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公文写作 > 企划文案 / 正文

(暑假预习也可用)部编版五上第一单元

2020-10-23 20:19:45

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1.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 (师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导“鹤、嫌”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作业设计】 1 习字册 2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精巧的诗 1 白鹭 颜色配合 身段适宜 觅食 栖息 飞行 散文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   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边读边想边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听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11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齐读第11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7)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作业设计】 1、读拼音,写字词。

1.她衣着朴 sù( ),但是让人感觉很美。

2.这个xiá zi( )里装着一只kǒu shào( ),那是老师送给我的礼物。

3.这里的水是清澄的,因此,bái hè( )非常喜欢在这里停留。

二、选词填空。

嗜好 爱好 1.打篮球是我的( ),因为打篮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进大家的友谊。

2.他有吸烟这个不良( ),因此身体很不好。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板书设计】 1、白鹭    颜色的配合 精巧的诗 身段的大小 觅食 白鹭觅食图 栖息 白鹭瞭望图 韵味无穷的诗 飞行 白鹭低飞图 【教学反思】 2.落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2.导入新课。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本文的作者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疏通字词。

(1)要特别注意 ①正音:“榨”是翘舌音,读zhà,不读zà;
“空地”的“空”读第四声;
“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②写字:“慕”的中部是不要多写一横,不要写成“目”,下部不要少写一点,不要写成“小”;
“亭”下面是“丁”,注意不要写成“子”;
“吩咐”都是“口”字旁;
“亩”和“播”都有一个“田”字。

排火车读生字:亩(mǔ)播(bō)浇(jiāo)吩咐(fēn fu)亭(tíng)榨(zhà)慕(mù)矮(ǎi) (2)新词理解。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
有气派。

2.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事。) (1)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写种花生、收花生。) (2)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事情发展顺序):
a.课文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最后写(议花生)。

b.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作业设计】  1.会写课后10个生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板书设计】 种花生 收花生 2 落花生 议花生 敬花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花生的特别。这一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花生的特点及爸爸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 思考:收获花生后,全家人的心情怎样?(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讨论:花生的特点是什么?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答: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的    鲜红嫩绿 有无果实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子、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1)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2)出示父亲的话,启发思考:父亲借落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个什么样的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齐读父亲的话,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回顾课文,开展活动  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 小练笔: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作业设计】 一、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浇 饶)水 (吩 粉)咐 爱(暮 慕) 高(矮 委) 二、选词填空。

居然 必然 1.人生道路上( )会遇到挫折,我们要乐观面对。

2.这道题他( )做对了,太出乎意料了。

三、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A做人不能炫耀自己,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B要做一个能挣钱的人。

C要做一个会做事的人。

四、请参照文中对比的写法,写一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板书设计】 收花生 2、 落花生 品花生 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评花生——对比(桃子、石榴等) 【教学反思】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 (师板书:桂花)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 (师板书:雨 齐读课题)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 初读课文,初闻花香 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 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 (“邻居”“整个村子”“全年”) 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理解:桂花盛开时,花香弥漫四方。不开花时,人们可以把以前晒干的桂花拿出来,做各式食品,如文中所说的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之外,还有桂花酒、桂花元宵,等等。因为有了桂花食品,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桂花香甜的气息。也就是说,村里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四、品读文段,再闻花香 1.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1)结合课文内容,我们来看看。

(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 (2)再看看插图,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作者可能还会在桂花树下做些什么? (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晚上坐在门前数星星、听长辈讲故事……) 2.小结 由此可见,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人的一生中,童年快乐的时光是最难忘的,难怪每见到桂花,每提起桂花,作者就会想起故乡童年时代对桂花的记忆,这份记忆是香香的、甜甜的。

【作业设计】 1、 完成习字册。

2、 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3桂花雨 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2.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感受摇花乐 ⒈体验摇花乐[ (1)师: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闻着迷人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默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那些句子,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

(2)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情境对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想想我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饭的时候,睡觉前,放学一回家)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 (4)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段话 出示课件: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里,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多快乐啊!)   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课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 3.快乐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板书:摇花乐) 三、品读句子,感悟思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
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板书:思桂花)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家乡,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乡情)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板书:片片桂花雨,浓浓故乡情) 四、拓展阅读,加深感悟(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生平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11岁来到杭州,32岁移居台湾,60岁移居美国,84岁回故乡探亲,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咱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

(1)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选自琦君的《<烟愁>后记》 (2)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选自琦君的《家乡味》 五、拓展延伸,抒写童年。

