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文秘写作 > 秘书基础 / 正文

教科版语文五年下册电子版

2020-10-22 21:01:16

目 录 阅读 课文  1 最后的常春藤叶……1  2 古诗三首……………5    过故人庄    客至    游山西村 快乐读书屋 一  修鞋姑娘………………9  信箱里的花束………12 能说会写  感动…………………14  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情……15 语文七色光 一……………16 阅读 课文  3 我爱大海…………18  4 沧海日出…………22 快乐读书屋 二  探索海底世界…………25  归航……………………27 能说会写  我所了解的大海……30  写一写对大海的了解   或向往………………31 语文七色光 二……………32 阅读 课文  5 “贱卖海张五”………34  6 月光曲……………38 快乐读书屋 三  常香玉的“小气” 与大方………………42  达·芬奇作画…………44 能说会写  我喜欢的一位艺术家…47  我喜欢的一部艺术作品…48 语文七色光 三……………49 阅读 课文  7 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51  8昨天,这儿是    一座村庄………55 快乐读书屋 四  大漠升起蘑菇云……58  中国魔稻……………61 能说会写  祖国建设跨骏马………64  祖国建设给人民生活 带来的变化…………65 语文七色光 四……………66 阅读 课文  9 桃花心木…………69 10 “美极了”与    “糟透了”………72快乐读书屋 五  韩信巧布背水阵……76  寓言两则……………79   南辕北辙   自相矛盾 能说会写  怎样对待鼓励与批评…81  发现生活中的道理……82 语文七色光 五……………83 阅读 课文  11 三峡之秋…………85  12 古代诗词曲四首……88    三衢道中    好事近·梦中作    塞鸿秋·浔阳即景    天净沙·春 快乐读书屋 六  迷人的天山牧场……93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96 能说会写  我最喜欢的景物描写…99  我最喜爱的景物……100 语文七色光 六……………101 阅读 课文  13 激光……………104  14 21世纪的能源…107 快乐读书屋 七  青霉素的发现………110  20世纪的10 大发明……………113 能说会写  科学改变了生活……116  如果发明……有多好…117 语文七色光 七…………118 阅读 课文  15 北京话…………120  16 烤鸭……………123 快乐读书屋 八  颐和园………………126  院子…………………128 能说会写  我所了解的北京……130  真想去北京…………131 语文七色光 八…………132 选读课文 1 春夏描写片段……135 2 金色的怀表………138 3 一只暖瓶…………141 4 海啸之前…………143 5 盲人导游…………146 6 枯叶蝴蝶…………148 7 寻找幸运花瓣儿……149 8 幼林…………………151 生字表 一…………………154 生字表 二…………………156 1  最后的常春藤叶   苏艾(ài)和琼(qióng)珊(shān)都是画家,她们联合租了一间画室。深秋的时候,琼珊得了肺炎,躺在床上。

一天早晨,小镇上那位忙碌的医生把苏艾叫到门外的过道。

  “依我看,琼珊的病只有一成希望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体温表里的水银甩下去,“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有没有信心,但她现在的精神状态使医药一筹莫展……”   床上,琼珊的眼睛睁(zhēng)得大大的,她望着窗外,在计数———倒着数。

  “十二,”她说,过了一会儿,又说“十一”;
接着是“十”、“九”;
再接着是几乎连在一起的“八”和“七”。

  苏艾关切地向窗外望去。有什么可数的呢?外面见到的只是一个空荡荡、阴沉沉的院子,一株(zhū)极老极老的常春藤,纠结的根已经枯萎,攀在半墙上。秋季的寒风把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吹落了,只剩下几根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枝,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

  “六”,琼珊说,声音低得像是耳语。“它们现在掉得快些了。三天前差不多有一百片。数得我头昏眼花。现在容易多了。喏,又掉了一片。只剩下五片了。”   “五片什么,亲爱的?告诉我。”苏艾问道。

  “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我想摆脱一切,像一片可怜的、厌倦的藤叶,悠悠地往下飘,往下飘……”   这时,老贝尔曼(màn)也来看望琼珊。他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他在艺术界是一个失意的人,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始终没有成功。听了琼珊的事,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担心地凝视着窗外风雨中的常春藤。

  第二天早晨,经过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一片叶子了。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6米多高的一根藤枝上面。

