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条据书信 > 保证书 / 正文

**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20-03-31 09:00:47

  **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2016—2020年)

  **镇人民政府 2016年2月 目录

 前言·············································03

 第一章

 发展背景·································04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就···················05

  第二节

 “十二五”存在的主要问题·············07

 第二章

 “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08 第一节

 “十三五”指导思想···················08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目标···················09

 第三章

 “十三五”主要发展任务···················09 第一节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09 第二节

 全力加快产业调整 第三节

 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全力加强土地管理工作 第五节

 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第六节

 全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前

 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镇,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全省全州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谋划和实施好**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对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县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云南省发展规划条例》、《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文山州委关于制定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全州“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文政发〔2014〕56号)文件和《丘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丘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丘政发〔2014〕44号)文件精神,在全面总结“十二五”取得成绩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分析研究我镇“十三五”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全镇“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规划纲要》作为今后五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是全镇各级各部门出谋划策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政府履行职能职责的重要依据。纲要规划期为2016—2020年。

 第一章

 发展背景

 “十二五”期间,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按照镇党代会确定的“1234”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切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农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全面统筹协调城乡、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就

 一、镇域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从2010年的12925万元上升到2015年29805万元,年均增长19.66%。其中,第一产业11245万元,年均增长15.74%;第二产业173万元,年均增长19.97%;第三产业1507万元,年均增长60.8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10年的0.82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3.24亿元,年均增长170%。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2745元增长到2015年的7162元,年均增长21.96%。 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新突破。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87:1:12调整优化为76:1:23,粮经比例从66:34调整为54:36。特色经济、支柱产业稳定发展,五年共补植补种核桃820亩,油茶4717.5亩。累计收购烟叶15.31万担,实现烟农收入17741.39万元,完成税收3793.18万元。合作经济蓬勃发展,专业合作社、协会达71个,注册资金总计达24264.71万元。强化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五年来累计发放良种补贴及综合直补1987.48万元,退耕还林补贴359.48万元,草原补贴140.58万元,有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三、城乡面貌有新变化。城市面貌进一步美化。“十二五”期间积极配合实施新老城区亮化改造工程,实施县城人行道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新城区开发工作有序推进,一批市政设施相继投入使用,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以路为市、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多次组织人员参与“两违建筑”的依法拆除工作,城市面貌改造取得显著成效。大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投入扶贫及财政奖补资金994.7万元,完成道路硬化22.05公里,危房改造170户,安居房改造89户,厨房改造80间,厩舍改造254间,卫生公厕2间,活动场地1块,瓦屋面改造14户,小水窖8口,安装人畜饮水管道3380米,太阳能热水器237套。投入为民办事资金187.77万元,建成工程95件,三面光引水沟渠1.7公里,烟区道路2.8公里,道路硬化284米,修缮村组道路3.3公里,科技活动室1所,砂石路面铺设0.9公里。投入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国家补助资金500.96万元,建成管引工程19件,打井工程44件,小水窖595口,水池1座。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国家补助资金839.41万元,建成灌溉渠道731米,防洪闸1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件。投入资金150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小嘎勒高寨项目建设,硬化村内道路35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0座,建成科技活动室1所,饮水池1个,垃圾焚烧池2个,卫生公厕1所,村内民族文化走廊540.4米,村内排水沟400米,街心花坛80米,挡墙35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城乡面貌变化显著。 四、辖区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十二五”期间,共协调服务云桂铁路、北门河治理、“八小”公路、清平水库改扩建、九龙谷旅游上山、红旗水库引水工程、普炭路改移、普者黑火车站、物流园区、保障性住房、城市开发等11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竣工。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二五”期间,新建了中心小学校综合楼、东门幼儿园综合楼,实施了密纳小学、清平小学、小嘎勒小学、三龙小学综改项目建设,教育设施不断改善。建成体育设施建设6个,农村文化活动场地7个,七彩云南健身工程3个,文化活动阵地得到加强。“十二五”期间,新农合参合人员报销费用9072.73万元。发放优抚费999.21万元,五保户定补费22.42万元,回供粮食22036公斤,医疗救助884人536.75万元,危房补助139户62.42万元,城镇居民生活保障金6169万元,农村居民生活保障金3410万元。发放60周岁养老金314.6万元,民生工作扎实开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第二节