1.学习本文写法,写一写自己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味道的呢?请以“儿时的味道”为主题,写写你的童年记忆吧。) 2.荐读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字词。

1.我非常喜欢lán huā( ),喜欢它那优雅的外形,幽幽的香气。

2.这个卖dà bǐnɡ( )的pó po( )非常慈祥。

3.你越动,它就chán( )得越紧。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我喜欢的是桂花。( )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 ) 3.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 三、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四、下面没有在文中出现过的事是( )。

A摘桂花 B摇桂花 C思桂花 D捡桂花 【板书设计】 :
爱桂花 3、桂花雨 摇花乐 片片桂花雨 浓浓思乡情 思桂花 【教学反思】 4*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在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领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准备】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养过什么小动物呢?一开始,大家是如何与它成为朋友的?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2.探求新知:(课件出示珍珠鸟的相关图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板书课题:4.珍珠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与这可爱的小家伙成为朋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朗读完毕,师正音) 2.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说说通过阅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珍珠鸟长什么样子?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有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珍珠鸟的习性: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
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三、再读课文,全面理解 1.找出文中写珍珠鸟活动的语句,与同桌一起读一读并交流,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全班讨论交流,指名几位学生作讨论总结)(珍珠鸟活动的语句:①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
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③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④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⑤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
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⑥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板书)(怕人——亲近) 2.文中的珍珠鸟是一只怎样的鸟?作者是如何写出它的可爱的?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学生自由回答。

(相关语句:①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可爱 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
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活泼 ③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淘气 ④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⑤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亲近人) 3.思考: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爱、宽容、尊重动物等) 四、深入探究,延伸拓展 1.是啊,正因为作者是一位懂得关爱、宽容、尊重小动物的人,所以作者与小珍珠鸟的距离才能慢慢(缩小),最后,小珍珠鸟不仅不怕接近作者,甚至还在作者的肩头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到这里,作者感慨无限,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探究:作者说的仅仅是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 (不仅是人与鸟,还有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 3.拓展:原来信赖有如此美好的内涵,那么,就让我们来学习作者,写一写对“信赖”一词的赞美与认识。

(出示例句:信赖是一座桥梁,让人与动物心灵相通,真情相融。) 4.最后,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的真挚感情。

五、 小结 课文通过作者记录的与小珍珠鸟之间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正因有了信赖,才会创造出如此美好的境界。同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因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美好与和谐。

【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亲身经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写一篇关于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彼此信赖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初到家中 小心翼翼 怕人 在笼子四周飞 信赖, 珍珠鸟 熟悉过程 在屋里飞 亲近人 往往创造出 落在桌上 美好的境界 落在肩头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游戏和故事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了解在学习上、生活中应该遵守哪些方面的纪律;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

2、善于发现一日活动中不守规则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积极参与制定班级公约。

4、通过活动,拓宽学生对守纪的认识,并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教学重难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学会制定并遵守班级公约,提升学生素质。

【教学准备】 1、选好一名主持人 2、小组排练小品、哑剧,准备故事 3、集体学唱歌曲:《真心英雄》 4、黑板布置,书写“纪律伴我成长”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真快乐,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目标靠我们共同来完成,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大家来维护。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班级公约吧。

二、审题 学生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三、组织活动,讨论发言 1、全班齐唱歌曲:《真心英雄》。

2、学生演小品《早读课风波》。

语文早读课老师没来之前,学生有讨论昨晚电视剧的、有睡觉的、有抄作业的,教室内一片喧哗声,课代表在不停地喊“安静、安静”;
有人在班门口望风,一声“嘘”声,大家迅速各回各位、拿起课本装模作样。

3、学生自由发言:自己在早读课方面做得如何? 4、生演哑剧:《课堂内外》 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可还有三人不在,一会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编造迟到理由;
下课后老师进行批评教育、不停点头;
放学后不及时回家,在校门口买零食、玩耍。

5、小组讨论:找找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在集体生活中,我们应该共同遵守哪些规则? 6、教师相机点拨,讲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故事、大雁严守纪律的故事,增强学生守纪律的自觉性。

四、制定班级公约 1、针对班级建设的目标,每位同学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公约内容,再分别讨论,去除不合理的、重复的部分,形成小组意见。公约内容要具体,便于落实。

2.要求各小组形成共识,最后各自总结成公约内容,汇报讨论结果,全班表决。

五、齐读班级公约 1、准时到校,佩带红领巾,衣着整洁,整理好课桌,主动与同学老师问好。

2、学好各门功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学会管好自己 。

3、铃声一响即安静,专心听讲勤思考;
课间午休不追逐、不打闹,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

