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2024年度(27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经济工作素材汇编(二)

2024-01-18 18:00: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度(27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经济工作素材汇编(二),供大家参考。

2024年度(27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经济工作素材汇编(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经济工作素材汇编(二)(27篇)目 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经济工作素材汇编(二)(27篇)

目 录

一、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讲话(均为新闻整理稿)

在吉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 

在河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 

在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8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详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0 

刘胜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字箴言: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19 

广发宏观郭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九大要点解读  22 

中央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 马君俊: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28 

东南大学教授徐康宁: 

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3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 

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市场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37 

三、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部: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43 

人民日报评论员: 

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45 

人民日报评论部: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47 

新华社: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49 

新华社: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53 

新华社: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57 

经济日报评论员: 

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61 

经济日报评论员: 

实现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63 

光明日报评论员: 

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65 

中国经济导报评论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层逻辑  67 

中华工商时报: 

激发新消费催生新投资  70 

中华工商时报: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底气更足信心更强  74 

南方日报评论员: 

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79 

南方日报评论员: 

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81 

南方日报评论员: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83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干字当头,走稳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  85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稳”是大局“进”是方向“立”是方法  87 

四、心得体会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局长王俊寿: 

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上海金融业落地生根  89

在吉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3年12月20日,新闻整理稿)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20D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吉林全面振兴展现出新气象、新活力。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全省上下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结果,为实现“十四五”既定目标、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视野宏阔、催人奋进,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系统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取得的“风景这边独好”的显著成绩和新时代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重点任务,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规律、准确把握规律、遵循运用规律,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的硬道理,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协调为内生特点,以绿色为普遍形态,以开放为必由之路,以共享为根本目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打通优化供给和扩大内需结合的断点堵点卡点,形成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吉林全面振兴内生动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高水平开放中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牢牢把握吉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推动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吉林贡献。

  我省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党的20D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

展,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和高品质生活体系,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稳住上升期、稳在快车道,努力走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精准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在转方向、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以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四大集群”培育为重点,以新能源、新 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六新产业”发展为方向,以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建设为保障,下大气力聚资源、引人才、落项目、建基地、抓配套、强结算,加快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 体系。二要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开展农业农村、 先进制造、基础设施、清洁能源、文化旅游、民生保障等“六大领域项目建设 会战”,实施招商项目落地攻坚、扩大民间投资攻坚、政府投资提质攻坚、投 融资体制改革攻坚“四大攻坚行动”;
充分释放消费潜能,持续增强消费能力、培育消费热点、创新消费模式,更好带动相关领域投资。三要全面深化改革扩 大开放,坚持解放思想、开放包容、放开搞活,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持续 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五个合作”,切实增强社会活力和企业动力。四要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推动城市 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现代文明 向农村传播。五要加快建设生态强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筑 牢生态安全屏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六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七要 积极防范妥善应对重大风险,聚焦重点领域,强监管、补短板、堵漏洞,牢牢 守住全面振兴安全发展底线。

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

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用好主题教育成果,有效解决实 际问题。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充分展现吉林振兴强劲势头。要用好“五化”闭环工作法,联系微信32311699,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 确政绩观,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蔚然成风。

  当前正值年终岁尾,要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要统筹安排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全力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加强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让群众温暖过冬、温馨过节。要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在河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3年12月19日,新闻整理稿)

  ***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思想深邃、视野宏阔、催人奋进,深刻阐述了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准确把握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明年工作要求,始终保持做好经济工作的正确方向,以实际成效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今年是河北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总书记两次视 察河北,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强大政治引领和科学行动指南。省委坚决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省党 员干部群众,满怀感激之情,铸牢忠诚之志,砥砺奋进,顽强拼搏,推动创新 驱动发展呈现新气象,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迎来新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新成 效,深化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推进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灾后恢复重建取得 新进展,全省各项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 看到,我省在经济运行、内生动力、风险防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挑战, 必须有效应对和解决。

  一年来,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收获了重要启示:坚持把***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河北发展的根本指引,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引领,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展现蓬勃生机。坚持把思想大解放作为发展大突围的关键之举,引导党员干部勇于改革、创新求变,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实践。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活力的有力抓手,汇聚更多创新要素、优质资源和高端人才。坚持把调动干部积极性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完善目标量化考核,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坚持把末端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推动各项政策直达企业、惠及群众,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基层、提质增效。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20D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贯彻***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 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 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 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 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 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 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河北篇章。

  要切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科学务实谋划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基础上,积极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要用足用好中央政策,谋划实施一批准备充分、投资效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强化系统观念、忧患意识,夯实发展基础,筑牢安全底线。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提振经营主体信心,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会议指出,要抓住用好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努力把中央支持政策转化为办好大事要事的实际成效。要牢牢把握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的重要要求,以开创性政策增强疏解内生动力,以更大力度创新培育产业链条,以高质量建设塑造现代化城市风貌。要牢牢把握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的重要要求,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 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牢牢把握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要求,突出抓好房屋重建,加快建设防洪重点工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要聚焦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突破,扎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更加可视可感可行。

  一要坚持扭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巩固拓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实施效果,深化科技特派团制度,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支持钢铁企业发展材料级产品,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要坚持用好内需市场,紧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商品,围绕智 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消费热点,开展多领域多层次消费促进活动,更好发 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支持社会资本 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三要坚持运用市场化思维,以改革举措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全面贯彻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25条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四要坚持放眼全球谋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速外贸扩容提质,发挥自贸试验区、开发区等平台作用,精准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国际化招商,加快发展临港产业,不断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五要坚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深入开展消防、燃气、矿山、危化、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六要坚持面向城乡融合挖潜力,持续用力统筹城乡发展,开展县城建设提质升级行动,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坚持不懈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积极进展。

  七要坚持转思路扬长补短,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持之以恒降碳减污,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积极推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风电光伏项目和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八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精心办好教育、就业、养老、托育、社保等社会事业,精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做好岁末年初工作, 强化重要民生商品和煤电油气运等保供稳价,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科学做好传染病防控。要高度重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确保群众 安全温暖过冬。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扎实推动

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强化政治责任,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凝心聚力谋发展。要提高工作本领,强化目标导向,坚持系统观念,树牢创新思维,解放思想求突破。要锤炼优良作风,树立正确政绩观,保持良好精气神,切实提高执行力,真抓实干争一流。要全面从严治党,用好主题教育成果,深化政治监督,强化正风肃纪,风清气正干事业,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全省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3年12月20日,新闻整理稿)

  一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八八战略”20周年系列活动务实有效,深化了对“八八战略”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的信心和决心,经济运行稳进向好,创新改革开放势头强劲,共同富裕蹄疾步稳,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等重大赛会圆满成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D建统领有效加强,推动浙江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也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奋发努力、攻坚克难的结果。

  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全面把握发展的“时” 与“势”,紧扣新定位新使命乘势而上,直面新问题新挑战逆势而进,把握新 趋势新变化顺势而为,抢抓全球创新变革、国家战略叠加、宏观政策加力机遇, 提振信心、奋发有为,采取更加精准务实有效的措施,更大力度激发全社会创 新创业澎湃动力,更大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基层等增强活性、敢闯敢试,扎实 推进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真正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 当,不断开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新境界。

  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也 是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再出发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责任重大、 任务艰巨。要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聚力抓好关键 性、战略性、牵引性重大问题,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强力推进创 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大力实施“十项 重大工程”,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除风险保安全,推动经济运行持 续回升向好,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浙江的“稳”“进” “立”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指 导性要求,系统推进、协同发力、抓好落实,夯实稳的基础,全力以赴稳经济、稳预期、稳就业、稳外贸、稳社会,以主动的稳、积极的稳、进取的稳不断巩 固扩大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旗帜鲜明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激发进的动能, 谋划实施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使经济发展含金量 更高、驱动力更强、可持续性更显、共同富裕成色更足;
提升立的实效,加快

构建有利于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增添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坚持政策聚焦稳增长,强化政策统筹,多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 稳就业的政策,不出收缩性政策,迭代升级“8+4”经济政策体系,扩大有效投资,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着力扩大消费,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党 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把资金用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刀刃”上。要坚持创新 引领抓转型,聚焦突破性创新,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 推动“315”科技创新体系与“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效融合,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贯通、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上求突破,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在 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求突破,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建设、在完 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上求突破。要坚持改革开放增动力,进一步谋 深攻坚性改革和提升性开放,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 聚焦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牵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深入实施“地瓜经济” 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 动摇”“三个没有变”,大力弘扬“四千精神”,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活力, 把浙江民营经济金名片擦得更亮。要坚持共同富裕惠民生,以缩小“三大差距” 为主攻方向,稳就业促增收,优服务促均衡,保基本兜底线,集中力量抓好办 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以高质量发展支撑高品质生活、扎实推动高水平 共同富裕。要坚持全面统筹强协调,强化区域一体拓空间、陆海统筹兴海洋、 城乡协同促融合,探索现代文明强文化,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 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彰显特色优势、全域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要坚持系统 治理保平安,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严控金融风险, 狠抓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平安,强化法治保障,着力构建大安全机制。

  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更加有力有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全省各级党 委(党组)要切实扛起责任,以“强领导、硬作风、宽肩膀、真本领”不折不 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进一步树牢 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构建全链闭环的责任体系、营造实干担当的浓厚氛围, 形成全省共担使命、共谱新篇、携手奋进、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以高度的使 命感责任感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书写浓墨重彩 的一笔。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详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走势?此次会议围绕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释放哪些重要信息?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会后第一时间接受中央主要媒体采访,深入解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

一、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明年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问:今年经济运行有何特点?如何看待明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答:***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明年经济形势作了深刻分析。我们理解,概括起来讲,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一高一低两平”的特点,即增速较高、就业平稳、物价较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一是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有机构和专家学者预测,全年经济增长5.2%左右,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今年我国仍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13。二是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降到5.2%左右、比去年低0.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3%。三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出口额同比基本持平,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有望维持在14%左右的水平。四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明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从国际看,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据国际机构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和贸易整体上不如疫 情之前。从国内看,经济大循环存在堵点。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 和企业投资意愿不够强;
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一些行业 产能过剩;
社会预期偏弱,企业存在不愿投、不敢投现象;
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化解多年积累的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风险需要一个过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机遇。一是我们拥有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随着社会预期逐步改善,高储蓄将逐步向消费、投资转化。二是 宏观政策会对经济恢复持续提供支撑。今年增发一万亿元国债,以及降准降息、

减税降费等政策效应将在明年持续释放,明年还将出台新措施,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形成叠加,有力推动经济恢复向好。三是政策空间仍然较足。我国物价较低,中央政府债务水平不高,加力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有条件的。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注入强大动力。我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不断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五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蕴含新机遇。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技术加快突破,绿色发展推动生产消费加速转型,这些将催生产业变革,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总的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我们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二、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问:会议提出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明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有哪些考虑?