  琼珊的精神好了很多,已经能够坐起吃些东西了。

  下午,医生来了,“她现在脱离危险了,现在只要注意营养和调理就行了。”医生抓住苏艾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她会好的。现在我要去楼下看另一个病人。他叫贝尔曼,也得了肺炎。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很猛。他可能没有希望了。”   第三天,苏艾静静地走进琼珊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轻轻地握着琼珊的手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在那棵常春藤下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黄色和绿色的颜料。”苏艾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看看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它在风中不飘不动,你不觉得纳闷吗?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 朗读课文。课文是通过什么事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质朴情感的?谈谈你的感受。

2. 课文为什么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题目呢?谈谈你的理解。

3. 课文中的破折号比较多,找一找,读一读带破折号的句子,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认 艾 琼 珊 睁 株 曼 写 艾 珊 联 筹 杰 颤 挪 2  古 诗 三 首 过 故 人 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探望,拜访。

故人:老朋友、老相识。

具:准备。

  鸡黍:杀鸡煮黄米饭,泛指丰盛的饭菜。黍,shǔ。

  合:围起来。这里是环绕的意思。

  郭:guō,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墙。     轩:xuān,窗户。

  圃:pǔ,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

  桑麻:本是两种植物(桑树及麻类植物),这里指农作物收成。

  就:近,这里指欣赏。

客  至 (唐)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鸥:ōu,鸥科各种鸟的统称,多生活在海边。

盘飧:用酒食款待客人,这里泛指菜肴。飧,sūn。

兼味:两种以上食品,指富贵人家的饮食。兼,jiān。

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

旧醅:隔年的陈酒。醅,pēi。

游 山 西 村 (宋)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 仔细品味三首古诗,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质朴情感的诗句写在下面。

认 黍 郭 圃 鸥 兼 饮 箫 写 邀 至 桑 皆 缘 蓬 饮 腊 社 拄 快乐读书屋一   城市的街道两旁,有不少修鞋摊儿。一位普通的修鞋姑娘,为什么会让作者走遍长街,望穿深巷,苦苦寻觅呢? 修 鞋 姑 娘   凛冽(liè)的寒风把繁华的大街吹得冷冷清清,而我却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mì)那个异乡来的修鞋姑娘。

  就在昨天,当我脱下左脚上那只后跟绽开了的皮鞋,要求她重新绱(shàng)好的时候,我还有点怀疑她能否用锥(zhuī)子扎透我这双牛皮鞋底。而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   我不放心地提醒她要修结实点,花钱多一点不要紧。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我同意不同意,啪(pā),啪,啪,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我正要付钱,她一边摆手说不忙,一边指着鞋面,操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说:“这儿倒是需要绱一绱,你看,线都断了。”说着,哧(chī)啦哧啦地绱起来。

  借着她干活的机会,我注意了一下这个不起眼的姑娘。她矮胖的身材,胖乎乎的脸蛋,蚕(cán)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艰辛。我决定不管她要多少钱,我都不还价。

  姑娘把鞋绱好递给我,叫我脱下另一只,我抬起脚,叫她看那只没坏。她说:“你是汗脚,线是烂断的。就是没坏,也穿不了几天。”说着,把我的鞋子脱去绱起来。

  忽然间,我心里蒙上了一片阴影,莫非她是为了多要钱?   鞋绱好了,我断定她会漫天要价,谁知她只要六角钱。看来,她不是我想象的那种人。我掏钱给她,可万万没想到,钱包没带在身上,浑身的兜掏遍了,只找出三角钱,我窘极了。想起几年前买布只差几分钱遭人白眼的事,心里更是紧张。我知道,只要她一嚷,来往行人就会把我包围起来。我不想难堪得无地自容,就尴(gān)尬(gà)地向姑娘讲明情况,并要摘下手表作抵押。谁知,姑娘嫣(yān)然一笑,说:“你不怕我跑了吗?”   “不,可是我没带够钱啊!”我告诉她。

  “是的,不过你还给了我别的。”她歪着头,友好而又顽皮地看着我。

  “别的?我给了你什么?”我纳闷儿地问。

  “诚实和信任啊!”她坦然地回答。

  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   我向她保证,第二天一定给她送钱来。她说:“这我相信。不过,手表不用摘,三角钱你也不用再送来。再说,我明天说不定到什么地方,你到哪儿找啊!”   是的,这样大的城市,到哪儿去找她啊!然而,我还在找,走遍长街,望穿深巷。

