部班子成员,吸纳年轻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为推动乡村振兴夯实组织基础;
充分发扬民主议事风格,以共同富裕为引导,全场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块儿使;
逐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向自主经营转变,农场收入从2018年的241万元,提高到2022年的534万元;
招聘8名本科专业人才,联动培育20名“土专家”、200名新型农民;
与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包钢集团达成盐碱地改良人才支援意向。

  在发展中求突破。2021年争取到欠发达农场产业衔接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建成年处理1.8万吨玉米烘干项目,实现年收益70万元,带动全场粮食种植面积从6000亩扩大到20000亩。利用养殖扶持资金新建养殖棚圈3500平方米,全场牲畜存栏量增长到27800头(只),农牧业均衡发展的势头逐步加强。对尚未配套的2.37万亩耕地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现农场5.3万亩耕地全部完成一轮农田改造。同时,大力推进“四控两化一整治”行动,农场农业生态和人居环境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作,对支、斗、毛三级渠系进行防渗处理和除草清淤;
补贴购入移动式滴灌机20台,推广滴灌面积4000亩。

在稳定中求和谐。与周边农场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联建主题党日活动;

期向群众交出财务收支、土地承包等热点事项的“明白账”。

 

上一篇:(9篇)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工作实践经验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下一篇:返回列表

Tags: (8篇)乡镇党委书记      年度“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发言材料汇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