 “十二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没有形成有规模的特色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二、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没有得到全面改善。 三、城市管理能力亟待提高,县城综合整治任务依然艰巨。 四、征地拆迁工作阻力增多,失地农民的保障水平较低,就业、创业能力还比较弱。 五、社会发展中引发不稳定的因素增多,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繁重。 六、政府的执政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全镇各级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有待加强。

 第二章

 “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十三五”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抓机遇,主动作为,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城乡差距缩小,农村居住环境改善,贫困乡镇脱贫摘帽,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州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目标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02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现价)达4.0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6.5%以上。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20年,全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3.7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1%以上。

 第三章

 “十三五”主要发展任务

 第一节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紧紧抓住**作为脱贫攻坚整乡推进的机遇,按照脱贫攻坚计划,强化扶贫开发政治保障,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锁定脱贫、摘帽、增收3个主要目标,以美丽乡村、易地搬迁、整乡推进、整村推进和产业扶持为重点,深化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责任制,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坚持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举全镇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利用2016年、2017年两年时间脱贫摘“帽”,利用2018年至2020年三年时间巩固脱贫成果,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精准扶贫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至“十三五”末,实现“三个一细胞工程”的目标(每户拥有1亩经济林,每户就近或向外转移1 个劳动力,每户有1 人掌握一项二、三产业增收致富门路)。到 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以上,年均递增8%以上,使绿色GDP占主导地位,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1%以上,高于全县平均增长幅度。力争立项实施连片开发整镇推进项目。到 2020 年,实施连片扶贫开发的区域达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特色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群众安居乐业。实现自然村100%的村内道路硬化。推进产业扶贫增收行动计划。养殖业:投入专项资金500万元,扶持500户贫困户,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基础养牛2头以上;牛、羊圈棚建设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实现率先脱贫致富目标。种植业:投入专项资金300万元,扶持有条件地区的贫困户发展冬早蔬菜等农业特色产业项目。户均种植冬早蔬菜2亩以上。鼓励和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通过农村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开展整镇推进试点行动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每个行政村投入专项扶贫资金834万元,以基础设施、基本保障、产业发展为重点。以资源大整合、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连片大开发为主要方式,与发展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镇化相结合,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整镇规划、整体推进。开展扶贫安居、危房改造行动计划。投入专项资金3900万元,完成危旧房改造3900间,改善人居环境 。

 第二节

 全力加快产业调整

 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引导和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合作社,使合作社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因地置宜,以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按照点、线、面同步推进的原则,根据县上提出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的要求,通过推进特色产业区、产业带、产业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以粮豆作物为主,辅以经济作物等特色农业发展。