  答: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我们理解,工作指导上要把握好几点。

  第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大局和基础,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进是方向和动力,要有力进取,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不断积累更多积极因素, 实现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同时,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严控一般性支出,真正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要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和额 度分配,合理扩大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要严格转移 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第三,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个表述有两方面新意,一是把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排在货币供应量前面,因为这一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紧密;
二是把以往的“名义经济增速”改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这样可以更好统筹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目标要求,并强调价格水平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调控目标。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

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四,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比如,在化债进度、 补充银行资本、政府债券发行等方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加强配合。会议 第一次提出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这对加强政策协同 具有很强针对性。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强化预期管理,与宏观调控政 策同频共振,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三、“三驾马车”协同发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问:目前我国需求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明年如何实现“三驾马车”协同发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答:明年要加强需求侧管理,有效驱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 使生产能力有用武之地。必须统筹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 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并带动提升 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实现“三驾马车”协同发力,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 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财政政策中, 提出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 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货币政策中,提出要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 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落实好这些宏观政策要求,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就能够有效扩大总需求,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明年要努力促进居民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要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和消费场景的投资。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方面潜力很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在政策上适当支持引导就能够释放很大的需求。要发挥好

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和重大项目建设。要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三是积极稳定外贸基本盘,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要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要巩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信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发挥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优势,支持外资企业继续“在中国、为世界”,深度参与国际大循环。

  问:今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规模有所下降,外界炒作“外资撤离中国”。引资规模波动的原因是什么,未来走势如何?下一步有哪些举措更大力度吸引和用好外资?

  答:受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持续低迷、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今年前10个月我国吸引外资规模同比下降9.4%,但金额仍处于历史高水平,特别是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加快,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增长32.1%,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9.5%,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士、荷兰等发达国家对华投资大幅增长。

  对于近期外资数据出现的波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一是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地缘政治风险显著上升,一些国家推动产业和资金回流,出台涉华投资限制措施。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出台大力度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二是疫情造成的冲击和影响。疫情阻断了线下考察交流,造成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误读,影响了投资决策。三是随着国内发展阶段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低成本优势弱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比较优势变化发生梯度转移,这是经济因素决定的,也是正常的。

  展望未来,我们吸引外资仍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一是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 力。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已有4亿多人,全球规模最大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这些都构成了一个规模巨大、增长性强的国内市场,将为 各国企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很多外资企业表示,中国市场不是选 答题,而是必答题。二是完整产业体系的支撑力。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 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 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三是新发展格局的聚合力。

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外资企业在联通国内国际循环、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方面发挥着独特的纽带桥梁作用,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 资。一是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结合高水平经贸协议谈判,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开放,努力破除影响外资准入的隐性壁垒,保障内外资依法 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二是积极回应外资企业诉求,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促进公平竞争, 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三是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在近期宣布的单方面免签政策、互免签证安排、加快恢复国际航班等基础上,切实打通堵点,提升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便利化水平。

四、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问: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内涵,怎样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答:***总书记近期到地方考察调研,多次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联系微信32311699,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 一步丰富了***经济思想的内涵,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深刻的实 践意义。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 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 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好三点。一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二是用好新型生产工具,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发展新兴产业。技术层面要补短板、筑长板、重视通用技术。产业层面要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具体而言,有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

  一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营造鼓励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的战

略导向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让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 聚集。三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 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四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优 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真正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应用场景丰富和创新收益放大 的独特优势。五是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导向。六是扩大 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具有全球竞争 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与全球企业和人才共享中国的发展红利。

问:我们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答: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地方增强忧

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有效应对一些国家不断升级的遏制打压,科技和产业领域涌现了不少里程碑式成果。此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们所讲的新型举国体

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既要发挥好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 也要发挥好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要加快补上工业化基础、深层次积累等方面 的差距,不断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安全水平。

  二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脑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鼓励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要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三要凝练产业需求,优化创新体系布局。要根据产业的当下急需和长远发展需要,再凝练部署一批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进一步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体系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要通过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更多地投向科技创新。

  此外,备受关注的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行业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强竞争力。要大力支持企业深度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推动优化行业技术标准,营造良好竞争环境,实现符合市场规律的优胜劣汰。

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加大政策落地力度

  问:今年中央推出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目前落实情况和成效如何?怎样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

  答: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随后,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举措,形成了“1+N”政策体系。目前,这些政策举措正在抓紧落实落地,民营经济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进一步进行部署,再次强调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要完善相关政策举措,加大政策落地力度,着力让民营企业可感、可及。

  一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推动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实现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是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标志性举措。开展招标投标领域涉民企歧视专项治理,清除所有制打分等歧视性做法。推动健全民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体制机制,破解民企融资难题。优化民企信用 修复和服务机制。在查办涉企案件和异地办案中依法维护民企合法权益。

  三是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在重点行业建立公共研发平台,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大高端装备、智慧物流、绿色低碳等领域应用场景开放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新场景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环境,有效实现民营企业创新产品优质优价、创新者获利。

五、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问: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周期,中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明年政策侧重点 是什么?

  答: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发展走向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这次会议对做好明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房地产工作作出了专门部署。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需要着重把握好三方面内容:

一是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今年以来,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党中央决

策部署,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陆续出台了首套房“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支持金融机构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仅11月份以来,工、农、中、建、交等五大银行向非国有房企投放开发贷款300多亿元,其中近两周投放了140多亿元。下一步,要持续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势,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做到不抽贷、不断贷、不惜贷,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切实加强预售资金监管,确保在建项目顺利完成。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防风险、稳市场的政策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是抓紧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这是党中央根据房地产发展新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三大工程”既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又有利于带动房地产相关投资消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目前,有关工作已经启动。下一步,要抓紧完善各项配套支持政策,尽早推动一批项目落地实施,形成实物工作量, 见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次会议就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 治本之策。要在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加快 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满足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同时, 要针对房地产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为构 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奠定良好的体制基础。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转型期,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持续发展仍然有广阔的前景和坚实的支撑。随着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持续落实,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实施,相信一定能够有效化解风险,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问:这次会议对防范化解风险做了哪些部署,如何防范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

  答: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不久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需要把握三方面的原

则:

  一是要统筹风险化解与稳定发展的关系。债务风险高的地区要边化债边发展,在债务化解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要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扩大利用外资。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特别是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要全面加强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严格财政监管,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地方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方面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和非法金融活动,要及时出手,坚决打击。

  三是要坚持系统观念,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要善于盘活存量资产,抑制增量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总的看,尽管当前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只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工作方法,风险仍是可防可控的,一定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字箴言: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刘胜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京举行。

会议最重要的就是八字箴言: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先说“以进促稳”。在足球比赛中,一方进攻,一方防守,防守的一方总是被动、险象重生。相比之下,进攻方更加主动。经济政策也是如此。如果总是等到出了问题和风险再去补救,终归是被动和疲于应付的。如何“以进促稳”? 首先,政策要有前瞻性,要治“未病”,政策要走在市场预期的前面,力求超预期。要做到这一点,政府部门要高度关注经济运行真实状况,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判。

  再说“先立后破”。中国成语中有“不破不立”、“大破大立”等词汇。 毛主席提出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讲的就是“破”与“立”的辩证关系。

  为什么要提出“先立后破”?因为“破”指的是淘汰不好的东西,这往往意味着“紧缩性效应”,破的东西多了,经济就难以承受。举例来说:治理污染是破,打击腐败是破,房地产三条红线是破,“去杠杆”也是破……我们追求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淘汰“旧动能”、“旧模式”,不破不立。

  但是过多的“破”会带来阵痛和经济下行冲击。怎么办?要先立。“立” 就是创造新的动能。如何创造?只有靠改革,改革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红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何以解忧?惟有改革)。为什么提出这八个字?和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有关。会议指出:

  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的确,经济是最大的政治。这是为改革开放的实践作证明的。只有经济搞好了、就业稳定了,社会才能安稳,这是硬道理。

  虽然美国对中国的发展上下其手,小动作不断,但中美之间经济竞争依然是主线。中国必须抓紧时间,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把经济发展好,才是反

制美国遏制图谋的最佳方法。会议又说:

  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满满的紧迫感。

接下来,要分析如何进、如何立?会议提出几个关键: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面对有效需求的不足,政府支出可以创造需求,此乃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要义。目前,能够“加力”的只有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受疫情支出、土地出让金下滑、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 一些地方债务压力山大。“提质增效”,指的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给定基建 投资回报率下滑的格局,财政支出应该把促消费作为发力点。建议以10万亿力 度发放消费券。10万亿消费券通过乘数效应可以繁荣经济、提升税收,政府的 实际赤字不会增加大多。更重要的是,市场信心会为这样的大手笔而被瞬间激 活。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1-9月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3.2%,其中三季度贡献率高达94.8%。消费不足,会影响实体经济盈利,进而抑制投资;
投资不足,就业机会减少,消费也没信心。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作为“五六七八九”的民企信心不稳,是经济最大挑战。今年出台的“民营经济31条”是稳民企的开始而非结束。稳民企,必须 靠实实在在的举措,要有干货,真正改善民企的市场准入、融资和方向感预期。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房地产已经步入"存量时代"。  未来的重点,不是继续盖商业性住宅,而是要聚焦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这 两大痛点。这样,才可以缓解房地产供给与需求的错位,让更多的人能“居者 有其屋”。在这方面,新加坡经验尤其值得借鉴(“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加坡 房地产,很神奇又很简单)。

  在“破”的方面,最大的变化就是房地产调控。过去几年,房地产调整力度过大、过猛,必须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失控,防范系统性风险。长期看,房地产是个大麻烦,但短期内依然是国民经济支柱。这个柱子倒不得。如何区分长期和短期,这是个艺术。中国很多古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欲速则不达;
人无

远虑,必有近忧;
毕其功于一役  中国的确需要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但

必须先通过“立”找到新的增长点,才能“破”掉房地产这个旧动能。会议指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房地产,“稳”字呼之欲出。

