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正文

2023年《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

2023-03-06 14:55:09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1  第一次看到蒋勋的书,是在我们小县城的书店里,一排全部是他的书,书名都没印象,倒是记住了作者的名字,以为是美女呢。  再次和蒋勋“结缘”,是去年和网友们一起阅读《红楼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1

  第一次看到蒋勋的书,是在我们小县城的书店里,一排全部是他的书,书名都没印象,倒是记住了作者的名字,以为是美女呢。

  再次和蒋勋“结缘”,是去年和网友们一起阅读《红楼梦》,初次学习每天坚持小目标打卡,还不是很习惯,有时候看书看不进或者是太忙碌了,经网友介绍,我去听蒋勋细说《红楼梦》,一听,方知蒋勋声音很是动听,他讲的《红楼梦》,先不管对对错错,反正错了,我也未必留意到,可是听蒋勋的声音觉得是美的享受。再阅读他的文字,也是美感占第一位,总之,蒋勋成了美的化身。倘若阅读真有麻醉的作用,也得是蒋勋这样的才子方有良效。

  去年书友散他的藏书,有好几本都是和书法有关,我想着,我连毛笔都握不稳,研究书法的书怎么会看得进去呢?不是特别的枯燥么?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偏偏又是给自己打开了新的一扇门,原来书法是可以这样看的。虽然*时也会去参观书法展览,但是好坏还真看不出,外行看热闹,但是看书法得要假装看热闹,假装自己真的看得懂。还好,我牢记小学美术代课老师的`一句话,大意是说,自己觉得喜欢,就是美。

  《汉字书法之美》注定是很容易就被翻阅完毕的书,哪怕作者专门研究多年.到了读者那里,能领略个百分之五都很神奇了。我自己没有耐心练字,看到“九宫格”,方想起*时根本就没留意练字帖有多少格,翻出字帖一看,原来不是九宫格,而是米字格,问了问偶尔写书法的人,他说九宫格是学画画的,这又让我语塞,我也不好提蒋勋。

  看了这本书,倒是回想起看过的一些民国名人的书信真迹,忍不住感叹他们的书法真好,字写得太美了。可是另一本书《书法,18个关键词》里说,有些人练书法只是为了传达感情,而不是为了练字练成书法家,所谓的“字写得漂亮”也只是人家的日常状态。

  我们现在习惯了手机打字,手指再拍屏幕里涂涂画画,自然就对笔墨生疏了,偶尔想重温童年的回忆,毛笔也拿不动了,拿得动也心大了,恨不得一口吃成个胖子,写了几天字,觉得写不出“美感”,就觉得太难了,也不会有出头日,干脆又放弃了了。可能也是因为美颜相机用多了,习惯了被点赞,可是字写得丑却无法变美,自然也就放弃了,甚至也不觉得街上统一的美术字招牌的丑陋了,既然电脑能设计各种字体,就不要书法艺术了,就这样,书法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汉字书法之美》不知能不能改变一下大家的心态?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2

  现在的社会进步如此之快,网络交流如此发达,还需要练习写字、练习书法吗?大家日常交流也不靠书信往来,都是用手机、iPad或者电脑,通过微信、微博什么的来进行,很少动笔。甚至,大部分人连读书也比较少,更多的是听书,或者看微信短文,时间这么宝贵,怎么可能还有大段的时间来练习书法?现在学书法还有意义吗!

  看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以上的疑问或许还没有完全消除,但是我却像掀起大戏台上幕帘的孩子,不经意间看到了后台里*传统书法文化,精深博大!

  个人觉得*书法,即使在现代社会还是非常有用的。

  第一,书法能提高我们对*文化的审美能力。从元朝开始,延续到明清,*的诗书画,就基本上合三为一。书法由原来的交流工具,变成了艺术表达。比如颜真卿写的《祭侄子文》,是对自己年轻的侄子在战乱中被杀的哀悼,这篇悼文是其在最悲痛时的情绪表达,甚至还保留了涂改的墨迹。这样的书法看上去混乱,实则因为寄托了作者浓烈的情绪,因而显得更加能够打动人心。当相隔千年时光的人们被书法中蕴含的感情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美。

  还有,*的建筑和书法是互相融合的。西方的建筑,不会在门头挂个“卢浮宫”几个大字。但*的有名的建筑,会先写上“故宫”、“天下雄关”,然后还有无数牌匾对联等你去欣赏。再有,西方的建筑,追求向上帝的无限接近,追求垂直线的上升,比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而*的农耕社会,重视土地,追求对土地的无尽占有,于是建筑倾向于水*方向的拉伸。这样的建筑美学,对应于书法是汉代隶书的波磔,左撇曰波,右捺曰磔,正像是屋檐飞张翘起。

  *绘画经常化竹子,画中的叶子,其实就是抽象化的书法笔法,如撇似捺。画上提首诗,书法边上配点画,甚至在画面上印章成堆,收藏者于空白处签名,一幅字最后变成书法、绘画、诗词、印章等*传统美学的综合体。

  第二,书法与生命相通,书法是修行。

  高明的书法家能通过书法,来获得对世界的感知。比如卫夫人在教王羲之《笔阵图》时,她用把“点”字注解为“高峰坠石”。高山上石头的坠落,有形状、有重量、有速度、有气势,一个点可以体验到牛顿的万有引力,一个字能体悟一段人生也就绝非虚言了。《笔阵图》里,把横叫“千里阵云”,从中学习开阔的胸怀,把竖叫“万岁枯藤”,让我们知道强韧的坚持……

  我们训练自己正襟危坐,训练自己握笔的姿势,训练自己屏蔽写字时心里的慌乱。这种对肌肉的控制,训练出一个人精神的专注,这其实就是修行。

  第三,书法之美,蕴含人生哲理。

  练字的字帖上,方块汉字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个九宫格,我们写字总是隐隐被这个格子所限制。在学习写字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学习,如何在人与人相拥挤的社会里遵守规矩。

  写字时我们缓缓呼吸,仔细地一笔一划,就宛如我们认真地做人。从一点开始起步,于横中把握*衡,于竖中坚定初心,于转折处停顿,于撇捺处左右逢源、披荆斩棘。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慢慢而仔细地完成一生。

  汉字是人类文明唯一的,传承超过五千年的,非拼音的文字,它还可以在现代网络时代方便使用。它不同于拼音文字,不同于听觉思维,它是一种视觉思维。书读此处,终于能够体会到蒋勋老师所说“书法不是技巧,书法是审美”,于是心生喜悦,美绕指尖。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

  读完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合上书本,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感动了许久,竟有一种读完红楼梦的怅怅与迷离之感。

  读完这本书,我对汉字更添了一层敬畏感与亲切感。

  那些有趣味有生活烟火气息的书法故事,才是书法本来的面目,政治书法的正襟危坐与森严,书圣们的法帖,也只是生活的*常问候,莫名的有一种亲近之感,突然觉得书法离我很近,像一位嘘寒问暖的好朋友,王羲之的《鸭头帖》、《肚痛帖》,都是与很有生活气息的书信便条而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郑重其事正襟危坐。

  书法与民间,读到汉朝瓦当上的“千秋万岁”时,我感慨良久,家里在农村,我能感受的到那种质朴与*静的生活中父辈们对上苍深深的祈求,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祖父祖母,他们都没有太大的奢求,只希望吃饱穿暖,过*凡幸福的日子;蒋勋说:“这四个字的美,是一种*凡生活的感动”“大部分人生活里的基本愿望其实很简单,希望能*安过日子,希望日子能长长久久过下去。”这只仅仅是一种生活*凡的感动,凝练在最朴实无华的文字中。

  蒋勋老师从美学的角度带领我们欣赏了书法的美,书法里面的精神境界与追求,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外在形式的追求;特别是对于卫夫人《破阵图》横竖撇捺点的讲解,我对于书法有了更进一步的.“美”的感悟与启发。

  书法与生命的领悟,书法就是在带领我们感悟生命感悟自然,感悟千千万万的生灵。如果能够领悟到书法与自然生命的连接,那么,书法创作自然会更加精进。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扩展1)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5篇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1

  现在的社会进步如此之快,网络交流如此发达,还需要练习写字、练习书法吗?大家日常交流也不靠书信往来,都是用手机、iPad或者电脑,通过微信、微博什么的来进行,很少动笔。甚至,大部分人连读书也比较少,更多的是听书,或者看微信短文,时间这么宝贵,怎么可能还有大段的时间来练习书法?现在学书法还有意义吗!

  看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以上的疑问或许还没有完全消除,但是我却像掀起大戏台上幕帘的孩子,不经意间看到了后台里*传统书法文化,精深博大!

  个人觉得*书法,即使在现代社会还是非常有用的。

  第一,书法能提高我们对*文化的审美能力。从元朝开始,延续到明清,*的诗书画,就基本上合三为一。书法由原来的交流工具,变成了艺术表达。比如颜真卿写的《祭侄子文》,是对自己年轻的侄子在战乱中被杀的哀悼,这篇悼文是其在最悲痛时的情绪表达,甚至还保留了涂改的墨迹。这样的书法看上去混乱,实则因为寄托了作者浓烈的情绪,因而显得更加能够打动人心。当相隔千年时光的人们被书法中蕴含的感情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美。

  还有,*的建筑和书法是互相融合的。西方的建筑,不会在门头挂个“卢浮宫”几个大字。但*的有名的建筑,会先写上“故宫”、“天下雄关”,然后还有无数牌匾对联等你去欣赏。再有,西方的建筑,追求向上帝的无限接近,追求垂直线的上升,比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而*的农耕社会,重视土地,追求对土地的无尽占有,于是建筑倾向于水*方向的拉伸。这样的建筑美学,对应于书法是汉代隶书的波磔,左撇曰波,右捺曰磔,正像是屋檐飞张翘起。

  *绘画经常化竹子,画中的叶子,其实就是抽象化的书法笔法,如撇似捺。画上提首诗,书法边上配点画,甚至在画面上印章成堆,收藏者于空白处签名,一幅字最后变成书法、绘画、诗词、印章等*传统美学的综合体。

  第二,书法与生命相通,书法是修行。

  高明的书法家能通过书法,来获得对世界的感知。比如卫夫人在教王羲之《笔阵图》时,她用把“点”字注解为“高峰坠石”。高山上石头的坠落,有形状、有重量、有速度、有气势,一个点可以体验到牛顿的万有引力,一个字能体悟一段人生也就绝非虚言了。《笔阵图》里,把横叫“千里阵云”,从中学习开阔的胸怀,把竖叫“万岁枯藤”,让我们知道强韧的坚持……

  我们训练自己正襟危坐,训练自己握笔的姿势,训练自己屏蔽写字时心里的慌乱。这种对肌肉的控制,训练出一个人精神的专注,这其实就是修行。

  第三,书法之美,蕴含人生哲理。

  练字的字帖上,方块汉字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个九宫格,我们写字总是隐隐被这个格子所限制。在学习写字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学习,如何在人与人相拥挤的社会里遵守规矩。

  写字时我们缓缓呼吸,仔细地一笔一划,就宛如我们认真地做人。从一点开始起步,于横中把握*衡,于竖中坚定初心,于转折处停顿,于撇捺处左右逢源、披荆斩棘。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慢慢而仔细地完成一生。

  汉字是人类文明唯一的,传承超过五千年的,非拼音的文字,它还可以在现代网络时代方便使用。它不同于拼音文字,不同于听觉思维,它是一种视觉思维。书读此处,终于能够体会到蒋勋老师所说“书法不是技巧,书法是审美”,于是心生喜悦,美绕指尖。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2

  “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我小时候印象中的书法就是写毛笔字了。看到老师拿着大大的毛笔,大手一挥,几个像模像样的毛笔字就出现在白纸上,煞是羡慕,但是到底怎样写,怎样读帖却是云里雾里。老师多是临时代课的,对毛笔字的要求不严格,我们有毛笔的就用毛笔写,没有毛笔的就找一个小棒,沾着前后位同学的墨汁,在本子上信马由缰,对于写“上”“人”自觉得很好写,横*竖直就可以,对于笔锋、运笔、收笔等书法术语全然没有概念,那时毛笔是一角、两角钱买来的,墨汁也是最廉价的带着臭味久无人问津的,所以写完毛笔字后,教室里洋溢着难闻的气味,我们的手上、脸上、衣服上沾满了,黑黑的臭墨汁,看着自己写的歪七斜八的字傻乐,只是好玩,倒没有太大的兴趣。

  现在每当走过学校的书法室,闻到那飘散过来的淡淡的墨香,看着那些中规中距或站或坐的小学生,跟着书法老师有模有样的临帖习子,挥毫泼墨的写出大幅的作品,心中的羡慕之情无法言表。

  直到后来上了师范学校,才知道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了解了一些书法家,更深刻的体会到描摹临写在书法中的重要。才真正的体会到“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红线*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那时我才开始真正的写毛笔字,每天基本功练习都会按老师的要求认真读帖,用心临摹,享受着墨香,享受着汉字的美,享受着写字带来的宁静致远。“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学生在我们这样一个充满墨香的学校中学习、生活,一定的写好人生每一笔,真切体会写好一个真正的“大”“人”的益处。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

  两周前花一个下午读了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

  我对蒋勋其人不熟,初读《汉字书法之美》的时候觉得文笔大抵就是“主观浪漫主义”吧。江弱水引用张大春的《书法之美是知识,不是*》也是蛮有趣。不过我已把此书定位为主观的文化随笔而非严肃作品后也不怎么排斥。

  有了对于这本书的总体定位后,读起来就很顺利。在煽情的文字下看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看甲骨差点遗失,看《祭侄文稿》哭安史之乱什么的,反正就是发散发散思维,自我升华一下。

  本书细节处的问题江弱水那篇文择了好多,虽然也看到有人骂江弱水酸腐炒作,但是我还是赞同严谨对待细节。不过把《汉字书法之美》当做别人主观的文化随笔,外加自己的历史常识还在,其实这些细节也不是太困扰。

  说个总体印象,《汉字书法之美》一书文字浪漫煽情,历史细节有含糊处,汉字演化部分不够严谨,书法赏析有认字错误并且偏作者主观,后附云门舞集和书法教育的部分写得空泛主观。

  作为文化小品可读,浅显了解汉字书法可读,假日消磨时间自我升华可读,不必认真当做学术著作来读。

  看完本书我还是有个人收获的。作为一个肤浅观众,我一直喜欢端方小楷,对行书与草书不太会欣赏。本书对于我的益处是稍微提升了一点对行书的理解和欣赏力。

  还有年底云门舞集有一场在厦门的演出,我会考虑去看看。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4

  这不是一本论述汉字之美的学术集,也不是毛笔书法教科书。随意翻书页,心中有喜悦,普蓝色的字偏安于一侧,另一边配图、配帖,大多时候只是空着,这样的“留白”显得妥妥当当,让人有“随心不逾规”的安宁。

  我第一次读蒋勋的书,封底上印着一段话:“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里抄写经文的人,把一部《法华经》一字一字写好,像最初写自己的名字一样慎重端正。我不断回响起父亲握着我的手书写的岁月,那些简单的“上”、“大”、“人”,也是我的手被父亲的手握着,一起完成的最美丽的书法。”这大概是练字儿童的共同记忆——小时候家中的缝纫机铺上毛毯就是书桌,母亲为我叠好黄色毛边纸,我则拖拖拉拉地调墨水,翻开字帖,端坐练字。

  最怕“悬针竖”,收笔时总是太粗,这时母亲便起身握着我拿笔的手,轻轻抬起,要我记得运笔时的力度,对于拿笔不稳的小朋友,又有什么“力度”可言呢?但是小朋友觉得那些字“美”,繁体字比简体字“美”,毛笔字比印刷字“美”,洗笔时墨汁在水中如丝般徐徐散开“好美”。

  “汉字基本功能在传达和沟通,实用在先,审美在后”,不过蒋勋从汉隶的蚕头燕尾说起到走向民间的清代书法,每一章每一页告诉读者在实用之外,如何审美;审美之时,又不可不体会书法家的性情。我自幼习颜体,却从来没有认真读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蒋勋对此的评价是“楷、行、草交互错杂,变化万千、虚如青烟、实如巨山、动静之间、神奇莫测、如同一首完美的交响曲”,他认为“面对第一手书法家书写的墨迹真本,才可能领略书法随情绪流转的绝美经验。”此话不虚,《祭侄文稿》整篇用力用墨跌宕起伏、变化多端,将情绪时而*复时而忧伤,时而感慨时而压抑表达得淋漓尽致。

  读完《祭侄文稿》的赏析,一时间悲喜交欣,喜的是有缘读到书家真迹所蕴含的蓬勃情感,悲的是笔墨所呈现的故事着实让人伤感。可见,内容固然重要,形式亦“兹事体大”,倘若干笔飞白、灰烟轻飞般的“呜呼哀哉”成了A4白纸上打印的华文行楷,我们还能体会年轻生命魂魄逝去的哀恸么?

