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2024年(26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素材汇编

2024-01-12 10:54: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26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素材汇编,供大家参考。

2024年(26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素材汇编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素材汇编(26篇)目 录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素材汇编

(26篇)

目 录

1. 历次金融工作会议回顾  1 

2. 金融时报评论员: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3 

3. 金融时报评论员: 

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  5 

4. 新华社记者: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7 

5. 新华每日电讯: 

不断开创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10 

6. 中国经济时报: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定调:中国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13 

7. 中国城乡金融报评论员: 

胸怀“国之大者”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15 

8. 人民日报评论员: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17 

9. 经济日报评论员: 

着力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19 

10. 人民日报评论员: 

 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21 

11. 经济日报评论员: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23 

12. 中国经营报: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25 

13. 金融时报评论员: 

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  28 

14. 中国城乡金融报约评论员: 

强化使命担当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30 

15. 金融时报评论员: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32 

16. 中国城乡金融报特约评论员: 

坚持笃行实干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34 

17.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36 

18.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吹响金融改革发展新号角  40 

19. 从监管到市场全面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43 

20. 着力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48 

21.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十大信号  51 

22. 保险公司主要负责人谈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57 

23. 如何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怎样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  61 

24.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66 

25. 人民日报评论员: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68 

26. 中华合作时报: 

解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八个关键词  70

历次金融工作会议回顾

一、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997年11月17日—19日)

【政策主线】强调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机构调整】改革人民银行,原有的省分行撤销,改为9个大区行;
批准设立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对金融机构党的组织实行垂直领导。

【具体内容】

2.   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

3. 设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等。

二、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02年2月5日—7日)

  【政策主线】强化金融监管、继续压降不良,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机构调整】撤销中央金融工委,形成金融监管“一行三会”格局,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

【具体内容】

2. 组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导中国银行业的重组上市;

3. 改革农信社,确立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指导方针。

三、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07年1月19日—20日)

  【政策主线】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国有银行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证券和保险市场、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发展债券市场等。

【具体内容】

2. 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开始重视社会融资规模;

3.   研究设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承担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工作。第四次全  国金融工作会议(2012年1月6日—7日)

  【政策主线】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 命线等。

【具体内容】

2.   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明确划分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

3. 推进金融开放。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17年7月14日—15日)

  【政策主线】提出金融工作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和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四大原则等。

  【机构调整】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具体内容】

2. 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对外开放,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动能;

3.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

4. 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金融时报评论员

(2023年11月1日)

  刚刚闭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我国金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 务,阐明了做好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持续 推进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有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有序扩大金融开 放,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但也要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 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 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 弱。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下决心从根本上补足短板、解决问题,不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向金融强国目标迈进。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要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巩固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要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持续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是经营管理风险的行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进一步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当前,地方债、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的风险问题比较突出,在化险过程中,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
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

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同时,要坚持“治已病”和“治未病”相结合,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要优化融资结构,构建由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要完善金融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资本市场要更好发挥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保险业也要发挥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要进一步提升金融业制度型开放水平,在安全可控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嘹亮号角,A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领会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是当前金融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金融工作、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思路和具体行动,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

金融时报评论员

(2023年11月2日)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闭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提纲挈领地为下一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作出了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系统始终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切实优化金融服务。可以说,在金融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的同时,实体经济发展更是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相比,在一些经济社会领域,金融服务还存在效率不够高、质量不够优、覆盖不够全等问题。金融系统要强化使命担当,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提升金融工作的专业性,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实现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

  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就要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巩固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金融系统应进一步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 环境,强化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及其他国家重大战 略的金融支持;
应推动金融机构改革,优化金融机构布局,构建由银行信贷、 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体 系;
应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 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 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

  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就要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 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继续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总量上,继续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在结构上,继续加大对重点领

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有增有减,节奏上平稳适度,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从而实现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的持续下降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就要立足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把握住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的具体方向和内容,切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做好科技金融文章,以更加完善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和金融科技赋能机制, 推动实现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与充分转化;
做好绿色金融文章,加快完善绿色金 融体系,不断提升服务绿色产业发展能力,积极发展碳金融,支持“碳达峰、 碳中和”;
做好普惠金融文章,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夯实涉农金融服 务基础,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 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做好养老金融文章,发挥金融的跨期资源配置功能,为 人民群众积累养老资产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做好数字金融文章,顺应数字技术 和实体经济日益深度融合之趋势,探索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以更好服务数字经 济发展。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擘画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接下来, 金融系统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 知信行统一,全面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进而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 稳固有力的支持。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新华社记者

(2023年11月2日)

  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A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

  全国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大家表示,这次会议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激发了信心动力。必须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A经济思想,奋发有为、笃行不怠,扎扎实实把会议各项部署落实落地。

一、举旗定向,为新时代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事业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在于A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说,会议用“来之不易”总结金融领域取得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令他感触颇深。近年来,金融系统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确保金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立足中国国情、紧扣时代脉搏”是不少人学习会议精神后的突出感受。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

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金融本质规律的认识不断提升到新高度,持续推进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会议围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了“八个坚持”。     “‘八个坚持’明确了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

论,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农业银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孙宁表示,国有商业银行坚定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不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打通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金融事业起于为人民服务,兴于为人民服务。

  “通过学习领会这次会议精神,我们对未来金融服务水平提升有了更高期待。”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东台新村党支部书记肖建军说,今年5月该村成为陕西秦农银行授予的信用村,不少村民在信贷资金支持下开办民宿、开发旅游项目、开展特色种植,收入大幅增长,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二、谋篇布局,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十字路口,党中央谋篇布局,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顺应时代之需。”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说,要不断提升金融工作的专业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业,推动我国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

  在国家开发银行首席业务官刘培勇看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就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会议提出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我们要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积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等领域,支持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

  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8年来,已研发出多款填补国内空白的国家创新医疗器械。企业首席运营官王兰芬说:“会议提出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这给民营科技企业吃下了‘定心丸’,让我们创新的底气更足,我们力争在生物医疗领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会议提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并就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等任务进行部署。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资本市场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有助于提升各方对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信心。

  “服务实体经济是资本市场本职,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明显增强。”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一部主任张望军表示,证监会将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规律性认识,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更好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三、实干笃行,不断开创金融发展新局面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发展路线图,重在落实落地。

  “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 国投集团国投创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表示,作为国家基金管理机构 及中央企业基金公司,公司将加快落实“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 会议部署,积极探索以基金投资助力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 发展壮大。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做好金融工作的关键所在。“会议部署为金融监管工作明确了重点和方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法律法规工作相关负责人綦相说,联系微信:32311699,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省市两级派出机构已先后挂牌,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不断提升监管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

  实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必由之路。“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4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2%,这离不开金融高

  水平开放的有力支持。”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融贸易处副处长殷军说,临港新片区将充分利用各项金融改革政策,更好激发各类金融机构的活力,不断开创金融发展新局面。

  新时代新征程上,金融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中国光大银行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陈光表示,作为金融队伍中的一员,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确保工作部署落实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增添金融力量。

不断开创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新华每日电讯

(2023年11月3日)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鲜明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连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大家表示, 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目标任务,为金融发展指明方向、 坚定信心,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 署,以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开创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胸怀“国之大者”,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助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面对新的目标任务,这次会议突出强调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并对此作出周密部署。

  “新时代以来,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金融业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立业之本,为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说,会议将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进一步强化了金融服务国家大局的担当和作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说,在推进强国建设中,金融的作用无疑更加凸显。无论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都需要金融高质量发展作为强有力支撑。

  金融血脉滋养经济肌体。走进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戛陇塘村300 亩生姜种植基地,生姜的辛香扑面而来。“我们的生姜种植正是在金融活水浇灌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富民产业。”戛陇塘村党支部书记张勇说, 今年村里人均收入有望在去年1.4万元基础上增长15%左右。“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村民生活一定会更红火。”