4、出操集队快静齐,动作规范做好操;
每天眼操做两次,持之以恒视力保。

5、学校是我家,公物爱护靠大家。勤俭节约爱公物,遵循公德要重要。

6、爱惜粮食,节约水电,勤练体魄,积极劳动。

7、同学之间勤勉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8、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学会自理。

六、总结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需要全体同学共同的努力。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自律自强,做最出色的自己,做自觉遵守班级公约的榜样。

【作业设计】 每人把班级公约写下来,可以用硬笔书写,也可以用毛笔书写,然后挑选书写优秀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督促同学共同遵守。

【板书设计】 学习方面 制定班级公约 纪律方面 卫生方面 【教学反思】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去写习作。

2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分享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写清楚心爱之物的外形,得到心爱之物的过程,以及成为自己心爱之物的原因,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教学准备】课件,心爱之物的图片或实物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去写习作。

2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分享交流。能初步学会有顺序地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并能准确、生动地写出来。

【教学准备】课件,心爱之物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呢?是生日时爸爸送的玩具熊,还是妈妈送的小白兔?是爷爷奖励你的旱冰鞋,还是妈妈在寒冷的冬夜为你赶织的毛衣?……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心爱之物”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心爱之物”吧。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2) 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板书:心爱之物)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 (板书:心爱之物的外形 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 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 三、组织材料。(出示课件3,4) 1.想想什么是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它产生这样的感情。按要求准备。

要求:
(1)说一说它是什么。

(2)说一说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样子的,你和它之间发生过怎样动人的故事。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出示课件5)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的章重点是写清心爱之物的样子、得到的过程以及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故事。怎样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 教师总结:描写心爱之物样子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它的外形特点进行描写;
简要介绍得到它的过程;
详细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设计: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五、动笔练习(出示课件6)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六、 小结:(出示课件7)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我的心爱之物”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的时候,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作业设计】 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的外形、如何拥有她的过程,并说一说与它之间发生的事,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心爱之物的外形 我的心爱之物 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 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继续完成习作,争取做到有详有略,文章具有真情实感。

2. 尝试自主修改或者修改别人的习作,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完成习作,教师巡视。

二、 已经完成的孩子,根据板书要求进行修改。

三、 出示优良一般作文各两篇,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 自主修改,同桌尝试交换修改。

五、 小组内交流,有疑难可举手提问。

【作业设计】自主修改,同桌互相修改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有详有略 我的心爱之物 真情实感 描写生动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通过句子的对比,找出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
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蝉》,把握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
了解诗人虞世南;
理解并背诵《蝉》,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理解并背诵《蝉》,体会诗人借物喻人的特点,体会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一词多义”的词语;

2.学生查找相关诗人虞世南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通过句子的对比,找出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
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 2.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都是在写什么的?(写事物)仅仅是写事物吗?是有没有其他内涵?(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 二、 交流平台 1. 既然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我们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并且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那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下【交流平台】中第2.3位同学说的话,并回顾《桂花雨》和《落花生》两篇课文,想一想,这两篇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把你的发现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3.交流完毕,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白鹭》一课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白鹭平凡之美的赞美和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珍珠鸟》通过描写珍珠鸟由怕人到亲人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及抒发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桂花雨》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落花生》让我明白要做有用的人。) 三、 深入探究 1.思考: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总会用到类似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手法,比如:妈妈包的饺子,饺子里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还有没有同学能够举出其他的例子呢?(梅花——不畏寒冷,喜欢在冬天开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
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学习完【交流平台】这一板块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修辞手法。请同学们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齐读句子并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①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用某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作比较)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③这种通过比较来描写事物的方法,在修辞手法中叫做什么?(板书:对比) ④请用对比的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

四、 小结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对比)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和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对比)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还掌握了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在以后的写作中,同学们可以大胆运用这些方法技巧,来给我们的文章增加亮点。

出示对比的含义: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随堂练习:用对比的手法写一写。

1. 花生长在地下,不像苹果那样高挂枝头。

2.妹妹很乖巧,不像弟弟那么顽皮。

3.爸爸很懒惰,不像妈妈那样勤劳。

【作业设计】 1、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________的,文章或蕴含着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就像________(作者)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的回忆,还寄托了她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让人深受感动;
《落花生》中,用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
《白鹭》一文让人在体会白鹭美的同时,明白了美就蕴含在____________的事物中,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珍珠鸟》则体现出___________的快乐与美好。