  在“破”的方面,会议还提出: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这一点也很重要。企业预期的形成,来自对各种信息的综合,也包括大量非经济政策。笔者建议:对“民企退场论”这样的错误观点,要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和澄清,以免让谣言持续发酵,造成难以弥补的伤痕。

  国家安全很重要。对国家安全方面的政策、案例,要保持高透明度,及时澄清误解,避免影响外资安全感。

关键在落实。一次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要防止低级红、高级黑。会议指出: 要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落实的关键在于人。管理的本质是激励。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必须一手胡 萝卜一手大棒。要以“正向激励”(胡萝卜)为主,才能营造积极作为的氛围。会议指出: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多次遭遇冲击、挑战。每次,改革开放都是重振 经济的不二法门。中国经济在创新、消费、城市化方面依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经济体制依然存在巨大的改革空间。只要我们能以坚定的决心落实十八届 三中全会提出的336条改革,中国经济就不会成为“下一个日本”,就能做到“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九大要点解读

广发宏观郭磊

  新华社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关于会议精神,我们学习理解如下:

  会议总结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关键词一是“中国式现代化”,会议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二是“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三是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四是改革开放,会议指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五是统筹发展与安全,会议指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这一系列表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目前政策总的框架。

  会议认为,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 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 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 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 质量和水平。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 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坚持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 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 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 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会议对2023年的定调是“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认为2023年“经济回升 向好”;
在上述两个判断的基础上,会议探讨了“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的问题,指出“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注意的是,困难和挑战除了 “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之外,还包括“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这一点隐含的政策指向值得进一步关注。但会议同时指出,综合起来看“有利 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会议认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20D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 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 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 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 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关于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在具体工作要求上,除政治局会议所强调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之外,会议进一步指出“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即正向激励的政策为主。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这一表述意味着在准财政工具上存在一定想象空间。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20D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 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 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 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 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 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 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 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

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关于财政政策,除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之外,会议强调“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是否对应财政空间扩大有待于继续观察确认;
一个增量细节是“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这一导向逻辑上可以发挥专项债更大的杠杆效应;
关于货币政策,会议指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我们理解主要是短期内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果按照“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则货币供应就会明显较低;
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意味着如果GDP目标是5%、通胀目标是3%,则货币供应量增速可以在8%左右,这是一个符合货币政策“稳健”特征的、较为中性的标准。除财政货币政策之外,会议还提出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这一点进一步凸显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逻辑。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 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 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 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 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 光明论。

  在产业政策上,会议强调的思路是技术引领产业趋势,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提到的领域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

  在扩大内需的政策上,会议强调的是“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在传统消费领域,特别提到了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以及消 费品以旧换新。在新型消费领域,特别提到了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简单来说,政策重点就是耐用消费品+新型服务类消费。此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助于资本开支需求,后续细则值 得期待。在民生部分,会议指出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 济”,下一阶段人口政策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政策红利。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关于房地产,除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外,会议还指出要“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明年可能是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框架成型的关键年份;
关于地方债,会议指出“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做出更大贡献”,意味着化债期间部分省份在政府投资上可能会存在一些短期约束。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民企,会议强调“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这意味着后续在民企相关领域会有政策红利。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 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 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 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 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 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会议进一步强调,“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 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 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 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这些表述 也可显示出对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视。后续关注GDP目标、广义财政空间、三大工程的政策框架及落地节奏,以及明年一季度货币供给基准增速等一系列变量。

  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要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要讲求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突破瓶颈制约,注重前瞻布局, 确保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假设风险: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变化超预期,稳增长力度超预期,出口好转超预期,地产调整压力超预期,海外加息影响超预期,海外经济出现超预期衰退,海外补库存斜率超预期,国内保障房建设力度超预期。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中央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  马君俊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做好经济工作重要经验及时 进行总结,提出“五个必须”的重要要求,深化了对新时代经济工作的规律性 认识。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 长。这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论断。

一、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

  ***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变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改革开放以来,党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国家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但同时,随着发展阶段和条件的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也日益显现。党的十九大根据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重大变化,经过充分论证,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主题。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一步明确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这不只是对经济的要求,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不只是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更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
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只有始终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 才能在经济总量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把蛋糕做好。

二、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党的20D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团结带领

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其中,“质”是指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
“量”是指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质的有效提升是量的合理增长的重要动力,量的合理增长是质的有效提升的重要基础。高质量发展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统一。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三、高质量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证

  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 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本质上就是发展质量不高。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

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使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 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适应科技新变化、人 民新需要,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从“有没有” 转向“好不好”,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只 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更 好地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扎实的进展,让现代化建设成 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高质量发展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也处于从发展中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由大向强、将强未强之际往往是国家安全的高风险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20D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并将其写入党章。

  发展和安全是两件大事。发展解决的是动力问题,是推动国家和民族赓续 绵延的根本支撑;
安全解决的是保障问题,是确保国家和民族行稳致远的坚强 柱石。发展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就是最大的 安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就是要办好 高质量发展这件大事。只有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把国家和民族发展 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坚 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发展安全性主动权, 确保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有效防 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重要支撑。

  总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只有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东南大学教授 徐康宁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引领中国经济的风向标,格外引人关注。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20D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此时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具有承上启下、把向定调的特别意义。会议紧扣当前经济形势,聚焦高质量发展,有不少新提法和新要求, 是指导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遵循依据。

一、深化新时代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经济发展有其内在的自身规律,深刻把握不同时期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深化了 新时代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加以深入学习和领会。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经验总结。党的20D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在新时代,发展要有新的追求和更高的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与“发展是硬道理”一脉相承,对新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坚持高质量发展列为“五个必须”之首,突出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这个首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推进经济工作,都应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实践 证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和主要着力点,体现了 创新发展的理念。实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可以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推进,增强协同效应,既增加有效供给,为市场提 供更多适应需求变化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
又有力扩大有效内需,充分发挥我 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大空间。这是加快构 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新举措,有利于国内国际循环的相互促进和水平提升。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是推动一切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不仅要坚持改革和对外开放,而且要把改革朝纵深方向推进, 突破一些深层次的体制障碍和制度瓶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高水平的

开放型经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亟待释放生产力的时期,需要凭借改革突破 重围,走出一条新路;
物质技术基础已经比较雄厚、迈向基本现代化的新时期, 仍要紧紧依靠改革获取新的发展内生动力。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 的境界和水平,则可以拓宽做好经济工作的国际视野,在向世界学习和加强国 际合作中提升发展的质量。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这是基于新的时代背景, 充分考虑严峻的内外部环境,面对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对统筹高质量 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及实现二者动态平衡做出的精辟阐述。我国是一个大国,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发展中要时刻保持安全的思维,增强忧患 意识、居安思危,守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等事关经济安全大局的 底线。同时,要以高质量发展化解经济工作中出现的风险,把握化险为夷、化 危为机的战略主动。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所有的经济工作都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崇高使命来展开。以“最大的政治”为统领,保证了长期聚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中国的发展道路,落在现代化的目标上,必须建成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强盛和人民群众的富裕安康。

  “五个必须”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是新时代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新升华。充分掌握这些规律性认识,对于推进高质量发展,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具 体变成美好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二、把握好稳与进、立与破之间的辩证关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12字的工作方针,突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统一,统筹经济发展中的质量和速度这两个关键维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并根据新的形势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新的要求。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以进求稳、先立后破”,是对“稳”与“进”“立”和“破”辩证关系的深刻把握,在提法和要求上透出新的意涵。

  “稳”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前提,是“进”的基础,“稳中求进”体现了大 局观。没有经济发展大局的“稳”,“进”也就无从谈起。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要努力稳住经济回升向好的大势,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

尽可能创造条件,使经济走势落在预定的增长区间内,从而为“进”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进”强调的是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一句话,就是要在提升质量上积极进取,体现的是发展方向。不能只稳不进,更不能回到发展的老路上,追求不讲质量的规模与速度。要通过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有力促进稳中向好的局面不断得到巩固,使稳增长的势头与提升质量的方向保持一致。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先立后破”,强调了处理好增强与存量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深化改革中要建立的新制度、新做法、新安排,要大胆去试去闯,激活新的生产力。对于原有政策的调整,原有生产力的调控,要把握好时间节奏和一定的度,以培育壮大增量来调整优化增强。具体到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而言,要以最积极的态度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繁荣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对于传统产业不是简单的调整压缩,更不是一弃了之,而是要用先进技术加以改造提升,并以合适的节奏调整优化。世界上没有真正的低端产业,只有低端和落后的技术。总之,要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新旧动能转换也要坚持先立后破。

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专门的提法。会议指出,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 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充分阐明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与新质生 产力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突出了重大新技术在发展新 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生产力。在工业经济时代,大机器、石油、电力以及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如今在数字经济时代,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并得到广泛应用,产业变革加快演进,生产力呈现出新面貌、新本质,纳米级甚至更小的芯片、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等更加前沿的技术成为当今时代生产力的代表。在新的时代, 传统生产力要得到继续发展,提升发展的质量,还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紧紧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赢得战略先机。

  从特征上看,新质生产力一是代表了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生产力中的技术含量显著增大;
二是标志着发展的新动能,创新驱动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
三是生产力不断以新的模式来展现,产品和服务

的价值创造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数据不仅成为生产要素,而且正在成为新价值的主体部分;
四是以新产业发展为主要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构成。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动力源还是来自科技创新,尤其是颠覆性技术和前 沿技术对形成新质生产力起到关键的作用。一项重要的颠覆性技术不仅有力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促进生产力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移动通信处在1G、2G阶段的时候,手机的主要功能只是通话和发短信。当移动通信技术迈进到3G、

4G阶段,尤其是进入到5G时代,不仅手机成为智能终端,功能上已经类同于电 子计算机,甚至更为丰富多样,更重要的是,5G带来了大量的新业态、新模式, 推动经济进入万物相连时代。这种颠覆性的技术彻底改变了生产模式,大数据、操作系统、新一代网络、智能网联等价值工具逐渐成为新型生产力的核心。新 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信息等尖端前沿技术必将催生一批新的产业,构 成未来经济的主要战场。因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 这个关键核心,尤其是在培育和发展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上着重发力。

  从科技研发到形成现实的新质生产力,中间有一个产业化的过程,产业创 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前提。必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全面提升产 业的发展层次,促进产业结构重点向战略型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升级,把发展 新质生产力落在产业创新的坚实基础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 物质资源消耗少、产业关联性强的特点,是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包 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 色环保以及空天海洋产业等。未来产业是对未来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产业, 是塑造未来竞争优势的基础。由于新技术应用速度在加快,今天属于未来产业 的,也许再过10年甚至更短的一段时间,就成为支柱型产业。