“我们要胸怀‘国之大者’,不断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以人民为中心

这一根本。”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李斌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推动金融机构改革,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改革、调整、优化金融供给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务。”

二、锚定金融强国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会议提出“三个着力”,指明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会议首提金融强国目标,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地位大大提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正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针对性部署。

  中国建设银行战略与政策协调部总经理乐玉贵说,会议部署的五大领域均已纳入建设银行发展战略和战略性举措,下一步,建行将加快产品服务与模式创新,提高资源配置和考核激励政策适配性,写好新时代金融五篇大文章。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合肥锐世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作人员正在组装临床全数字PET设备。得益于相关金融贷款支持,该公司已有7款不同型号设备顺利进入市场。

  “会议提出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让我们深受鼓舞。”公司总经理张博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科研攻关,力争早日实现数字PET设备高质量、大规模应用。”

  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是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说,“完善机构定位”“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等部署,将有助于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为企业提供更多投融资渠道。

  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我们将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统筹‘股权’和‘债权’,坚持股债联动,优化融资结构,畅通各类资本要素进入实体经济渠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中国证监会债券部主任周小舟说。

三、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金融事业稳健前行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表示,会议对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释放诸多新信息,特别是提出了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等内容,这是顺应国内外新发展形势,确保金融管理能力与开放水平相匹配的考虑,也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应有之义。

  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金融开放与风险防范结合的探索一直在进行。该片区管委会副主任郑耀说:“开放创新要管得住才放得开, 我们要对标会议精神,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 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在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看 来,会议直面问题,回应了市场关注的多个热点,包括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加强外汇 市场管理等方面。他表示,会议将房地产和金融问题统一来看,强调加强监管 和风险防范,并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等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应对目前市场供求关 系的深刻变化,这些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会议将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重点,提出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释放了强监管、严监管的信号。”金融监管总局风险处置工作负责人何国锋说,金融监管部门将认真落实会议提出的“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要求, 着力提升监管能力和有效性,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新征程,新使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

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银行副行长张小东表示, 国有金融机构要坚决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持续贡献力量。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定调:中国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中国经济时报

(2023年11月3日)

  日前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提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明确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 普惠金融走在世界前列,但要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还要付出更多努力。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2017年的会议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重点任务,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党的 十八大以来包括过去五年的金融工作做了系统总结,提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 国为目标”,要从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首要任 务和根本要求出发,金融必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一、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中证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宏胜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联系微信: 32311699,2023年的会议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包括过去五年的金融工作做了系统总结。“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 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这些提法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和认识中 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潘宏胜表示,这次金融会议提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这就要 从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根本要求出 发,金融必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会议对此作了全面部署,比如: 在大的货币金融环境方面,要求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 优质金融服务;
在资金供给上,要求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 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重点领域上,明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 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 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此次会议是在这两个委员会组建后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强调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体现,提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潘宏胜表示,“我们必须大力推进金融业自身的高水平发展,从而加快提高中国金融业的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如何更好处理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作出了明确部署。潘宏胜表示,“个人感觉,会议基调上体现和强调了在发展中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风险,通过深化改革来促进发展,通过维护稳定为发展改革创造有利条件。会议对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这对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此外,会议对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出全面部署。潘宏胜告诉记者,防 范化解金融风险涉及市场关注的很多方面,信息量很大。首先,关于地方债务, 明确提出“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 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这和目前市场关注的地 方化债问题密切相关,并指明了方向。

  其次,关于房地产,明确提出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表明了中央支持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的大方向和举措安排,有助于消除社会上对房地产市场及其风险的一些错误认识。

  再次,关于金融市场风险,要求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等,体现了中央对新的内外部环境下金融风险复杂性的充分认识。“总体来看,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很多新的考虑、新的提法和新的要求,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值得重点关注。”潘宏胜如此表示。

胸怀“国之大者”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国城乡金融报评论员

(2023年11月3日)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到“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再到“优化金融服务”,A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自1997年以来,作为中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 五年左右召开一次,上一次会议召开于2017年。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会议名称的改变凸显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 不断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 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 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股 票、债券、保险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服务经济高 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

  锚定“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是会议提出的重要目标,金融工作被提升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的全新高度,更凸显其重要地位、关键作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已定,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阐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本质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此次会议系统阐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本质特征,提出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八个坚持”蕴含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明确“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主题。“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A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论述。本次会议在阐释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时更进一步,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稳,经济稳,防控风险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与基石,必须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的关系,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锚定金融强国目标,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金融系统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领会贯彻会议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合力推进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事业稳健前行,助力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23年11月3日)

  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在日前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A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 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把住了发展大势,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金融成为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 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 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才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 作,必须牢牢把握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 体系,着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 范化解金融风险,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 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党的20D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 任务”,这为优化金融服务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近年来,我国金融系统完整、 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 力和效率大幅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要着力营造良好的 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 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 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完善机构定位, 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着力 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 制度型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做好金融工作,就要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作出的工作部署,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
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
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新征程上,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以新气象新作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就一定能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着力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经济日报评论员

(2023年11月3日)

  金融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成为首个着力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层层条分缕析、切中肯綮,为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定力、顶住压力、科学施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没有大起大落、大放大收,而是始终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保持货币金融条件的合理稳定,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保持了物价平稳运行,推动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稳货币是稳预期的重要基础,实施好货币政策的一个关键要求就是“稳”。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发展较快、就业充分、物价稳定、国 际收支平衡的优化组合。宏观经济和物价水平持续保持稳定,居民对未来收入、企业对未来经营、外资对经贸往来的预期也将更加稳定,有助于有效需求和有 效供给、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良性互动循环,进而增强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拿稳指挥棒,四两拨千斤。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接下来,金融管理部门要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 总量上合理增长,结构上有增有减,节奏上平稳适度,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调节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同时,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在“稳”的基础上,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高质量发展增强“进”的动力。

  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创新是绕不开的话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 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既是总结过往,更是指明未来。要坚持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坚持经营主体自主决策、自负盈亏,不直接干预 微观主体经济活动,充分发挥我国4000多家金融机构、上百万银行工作人员在 获取市场信息、配置金融资源方面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实现金 融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在

宏观层面把握好利率汇率,让金融活水真正流向人民期盼、社会需要的地方, 避免金融资源跑偏、走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全面加强金融法治建设,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金融系统要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强化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加快法治建设步伐,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不断优化金融生态,弘扬诚信文化和契约精神,提升金融供给的质效和可持续性,为金融业健康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好的环境应是兼顾内外均衡的良性循环系统。要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一方面,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引导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另一方面,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充分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更要落实到为人民服务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金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也要维护好币值稳定,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把握住了这样的本质,一项项部署就有了温度,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将得到有效提升,实体经济发展将得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务。

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23年11月4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日前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并就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明确要求。金融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时代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这次会议深刻总结新时代党领导金融工作取得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高度概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八个坚持”,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新征程上,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才能确保金融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 做好统筹协调把关;
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
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贯穿到做好金融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金融活,经济活;
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
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要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的底线。

  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必须强化使命担当。要以金融队伍的纯 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 规。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 发展保驾护航。要积极担当作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扎实做好加强金 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确保工作部署 落实落地。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推动形成全面 从严治党严的氛围,以高质量D建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金融业健康发展提 供坚强政治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经济日报评论员

(2023年11月4日)

  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是需要随着时代进步不断思考的动态命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标航定向。