  所以,我一直留恋用笔书写的感觉。给心爱的人写一封情书,字浅情深,不需要华丽语言和美丽词藻,一笔一划记录着书写时的忐忑与期待,甜蜜与忧伤。儿时羡慕可以习《曹全碑》的女孩,而我却只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临摹《颜勤礼碑》、《自身告书》、《麻姑仙坛记》。如今,明白了“写字与做人处事连在一起”,不安分的孩童应该多习厚重博大的颜体,含蓄腼腆的孩子需要“锋芒毕露”的“瘦金体”。在书法练习中,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同的。通过书法,完成了感知世界的一切现象的能力,这才是书法美学的意义。”“撇”好似风中竹叶,“走之”如海浪涌来,“点”是悬崖落石,“横”像远方的地*线……“审美必须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失去了回归自身的感受,艺术和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家中还挂着十几岁时的习作——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我们执毛笔蘸墨汁写古诗装裱,古人呢?魏晋文人的“帖”,是日常的书信,是简单的问候——“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这是王羲之的《奉橘帖》,赠送三百个橘子时附带的便条。蒋勋说:“成为名帖,是因为书法。小小纸片上盖满大大小小帝王收藏印记,容易让人忽略了文字简单到一清如水,叙述的事情也简单到一清如水,似乎偷偷暗笑,不知道为什么知识分子都有那么多悲愤抱怨痛苦,浓眉深锁,嘴角向下。

  帖把天下兴亡的重责大任,四两拨千斤地轻轻转回到生活现实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帖有一点调皮,有一点小小得意,有一点百无聊赖的茫然或虚无,不想长篇大论议论是非,只是想回来做真实的自己。帖要逃逸,要飞扬,要从虚假概念的世俗礼教里*自己。”我读到这段话,则想起母亲清晨在笔记本电脑上的一张留言:“女儿:妈妈去山上锻炼,早饭已买,面包在饭桌上。”最美的字,最熟悉的字,最温暖的关爱——书写,果然与生活相通,因此,也最值得敬重。

  如今,很少提笔练字,偶尔在奶奶所念的经文上写祈福的话,诸如“供奉三官大帝保佑……”之类。民间敬重汉字,写过字的纸都要在“惜字亭”中焚烧——听上去,像个古老的传说。我常常想“见字如面”这么美好的词在往后的岁月里会不会消逝?互联网时代,快捷的电脑打字取代书写,“无纸化”浪潮之后,再有灵性的水墨汉字也要叹息。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5

  现在的社会进步如此之快,网络交流如此发达,还需要练习写字、练习书法吗?大家日常交流也不靠书信往来,都是用手机、iPad或者电脑,通过微信、微博什么的来进行,很少动笔。甚至,大部分人连读书也比较少,更多的是听书,或者看微信短文,时间这么宝贵,怎么可能还有大段的时间来练习书法?现在学书法还有意义吗!

  看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以上的疑问或许还没有完全消除,但是我却像掀起大戏台上幕帘的孩子,不经意间看到了后台里*传统书法文化,精深博大!

  个人觉得*书法,即使在现代社会还是非常有用的。

  第一,书法能提高我们对*文化的审美能力。从元朝开始,延续到明清,*的诗书画,就基本上合三为一。书法由原来的交流工具,变成了艺术表达。比如颜真卿写的《祭侄子文》,是对自己年轻的侄子在战乱中被杀的哀悼,这篇悼文是其在最悲痛时的情绪表达,甚至还保留了涂改的墨迹。这样的书法看上去混乱,实则因为寄托了作者浓烈的情绪,因而显得更加能够打动人心。当相隔千年时光的人们被书法中蕴含的感情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美。

  还有,*的建筑和书法是互相融合的。西方的建筑,不会在门头挂个“卢浮宫”几个大字。但*的有名的建筑,会先写上“故宫”、“天下雄关”,然后还有无数牌匾对联等你去欣赏。再有,西方的建筑,追求向上帝的无限接近,追求垂直线的上升,比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而*的农耕社会,重视土地,追求对土地的无尽占有,于是建筑倾向于水*方向的拉伸。这样的建筑美学,对应于书法是汉代隶书的波磔,左撇曰波,右捺曰磔,正像是屋檐飞张翘起。

  *绘画经常化竹子,画中的叶子,其实就是抽象化的书法笔法,如撇似捺。画上提首诗,书法边上配点画,甚至在画面上印章成堆,收藏者于空白处签名,一幅字最后变成书法、绘画、诗词、印章等*传统美学的`综合体。

  第二,书法与生命相通,书法是修行。

  高明的书法家能通过书法,来获得对世界的感知。比如卫夫人在教王羲之《笔阵图》时,她用把“点”字注解为“高峰坠石”。高山上石头的坠落,有形状、有重量、有速度、有气势,一个点可以体验到牛顿的万有引力,一个字能体悟一段人生也就绝非虚言了。《笔阵图》里,把横叫“千里阵云”,从中学习开阔的胸怀,把竖叫“万岁枯藤”,让我们知道强韧的坚持……

  我们训练自己正襟危坐,训练自己握笔的姿势,训练自己屏蔽写字时心里的慌乱。这种对肌肉的控制,训练出一个人精神的专注,这其实就是修行。

  第三,书法之美,蕴含人生哲理。

  练字的字帖上,方块汉字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个九宫格,我们写字总是隐隐被这个格子所限制。在学习写字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学习如何在人与人相拥挤的社会里遵守规矩。

  写字时我们缓缓呼吸,仔细地一笔一划,就宛如我们认真地做人。从一点开始起步,于横中把握*衡,于竖中坚定初心,于转折处停顿,于撇捺处左右逢源、披荆斩棘。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慢慢而仔细地完成一生。

  汉字是人类文明唯一的,传承超过五千年的,非拼音的文字,它还可以在现代网络时代方便使用。它不同于拼音文字,不同于听觉思维,它是一种视觉思维。书读此处,终于能够体会到蒋勋老师所说“书法不是技巧,书法是审美”,于是心生喜悦,美绕指尖。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扩展2)

——《汉字书法之美》读书笔记3篇

《汉字书法之美》读书笔记1

  “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当我读到此书开头的这几句话时,我便停了下来,抬头透过高铁的玻璃窗,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风景,沉思了良久。

  人生就像这窗外的风景,美的风景,即使你想多看几眼,但终归会被疾驰的高铁无情的抛向身后,不美的风景,即使你不想看,它依然会映入你的眼帘。

  是啊,逝去的青春将一去不复返,笔者是幸运的,儿时可以感受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他小小的手,一点一滴,一笔一画,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一个有规有矩的人生便开始了。又突然想到蔚秉惠老师所著《书法初步》中有这样一句话:“从小练习书法的孩子,长大后不会犯错误”,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原话记不清了。叹*汉字书法之美!叹*文化精髓之深奥!

《汉字书法之美》读书笔记2

  从小开始,练字对某而言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小学上书法课时,老师总会把大家写的字贴墙上,然后把亮点圈出来。那时候,某是惟一一个作业上没有圈的孩子。初中时某很羡慕班长的一手好字,到了高三闲着没事就天天练硬笔。下了早读第一节课前的十五分钟全用来描塑料模板上的正楷了。一年后生生刻出一幅钢板字体。后来某花了很久去改变自己,有人说某现在写字没高中时漂亮了,但某倒不这么认为。因为那是有活力的,比当初的一团死板多出了几分生气。而看蒋勋的书就有这样的感觉。

  他说书法,总是先从人说起。在*传统的书法观中,写字是件很庄重的事情。而且,写字的头一件事是做人。讲究的是“心正则笔正”,*人喜欢讲品格,书法更是人品的体现。若是练得一手好字,便在人才济济的科举考试中也是有加分的——由此可见书写之重。

  事实上,赏析任何书法作品,离了那个执笔者,就会陷入云雾之中。比如天下行书第三的《寒食帖》,某一直无法真正的喜欢它,直到看了蒋勋的《苍凉的独白书写》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复杂心境才造就出来的名帖啊。而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竹简,总会让人联想到恪尽职守的城吏们。至于颜真卿的稳重笔锋更是令人印象强烈的想起那段大唐盛世——任何字体都是和那个时代无法割裂的,书写本身就是在一段历史。而那沉淀下来的墨迹既是本人的私有历史也是公共的书写历史。

  所以不能不认真的`去书写罢。只有练好了规矩才能“随心所欲而不愈矩”。

  可是在那整体的历史中,更无法忽略的是个人的笔意——那生动的变化又重何而来?

  那些生动的笔触,在蒋勋的笔下是那么美好。在点化它们之前,仅仅是纸上死板的一团油墨。书法是形象的艺术,蒋勋的书上会在一开始就介绍这种字体的来龙去脉,附上相应的帖,让人明白它们之中蕴藏的历史,同时又辅以个人性质介绍,一点点的点拔读者如何从那些细节中体会它们的历史、它们的情绪、它们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大凡讲述艺术史的书,不是流于琐碎就是自我陶醉。而蒋勋的书法史里。没有传统的审美书惯用的四个字四个字那样空洞乏味的不知所云,也没有四*八稳的照本宣科,有的是触及读者灵魂深处的悖动。

  那,正是因为蒋勋从书法的美感中把人类最基本的感情萃取出来了罢。美学是抽象的,然而美的载体和审美本身并不是抽象的——尤其是书法,那是缘于人与社会的共鸣所产生的丰富意蕴的艺术啊。

《汉字书法之美》读书笔记3

  作为一名小学书法老师,为了让中规中矩的书法课生动有趣、为了让深奥的书法知识浅显易懂,我发现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法文化之书——《汉字书法之美》。这本书是著名美学家、文学家、画家蒋勋的大作,分别从汉字演变、书法美学、感知教育、汉字与现代四个章节介绍汉字书法之美。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汉字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

  大汶口文化出土的一件黑陶尊,器表上的一个符号,上端一个圆,下端一片曲线,最下端一座五峰尖山,这就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文字出现了。结绳、仓颉、毛笔、石鼓等等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一幕一幕闪过。

  而书法美学又让我对书法的五种书体的历史有了新的心得体会:波磔与飞檐的隶书线条、碑帖的厚重与飘逸、行草到狂草的*正与险绝、宋代书法的意境与个性、元明书法的形式与表现及清代书法的古朴与拙趣。

  又让我对卫夫人的《笔阵图》细细感知。“高峰坠石”的点是形状,是体积,是重量,也是速度;“千里阵云”的横是水与墨在纸上的交互律动;“万岁枯藤”的竖是一切看似枯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命。

  以小见大,让人看出汉字书法之奇,不仅在指腕之间,甚至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乃臻而为是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一如瑜珈、太极、舞蹈,乃至慢跑,由静转动,动中见静,成就了一种肢体韵律之美。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扩展3)

——《汉字的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

《汉字的书法之美》读后感1

  整本书看下来,这是最让我动容的一个章节,也是坚定我要写读书笔记的重要原因。其实前两篇,说是“读后感悟”,未免有些牵强,更多的是知识点的摘抄。也是因为自身在这一领域的涉猎实在有限,难以产生共鸣。当然,这也是我坚持学习的一个重要动机,不论哪个方向的专业,只有知识达到一定的积累,才能感受这一专业所独有的魅力与乐趣。

  “感知教育”这一章节,字数不多,内容也很简单,是蒋勋老师对卫夫人《笔阵图》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卫夫人名叫卫铄,她并没有书法真迹留下来,只有一件她的摹刻作品《稽首和南帖》,但她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重大影响:她教出了*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书法家——王羲之。在她的《笔阵图》里,处处可见这样一位一千多年前老师的教学机制和教育情怀,而这位老师的智慧即使放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让人敬佩不已。

  《笔阵图》的精髓应该在于卫夫人对几种基本笔划的讲解。这里我们可以一一进行展述:

  一、“点”,高峰坠石

  卫夫人摇身一变,从一位书法老师,变成了物理老师,告诉王羲之去感受,悬崖边上有一块石头坠落下来,这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蒋勋老师这样解读:“我一直在想,卫夫人可能真的带这个孩子到山上,甚至丢一块石头要王羲之去接。”“石头是一个物体,视觉上有形体,用手去掂的时候有重量。形体跟重量不同,用眼睛看它是视觉感受的形状,用手去掂时则是触觉”“‘感觉’的丰富,正是‘审美’的开始。”

  “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二、“一”,千里阵云

  写书法的人往往有一种感觉,越是简单的字越是难写,而“一”这个字,想要写好它确实不容易。它是文字,也是线条。不同的人写“一”,是完全不一样的。颜真卿的“一”跟宋徽宗的“一”完全不一样,颜真卿的“一”那么重,而宋徽宗的“一”在结尾时带勾;董其昌的“一”跟何绍基的“一”也不一样,董其昌的“一”清淡如游丝,何绍基的“一”有顽强的纠结。

  而卫夫人《笔阵图》中的一,也许是“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户外,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广大的*原上站着,凝视地*线,凝视地*线的开阔,凝视辽阔的地*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卫夫人在孩子耳边轻轻说‘千里阵云’”。“千里阵云”大概是指地*线上云的排列,云低低的在地*线上布置、排列、滚动,有辽阔的,向两边横向延展开的感觉,有了对生命广阔、安静、伸张的领悟。

  “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三、“竖”,万岁枯藤

  很多人觉得写竖有一种畅快的味道,一笔到底,长长的竖。而“万岁枯藤”,是让王羲之从枯老的粗藤中学习笔势的力量。有过登山经历的朋友也许很熟悉,有时,一枝老藤,一根漫长岁月里的生命,人们可以借着藤的力量,把身体吊上去,借着藤的力量,悬宕在空中,悬宕在空中的身体,可以感觉到一支藤的强韧——拉扯不开的坚硬顽强的力量。“竖”这个线条,要写到拉不断,写到强韧,写到有弹性,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展出来的张力。

  “竖”如万岁枯藤。

  四、“撇”,陆断犀象

  “陆断犀象”讲的是汉字结构里向左去的一“撇”,例如“匕首”的“匕”最后一笔,这一笔是“逆笔”,毛笔笔锋逆势而行,要想切断的犀牛的尖角,要想截断的大象的弯曲长牙,有锐利而又坚硬的质感。

  “撇”如陆断犀象。

  五、“弋”,百钧弩发

  先秦“六艺”是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必修的六种课程——礼、乐、射、御、书、数。读书人习“书”习“射”,也很自然会将书法线条结构与射箭的弓弩联系在一起。而这个“弋”字,卫夫人提醒到:笔划里有一股巨大的弹性,就像力量非常大(百钧)的弓弩,要把一支箭弹射出去,卫夫人强调的不是弓弩或弓箭的形状,而是弓弩拉开后紧绷张力下巨大的弹性,因此,“发”这个字变成重点——一根线条要充满弹性的力道,可以“发射”。卫夫人正是要王羲之体会箭发射出去那一刻弹性的力量,把这种感觉用到书写“弋”这根线条上。这是彻底而完全的.“美学教育”,不是在教技巧,不是在教写字,而是通过写字,回归到自身的感觉去体悟生命。

  “折”如百钧弩发。

  六、“力”,劲弩筋节

  这次讲的不再是“弹性”、张力,而是希望孩子注意到一把弓弩,如何把“弓”与“弦”仅仅缠结在一起,一张弓,弓体本身与弦如果联结不好,弦就会松脱。“劲弩筋节”讲的是汉字写“力”这个字的转折:从水*转向垂直,把水*的力量过度到垂直书写上,如何让两个不同方向、不同力度的线条之间,找到最好的“筋节”。

  “横折钩”如劲弩筋节。

  七、“辶”,崩浪雷奔

  用毛笔书写这一根线条时,会有不断拖出、拉长的感觉。而卫夫人的“崩浪雷奔”:“崩浪”是河或海的波浪,一层一层,往前或往上涌动,层层不穷,站立在岸边,老师和学生都体会到了“崩浪”震撼人心的沉着力量。这力量和“百钧弩发”的爆发力不一样;“崩浪”是更内敛、也更含蕴于内在的力量,源源不绝,生生不息,奔向最后宿命的一击。

  “捺”如崩浪雷奔。

  读到这里,我已经非常羡慕王羲之有一位这样的老师:

  一位好的老师,像一位最亲密的朋友,她似乎总是想你所想,似乎了然你心中的期待与犹疑,她不会喋喋不休地灌输知识给你,她不会自作聪明地用大人的身份要求你,她牵起你的手,陪着你,支持你。

  一位好的老师,像一位最神奇的魔术大师,她为什么总有那么多有趣的办法,让你在看似随意的游乐中获取知识。她明明教的是毛笔写字,她大可以握住你的手,一笔一划地教会你。但她偏偏不这样,她带你去悬崖边,看高峰坠石、她带你去海边,看崩浪,听雷奔、她带你用双手拉弓,感受弦的张力与箭的速度、她带你去深林,让你体会老树枯藤的顽强生命.......她是一位书法老师,她是一位美学家,是一位物理教授,一位音乐大师,一位哲学家......她把写字这件简单的事变得如此丰富,调动你的听觉、嗅觉、触觉......让你整个身心都敏锐地感受着,有了如此充盈丰富的感受,表达似乎成了最自然的诉求。