  修鞋姑娘,你在哪里? 认 冽 觅 锥 啪 蚕 嫣   女教师的信箱里没有邮件,却有一束鲜花,你知道这美丽的鲜花包含着什么样的情感吗? 信箱里的花束   娜塔娅(yà)是个乐于帮助人的小姑娘。有一天,她碰到了女邮递员。

  她见女邮递员正在擦额上的汗水,就说:“玛丽娜阿姨,您这邮袋这么大,很重吧?”   “没啥!”   “您为什么要带这么多报纸?”   “因为大家爱看报,想知道许多事。”   “我可以帮帮您吗?”   “你怎么帮我呢?这邮袋太重了,你背不动。”   “我跟您一起走,您送一份到这户,我送一份到那户,这样就快多了,您也能少费点儿力。”   “那会累着你的。”   “不会。”   于是,她俩一起在街道上送邮件。玛丽娜阿姨送左边的住户,娜塔娅送右边的住户。不到半小时,全街道的信和报纸都送完了,每家门口的信箱里都塞满了。

  “你真帮了我的大忙,谢谢你!”女邮递员最后说。

  从此以后,娜塔娅每天都帮女邮递员分送邮件,居民们开始亲切地叫她“小邮递员”,她很喜欢这个称呼。

  “今天我只有一份报纸吗,小邮递员?”有家主人问她。

  “是的,但这张报纸上的文章都很有趣。”她笑着回答。

  “有我的信吗,小邮递员?”另一家主人问。

  “有您的,给!”她快活地说。

  有位年老的女教师住的比较偏僻,到她家去,要走上一段路。女教师特别喜欢娜塔娅,因为娜塔娅天天会给她带来希望和快乐。

  但是,有一个星期天,女教师什么邮件也没有。

  “玛丽娜阿姨,我们能给女教师送点什么去吗?”   “她订的那份报纸星期天是没有的,今天也没有她的杂志和信。”   娜塔娅感到很失望,老想着女教师。

  “她说不定正坐在门口等呢!”娜塔娅想,“她一定会这么说:‘今天小邮递员没有来,一定是感到厌烦了!’”娜塔娅心里很不好受。她俩送完全街的邮件后,女邮递员就回去了。这时,娜塔娅一口气奔到大街尽头的郊外。郊外的田野里,开满了各种野花,她采了一束非常好看的野花。

  这天,女教师发现自己的信箱里摆放着一束野花。她小心地取下花束,紧紧地贴在自己脸上,随后甜甜地笑了。这时,她脸上的皱纹好像消失了,变得年轻了许多。

认 娅 能说会写 感  动   品德高尚的人崇尚友好、善良、淳朴、真诚的品质。

  在你的经历中,在你看过的读物或影视作品中,一定遇到不少这样的人,他(她)做的哪件事最令你感动,给同学们讲一讲。

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本单元诗文中的人物,都有着淳朴的情感、善良的心灵。他们做的事情令人赞赏。

  回忆一件你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把自己的做法与诗文中的人物相比,看看做得怎么样,然后写下来。

  写的时候要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的顺序来写,每段一个内容。

  注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你对自己的评价。事件要真实,评价要实事求是,要表达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语文七色光一 练 1. 区别下面的形近字并组词,选择其中两组词语各写一个句子。

2. 读读下面的词语,想一想哪些是表现神态的,哪些是表现心理活动的,在括号中标出。你还能再写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忐忑不安(   )   笑逐颜开(   ) 嫣然一笑(   )   心烦意乱(   ) 心悦诚服(   )   怒气冲冲(   )     (   )       (   )     (   )       (   ) 日积月累 质朴纯真 淳朴善良 以诚相待 宽容大度 朴实无华 襟怀坦白 忠厚老实 助人为乐   真诚是忘我而远离功利的。因此,我们可以把真诚理解成是我们生命中长驻的一份净化内心的美好情感。真诚不一定给我们带来圆满,但可以保全住我们心灵的圣洁和崇高。

———邓 浩   赤子之心   赤子,指初生的婴儿。赤子之心,形容人纯洁善良像初生的婴儿。“赤子之心”出自于《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意思是有高尚德行的人,永远不会丧失孩子一般纯洁、善良的品行。