  枢纽即是“中心”“节点”,是掌握事物顺畅运转的关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强调,既体现出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也在新形势下赋予了资本市场新的重任和使命。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要深刻把握其新内涵、新要求。中央金融工 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意味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财富管理需求等多头任务齐驱并进、再上台阶。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枢纽, 资本市场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帮助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支持上市公 司做优做强,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推动金融 由大到强,进而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资本市场责无旁贷、重任在肩。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有实现的基础和条件。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建设成效显著,股债融资稳步增长,市场结构不断优化,法治建 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今年2月份,全面注册制落地实施,资本市场完成“关键一跃”,市场包容度明显提升,一大批战略性新兴 产业公司快速成长。

  任务重、要求高,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面临不小挑战。当前金融领域各种矛盾相互交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具体到资本市场,表面看,近期A股市场震荡加剧,估值水平低位徘徊,与宏观经济形势出现背离;
深一步看,当前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还有所不足,资金错配矛盾仍然存在,投融资失衡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投资者获得感有待提高,“财富蓄水池”“经济助推器”等功能未充分施展。

  责重山岳,能者当之。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资本市场必须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响应时代召唤,扛稳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越是负重致远,越要练好内功。一个健康、活跃的资本市场,方能发挥出

枢纽功能。立足当下,政策重心应在于严厉打击各类市场乱象,活跃市场人气, 吸引增量资金,从而扭转预期、提振信心,促进市场估值回归合理水平;
放眼 长远,要持续完善发行、上市、交易、并购重组、退市等基础制度,推动股票 发行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加大投资端改革力度,打通长期资金入市堵点,持 续丰富资本市场产品工具,营造“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

  资本市场积极主动、善作善为,方能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这一目标导向,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上下更大功夫,优化融资结构,使金融之水更好“浇灌”实体经济。要大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机制,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想方设法解决优质企业融资困境,千方百计保护好投资者利益。

  资本市场关联千行百业,牵系千家万户。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笃行不怠、一以贯之,方能建设一个活而有序、规范透明、运转高效的资本市场,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中国经营报

(2023年11月6日)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关于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和意义, 本次会议做出了重要定位。会议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等。

  在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看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金融领域 最高规格会议,历次会议均对中国金融体系做出重要安排。历数过去五次会议, 可以看到金融工作的主线从整顿金融秩序到国有金融体系改革,从强化金融监 管、防范金融风险到金融服务实体、金融对外开放等,主线逐步从金融体系格 局的建立与规范,转向金融系统的强监管与防风险。

  一位券商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过往20余年的总计6次金融工作会议中,本次会议政治局常委参会人数及比例最高(七位全部参会)。从关键词上看,“风险”“改革”的提及相比较2017年有所减少,且通篇没有出现“杠杆”一词,但强化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

一、释放“金融强国”信号

  本次会议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升至“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核心体现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认为,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本次会议对金融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要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在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看来,历次金融工作会议都需要结合同一时期的包括机构改革,人大常委会,经济相关政治局会议一起理解。2023 年2月,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而此次的金融会议定调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源于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组建成立的背景。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认为,本次会议属于“推迟”召开,并首次改

名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可谓是级别最高的一次。时点上,此前我国共开了5次,分别是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本次为第6次。

  董琦认为,本次会议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升至“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核心体现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对应强调金融要提高政治站位。会议 强调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与地方党委金融委的作用, 旨在加强中央领导的同时强化属地责任,坚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此外,会议 明确提出“金融强国”,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 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在党的20D后明确表达未来金融系 统的重要性。

二、延续金融强监管方向

本次会议对金融监管更强调有效性和全面性,全面强化五个角度的监管。董琦认为,自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金融强监管被定调,严控地

方债务、资管新规落地等均带来金融系统监管升级。本次会议继续强调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从机构、行为、功能、穿透式、持续等多方面提出监管要求。

  在郭磊看来,关于过去十年的金融工作,会议做出了重要总结,指出“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会议亦明确指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董琦认为,会议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含义有所拓展。本 次会议,核心强调了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房地产企业与房地产金融风险、 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与上一次会议相比,新增了对房地产领域的重点强调。一 方面,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意味着“以时间换空间”的应对思路将得到加强, 货币金融环境配合是长期导向,中央财政助力也将持续加码。另一方面,在应 对房地产风险的同时,强调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意味着针对房地产 领域宏观审慎角度的金融约束(例如“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等)仍将依据 行业不同阶段以不同形式出现。此外,提及加快三大工程建设,明确保障性租 赁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是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构成,预 计后续地产投资中三者的作用将逐渐加大。

  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认为,本次会议提到“切实提高金融监 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

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2017年会议的一个重点任务是去杠杆,相比之下,本次会议对金融监管更强调有效性和全面性,全面强化五个角度的监管。

  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看来,总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 短期内有助于提升金融市场信心,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稳外贸 稳外资,进一步化解风险;
中长期有助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驱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工作在这两方面找到新的发力点,标志着金融迈入高质 量发展的新阶段。

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

金融时报评论员

(2023年11月6日)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闭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如是定调。这一关乎金融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会议,提出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新目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其中,货币政策定调尤为关键——“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成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关键词。

  近年来,人民银行稳健实施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综合研判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的双重功能,前瞻性地加强跨周期调节,有力有效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不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支持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持续实现较高增长、较低通胀和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

  在总量方面,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有力实现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与实体经济需求向好的正向反馈。2023年以来,人民银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累计0.5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截至2023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0.3%,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0%,有力支持了经济恢复发展。

  在结构方面,人民银行充分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需要动态调整支持重点,加快工具创新,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为金融直达实体经济,支持制造业、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作出重要贡献。

  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创造性地推出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 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精准纾困助企,推动实 体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截至今年9月末,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总计7.0 万亿元。

  总的来看,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有力、有度、有效,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促发展、稳就业、保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从2014年的81.43万亿元攀升至2023年9月的230多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同时仍面临需求不足等挑战。为此,金融系统要紧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这一关键点,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这意味着,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仍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各项政策措施不会大起大落,不会搞大水漫灌。货币政策既要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要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同时,更好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同时,会议强调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这要求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在总量上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增长合理、节奏平稳、效率提升;
在结构上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精准滴灌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企业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宗旨。无论是管好货币信贷总闸门,还是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都要锚定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宗旨,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金融棋活,全盘皆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金融系统要持续用力、乘势而上,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强化使命担当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中国城乡金融报约评论员

(2023年11月6日)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鲜明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金融机构要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不断开创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建设金融强国,是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 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意义非常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把住了发展大势,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才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为此,要锚定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责任意识,落实“八个坚持”,做好五篇大文章,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强党的领导,完善金融治理。要自觉把各项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场景下谋划和推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确保中国特色金融之路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提升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持续改进优化产品和服务流程,以更加专业高效贴心的金融服务,全方位满足 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客户获得感和满意度。

加大实体经济金融支持,提升服务质效。全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更

多金融资源投向重大项目、制造业、科技创新、民营和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适配性,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守牢风险合规底线。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不断增强对风险的预判、应对和处置能力,牢牢守住风险合规底线,以自身安全维护国家稳定和金融安全。

  加强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工作部署落实落地。推进高素质专业化 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谋划、综合施策,优化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环节工作,不断增强金融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服 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本领。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金融机构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以新气象新作为,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金融时报评论员

(2023年11月7日)

  站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一新的目标起点上,基于当下经济金融背景,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针对资本市场部署了多项重点任务。其中提出,“更好发挥 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这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资本市场工作的指引, 也是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资本市场是配置资本性资源的市场,一头连着实体经济,一头连着资金供 给方。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从沪深交易所成立至今,资本市场30余年间在持续改革中不断提升基础制度的 适应性包容性,服务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行业领先、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 上市融资。截至今年10月末,我国A股市场共有530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78.5 万亿元。特别是近5年来,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以及北交所相继问世,各类资本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尤其是助力科创企业、中小企业的渠道日益畅通。