四、把南京建成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极

  作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和科技创新资源富集的中心城市,南京日益显示出在产业创新和城市吸引力方面的独特竞争优势。南京连续五年跨越五个千亿级台阶,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9万亿元,位居全国城市十强;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7.88万元,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二;
近年来,南京多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城市。南京具有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和基础,经过努力,可以成为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

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南京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 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已有重点布局,确立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航空航天六大产业集群,部署抢占新一代人 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 氢能六个未来产业新赛道。规划蓝图已经制定,关键在于选择能够成功通往目 标的实施路径,在于落在实处的措施举措。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持续推动产业创新,对标国际一流,紧跟先进前沿技术,并力争在一些领域做到与国际并跑或领跑。当代科学技术创新呈现一个新的特征,即掌握一流技术者牢牢控制着竞争的主动权,留给后来者的空间很小,赢得关键的技术即赢得大部分市场。以当前最火的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例。全世界已经出现的大模型有成百上千个,但用户市场绝大部分为少数几个技术最先进的大模型所拥有,这几个最先进的大模型将渗透应用到最为广泛的行业场景。因此,培育新质生产力, 必须集中资源聚焦几个重要领域或方向,攻破能够与国际一流对标的关键核心技术,尤其注重突破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此外,在推动产业创新上要突出融合集群的发展思路,促进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与先进技术融合,与数字经济融合。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走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发展路径,将 产业创新建立在一流创新企业的坚实基础上。科技革命的发展规律表明,支撑 产业创新并经市场检验的一流创新成果,绝大部分都来自企业。从晶体管到集 成电路,从智能手机到ChatGPT(人工智能大模型),都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产物。南京科教资源丰富,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这是创新资源丰富的一面,但同时 也有世界级的科技创新龙头企业缺失的不足,存在创新企业不少但创新领军龙 头企业不多的短板。要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适当集中,以有效政策鼓励企 业加大科技投入,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并以企业为龙头开展科技攻关,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产业链“链主” 企业。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新型高端软件等新兴产业领域,优先支持 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尽早确立新领域、新产业的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汇聚全球创新要素,尤其是一流创新人才。要在创新创业环境和生活宜居环境两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城市对一流创新人才的吸引力。要将目光盯住战略科学家、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知

名创业家等顶尖创新人才,成功吸引这些人才,往往就是成功培育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开始。南京应进一步打造城市的国际化功能,加快建设链接国际资源的重大平台,多举办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论坛和大型展会,建设高水平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学校,结合创新园区建设打造一批知名的国际社区,全面增强城市的国际化元素。总之,通过国际化的一流创新空间和生活空间的打造,把南京建设成全球创新人才最为向往的城市之一,为培育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第一资源基础。

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市场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改革(2023)年会暨地方全面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层研讨会”上的致辞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 彭森

  时值岁终年末,很高兴从冰封雪飘的北方来到满目青翠、鲜花盛开的海滨城市,美丽的鹭城厦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改革同仁共同参加中国改革(2023) 年会暨地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层研讨会。首先,我代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对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同志们表示欢迎和感谢。厦门市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试验田。近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根据***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大胆创新,为全国提供了新鲜经验,开创了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厦门市为这次会议的筹办也付出了努力,做出了贡献, 这里我也要再次表示祝贺和感谢。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正好是45年前的1978年12月18—22日,中共 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任务,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新篇章。特别是在三中全会之前,中央从11月10日至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共 开了36天。邓小平同志在闭幕会上发表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 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新阶段我党的思想路线。在庆祝改革开 放4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特别指出:“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大胆的试,勇敢的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通过4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1978年到2022年,中国国 内生产总值从3600多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8%跃升到18%。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由第11位上升到第2位,货物贸易总额居全球第一位。人均GDP从200多美元上升到1.27万美元。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 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 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今年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10周年。十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果断作出五位一体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向推进的崭新局面。改革

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前所未有,改革的广度、深度、力度前所未有。全面 深化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识 有了新飞跃。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写入决定,提 出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依法治 国为主题,理论上解决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本制度。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的任务。这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与突破。改革的实践进 入了新境界,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特别是全国统一大市 场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行 政审批制度,以及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体制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

  今年还是全面贯彻党的20D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阶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本月中旬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系统部署了2024年的经济工作。因此,今天的会议也是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会议。

  从全球看,当前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严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政治、经济、安全格局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持续上升。一方面,近几年来,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联合其盟友把中国定位为长期的、战略性的最大挑战。对我国“脱钩断链”、去中国化, 进行遏制打击。新冷战卷土重来,全球化进程严重受挫。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紧缩的外溢效应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下行。联合国贸发会上月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从2022年的3.1% 降到2.7%。世贸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仅增长1.7%,明显低于过去12 年平均2.6%的增速水平。这无疑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外贸出口的下行压力。

  从国内看,三年疫情后的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一方面,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拼经济、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提 信心的宏观经济措施密集出台,从减税降费、降息降准到增发国债,调整优化 房地产政策,一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政策开始显效。前三季度GDP增长5.2%, 10月、11月份也延续了这个回升向好的态势。联合国贸发会的估计是比全球增 速高一倍,看来完成年初计划是没有问题的。另一方面,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 还很不巩固,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前三季度“三驾马车”

中,除消费逐步回暖外,外贸整体下降0.2%,10月出口-6.6%,11月出口增长1.7%, 结束了持续六个月下降的趋势;1至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其中,10月仅1.2%,11月2.9%;11月CPI、PPI分别下降了0.5%和0.3%,仍处于负增长区间。其原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几点: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经济回升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是明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 市场预期没有根本好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所谓硬道理,就是相对其它软道 理,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何在 呢?会议强调:“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说到 底,改革开放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 必须用市场化改革的思路来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际上,会议公报 在回顾2023年工作时,也是把改革工作放在最前面,“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 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 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这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大亮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另一个亮点就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 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今年的提法,针对新时代新形势作出新的完善,体现对“稳”与“进”、“立”与“破”辩证关系的深刻把握。首先,稳中求进,强调的是要在“稳”的基础上推动“进”。不稳难以前进,“稳”是大局,是“进”的重要基础。那么稳什么呢?会议也明确提出,要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多出有利于“三稳”的政策。其次,以进促稳,是对近十年来稳中求进提法的更积极的完善和创新。稳不是我们的目的, “进”才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要以进促稳,通过“进”来实现“稳”。稳中求进,稳中有进,才能实现以进促稳。这里的“进”,当然主要是指高质量发展要有进展,同时很重要的是市场化改革也要有新进展、新突破。从短期看, 出台宏观政策的组合拳当然有利于“三稳”,但从中长期看,我们必须把深化

改革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只有重大改革有了新进展、新 突破,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市场预期,提振社会信心,才能实现长期 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最后,先立后破,字面意思是破旧之前先要立新, 强调的是统筹兼顾“稳”与“进”的关系。各项工作的“进”,必须做好规划, 统筹协调,谋定而后动,蹄疾而步稳。各项改革的推进必须坚持立字当头,先 立后破,处理好改革开放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还要及时对改革成果进行评估, 做到改革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的统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有一个重要的亮点值得关注。会议提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这意味着继划时代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新局面之后,党的20D,以及正在准备的中央全会可能就新一轮改革作出重要决定,将再次开启以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从12月16日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集中推出和发表了一批关于深化改革的重要访谈和评论员文章。这一方面是对改革开放45周年的纪念,也是对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的动员。近一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一直在按照党的20D精神,从中国目前发展改革的实际出发,研究新时代新征程改革的重点任务。我认为,研究新一轮改革应在思想上、制度上、工作上做好准备。

  第一,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胆探索,守正创新。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条件,也是45年来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45年来, 每一次改革的深化,每一项重大改革方案的出台,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为 条件的。没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探索创新,任何改革突破都是难以想象的。 在45年前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思想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语 重心长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 僵化,迷信盛行,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这段话如今听起来仍然振聋发聩。***总书记2018年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 也强调:“没有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就没有新时代改革的大突破。”因此,为 了迎接新一轮改革开发的到来,我们一定要始终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 帜。

第二,一定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突出重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取得突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模式,是中国改革经过长期探 索取得的历史性成果,它的实践也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纪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 改革,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实事求是地说,经过45年改革, 中国改革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但是我们距离建成一个成 熟、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差距,“重点领域还有不少硬骨头要 啃”。例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仍未理顺,市场体系特别是要素市场发展尚不 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还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仍然过多,一些行政垄断、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严重影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运行。国家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制度的竞争,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面 对百年变局,为了解决我们制度上的短板问题,近年来,中央先后在积极推动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进 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的文件。这 些文件有的已经落实,有的正在积极推动落实。我前不久在一次内部研讨会上 曾经说过,下一轮深化改革要突出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 务中,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二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重点;三是在推进市场化改革中,要重点聚焦在培育有活力、创造力、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方面,聚焦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聚焦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 基础性制度,如产权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方面。这个观点12月16日在接受央视焦点访谈节目采访时也谈到过,社会反响很好。

  第三,一定要坚持重大改革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通过基层改革试验为面上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试点先行,“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改革创新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体现与实践。本世纪以来,由于强调依法治国,强调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协调推进,基层的探索试点明显不足。2020年10月,***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性、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不失时机,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近几年来,中央先后批准在深圳、浦东、浙江等地开展综合授权改革试点,通过清单式、批量式申请和批复,按照法定程序一揽子综合授权进行

试点。清单中涉及法律的,要经全国人大审批授权,涉及国务院权责或国务院规章的,由国务院授权。通过这种清单式、批量式的申请和授权,把解决一些重大体制机制问题需要的权力真正交给试点地区,试点地区将具有全面的改革自主权。这种通过立法机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的方式,为突破“无人区”、“深水区”重大体制机制问题的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可以说,“综合授权、先行先试,清单式批量式改革试点”正在成为推动改革的新模式。***总书记还多次强调,抓好试点对改革全局意义重大,要调动基层的改革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差异化的改革试验。近几年来,联系微信32311699, 各地按照***总书记的指示,敢试、敢闯、敢为,也创造了大量的经验。今年9月,中央批准厦门进行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开启了厦门市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新阶段。厦门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指示,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支持下,深入动员,统一认识,细化方案,分工落实,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目前进展顺利。