  后来,人们对于为人真诚、朴实的人,对家乡故土、对祖国感情深厚的人也称为怀有赤子之心的人。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了成功的儿子傅聪说:“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报……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巴金在《永远向他学习——悼念郭沫若同志》一文中说:“我同郭老接触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他非常真诚,他谈话、写文章没有半点虚假。我想说他有一颗赤子之心。” 动脑筋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组成成语,然后把所填的字按一定的顺序,写在横线上的括号里,就是一句名言。

( )才实学  ( )心诚意  ( )貌双全   实事求( )  ( )杰地灵  ( )龙活虎 ( )瞻远瞩  物( )价廉  ( )才兼备 (  )(  )(  )(  )(  ) (  )最(  )(  )(  )。

3 我 爱 大 海   我爱大海。我曾在一座岛上,紧挨茫茫大海住了一个星期,和大海朝夕相处,总算对大海有了一些了解。

  清晨,海是雾蒙蒙的灰色,天色也是灰的,海天一色,仿佛一个巨大的灰色幕布笼罩着陆地。海上风平浪静,连海涛声也格外地轻,好像大海刚刚睡醒。太阳开始升起,但明月仍然高悬,天空变成淡蓝色,海也变成浅蓝色,两种颜色的细微差别使天海之间出现了一道分界线。随着太阳升起,天空出现了橙色的朝霞,映在水面粼(lín)粼发光,天水之间又产生了一种新的颜色。早晨的海是沉静的海,显示了海的博大胸怀。每个在海中航行的人都充满了希望。

  上午的海色彩丰富,而且变幻无穷,这变化完全取决于云。无云处的大海在阳光照耀下雪白;
薄云之下的大海发青;
白云之下的大海发绿;
灰云之下的大海发蓝;
乌云之下的大海发灰;
浓云之下的大海发黑。随着云的颜色和云层位置的变化,海面的各个区域也变换着颜色,仿佛一块硕大无朋的调色板,由计算机控制着配色。上午的海涛声明显增大,好像海在做健身运动,也像海在召唤游动的鱼群。上午的海是变幻的海,显示了海的生机。这时在海上航行真是一种享受,航行的人一定会个个热爱海洋。

  傍晚的海,在如山的白云下,远处看是蓝色,近处看去是灰色,风平浪静。落日的余晖射入云层,随着太阳的下落,云层在金光照耀下由橙色逐渐变黑,好像一座座黑山,无云处好像山间的峡谷。我想当年远航探险的人,大概很容易把这些如山似岸的乌云当成陆地,为自己又发现了新岛屿或新陆地而欢呼雀跃,结果是一场空欢喜,那种失望,恐怕不在海边久住的人是难以想象的。这时的海是凄凉的海,会引出航海者孤寂的情感。

  阴云密布的夜晚,天是乌黑的,海是墨黑的,水天一色,是黑漆漆的一片,仿佛一个黑箱子倒扣在海面上。狂风骤起,海浪呼啸,巨浪也是黑的,像一头庞(páng)大的黑色怪兽,咆哮扑来,要吞没海中的一切,也要吞没岸上的一切。巨浪在征服了海洋之后,到达岸边逐渐筋疲力尽,最后用尽全力,口吐白沫倒在海滩上。这时的海是狂暴的海,是凶恶的海,这时的海给人的感觉大概只有恐惧了。这种连岸上的人都感到恐惧的时刻,在大海之中一叶孤舟之上的人又是何种心情呢?他们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多么坚定的意志,才能度过这漆黑漫长、惊涛骇(hài)浪之夜啊!只有这种时候才能考验真正的远航探险者,也只有经历了这种考验的远航探险家才能到达目的地。

  我爱海,爱海的浩瀚无际,也爱海的变幻无穷。

1. 默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来写大海的。

2. 读完课文,你对哪个时段的大海印象最深?把这段描写背诵下来。

认 粼 庞 骇 写 岛 仿 佛 幕 罩 硕 屿 凄 墨 兽 沫 4  沧 海 日 出   人们告诉我,在北戴河那著名的24景当中,最美最壮丽的景致,要算是在东山鹰角亭上看日出了。