  作为一线教师,我时刻感到要呵护、滋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最初的热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在要求自己“以生为本”,要力争“生命化课堂”,简单的几个字,要做的还有太多太多。在我的课堂里,我更愿意和学生们做朋友,孩子到了六年级下期,我总会提醒他们多注意学习的状态,自我的状态,要对自己的状态有所要求。这也是我对自己的期待,我始终觉得,身教重于言传,你想要学生如何,你自己首先就要怎样去做。

  在大师的课堂里,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单次课程的知识内涵,更多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生命智慧。感知教育,生本教育,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生命化.......这本《汉字的书法之美》给了我教学中新的营养。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扩展4)

——《汉字》读后感10篇

《汉字》读后感1

  《被委屈的汉字》是现代作家张之路的著作。本书是以汉字为主题的故事集,也是关于汉字知识的趣味读物。作者列举了一些错别字、容易被搞混的字,把它编成一个个故事。加以准确,权威的解释。以文学之笔写人文故事,以轻松笔调还原汉字世界被忽略的历史风貌。通过生动的形象、有序的编排、风趣的解读,串联历史、映照当下,讲述汉字前世与今生的故事。既能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理解和把握这些字词,又能激发他们热爱汉语知识,探究中华文化的热情。汉字是有生命的,它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那些被委屈的,被误解的汉字写成小故事给读者横列出来。汉字不但有意义,有用处,还非常有意思。他们成了我心中的财富,在那浩如烟海的汉字中,你便会得到欣喜。学习汉字变成了一种享受。

  这一本书是在讽刺那些不爱读书的人,是在讽刺那些对汉字造成伤害的人,是在讽刺那些写错别字的人,这些都是对汉字造成委屈的地方。作者也告诉了我们该怎么正确书写汉字,在告诉我们该怎么远离那些错别字,和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错别字。就像张之路所说,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有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甚至有聪明的和被委屈的。其中必委屈的意思,也就是告诉我们那些不该做的事情。

  这些话也让我想起了曾经的我,也是经常写错别字,不正确书写汉字。看到这里,我就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我以后要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正因为像我这样子,才导致汉字被委屈。如果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这样子,那汉字岂不是就已经灭绝了吗?那汉字不就被委屈到了人生的低谷了吗?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应该保护汉字,正确书写汉字。

  从今以后,我也不能写错别字,我要正确书写汉字。

《汉字》读后感2

  昨晚,扣人心弦的《*汉字听写大会》冠军之夜圆满落幕,昨晚的比赛汇集了15位来自浙江、广西、湖南等地的一些高手。

  第一个上场的是来自合肥五十中的沈沁源,她拿到的词是“噘嘴”她顺利地写出了这个词,后来又相继写出“招赘”“哂笑”“讪笑”……

  后来的比赛中,我最看好的“刘浥尘”,将“式微”因为紧张把字想复杂了写成了“势微”被淘汰,现场的观众都为他感到惋惜,还有我支持的“王自然”也败在了“识荆”最后只剩下了“廖乙霖”、“于加敏”、“陆佳蕾”三人,其中,于佳敏和陆佳蕾都是来自“杭州外国语代表队”的。在接下来的一轮中廖乙霖把“斗箕”的斗多加了一个竹字头所以跟冠军擦肩而过,随着廖乙霖的退出,此前,在团队晋级赛中一度失利的陆佳蕾和于加敏,进入了最终的对决。

  比赛的一轮,陆佳蕾成功写对了“峨冠博带”,于加敏也成功写出了“瞋目切齿”,比赛进入第二轮,陆佳蕾又成功写对了“鸡枞菌”而于加敏也成功写对了“伊犁河”……在最后陆佳蕾和于加敏两人在最后的巅峰对决中,旗鼓相当,先后经过五轮的比拼。于加敏因错将“佯嗔”写成了“佯瞋”,最终输给了陆佳蕾。

  看完了“*汉字听写大会”,我觉得现在生活中,科技产品广泛应用,手机、电脑、*板电脑等人们只要轻轻触摸、点击就可打出字来,很少拿起笔写字,*人竟不会写汉字了!*文化博大精神。从甲骨文道明闻到楷书、隶书、草书直到今天的简化字,期间见证了多少岁月,又蕴含了多少古人的心血!作为*文化的象征汉字当之无愧!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汉字,写好汉字,把我们的*文化发扬!

《汉字》读后感3

  暑假,我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被委屈的汉字》。它的作者是张之路。

  为什么说这本书很有趣呢?因为它包含了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又是事实的小故事。当我读到第一章“三个臭皮匠走了吗”,就恍然大悟,原来这句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中“皮匠”原来应该是小军官“裨将”啊,这样想想就很合理了。再比如“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吓了我一大跳,这孩子跟狼价值可差远了!再读读才知道,四川方言中“鞋子”原来读“háizi”。我不禁想到:以后看到某句谚语,可要先敲个小警钟,查明白了再下结论,定意思。

  不过也有一些无辜的褒义词,被生生地“扯”成了贬义词,甚至是人们贪心为己的挡箭牌!我们要批评那些狡辩的人,不让汉字受委屈!比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为”这个字,本该是第二声,是修为自己,有人却说成第四声,变成了为自己着想,不顾他人。我们一定要阻止这种事情发生,汉字是我们从古至今的文字,不能让人心污染!

  汉字是我们的文物,汉语是我们的文学。经常能听到大人们说:“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就是我们汉语”。没错,汉语凝结着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炎黄子孙的智慧,音同字不同、字同音不同拥有着不同的含义:“巾”与“金”、“重复”与“重力”。汉字,我们要保护它,不能再让这件文物失去它原有的光辉。*不论多少年,汉字文物永流传!保护文字,不乱传、不乱用、不乱说,做一个知识的小学生!

  这本书,我看懂了;这本书,我看透了。你呢?

《汉字》读后感4

  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梦想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是一种理性,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力量,激励人们去拼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第一节就以梦想为关键词给我们好好的上了一课,让我印象深刻。

  演员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光鲜靓丽的,觉得他们演演戏,拍个广告,参加活动随便说两句就轻轻松松的赚到了钱。bu但通过成龙讲诉他靠着脚踏实地的努力实现个人和国家梦想的经历后,我对演员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原来在他们光彩照人的背后也有很多心酸,他们为了这个演绎梦,也有太多的付出与坚持。在演讲中成龙有说到他从十几米的高处跌落,受伤了仍然坚持工作。听到这我的脸颊微微泛红,成龙为了实现他的梦想能如此拼搏,而我呢,只要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后退了。就像今天在做画报的时候,我用铅笔画好了初稿,在描线的时候手一直不受控制的在抖,好几处都画歪了,我尝试了两次都没有成功就开始生闷气,当时想着反正我做不好,干脆不做了。听完成龙的这一课我在反思,我怎么一点拼搏精神都没有呢,当初我只要在白纸上多练习几次,熟能生巧一定能画好的。就像成龙告诉我们的:“创造,要有梦想,还要敢拼搏”。

  “很荣幸用我的镜头、我的梦想记录了*孩子的梦想,期待更多梦想的实现。”这句话是摄影师解海龙说的,在他的镜头下记录着“大眼睛”苏明娟、“大鼻涕”胡善辉、“小光头”张天义等人的故事。这些都是贫困山区孩子,他们从渴望学习到现在拥有幸福生活,这些都是梦想让他们成长,因为梦想是他们前进的动力。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拥有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比他们实现梦想更容易。所以我们也要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祖国的梦想而努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让我们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这一梦想而努力奋斗吧!

《汉字》读后感5

  在*历史长河中,有趣的汉字可是传承*文化的一大重要因素。通过这次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汉字的知识,收获满满!

  在学习课文《仓颉造字》时,仓颉通过绘画身边的一些事物而造就了最早的*汉字,最早的*汉字是便于人们交流的。汉字拥有精美的骨髓和井然有序的结构。

  在学习《一点值万金》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知道由于工厂工人的粗心而导致了一批价值18万的塑料包装袋变成了一堆废品。只因把乌鲁木齐而错写成了“鸟鲁木齐”就丧失了18万呐,由此可见写对汉字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也有许多写错别字的经历,经常把形声字、形近字混淆不清,从而导致错别字频繁出现。有一次语文考试时,我错把“繁殖”一词中“殖”字的偏旁“歹”错写成了“木”字旁,也就把“殖”写成了“植”,导致考试扣分。后来我通过偏旁明白,“木”字旁的“植”和树木有关,“歹”字旁的“殖”和动物有关。从那以后,我就通过这样不同的偏旁部首意义也不同的方法去记住,避免了错别字的出现。

  通过“遨游汉字王国”之后,我还感受到了汉字结构的多样多化,美妙绝伦的汉字看起来令人身心愉悦。如“鲜”这个字,使我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字是由“鱼”和“羊”而组成,因为鱼和羊的味道都很鲜美,就组成了“鲜”这个字,也明白了“鲜”的意思是指味道好。

  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这就是汉字!啊,古老的*汉字,我爱你!

《汉字》读后感6

  因为我很喜欢看书,所以妈妈总是不间断地给我买各种各样的书。这学期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汉字的故事》,说真的,一开始我对这个书名不来电,可是当我静下心来看第一个故事开始,就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了,居然一口气把整本书看完了。

  接下来我就来讲讲其中一个故事:仓颉造字的故事。讲的是一位有心的官员,在工作当中需要记录牲口和食物的数量,因为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一直用的记忆法行不通了。于是他绞尽脑汁,想到了打结法,这个方法的确给计数工作带来了便捷。接着又改进用挂贝壳法,再后来在一次狩猎中得到了启发,开始用脚印来分开记数。因为这个细心的仓颉对生活的用心,并且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不会因为工作量的增加而抱怨,而是不断地想尽办法,让工作办得简单,同时给人们带来了便捷,因此得到了黄帝的嘉奖,和人们的爱戴,一下子出了名。

  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仓颉出名后,他就变得骄傲起来,做事变得马虎,还目中无人。黄帝不能看着他堕落下去,于是派了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去点醒他。还好仓颉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他意识到自已的粗心,误导了大家,铸成大错,立马诚心道歉。之后,也从行动上改进自己,在每造一个字时都会反复推敲,以免再出现差错。

  这里也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其实在很多作业中,觉得难的屈指可数,可是错误却数不过来,不是题看错了,就是字写错了,这些就如同仓颉,觉得题简单,一骄傲粗心病就犯了。如果我也能像他一样,每次做题也都能反复推敲,相信错误率一定会降低的!

  小小故事,道理多,我想这应该就是它吸引我的地方!

《汉字》读后感7

  4 月23 日,备受关注的“2018年度*好书”评选结果揭晓。62本图书从全国约50万种图书中脱颖而出,入围“2018年度*好书”,其中少儿类图书仅9本。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我们的汉字——任溶溶写给孩子的汉字书》一书入围“2018年度*好书”榜单。

  《*好书》盛典是在*指导下,由*图书评论学会评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制的年度优秀图书颁奖典礼,以“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为宗旨,迄今已经举办6届,已成为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品牌,也是出版界、文化界的一项盛事。

  《我们的汉字》的创作者是著名的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先生。这是耄耋之年的任溶溶先生写给小朋友的一本汉字书,也是一本让小朋友读得开心的汉字书。在一些小朋友眼里,汉字难学、难记、难写,关于汉字的知识更是难懂。其实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故事,关于汉字的起源、造字法以及发展演变也是非常有趣的。任溶溶老先生用自己广博的知识与见解,深入浅出地讲述我们的汉字,从汉字书写到招牌文化,从字词发音到文学技巧,从甲骨文到历史知识,同时他还带领孩子在语言的国度里旅行,了解世界各国文字的共性和个性,从而发现汉字的神秘与独特,启发孩子寻找汉字“为什么”的答案。

  这不仅是一本汉字之书,也是一本文化之书。任溶溶先生用国际化的视野,幽默的语言,将汉字知识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让汉字文化流淌入每个孩子的血液中。而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一本专门为孩子写的书,同时俘获了众多家长的心。

  《我们的汉字》自2018年11月出版以来,已斩获多个奖项,入选“2018年*好书11月榜单”,荣获由新阅读研究院组织评选的2018年度*童书榜最佳童书奖、100佳童书奖,入选《*教育报》2018年度致敬童书20强,入选《*出版传媒商报》2018年度影响力图书75强等。

  近年来,青岛出版集团发力少儿出版,先后策划推出了《学会爱自己》《致未来的你》《有故事的汉字》《少年读史记》等广受读者好评的精品力作,收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大众最喜爱的50种图书”等一系列重要出版荣誉。

《汉字》读后感8

  在暑假中,我读了几本书,分别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俗世奇人》和《汉字奇兵》,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汉字奇兵》这本书了。

  《汉字奇兵》的作者是张之路,这是一部充满了离奇的小说,讲述的事中文系毕业生桑南为了寻找梦中反复出现的女孩来到了千雯图书馆工作。一天深夜,他被变成小人进入神奇的汉字世界,他遇到了一个叫雯的汉字和一群寻找自己亲人的蚂蚁奇兵,他们共同踏上了征途,途中他们遭遇了坏人设置的重重阻碍与困境,以桑南为代表的正义军团与以顾远谋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开展了一场场生死较量。

  其中我最喜欢的及时桑南了,他是一个勇敢、聪明、坚强,有勇有谋的一名大学生,在棋盘草原,兵临山下中巧妙的用他的智慧阻击了敌人猛烈的攻击。

  第二个就是文字世界中的“雯”了她的原名莫千雯,她勇敢、善良、聪明,总会给蚂蚁奇兵困难时出点子,她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去全国各地去为自家的藏书楼求书,可是在求书的过程中遭遇顾远谋毒手变成了一个“雯”字,生活在汉字世界中,在天目奇峰中为了救自己的朋友,自己纵身跳下了火海。

  然后就是“爽”这个字,真是自如其名,它为人非常豪爽不会被鸡毛蒜皮的小事影响。在桑南第一次到文字世界的时候遇到了“变”和“尖”两个坏蛋的时候还是爽快出手相救,这样“爽”结实了桑南,他们一用一谋展开了与顾远谋的殊死搏斗。

  最后就是老院长了,他对自己手下的人非常严格,就像在千雯图书馆中老院长说的一句话:“我要抽查妮审阅过的书,如果你漏查或者错查率超过三分之一,也就是有三个错误你只查出两个,你就可以辞职了!”要知道桑南可是要检查全图书馆几千甚至上万的图书啊!从这里看出老院长可真严格呀!

  《汉字奇兵》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很多,桑南的有勇有谋,“雯”对朋友的义气,“爽”的豪爽和老院长的严格,这都是我要学习的,大家以后也一定要看这本书呦!

《汉字》读后感9

  完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合上书本,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感动了许久,竟有一种读完红楼梦的怅怅与迷离之感。

  读完这本书,我对汉字更添了一层敬畏感与亲切感。

  那些有趣味有生活烟火气息的书法故事,才是书法本来的面目,政治书法的正襟危坐与森严,书圣们的法帖,也只是生活的*常问候,莫名的有一种亲近之感,突然觉得书法离我很近,像一位嘘寒问暖的好朋友,王羲之的《鸭头帖》、《肚痛帖》,都是与很有生活气息的书信便条而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郑重其事正襟危坐。

  书法与民间,读到汉朝瓦当上的“千秋万岁”时,我感慨良久,家里在农村,我能感受的到那种质朴与*静的生活中父辈们对上苍深深的祈求,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祖父祖母,他们都没有太大的奢求,只希望吃饱穿暖,过*凡幸福的日子;蒋勋说:“这四个字的美,是一种*凡生活的感动”“大部分人生活里的基本愿望其实很简单,希望能*安过日子,希望日子能长长久久过下去。”这只仅仅是一种生活*凡的感动,凝练在最朴实无华的文字中。

  蒋勋老师从美学的角度带领我们欣赏了书法的美,书法里面的精神境界与追求,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外在形式的追求;特别是对于卫夫人《破阵图》横竖撇捺点的讲解,我对于书法有了更进一步的“美”的感悟与启发。

  书法与生命的领悟,书法就是在带领我们感悟生命感悟自然,感悟千千万万的生灵。如果能够领悟到书法与自然生命的连接,那么,书法创作自然会更加精进。

《汉字》读后感10

  每个国家的人都以自己国家的文字所骄傲,认为自己的文字是通俗易懂的,我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我与汉字之间的故事吧!

