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条据书信 > 保证书 / 正文

1+X证书制度下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2023-01-17 15:40:10

秦 菲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2019年,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国家启动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锤炼创业就业本领。2022年重新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中指出职业教育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职业分类、职业标准、职业发展需求,制定教育标准或者培训方案,实行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梳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通培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职业的变革、把握职业教育发展新契机的必然选择。

(一)人才需求的变化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能为企业提供更精准、更及时的经营与财务数据信息,成为企业经济利润新的增长点。而人工智能的普及,重复性较高的财务核算类工作可由人工智能协助完成,从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因此,财务人员可摆脱传统的重复性高、价值创造低的事后核算型财务工作,工作重心转为通过专业的技能方法,运用数据分析为业务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持、参与风险管控、财务战略的分解与实施、绩效考核与激励等。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不仅要求财务工作者具备基本的财务技能,还要求其具备大数据思维和较高的数据素养,能够开展数据挖掘、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财务数据分析工作,从而助力提升业务部门绩效,实现业财深度融合,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专业发展的转型

依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和本科会计类专业全面更名,向大数据转型,以提升财经专业创新内生动力与学科前瞻性,促进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衔接,提升学生选择就业的能力。

传统财务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影响着新专业建设:一是课程体系未突出高职特色,专业课程重理论轻实践,课程知识结构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二是由于理论课程比重大,造成考核方式单一,多以卷面理论考核为主;
三是教材多为传统教材,与本科教育区分度不大,大篇幅原理、公式、计算,很少通过真实案例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配套数字资源少或者质量不高;
四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忽略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导致课程枯燥;
五是产教融合不深入,未能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校企共育培养机制,导致培养的人才适应性、前瞻性与市场需求存在差异,靶向就业率不高。

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其中“1”为学历证书,是学习经历的证明;
“X”为若干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1]1+X证书制度在实践层面实现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良好的衔接和统一,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指明了方向,突出了职业教育体系的职业培训特点,凸显了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作用,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内在需要与必由之路。

课程是关联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的纽扣,是承载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课程体系的科学与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2]因此,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应深化产教融合,共建校企育人机制,以“书证融通”为纽带,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从课程师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授课方法、课程考评等多方面开展系列改革。在不弱化“1”的前提下,强化“X”的培养,深化专业课程改革,通过书证融通使得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与“X”证书培训有机融合,确保课程形式更丰富、课程讲解更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结合更紧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解决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匹配度低的问题。

为落实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加强与当地企业、1+X培训评价企业合作,自2020年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工作,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推进书证融通,鼓励学生积极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一)课程师资优化,搭建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型师资队伍

落实1+X证书与专业课程的融会贯通,教师是关键环节。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推动者,负责将X证书内容融入对应的专业课程中,实现专业课程内容升级;
根据课程与X证书融合情况,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课程活力,实现教法升级;
探索考试改革,实现课程考核升级等。

1+X证书与专业课程的融通对专业教师最大的挑战是专业理论的更新和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因此,需要高职院校综合利用实习培训基地、企业教师工作站、寒暑假企业实践以及培训会,加强针对1+X证书制度和技能的培训,建立常态化教师培训体系。[3]第一,借助学院财税大数据研究中心建设契机,安排专业教师轮流到参与中心建设的合作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实践。第二,建立常态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定期派遣教师参与各类培训,或者邀请企业财务专家入校培训交流,让教师了解专业前沿动态,填补实践经验的缺陷,更新专业理论体系与技能点,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第三,从体制机制层面改革,鼓励专业教师学习并考取与课程相关的“X”证书,建立“X”证书考核与奖励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不愿融、不会融、不能融、不好融、不用融”等问题。第四,通过聘请合作企业或机构的财务专家、财务负责人、“X”证书培训讲师等作为兼职教师,专兼教师知识技能互补,形成了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型师资队伍,满足学生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要求。

(二)课程体系重构

财务管理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覆盖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渗透在企业全部经营活动之中,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因此,在融入“X”证书重构课程体系时,需根据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充分考虑行业企业的需求,关注课程发展前瞻性、科学性,建立科学有效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遴选机制。目前,教育部共公布4个批次447个职业证书等级试点,其中包含了多种不同方向、适合本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证书,如“数字化管理会计”“大数据财务分析” “业财一体信息化”“财务数字化” “智能财税”“财务共享服务”“金税财务应用” “企业财务与会计机器人应用”等,涉及方向有财税方向、数字化方向、管理会计方向、财务共享方向等。

在认真分析大数据时代发展对于财务管理人才新要求的基础上,依据调整后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着服务当地经济、地方企业等原则,结合自身师资力量、软硬件条件,分析现有课程的深度与广度,选取4个适合本专业的“X”证书,分别为“智能财税”“数字化管理会计” “大数据财务分析”“企业财务与会计机器人应用”。针对每一个“X”证书,根据证书的具体任务将其职业核心技能与已有专业课程进行系统比对、分析,通过新增专业课程,或者对现有专业课程进行内容增加、强化、修补,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与“X”证书课程融通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此外,合理错开证书考试时间,每学期提供一门证书考试机会,鼓励学生能考尽考。重构后的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三)课程标准调整

