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条据书信 > 辞职信 / 正文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个人对照检查自查自纠报告材料范文(2021)

2021-04-26 11:06:02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个人对照检查自查自纠报告

 根据《XX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方案》的精神和要求,本人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政法工作重要论述和对政法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列为重点学习内容,通过政治教育、党史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自觉,筑牢了忠诚根基,为自查自纠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在政治思想、履职尽责、公正执法、廉政自律方面深刻自查自纠,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刻查找差距和不足,明确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对照“四查四纠”,现作如下个人自查自纠报告。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政治思想方面。一是政治意识弱化。注重具体业务工作,对党和国家政策、政治大局关注不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有时对一些不当言论,不敢当面反对,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在工作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有待提高。二是理论学习虚化。对政治理论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有要求就学,无要求就不学,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对一些法治理论学习只停留在表面理解层次,存在“实用主义"现象,学用脱节,学用结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

 (二)

 工作作风上有差距。一是认为自己是工作多年了,有时产生松口气、想歇歇的念头,致使工作有时不够主动,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自身建设上有差距。虽然注重加强了自身建设,注重了各种场合严格要求自己、管住自己,但有时还是有随大流的思想,认为自己已有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热忱,可以暂时应付一下目前的工作就可以了,没有一个学习业务知识的计划和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有力措施。

 二、整改措施

 1、

 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另是非的具体标准。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真正统一。

 2、

 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葆工作中的蓬勃生机和活力。我们的事业是在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发展和前进的,这是保证我们在思想和工作中永远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法宝。这就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已有的经验,提出新思想、新方案,拿出新举措,才能开创工作新局面。

 3、

 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要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甘愿奉献毕生精力;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

 4、

 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对我而言,还是要加强业务学习,同时要加强文化艺术修养,使自己更全面地发展.提高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范。

 5、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干净干事的模范。坚定廉洁信念,牢记廉洁、文明执法是队伍的生命线,牢固确立人民授权为人民的观念,坚持做到公正执法,清正廉洁,不以权、以岗谋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权力机关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一座皇家园林的历史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在文字或影像的记载里,在宏伟精致的建筑或实物上,当然是的。但是,它同样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颐和园对于我来说就是如此。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我和我的家人们去颐和园的次数已无法统计,游园的主题、路线、时间长短虽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喜欢!喜欢园中四时不同的自然景观、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积淀深厚的华夏文化,正是因为喜欢,才有了具体、生动、令人难忘的记忆。此生似乎与这个皇家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润物无声般被它感动、感染甚至改变着,不知不觉,已度过了青年、中年的时光岁月。

 一座皇家园林的历史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在文字或影像的记载里,在宏伟精致的建筑或实物上,当然是的。但是,它同样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颐和园对于我来说就是如此。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我和我的家人们去颐和园的次数已无法统计,游园的主题、路线、时间长短虽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喜欢!喜欢园中四时不同的自然景观、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积淀深厚的华夏文化,正是因为喜欢,才有了具体、生动、令人难忘的记忆。此生似乎与这个皇家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润物无声般被它感动、感染甚至改变着,不知不觉,已度过了青年、中年的时光岁月。

 初识颐和园是 1980 年代初

 ? ? ?初识颐和园是1980年代初,一个北京的金秋时节,作为应届大学新生,只身一人从东北老家到北京大学报到。北大与颐和园相邻,坐公交车仅仅三四站的路程,入学后的第一个十一假期,几位已熟识了的同学就相约去了颐和园。也许是近水楼台的缘故,以后的春游、秋游或者节假日的集体活动也经常去颐和园。

 ? ? ?对于我这个刚刚来到京城的外地青年来说,以前只在图片或影像中见到过的颐和园,如今能身临其境了,兴奋激动之情自然是难于言表。对园中各种精美的雕塑、生动形象的彩绘,集各地建筑风格精华的宫殿、院落、庙宇、街区、水乡、小桥等,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置身其中,尽情地享受着精神文化的大餐。即便是随处可见的匾额楹联及石碑上的皇家题字,也会吸引着驻足欣赏多时,如若看到石碑上有自己喜欢的字,还会铺上一张白纸,小心翼翼地用铅笔轻轻拓印下来。

 ? ? ?记忆深刻的是泛舟昆明湖。当年,园中只有铁制、双桨的小船,最多能坐五人。第一次登上摇摇晃晃的小船,我还真有点紧张,只顾着掌握平衡,根本无暇观看周围的湖光山色。随着小船在水面上轻盈划过停在湖心,也就慢慢适应了。回首远望,万寿山上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以及山脚下的长廊、牌楼依山势展现,层次分明,排列有致,大家纷纷拍照合影留念。那时还没有数码相机,只有一位同学带来的一架老式海鸥胶片相机,大家轮着照,叽叽喳喳,好生兴奋热闹……湖面上倒映着青春的笑脸、荡漾着欢歌笑语。看着别人划船那么轻松自如,我也想尝试一下,但双桨到了我手里就不听使唤了,既要双臂用力,又要两手协同配合把握好方向,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指导”下,等到基本上掌握了前进、后退、转弯的要领,已是汗涔涔,手掌上也磨出了几个泡。

 读研究生的时候

 ? ? ?读研究生的时候,结识了我的先生,在谈恋爱的几年中,经常约会的地方自然还是颐和园。春天柳绿桃红玉兰绽放,夏天湖中映日荷花亭亭玉立,秋天则有芦花古柳随风飘荡,冬天的万寿山玉树琼枝、松柏掩红墙……在恋人的眼中,园中的一切都充满美好的寓意。长廊西端有一个石舫,石舫北边有一个书店,这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先生买了本英文版彩画的 《颐和园长廊故事》,总是随身带着,反复翻阅。这本书至今仍然保留着,只是色彩已发暗发旧,书页已卷曲了。有一年中秋节,我们本打算是要去园中赏月的,但当入得东宫门,刚刚穿过仁寿门,就被阵阵扑鼻的清香吸引了。原来是园子里摆放着的几十株大型盆栽桂树正值盛花期,满园都荡漾着桂花迷人、悠长、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陶醉。这个中秋就是这样过的:和相爱的人一起,在秀美的皇家园林,皓月当空,就着皎洁的月光,用心去读那一树碧绿中掩映的桂花,沐浴着清雅的香气……我想,幸福和浪漫的至境也不过如此吧!