  二年级的一个下午,我在家做家作,写着写着,我不禁被我们的汉字给迷住了,原来,汉字并不是一个个僵硬的符号,而是一个个饱含魅力的“方块精灵”。当你看到“火”字,就会感到燃烧着的熊熊烈火的力量,使人一下子温暖了许多;当你看到“水”字,能感受到水一般的柔情,能想象到水一般的凉爽;当你看到“中”字,我们的眼前立即浮现出*人民的喜悦,浮现出现代社会的繁茂,我们终于有了“中”字里的那根撑天立地的脊梁;当你看到“天”字,能感到天一般的蔚蓝,天一般的辽阔无垦,心立刻变得十分舒畅,仿佛置身于蓝天白云之中;看到“爱”字,我们看到爱国勇士抛头颅,洒热血,爱孩子的母亲,在危难中为保护孩子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爱令人浑身充满神秘力量,能突破一切困难、

  你说,我怎能不爱我们的母语———汉字呢?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扩展5)

——《汉字》读后感10篇

《汉字》读后感1

  《被委屈的汉字》是现代作家张之路的著作。本书是以汉字为主题的故事集,也是关于汉字知识的趣味读物。作者列举了一些错别字、容易被搞混的字,把它编成一个个故事。加以准确,权威的解释。以文学之笔写人文故事,以轻松笔调还原汉字世界被忽略的历史风貌。通过生动的形象、有序的编排、风趣的解读,串联历史、映照当下,讲述汉字前世与今生的故事。既能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理解和把握这些字词,又能激发他们热爱汉语知识,探究中华文化的热情。汉字是有生命的,它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那些被委屈的,被误解的汉字写成小故事给读者横列出来。汉字不但有意义,有用处,还非常有意思。他们成了我心中的财富,在那浩如烟海的汉字中,你便会得到欣喜。学习汉字变成了一种享受。

  这一本书是在讽刺那些不爱读书的人,是在讽刺那些对汉字造成伤害的人,是在讽刺那些写错别字的人,这些都是对汉字造成委屈的地方。作者也告诉了我们该怎么正确书写汉字,在告诉我们该怎么远离那些错别字,和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错别字。就像张之路所说,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有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甚至有聪明的和被委屈的。其中必委屈的意思,也就是告诉我们那些不该做的事情。

  这些话也让我想起了曾经的我,也是经常写错别字,不正确书写汉字。看到这里,我就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我以后要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正因为像我这样子,才导致汉字被委屈。如果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这样子,那汉字岂不是就已经灭绝了吗?那汉字不就被委屈到了人生的低谷了吗?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应该保护汉字,正确书写汉字。

  从今以后,我也不能写错别字,我要正确书写汉字。

《汉字》读后感2

  在这个炎热的七月里,心情格外烦躁。热的风透过窗户吹进了我的房间,让我感到一丝丝的凉爽,于是我翻开了《汉字奇兵》。

  《汉字奇兵》描述着一个空旷而古老的图书馆,一个神秘的少女和一场未完的对话……这常常出现在大学生桑南的梦里。在偶然的一次,桑南通过电视看见他梦中的少女画像,决定去千雯图书馆工作,解开这些谜团。午夜时分,桑南变成了一个寸大的人来到了汉字的世界。在汉字的世界,所有汉字都有生命,感情,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战打破了汉字世界的宁静,把桑南也卷入了这场战争。途中他们遭遇了坏人设置的种种阻碍和困境,以桑南为代表的正义军团与以顾远谋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展开了一场场生死较量。最后,桑南与莫千雯重逢了,莫千雯化成了雾气,而桑南回到了图书馆……

  这一个个汉字在张之路的.笔下变成一个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别看他们一个个都那么*凡,普通,但每一个都有他自己的来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若是有什么烦恼的话,坐下来静静的欣赏书中的汉字,仿佛那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在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中无忧无虑的玩耍,没有人去约束他们去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汉字是咱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文化靠文字记录、传播与传承,是咱们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历史长河中最闪耀的瑰宝!

  静静欣赏完《汉字奇兵》最后一页,我慢慢合上书,享受着窗外的阳光,内心渐渐*静下来……

《汉字》读后感3

  昨晚,扣人心弦的《*汉字听写大会》冠军之夜圆满落幕,昨晚的比赛汇集了15位来自浙江、广西、湖南等地的一些高手。

  第一个上场的是来自合肥五十中的沈沁源,她拿到的词是“噘嘴”她顺利地写出了这个词,后来又相继写出“招赘”“哂笑”“讪笑”……

  后来的比赛中,我最看好的“刘浥尘”,将“式微”因为紧张把字想复杂了写成了“势微”被淘汰,现场的观众都为他感到惋惜,还有我支持的“王自然”也败在了“识荆”最后只剩下了“廖乙霖”、“于加敏”、“陆佳蕾”三人,其中,于佳敏和陆佳蕾都是来自“杭州外国语代表队”的。在接下来的一轮中廖乙霖把“斗箕”的斗多加了一个竹字头所以跟冠军擦肩而过,随着廖乙霖的退出,此前,在团队晋级赛中一度失利的陆佳蕾和于加敏,进入了最终的对决。

  比赛的一轮,陆佳蕾成功写对了“峨冠博带”,于加敏也成功写出了“瞋目切齿”,比赛进入第二轮,陆佳蕾又成功写对了“鸡枞菌”而于加敏也成功写对了“伊犁河”……在最后陆佳蕾和于加敏两人在最后的巅峰对决中,旗鼓相当,先后经过五轮的比拼。于加敏因错将“佯嗔”写成了“佯瞋”,最终输给了陆佳蕾。

  看完了“*汉字听写大会”,我觉得现在生活中,科技产品广泛应用,手机、电脑、*板电脑等人们只要轻轻触摸、点击就可打出字来,很少拿起笔写字,*人竟不会写汉字了!*文化博大精神。从甲骨文道明闻到楷书、隶书、草书直到今天的简化字,期间见证了多少岁月,又蕴含了多少古人的心血!作为*文化的象征汉字当之无愧!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汉字,写好汉字,把我们的*文化发扬!

《汉字》读后感4

  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梦想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是一种理性,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力量,激励人们去拼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第一节就以梦想为关键词给我们好好的上了一课,让我印象深刻。

  演员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光鲜靓丽的,觉得他们演演戏,拍个广告,参加活动随便说两句就轻轻松松的赚到了钱。bu但通过成龙讲诉他靠着脚踏实地的努力实现个人和国家梦想的经历后,我对演员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原来在他们光彩照人的背后也有很多心酸,他们为了这个演绎梦,也有太多的付出与坚持。在演讲中成龙有说到他从十几米的高处跌落,受伤了仍然坚持工作。听到这我的脸颊微微泛红,成龙为了实现他的梦想能如此拼搏,而我呢,只要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后退了。就像今天在做画报的时候,我用铅笔画好了初稿,在描线的时候手一直不受控制的在抖,好几处都画歪了,我尝试了两次都没有成功就开始生闷气,当时想着反正我做不好,干脆不做了。听完成龙的这一课我在反思,我怎么一点拼搏精神都没有呢,当初我只要在白纸上多练习几次,熟能生巧一定能画好的。就像成龙告诉我们的:“创造,要有梦想,还要敢拼搏”。

  “很荣幸用我的镜头、我的梦想记录了*孩子的梦想,期待更多梦想的实现。”这句话是摄影师解海龙说的,在他的镜头下记录着“大眼睛”苏明娟、“大鼻涕”胡善辉、“小光头”张天义等人的故事。这些都是贫困山区孩子,他们从渴望学习到现在拥有幸福生活,这些都是梦想让他们成长,因为梦想是他们前进的动力。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拥有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比他们实现梦想更容易。所以我们也要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祖国的梦想而努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让我们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这一梦想而努力奋斗吧!

《汉字》读后感5

  在这个炎热的七月里,心情格外烦躁。炎热的风透过窗户吹进了我的房间,只是让我感到一丝丝的凉爽而已,于是我翻开了《汉字奇兵》这本神奇的书。

  《汉字奇兵》描述着一个空旷而古老的图书馆,一个神秘的少女和一场未完的对话的故事……这常常出现在大学生桑南的梦里。在偶然的一次,桑南通过电视看见他梦中的少女画像,决定去千雯图书馆工作,解开这些谜团。午夜时分,桑南变成了一个寸大的人来到了汉字的世界。在汉字的世界,所有汉字都有生命,感情,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战打破了汉字世界的宁静,把桑南也卷入了这场战争。途中他们遭遇了坏人设置的种种阻碍和困境,以桑南为代表的正义军团与以顾远谋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展开了一场场生死较量。最后,桑南与莫千雯重逢了,莫千雯化成了雾气,而桑南回到了图书馆……

  这一个个汉字在张之路的笔下变成一个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别看他们一个个都那么*凡,普通,但每一个都有他自己的来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若是有什么烦恼的话,坐下来静静的欣赏书中的汉字,仿佛那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在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中无忧无虑的玩耍,没有人去约束他们去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文化靠文字记录、传播与传承,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历史长河中最闪耀的瑰宝!

  静静欣赏完《汉字奇兵》最后一页,我慢慢合上书,享受着窗外的.阳光,内心渐渐*静下来……

《汉字》读后感6

  《被委屈的汉字》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的最新作品,是一本以汉字为主题创作的传统文化读物,一共讲述了18个趣味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故事四。

  古时候,一个小媳妇的丈夫出远门很久却没有任何消息,这个小媳妇就去算命先生那里测字,先测了一个“佳”字。算命先生认为这个字不太妙,因为“佳”字的右半边是两个“土”,可能小媳妇的丈夫已经死了。小媳妇哭着找到方关成。审时度势、心灵嘴巧的方关成了解了情况以后,告诉她,“佳”字的“单人旁”是站着的一个人,“圭”是两个土,也就是山清水秀的意思,说明这个字寓意很好,让小媳妇尽管放心。

  这个故事说明汉字的意义非凡,把一个字拆开或重新组合,就可以解释出各种各样的意思。我不由得想到了历史上另外一个关于汉字的有趣故事。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热,大学士纪晓岚在南书房工作,觉得闷热无比,便脱去上衣,光着膀子整理书籍。可是这时,乾隆皇帝突然来巡视。纪晓岚因为找不到衣服,就躲到桌子下面,等了半天,也不知乾隆皇帝有没有离开,便小声地嘀咕:“怎么这个老头子还不走?”恰巧这句话,被乾隆听到了,于是就把纪晓岚从桌子下面揪出来,让他说个明白。要知道,在古代,称呼皇帝为老头子可是要犯杀头之罪的。纪晓岚不愧是大学士,他稍微沉思片刻,便自信地解释说:“万寿无疆,为老;顶天立地,为头;经腹满纶,为子。所以才说您是老头子。”乾隆听了,也不得不佩服纪晓岚的才学,只好哈哈一笑,不再责罚纪晓岚。

  通过这两则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同样的字和词,就看你怎么分析它,怎么解释它。博大精深的汉字,值得我们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去研究它。

《汉字》读后感7

  因为我很喜欢看书,所以妈妈总是不间断地给我买各种各样的书。这学期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汉字的故事》,说真的,一开始我对这个书名不来电,可是当我静下心来看第一个故事开始,就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了,居然一口气把整本书看完了。

  接下来我就来讲讲其中一个故事:仓颉造字的故事。讲的是一位有心的官员,在工作当中需要记录牲口和食物的数量,因为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一直用的记忆法行不通了。于是他绞尽脑汁,想到了打结法,这个方法的确给计数工作带来了便捷。接着又改进用挂贝壳法,再后来在一次狩猎中得到了启发,开始用脚印来分开记数。因为这个细心的仓颉对生活的用心,并且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不会因为工作量的增加而抱怨,而是不断地想尽办法,让工作办得简单,同时给人们带来了便捷,因此得到了黄帝的嘉奖,和人们的爱戴,一下子出了名。

  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仓颉出名后,他就变得骄傲起来,做事变得马虎,还目中无人。黄帝不能看着他堕落下去,于是派了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去点醒他。还好仓颉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他意识到自已的粗心,误导了大家,铸成大错,立马诚心道歉。之后,也从行动上改进自己,在每造一个字时都会反复推敲,以免再出现差错。

  这里也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其实在很多作业中,觉得难的屈指可数,可是错误却数不过来,不是题看错了,就是字写错了,这些就如同仓颉,觉得题简单,一骄傲粗心病就犯了。如果我也能像他一样,每次做题也都能反复推敲,相信错误率一定会降低的!

  小小故事,道理多,我想这应该就是它吸引我的地方!

《汉字》读后感8

  完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合上书本,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感动了许久,竟有一种读完红楼梦的怅怅与迷离之感。

  读完这本书,我对汉字更添了一层敬畏感与亲切感。

  那些有趣味有生活烟火气息的书法故事,才是书法本来的面目,政治书法的正襟危坐与森严,书圣们的法帖,也只是生活的*常问候,莫名的有一种亲近之感,突然觉得书法离我很近,像一位嘘寒问暖的好朋友,王羲之的《鸭头帖》、《肚痛帖》,都是与很有生活气息的书信便条而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郑重其事正襟危坐。

  书法与民间,读到汉朝瓦当上的“千秋万岁”时,我感慨良久,家里在农村,我能感受的到那种质朴与*静的生活中父辈们对上苍深深的祈求,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祖父祖母,他们都没有太大的奢求,只希望吃饱穿暖,过*凡幸福的日子;蒋勋说:“这四个字的美,是一种*凡生活的感动”“大部分人生活里的基本愿望其实很简单,希望能*安过日子,希望日子能长长久久过下去。”这只仅仅是一种生活*凡的感动,凝练在最朴实无华的文字中。

  蒋勋老师从美学的角度带领我们欣赏了书法的美,书法里面的精神境界与追求,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外在形式的追求;特别是对于卫夫人《破阵图》横竖撇捺点的讲解,我对于书法有了更进一步的“美”的感悟与启发。

  书法与生命的领悟,书法就是在带领我们感悟生命感悟自然,感悟千千万万的生灵。如果能够领悟到书法与自然生命的连接,那么,书法创作自然会更加精进。

《汉字》读后感9

  每个国家的人都以自己国家的文字所骄傲,认为自己的文字是通俗易懂的,我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我与汉字之间的故事吧!

  二年级的一个下午,我在家做家作,写着写着,我不禁被我们的汉字给迷住了,原来,汉字并不是一个个僵硬的符号,而是一个个饱含魅力的“方块精灵”。当你看到“火”字,就会感到燃烧着的熊熊烈火的力量,使人一下子温暖了许多;当你看到“水”字,能感受到水一般的柔情,能想象到水一般的凉爽;当你看到“中”字,我们的眼前立即浮现出*人民的喜悦,浮现出现代社会的繁茂,我们终于有了“中”字里的那根撑天立地的脊梁;当你看到“天”字,能感到天一般的蔚蓝,天一般的辽阔无垦,心立刻变得十分舒畅,仿佛置身于蓝天白云之中;看到“爱”字,我们看到爱国勇士抛头颅,洒热血,爱孩子的母亲,在危难中为保护孩子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爱令人浑身充满神秘力量,能突破一切困难、

  你说,我怎能不爱我们的母语———汉字呢?

《汉字》读后感10

  真草隶篆是现今文字的基本书写方式,尤其是“真”,楷书,已经成为流行的模本,殊不知,从文字的产生,演化至今,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洗礼,才成就今天这恢弘气势。

  文字的产生大约是公元前3000年。甲骨文,金文,我们从名字的命名上就可以看出,他们所书写的材质,兽骨和器皿。而原始的文字,远没有今天这么丰富,而且非常的象形,字少,笔画多,象形,意义简单,是只要的特点,但是已经渐渐不能广泛的满足大众的需要了。作为从未出现文化断层的古国,文字也同样是源远流长。

  可以说,文字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发明,也是跃上文明台阶不可或缺的重量级标志。汉字作为象形文字,还产生了书法这一艺术形式,不但传承*文化,还极具东方古国的标志。

  只是,*文字在演化过程中,不知道还有多少美丽的文字,已经消亡在历史的尘埃里。曾经还有一阵兴起的汉语热,但是和英语在*的普及程度,那也只能呵呵呵了。

  在学习古文字,古汉语的时候,课上曾经讨论过有关汉字的简化的问题。作为讲授古汉语的老教授,给我们这些黄毛小儿展示了古汉语的风采,无论是从音韵学训诂学,还是古文学,都极大地开了眼界。如今,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不妨使用古汉语,但是,对于交流和*常的写作,还是简化的汉字来的简单快捷。

  尽管,汉字从古代演化至今,我们光从字面已经很难猜出字的原意以及出处了。尽管有一些文字还保留了象声写意等的痕迹,如“清,钟”等,还有“明”等。我们现在一个洗可以代表洗脸洗澡洗手洗脚洗头等等一系列的意义,可是,在古代,不同的字则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却是不容混淆的,例如涕是“眼泪”,泗才是“鼻涕”。如果不是专门学习文字或者古汉语的,简单的语文课,是很难窥到文字的精髓的。

  文化得到传承,文字能继续发扬光大,书法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是很多人的初衷吧。就让这满满的民族自豪感发扬光大吧。这一本有关的文字的小百科全书,真真是一本好书。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扩展6)

——《汉字奇兵》读后感10篇

《汉字奇兵》读后感1

  作家张之路,他写过一本科幻小说—《汉字奇兵》。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感到十分好奇,汉字怎么当兵呢?不过在我看完的时候,我也就明白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位大学毕业生桑男,为了寻找梦中的一位女孩,而来到千文图书馆工作。在一天深夜,他被变成了一个寸许大的小人,进入了书的世界,他为了伸张正义带领一群寻找亲人的汉字,一起克服种种困难与邪恶的势力展开斗争,他们组成的军团名叫蚂蚁奇兵。

  这部小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给予这些文字的生命,让文字不再只是在纸上,而是活跃在各个地方。每一个文字都有自己的性格,比如蚂蚁奇兵小队长“爽”字,他的性格就是豪爽,不拘小节。这本书不仅为我们呈现了*文字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让我们学到知识,还有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是文学创作与*文化的结合。

  我十分敬佩“爽”字,他能为了素不相识一个字而出手相救,也能拯救一群难字而让自己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的豪爽,他不大方,这些都让我为之佩服。“爽”字,不愧是蚂蚁奇兵的小队长。

  汉字不只是固定在某一位置,他们也能出现在所有地方,谁说汉字不能当兵?他们不仅当了兵,还成了一代奇兵。

《汉字奇兵》读后感2

  暑假里,我读一本张之路写的《汉字奇兵》,这本书充满想象力。

  书中主要讲述了,中文系毕业生桑南来到千雯图书馆工作。一天深夜,桑南被变成了小人,来到了字的世界。他遇到了一个“雯”的字和一群寻找亲人的蚂蚁奇兵,一起踏上了寻找亲人的路程。在寻找亲人路途中,他们遭遇了坏人顾远谋设置的种种障碍的困境。以桑南代表的正义军团与顾远谋代表的邪恶势力开始了一场场生死的战争。最后,顾远谋葬生火海,正义战胜了邪恶,挽救了书的世界。在字仙的帮助下,桑南回到了人的世界。

  读完这本书后,我了解了汉字的发展过程。知道了我们的*字是从甲骨文起源的.。还知道了造字的六种方法:它们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转借。汉字的世界真是奇妙呀!一个“章”字可以变成三个新字,一个“赢”字可以变成五个新字。字与字之间的不同组合又能构成不同的词。

  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汉字又是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础,那么就让我们打好基础,将祖国的文明发扬光大!