 农村经济总收入。2020年,达到4.08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37%,年均递增6.5%以上。 全镇粮食总产量。2020年,达到19420吨以上,比“十二五”末增长6.1%以上,年均递增1.2%以上,面积稳定在7.2万亩左右。 全镇油料总产量。达到150万公斤,比“十二五”末增长25%,年均递增4.8%以上。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比“十二五”末增长68%,年均递增11%以上。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县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继续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改进品种结构;稳定发展水稻、玉米、小麦生产,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的核心产区;扩大玉米、大豆等旱粮生产,提高粮食自给率;大力压减冬闲田,抓好冬农开发工作。重视和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减少耕地抛荒撂荒,确保“十三五”末全镇耕地总面积稳定在7479.78公顷,确保粮食安全。 协调发展经济作物。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稳定扩大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加快新品种更新步伐,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确保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利用冬闲耕地发展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规模。继续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扩大创建规模,推进技术集成配套,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大力推进行政、科研、生产大协作,实行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抓好示范优良品种、集成高产技术、加强病虫草害防控、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进机械化生产等五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为集中连片的水稻亩产达到700公斤、小麦亩产250公斤、玉米600公斤、马铃薯达2000公斤(鲜重)、花生亩产300公斤奠定基础。 根据国家、省、州、县有关要求,按照“调整坝区、扩大槽区、巩固山区”的种植思路合理规划布局全镇烤烟生产。认真抓好烟水、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年均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0亩以上,年均收购烟叶2.6万担以上,年均完成财政税收700万元以上,年均实现烟农总收入3800万元以上。 二、大力实施现代畜牧业。到2020年,全镇畜牧业产值15000万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20%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6000元以上,畜牧业递增率达到20%以上。 生猪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养殖场为重点,辐射带动全镇形成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到2020年基地年出栏优质商品猪达9.65万头。建设内容:新建或扩建圈舍2.3万平方米,引进良种猪500头。项目建成后,全镇年出栏5000—1万头以上规模猪场(小区)2家,1000—3000头的规模猪场(小区)3家。总投资为4500万元。 家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肉禽基地建设以养殖场为重点,形成肉禽生产基地。到2020年,基地常年存栏良种蛋禽9万羽,出栏优质肉禽14万羽。建设内容:新建或扩建圈舍2.5万平方米,引进良种禽4.5万羽。项目建成后,全镇年存栏1000-3000羽以上规模蛋禽场(小区)达5家,3000—5000万只的规模蛋禽场(小区)4家;全镇年出栏 5000-10000羽以上肉禽场(小区)达5家,1-2万羽的肉禽场(小区)达4家。 肉牛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养殖场、合作社为重点,形成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到2020年,基地存栏达0.6万头。建设内容:新建或扩建圈舍3.5万平方米,引进良种牛12头。项目建成后,全镇存栏100-300头规模肉牛场(小区)达14家,300—500头的规模肉牛场(小区)达9 家,全面推广青贮氨化技术,新建青贮池3.2万立方米。 完善畜禽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畜禽及其产品流通体系。活禽交易市场。在东、西门和石缸坝新农贸活禽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做好大新寨活禽交易市场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建设检疫检验室、管理室等设施,形成完善的销售服务渠道,使全镇活禽销售渠道畅通,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畜产品交易市场。在东门畜产品交易市场的基础上,规范南门、西门、石缸坝新农贸畜产品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扩大交易场地,完善交易设施,改善检验检疫和管理条件,从而确保畜产品交易安全和交易渠道的畅通。 三、大力发展生态林业。以城市面山、公路沿线面山建设为重点,通过封山育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公益林建设,实施新造林计划。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十三五”期间封山育林10000亩,稳定国家级公益林面积58704亩,省级公益林面积7945亩。通过林地承包、流转等形式,加强特色林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至“十三五”末,发展核桃2500亩、油茶2500亩、低产林改造5000亩、陡坡地治理2500亩。

 第三节

 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列入中小河流治理乡镇,开展清水河、东门小河、三龙河综合治理,至“十三五”末,力争实施小坝塘除险加固工程22件,建设配套沟渠26.3公里,改善灌溉面积5295亩;实施灌溉沟渠建设4条6公里,改善灌溉面积800亩;实施旱地水窖建设760口,新增灌溉面积2280亩,逐步完善全镇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二、加强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镇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全覆盖,新建或修缮23个村小组进村道路58公里,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网络体系,构建对外连接周边乡(镇)、对内村组道路畅通的乡村路网结构。使全镇生产、生活通行条件明显改善,农产品运输道路通畅。“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7个,概算总投资48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奖补资金453万元,群众筹资约27万元。积极整合资金和项目,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群众素质,促进村容村貌转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第四节

 全力加强土地管理工作

 根据云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要求,至2020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7479.78公顷,并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全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2728.50公顷,并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落实到地块和农户,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指标范围内。充分盘活利用存量土地,加强闲置土地清理处置,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加强临时用地和设施农业用地的清理和监管,监督土地复垦费用缴存,督促临时用地和设施农业用地的复垦和验收。各类非农建设项目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严格履行占补平衡义务,实现占一补一,并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与质量,调整补划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严禁弃耕抛荒,破坏耕作层和农田设施,降低土地产出水平。

 第五节

 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工作网络,维护广大人民合法权益。巩固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平安村寨、平安小区建设成果,保障社会稳定。持续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双提升”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犯罪,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化全国边疆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活动。

 第六节

 全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促进全镇各项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改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抓好学前教育。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把**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与城乡人民群众与生活水平相匹配、与现代城乡建设和功能相一致、与文化资源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相合理、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丰富的内涵、融传统优秀文化、地域民俗特色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县、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全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具有鲜明特色的**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格局初步确立。“十三五”期间,全镇村、(社区)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建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全镇文化阵地每年开展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达到2场次以上。打造一批有影响和有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品牌,为实现文化强镇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到2020年,使全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指标和整体建设走进全县前列。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大力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劳动力就业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效保护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完成农村卫生室建设,巩固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成果,实施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城乡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全镇敬老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五保集中供养率100%。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工作网络,维护广大公民合法权益。巩固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平安村寨、平安小区建设成果,保障社会稳定。

 

Tags: 五年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