  看日出必须得早起。4点钟还不到,我就爬起身来,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这时候,天还很黑。夜间下了一场雨,现在还未晴透。但是云隙中却已经放射出晓星残月的光辉。我贪婪(lán)地呼吸着那雨后黎明的清新空气,和所有看日出的人们一样,爬上了山顶。我来到鹰角亭,停在一根亭柱下面,默默地眺望起来。

  这时候,残云已经散尽了。几颗寥(liáo)寥的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粉红的颜色。这广阔无垠(yín)的天空和大海,完全被粉红色的霞光融合在一起了,分不清它们的界限,也看不见它们的轮廓(kuò),只感到一种柔和的明快的美。四周,静极了,只听见山下的海水轻轻地冲刷着 (chán)岩的哗哗声,微风吹着树叶的沙沙声。此外,什么声音都没有,连鸟儿的叫声也没有,仿佛,它们也被眼前这柔和美丽的霞光所陶醉了。

  朝霞渐渐变浓变深,粉红的颜色,渐渐变成了橘红,以后又变成为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着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在那闪烁着一片火焰似的波光的大海里,一轮红得耀眼,光芒四射的太阳,冉(rǎn)冉地升腾起来。开始的时候,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了一个弧(hú)形的金边儿,不久,这金边儿很快地在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已经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跳,蹦出了海面。霎时间,那辽阔无垠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在那太阳刚刚跃出的海面上,金光特别强烈,仿佛是无数个火红的太阳,铺成了一条又宽又亮又红的海上大路,从太阳底下,一直伸展到鹰角亭下的海边。这路,金晃晃红彤彤的,又直又长,看着它,仿佛使人觉得:循着这条金晃晃红彤彤的大路,就可以一直走进那太阳里去。

  啊,美极了,壮观极了!   我转身向西边望去,只见西面的山峰、树木、庙宇、楼房,也全都罩上了一片金晃晃的红光。还有那从渔村里飘起来的乳白色的炊烟和在山林中飘荡着的薄纱似的晨雾,也都变成了金晃晃红彤彤的颜色,像一缕缕色彩鲜艳的缎子,在山林和楼房之间轻轻地飘拂着、飘拂着。于是,那山峰、树木、庙宇、楼房,就在这袅(niǎo)袅的炊烟和晨雾之中,时隐时现,似真似幻。眼前的这幅带有神奇色彩的优美画面,多么像那虚幻缥(piāo)缈(miǎo)的仙境!   美极了,沧海日出实在太美了! 1. 朗读课文,说一说沧海日出“美”在哪里,“壮观”在哪里。

2. 背诵第四自然段。

认 婪 寥 垠 廓 冉 弧 袅 缥 缈 写 沧 亭 贪 垠 限 冉 弧 循 炊 缎 虚 快乐读书屋二   人类要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必须借助哪些工具?在海底世界,我们会发现哪些珍奇的海洋生物和绮丽的海底景色呢? 探索海底世界   自古以来,人类对神秘的海底世界就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由于人在水中呼吸困难,而且入水越深,海水对人体压力就越大,所以潜水成为一种艰难的事情。最初,人们只是屏着呼吸,潜入海里,待上两三分钟。后来,人们发明了一些简单的潜水工具,如面罩、氧气袋等。依靠这些工具,人们才能潜入较深的海中,并且逗留得久一点。虽然这样,对于神秘的海底世界,人们所了解的还是非常少。

  人类在探索海底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制造和改良潜水工具。到了近代,终于发明了水肺,潜水技术才有了显著的突破。从此,潜水员可以在海底停留得更久,以便进行各种活动了。不过,由于海水对人的压力,人类潜水的深度是有局限的。如果想更深地探测海洋,必须依赖潜水器。潜水器是一种类似潜水艇的潜水工具。小型的可载一两个人,大型的可载几十个人。最先进的潜水器能够把人类带到一万米深的海底。

  海底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如果你有机会身临其境,你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你也许会看到纤细的斑马鱼,也可能碰上庞大的鲸(jīng)鱼;
你也许会看到高贵的龙虾,舒展着长须,在水中婆娑起舞;
也可能看到狡猾(huá)的章鱼,抖动腕足,在水藻(zǎo)中躲躲闪闪,伺(sì)机攻击猎物;
偶尔你也会碰上笨重的海龟,看它慢条斯理地在海中游来游去。

