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范文 > 会议发言 / 正文

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参考答案

2020-12-06 20:14:00

论述题: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也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所以,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的预测了未来社会。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100 分) 参考答案四: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一般特征作出了科学预测和设想,对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基本准则和要求。

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是造成资本主义罪恶和社会不平等等一切问题的根源,因此未来的新社会应该是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因此,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要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把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无产阶级建立的未来新社会,将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将给所有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个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具有的主要形式,应当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任意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构成方式。

第二,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分析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社会生产有计划和按比例的内在统一性。“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是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比较上讲的,是针对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弊端讲的,不能与后来一些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画等号。马克思还认为,在共产主义的不同阶段,应当实行具有不同特征的分配制度。在第一阶段,还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存在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应当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即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原则,这与资本主义的分配原则相比,无疑是一个历史性进步。这种分配方式尽管存在历史局限性,但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无法避免的。只有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第三,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以合乎自然规律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观点。他写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那些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就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

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更自觉地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合乎人类幸福生活和对追求美丽环境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然,保持人与自然之间动态的平衡。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其中,经济斗争是指无产阶级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进行的斗争,它是无产阶级最熟悉、最普遍采取的斗争形式;
政治斗争是指无产阶级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斗争,它是无产阶级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斗争形式;
思想斗争是指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同反马克思主义进行的斗争,它是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灵魂。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当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具备一定主客观条件的前提下,就会发生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国家政权,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前提和首要标志。取得政权的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第五,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一般由本阶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要从自发走向自觉并取得最终胜利,必须建立起无产阶级自己的革命政党。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建立人民政权以后,要改造旧社会,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也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领导。这是无产阶级实现其推翻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原因就在于:
其一,无产阶级政党由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无产阶级的利益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中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应当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工人组织,它是各国工人运动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

其二,无产阶级政党是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强调,“工人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他们的人数;
但是只有当工人通过组织而联合起来并获得知识的指导时,人数才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无产阶级自觉斗争的启迪者和组织者,“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其三,无产阶级政党具有统一的纲领和严格的组织纪律。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党的纲领建设,《共产党宣言》是他们亲自制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第一个科学纲领。他们强调,无产阶级政党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又要保持党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这是保证党团结统一和步调一致的重要条件。一个没有严格纪律的组织涣散的政党,本身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马克思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 第六,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这就是说,取得政权的无产阶级,必须以自己的革命专政来巩固革命成果,并实现对旧社会的改造,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在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多数人实行民主的基础上,对资产阶级和其他敌对分子少数人实行的专政。这种专政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消除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逐渐消亡,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参考答案2:
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资本主义发展提出的现实问题和剖析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对未来社会的组织状况、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等问题,作了科学的历史的预测和天才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包括价值目标、科学体系、制度设计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科学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经过一个过渡阶段后,就进入未来社会。

未来社会自身的发展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最根本的是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未来社会的经济特征: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
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进行有计划的调节;
当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之后,就消灭了商品生产,消除了商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劳动产品的分配原则将是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以维持和扩大再生产,而生活资料归个人直接占有;
旧的社会分工将被消灭,生产劳动将给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才能的机会,劳动成为需要和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城乡对立消除;未来社会的政治特征:消灭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未来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有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通过教育和训练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因为交往使“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化的普遍化;
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因此“, 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以严格的历史经验为依据,不是空想和教条式地预测未来。

有人认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因素,因此空想社会主义也有科学的成分,科学社会主义也有空想的成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有空想的成分,而在于马克思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与空想社会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后者是从头脑中构想出新社会的要素,不能求助于同时代的历史,只能求助于理性和正义。前者则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进行描绘的。

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者醉心于描绘未来社会的蓝图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并宣称:“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决定”,“对未来的革命的行动作纯学理的、必然是幻想的预测,只会转移对当前斗争的注意力”。“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应该马上做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这是因为“, 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只有通过一定特征的制度才能实现。以欧美经济发达国家为对象,马克思、恩格斯就“先进国家”的社会变革设想了一些措施,如剥夺地产、征收高额累进税、普遍劳动义务制、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教育和物质生产相结合、国家垄断资本和银行等。但恩格斯也指出,“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1886 年,恩格斯应邀谈社会主义的特征时指出:“没有提出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我们对于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
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而且在实践的情况下设计的蓝图“越是创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于纯粹的幻想”。恩格斯在评论《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时指出:谁“以为他从这本书里会知道共产主义的千年王国看来到底是什么样子。谁期望得到这种愉快,谁就大错特错了”。1893 年5 月11 日,恩格斯在回答法国《费加罗报》记者提出的“你们德国社会党人给自己提出什么样的最终目标”时说:“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 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

当我们把生产资料转交到整个社会的手里时,我们就会心满意足了,但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在目前的君主联邦制政府的统治下,这是不可能的。”1894 年1 月,有人请恩格斯写一段题词来表达社会主义新纪元的想法,恩格斯回答说:“要用不多几个字来表达未来新时代的思想,同时既不堕入空想社会主义,又不流于空泛辞藻,这个任务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他抄录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话作为题词:“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现。

在有个别人时常攻击我们,说中国不是搞社会主义而是搞资本主义。其根本的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是我们搞的这一套东西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下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抛弃了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生产资料公有制等;

二是有些社会政策中有一些资本主义的东西,如存在剥削、非公有经济占很大比重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应该持什么态度呢?当然,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不是法律,违反任何一条就是犯法,就要受到惩罚;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不是宗教,我们要顶礼膜拜,否则就是大逆不道。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科学就要研究、试验、证伪,不意味着一切都是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只是粗线条的大致轮廓和发展方向,没有为未来社会设计详尽的具体方案。这就告诉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而应当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最高纲领与每个阶段的现实纲领结合起来。

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出具体的设想和描绘。以往的经验已充分说明,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我们既要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理想主义是有魅力的,现实主义是必须的,我们应该做一个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根据一定的历史条件得出的结论,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和探讨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既要反对像“文革”中生搬硬套的错误做法,也要反对简单对照现实状况从而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作出否定性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决定了人们对未来社会的认识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必然随着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得出新认识。

任何认识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低估了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能力和发展的巨大潜能,乐观估计了社会主义胜利的速度和时间,当然,没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资本主义的当代面目也许会更加狰狞、虚伪。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亲身经历过现实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活,他们的结论主要借助于严密的逻辑论证,而主要不是从具体实践经验中概括的,关于巴黎公社经验教训的总结并不完全具有普遍性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研究的重点是西方发达国家,他们设想搞社会主义的前提必须有发达的生产力和文化水平,至于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用列宁的话就是他们“没有留下任何明确的可供引用的文字和无可反驳的指示”。

中国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和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一些设想即使是正确的,也不是目前所要采取的措施,即使有的结论正确,也不能生搬硬套,也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也要和具体的时代实践相结合,决不能用本本束缚我们的手脚,一切必须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借用马克思的话来讲,就是我们“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达”。列宁也指出“, 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同中世纪制度、同小生产、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没有必要也不能苛求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今天的社会设计详尽的具体方案。如果把他们的理论当成现成的公式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甚至当作各种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不再做进一步研究,那么这样的结果不符合历史事实和进程,他们的理论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许多学者认为,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一个重要的教训,是它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某些具体设想错当成永恒的、终极的绝对真理,把纯而又纯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商品和货币、实行计划经济等,套到了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就是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一切立足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国情,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才是真正意义上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

Tags: 马克思主义   论述   参考答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