《汉字奇兵》读后感3

  汉字,美丽而又富有魅力的词,每个汉字都像是一个个充满灵气的精灵。汉字有着穿透光阴、超乎寻常的力量。而我就在这个暑假看了一本关于汉字的书——《汉字奇兵》。这本书围绕着汉字演绎了一段动人又曲折的故事。

  这本书讲的是:中文系毕业生桑南为了梦中反复出现的女孩,来到千雯图书馆工作。一天深夜,他变成了小人儿,进入了神奇的汉字世界。他遇到一个叫作“雯”的汉字和一群要去寻找亲人的蚂蚁奇兵,他们共同踏上了征途。途中遇到了敌人的阻碍,以桑南为代表的正义军团与以顾远谋的“谋”字作代表的邪恶势力展开了一场场的生死较量。最终,“雯”为了保护桑南,与顾远谋同归于尽。桑南回到人间,心中满系着因他而离去的千古恋人,最终,“雯”化身为一位现代女孩,与桑南相遇在千雯图书馆……

  当我读到桑南变成小人儿进入了汉字王国的时候,我很吃惊,我在为他担心:他是怎么进去的?他还能出来吗?当读到桑南遇到了“雯”、“朵”和那一群要去寻找亲人的蚂蚁奇兵时,我想,原来汉字的世界也有战争,它们的生活也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在读到桑南代表正义军团和“谋”的邪恶势力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生死较量时,我心里默默为桑南捏了一把汗,希望他们能够打败“谋”和它的军团。读到“雯”为了保护桑南,不惜一切代价与“谋”同归于尽时,我真感动,感动他们之间的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去保护对方的情谊。

  想想桑南和那些蚂蚁奇兵的对亲人朋友的爱,再想想我自己。记得那是一个下午,下着大雨,放学回家时,我一路走着回家,觉得头重脚轻,一到家,便倒在了床上。傍晚,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来,见我躺在床上,摸了摸我发烫的额头,看了看我痛苦的神情,又望了望窗外的大雨,二话没说,披上雨衣抱起我就向医院走去。一路上,风吼得更厉害了,雨也越下越大,风雨无情地向我们袭来,妈妈怕我被雨淋着,把雨衣的一大半给了我,把我裹得严严的。我躺在妈妈的.怀中,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渐渐的,我发现妈妈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脚步好像也放慢了,每挪动一步都那么吃力。到了医院后,医生给我打了针,服了药,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我醒来时,发现妈妈正坐在床边。见我醒了,她轻声问:“好点了吗?”我望着妈妈湿漉漉的衣服和头发,点了点头说:“好多了……”

  读完了这本书,我不再认为汉字是生硬的,相反,我觉得汉字是那么美丽,那么有魅力。

《汉字奇兵》读后感4

  在这暑假里,我阅读了一本书,叫《汉字奇兵》,是张之路伯伯写的。这本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它用丰富的想像力,把一个个我们熟悉的汉字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写了文字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围绕着*汉字,在人与人、人与字、字与字之间演绎了一段动人而曲折的故事。

  这书讲的是:中文系毕业生桑南为了梦中反复出现的女孩子,来到了千雯图书馆工作,一天深夜,他被变成了小人儿,进入了神奇的书的世界。他遇到了一个叫作“雯“的汉字和一群要去寻找亲人的蚂蚁奇兵,他们共同踏上了征途。途中遇到了敌人的阻碍,以桑南为代表的正义军团与以顾远谋的-“谋”字作代表的邪恶势力展开了一场场的生死较量…最后,“谋”葬身火海,正义战胜了邪恶,挽救了书的世界。在字仙的帮助下,桑南回到了现实世界,也解开了梦中的迷,那女孩是三百年前救他的莫千雯,在现实中,他们重遇了,开始了新的故事。

  这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好像自己在跟随着“雯”、“义”、“勇”、“兵”、“人”汉字们一起战斗,一起谈笑,它们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文字了,而是我身边的朋友,那么的亲切、熟悉。

  我为我们祖国的汉字骄傲,我要把汉字朋友熟练地运用到学习生活当中!

《汉字奇兵》读后感5

  本周,我与孩子一起阅读了*文学家张之路写的一本书《汉字奇兵》。这是一本非常神奇的书,因此让我和孩子都非常喜欢。

  一开始我还不知道这本书,但通过孩子对我说:“妈妈,今天丁老师发了一本书,叫汉字奇兵,这本书太有趣了!”突然听了她这么一番话,我的兴趣发生了变化,于是立刻拿起书与孩子一起来阅读。原来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叫桑南的大学生来到了汉字国的有趣故事,这里面还讲了许多甲骨文的来源和汉字的主要来源。

  一天,我索性地问了孩子一个问题:“你喜欢里面的哪一个人物呢?”她便就像饿了就吃东西;渴了就喝水一样迅速地告诉我:“我喜欢汉字里面的‘雯’。”我又问:“那你为什么喜欢呢?”她又开朗地说:“因为雯博学多才,知道的知识很多,还有她的外貌以及性格特点非常好,所以我非常喜欢她。”

  我对孩子的回答非常满意,因为我喜欢的就是这个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在书中曾提到过雯的博学多才,所以这一点值得我和孩子共同去学习,在生活中处处用得到知识,如果现在不学,到了社会上,将只会是被淘汰。在这本书中,我求到了真知、真理,领悟到了人生,再说小一点就是一本书。

  书就是文学的宝库,我们要将宝库中提取的知识灌入无知大脑后,才能让我们学会如何做人做事,我很喜爱这本书,我也希望有很多人去阅读这本书,学习这本书。

《汉字奇兵》读后感6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十分有趣的书,名字叫作《汉字奇兵》。相信你读了这本书的名字就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了吧,它的作者是张之路。

  《汉子奇兵》主要讲了中文系毕业生桑南为了梦中反复出现的女孩子,来到了千雯图书馆工作,一天深夜,他被变成了小人儿,进入了神奇的书的世界。他遇到了一个叫作“雯“的汉字和叫《危情时刻》的部落的汉字一起去寻找亲人,他们共同踏上了征途。途中他们遭遇了敌人设置的种种阻碍与困境,以桑南为代表的正义军团与以《战争阴谋》部落的“谋”作代表的邪恶势力展开了一场场的生死较量……最后,“谋”葬身火海,正义战胜了邪恶,挽救了书的世界。在字仙的帮助下,桑南回到了现实世界,也解开了梦中的迷,“雯”的汉字其实是三百年前救他的莫千雯,在现实中,他们重遇了,开始了新的故事。

  我想对桑南说:桑南你真了不起,只要有人遇到困难,你便冲上去帮助他们,抵制恶势力;不像有些人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敢反抗。我应该向你学习你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的好品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

  好像在跟随着“雯”、“义”、“勇”、“兵”、“人”等汉字们一起战斗,一起谈笑,它们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文字了,而是我身边的朋友,那么的亲切、熟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保护好这样的文化瑰宝,认真写好每一个汉字!

《汉字奇兵》读后感7

  在暑假中,我读了几本书,分别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俗世奇人》和《汉字奇兵》,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汉字奇兵》这本书了。

  《汉字奇兵》的作者是张之路,这是一部充满了离奇的小说,讲述的事中文系毕业生桑南为了寻找梦中反复出现的女孩来到了千雯图书馆工作。一天深夜,他被变成小人进入神奇的汉字世界,他遇到了一个叫雯的汉字和一群寻找自己亲人的蚂蚁奇兵,他们共同踏上了征途,途中他们遭遇了坏人设置的重重阻碍与困境,以桑南为代表的正义军团与以顾远谋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开展了一场场生死较量。

  其中我最喜欢的及时桑南了,他是一个勇敢、聪明、坚强,有勇有谋的一名大学生,在棋盘草原,兵临山下中巧妙的用他的智慧阻击了敌人猛烈的攻击。

  第二个就是文字世界中的“雯”了她的原名莫千雯,她勇敢、善良、聪明,总会给蚂蚁奇兵困难时出点子,她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去全国各地去为自家的。藏书楼求书,可是在求书的过程中遭遇顾远谋毒手变成了一个“雯”字,生活在汉字世界中,在天目奇峰中为了救自己的朋友,自己纵身跳下了火海。

  然后就是“爽”这个字,真是自如其名,它为人非常豪爽不会被鸡毛蒜皮的小事影响。在桑南第一次到文字世界的时候遇到了“变”和“尖”两个坏蛋的时候还是爽快出手相救,这样“爽”结实了桑南,他们一用一谋展开了与顾远谋的殊死搏斗。

  最后就是老院长了,他对自己手下的人非常严格,就像在千雯图书馆中老院长说的一句话:“我要抽查妮审阅过的书,如果你漏查或者错查率超过三分之一,也就是有三个错误你只查出两个,你就可以辞职了!”要知道桑南可是要检查全图书馆几千甚至上万的图书啊!从这里看出老院长可真严格呀!

  《汉字奇兵》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很多,桑南的有勇有谋,“雯”对朋友的义气,“爽”的豪爽和老院长的严格,这都是我要学习的,大家以后也一定要看这本书呦!

《汉字奇兵》读后感8

  “什么!汉字居然可以变成士兵?还能组成军队交战?”“有意思!”我一边惊诧于作者的脑洞大开,一边对书里的故事情节充满了好奇。带着几许期待和一丝疑惑,我慢慢地翻开了面前的这本《汉字奇兵》……

  书中主要讲述了图书管理员桑南阴差阳错地被变成了寸许大的小人,进入了书中的汉字世界。在那里他偶遇了一群寻找亲人的汉字队伍。桑南带领他们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与邪恶势力展开殊死较量的故事。最终桑南与汉字奇兵队伍救出了汉字亲人,他也得以重返人间,而敌方的幕后主使‘谋’却因为邪恶永远变成了文字。

  书终于看完了,但是我的眼前却仍然浮现着几个闪动的身影:如果没有白衣少年杨天飒从恶霸蒲二手中救出莫千文,也就没有莫千文舍身相救杨天飒的后事;如果不是六书勇士定下“蝴蝶行动”,与“谋”斗智斗勇救出桑南。也就不会有桑南重返人间的美好结局……

  助人为乐,善莫大焉!刹那间,犹如醍醐灌顶般,这句话就这样发自内心地印入了我的脑海。我忽然联想到了几天前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的路上发生的`一幕。一位中年女子晕倒在地上,四周的人或旁观或匆匆而过,没有人伸出援手,“可能是因为当今社会‘碰瓷’的事情太多了吧!”我正想着,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寂静:“让我看看!”只见从人群中挤进一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他走进大娘边看了看,想都没想就把她扶到了树下的荫凉处。随后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这时边上的一位老大爷冒出了一句:“你不怕她是碰瓷的吗?”

  “就算她是碰瓷的,也只是一点钱的问题,可如果不是,那就是一条人命的问题了!”一时间,四周鸦雀无声,仿佛一根针落在地上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年轻人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写到这里,我的内心似乎也有一点惭愧,为什么当时我没有让爸爸妈妈伸出援手呢?

  自古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助人为乐才是快乐之本,与人为善才是温暖之源。

  我要向桑南那样,做一个正直勇敢、助人为乐的人。

《汉字奇兵》读后感9

  在这暑假里,我阅读了一本书,叫《汉字奇兵》,是张之路伯伯写的。这本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它用丰富的想像力,把一个个我们熟悉的汉字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写了文字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围绕着*汉字,在人与人、人与字、字与字之间演绎了一段动人而曲折的故事。 这书讲的是:中文系毕业生桑南为了梦中反复出现的女孩子,来到了千雯图书馆工作,一天深夜,他被变成了小人儿,进入了神奇的书的世界。他遇到了一个叫作“雯“的汉字和一群要去寻找亲人的蚂蚁奇兵,他们共同踏上了征途。途中遇到了敌人的阻碍,以桑南为代表的正义军团与以顾远谋的-“谋”字作代表的邪恶势力展开了一场场的生死较量…最后,“谋”葬身火海,正义战胜了邪恶,挽救了书的世界。在字仙的帮助下,桑南回到了现实世界,也解开了梦中的迷,那女孩是三百年前救他的莫千雯,在现实中,他们重遇了,开始了新的故事。这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好像自己在跟随着“雯”、“义”、“勇”、“兵”、“人”汉字们一起战斗,一起谈笑,它们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文字了,而是我身边的朋友,那么的亲切、熟悉。我为我们祖国的汉字骄傲,我要把汉字朋友熟练地运用到学习生活当中!

