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剖析整改 / 正文

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2020-09-08 11:20:43

 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县**中学 ** 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需要,也是认识和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迫切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把“入口”,创新党员培养发展机制 发展党员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只有按照党的政治路线的要求,严把质量关口,把符合党章规定标准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补充新鲜纯净的血液,才能不断壮大党的队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当前,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入口要严"的要求,重点把好“五关”。

 (一)把好推荐确定关 通过各种渠道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公开推荐优秀人才,把那些思想进步、政治素质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在教育教学中做出成绩,群众威信高的青年推荐为优秀人才,在党组织的培养引导下,使其早日加入党组织:对推荐出的初步人选和确定本年度发展对象,要在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中,进行公认度测评,从理想信念、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进行测评,好中选优,确保质量对公推出的优秀人才,党组织要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发展,要进行经常性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练,并指定党员作为其结对帮引人,引导他们积极靠近党组织。

 (二)把好培养教育关 实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党的知识考核制度。入党积极分子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才能列为发展对象;在发展入党前,上级党组织要对发展对象重点进行短期集中培训,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任务、组织原则和纪律,知晓党员义务和权利,端正入党动机,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核,测试他们对党的各项思想理论的学习、理解、掌握程度。没有经过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基层党组织不能发展其入党。

 (三)把好审查考察关 实行发展党员会前预审制。基层党委在审批预备党员之前,首先要对发展对象进行预审,对其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和入党动机进行全面考察,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进行全面衡量,看条件是否符合,手续是否齐备,预审过关后,方可提交党委会议讨论审批。

 (四)把好群众监督关 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在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发展对象吸收为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时,党组织要将确定、吸收或转正的对象名单及其基本情况向社会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的评议监督。每次公示10天左右,公示期间,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公示期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核实,属发展对象的问题,由基层党组织指派专人调查核实;属基层党组织的问题,由组织部门或基层党委派出调查组调查核实。调查核实后,区别情况,及时做出处理,对问题严重的公示对象,予以淘汰;有一般性问题的,暂缓确定或审批,没有问题的,办理规定的手续。

 (五)把好质量责任关 实行发展党员责任制,对不按照程序和标准发展的基层党组织提出批评意见,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其失误责任,必要时给予党纪处分。同时,建立发展党员档案和工作情况、入党申请人情况、选定入党积极分子情况、测评情况、确定发展对象情况、公示情况、接收预备党员情况、预各党员转正情况等记录在案,按人员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归纳整理。

 二、全程管理,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机制 教育、管理、监督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应从每个具体环节入手,实行全程化管理。

 (一)创新教育机制 搞好党员教育,应结合时代特征,把理论教育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突出针对性,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容和途径。在教育的方式上,要实现“三个转变”:由缺乏对党员个性了解和渗透的单一型教育,向区分党员的职业层次、理论层次和文化层次而采取不同教育方法的层次型教育转变:由过去的那种你讲我听的单调的静态教育,向寓思想教育于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动态教育转变;由缺乏沟通的单向引导型教育,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对待的双向交流型教育转变。在教育方法上,做到“六个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正面示范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电化教育与大众传播媒介教育相结合;党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严格教育与关心帮助相结合。在教育内容上,把主攻点放在“三度"上:拓宽教育广度,把科技、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纳入党员教育内容;挖掘教育深度,按照实际、管用的原则,掌握知识精髓:加大教育力度,通过完善轮训培训、考试考核等项制度,保证教育质量。在教育途径上,建立以党校培训为主,社会实践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培训网络,增强教育效果。

 (二)强化管理机制 首先,要健全和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关键要开好三个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小组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半年至少开一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其次,要实行分类管理,针对党员年龄结构、活动范围和能力特长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对中青年党员和骨干党员实行责任书管理,采取定项目、定指标、定时限、定奖惩的“四定"措施,促使他们发挥“生力军"和“排头兵"作用;对年老体弱党员实行指导性管理,着眼于老有所为,奉献余热,引导他们带好孩子,出好点子,发挥参谋后勤作用。

 (三)构建监督机制 监督与管理紧密相联,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可能实现严格的管理。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群众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个人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班子成员与党员谈话制度、党员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制度、党内谈心交流制度等,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监督和约束。社会各界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监督,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监督,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班子成员的监督。要通过拓宽监督渠道,采取多种监督措施,形成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监督体系,真正建立起严格而有效的党员监督机制。

 三、创新党员组织处置机制 处置不合格党员,是党员队伍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敞开“出口”建立吐故纳新机制,才能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创新党员处置机制,应把握好三个环节:

 (一)规范评议程序 民主评议定格是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前置程序,针对目前存在的党员评议程序不规范、标准不一致、定格不准确等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评议的方式、程序、时次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在评议方式上,可以采取党员评议、群众评议和组织考察的办法,适当扩大参加考评的人数和范围,可以借鉴“学教"活动集中教育的做法,由上级党组织派人参加指导评议,加强督促,保证质量。在评议程序上,要保证评议结果的公正性,既要保证及时发现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又要切实保障《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中规定的党员民主权利。要克服以年终总结代替民主评议党员、以年度考核代替民主生活会、防止减少环节、简化程序、降低标准的做法,增强党员评议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评议的时次上,坚持一年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必要时可因实际需要增加评议次数,时间可定在年中或年末。

 (二) 遵循“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针 严格掌握不合格党员的政策界限,做到“六个区别对待" 把对丧失共产主义信念、革命意志衰退,不履行党员义务,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或不缴纳党费或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根本不起作用甚至起不好作用的党员,与违纪违法党员区别开来;把主观上想发挥作用但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发挥作用,与有条件发挥作用而不发挥作用区别开来;把由于家庭实际困难或老弱病残等原因无法参加党的活动,无力完成组织分配的工作,与革命意志衰退而不发挥作用区别开来; 把愿意接受教育,决心改正错误,与拒绝接受教育,不愿改正错误区别开来;把党员本人应负的责任,与党组织应负的责任区别开来;把由于经验和能力不足导致工作中发生的失误,与个人思想意识不好,工作中不负责任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区别开来。在正确把握政策的基础上,对党员给以准确的评议定格意见。

 (三) 落实处置措施。

 要根据问题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对经评议定格的不合格党员,要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采取限期改正、劝其退党、组织除名等方式,坚决予以处置;对违纪党员,要按照党纪党规,加大纪律处分的力度;对违法党员,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坚决把那些丧失党性原则、侵害党的肌体、损害党的形象的蜕化变质分子清除出党,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Tags: 党员   管理创新   研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