  最后有一句话想送给厦门市和创造提供了改革成功案例的各地同志: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祝愿厦门市胜利完成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的使命任务,祝各地在改革实践中大胆探索、与时俱进,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案例。大家共同努力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贡献。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人民日报评论部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 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近年 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 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并概括提出“五个必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 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 道理”,这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 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个具有 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判断,与“发展是硬道理”既一脉相承, 又与时俱进,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基本路径,标 定了中国经济发展新方位。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以抓铁有痕的决心、久久 为功的韧劲,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新时 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本身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突出表现。破解这个问题,就必须推动经济发展从量 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从主要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在新发展 阶段,没有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将不可持续,因此,高质量发展成为 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过程。只有以“硬道理”的清醒认识自觉推动高质量发 展,解决好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才能为全面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物质技术基础,以发展实绩不断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 越性。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在四川考察时要求“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 域、发展质量变革”,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积极培育未 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总书记围绕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为各地区各部门

找准定位、攻坚克难指明了方向。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任务,不断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就能推动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上升为内涵式发展,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当前,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和底气。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且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就能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守正道而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新时代新征程,胸怀“国之大者”, 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以科技创新增强经济活力,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全国上下竞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人民日报评论员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是高质量发展的必 然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 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

  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今年以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稳定了规模,提升了质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充分印证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形势判断和相关决策的正确性预见性,充分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当前,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越是任务艰巨、挑战严峻,越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坚定信心、开拓奋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抓落实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不折不扣抓落实” “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这为我们在抓 落实上取得新成效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方法指引。必须深刻认识到,空谈 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不注重抓落实,不认真抓好落实,再 好的规划和部署都会沦为空中楼阁。把党的20D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 实,把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关键在狠抓落实,关键 在各级领导干部担当作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 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 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确保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扎实 推动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深刻指出:“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 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做到不折不扣 抓落实,就要对“国之大者”领悟到位,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做到雷厉风行抓落实,就要有马上就办的 意识,统筹把握时度效,力求最好效果,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

做到求真务实抓落实,就要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部群众的精力真正花在干实事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敢作善为抓落实,就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准确把握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让各级领导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充分发挥抓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 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我们一定能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推动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作出新 的更大贡献、创造新的时代辉煌。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人民日报评论部

  星光点点,海风阵阵。12月,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开幕式上,无人机表 演以星空为幕、以光影作画,呈现声光电交融的视听盛宴。“海口杯”帆船赛, 三亚国际文博会,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开放周……相关活动累计接待人数超20 万人次,线上触达超5亿人次,线上线下直接销售额累计超5000万元。消费升级催生新供给,有效供给激发新需求,供需协同发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新 活力。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 关系。做好宏观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供需关系,这就要求根据供需矛 盾的变化相机抉择合理的策略。近期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五个方面精辟 概括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坚持深 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 不仅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 然之举,也是应对外部冲击,破解发展难题,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增强我国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的有效手段。

  经济发展是一个供给与需求相互影响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没有需求, 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
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 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必须推进供给端创新,以提升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明年九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才能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新供给牵引创造新需求。

  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显著 的规模经济优势、创新发展优势和抗冲击能力优势。充分用好超大规模市场这 个宝贵的战略资源,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内需牵引和催生优质供给,能够 助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应该看到,进一步推动 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无论是“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还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抑或是“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释放内需潜力,为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挥“助推器”“稳定剂”作用。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有效需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是有合理回报的投资、有收入依托的消费、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需求,是可持续的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提升供给结构对有效需求的适配性,不能形成不符合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的落后产能和产品。因此,找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的有机结合点,才能释放两者协同发力的巨大潜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蕴藏着提升供给质量和扩大内需的无穷潜力。增强信心和底气,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 我们定能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新华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五个必须”总结深化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位列其中。

  ***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统筹推进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打通两者结合的断点堵点卡点,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也是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重要着力点。越是面临复杂形势和不确定因素,越要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供给侧和需求侧,这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重要保证,也是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

一、把握着力点,更好统筹供给和需求

  11月24日,郑州比亚迪生产基地内,随着一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企业新能源汽车总产量迈上600万辆台阶。第1个“100万辆”用时13年,第6个“100万辆”仅用3个多月。用高质量供给切中绿色消费需求,比亚迪集团有关负责人感叹,正是市场与产业的互动,让企业跑出“加速度”。

  供需协同,是新能源汽车火热发展的关键,也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作为“五个必须”之一,对于做好经济工作导向鲜明、意义重大。

  一是这是对经济规律的深刻把握。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供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动态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工作始终面对着供需两端的问题,二者相互关联,不能顾此失彼。

  长期以来,我国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丰富人力资源、完整产业体系、强大科技实力,以及我国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是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和抵御外部风险的根本依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扩大有效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用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是对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

  今年以来,各方着力畅通经济循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内需扩大, 立足需求扩张和提档升级持续优化供给。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5.2%,新动能不断积蓄,来之不易的成绩是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写照,更印证了统筹兼顾、协同发力的方法论。

  二是这是立足发展形势的长远考量。中国经济稳步向好,但仍需要克服困难挑战。从当前看,需求不足是突出矛盾,从长期看,结构性矛盾依然是主要问题。近与远、内与外、发展与安全,多种复杂因素交织,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供需双侧发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这次会议深刻剖析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明确提出“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到“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一系列举措强化统筹。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是党中央基于我国经济运行规律和外部发展环境变化作出的战略部署。”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说,把握关键着力点、坚持系统观念,让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将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二、增强“主动力”,畅通国内大循环

  大国经济的特征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总的看,明年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动能依然不足。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总书记阐明深意。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主动力’的提法,是建立在对扩大内需工作的系统总结基础上的,进

一步强调了内需对于畅通经济循环、推进高质量发展所具有的极其重要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一是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
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扩内需政策在今年密集出台。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113%,强大国内市场引擎持续发力。

  从“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到“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会议围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出部署。

  “会议重点强调了‘有潜能’‘有效益’和‘良性循环’,意味政策不是孤立地刺激消费和投资,而是放眼长远提高内需增长的可持续性。”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把握好各项政策的发力点,在提高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环境的同时着力完善投资结构,让消费和投资实现相辅相成。

  二是在产业升级中寻找结合点,用高质量供给更好适配国内有效需求。车间里每秒钟有约58米光纤产出,龙头企业核心配套基本可就近解决凭借持续创 新站稳光通信市场,近三年,武汉“光谷”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突破15%。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推动消费升级,才能寻求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9项重点任务的首位, 意涵鲜明。着力解决瓶颈问题,从“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切实提高产业链核心能力;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用高质量供给创造引领新需求。

  “我们将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以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国内大循环顺畅提供坚实支撑。”工业和信息 化部科技司司长谢少锋说。

三、深化改革开放,破除堵点协同发力

  统筹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要打通两者结合的断点堵点卡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

  一是以市场为着力点持之以恒推进改革。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需求可以依托的最宝贵资源。无论是用丰富场景优化供给,还是用强大生产能力促进要素整合,落脚点都是市场,关键要靠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
《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促进内外贸资源要素顺畅流动今年以来,一系列疏通经脉的举措接连落地。

  “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会议作出明确部署,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协同发力。“把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作为抓手,用深层次改革为提高扩大有效需求效率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更好的制度基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政策合力将加快提升经济内生动力。

二是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冬日的广西,北部湾畔

碧波万顷,万吨巨轮往来穿梭。

  今年,北部湾港与马来西亚关丹港及文莱摩拉港直航航线相继开通运营, 与广州港携手打造的“两湾快航”实现内外贸同船运输。织密航线网络、积极探索新模式,前11个月,北部湾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1.23%。

  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面对新情况,要推出关键性举措,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让供给和需求在双循环中实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会议明确“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投资中国’品牌”等一系列举措,既是扩大有效需求的必要之举,也进一步释放了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推动结构优化升级的鲜明信号。

积能蓄力,乘势扬帆。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发挥独特优势,坚定前行信心,全面贯彻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系统观念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有效需求, 中国经济航船定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新华社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并将之概括为“五个必须”。其中,“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居于首位。

  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到“新时代的硬道理”, 会议发出了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号令,赋予了高质量发展新定位。

  新征程上,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一、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11个月数据显示,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较好完成。

  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在风高浪急中展现强劲韧性: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仍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总结近年来引领中国经济砥砺前行的宝贵经验,研判当前面临的国内外形 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一论断,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 业发展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善于在总结实践中深化认识,在探索规律中打开局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与“发展是硬道理”一脉相承, 勇毅向前的紧迫感与责任感一以贯之。新征程上的深化认识,充分彰显党中央 对经济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阶段、新的使 命任务和新的发展环境,对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出了更高、更为紧迫的要求,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

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高质量发展的提出,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应急之策,而是适应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客观要求。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单纯数量扩张没有出路。只有以质取胜、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才能支撑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只有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壮大经济实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高质量发展的新定位已然明确、新号角已然吹响,必将汇聚起全党和全国上下抓发展、促经济的磅礴力量。

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工作的一个关键词,并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年“十大新词语”。

“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发展质态的跃迁,更有发展思想的变革。

发展实践由发展理念来引领。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把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协同并进,关键在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通过量的合理增 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

崇尚创新,激发动力之变。

  首次将“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列入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明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系列部署,鲜明指向“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坚持创新发展,中国经济塑造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将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

倡导绿色,擦亮发展底色。

  这是中国能源结构的重大变化:截至6月末,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 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

  从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再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将愈加鲜明。

推进共享,增进民生福祉。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多项部署聚焦民生关切、强化民生建设。

  要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新发展理念将持续引领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

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年终岁尾,寒风凛冽,河北雄安新区的建设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

  设立6年多来,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擘画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江河战略”;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党中央谋划的区域协调发展“大棋局”,不断开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党的20D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才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激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除了要直面外部严峻复杂形势,自身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按照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的部署,要着力强弱项、疏堵点,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拥有14亿多人口、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稳居世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这是中国经济优势所在,也是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的底气所在。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11月1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

  至此,中国自贸试验区升级扩容至22个,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发布稳外资24条政策措施;
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一系列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新举措,不断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我们将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提供新机遇”。

这是一以贯之的中国担当,也是面向未来的庄严承诺。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新华社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提出深化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书记将之概括为“五个必须”,其中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总书记在会上这样强调。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20D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的关键时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再次释放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鲜明信号。