《汉字奇兵》读后感10

  在这暑假里,我阅读了一本书,叫《汉字奇兵》,是张之路伯伯写的。这本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它用丰富的想像力,把一个个咱们熟悉的汉字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写了文字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围绕着*汉字,在人与人、人与字、字与字之间演绎了一段动人而曲折的故事。这书讲的是:中文系毕业生桑南为了梦中反复出现的女孩子,来到了千雯图书馆工作,一天深夜,他被变成了小人儿,进入了神奇的书的世界。

  他遇到了一个叫作“雯“的汉字和一群要去寻找亲人的蚂蚁奇兵,他们共同踏上了征途。途中遇到了敌人的阻碍,以桑南为代表的正义军团与以顾远谋的-“谋”字作代表的邪恶势力展开了一场场的生死较量…最后,“谋”葬身火海,正义战胜了邪恶,挽救了书的世界。在字仙的帮助下,桑南回到了现实世界,也解开了梦中的迷,那女孩是三百年前救他的莫千雯,在现实中,他们重遇了,开始了新的故事。这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好像自己在跟随着“雯”、“义”、“勇”、“兵”、“人”汉字们一起战斗,一起谈笑,它们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文字了,而是我身边的朋友,那么的亲切、熟悉。我为咱们祖国的汉字骄傲,我要把汉字朋友熟练地运用到学习生活当中!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扩展7)

——数学之美读后感10篇

数学之美读后感1

  我是在读了吴军博士的《浪潮之巅》之后,发现推荐了《数学之美》这本书。我到豆瓣读书上看了看评价,就果断在当当上下单买了一本研读。本来我以为这是一本充满各种数学专业术语的书,读后让我非常震撼的是吴军博士居然能用非常通俗的语言将自然语言处理等高深理论解释的相当简单。在李开复博士之后,吴军博士又成为了目前备受瞩目的具有深厚技术背景的作家。对于我来说,读这本书有扫盲的功效,让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我的想法是在研究生阶段,不只局限于导师的研究方向,通过更加广泛的涉猎知识,去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如果找到了这样一个领域,那么我就读博士。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我想还是工作算了。

  1、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如此的重要

  全书主要是围绕着吴军博士所研究的自然语言处理方向来讲述一些应用在这个研究领域的数学知识,用了很大篇幅讲解了将通信的原理应用到自然语言处理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前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时候,学过一个香农定理。对香农的认识就从香农定理开始,因为考研会考相关的计算题。看了这本书才知道,香农的《信息论》对今天的影响真的是不可估量。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也对以前的本科学校的学科建设产生了一些忧虑。对于培养计算机人才来说,无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是培养研究型人才,都应该与电子、通信有一定的交叉,这样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启发与视野的开阔有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本身就是从电子、通信、数学等学科中抽出来的新兴的学科,在发展了多年之后,我们发现它仍然需要继承一些传统。回想自己的本科四年,上的更多的课时

  语言类、技术类的课程,这些课程的确对提升学生的就业有很大帮助。但是我想说的是,一个忽视数学基础、学科交叉的学校,他无法成为一所国内的一流大学。作为一个母校培养的学生,我深知改革的阻力与困难,但是我希望母校的计算机学院能越办越好。我们现在已经培养出很多高薪优秀的技术人才,我希望将来也能培养出更多的研究型人才。

  2、看起来很牛的东西却用着难以置信的简单数学原理

  在整本书中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解释Google搜索的原理,居然就是简单的布尔代数运算。这个的确让我大跌眼镜,我一直认为搜索时一个非常复杂而庞大的问题,其数学原理也是相当高深的,但是吴军博士的解释让我大开眼界。与此同时也知道了Google为什么牛,牛在哪了。搜索的原理虽然非常简单,但是搜索是一个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操作的工作。Google在海量数据的处理方面的确是相当先进的,MapReduce、BigTable等等一些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使得Google在搜索上无出其右。目前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数据仓库与存储等研究领域近些年来的大热也说明Google在引领研究方向上的超凡本领。

  3、感谢概率老师的教诲

  在大二的时候,有一个在我们学生中声望很高的概率老师,他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跟我们说我们将的是前几章,这些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对于你们计算机的学生来时,后面的章节才是最有用的.,以后一定要好好的研究,弄上一两个在你的毕业设计上就会让你毕业设计提升一个档次,有可能验收你毕业设计的老师也不懂。我当时对他的话没有特别在意,我只关心期末考试要考哪些题目,因为我那个学期的概率课基本上都在睡觉,只有他讲笑话的时候不睡。我看《数学之美》后发现马尔科夫链、贝叶斯网络之后,对以前的概率老师充满无限的敬意。我发现我们再本科阶段学习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计算机学科应用较多的要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还有一门我学的不好的《离散数学》在计算机中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在看米歇尔的《机器学习》时也发现很多熟悉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知识,这让我不得不开始考虑重新弥补自己的数学短板。我的想法是在研一这一年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离散数学尽我最大的努力补一补,希望他们对我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4、说说作者吴军博士

  吴军博士写的书对于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读起来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可能这跟他是技术出身的原因有关,流畅的文笔、质朴的文风也让人读起来很舒服。看高晓松在优酷上的《晓说》就知道,在硅谷有着众多的华裔工程师,他们很多都来自清华、北大等国内的名牌大学,这些人在美国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吴军博士也曾是这其中的一员,我非常希望那些像吴军博士一样的牛人们能够写书或者来国内的大学做一些演讲、论坛等等,开阔一下我们的视野,传授一下做学问的经验。与此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我们国家那么多优秀的IT人才都去了美国。这个问题在我去苹果公司在东软信息学院组织的培训过程中得到了答案,那个南京邮电的老师讲了讲*为什么不像美国那么有创造力。我们*人并不缺乏创造力,很多时候是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恰恰阻碍了创新。我想那么多优秀的清华北大学子纷纷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正是被美国开放的学术环境、创新氛围所吸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他们去美国也是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以前都觉得他们是不爱国,现在长大了,对于这个问题看得更清楚了一点。我想说我们的祖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之后,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和脆弱的时期。我们靠着人口红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能不能凭借人才红利取得更大的成就还是未知。希望有更多的人才能像李开复博士、吴军博士那样,为我们这个民族青年的成长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数学之美读后感2

  《数学之美》,一个从事多年工作的谷歌研究员眼中的数学。令我大饱眼福的是,大学里面的数学知识竟能如此广泛运用到了计算机行业中。

  在语音识别、翻译,还有密码学领域,有着许多基于概率统计的模型和思想。当然,贝叶斯公式是基础,应用到隐含马尔科夫链模型,神经网络模型。

  在搜索中,一些相关性的计算,无不用到了概率的知识。在新闻分类中,用到了一些有关矩阵特征值、相似对角化的知识。当然,在图像处理方面,矩阵变换可谓是无处不在。另外,在识别方面,有一些通信模型,涉及到了信道、误码率、信息熵。

  最近刚开学也没什么事,所以就想随便找几本书看一下,但最好别是那种太艰深晦涩的书。8月份一直到现在,吴军写的这本12年5月出版的《数学之美》一直盘踞京东、亚马逊等各大网上商城科技类图书的榜首,当然,还有早些时候出版的《浪潮之巅》也排在很靠前的位置。心想市场的力量应该能帮我挑出好书吧,于是就从图书馆借了一本来,一直到今天晚上把它给看完了。

  因此想写一点东西来总结、反思一下,反正刚开完班会也没什么事干。

  写在前面的建议:如果你不讨厌数学的话,强烈推荐这本书,网上也可以下到电子版,不过阅读感觉上还是很不一样的。

  废话就不多说了,《数学之美》其实是一本科普类的读物,所面向的是接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人,完全不需要在特定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就可以看懂,大概懂一点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组合数学、信息论、计算机算法、模式识别最好(虽然列举了这么多,其实有些不懂也没关系……),所以尤其适合信科的人看。内容大部分是和人工智能、计算机相关的,这并非我所学的专业,但作者比较擅长将看似复杂的原理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可读性还是很好的。

  吴军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之前任职于Google,后来到了腾讯,这些文章都是发表在Google黑板报上的,后来经过了重写,所以网上下载的和书本内容有所差异。由于吴军本人是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的,所以统计语言模型的东西可能会多一点,不过我觉得这丝毫不妨碍全书数学之美的展现……感觉收获还是挺多的,知识上的有一些,但更多还是思维方式上的。作者举了很多例子试图让人明白很多看似复杂的高科技背后,基本原理其实是出乎意料简单的(当然,必须承认第一个想到这些方法的人还是非常了不起的……)。比如高准确率的机器翻译,看上去好像是计算机能够理解各国语言,隐藏在背后的却是很多具有大学理科学历的人都非常清楚的统计模型和概率模型;再比如拼音输入法的数学原理,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缩短*均编码长度,比如曾经流行一时的五笔输入法,而现今真正实用的输入法却是有很多信息冗余、编码长度比较长的拼音输入法,作者从信息论和市场的角度做了简单的阐述;又比如新闻的自动分类,许多非IT领域的人可能会认为计算机可以读懂新闻并进行分类,而实际上只是特征向量的抽取、多维空间中向量夹角的计算,非常非常简单,但凡学过一点线性代数的人绝对是一看就懂的……当然,完美的实现还需要考虑很多细节和现实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这本书所关注的地方,数学之美在于其简洁而不是繁琐。

  除了对于具体信息技术的剖析之外,作者还花了很大篇幅来讲一些杰出人士的成长过程,特别是把这些人的成长经历和*学生的成长经历作对比。虽然作者并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多少流露出对于*高等教育以及很多*企业的批评,一是教育的功利性,缺乏宽松的独立思考的环境,即使学了一堆理论也难有用武之地,自然也就缺乏创新性的成果;二是*企业的短视,大部分都不舍得在新框架开发上投资,而是坐享学术界和国外企业的研究成果。

  总结一下呢,《数学之美》事实上不能带给你编程能力的提升,也没法让人的数学水*有显着的提升,但它在很大程度上让你跳出教科书式的繁琐细节的束缚,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来思考信息世界背后的数学引擎的运行原理,让人明白看似很高级、复杂的东西背后其实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复杂,而我们所学的“枯燥”的数学真的可以“四两拨千斤”,改变亿万人的生活。

数学之美读后感3

  确切的来说,《数学之美》并不是一本书,它是谷歌黑板报中的一系列文章,介绍数学在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主导作用和奇妙应用,每一篇文章都不长,但小中见大,从看似高深的高科技中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展示了数学之美,深深的吸引了我。

  这一系列文章的作者是google公司的科学家吴军。他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和电子工程系(硕士),并于1993—1996年在清华任讲师。他于1996年起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并于xx年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清华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期间,吴军博士致力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特别是统计语言模型的研究。他曾获得1995年的全国人机语音智能接口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和20xx年eurospeech的最佳论文奖。

  吴军博士于20xx年加入google公司,现任google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到google不久,他和三个同事们开创了网络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领域,并因此获得工程奖。20xx年,他和两个同事共同成立了中日韩文搜索部门。吴军博士是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在google其间,他领导了许多研发项目,包括许多与中文相关的产品和自然语言处理的项目,并得到了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的高度评价。吴军博士在国内外发表过数十篇论文并获得和申请了近十项美国和国际专利。他于xx年起,当选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董事会董事。

  正是他在信息检索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一系列工作,使他讲述了我所看到的内容—数学之美。

  看了数学之美,立即联想到了金庸小说中的武林高人,总是把一套大多数人都会的入门功夫使得威力无比,击溃众多敌者。东西放在那,它的威力如何,并键在于使用者,武术如此,数学同样如此。

  于我而言,语音视别是一类高科技,作为非专业人土,深觉高奥。但看完数学之美之后,顿感惊诧,原来如此深奥东西的解决方法自己也学过,并且理工科读过大学的人都学过,那就是统计学中的条件概率p(a/b),即b事件发生条件下a事件发生的概率。

  如果s表示一连串特定顺序排列的词w1,w2,…,wn,换句话说,s可以表示某一个由一连串特定顺序排练的词而组成的一个有意义的句子。现在,机器对语言的识别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想知道s在文本中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是数学上所说的s的概率用p(s)来表示。利用条件概率的公式,s这个序列出现的概率等于每一个词出现的概率相乘,于是p(s)可展开为:

  p(s)=p(w1)p(w2|w1)p(w3|w1w2)…p(wn|w1w2…wn—1)

  其中p(w1)表示第一个词w1出现的概率;p(w2|w1)是在已知第一个词的前提下,第二个词出现的概率;以次类推。不难看出,到了词wn,它的出现概率取决于它前面所有词。从计算上来看,各种可能性太多,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假定任意一个词wi的出现概率只同它前面的词wi—1有关(即马尔可夫假设),于是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现在,s出现的概率就变为:

  p(s)=p(w1)p(w2|w1)p(w3|w2)…p(wi|wi—1)…

  (当然,也可以假设一个词又前面n—1个词决定,模型稍微复杂些。)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估计p(wi|wi—1)。现在有了大量机读文本后,这个问题变得很简单,只要数一数这对词(wi—1,wi)在统计的文本中出现了多少次,以及wi—1本身在同样的文本中前后相邻出现了多少次,然后用两个数一除就可以了,p(wi|wi—1)=p(wi—1,wi)/p(wi—1)。

  也许很多人不相信用这么简单的数学模型能解决复杂的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问题。其实不光是常人,就连很多语言学家都曾质疑过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但事实证明,统计语言模型比任何已知的借助某种规则的解决方法都有效。比如在google的中英文自动翻译中,用的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统计语言模型。去年美国标准局(nist)对所有的机器翻译系统进行了评测,google的系统是不仅是全世界最好的,而且高出所有基于规则的系统很多。

  这就是数学的美妙之处了,它把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如此的简单。

  看到《数学之美》,在感叹数学的美妙与神奇之处时,自然而然联系到自己专业(地质工程而或岩土工程)中的数学应用。

  现在找文献,搜索期刊一大堆基于数学的专业文献,灰色数学的、模糊数学的、非线性的、系统的,等等,这么多的数学的使用,促进了一大批的文章,但这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究竟是发现了哪些问题?还是解决了实际问题吗?还是仅发了文章,满足了需求?现实是文章好发,用着难用,解决问题还得传统的方法,那么是这些数学方法不行,还是用的太肤浅,根本没发挥其威力来?如果没有发挥出威力来,那怎么用?怎么发挥?

数学之美读后感4

  确切的来说,《数学之美》并不是一本书,它是谷歌黑板报中的一系列文章,介绍数学在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主导作用和奇妙应用,每一篇文章都不长,但小中见大,从看似高深的高科技中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展示了数学之美,深深的吸引了我。

  这一系列文章的作者是google公司的科学家吴军。他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和电子工程系(硕士),并于1993—1996年在清华任讲师。他于1996年起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并于XX年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清华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期间,吴军博士致力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特别是统计语言模型的研究。他曾获得1995年的全国人机语音智能接口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和XX年eurospeech的最佳论文奖。

  吴军博士于XX年加入google公司,现任google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到google不久,他和三个同事们开创了网络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领域,并因此获得工程奖。XX年,他和两个同事共同成立了中日韩文搜索部门。吴军博士是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在google其间,他领导了许多研发项目,包括许多与中文相关的产品和自然语言处理的项目,并得到了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的高度评价。吴军博士在国内外发表过数十篇论文并获得和申请了近十项美国和国际专利。他于XX年起,当选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董事会董事。

  正是他在信息检索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一系列工作,使他讲述了我所看到的内容—数学之美。

  看了数学之美,立即联想到了金庸小说中的武林高人,总是把一套大多数人都会的入门功夫使得威力无比,击溃众多敌者。东西放在那,它的威力如何,并键在于使用者,武术如此,数学同样如此。

  于我而言,语音视别是一类高科技,作为非专业人土,深觉高奥。但看完数学之美之后,顿感惊诧,原来如此深奥东西的解决方法自己也学过,并且理工科读过大学的人都学过,那就是统计学中的条件概率p(a/b),即b事件发生条件下a事件发生的概率。

  如果s表示一连串特定顺序排列的词w1,w2,…,wn,换句话说,s可以表示某一个由一连串特定顺序排练的词而组成的一个有意义的句子。现在,机器对语言的识别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想知道s在文本中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是数学上所说的s的概率用p(s)来表示。利用条件概率的公式,s这个序列出现的概率等于每一个词出现的概率相乘,于是p(s)可展开为:

  p(s)=p(w1)p(w2|w1)p(w3|w1w2)…p(wn|w1w2…wn—1)

  其中p(w1)表示第一个词w1出现的概率;p(w2|w1)是在已知第一个词的前提下,第二个词出现的概率;以次类推。不难看出,到了词wn,它的出现概率取决于它前面所有词。从计算上来看,各种可能性太多,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假定任意一个词wi的出现概率只同它前面的词wi—1有关(即马尔可夫假设),于是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现在,s出现的概率就变为:

  p(s)=p(w1)p(w2|w1)p(w3|w2)…p(wi|wi—1)…

  (当然,也可以假设一个词又前面n—1个词决定,模型稍微复杂些。)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估计p(wi|wi—1)。现在有了大量机读文本后,这个问题变得很简单,只要数一数这对词(wi—1,wi)在统计的文本中出现了多少次,以及wi—1本身在同样的文本中前后相邻出现了多少次,然后用两个数一除就可以了,p(wi|wi—1)=p(wi—1,wi)/p(wi—1)。

  也许很多人不相信用这么简单的数学模型能解决复杂的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问题。其实不光是常人,就连很多语言学家都曾质疑过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但事实证明,统计语言模型比任何已知的借助某种规则的解决方法都有效。比如在google的`中英文自动翻译中,用的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统计语言模型。去年美国标准局(nist)对所有的机器翻译系统进行了评测,google的系统是不仅是全世界最好的,而且高出所有基于规则的系统很多。

  这就是数学的美妙之处了,它把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如此的简单。

  看到《数学之美》,在感叹数学的美妙与神奇之处时,自然而然联系到自己专业(地质工程而或岩土工程)中的数学应用。

  现在找文献,搜索期刊一大堆基于数学的专业文献,灰色数学的、模糊数学的、非线性的、系统的,等等,这么多的数学的使用,促进了一大批的文章,但这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究竟是发现了哪些问题?还是解决了实际问题吗?还是仅发了文章,满足了需求?现实是文章好发,用着难用,解决问题还得传统的方法,那么是这些数学方法不行,还是用的太肤浅,根本没发挥其威力来?如果没有发挥出威力来,那怎么用?怎么发挥?

数学之美读后感5

  在网上看到有人推荐吴军博士的《数学之美》,尽管我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但对数学的推崇一直如此,所以买来一读,我的真切体验正如吴军博士在书的后记中所说,把自己“境界提升了一个层次”。

  那么,对我而言,到底提升了什么境界呢?

