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创新构建基层治理体系经验做法:抓住“关键少数”,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2024-01-07 12:27: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构建基层治理体系经验做法:抓住“关键少数”,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供大家参考。

创新构建基层治理体系经验做法:抓住“关键少数”,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创新构建基层治理体系经验做法:抓住“关键少数”,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近年来,县通过抓住“关键少数”,逐步打造平安小区、平安院落和鼓励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采取试点引领,逐步推广的方式,完善基层治理。

  一、县城以小区为抓手,依托打造并举提升治理能力

  以县城东城为蓝本,依托东城原有的设施设备,采取依托与打造并举形式,通过“四化建设”即:“治安防控立体化、服务触角网格化、居民参与自治化、文化建设多元化”,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一是加强人防技防物防,推进治安防控立体化。不断完善人防、技防、物防措施。人防上在原有的10人治安巡逻队伍常态化巡逻基础上,增添志愿者服务队(以党员、热心青壮年为主)组成的楼栋长巡逻,提升巡逻守护密度,最大限度减少犯罪率;
实现“四类人员”(网格员、业委会、物业公司、治安巡逻队)集中办公,并为其落实办公地点及相应办公设备。技防上实施“雪亮工程”入户,升级小区74个监控摄像头,增添闭路电视监控及手机APP监控,居民下载监控APP可实现对整个小区监控画面实时观看;
利用新媒体,建立由镇综治办监管的小区微信群、QQ群等,政府、社区、司法、派出所、物业、业委会等派员进驻,开展日常工作。物防上通过升级门禁、增添防盗设施等措施,最大限度实现违法犯罪行为物理隔断。

  二是建立网格员梯次管理,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效能。建立凯涪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站统筹管理下的“三级”网格员队伍,一级网格员为该小区专职网格员,二级网格员为志愿者服务队组成的楼栋长,三级网格员为治安积极分子。凯涪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站负责对各级网格员采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流。网格员级别按照职责进行划分,级与级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联动,防止出现服务死角和漏洞,提升服务管理效能。

  三是鼓励小区居民自治,提高居民自治化水平。鼓励小区居民自己管理好自己,还权于小区居民。小区居民自行建立“东城小区居民自治委员会”自治组织。xx镇综治办指导自治组织完善了小区居民自治议事制度、安全防范制度、应急事件报告制度、小区安全管理制度、物业联席会制度等,为小区管理人员提供免费学习、培训等机会,提升小区居民自治化水平。

  四是注重平安教育潜移默化,加强多元化文化建设。以“平安”为核心,做好环境保护、消防、防盗、食品安全“四大安全”的日常宣传;
以“平安”为主题,打造平安牌坊、平安长廊、平安屏风、平安亭等,让“平安”文化在小区“随处可见”;
以评选“平安之星”“平安家庭”等为平台,提升小区居民幸福感、社会责任感和主体意识,渲染平安小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乡村以贫困村为平台,自建帮扶并重提升治理水平

  总结东城平安小区试点打造经验,结合县政法委帮扶贫困村镇三湾村实际,鼓励村民自行建立各类治理制度,同时加大以驻村领导小组组长牵头的帮扶建立各类治理制度,在建立过程中,突出“建、助、联、评”,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一)采取多措并举,“建”立平安乡村。充分利用6995移动平台,建立十户联防网络。十户联防涉及面很广,小到偷鸡摸狗,大到农村黑恶势力防范,以至森林防火,水源投毒,聚众赌博,封建迷信,群体斗欧等等,在农村治安群防群治防控中起到很好作用,三湾村共计700多人口按照“人员相熟、地缘相近”原则,建立十户联防队伍134个。建立治安巡逻队。建立以村书记为队长,治保会成员为队员的5人治安巡逻队,实施区域化巡防模式,维护村内社会治安。实施“雪亮”工程建设。在全村重要路口及村委会架设摄像头,推进“雪亮”入户工程,融入D建、医疗、司法、民生等模块应用,实现监控、报警、处置、应用一体化,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抓准扶贫契机,“助”推平安乡村建设。在结对帮扶扶贫中,政法委扶贫扶智两手一起抓。完善的村社道路解决了村民平安出行;
“村村响”广播、村委会办公地点设施完善等确保在发生灾害、事故、犯罪等紧急情况时能第一时间预警、处置,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农民夜校课堂讲座强化平安院落知识宣传,提高村民防火、防盗、防邪意识,推动平安院落快速建设。