  当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框架日趋完善,但这不等于市场功能的完全有效发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优化融资结构”“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给资本市场发展提出了要求和指明了方向。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金融资源被更多用于推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成长是必然趋势。推动注册制走深走实,要加强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提升发行审核效率,更加精准有力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要建立健全针对性支持机制,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
要探索可转债、优先股、资产证券化等其他股权融资方式,满足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需求,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要加强信息披露监管,确保长期资本源源不断输送到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产业。

  资本市场是交易资本性资源的市场,一头连着融资端,一头连着投资端。 只有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投资端、融资端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更好发 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同时促进自身健康发展。在会议强调的着力做好当前金 融领域重点工作中,“活跃资本市场”是其中之一。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后,一揽子政策措施渐次落地, 其中最受市场关注、与投资者联系最紧密的是加快投资端改革,包括公募基金

费率改革、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等。近期,上市公司、社保基金、中央汇金、公募基金等各类机构和长期资金纷纷布局,逐步加大入市力度。

  当前,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工作逐步走向深入,但提升投资交易便利性, 营造各类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 改革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点痛点堵点不容忽视,亟待打通。例如,如何提高长期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积极性,如何推动资本市场产品工具的有效创新等。资本市场是直接融资的市场。会议指出,“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也是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我国最重要、规模最大的直 接融资市场,债券市场在促进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防范化 解金融风险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截至10月末,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152 万亿元,较2014年末增加116万亿元。与此同时,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促进下,双创债、科创票据、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乡村振兴债、革命老区债等债券新品种不断涌现。

  扩容增量为债券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向高质量发展继续迈进,促活力、防风险缺一不可。要进一步促进股债联动,加强债市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满足各类型发行人和投资人需求;
应深化改革,夯实法律法规制度,加强机构教育,提高市场效率和透明度;
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债券市场风险防范预警和识别机制,保障市场稳定运行;
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境外机构参与中国债市,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与合作,在保证金融安全基础上深化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路虽远,行则将至”。对于接下来资本市场应扎扎实实办好哪些事情,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是一个总纲,也是一个准则。锚定畅通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这一目标,我们期待资本市场带来更多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坚持笃行实干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中国城乡金融报特约评论员

(2023年11月8日)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对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机构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来思考、谋划、推进金融工作,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培育新动能新优势需要金融资源的精准滴灌。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意在长远、志在未来。“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既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也是未来金融政策、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的落脚点。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提出,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圈划了重点。

  近年来,金融资源已快速向上述领域集聚。绿色信贷、普惠信贷、科技信贷增长提速,养老金融产品持续丰富,适老化金融服务不断优化。央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同比增长36.8%,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1%,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6%,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商业银行应践行责任担当,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以实际行动担负好时代赋予的光荣职责使命。

  深刻理解丰富内涵,优化产品服务。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 部署,充分认识科技自立自强、碳达峰碳中和、共同富裕、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人工智能和数字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其新趋势、新特点、新要求,创新服务 机制,丰富产品体系,倾斜业务资源,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力度、广度、精度。要在把握核心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五篇大文章”的外延,发挥金融资源 引导作用,形成产业带动金融、金融带动产业的良性循环。

  发挥大行“头雁”作用,完善金融体系。会议提出“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服务主力军,在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方面发

挥着重要作用。做好“五篇大文章”,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有效发挥国有大型金融机构集团化经营优势,协同集团内各类型机构,综合运用信贷、股权、债权等,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要发挥好“头雁”作用,在做好“五篇大文章”的过程中,形成更多典型实践和宝贵经验,为提升金融业整体服务质效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与案例。要加强与中小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协同合作,不断做优做强,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探索形成特色优势,培育发展动能。要主动补齐服务短板,努力锻造业务 长板,形成独特优势和市场竞争力。要探索借助金融科技,不断提高服务效率, 扩大金融覆盖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要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要作用,加强人才 培养,形成奋进向上、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要深入挖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将其与金融有机融合,按照“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要求,确保金融业行稳致远。

  “五篇大文章”充分彰显了金融工作的时代特征,联系微信:32311699,金融机构要深刻领会、主动发力、积极作为,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稳定的金融环境。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2023年11月1日)

  新华社10月31日消息,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时隔6年再次召开全国性的金融工作会议, 且此次会议升级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此次会议分析了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会议指出,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 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 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 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以金融高质 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具体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了三大主题: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一、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对于金融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会议指出:要着力营造良 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 务;
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严格中小 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等等。

  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货币政策定调尤为重要。会议强调,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10月21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向全国人大报告金融工作情况时表示,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强逆周期调节,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广义货币(M2)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力,把握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谈及下一步货币政策的考虑时潘功胜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信息显示,货币政策的“结构”同等重要。潘功胜表 示,结构上,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继续加大对普惠小微、制造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 度,继续实施好存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用好用足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 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和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总计7.0万亿, 相比二季度末增长1443亿。其中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增长较多, 分别增长1424亿、568亿,显示对两个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

  在重大领域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制造业中长期、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贷款增速较高。其中,国有大行在支持重大战略、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方面发挥着“头雁”作用。

  “前三季度银行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力度不断加大,民生和社会保障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强。”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二、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有效的金融监管能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风险。会议表示,要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是当前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6月,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厘清责任边界,拉 紧责任链条,加强综合治理,完善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协作、多层次贯通的责 任体系,真正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强化央地监管协同,完善制度安 排、健全工作机制,实现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的无缝对接协调。

  会议列明了五大风险领域: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金融市场风险和外汇市场风险。

  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此前表示,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 防范化解风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其中,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稳妥推进,坚

持分类指导、“一省一策”原则,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制定实施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方案,协同做好风险化解工作。

  今年6月央行发布的2022年四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评级结果1-7级的机构有4022家,资产占全部参评机构总资产的98.3%。评级结果在“绿区”(1-5级)的机构2199家,“黄区”(6-7级)机构1823家,“红区”(8-D 级)机构346家。全国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峰值已减少303家,现有346家高风险机构总资产占参评机构总资产的1.72%。

  地方债务风险也在有序化解中。据统计,目前20多个省份已发、待发的特 殊再融资债券规模已超万亿,这些债券实际用途一般用于置换隐性债务。据本 报此前报道,已经有资金已拨付至企业,用于偿还拖欠款。与此同时,中央增 发国债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用于灾后恢复重建等,助力地方政府专心化解债务。

三、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次会议首次命名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即是落实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体现。

  对于下一步工作,会议作出了具体部署: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等。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作为中央金融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列入党中央机构序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目前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已经在具体开展 工作,相关人士陆续参与了央行、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等多个机构的会议。

  上述方案还明确,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金融系统党的工作, 指导金融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 作为党中央派出机关,同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将中央和国家机关 工作委员会的金融系统党的建设职责划入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还明确提出要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这意味着地方也将成立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

  对于健全央地监管协同机制,今年8月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的一份调研报告提出,建议在地方层面的机构改革落地过程中,强化央地监管协同,形成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吹响金融改革发展新号角

(2023年11月1日)

  刚刚闭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给我国金融工作设定了新目标,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扎实做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这是本次会议给金融工作划出的重点。

  本次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会议指出,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会议强调,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本次会议提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

  “我们要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加快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 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坚持人民至上,既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也坚决不能让老百姓的票子变‘毛’,要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对于哪些是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本次会议旗帜鲜明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实际上,这也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重点支持的领域。截至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2.09万亿元,同比增长38.2%;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42万亿元,同比增长22.6%,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也充分发挥了服务“硬科技”、科

技创新、专精特新企业的作用;
养老金融方面,过去几年有颇多创新亮点,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养老理财试点、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取得积极进展。

  围绕下一步工作,邹澜表示,人民银行将不折不扣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围绕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他表示,人民银行将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强化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及其他国家重大战略的金融支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实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一目标,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主题,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为主线。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通过改革、调整和优化金融供给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李斌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具体来看,要推动金融机构改革,促进规范健康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 能力。“优化金融机构布局,构建由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 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持续改善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三农’等金融服务。”李斌分析道。