一、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依靠改革开放

  前海综合保税区内,京东、拼多多、SHEIN等大企业布局正酣,从这里“链” 动全球;
大铲湾港区,腾讯新总部“企鹅岛”雏形显现;
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 高端金融机构与人才云集隆冬时节,前海这一“特区中的特区”,一派生机勃 勃。

时光飞逝,深圳的故事最新讲话系列。始终不变的,是改革开放的铿锵足音。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

  一是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从党的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各方面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起点,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更加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更要向改革要动力。

二是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

伴,货物贸易全球第一,服务贸易全球第二,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多年来超过30%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不仅加快了自身发展,也惠及全球。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更要以开放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的不确定性。

  当前,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仍然需 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这为既扩大开放之门、又走稳改革之路提供明确指引。

  “培育内生动力必须依靠改革开放,‘统筹’二字强调相辅相成,突出相互促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说,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有利于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二、向改革要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  今年以来,***总书记先后3次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会议,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部署的

九项重点任务之一。会议提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经济的细胞,细胞充满活力,经济就生机勃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

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八部门推出25条具体举措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加快落地,进一步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市场的回应是对改革成效最直观的反馈。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1亿户,较2022年底增长6.7%。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5.2%,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只有打破制度掣肘、疏通断点堵点,才能让经济要素充分涌流,激发出澎湃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 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1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进展的汇报,要求“把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则立起来”“把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障碍掣肘破除掉”。

  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稳妥有序放开放宽城市落户政策,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加快构建统一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各方面持续加力,一批实质性改革举措相继落地,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短期稳预期、强信心、增活力的基本保障,也是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增强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赵福军说,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推动对稳预期有重要影响的改革加快落地,进一步增强经营主体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三、向开放要活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九项重点任务中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承压前行,一组数据却很亮眼——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1.7%,出口值连续1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跨境电商进出口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4%,拉动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超1个百分点。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跨境贸易投资低迷的背景下,我国外贸规模保持稳定,新模式、新业态、新引擎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杨光普表示,外贸外资是 连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纽带,对于稳增长、稳就业,加快构建新发展 格局意义重大。要进一步升级货物贸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顺应 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推动高水平开放,有利于深层次改革,打通“断头路”,疏通“大动脉”, 畅通“微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提出“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加快制度型开放的信号 鲜明。

  历经改革开放的洗礼,我国从国际经贸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和主动接轨者, 逐步成长为重要参与者。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有利于促进内外市场和规则融通,提升我国对优质要素资源的吸引力。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
自贸试验区升级扩容至22个,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以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进一步激发进口潜力、放宽市场准入;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我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提振外贸外资发展信心。

  杨光普说,扩大高水平开放,就是要在广度和深度上更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 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中国越发展越开放,越开放越发展。

  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保持“闯” 的劲头、激发“创”的智慧、砥砺“干”的作风,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 化改革,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就一定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经济日报评论员

  善于在总结经验中深化认识、在探索规律中打开局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经济思想,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提供了“公开讲话”和“总指针”。其中,“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论断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确保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就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强调党的统一领导,是因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20D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 本的。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党的统一领导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 的根本性质,有利于激发和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确保“中国号” 巨轮能够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强调团结最广大人民,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也让人民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

  强调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决定的。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大鲜明特色,是在准确把握历史规律、时代大

势、发展条件基础上的凝练总结。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科学谋划经济工作,积极作为、顺势而为,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战略阶段、战略要求、战略环境, 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就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牢牢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团结一心、锲而不舍、再接再厉、开拓奋进,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奇迹,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谱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华章!

实现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经济日报评论员

  筑牢治国安邦的根基、增强攻坚克难的底气,离不开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 大事。“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 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这一深刻总结,充分体现发展和安全的辩证统一关系, 为更好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做好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方法指引。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发展和安全相互交织、密不可分, 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如果 安全基础不牢,发展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
如果发展难以为继,安全的保障也 就无从谈起。这道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重要课题,关系着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经济社会繁荣稳定,一刻也轻视不得、大意不得。

  现实的复杂挑战考验着我们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能力。当前, 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类风险挑战 不断累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就 必须既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又保证高水平安全这个头等 大事,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以改革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变化的不确定性。

  具体到明年的工作重点,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作出明确部署。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一系列任务紧扣关键问题,要求我们将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融合,拿出高招实招,将工作踩在点子上、抓到要害处,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的有准备之战。

  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底线思维不可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 忘乱。即便是在取得成绩的时候,也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居安思危的忧患。 要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绝不犯战略性、颠覆 性错误。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随时防范“灰 犀牛”事件。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 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最重要的始终是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要保持战略定力,牢记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握紧发展主动权。

无论是保障粮食、能源、重要资源供给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还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都需要通过发展成果来提升安全实力,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安全提供更为牢固的基础和条件。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两件大事,实现二者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必须真抓实干,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只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停步,抓住高水平安全不放松,我们必将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光明日报评论员

  “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明年经济工作,为我们做好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促进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供了行动指南,指明了实践路径。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今年以来,以***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我 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尤其是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各地各部 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各 级政府各类资金直接支持就业创业超过2000亿元,1至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9万人;
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超5万个,全国各地近两年来共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08万套(间);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9%,居民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一组组数据, 折射着民生保障的力度与温度,也见证着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强的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民生就是保稳定。从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到提高3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再到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近期一系列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的新举措新部署正加快落地见效, 逐步释放政策红利。经济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聚焦民生关切,兜住兜牢民生基本线。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此次会议部署,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被单独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也体现在其他各方面工作安排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涵盖就业、收入、住房、环境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

进民生福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才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 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把高质量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人民高品质生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层逻辑

中国经济导报评论员

  岁末,新粮入仓,瑞雪遍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诸多重要信号,连日来各界热议。会议精神的深层逻辑是什么?今天来重点说说这个。

  既然是“工作会议”,当然要谈工作——总结今年、判断形势、部署明年。而引领工作的是思想。新时代以来的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经济思 想的重要阐释窗口,也是学习领会这一思想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到两个月,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七个坚持”,第一次概括了***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之后,每年都会结合最新形势与实践,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再作概括。

  翻开《***著作选读》一、二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作为单独篇目出现的,是“十选三”——除了2017年概括“七个坚持”,还有2014年谈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21年谈新发展阶段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今年提出的“五个必须”,体现了***经济思想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其中新的重大表述有不少: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既与“发展是硬道理”一脉相承,又有着“升级版”的更高要求。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旗帜鲜明,利于凝聚最大共识、汇聚最大合力。

  “新提法”很重要,重申的话也很重要。比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 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一要求自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被反复强调。本次会议提出要把握好的“速度与质量”“发展与安全”等关系,与这句话紧 密相连。

  把对“质”的追求放到“量”的前面,知易行难,谈何容易。所以才要反复强调。这不是今年的“新提法”,但无疑也是今年会议精神的要义。这正是践行“新时代的硬道理”的关键所在。

怎么全面准确地理解“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既可把每四个字分开来看,更要把这12个字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看,不能 只盯着其中新加的内容。“稳中求进”是工作总基调,“以进促稳”凸显了“进” 的重要。“先立后破”强调了立与破的时序,其实讲的也是稳和进的关系,是 在“进”的过程中统筹兼顾,不失“稳”这个大局。

  这就像是在球场上,在总体把握攻守平衡的前提下,明年要更多地体现积极主动、以攻为守。战术可以灵活多变,但总基调——“稳中求进”,始终在那儿。

  说到统筹兼顾“稳、进、立、破”,我们就触摸到了深层逻辑的又一个维度——通篇体现着强烈的系统观念。

  在4700多字的会议新闻稿里,仅“统筹”二字,就出现了12次之多。比如, 回顾近年来的实践,讲了“三个统筹”;
部署明年工作,也有“三个统筹”。

  还有很多表述,没用“统筹”二字,但实际上也体现的是统筹兼顾,体现了坚持系统观念。比如强调“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这恰是政策统筹之意。

  今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强调“系统 性、整体性、协同性”。“十四五”要遵循的五个原则之一,就是坚持系统观 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 之一: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万事万物,相互联系。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越来越需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过去习惯上认为彼此不相关的人、事、部门、地 方、政策今后越来越需要“连接”甚至“链接”起来。统筹兼顾,是做好经济 工作的基本功。

带着系统观念,看明年的九方面重点工作,更能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

  ——九方面工作之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但在明年经济工作中, 改革的分量不是只占19。其他八个方面的工作部署里,都有改革任务。正如会议强调的,“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九方面工作之一,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样,不能认为民生只涉及了19的工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能带来新的就业机会,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里有“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要求,对外开放、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绿色发展里,都有民生。

  深刻的思想逻辑,贯穿全篇的系统观念,鲜明的问题导向、忧患意识,以 及强烈的前进诉求、发展意愿——深刻领会这一年度会议的精神要义,于纵向, 需放进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里;
于横向,需放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里。

  “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生动的话语,其实分量千钧。会议精神的深层逻辑是:

——爬坡过坎之际,不能停、不能缓,要形成更强有力的前进动势。

——立足自身,重大的发展机遇就摆在面前,谁主动归谁。

——放眼世界,惊涛骇浪当中,谁稳得住,未来就属于谁。

激发新消费催生新投资

中华工商时报

  消费与投资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还是维系社会稳定、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保障民生、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内生动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活力。

一、重塑消费动能,释放内需潜力

  “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及“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同时也是重新引起整个循环的起点。

  今年以来,消费温和复苏。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440亿元, 同比增长6.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6472亿元,增长7.0%。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3.2%,明显提升,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消费和投资是经济活动的两大核心,二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是经济健 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认为,通过

促进消费和投资的良性循环,可以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这也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激发消费市场并非简单的任务,需要深刻理解和应对多方面的挑战与变数, 以确保可持续性、全面性的市场活跃度提升。

  “在当前大众消费市场中,电子产品和新能源车等领域已经过了初期的新鲜体验和炫耀性消费阶段。因此,产业应从核心用户体验和产品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持续提升行业的发展水平。”允泰资本合伙创始人付立春提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重塑消费动能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通过引导投资和消费,完善投融资体制,激发新经济发展,以及提升市场信心,中国经济有望形成更为健康、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消费升级促产业升级,催生新投资需求如何才能激发消费热情,促进内需增长?