 孔子的弟子仲弓做了鲁国贵族季氏家的总管,问他如何为政,孔子告诉他:要想当好领导,就要给部下带好头,不计较下属的小错误,还要重用提拔优秀的人才。他去看望做武城宰的弟子子游,见面就问:你在这里发现人才了吗?

 孔子的弟子仲弓做了鲁国贵族季氏家的总管,问他如何为政,孔子告诉他:要想当好领导,就要给部下带好头,不计较下属的小错误,还要重用提拔优秀的人才。他去看望做武城宰的弟子子游,见面就问:你在这里发现人才了吗?

  孔子认为,重用贤才便可以治理天下,即使君主无道,但只要臣子贤明,也能使国家幸免于难。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在卫国时间最长,对卫灵公非常了解,卫灵公私生活混乱,孔子评价卫灵公“无道也”,鲁国国相季康子听后不理解,便问:如果卫灵公无道,卫国为什么不衰反盛呢?

  卫国在当时虽然不是最强的诸侯国,但也在强国之列。孔子告诉他,卫国有仲叔圉、祝鮀、王孙贾三位贤明的大臣,仲叔圉负责接待宾客等外交事务,祝鮀负责管理祭祀等内政事务,王孙贾负责统率军队,虽然卫灵公无道,但卫国在三位大臣的治理下,内政外交军事等事务都井然有序,所以依然可以兴盛。孔子很赞赏卫灵公重用人才,还称他为“最贤之君”。孔子没有因卫灵公私生活混乱而否认他在用人方面的才能,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孔子本人十分重视并善于选人用人。他在做中都宰时,之所以能做出“为政一年,四方皆则之”的卓越政绩,是与他拥有并善于使用一批优秀弟子分不开的。跟随他去中都的弟子,有据可查的就有冉耕、闵损、子路、子贡、颜渊、曾暂、子游、子夏等人。他们参与施政和讲学,帮助孔子处理政事,积极传播孔子的思想。孔子对所带去的弟子进行了妥善的人事安排:派曾暂负责财政税收,闵损负责司法,颜渊负责公文撰写,子贡负责文化教育。

  孔子强调贤才必须德才兼备,但要以德为主。他要求为政者选拔重用德行高的人,认为只有这样的人在高位才能服众。《论语·为政》记载了一个发生在孔子晚年在鲁国做“国老”时的故事,鲁哀公问政。鲁哀公向“国老”孔子请教如何能使百姓服从,孔子告诉他:提拔重用正直的人,把正直的人放在品行不端的人之上,百姓就会服从;反之,如果提拔重用不正直的人,让品行不端的人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服从。孔子认为,好的领导,要以德服人。

  孔子虽然看重品德,但与后世那些认为有德就有一切,不必培养才能的儒者不同,他主张贤者还必须有才。他说“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孔子在教学活动中,除了以仁、礼熏陶弟子并以文献资料充实其知识以外,还教他们处理政务、管理赋税、主持典礼、接待宾客等,他的许多弟子都成为多才多艺的贤才。比如子贡,学问好,口才好,言语科的高才生,是杰出的外交家,同时还懂经济,会做生意,家累千金,每到一个诸侯国,“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孔子重视全才,但对贤才并不是求全责备,而是主张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

  孔子尤其可贵的是不以出身论英雄。仲弓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品德学识俱佳,孔子非常喜欢他。但仲弓出身低微,父亲被称为“品行有问题的人”。孔子没有因为仲弓的父亲品行有问题而瞧不起他。在谈论仲弓时,孔子作了个比喻,他说:耕牛的儿子,生着红色的毛与整齐的角,就算不想用它来祭祀,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古时候祭祀要选择最好的牛、最好的猪,孔子并非在说拿牛作祭祀的事,而是以此为喻,说像仲弓这样的人才,虽然出身低微,但是他的德行非常好,他不出来做官,怎么对得起老百姓呢?国家不可以错过这样的人才。孔子认为,仲弓的出身不应该成为影响他政治前途的因素。孔子高度评价仲弓的才能及德行,认为依其德才,完全可以胜任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长官,这是孔子评价其他弟子时从来没有的高度。在孔子的大力举荐下,仲弓后来做了季氏的家臣。孔子许多出身贫寒的弟子,在他的举荐下都从政为官。比如冉耕为中都宰,子路任蒲邑宰,子游为武城宰,宓子贱为单父宰,冉求为季氏宰,高柴四次为官,做过费宰、郕宰、武城宰和卫国的士师,等等。

  经过孔子的倡导,任人唯贤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春秋战国时期,儒、墨、法等各家代表人物都提倡尚贤尊贤举贤,历代开明的统治者也都注重形成崇贤养贤之风。

Tags: 自查自纠   对照   政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