专业课程教学标准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建设、课程考评等课程开展的根本依据,在重构完课程体系后,根据“X”证书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及时修改调整现有课程教学标准,将二者科学融合。课程标准的调整应根据知识和技能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与知行统一的规律,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分解为若干个细化的层级标准,明晰细化后的层级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的逻辑关系,建立各层级证书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对应关系图,然后梳理其与现有专业课程在“知识、技能、素养”标准方面的差异性,采取补充、强化等措施,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与专业教学课程标准有效融合匹配。表2以管理会计课程为例,列举部分项目的课程标准。

表2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部分)

(四)课程内容更新

依据新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在保证原有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依次分解“X”证书内容,将证书内容融入对应的课程中。建立“X”证书与专业课程映射表,采用新增课程、内容增加、内容强化、内容修补等方式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更新后的课程内容能够涵盖遴选的“X”证书的内容,从而完成传统课程内容的迭代更新与完善。以“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等级证书(中级)”与专业课程融合为例,构建映射表,如表3所示。

表3 “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等级证书(中级)”与专业课程映射表

综上,“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等级证书(中级)”在课程体系中对应“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四门一体化课程和“数字化管理会计”实训课程,原理讲授归于四门一体化课程,“X”证书实践操作归于实训课程。通过五门课程将“X”证书内容完全融入专业课程,第四学期相关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该证书考试。

(五)课程资源开发

教材是课程的核心教学资源,是重要的教学工具。为满足书证融通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编制了工作手册式和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结合课程对应的“X”证书,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梳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点与技能点,通过任务进展的逻辑顺序展现实际工作流程,推动知识点与技能点的学习渗透,主要用于实训课程或者课后自学,学生根据工作手册指引完成工作内容,零距离感受实际工作过程,完成学习到工作的过渡。活页式教材则充分吸收专业技能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规范等新内容,以活页的形式发放给学生。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纸质教材重要的补充,本专业一方面通过深度校企合作,直接将“X”证书优质数字资源搬入校园与课堂,节约人力、物力与财力。另一方面开发融入新元素、新技术、新知识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后预习及复习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如“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等级证书(中级)”,在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源基础上,组织专业教师录制了近百个EXCEL实践操作微课视频发布于云班课平台,补充数据处理分析的操作技巧,既便于学生课后反复自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又可用于在线开放课程。

(六)课程授课方法提升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到财务中,课程教学方法也随之改进。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模拟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从“X”证书提供的业务素材入手,有效运用Python、Power BI等新技术、新工具开展教学。课前学生开展泛化式学习,主要为线上自学并搜集相关数据;
课中教师针对项目的重点难点深入讲解,打通学习盲点;
课后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利用“X”证书平台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进行拓展实操训练。通过打通“教—学—练”各环节,使得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管理会计”课程为例,“教—学—练”的教学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练”教学实施过程

(七)课程评价改进

“X”证书的考核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师所教、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总环节。[4]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要充分结合。其次,考核更加重视过程性考核,采用大数据与信息化技术手段随时监控学情并实时评价,激励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效能,既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团队良性合作与竞争,又便于教师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督促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通过课程评价方式的改进,督促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学习过程。以“管理会计”课程为例,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方案如表4所示。此外,有效利用“X”证书等级考试,将其作为课程评价考核的一个方面,部分或全部替代课程终结性考试。

表4 课程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方案表

专业课程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在将“X”证书融入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以产业学院为依托,与中联集团等公司和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根据大数据背景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将“X”证书融入专业课程,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校企共育培养机制。从2020年开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将企业真实业务引入课堂,真正实现校企资源优势互补、考核互通、成果共享,构建“校企协同共育共赢”命运共同体。

二是学生X证书通过率和实践操作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本专业2020级学生均考取了一门(或以上)X证书,证书一次性通过率100%,涉及X证书内容的专业课程平均成绩较上一级学生提高5.7%;
2021级学生依据重构后的专业课程体系,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门1+X书证融通课程,并且课堂重视学生数据思维、数据分析技能的培育,尤其是数据实践操作能力较上一级学生大幅提高。改革后,专业学生的课堂积极主动性提升,培育人才的适应性、前瞻性与市场需求存在的差异性降低,靶向就业率提高,改革成效显著,对于数智化时代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好实践示范意义。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专业课程职业技能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9期)2022-10-19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中学生学习报(2022年26期)2022-05-2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大学·课外阅读(2022年3期)2022-04-25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8期)2022-04-13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20期)2021-11-20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线学习(2021年4期)2021-09-10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2期)2021-03-04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2期)2019-09-10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年5期)2019-06-13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09年3期)2009-05-22

Tags: 课程改革   财务管理   证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