  首要的肯定是思想境界。在未读这本书之前,我知道对于这个世界的事件形成的信息集合,人类只有两种方式可以表达,一个是数字,一个是语言。整个实数的集合是无穷个,而且每个数字都是唯一的;整个世界中的事件也是无穷个的,而且每个事件也时独一无二的,这样数学中的数字集合与世界中的事件集合就构成一个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研究数字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在研究世界中事件之间的关系。语言中的概念和世界中的事件之间也是可以构成一个对应关系的,但问题是,语言中概念的集合是有限的,所以它和数字集合的对应显然只能是部分对应。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人类需要把语言处理成数字,因为计算机只能识别数字信号,所以“语言的数字化”成为计算机产生以来发展最快、而且最有创新性的领域,而许多华人科学家成为了这个领域的顶尖专家,如李开复,吴军博士是卓越的科学家之一。至此我才感到,在计算机主导的世界中,信息化就是数字化,而最难的数字化、也是最有成就的数字化,就是对人类自然语言的数字化,因为人类的信息几乎100%是用语言承载、传播的,计算机要与人对话,变成智能化的机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语言的数字化问题。但我们在电脑上自如地输入文字时、或者拿着手机通话时,我们跟本没有意识到,那些卓越的语言科学家,早已经把我们的语言,转化成数字信号,通过输入、处理、解码的方式,让我们无障碍地联络、工作。

  我似乎感到,语言与数字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接口。套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加上我的理解,即是,数是万物的本原,语言是人的本原!

  吴军博士似乎也在提升我对方法的认识境界。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习惯遵循本质、规律、连续性思维,在语言学研究的早期,人类为了让计算机识别语言,采用建立语言规则和语言规则数据库的办法,但最终以失败告终(20世纪50—70年代),70年代后科学家采用了语言统计模型,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语言统计模型的胜利,再一次证明了宇宙量子模型的信念,世界是不连续的随机性的粒子构成,人类数千年文明进化出来的语言系统,就是动态的随机概率事件。其二,物理思维再也难逃牛顿的经典本质思维方法,即找寻到百分之百确定性的规律,而信息论思维是研究如何把握不确定性现象,利用概率统计是不二法门。其三,语言本质上就是信息传播,只有从通信模型视角才能真正理解计算机的功能,对语言的编码、处理、传输、解码是计算机的强项,计算机是永远不可能理解语言的意思的。

  在《数学之美》中,吴军博士对他的老师、师兄弟、同事的经历、掌故进行了叙述,让我们了解到这些世界一流的学科家、技术精英们的为人处世品质、鲜明个性、科学素养及其管理风格。例如贾里尼克对博士生的严酷淘汰,马库斯对学生的宽宏大度,但我感到他们有一样东西是共同的,就是对科学创造、顶尖人才的识别和器重,甚至是无条件的包容。如此为人的境界才是根本,因为伟大的科学创造毕竟是人做出来的,只有崇高的人文精神之下才能造就顶尖的人才、一流的科学和技术。

  观国内的学说界,官风盛行、腐败当道、人情充斥,与这些一流学说群对科学创造的赏识、对个性人才的包容,对科学探索的热诚,可谓相去甚远。

  看来,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年轻一代,但愿吴博士的《数学之美》,能让我们的学子们,初步体验到科学精英们卓越的才智与情怀。

数学之美读后感6

  看完《浪潮之巅》,了解了硅谷很多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的沉浮,对吴军的书就非常感兴趣,看到吴军的另一本书《数学之美》,激起了很深的兴趣,所以很快把书看完了,普及了很多基础的知识的同时也启发了很多想法,感觉很爽。

  我自己在交大学的是工科(虽然没怎么上过课),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一路参加数学竞赛,名次都还不错,也因此没有参加中考、高考,一路保送,自己对数学有很深的感情,同时女朋友大学也是数学系,有点后悔的大学选了个并不感兴趣的专业(交大当时允许我随便选专业,我没有跟父母商量自己选了船舶制造)。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多高中在看竞赛书的感觉,里面提到的很多概率论(不等式)、图论、数论的知识是高中数学联赛复试的重点,高中的时候已经研究的很深了,不过大学荒废了之后也忘得差不多了,书中提到的很多定理还很有亲切感

  书名叫做《数学之美》,显得有些太大,毕竟更多的是吴军在google做搜索相关工作用到的数学模型的介绍与总结,提到的数学部分大多集中在概率论、图论、数论领域,所以书名太大了,可能hax说得对,也许是出版社为了卖书取得名字

  不得不说吴军是一个大家,文字中能够透露出大家的气势,书中不断的穿插着各种历史上的大科学家以及科技领域的大家的小故事甚至八卦,从文字中非常能够感受到吴军是一个和他们一个层次的人(即使他自己会自谦说是一个二流的工程师之类)

  书中具体的模型就不介绍了,说几点我学到的知识(仅仅皮毛),能列出来的都是看完还有点印象的:

  1、在互联网的世界中,信息是如何量化的,信息熵是怎么回事?有啥用?

  2、搜索领域中,语言是如何统计的,尤其是如何通过概率模型进行分词。

  3、搜索引擎是如何工作的—网络爬虫是怎么回事儿

  4、PageRank是怎么回事?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5、密码与解密领域的数学模型,尤其提到的二战时候的各种解密的趣事儿,提到的电视剧《暗算》打算抽空看下。

  6、拼音输入法的数学模型。

  7、文本自动分类的模型。

  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

  1、数学模型巨大作用,推动着新技术的发展。

  2、攻城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非常牛叉。

  3、书中提到了很多数学模型都是在不断的进化、改良、升级,也就是说有人不断的在做优化,会有不断更好的模型、更新的技术出现,跟得上技术的发展可能也是比较重要的,否则很多人一直在做某一点上的持续优化就没有意义了。

  但同时技术很大的作用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书中提到的各个数学模型、各种方法都是为了解决人们的需求或者业务的需求,毕竟公司不是科学研究所,所以追求通过技术直接解决用户需求或者做成易用的工具给业务人员、运营人员来间接解决用户需求是挺重要的,可能不是技术人员觉得做到80分就可以了,而是用户、使用工具的人觉得做到80分是一个重要的衡量

  提到“工具”,想到赵赵说过的一句话:“不好用就等于没有”,可能就是这个点,同时运用工具的人必须好好的运用,如果用不好甚至不用就太对不起技术了。

数学之美读后感7

  人们发现真理的形式上从来都是简单的,而不是复杂和含混的。——牛顿

  自小就学数学的我,并不觉得它是美好的。于我而言,数学就像紧箍咒一样,不能提,一提。就头疼。

  而看了吴军博士所写的《数学之美》后,我对数学的感觉,从以前的被动获取和勉强学习,变成了强烈热爱和主动积极的学习。这原因就在于我发现了它的价值,它的一枝独秀,不可或缺的地位,数学的博大精深和对其相关的各类事业的发展的价值已使我深深陶醉其中。这本书中有很多复杂且长的公式,但这并不妨碍大众的阅读,因为它并非在于让你了解更多IT领域的知识,而是用了大量篇幅介绍各个领域的典故,让我们感受数学思维。这就像李欣教授所说:“成为一个领域的大师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其必然性就是大师们的思维方法。”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论美德》这篇文章中讲:“美德就如同华贵的宝石,在朴素的衬托下最显华丽。”数学的美妙,也恰恰在于一个好的思维,好的方法。

  在《数学之美》十四章,我被它的标题吸引到了。“余弦定理和新闻的分类”,这俩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却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新闻的分类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余弦定理。我们都知道,计算机处理一个问题是让他去算,而不是像人类一样理解了它,再去解决。而科学家们遇到这个问题,却用了另一种思维,他们把文字的新闻变成一组可计算的数字,然后再设计一个算法来算出任意两篇新闻的相似性。稍详细一些就是:对于一篇新闻中的所有实词。计算出它们的TF-IDF值,再把这些值按照其在对应词汇表的位置依次排列就得到一个向量,这即新闻的特征向量。这时,就可以通过计算两个向量夹角来判断对应的新闻主题的接近程度,这也就要用到余弦定理了。我在必修五数学书上学到余弦定理时,很难想象它可以用来对新闻进行分类。在这里我又一次看到了数学工具的用途。

  在书中,我也了解到了数学的发展实际上是不断的抽象和概括的过程。这些抽象了的方法看似离生活越来越远,但他们最终能找到应用的地方,布尔代数便是如此。

  布尔代数的简单不能再简单了。运算的元素只有两个0和1,基本的运算只有“与”、“或”和“非”。几乎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判断命题真假”。在布尔代数提出后的80多年里,他确实没有什么像样的应用。直到1938年香农在他的硕士论文中指出,布尔代数来实现开关电路。才使得布尔代数成为数字电路的基础。正是依靠这一点,人类用一个个开关电路最终“搭出”电子计算机。

  这些,都能体现作者“简单即是美”的思想。他在书中也写道:“数学的精彩之处就在于简单的模型可以干大事。”这些,也都是我从未感受到过的。并且,在这本书中,作者也用了不少篇幅来介绍通信领域的世界级专家,让我对真正的世界级学者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比如贾里尼克,Google AK-47的设计者——阿米特·辛格博士,自然语言处理的教父米奇·马库斯等等。

  爱因斯坦说过:“从希腊哲学到现代物理学的整个科学史中。不断有人力图地表面上极为复杂的自然现象归结为几个简单的基本概念和关系,这就是整个自然哲学的基本原理。”这本书把数学在IT领域的美丽予以了精彩表达,我也知道,把一件复杂的事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并非易事,这应该也是各界人士都对这本书予以好评的原因吧。

  当然,我也明白,欣赏美不是终极目的,更值得我们追求的是创造美境界。

  还有,希望未来的自己,无论生活好与坏,都能少一点浮躁,多一点踏实和对自然科学本质的好奇求知。

数学之美读后感8

  看到吴军的另一本书《数学之美》,激起了很深的兴趣,所以很快把书看完了,普及了很多基础的知识的同时也启发了很多想法,感觉很爽。

  我自己在交大学的是工科(虽然没怎么上过课),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一路参加数学竞赛,名次都还不错,也因此没有参加中考、高考,一路保送,自己对数学有很深的感情,同时女朋友大学也是数学系,有点后悔的大学选了个并不感兴趣的专业(交大当时允许我随便选专业,我没有跟父母商量自己选了船舶制造)。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多高中在看竞赛书的感觉,里面提到的很多概率论(不等式)、图论、数论的知识是高中数学联赛复试的重点,高中的时候已经研究的很深了,不过大学荒废了之后也忘得差不多了,书中提到的很多定理还很有亲切感

  书名叫做《数学之美》,显得有些太大,毕竟更多的是吴军在google做搜索相关工作用到的数学模型的介绍与总结,提到的数学部分大多集中在概率论、图论、数论领域,所以书名太大了,可能hax说得对,也许是出版社为了卖书取得名字

  不得不说吴军是一个大家,文字中能够透露出大家的气势,书中不断的穿插着各种历史上的大科学家以及科技领域的大家的小故事甚至八卦,从文字中非常能够感受到吴军是一个和他们一个层次的人(即使他自己会自谦说是一个二流的工程师之类)

  书中具体的模型就不介绍了,说几点我学到的知识(仅仅皮毛),能列出来的都是看完还有点印象的:

  1、在互联网的世界中,信息是如何量化的,信息熵是怎么回事?有啥用?

  2、搜索领域中,语言是如何统计的,尤其是如何通过概率模型进行分词

  3、搜索引擎是如何工作的—网络爬虫是怎么回事儿

  4、PageRank是怎么回事?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5、密码与解密领域的数学模型,尤其提到的二战时候的各种解密的趣事儿,提到的电视剧《暗算》打算抽空看下

  6、拼音输入法的数学模型

  7、文本自动分类的模型

  ……

  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

  1、数学模型巨大作用,推动着新技术的发展

  2、攻城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非常牛叉

  3、书中提到了很多数学模型都是在不断的进化、改良、升级,也就是说有人不断的在做优化,会有不断更好的模型、更新的技术出现,跟得上技术的发展可能也是比较重要的,否则很多人一直在做某一点上的持续优化就没有意义了。

  但同时技术很大的作用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书中提到的各个数学模型、各种方法都是为了解决人们的需求或者业务的需求,毕竟公司不是科学研究所,所以追求通过技术直接解决用户需求或者做成易用的工具给业务人员、运营人员来间接解决用户需求是挺重要的,可能不是技术人员觉得做到80分就可以了,而是用户、使用工具的人觉得做到80分是一个重要的衡量

  提到“工具”,想到赵赵说过的一句话:“不好用就等于没有”,可能就是这个点,同时运用工具的人必须好好的运用,如果用不好甚至不用就太对不起技术了。

数学之美读后感9

  前一阵子因兴趣研究CMUSphinx这套库的应用不得要领,就去查看了下一些语音识别的基本原理的文章,偶然碰到了数学之美。其实浪潮之巅也是因此开始看的、结果先一步看完了,毕竟一本历史书,一本介绍数学和语言处理的,难度不同

  说实话,因为初中高中荒废了太多时间,我的英文和数学基础比较差,我大学的数学都是勉强修过的。一直以来数学对我是一个很恐怖的学科,也不知道为什么计算机专业对数学要求比较高。我个人就是数学分数很低,但是专业课学的还不错,唯一好点的数学科目就是离散数学吧,另外的工科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都是惨不忍睹的

  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我还真是低估了数学的作用,一个复杂的语言识别过程,用统计语言模型竟然用那么简单的数学模型就解决了,这对我的冲击很大。另一个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就是余弦定理和新闻的分类。以前那些各种三角函数的变换、三角函数,各种向量,各种空间图形在我印象中就只能用于画设计图,或者搞空间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应用上,想着“这种东西和计算机编程有什么关系?要计算角度,库里不都提供了吗?”,哪成想到改变一下思路,改变一下方法,就简单的把那么复杂的分裂问题给解决了。现在想想我当初想法还真是幼稚啊,可惜覆水难收,过去的时间已经回不来了,但至少我现在明白了数学的重要性,总能想办法弥补的。

  不得不说国内的教科书还真是太死板了。很多书上,先不说没讲应用领域和这个能干吗,有些教科书连推导过程也没说明白。像我大学时候的那几本高代高数的教科书,在某一步关键的过程写一句“显而易见”,然后就莫名其妙的出现了结果,这让我们基础差的人情何以堪啊,更何况我问了那些数学好的,他们想推导出那一步也要想好久。后来换了一下同济大学版,发现同样的定理,同样的范围,就是理解起来容易了不少。果然好书和差一点的书差别真不少。所以我就在网上整理了一些好的数学书籍,等会儿x就贴到文后,以后慢慢补。

  "技术分为术和道两种,具体的做事方法是术,做事的原理和原则是道。这本书的目的是讲道而不是讲术。很多具体的搜索技术很快会从独门绝技到普及,再到落伍,追求术的人一辈子工作很辛苦。只有掌握了搜索的本质和精髓才能永远游刃有余。” ,然后吴军先生用搜索反作弊的例子漂亮的解释了这两种差别。我以前做过的项目里,如果出现没想过的情况,就加一个异常处理处理特殊情况,本来很简单的东西,愣是被我搞复杂了。现在想回来,那时候境界太低,连开始的本质和原理都没弄清楚,就埋头搞下去了,以后要多注意点。

  我一向喜欢实用性强的方法和工具,在这书里我特别喜欢阿米特·辛格博士的那一章。吴军博士就用寥寥几页的描述中讲解了辛格博士的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原则,先帮用户解决主要的问题,再决定要不要纠结在次要的部分上;要知道修改代码的所作所为,知其所以然;能用简单方法解决就用简单的,可读性很重要。

  不过中间有两个部分没搞明白,最大熵模型和贝叶斯网络,没搞懂为什么能解决那些问题。贝叶斯网络还能稍微理解,少了马尔科夫链的线性约束,更自由;但最大熵模型真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好用,以后继续研究。

  总之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推荐大家读一下。

数学之美读后感10

  本书介绍了Google产品中涉及的自然语言处理、统计语言模型、中文分词、信息度量、拼音输入法、搜索引擎、网页排名、密码学等内容背后的数学原理。让我们看到了布尔代数、离散数学、统计学、矩阵计算、马尔科夫链等似曾相识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比于其他数学题材书籍,吴军老师把抽象、深奥的数学方法解释得通俗易懂,书中同时引用了诸多的历史典故和人物介绍,给人以很多启发,也让人由衷感叹数学的简洁和强大。

  虽是数据专业毕业,但是才疏学浅,无力对数学的美进行阐述。仅就书中两个比较喜欢的地方发表一点不成熟的见解,与诸位共勉。

  其一,在讲Google的搜素引擎反作弊时谈到做事情的两种境界“道”和“术”,术就是具体的做事方法,而道则是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动机和本质。在术这个层面解决问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有点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暂时不疼了,过几天复发了,再去医治,如此往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而只有找到了致病原因,才能做到药到病除,根本治愈。本人之前参与过行内月终自动核对的研发,月终核对初期数据的不一致性只能靠数百业务人员人工核对数据差异,然后修改数据,每月1日都要加班加点,工作量很大,这是从术上解决问题。后来找到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会计核算时的利息调整造成的,把这些数据接过来进行相应冲减后差异就消失了,业务人员也不用来加班了,这才是从道上解决问题。