  (三)发挥集体力量,“联”创平安乡村氛围

  全村村民在村书记带领下,积极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发挥村民集体力量,联合治理本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村两委和村小组带领村民积极开展“环境联治”,维护村内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村民认真做好家庭环境卫生。开展“平安联创”。村小组积极组织村民参加由县委政法委业务骨干授课的农民夜校,让村民学法懂法用法,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开展“困难联帮”,着力强化互相关心帮助的行动自觉,对困难成员提供物质、就业、劳动力和精神帮扶。开展“致富联带”,因地制宜,加强对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发动村民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本村产业,实现共同富裕。

  (四)实施评比考核,“评”提平安乡村水平

  县综治办对镇乡综治办开展平安乡村创建考核,镇乡对各村小组进行考核,各村小组再对以家庭为单位的村民进行考核。设置“光荣榜”,对在考核中比较优秀的村民在党员发展、小额贷款、项目资金等方面优先考虑。在村委会门口设置公示栏,对评定为差的进行公开曝光,让其知荣辱、受监督、促整改,有效增强基层群众的自觉性,激发群众对建设幸福美丽家园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重点行业以化矛盾为突破,专业与第三方调解齐抓

  随着社会发展,各行各业发展迅猛,行业性矛盾呈现不断变幻、升级和多元等特点。从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初衷出发,县大力鼓励建立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三化构建”:人员准入集优化、调解模式程序化、机制衔接无缝化,将行业性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一)中立调节,人员准入集优化

  一是在人员构成上。倾向考虑行业专家、律师等专业人员,以便更准确划分、评估当事双方权责,使调解工作更加公平、公正;
无职党员、退休干部等有社会威望的第三方评价人员,以便调解结果顺利执行。二是严格选拔程序。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选、组织推荐的方式进入第三方调节组织。第三方调解组织申请由综治、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联合进行调解实战考核后,发放聘书。三是定期培训考核。综治、公安、司法行政、法学会、调解行业部门定期对调解成员进行培训并考核,对优异者吸收为县法学会会员并向社会公布。对考核不合格者,在一年内有群众有效投诉3次以上的终止其调解员资格。

  (二)严格规范,调解模式程序化

  一是多途径受理。交调委和环调委对调解员姓名、业绩、专长对社会进行公布并上墙,需调节双方可自愿通过书面申请、现场申请、网络申请的方式自由选择调解员进行调解。二是事前告知。调解员在调解前告知需调解双方权利、义务,需要技术鉴定的,告知当事人申请技术鉴定。三是事中调解。调解员充分调查核实双方陈述事实,收集相关资料,必要时可上门调解。对重大疑难纠纷,调解员申请调解组织开会研讨。四是事后事宜。对调解成功的制作协议并建议双方申请司法确认,及时了解协议执行情况。对调解不成功的,建议可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并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备案等。

  (三)保障有力,机制衔接无缝化

  积极探索出台《关于在全县法院深入推进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工作意见》,积极支持调解双方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支持债权人持具有金钱或有价证券给付内容的生效调解协议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并开通绿色通道,保障优先立案、优先裁决、优先执行。设置无争议事实记载及无异议调解方案认可机制,设置无争议事实记载文书模板和无异议调解方案认可流程等。同时,积极引进保险公司的进驻,缩短调解成功案件需要保险公司理赔部分的理赔时间,为调解协议履行提供有力保障。

  县通过打造平安小区、平安院落和鼓励各类调委会会建设这个“关键少数”,及时总结、积累经验,大大提高县域平安建设水平,提高了社会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建设。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

Tags: 创新构建基层治理体系经验做法:抓住“关键少数”,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基层   治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