  本次会议指出,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谈及完善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型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发挥主力军和压舱石的作用,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中小金融机构要发挥管理层级少、贴近市场和客户的优势,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领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等公共机构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积极搭建基础信用平台,做好底层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共同打造良性互动的金融市场生态体系。

  对于会议提出的“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李斌表示,人民银行将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金融市场制度性开放,推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挥金融服务的枢纽功能。

三、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本次会议19次提到风险,19次提到监管(排除提及监管机构1次)。其中, 更以较大篇幅专门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从当前金融业发展趋势和特征看,金融业综合经营深入开展,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性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金融风险更趋隐蔽和复杂。

  本次会议指出,要“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今年5月,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挂牌时,局长李云泽也表示, 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努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大力推进央地监管协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董希淼认为,应强化监管统筹协调,实施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持续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禁“无照驾驶”和超范围经营,提高监管针对性,同时加快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更好地防范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针对市场关心的房地产领域,本次会议强调,要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 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 并强调要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就本次会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本次会议提出房地产企业新的监管模式,即主体监管和资金监管来看, 未来将从两条路径进行监管。“一是对主体的监管,即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对该主体全口径、全渠道的融资进行监管,以财务风险指标为手段,构筑监管的底线、兜牢监管的架构,预警并防范企业出现风险和蔓延;
二是对资金进行监管,即对资金从金融机构流出到企业,以及企业后续资金的流转,进行穿透式监管,确保资金符合最初设定的用途。”他进一步分析道。

  对于地方债务风险,会议强调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 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认为,10月份主要用于缓释各类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元,意味着“一揽子化债方案”正在进入落实阶段,在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背景下,可以有效遏制隐性债务风险。对于何为“长效机制”,王青认为,这主要是指要切实防范“一边儿化债一边儿新增”,同时推动地方融资平台企业转型,从根本上控制地方债务增长。

从监管到市场全面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023年11月1日)

  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

  相关受访专家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我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 在金融监管、市场体系、防范风险等领域的政策部署对我国中长期金融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本报记者表示,从当前金融业发展趋势和特征看,

金融业综合经营深入发展,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性金融产品不断涌 现,金融风险更具隐蔽性、复杂性和传染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应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第一,应强化监管统筹协调,实施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禁“无照驾驶”和超范围经营,提高监管针对性。第二,应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本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峰”监管正在形成,有助于 减少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提升监管质效。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连平对本报记者表 示,会议强调要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这是党的20D报告提出的“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 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框架下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 加强了金融监管的相关部署,通过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成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为全面加强金 融监管做好了顶层设计。

  “这次会议传递出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防范化解风险。”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刘晓春告诉本报记者,当下,做好金融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做好金融工作的决策规划、监督管理等顶层设计,以加

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这也是金融工作重要性的具体体现。在加强对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方面,也对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等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在金融监管方式和管理理念方面,提出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人民性和支持实体经济,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董希淼表示,下一步,应加快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推动中央和地方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更好地防范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尤其是监管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对数字金融领域的监管,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另外,还需要金融业“自我革命”,要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等,提升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内生机制和能力。

  连平认为,未来几年,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将成为我国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来看,要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 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尤其是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业务,不同类型机构 间的交叉业务,非法集资、欺诈销售、操纵市场、信息泄露等违法违规行为, 多层嵌套的复杂运行结构或金融产品,各类金融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 监管,以及对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等重点风险领域的监 管。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将有助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我国经 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

二、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

  会议强调,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

  在打造现代金融机构方面,会议首次提出要“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连平表示,未来或出台更多政策支持投行机构和投行业务发展,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多投融资渠道。会议强调要“完善机构定位”“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
各类政策性银行强化其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的职能定位;
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在打造现代市场体系方面,本次会议再度提出“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连平表示,目前注册制改革已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未来将积极支持和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进一步提高股票发行的审核注册效率,完善股票发行

制度与退市制度,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强化对控股股东、高管等“关键少数” 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会议提出要“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未来将继续加强债券市场建设,促进债券市场各类基础设施之间有序互联互通。构建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将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改革端协同发力,进 一步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

  董希淼认为,从机构和市场体系看,我国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要 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以开放包容的精神,构建整体协同、分工明晰的服务网 络,形成大中小机构合理分布、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其中,大型金融机构进 一步发挥主力军和压舱石的作用,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发挥 关键作用;
中小金融要发挥管理层级少、贴近市场和客户的优势,在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薄弱领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他机构如互联网平台,要充分 发挥自身的科技、数据优势,积极输出产品和模式,不断降低流量和支付成本。政府等公共机构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积极搭建基础信用平台,做好底 层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共同打造良性互动的金融市场生态体系。

  董希淼特别强调,要采取措施防范大型银行非市场化过度下沉给中小银行带来的“挤出效应”,构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加快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中小银行真正成为多层次、广覆盖银行机构体系的重要部分。中小银行应回归本源,扬长避短,围绕区域经济特点和中小微企业客户需求,聚焦重点行业和客群,实施具有区域、行业和客群特色的特色化、差异化经营。

三、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会议强调,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要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连平表示,具体来看,未来一个时期,将积极应对以下四方面风险。一是地方债务风险。疫情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尤其在房地产市场下行和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地方债务压力凸显。因此,会议特别提出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二是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 面对冲击时往往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因此,要完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着力强化早期纠正硬约束,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该

出清的稳妥出清。三是针对非法金融活动,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四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预期、防超调”,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波动风险,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

  本次会议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 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对此,刘晓春分析说,一是要理 顺地方政府负债的各项秩序,二是地方金融监管责任需要落实到位,三是对金融犯罪、金融腐败等问题也需要权责到位。在防范风险方面,“从这次会议看, 风险不仅包括国内风险,也要防范国外金融风险对我们的冲击和影响。对于风 险防范的重要性和高度是站在这样一个视角来看的,和传统的还是不一样。尤 其是当前要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比如跨境金融风险的影响 等。此外,联系微信:32311699,还包括对汇率以及货币政策等都提出了一系列的安排,全面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金融风险。”

  由于中长期国内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次会议将防范化 解房地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要求更好地支持刚性、改善性和保障性 住房需求。连平表示,会议首次提出“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 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措辞基调与6年前的以“防范+控制”的 理念相比更进了一步。不仅要求做好防范工作,更需要构建化解风险的长效机 制,加强房企预售资金账户的监管力度。在房地产宏观审慎背景下,资质相对 优良的房企可能加大各类金融工具的利用,包括银行信贷、债券、信用违约掉 期(私募CDS)、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引入资产管理公司(AMC)等举 措,缓释并降低房企金融风险。会议明确,对房企金融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 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预计房地产融资将平稳有序,具 体的做法是延长房地产“金融16条”支持政策的实施期限,指导金融机构用好3500亿元专项借款、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加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 持工具支持力度,做好“保交楼、保民生”工作。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会议提及构建房地产发 展新模式,也说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和金融工作有较大的关联。除了降低三高, 如高杠杆、高周转和高负债等内容外,当前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和金融关系其实 也有很多新意。比如说,各地都在推进现房销售模式,其实现房销售模式推进

下,预售制度或预售资金监管政策会发生改变,而这就涉及房地产金融工作的调整。

着力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2023年11月1日)

  在中央金融委、中央金融工委组建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进入公众视野。

  10月31日,据新华社消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清醒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 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 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自1997年起,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过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作为金融系统最高规格的会议,每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均对我国下一步重大金融改革方向和政策“定调”。

一、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会议指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合理货币条件。考虑到近期政府债发行规模大,市场资金面存在一定压力,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降准和续作MLF方式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同时会议提到,跨周期和逆周期条件,目前经济复苏仍不牢靠。