  其二,是在做中文网页排名时提到的从业界成功的秘诀之一:“先帮助用户解决80%的问题,再慢慢解决剩下的20%的问题。许多时候做事失败,不是因为人不够优秀,而是做事的方法不对。一开始追求大而全的解决方案,之后长时间不能完成,最后不了了之”。我们在做项目时也是一样,业务有时要的功能非常急,可能有些功能也实现不了(比如系统响应时间长、查询明细不能支持省行等)。这时我们就要将焦点关注在那些可以实现的80%的功能上,哪怕刚刚上线的系统界面丑点,操作复杂点,反应速度慢点,但是至少业务有可用的系统,剩下时间再去优化那剩下的20%。这样可以帮助我行抢占先机,在与同行业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如果等待我们把所有的细节都搞清楚再动手开发,力求完美,那么很可能系统能够上线的时候业务已经不需要了。

  数学之美,也就是简单之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数学,喜欢数学之美。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扩展8)

——汉字王国读后感10篇

汉字王国读后感1

  这本好书的名字叫做《汉字王国》,作者是瑞典著名女汉学家林西莉。

  当我读完一遍之后,被书中对汉字独特细腻的品味和汉字之美深深震撼和叹服了,于是我又把整本书反复读了五六次,每一次都陶醉在那浩瀚美妙的汉字王国中流连忘返。

  有人说,每个汉字都像一首诗;有人说,每个汉字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而我认为,汉字是一个庞大繁荣的王国,每个汉字都有属于自己的分工,拥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现在有许多同学都不喜欢学习语文,原因之一就是普遍认为“汉字太枯燥”。我想这本《汉字王国》就是一本不错的好书。它既能使同学们感到兴趣盎然,又能让我们品味汉字独特的魅力,增加同学们学习汉语汉字的兴趣。所以,今天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你,希望你也能懂汉字、品汉字、写对汉字,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的*人。

  小小汉字可不小,我们都应理解她,好了,希望你也能像我一样,爱书,爱汉字。

汉字王国读后感2

  寒假刚开始的时候,我接触到了一本书——《汉字王国》。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很吸引人,或许你可以猜到,这本书是讲汉字的,但你很难想象得到这本书的内容。我翻开这本书,一下子就迷上了!原来这本书的内容如此丰富。

  这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讲天文、地理、人与人文、建筑生活、动物和植物。本书讲了一百多个汉字,讲述了它们的由来、字意,还用了大量来帮助理解甲骨文。

  在汉字与天文中,会讲一些古人对星空的探索,如:日晷,它是一种用日影测时间的仪器。在汉字与地理中,会讲一些古人对地球和地球上一些事物的发现和认识,如:地动仪,它是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是世界上第一个验震器。在汉字与人及人文中,会讲一些有关人的事情,如:比,表示两个人并排站着。在汉字与建筑生活中,会讲古人的基本生活用具,如:车,以前的车是马车,战车是两轮的。在汉字与动物中,会讲以前动物的一些作用,如:牛,在以前对耕种的作用很大,吃苦耐劳。在汉字与植物中,会讲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如:梅,以前用梅妻鹤子来形容清高的隐居生活。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了许多汉字的其它意思与读音,比如天,原本是表示头的;掌握了一些课外知识,如思想家荀子提出关于天的运行规律;认识了一些现代词语在古代的意思,如:指一个人文才出众,就称他为"文曲星"。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历史的一次次进步与飞跃。汉字这颗树已经辉煌了几千年了,我们在享受它的绿荫的同时,更要用心去耕耘它、浇灌它,让它在未来更加茂盛。

汉字王国读后感3

  汉字是*人民的骄傲。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奇妙的汉字王国,去瞧瞧那些有趣的、神奇的汉字吧!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结绳记事”、“物语”相互交流。后来,传说仓颉创造了象形字。象形字就是根据龟纹、虫蛇、黍稷、山川、草木等的形状或动态,创造文字。就这样,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汉字诞生了。

  最初有文字的时候,人们是用刀在龟甲、兽骨上写字的,所以象形字也叫甲骨文。后来,文字就刻在鼎上,变成了金文。接着,秦始皇统一全*时,文字就变成了小篆,小篆是刻在竹子、木头上面的,简称竹简。后来,一些关在牢房中的奴隶,发明了隶书。蔡伦发明造纸术后,文字就用毛笔写在了纸上。端端正正的楷书,龙飞凤舞的草书、挥笔自如的行书,都让我感受到了汉字的奇妙和伟大!

  虽然汉字特别伟大,但还是有人不尊重它。比如商品的商和摘果子的摘右半部分混淆在一起,把商品错写成品。还有折和拆会混淆,把折树枝写成拆树枝,还有……。这样不尊重汉字的事例经常会发生。所以我们要爱汉字,让汉字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有趣的歇后语经常让我开怀大笑。比如:宋江的军师——无(吴)用、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等等。这些歇后语都用上了同音字,意思也非常好笑,真是有趣!

  汉字,是中华人民的骄傲,既有趣又神奇,我喜欢这奇妙的汉字王国!

汉字王国读后感4

  学习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一是中最难忘的一课,我们一起和老师进入了汉字的王国,一起去探索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汉字文化与历史吧。

  来到了汉字的王国,我感到好像有很多的汉字在朝我们涌来,我印象最的是一点值万金,写了乌鲁木齐市某挂面厂从日本引进了一条挂面生产线随后又花了18万元从日本够进1000卷重10吨的塑料包装袋。可是细心的人发现“乌”字多了一点,乌鲁木齐变成了“鸟鲁木齐”。于是18万买回来的塑料包装袋成了一堆废品,真是一点值万金——严谨啊!如果挂面厂和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认真检,就不会让这18万付之东流。

  汉字还带给我们很多的历史文化。让我们以后继续学习吧。

汉字王国读后感5

  前几天,我们班学习了第五组课文,——遨游汉字王国。

  学习这一组课文,老师叫我们做好关于汉字的手抄报,关于汉字的笑话,再找一些字谜,笑话。还有就是了解汉字的起源,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当然,老师把我们班分成了七大组,并安排了组长。我们这组我是组长。

  过了一个星期后,同学们都准备好了,于是,我们就开始在课堂上展示了。

  刚开始,老师就我们每个组取个名字,因为来的太突然,所以我们组就随便取了个名字。叫:汉字乐园。我也是他们那一组的呢,我还表演了三个小品呢。我们组的第一和我有密不可切的关系。

汉字王国读后感6

  在遨游汉字王国小组活动中,虽然我们小组合作的还较顺利,但却也困难重重。

  搜集整理资料,及幻灯片的制作……小组员们都动手参与,但纠纷也不少,比如:在做“猜一猜”环节页面中,最后一张神秘的甲骨文,我说:“放快乐蒲公英吧!”话音刚落,一声又起:“我觉得放我们组的组名——春之耕耘。”王庆说到。“展示给班里的同学看,就不如张瑞霖说的‘快乐蒲公英’。”我顿时一片空白,没有丝毫举动,眼看现在陷入僵局。我一言不发,鸦雀无声的感觉我很喜欢,但现在应该热火朝天,不希冀这样。

  在展讲过程中,讲到一半电脑病毒向四处发散,满屏幕不满密密麻麻的好多糖宝。我顿时有些慌乱,不知怎样为好,最终我选择了视频为主讲内容。

  团结就是力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汉字王国读后感7

  读了《汉字王国》一书后,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汉字,并且也对汉字有了新一步的认识,它们不再是作业上那些零七八碎、毫无生机的汉字,它们是附有有生机的,附有不同魅力的汉字。

  这本书的作者——林西莉,他并不是一个*人,她来自瑞典。身为一个外国人,竟然能那么了解*,并且能绘制一本关于*传统文化的书,这并非每个人*人都能做到。一个小小的汉字,蕴含着极大的秘密。一个圆,一个点,生动地刻画了太阳的样子,从而渐渐地演变成“日”字。一个“美”字说明了一只羊又大又肥,我们可以想成一只羊只要肥大,不管是外观还是味道,看起来,吃起来都很美。

  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到正式的楷书,每一个汉字都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从以前的象形文字变成了现在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它们从只有一只头的牛,变成了如今的“牛”;从一整只狗的身体变成了和“狗”字没有丝毫相似之处的“犬”字;连一个个标点符号也是*人的骄傲。

  让我们吸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丰富专业的知识,去更加了解*汉字文化的美2,去感受*汉字的精髓。

汉字王国读后感8

  这两个星期,杨老师带领着我们去“遨游汉字王国”,使我感受了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了悠久的汉字文化,犹如品尝了一顿丰美的汉字大餐,我为收获着无数珍宝而欣喜若狂。

  遨游了汉字王国我知道了汉字是仓颉发现的,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繁到简,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到草书再到行书,拥有两千年的历史。我还知道我们不能写错字,如果写错了字可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一点值万金》这篇文章就是很好的例子:写了乌鲁木齐某挂面厂在生产挂面时,错把“乌鲁木齐”写成了“鸟鲁木齐”,就是这一点这差,使18万元的产品付之东流,成了一堆废品。如果检查人员再细心一点的话,或许后果就不会那么惨重了。通过了这篇文章我受到了一个启示:我们今后在学习中,要非常细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将同音字、形近字弄混,每次做好作业、考试都要仔细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在这个单元中我印象深的是《我爱你,*的汉字》这篇课文。通过认真学习,我知道了汉字其实不是一个个僵硬的小符号,而是一群带着深厚感情的可爱小精灵。

  汉字王国不仅使我和汉字成了好朋友,还让我学会了猜字谜、编字谜,激起了我对汉字的无限兴趣!汉字真不愧是中华民族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啊! 汉字,我爱你!你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汉字王国读后感9

  “汉字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在我这八年的学习之路中,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我,也时时使我困惑,我自己研究过,听到过不少关于汉字由来的故事。但是就在这几个月里,我读完了瑞典作家林西莉写的《汉字王国》后,我的问题才能得到解答。

  汉字看似复杂难写,其实最初古人造字的时候就是反映人的生活,生活中的人、事、物和复杂的感情,不管好坏、喜怒哀乐,都活灵活现地表达了出来。比如说“保”这个字,现在完全没有了独立的意思,而在以前,这个字表示“一个人抱着一个小孩”。

  看到这儿,我的脑海马上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简陋的草屋前,有一个人背着或抱着一个身体黝黑的小孩子,边上有一头猪在不停地打滚撒欢,一家人和美快乐地生活着,想想都觉得很温馨!想想在古时候,不管发生了多大的事都能用一个字来表达出来,喜怒哀乐可以成为每一个汉字的表情符号。

  了解了许多汉字的起源,看了许多古人惟妙惟肖的描摹之后,我不禁发出一声叹息:*文化流传了五千年,从汉字的起源来看,现在有些字传承了它原来的意思,而有些字却被时代无情地淘汰掉,很遗憾也很可惜!我猜测:我们现在学的汉字远没有古代的字多,我们现在的字可能只是他们的生活的一角罢了。

  不管怎么样,时间的流逝没有把*汉字文化完全摧残至无我的境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汉字的魅力了,汉字也越来越具有国际影响了,逐渐走出国门,像本书的作者就是一名外国人!学习和了解汉字的人遍布全世界,作为一名使用汉字的*人我很骄傲!也很开心!

  读《汉字王国》,从中收获的不仅是古人对生活的热爱,而且这本书带给我许多深深地思索……

汉字王国读后感10

  自从读了《遨游汉字王国》这个单元后我深深的爱上了汉字?

  字谜是中华民族汉字的一个代表,字谜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字谜的猜法很多,如:组合法:是根据谜面的暗示,把字的笔画进行加减,凑成一个字;象形法:是把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意会法:是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暗示去联想。歇后语是由近的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个部分把后一个部分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

  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从楷书到草书,从草书到行书,这一系列变化,给人们展示了*汉字捉摸不透的魅力。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汉字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我爱你!*的汉字?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扩展9)

——《图解汉字故事》读后感作文3篇

《图解汉字故事》读后感作文1

  汉字,阅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演化,才干撒播至今。咱们现在看到的汉字都是他们尽力之后的成果。然后通知了咱们:只要支付才有收成,你支付了多少就会收成多少。

  我想,咱们的日子必定离不开汉字,不管是什么人,假如你想要写一篇好的文章,那么你要先写好一个语句,假如你想写好一个语句,那么你就要先写好一个字。所以归根来讲,写好汉字仍是很重要的,就像是你盖房子,假如榜首块砖都没有摆正,那怎么盖一座美丽的大房子呢?汉字是咱们我国独有的,不像别国,所以假如你连一个美丽的字都写欠好,那你是否感到羞耻呢?一个美丽的字就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每个人看了都会喜爱。汉字不只让咱们的日子愈加便利,也让咱们日子有了趣味,让人与人之间愈加密切。汉字那就是咱们我国的子,而不是别国的字!在曾经让别国瞧不起的龙早已觉悟!他的.身上刻满了我国的改变与汉子,正是汉字让这一条沉睡了几千年的龙醒了,他大喊一声,震动了全世界,这是汉字让咱们变成了人人知道的我国,可见汉字对咱们是多么重要啊!

  汉字有许多,从甲骨文到楷书,但它对咱们的效果更多。从一个姓名到一个合同,这不都是嘛,所以让咱们踏上汉字之路,让我带领我们去寻觅他的生长进程吧。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扩展10)

——《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3篇

《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1

  在茫茫书海中,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就被书名深深吸引住了。为什么是无字书图书馆?这本书为什么没有字呢?怀着问号,我翻开了《无字书图书馆》这本书。

  该书写了小镇图书馆里,几万本无人问津的书上的字母一夜之间全都掉落了,几万本书都成了无字书。这是因为人们不读书,书被人们遗忘了所导致的。为了拯救书和人们的信念,镇长的女儿玛嘉叫上伙伴们一起在图书馆里,用掉落的字母进行写作,最后全镇的人都加入了写书的行列。就这样,镇子成了历史上作家人数最多的小镇,而且有三个孩子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本书里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一位老教授的话:“书也是有生命的!那些书是真理,是梦想。”是的,当小镇上的人们不去阅读的时候,那些书都失去了生命,而人们也逐渐变得愚昧无知,没有了梦想。虽然这个故事是作者想象的,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电子产品所奴役,他们整天捧着手机、*板电脑玩游戏,用电子产品取代了看书的乐趣。层出不穷的电子设备让静心阅读书籍的人越来越少,书成了家里的摆设。

  玛嘉与伙伴们在图书馆夜以继日地阅读写作,最后成功了。历史上,许多名人也是如此:匡衡从小家境贫苦,连盏油灯都没有,就偷偷凿开墙壁,借助邻居家的光来学习,最终成了大学问家;苏秦年轻时每天苦读,到了困乏之时,便用锥子刺自己大腿继续读书,最后成了伟大的谋略家……他们靠的正是认真多读书,积累知识,增长智慧,充实自己,实现理想。

  同样,一个爱读书的民族,才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素养和品质。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更多的人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之中。犹太民族正是因为从小坚持爱阅读,才在世界各大民族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球27%的诺贝尔奖,涌现了爱因斯坦、马克思、冯诺依曼等闪耀历史的天才。

  我也要从现在做起,热爱阅读,坚持阅读,为*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2

  这次在《快乐新语文》好书抢着读活动中看到这本《无字书图书馆》的简介,便被这本书的故事所吸引,有幸获得了这次试读的机会。

  一拿到这本书,刚看了两页,便不忍释手,一直被书中的情节所牵动着,带着一颗急于破解谜团的心,像一名侦探一样走进了《无字书图书馆》。

  这本书讲述了在一个小镇上,那里的人们都不爱读书,每天都沉迷于电视之中。火车站站长在一次回家的路上,偶然间发现了许多四处飘零的字母,后来发现这些字母是从关闭了一年的镇图书馆的藏书里跑出来的。图书馆里也被大大小小各色的字母堆满了,镇上的人们这时才意识到它的严重性。

  很有学问的阿卡西奥教授告诉了大家,这些是因为人们长期不读书,而使这些书干涸了,失去了生命。正在大人们为此一筹莫展的.时候,镇长本杰明的女儿想出了一个主意,可是大人们却没人理会她,她只好自己偷偷地跑到图书馆把字母放入书中写出了一本本故事书,并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朋友们,他们一起用热情编织了一个个梦想,写出了一本本属于自己的书,也就救活了一本本书。

  读过了这本书,我想正如阿卡西奥教授说的那句话:“那些书是真理,是梦想,是现实,是幻想,是知识,是愉悦,是*静,是生命。是的,是生命,因为他们有灵魂,有心脏,有感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不是那些被放在书柜里的展品。书中的文字从书里跑了出来,使书变成了无字书,即便是那些文字没有从书中滑落,没有人去翻开去认真的读,那这些书和无字书有什么区别呢?大人们之所以把字母放回书上,字母又滑了下来或被弹了出来,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用心的去写一本书,没有赋予书真正的灵魂与生命。而玛嘉和他的朋友们能够把文字放入书中,是因为他们不是随意放上去的,而是用心写上去的,他们有自己的智慧有自己的梦想,也就是说他们为这些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赋予了他们新的生命。让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播下梦想的种子,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努力,让梦想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谢谢作者霍尔迪·塞拉·依·法布拉让我结识了这样一个小镇,结识了无字书图书馆,我也要在这个图书馆里书写属于自己的梦想!

Tags: 汉字   读后感   之美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