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条据书信 > 保证书 / 正文

6篇重头文章,全面系统解读“六个高质量”

2021-04-10 11:08:45

  1 -

 经济发展高质量:核心要义与基本路径

 沈 和

 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要义是体现新发展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这对于江苏而言,既是紧迫任务,也是战略目标,既要系统谋划,更要扎实推进。实践中,关键是抓住主要矛盾,破解体制障碍,强化创新驱动,化解风险隐患。

 坚持问题导向,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

 经济发展高质量,意味着必须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目前,我省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较突出。表现在“不平衡”上有四个方面:一是城乡区域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苏南与苏北城镇化水平相差近15年。二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不平衡。资金“脱实向虚”现象比较突出,房地产大起大落尚未根本缓解,资源配置扭曲。三是经济与社会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够合理,基尼系数仍在高位;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等问题比较突出。四是经济与生态不平衡。环境透支现象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面临严峻挑战。表现在“不充分”上有五个方面:一是行政性垄断、所有制歧视时有发生,地方保护问题依然存在。二是资本投资效率逐年降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到美国的50%。三是新产品和新服务供给能力跟不上居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四是新动能尚未成为主导力量,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五是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制度环境还未全面形成。这些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集中体现。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就是要有的放矢,有力有序有效地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切实扫清前进道路上的所有障碍。

 依靠改革攻坚,激发市场主体的动力和活力

 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体制机制存在严重障碍,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供给体系难以适应需求体系变化,供求之间存在严重结构性偏差,只有依靠改革攻坚,才能真正焕发生机活力。当前情况下,就是要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近年来,我省紧扣“三去一降一补”,在生产过剩领域着力“去产能”,在房地产领域着力去多余库存、降低过高杠杆率,在全社会积极降低成本,在优化经济结构中重点补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制度性短板,全面提升供给体系的适应力和创新性,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为经济发展高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一段时间,必须坚定不移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着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校正资源要素错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映灵活、竞争公平有序和企业优胜劣汰,推动自然资源产权、国有企业产权、知识产权、民营企业产权、农村宅基地产权等产权改革落地见效。着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着力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歧视性限制和隐性障碍,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强化创新引领,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创新是经济发展高质量的第一动力。必须紧紧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重点,全力推进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转变、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不断增强江苏经济国际竞争力。

 一是以智能化制造为标杆提升供给质量。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推进智能制造和高端服务,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快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

 二是以消费升级为导向提升需求质量。更加注重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做强做优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带动供给端转型升级,在更高水平上促进供需平衡。

 三是以健全市场机制为关键提升配置质量。完善产权制度,理顺价格机制,打破资源配置障碍,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四是以内涵发展为重点提升投资质量。积极推进产城、城乡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释放人力资本红利和科技创新红利,推动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促进土地、矿产、能源资源集约利用,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五是以促进公平正义为手段提升分配质量。更加注重初次分配合理和再分配公平,加快形成高收入有调节、中等收入有提升、低收入有保障的新格局,避免阶层固化,促进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

 严控重大风险,营造更加便捷高效的良好环境

 经济发展高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更需要排除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从长远看,就是要确保顺利跨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历史性关口,特别是跨越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增强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历史性关口。

 从近期看,就是要围绕突出短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是切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严格推进地方债务规范管理,落实债务处置主体责任,严肃问责机制,切实防范化解地方债风险。

 二是切实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人群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全面完成省定标准攻坚任务,确保全省人民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切实保证脱贫高质量。

 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大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深入实施“263”行动计划,全面实施生态河湖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大气、水和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努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系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以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钱 钢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紧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明确了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六个高质量”的发展任务,并指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改革走在前列、开放服务大局”的要求,对改革开放进行再审视、再谋划,推动实现改革开放高质量。我们要认真贯彻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纵深推进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支撑。

 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江苏是东部沿海省份,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过去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仍然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时代坐标,实现改革开放的高质量,要求我们更加认真地实践中央的要求,切实做到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着眼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优势,把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改革开放提出的目标定位,更大力度解放思想,在世界和全国的大格局中谋划全省改革开放,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活力,着力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

 着力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涉及多项内容、多种要素、多个层次,必须坚持系统化思维,丰富完善改革开放的思路和举措,加快形成改革开放新格局。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省委全会指出,要把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取向,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大框架下,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特别提到要在科技体制、“放管服”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先行突破。

 这三个方面是牵引全局工作的“牛鼻子”:科技体制改革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点火器”,要为科技创新集聚起更多优质资源。强化政策激励,落实好科技创新“40条政策”,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投入机制,健全科技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机制。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发展,深化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高水平建设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着力构建竞争力强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点和突破口,要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放权彻底到位、监管科学有效、服务优化精准。要聚焦改革的难点堵点持续攻坚,制定出台“不见面审批”标准,高标准建设政务服务“一张网”,推动“3550”改革常态化、普遍化,加快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制度,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区域。

 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和老百姓的获得感,要营造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坚持民生优先的改革导向,在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推出更多务实举措,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用制度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扩大开放方面,全会要求在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好扩大向东开放和引领向西开放的文章,全方位提升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要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机遇。依托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定位,更加主动地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战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的战略互动,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聚焦重点国家、地区、项目,积极推进境外合作园区建设以及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抓好一批标志性项目的落地。要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发展新型贸易方式,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培育自主品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引进功能性机构,发展总部经济。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文化、中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出口。坚持对外投资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方向,引导企业将重点放在扩大市场渠道、获得关键技术、打造国际品牌上。要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加大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力度,推广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积极争取自贸港试点。全面落实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政策举措,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高水平建好用好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等开放平台,抓好盐城中韩产业园、苏澳合作园区等建设。依托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展会品牌,集聚更多高端资源要素。

 弘扬创新精神实现改革开放高质量

 从泗洪县上塘公社开创“大包干”先河到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昆山自办开发区到开放型经济蓬勃兴起,江苏之所以能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就是因为广大干部群众有着锐意改革、矢志创新的精神。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要拿出归零再出发的勇气和担当,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一是鼓励基层探索创新。改革开放的本质要义是创新,而基层是创新的肥沃土壤。要抓好县级集成改革等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作用的重大改革试点,创出具有江苏特色的改革经验,让更多盆景成为风景。要鼓励基层自主开展微改革、微创新,释放“推窗效应”,推动实际问题解决。

 二是完善工作推动机制。进一步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建立以改革创新为导向的正向激励、倒逼压力和责任约束,加大考核权重,优先提拔使用锐意改革、开放创新的干部,不断增强改革者自身的获得感。尤其要抓紧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尽快出台认定审核指标、容错免责清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让各级干部真正解除思想上的顾虑,做到轻装上阵、攻坚克难。

 三是营造浓厚社会氛围。精心组织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举办大型成就展,宣传全省改革开放的经验做法和成功案例,表彰一批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

Tags: 重头   高质量   解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