  值得注意的是,10月制造业PMI录得49.5%,较前值回落0.7个百分点,PMI 指数重回荣枯线下方,体现了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仍需巩固。

  明明认为,这意味着央行未来仍需通过总量和结构性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复苏。

  此外,会议强调,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 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 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 篇大文章。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

道。

二、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

  随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推进,全新的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正在形成, 即中央金融委和金融工委行使集中统一领导权,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外汇管理局等作为具体落实的行政部门。

  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表示,在本次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之后, 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峰”监管正在形成,有助于减少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提升监管质效。

  具体而言,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和金融消费者、投资者权益保护;
证监会资本市场监管,增加了企业债券发行审核等职。

  董希淼建议,下一步应加快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推动中央和地方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更好地防范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能只依靠金融管理部门,更需要金融业‘自我革命’,要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等,提升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内生机制和能力。”

三、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随着“认房不认贷”等政策落地,政策层面多箭齐发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会议指出,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明明认为,未来对于刚性、改善性和保障性三大工程建设将成为房地产金融的主要发展方向。中指研究院认为,当前,“稳房价”“稳预期”才能更好地促进房地产市场修复,从政策趋势来看,未来北京、上海、深圳有望按照因区施策原则,优化限购政策,广州限购政策亦有进一步优化空间;
北京、上海优化普宅认定标准、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等亦是重要方向。

四、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2017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速度大大加快,外资机构准入限制大幅度放宽,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基本取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外资金融机构以更快的速度进入中国市场。

  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实际上,我国一直稳步扩大制度型对外开放,持续推进金融业开放新措施的法规修订和制定。例如,日前,金融监管部门修订《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调整非银机构部分事项准入条件,有助于引进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更方便地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扩大和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更好地强化中国金融业市场良性竞争。

  董希淼建议,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如应持续扩 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更多机构,不断 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强与中资金融机构合作,更好地融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大 势。随着对外开放进程不断深入,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不断发展,我国金融市 场的交易结构、业务模式将更加复杂,呈现出跨国别、跨市场、跨领域的特点。所以,金融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弥补制度短板和监管空白,特别是要加强对跨境 资本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十大信号

(2023年11月2日)

  在“两委一行一局一会”的金融监管格局下,“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格, 并首次命名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 举行,重磅分析了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 融工作。从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会议牢牢把握金融高质量 发展这局“棋”,并对金融工作进行了全方位部署。

一、金融工作战略地位提级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是本次中央金 融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而北京商报记者梳理过往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内容发现, 这也是“建设金融强国”首次出现在金融工作会议上。

  近年来,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国金融行业迅速发展。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中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49.21 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相比于上一次(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于“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的定调,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于金融工作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级。

  田轩认为,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增长,至今已达到8%左右,这一数字已与美国等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基本持平。我国金融体系已经初步完成了“从小到大”的量变。但客观上看,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存在金融行业结构不够均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市场机制不够成熟等问题,仍然处于“大而不强”的状况,与我国已经多年位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阶段之间存在匹配度的差距。

二、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自1997年以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定调下一步金融监管和改革的重要方向。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格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从“全国”到“中央”一词之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

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

  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过程中,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切实提高 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 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在监管机制方面,会议提到,要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管责任落实和问责制度,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据了解,今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调整, 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撤销银保监会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峰”监管正在形成,有助于减少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提升监管质效。具体而言,改革后人民银行主要负责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监管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和金融消费者、投资者权益保护;
中国证监会资本市场监管,增加企业债券发行审核等职。下一步应加快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推动中央和地方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更好地防范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也被视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会议指出,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温彬指出,与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相比,本次会议更加强调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节功能,重视总量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双重调节作用,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从而实现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的持续下降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温彬预计,今后一段时期,货币政策取向仍将保持稳健基调,继续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本次会议提出“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出台。

  此外,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将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加快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 调控框架。

三、谋篇五大金融方向

  作为中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对未来金融工作的布局至关重要。此次会议对金融领域发展重点方向进行部署,明确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近年来,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已成为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重要的着力 点。从信贷投向来看,金融机构将更多资金投向到了绿色、普惠领域。人民银 行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74万亿元,同比增长24.1%;
 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

  对比距今最近一次,即2017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科技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在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首次出现。

  对于科技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领域,金融机构正在积极布局。随着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靴子落地,中国养老第三支柱产业得以丰富和完善,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相继推出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促进养老金融市场发展。在科技金融、数字金融领域,金融机构正通过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来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并以此提高支持实体经济效能。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认为,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到的科技金 融是对“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等要求的落实,表明今后一段时间,金融体系要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助力科 技创新和结构转型升级。而数字金融,更强调金融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打铁 还得自身硬,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前提。

四、完善金融机构定位

  会议指出,要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

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我国金融机构数量众多,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共有456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12家,城商行125家,农商行1609家,村镇银行1642家,农村合作银行23家,农村信用社545家。

  温彬表示,支持国有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意味着要充分发挥国有金融机构资源配置能力,保持资本和信贷持续增长,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资金投入,切实满足市场融资需求。要鼓励中小金融机构依托区域发展特色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聚焦重点客群,开展特色化、精细化、差异化经营。

五、活跃资本市场

  今年以来,活跃资本市场被不断提及。在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方面, 会议指出,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稳外贸稳外资,加强对新 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11月1日,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活跃资本市场的明确要求,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活跃资本市场、提升投资者信心可以期待。同时,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也日益提升,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得以体现。

  据了解,今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多项制度规则, A股正式步入全面注册制时代。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也是证监会的工作重点,今年9月,中国证监会就曾召开专家学者和投资者座谈会,会议指出,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稳定,准确把握注册制改革四年多来市场生态持续净化、市场结构明显优化、内生稳定性不断增强等积极变化,稳步推进全市场、全过 程、全链条改革,推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

六、建立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

  金融发展的同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是永恒的课题。针对金融行业发展现状,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及,当前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在金融风险防范上,会议重点聚焦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人民币汇率以及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方面。其中,围绕地方政府债务,会议指出,建立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

  “‘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这可包括丰富化险的工具和 手段,强化风险监测、评估和防控机制,推动重点地区风险处置等;
‘建立同 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即将绩效管理融入到项目资金‘借、用、管、还’全过程,促进资金安全、规范、高效实用。”温彬解释道。

七、房地产发展开启新模式

  针对房地产金融领域,会议指出,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在田轩看来,针对房地产金融管理,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开出了相对全 面的“药方”:“房企主体监管”“房企资金监管”“宏观审慎管理要完善” “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这些政策导向,精准指向目 前房地产风险的重点防范和处置方向,高度概括了房地产金融工作未来的重点。

  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指出,会议将地产和金融问题统一来看,强调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并通过保障性住房等房地产新模式应对目前市场供求关系的深刻变化。一是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二是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八、稳步扩大金融开放

  “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会议内容如是定调。

  温彬指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下阶段金融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加快推动监管规则与国际接轨,建立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在推动金融开放的同时,也要切实维护好金融安全与稳定,提升风险防控和化解能力,确保金融管理能力与开放水平相匹配。

会议要求,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

稳定。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在温彬看来,人民币国际化不会一蹴而就,“稳慎扎实”符合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人民币国际化更加强调统筹安全和发展,既要持续巩固加强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果,又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对于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邹澜表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统筹金融改革、开放与安全,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九、分类推进中小金融机构监管

  近年来,监管部门依法依规接管包商银行,稳妥处置锦州银行、恒丰银行风险,推动中小银行合并重组,有效遏制了风险的传染与扩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会议指出,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
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 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 风险;
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 早期纠正机制。

  事实上,近年来对部分村镇银行的解散、合并,对县、市级农商行、城商行的处置已经在逐步进行,积累了较多的成熟经验,在压实地方责任、属地责任的情况下,风险较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合并重组应是大势所趋,其他信托、金租等非银金融机构同样如此。