  “需求端的消费升级能有效带动供给端的产业升级,从而催生新的投资需求,甚至能够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比如新能源汽车消费大增,就带来充电桩等新基建的投资热潮。”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认为,以消费需求为出发点,更容易发现具有合理回报的投资方向,从而提升经济运行效率。

  付一夫建议,应当把消费和投资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察,并打通二者之间的堵点,既要通过提高居民收入、优化供给等手段来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又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补齐产业短板,继而带动消费需求的释放, 让消费和投资真正相辅相成,如此才能更加高效地扩大内需,并助力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消费和投资相辅相成,投资有盈利,消费就有活力。”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认为,消费者将投资的盈利用于消费,而有了消费企业就能更好盈利,利润上升就能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和投资的正反馈循环,需要基于匹配的生产力水平, 也就是说,科技、生产力是消费、投资正循环的基石。”盘和林举例表示,中 国新能源就为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行销全球找到了突破口。“当前传统产 业的转型升级任务也非常迫切,当下全球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发达国家企图以

技术封锁的方式来遏制中国新产业的发展,中国新动能不仅要实现自身发展, 也要为传统产业发展谋得一条新路径。”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建议,对于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品, 政策将通过提供研发资金支持、优化审批流程、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 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政策还将通过消费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 鼓励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从而形成消费拉动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闭环,社会再生产大循环才能更加高效顺畅。”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磊认为,政策方向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这将形成一个正向的、自我强化的经济循环。只有主动把 新发展理念融入金融发展实践,立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义,以服务实 体经济的消费需求为主业,从总量、结构、价格多维度持续改善金融服务,润 滑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才能持续为新发展格局的打造提供助力。

二、完善投融资机制,激发社会资本热情

  要实现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关键在于政府如何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关键领域,其中包括科技创新、绿色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一过程旨在提高投资的效益和回报,确保资金的有序流向,最大程度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江瀚认为,为了确保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机制下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社 会效益,需要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首先,要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各自的 责任和义务,确保双方遵守合同约定。其次,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 让公众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效益。此外,还要引入第三方评估和审计机构, 对项目进行独立评估和审计,确保项目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完善投融资机制对投资者和企业都有积极的影响。”江瀚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公平的投资环境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对于企业来说,完善的投融资机制意味着更低的融资成本和更好的融资环境,这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重新激发投资热情需要从提高企业盈利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等方面入手。”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解筱文认为,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责任划分,确保项目合规运营。同时,关注项目的社会效益,加强对项目的监测和评估,确保项目质量和效益。“这一政策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增长潜力,为金融市场提供更多投资机会。”

“投融资体制的完善,是支撑高科技产业升级的关键。从企业、金融机构、

政府以及个人角度来看,现有体制依然有提供有效益投资的潜力。特别是在支 持新经济、轻资产和民营经济方面,现有的金融体制仍有扩张和完善的空间。” 付立春认为,新经济的兴起为投资和消费提供了新机遇。支持小微企业以及引 导居民和企业积极参与新经济,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形成投融资、收 益和收入的共赢局面,可以加速经济的良性循环。

  “坚持法治化和市场化原则,确保市场和企业主体平等参与,并在各环节保障利益,是提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信心的关键。政府的引导作用应以法治为基础,通过政策引导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付立春谈道。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底气更足信心更强

中华工商时报

  “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定调明年经济工作,再次释放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强烈信号。

  纵观今年宏观经济政策发力的重点领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一直是重要着力点。

一、提振民企发展信心和底气

  作为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结、明年经济工作的定调,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青海省工商联主席李青表示,会议以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为引,“对症下药”提出九个方面的重点任务,释放了一系列积极信号,以大视角回应社会大众大关切、以新举措解决实体经济新问题、以正导向凝聚经济发展正能量,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方法,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坚定信心。

民营经济稳则经济稳,民营经济强则经济强。

  “此次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通过相关政策与方式实现‘进’与‘立’,这对于我们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而言是极大的利好消息,国家在市场准入门槛、要素获取途径、维护企业家权益等方面都将逐步落实稳健举措,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西安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会长王文礼如是说。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会议深刻剖析了需要克服的一些困难和挑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以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 确定性上升等挑战,要求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又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近年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面临不少挑战。恢复信心是恢复经济的必由之路,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就是增进信心的最

有效法宝。”香江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志强进一步表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一方面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在产业升级、关键技术攻关、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方面发挥生力军作用。

  今年以来,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接连落地。得益于系列政策持续发力,民营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进一步夯实经济回升基础。“利好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让民营企业家更有安全感,更能一心

一意谋发展,在经济发展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湖南省工商联副主席、湖南 省山东商会会长李涛说,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就业机会,扩大了居民收入, 推进了共同富裕的进程。但不能回避的是,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特别是内外压 力严重影响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因此,必须加大力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 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要优化民营企业全生命周 期的营商环境,这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前置条件。

  太原市温州商会会长朱德龙谈道,会议提出从制度和法律上落实国企民企平等待遇,也提到了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和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再次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旗帜鲜明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此次会议对于我们民营企业家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做好明年各项经济 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荣民集团董事长史贵禄说,中央三令五申强 调“两个毫不动摇”,给我们民营企业干事创业坚定了信心,鼓足了干劲,吃 下了定心丸。只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才能不断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 才能促进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辅相成地发展,才能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经济基础。

二、为民企发展指路子拓空间

  会议指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包括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
 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 行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会议释放了政策举措,五大政策、六个统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 有利于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帮助民营企业更好地战 胜当前的困难挑战,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太原市温州商会会长朱德龙如是说。

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有望迎来哪些支持?市场要素、要素获取、公平执法、

权益保护等方面,都是民营企业家非常关注的地方,既能让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也能进一步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让民营企业家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刘迎秋表示,会 议明确提出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要落实一批举 措,覆盖面广,抓住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中的关键堵点问题。他说,在实践中, 一些民营企业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和不公正的执法行为,导致其合法权益受到 侵害。此次会议提出要强化公平执法意识,加强执法监督,切实维护民营企业 的合法权益。“这将有助于民营企业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公平、健康的‘沃土’上播撒阳光雨露,促进民营经济茁壮成长、聚木成林。”沈阳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侯巍感慨道。

  会议为民营企业发展解决了关键堵点问题,也给民营经济指明了方向。这将有助于民营企业更好地进入相关领域,开展经营活动,提高市场竞争力。

  渭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工商联主席张开谈道,会议明确民营企业可以 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指出智能家居、文娱旅游、国货潮品等民营经 济投资发展的“新路子”;
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拓展服务业市场准入;
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 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等内容,在构建和发展高质量 产业链的同时,也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

  刘迎秋提示,会议明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民营企业要把握机遇,重点发力。”

  徐冠巨谈道,会议特别强调了“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部署的明年九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特别提出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打造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让我们民营企业从中找到了对标的方向,努力的目标,坚定我们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战略发展根本的决心。”

李青表示,会议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很多新论述、新观点、新举

措列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段落中集中阐述,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持续关注和期望,是鼓舞人心、提振信心之举。可以预见,明年民营经济发展将呈现出更多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必须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抢抓机遇,实现新突破、新发展。

三、轻装上阵“放开手脚”加油干

“对未来的发展,我们充满期待。”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进一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行为边界,明确社会经济各微观主体的同等权利与待遇,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预期,让民营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李涛表示,借此东风,湖南省山东商会要进一步加强对商会企业的维权力度,创造一个更好营商环境,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促进会员企业守法诚信、安全经营。同时,要整合律师事务所、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机构及其他第三方服务平台等资源,着力在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促进公平竞争良性发展、完善政策执行方式、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助推商会企业法律服务体系的形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商会力量。

  张开表示,民营经济人士要坚定发展信心,开拓视野,敢于放开手脚做事情;
相关部门要稳定政策保障,无论是金融支持、营商环境、税收优惠等,落地形成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切实让民营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
要着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让更多拥有创新活力的小微企业进入不同的行业领域,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发展的活力和信心。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成为不少民营企业积极布局的共同选择。

  “未来企业的竞争,就是科技与创新的竞争,没有科技与创新,企业迟早会被淘汰出局。”史贵禄说。

  在王文礼看来,作为民营企业家,更应该正视机遇与挑战,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下,调整企业投入结构,以企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提升创新能力,增强生产效能,借力数据智能与数字化转型方式扩大企业发展路径;
同时还要在诸多新兴产业带动消费增长点的趋势下,以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为导向,在具有持续发展活力的产业内投入更多科技创新资金及智能研发精力,积极对接专家智库与高校院所,为高精尖人才“引进来”“留下来”创造空间,在国家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增强的良好环境

中,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各项需要为发力点,稳步带领自身企业走绿色发展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民营经济力量。

  “会议为做好明年工商联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太原市工商联主席宋毅方表示,要准确把握会议精神内涵,把会议部署要求细化落实到促进“两个健康”各项工作中,努力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形势政策宣传、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教育培养方式,不断提高服务引导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积极融入太原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大局,围绕“六地”发展定位,引导民营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走高质量发展路子。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侯巍说,作为工商联组织,要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上下功夫,引导民营经济组织和民营经济人士,持续学思践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三个统筹”带来的新机遇,吃透“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新要求,围绕沈阳市“十大突破”方向,进一步发挥工商联组织统战优势及经济工作助手作用,纵深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引导民营经济组织和民营经济人士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在新时代东北振兴全面实现新突破中肩负更大使命、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更大成绩、作出更大贡献。面向未来,全国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委员会秘书长、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

玮建议,加大民营企业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以满足民营企业不同类型的融资需求;
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细化、明确化,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际合作,参与国家重大国际战略,拓展民营企业海外市场;
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此外,还可推动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透明度和准入门槛,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南方日报评论员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并提出四个“抓落实”重要要求,即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擂响了奋进催征的战鼓,必将激发全党和全国上下抓发展、拼经济的豪情和斗志,推动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经济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确立的重大政治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引领中国经济航船劈波斩浪,有力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稳定了规模,提升了质量,进一步印证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形势判断和相关决策的正确性预见性,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底气:只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履行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责任,就能够凝聚经济建设的磅礴力量,激发经济建设的强劲动力,确保经济工作的正确方向和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意见,落实金融体制改革,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二字,贯穿在对明年经济工作各项部署要求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的高度重视。抓落实,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鲜明体现。如果不注重抓落实,不认真抓好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也是空中楼阁。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大事要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九项重点任务,绘就了美好的施工图。要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关键在于四个“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把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四个“抓落实”,强调的是知行合一,考验的是担当作为,必须在全面学 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要不折不扣抓落实,把会议精神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对“国之大者”领悟到位,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确