(答案参考:事物 琦君 思乡 朴实无华 用处很多 平常 信任) 2、请选出标红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典范,代表) B.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指胡子) C.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失望) D.他(它)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比喻保护照顾) (答案参考:选项C中的“惘然”,是“心里好像失去什么的样子”的意思,与“失望”意思不符,故选C。)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桂花、白鹭、落花生等) 修辞手法 对比(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蝉》,把握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
了解诗人虞世南;
理解并背诵《蝉》,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和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个新的知识点。请同学们到课文p14【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 1. 比较例题中的加点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意思是不同的。) 2. ①读第1、2句,说说这两个“开辟”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开辟是开创的意思,第二个开辟是开发的意思) ②读第3、4句,说说这两个“姿态”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姿态是指物体呈现的样子,第二个姿态是风格、气度的意思) 3. 像这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的词,我们叫做“一词多义”(板书:一词多义) 一、 结合理解,深入运用 1. 下面我们用课文中的温和来造两个句子,注意结合不同的词义。学生完成练习,自由发言分享。

2. 那么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一词多义”的词语呢?思考一下,请同学们回答交流。

(眉目:这个女孩眉目清秀。

这件事情总算有了眉目。) (意识:我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他的意识渐渐模糊,最后晕了过去。) (算账、舒展、究竟等) 二.出示文中练习:
(形容气候)家乡的气候很温和。(温和:不冷不热) (形容性格)姐姐的脾气很温和,性格很好。(温和:平和,不猛烈) 师: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意思也不一样。

解答这种题型的关键在于“语境”,把握好了语境,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蝉》 1、师:同学们,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可我们总忘不了那烦躁的蝉鸣(可模拟蝉声,引起联想)。大家可知道,我们对蝉声有一种说法,说它叫的是“胡子胡子挂起”,什么意思呢?玉米成熟前要长一些胡须一样的东西,俗称“挂胡子”,它寄托着农民伯伯想要玉米大丰收的愿望。其实,寄意于蝉的做法在古代文人的创作中也极具声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板书诗题及作者) 2、出示作者简介:虞世南,字伯施。南朝陈武帝二年(公元55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终年81岁。越州余姚(今浙江)人。他在陈、隋二代都做过官,入唐时已上年纪,唐太宗让他当了“参军”。贞观七年封为永兴县子,又一年进封为县公,故后人也称虞永兴。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号称初唐四大书家。其诗文也多有佳作,《蝉》最为著名,诗人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寄托了自己的人生志趣,该诗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并称唐代“咏蝉”诗的三绝。

3、整体感知,诵读鉴赏 (1)难认字、节奏点拨,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2)学生自读三分钟,教师巡查指导。

(3)学生齐读,教师指出不足之处。

4、感受形象,理解诗意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这里代指蝉,同时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突出了“贵”的内涵。

“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露的特点是清亮,晶莹剔透,突出“清”的内涵。

“流响”:“响”是声音的意思,对仗(“垂緌”对“流响”),流响即流动的声音,一声接一声的蝉声。“出”传出。“疏桐”借代,代指树林。籍,凭借。

5、设计问题,解决重难点 (1)本诗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诗人借蝉自况,那么,他写了蝉的哪些特点?表现出了一个怎样的蝉的形象?(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提示:形态 食性 声音 吸食清亮晶莹露水的蝉,它能停在高树之上放声歌唱,不需凭借秋风,自己凭着实力就能把声音送出很远。

(2)诗词创作最讲究炼字,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个字或几个字?请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学生自读课文并准备发言) 教师提示:“出”把蝉声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了蝉声的响度与力度,突出蝉声的远传。

“自”“非”两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同时说明一个问题,蝉声传播的高远,不是凭借他物,而是蝉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实力。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句论蝉,说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教师提示;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4)通过蝉的形象展示及诗人评论,结合作者简介,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的形象?请简单描述一下。

(5)比较虞世南的诗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简单谈谈诗人各自心中的寄托。教师介绍诗人身世及写作背景,学生讨论,代表有感情朗诵诗歌并发言。

6、齐背全诗,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7、拓展:骆宾王●咏蝉 蝉●李商隐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作业设计】 1.自己搜集两个“一词多义”的词语,并根据不同的语境造句;

2.熟读《蝉》并背诵。

【板书设计】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贵、清统一,为论蝉做铺垫 状物 托物寓意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点睛之笔,“清”无需借“贵” 论蝉 【教学反思】

Tags: 预习   单元   可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