保险公司主要负责人谈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2023年11月2日)

  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

  中国保险业机构第一时间认真学习A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并结合各自实际思考筹划贯彻落实措施。

  一、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廷科: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A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内 涵丰富、思想深刻,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全面部署 了分阶段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 新理念、新战略,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为金融业把握金融发 展规律、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人民 保险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 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确保把会议精神传达到位、领会到位、贯彻到位、落实到 位。

  一是深刻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和本质内涵,切实增强金 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强化政治引领,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为民情怀, 确保人保集团改革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二是坚决落实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 全面领导和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以A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落实好中央金融委的统一指挥和中央金融工委的 D建工作部署,健全完善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体制机制,确保党中央决 策部署在人保集团系统落地见效;
三是聚焦主责主业和回归本源,着重做优做 强,以高质量金融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切实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 作用;
四是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 篇大文章,切实提升服务质效,发挥好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 作用;
五是强化底线思维,落实主体责任,推动风险管理工作前置,按照“稳 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更加有力有效地做好重点

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白涛:进一步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学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以下三点感受领会:一是A总书记在中央金 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人寿将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始终坚持和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紧紧围绕建设金融强国目 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进一步把更 多保险、投资、银行等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 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服务国家粮 食和能源安全等,进一步突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进一步发挥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助力强国 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二是中国人寿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国有大型金融保险集团的主力军作用,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强化政治引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资源投 入和支持保障力度。强化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 循金融发展规律,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强化创新驱 动,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对接和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金融保 险需求。强化统筹联动,充分发挥集团保险、投资、银行综合金融优势,为实 体经济发展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三是中国人寿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特别是针对金融风险隐患,切实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加快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助力  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曙光:充分发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助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做好金融工作的路线图和任

务书,对于推动党的20D关于金融工作的战略部署落地落实、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A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洞察时代、昭示未来,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指导性,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出口信用保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信保将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 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时刻牢记A总书记“政策性就是 政治性”的重要要求,忠实践行A总书记关于出口信用保险工作的重要指 示精神,紧扣政策性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努力为外经贸企 业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以实际行动服务好“走出去”和共建“一带一路”, 助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 业积极贡献信保力量。

  四、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充分发挥综合金融独特优势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中国平安全体成员将深刻学习和领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把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计民生作为发展的着力点,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高质量发展。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长期以来,中国平安充分发挥综合金融独特优势,通过旗下的保险、银行、资管、证券等业务,源源不断地将金融活水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升“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中国平安将践行金融为民,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覆盖广度,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消费和保险保障需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三是切实维护金融安全,牢固树立风险底线意识,坚守长期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平安将领先的数字化能力全面渗透到金融风险管理当中,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建立起一套稳固的风险防控机制,坚持“守法+1”合规经营,严守金融风险底线。与此同时,持续吸纳国际化标准治理经验,将ESG核心理念和标准全面融入企业管理,结合业务实践,构建科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

  下一步,中国平安将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战略方向,稳守风险底线,充分发挥“综合金融+医疗健康”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保障中贡献平安力量。

如何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怎样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

(2023年11月2日)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根据会议要求,金融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重点强化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及其他国家重大战略的金融支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货币政策调控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此次会议表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市场预计未来或有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设。

  此次会议还提出,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据记者梳理采访了解,这些新特点可能包括:基础货币供应由外汇占款转为再贷款;
月度间信贷波动加大,稳信贷难度上升;
中小银行新增信贷占比下降。

一、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协调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实体经济的结构失衡,会给金融业发展带来极大的风险。同样,金融业的混乱膨胀,也必定会给实体经济带来风险。

  201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201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实体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再次进行了深入论述。会议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换言之,金融只有聚焦于服务实体经济才是正道,如果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和膨胀,不仅会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还将加重实体经济的融资困难。

  2017年以来监管部门通过印发资管新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等措施抑制金融业自我循环,压降高风险的影子银行业务近30万亿,降低风险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与此同时,金融系统也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水平。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万亿,相比2017 年增加12万亿。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

力度也得到加强。比如2023年三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1.28 万家,获贷率47%,比上年末高2.7个百分点。

  此次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但会议也同时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

  换言之,下一步金融工作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此次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的外部环境也更趋复杂严峻,更需要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着力稳就业和稳物价,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会议还指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包括普惠金 融、绿色金融,此次会议则明确升级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排在第一位。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称,要实现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与充分转化,就需要更加完善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和金融科技赋能机制。

  此外制造业尤其先进制造业也是未来金融支持的重点领域。究其原因,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此次会议还提出,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过去几年国有大型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和薄弱环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比如六大行新增贷款规模占到全行业的半壁江山。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度设置国有大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目标(30%),2020年、2021年继续设置,分别为40%、30%,最终国有大行均超额完成任务。

二、或有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设

  此次会议还表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解读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既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也坚决不能让老百姓的票子变“毛”,要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

  据记者梳理,中国货币政策的定调主要有五个范畴: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和从紧。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当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以后,中国一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今后一段时期,货币政策取向仍将保持稳健基调,继续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温彬认为,“在总量上,继续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在结构上,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优化信贷结构,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本次会议提出‘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出台。”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既有总量型工具(利率和存准率),也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断推陈出新,比如2022年陆续创设了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工具。

  央行本月最新公布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情况表(截至2023年9月末)显示, 9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共17项,和6月底一样。从余额看,三季度末结构 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为7万亿,相比二季度末增长1443亿。

  明明称,本次会议要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后续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现有工具的使用额度及进度,进一步创新结构性工具,定向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具体来看,科技创新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等多项工具额度已接近投放完毕,而本次会议提及的“先进制造”“数字金融”等领域尚未有相关工具出台,不排除后续新增政策工具落地、存量工具额度得到补充的可能性。

三、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

  会议还强调,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 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

从央行数据看,近年来货币信贷确实出现了新的特点。首先基础货币的投

放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央行数据显示,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由2013年的不到2万亿增长至9月末的16万亿左右,同期外汇占款由27 万亿降至21万亿左右,即基础货币供应由外汇占款为主转变为再贷款等工具。“过去由于外汇大量流入,基础货币投放主要通过外汇占款扩张。2014年

以后外汇占款下降,央行基础货币投放转向再贷款。”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表示,“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比较被动,但通过再贷款投放基础货币相对主动。”

  信贷方面,2022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导致房地产贷款需求下降, 但其他类贷款无法弥补空缺,信贷数据月度间波动非常大。央行数据显示,2022 年4月、2022年7月、2023年7月新增信贷分别是6454亿、6790亿、3459亿。由于居民部门提前偿还按揭贷款规模较大,今年7月新增信贷规模创2009年12月以来新低。

  而在数据公布的当月,监管部门即召开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从过往看, 在信贷会议召开后,当月信贷环比上月会出现明显的反弹,如2022年5月新增信贷1.89万亿,环比增加1.2万亿;
2022年8月新增信贷1.25万亿,环比增加约0.6 万亿。其原因在于,会议召开后,银行通过票据冲量或者加大了储备项目的信贷投放。

  对于信贷工作而言,未来稳信贷的难度有所上升。今年8月18日央行等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召开的工作会议表示,要注重保持好贷款平稳增长的节奏,适当引导平缓信贷波动,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稳定性。要注意挖掘新的信贷增长点,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重点领域, 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结构上看,中小银行信贷占比出现下降。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8年四大行新增信贷占比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由2011年的38.9%降至2018年的29.1%,但2019年以来该占比持续提升,2022年达到43.9%的新高。换言之,2019 年以来中小银行新增信贷占比持续下降。

  记者了解到,其原因可能包括2019年以来四大行加大了普惠金融贷款的投放,客观上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但也一定程度上对中小银行形成挤压;
2019 年以来个别中小银行风险暴露,导致中小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的难度加大,相应制约了信贷投放;
结构性货币政策更偏向国有大行等。