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要雷厉风行抓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分清 轻重缓急,同时有马上就办的意识,看准了不犹豫,一鼓作气干下去,一锤接 着一锤敲,不能有拖延症,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求真务实抓落实,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任务具体、责任明确,抓落实要快出招、出真招,务实功、求实 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为基层、企业减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敢作善为抓落实,高质量落 实,靠的是千千万万勇于担当、本领高强的好干部,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落 实细化“三个区分开来”,准确把握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把各级领导干 部抓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在全国大局中地位重要,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全省上下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努力跑出加速度、跑出高质量,更好担负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要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需求稳增长, 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进一步做好教育、医疗、养老等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把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到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上。

  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 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广东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没有改变。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开拓奋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 现既定目标,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以高质量发展牵引广东在推 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多贡献。

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南方日报评论员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基调、聚共识、谋大计,为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根本遵循 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 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 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要全面贯彻总体要求。舟行万里,操之在舵。明年经 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 形势的科学判断和明年经济工作的统筹谋划,是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行稳 致远的重要指引。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领会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落实,确 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要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更 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而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
注 意把握和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通过制度完善和改革突破,尽可 能减少其中的“温差”;
注意把握和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紧紧 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注意把 握和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等关系,增强忧患意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简而言之,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能变形走样、把好经念歪,不折不扣 确保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要准确把握政策取向。从“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 长、稳就业的政策”,到“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 再到“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政策取向十分明确,一方面坚定了信心,另一方面也指明了方向, 特别是对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提出针对性要求,旨在确保同向发力、 形成合力。要在准确把握政策取向的基础上,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 升政策举措的协调性、配套性,努力取得最大政策效应: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 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
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
在政策效果 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从全流程、全方位强化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和

协同联动性,防止“政策打架”“合成谬误”,进而稳预期强信心,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要讲求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内部看,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
从外部看,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工作越是千头万绪,越要保持战略定力, 创新方式方法。要抓住主要矛盾,从战略全局出发,紧抓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主要矛盾,通过解决主要矛盾带动其他矛盾的化解,纲举目张做好工作。要突破瓶颈制约,从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等问题最集中的地方和最突出的问题入手,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要注重前瞻布局,及早部署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问题,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等,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精神状态。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 战胜挑战中发展壮大。我们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胸怀“国之大者”, 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广东要大力弘扬“闯” 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围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以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 九个方面重点任务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 善为抓落实,全力以赴把会议精神转化为奋进力量、具体行动,持续推动经济 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一锤一锤接着敲,一件一件钉实钉牢,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南方日报评论员

  “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九项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明年经济工作的统筹 谋划,是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的重要指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时代的新特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总结:“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的第一条,是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引领。从过去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到现在要求“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定位更精准、内涵更丰富、路径更清晰,一以贯之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尊重经济规律、把握发展大势、适应现实需要、争取未来竞争主动的战略选择,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

  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是屡经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当前,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 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安 排部署的工作千头万绪。只有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才能蹄疾步稳,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 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 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 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九项重点任务, 充分体现了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 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要求,对于我们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扎扎实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准确理解、深刻把握九项重点任务的意义所在,

确保最终效果共同指向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 撑;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是推动高质 量发展的底线要求;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 础;
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深入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要求;
切实保障和改 善民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的九项重点任务体现了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 的的高质量发展指向,必须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抓好落实。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完成九项重点任务,确保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地生根。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 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 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 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 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
 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 险的底线;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 业和美乡村;
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乡融合 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 构建新发展格局;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 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九项重点任务,凸显了坚 持问题导向的工作方法和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绘就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施 工图。全省上下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九项重点任务,抓重要领域、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拿出走在前列的精气神,强化当好示范的历史主动,奋力在高质 量发展中闯出一条新路来。

干字当头,走稳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这句话, 读来通俗生动,其实重过千钧。这是党中央对经济工作行动力、执行力的明确 要求,是在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情况下,强化领导干部担当作为、激 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的号召和期待。

  成绩都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当前,虽说我国发展面临的 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进 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少:如有效需求不足、部分 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 的责任感使命感,抓好抓实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关键在行动,要领在实干。

  党的领导是干好一切事情的关键。今年以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 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经济之所以顶住了压力,稳定了规模, 提升了质量,关键就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关键就在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经济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在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决不能有半点迟疑、 含糊。

  抢抓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方能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必须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必须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必须讲求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突破瓶颈制约,注重前瞻布局,确保明年经济工作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这次会议对“抓落实”提出鲜明要求。既要对“国之大者”领悟到位,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又要统筹把握时度效,力求最好效果,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
 既要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 一把锁”,又要准确把握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让各级领导干部轻装上阵 干事创业,充分发挥抓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四个“抓落实”,是“干” 的工作方法,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具体指引。

  信心赛过黄金,团结就是力量。新的征程上,在深刻把握时与势中强信心, 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气神真抓实干、 埋头苦干,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湖南定能以奋发有为的 前进姿态扎实做好明年各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稳”是大局“进”是方向“立”是方法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岁末年尾,是研判经济形势的关键时期、筹划未来的关键节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要求。这一总基调、总要求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系统部署,彰显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时与势的深刻把握,蕴含着“稳与进”“立与破”“谋与干”的辩证关系,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方法论。

  研判形势,既要看“形”,更要看“势”。当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 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增加;
从国内形势看,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仍需克服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困难和挑战。鉴于此,“稳”仍 然是经济工作的大局、基础,是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底线 要求。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 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胸怀“稳”的大局, 夯实“稳”的基础,就是为“进”这一方向和动力创造有利条件。

  “形”是当前,“势”是长远。“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一有别于以往 的新要求,体现着党中央在发展中破解困难、在增长中化解风险的战略主动。 当前,虽然存在微观感受和宏观数据间的“温差”,但在即将过去的2023年, 中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经济回升向好,高质 量发展扎实推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进促稳”的工作要求,既体现了党中 央对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也表明经过长时间蓄势聚能,我们已具备 起“以进促稳”的信心与实力。

  立足于“形”,着眼于“势”,关键在于理念如何转化为行动、蓝图如何转变为现实。处理好“进”与“立”的关系,要聚焦科技创新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聚焦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激活新兴产业活力并提高其对产业链的带动能力和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及话语权。从“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财政政策,到“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货币政策;
从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 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到“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从“培育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

点,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统筹化解房地产风险”纵观此次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九项重大任务”,愈加清晰地感知“稳”的基调更加明确、“进”的方向更加明晰、“立”的方法更加务实。

  稳击三千水,高腾尺五天。落实好“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要求,关键在于处理好“谋”与“干”的关系。具体到湖南而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4X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既应瞄准未来,积极布局储能材料及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也需不断推动工程机械、石化加工等特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等标志性工程中,县域经济等经济发展主战场上,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
摆正稳、进、立、破的位置, 就能抓住更多机会窗口,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实绩,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不断谋求向上生长、向好突破。

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上海金融业落地生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局长王俊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如何看待2023年成绩与亮点?如何正 确理解会议最新部署?如何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相关问题,人民 政协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

  记者:回望全年经济工作,就您所处行业或所关注行业,有哪些成绩与亮点?

  王俊寿: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20D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 深入学习领会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扎实做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恢复重振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持之以恒防范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是凝聚向心力,坚持高站位谋划。聚焦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扎实有力开展主题教育,凝心聚力培养对党忠诚、担当尽责、真抓实干、清正廉洁的监管干部队伍。以加强法治建设和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抓手,提高监管能力水平。

  二是强化推动力,支持高质量发展。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实体经济服务质效评价督导。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绿色银行分支机构建设指引、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意见,支持长三角五城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建立科技金融推进小组和伙伴银行保险工作机制,加强融资对接。织牢民生保障网,对物流配送、外卖快递、网约车等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开放“沪惠保—新市民版”。推进“沪家保”新型家财险项目落地,支持行业在上海保险码平台开发上线多款普惠型保险产品。

  三是提升战斗力,维护高水平安全。通过制定风险化解方案、推进相关机构市场化重组、加强公司治理等,加快推动中小机构改革化险。构建综合信用风险指标体系,强化跟踪监测和预警分析,督促加大不良处置力度。配合地方政府做好重点中高风险房企化险及保交楼工作。深化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 协同多部门深入摸排,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开展“消保深化治理年”工作,推动信用卡中心“数据驱动”降诉,聚焦典型案例强化溯源整改,加强民行刑衔

接整治非法职业代理乱象。指导行业协会发布营造可持续信贷市场环境等自律规范,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四是激发创造力,深化高标准改革。进一步扩大临港新片区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基地、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试点业务范围,在全国率先试点“SPV集成电路设备租赁”模式。支持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实施细则,启动再保险“国际板”,签署首张国际再保险分入合约,截至目前,已有18家再保险专营机构进驻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

记者:在您看来,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落实会议精神?

  王俊寿:当前,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待提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有待增强。但我们也能看到,我国有独特的政治和制度优势,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肩负重要使命,应在支持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等方面积极作为,助力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

  展望2024年,我们将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三个五”, 先立后破,打开金融监管新局面,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上海金融业落地 生根,取得成效。

  一是强化“五大监管”,以新体系的建立,攻破防风险的难题。深入实施新机构新作风新建树新形象“四新工程”,全面强化“五大监管”,探索构建 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的“四梁八柱”。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严格执 法、敢于亮剑。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机构风险 防范化解,积极应对不良资产集中反弹风险,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积 极推动中小机构改革转型、回归本源,稳妥有序、精准施策,加快高风险机构 处置化险。进一步理顺监管职责,坚持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完 善消保工作机制,当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坚定捍卫者。强化监管能力建设, 提升监管法治化、数智化水平,更好履行新时代金融监管新使命。

  二是做好“五篇大文章”,以新模式的创立,突破提质效的瓶颈。以“五篇大文章”为抓手,探索创立上海特色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服务新模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科技金融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助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完善绿色金融机制,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开展“万企千亿”行动暨首贷户

“千企万户”工程,促进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增效,立足上海老龄化特点大力发展养老金融,进一步推进数字金融平台建设,助力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

  三是加快建设“五个中心”,以新标杆的树立,冲破促改革的壁垒。深入落实***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发挥自贸区“试验田”作用,开展制度创新研究,推进临港新片区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基地多项试点业务的复制推广,支持国际再保险中心和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加强长三角区域联动,树立金融改革创新新标杆,助力上海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上一篇:转移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下一篇:返回列表

Tags: (27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经济工作素材汇编(二)   经济工作   汇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