“因为近年有效需求不足,大行都在以低利率抢贷款项目,但中小银行负

债成本较高,不具备优势。同时,与其去投贷款形成不良,倒不如购买债券, 所以近年中小银行的债券投资力度加大。”某股份行资产负债部人士称。

  会议还表示,要着力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明明表示,考虑到近期政府债发行规模大,而后续万亿特别国债增发落地后资金面压力或进一步抬升, 银行负债端成本上行压力会有所凸显,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降准和续作MLF方式向市场提供流动性。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2023年11月2日)

  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日渐健全,金融改革发展事业稳健前行,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迈上新征程,如何把这项工作继续推向前进?日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明确了发展目标与政策动向。

  对于“中国特色”,A总书记一直有着深邃思考。“发展金融业需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一系列重要论述,正是对“中国特色”的深刻诠释。包括“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内的“八个坚持”,蕴含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标志着我们党对金融本质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A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征程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异常艰 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两个大局”同步交织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还要看到, 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影响, 金融风险诱因和形态更趋复杂,这就在“重要性”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紧迫性” 的要求。

  面对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惟其如此,才能在应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金融风险处置、金融开放及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等复杂问题上赢得先机、掌握主动。

  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多项涉及金融监管领域,其中包括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等。此次会议又就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进行系统部署,进一步压实了政治保证。把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还必须依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各级领导干部在金融事业发展中自觉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真

正实现各方面力量协同共进,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发

展,就是要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摆在最高位置,将政治性与人民性的要求体现于具体金融实践中。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业务增长点聚焦在化解人民群众的痛点难点和美好生活新需要上,发挥金融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金融要发展,改革是动力。“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多项任务目标的实现,关键是让金融改革沿着正确方向不断推进。新征程上的金融改革,不仅要瞄准系统薄弱环节精准发力,还要深入研究相关要素的关联性和各项举措的耦合性,使各项改革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推动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施成效上相得益彰。

  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更多政策举措将继续出台并逐渐落地。随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23年11月2日)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月30日至 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A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A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 内涵丰富,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A 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 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加强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谋划,推动金融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满足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金融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股票、债券、保险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有A总书记领航掌舵,有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领导金融工作的实践中,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取得了重要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作了高度概括:“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八个坚持”,是我们党对金融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

实。

  金融活,经济活;
金融稳,经济稳。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 代中国实际,奋力开拓的这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来之不易。实践充分证明, 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创新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 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明确了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既有世界观,又有方 法论,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 们要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 执行力,深刻把握金融发展规律,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 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党的20D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 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围绕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作出重大部署。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 要把金融搞好。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 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贯彻党的20D精神,加 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 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各地区各部门 特别是金融系统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扎实做好重点工作,确保工作部署落实落地。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金融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沿着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扎实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解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八个关键词

中华合作时报

(2023年11月10日)

  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时隔6年再次召开全国性的金融工作会议,且此次会议升级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通读新华社发布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全文,本报记者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视角,梳理出8个关键词,逐一分析解读。期望为正在爬坡过坎和探路改革的农商银行提供参考,从而在未来的前进路上,做到“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路”。

一、关键词一:党管金融

  会议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
会议强调,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解读:此次会议首次命名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落实党中央对金融 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体现。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作为中央金融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列入党中央机构序列。2023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调整中国人民银行职责机构编制,不再保留国务院 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划 入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因素增多,单家农信机构缺乏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家未来金融政策研判能力,作为省级农信联社(省级农商银行)需做优政策研究平台,准确把握中央政策和监管要求,引导全省农信机构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听党话、跟党走,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关键词二:金融为民

  会议强调,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解读: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从农信社改制而来的农商银行天然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银行,70多年来,农信机构扎根“三农”大地,是与老百姓最近、最亲的银行。未来,在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中,农商银行必

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下沉,服务好“二八定律”中的长尾客户,不断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这既是农商银行的职责使命,也是生存发展之基。

三、关键词三: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会议要求,扎实做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解读: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首 要任务,金融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会议首提“金融强 国”,可见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质量发展,不是看谁跑得快,而要看谁跑得远。农商银行需把握好快和 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下, 农商银行不能一味地追求快速发展和规模效应,而是发展要做到稳健、可持续。

四、关键词四:金融强监管

  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联系微信:32311699,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解读:2023年6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厘清责任边界,拉紧责任链条,加强综合治理,完善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协作、多层次贯通的责任体系,真正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

  在金融强监管环境下,“合规”是立身之本。农商银行需敬畏法律法规, 取消不合规定的业务,严守监管红线,摒弃“伪创新”,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完善公司治理,用法规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五、关键词五:防范化解风险

  会议强调,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

  解读: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央行评级结果显示,全国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峰值已压降近半。不可忽视的是,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风险仍然最高,这两类机构中高风险机构数量占到全部高风险机构数量的92%。

  2023年10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作金融工作情况报告时表示,要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处置机制,平稳有序推动重

点金融风险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有序化解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推动兼并重组,该出清的稳妥出清。

  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列明了五大风险领域: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金融市场风险和外汇市场风险。可见,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被列上了重要议程。资产规模小、盈利能力弱,加之服务对象为具有天然弱质性的“三农”、小微,农信机构的不良率普遍高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高风险农信机构一般都存在系统性困难,帮助其化险解困并走上正轨必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发展中积累的风险,需通过发展逐步化解。在这一过程中,一要坚守市场定位,坚持做小做散不动摇;
二要带好队伍,狠抓风险背后的“人”。

六、关键词六:服务实体经济

  会议指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解读: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农商银行的信贷投放指明了方向,那就是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经济 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服务实体经济是农商银行的天职和宗旨。

  未来,农商银行需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立足本土,坚持走零售 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之路。加大对“专精特新”科创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并发 放更多的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
抢抓“双碳”新机遇,将绿色金融视为发展 的重中之重,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提高绿色金融业务占比;
做深做实普惠 金融,在增户扩面上下功夫,按照“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客户在哪里, 金融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做“老百姓自己的银行”;
发力消费金融, 并把养老金融和新市民金融作为新拓展的重点业务,推出相应金融产品,并创 新服务模式。

七、关键词七:立足当地

  会议指出,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

  解读:2019年1月14日,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强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提出了农商银行要专注服务本地、

服务县域、服务社区。农商银行应准确把握自身在银行体系中的差异化定位, 确立与所在地域经济总量和产业特点相适应的发展方向、战略定位和经营重点, 严格审慎开展综合化和跨区域经营,原则上机构不出县(区)、

  业务不跨县(区)。应专注服务本地,下沉服务重心,当年新增可贷资金应主要用于当地。

  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中小金融机构应立足本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对此,农商银行要坚守县域法人定位,深耕本土,主动担当作为。

  同时,在中央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的政策要求下,可以预见,农信机构和村镇银行的数量将不会增多,甚至会递减。曾经一些头部农商银行大规模跨区域设立异地支行和村镇银行的情况一般将不会再有。

八、关键词八:干部人才队伍

  会议指出,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

  解读: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这为农商银行人才培养、使用提供了遵循。推动农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三农”情怀的农金干部队伍。拥有农商银行高管实际任命权的省级农信联社(省级农商银行)应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有为才有位”和“有位需有为”,把具有总揽全局思维和顶层设计能力的优秀农信干部,选拔到农商银行担任高管,以保证农信事业薪火相传。他们既能做“职业化的银行家”,懂管理、会经营;
还能做“县域金融的政治家”,能与当地政府开展高质量政银合作;
更能做“优秀的领导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众人的智慧与力量。

上一篇:(41篇)2023年下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汇报、经验材料、理论文章汇编 下一篇:返回列表

Tags: (26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素材汇编   工作会议   汇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