  在碧绿澄清的海水中,你还会看到美丽的珊(shān)瑚(hú)。有白的、黄的、红的、紫的、蓝的,五彩缤纷;
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松柏,有的像菊花……千姿百态,把海底点缀得像一座花园。在珊瑚礁(jiāo)附近所看到的鱼儿更美丽。鱼群披着五颜六色的鱼鳞(lín),在碧绿的海底闪耀着七彩光芒,穿梭来往,上下翻腾,变幻出千百种花样,蔚为壮观。如果你随身携(xié)带防水摄影机,一发现珍奇的海洋生物或绮(qǐ)丽的景色,就可以马上把它摄入镜头,那该是多么有趣啊!   烟波浩渺、白浪滔滔的海洋底下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是不是也想潜入大海,亲眼看个究竟呢? 认 鲸 猾 伺 礁 鳞 携 绮   每日出海的渔民,当渔船上装满了鱼,即将返航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在归航的过程中会有危险吗? 归  航   奔跑了一天的太阳终于躲藏了起来,黑夜的暗影笼罩了大海,掩盖了天空,抹去了美景。他们想起应该回家了。他们收起鱼钩,摇起橹(lǔ)桨,船动了。微风轻轻地吹着,波浪无力地拍打着船舷,碰上去又离开,丝毫也没有增加航行的困难。也许这种平静的天气可以持续到他们平安到岸。然而,渔民们多年的经验使他们想到,现在还不能完全放心。说不定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危险,航程还很远,而这一段路还笼罩在黑暗之中。

  船在黑茫茫的波涛起伏的海面上前进。借着微弱的亮光,模模糊糊地已经可以看到海岸了。海岸鼓舞着他们不要松劲儿,要再加把劲儿,坚持到底。

  忽然,他们发觉微弱的细浪变得凶猛而有力了。小船开始猛烈地震荡起来。海浪起伏,在海水有力的推动下,越来越高,急剧跳起又猛然落下。小船受到了可怕的冲击,随着汹涌的海浪上下颠簸。

  在这波涛澎湃的汪洋大海上,小船在浪头上荡来荡去。尽管船员们拼命划桨,船也很难再前进一步。突然,一个浪头扑了过来,柔弱的小船猛地一震,被巨浪举到半空中。接着,又被摔下来,跌进了翻滚的浪花里。一个汹涌咆哮的浪头刚刚过去,又一个浪紧接着就打来了。这时候划桨人需要有高度的机智和强大的力量。只有当一个巨大浪头的冲击力减弱了的时候,人们才能用力划。对早已筋疲力尽的船员们来说,要想把船划到岸边,还要使出最后的气力。

  小船被狂涛猛浪冲击着,摇荡着。船上的人,个个都紧绷着严峻的脸,又累又恐惧。他们紧紧地抓着船桨,把摇晃不定的小船摇向前去。他们有着多年来获得的职业经验,谙(ān)熟海洋变幻无常的性格,因此他们现在能巧妙地借着海浪的力量,在这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向海岸靠近。

  到现在,他们在狂怒的海洋上已经战胜了许多困难。但是这时困难更大,更难以克服。在这些可怕的困难面前,面临着要沉到深海下的危险,也很可能被海浪卷走,沉没在坚硬的礁石之间。

  离岸已经不远了,岸上闪耀着灯光。平安到达的希望给他们增添了勇气和继续战斗的决心。他们已能望到岸上的篝火和那指引他们靠岸的地方了。这样,他们就可以掌握好方向,不再走冤枉路。

  怒吼的浪涛借着海洋的力量,凶猛地冲击着峻峭的海岸。海岸近处的海水,遭到海岸的抵挡,波涛滚滚。在这种障碍面前,靠岸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做非凡的努力才能完成。仅剩下一丝力气的人们,在这场动人心弦的搏斗中,战胜了狂怒海浪造成的障碍,终于登岸了。人们都感到平安脱险后的无比的快乐,以及几乎浑身无力的疼痛的感觉。

  在黑夜的阴影里,那强有力的海洋深处隐藏着一个残暴的可怕的力量,和许多不可知的秘密,但人们还是奇妙地摆脱了它的巨爪。

认 橹 谙 能说会写 我所了解的大海   浩瀚无边的大海是激情的摇篮,是梦幻的故乡,它孕育着奇妙的遐想,它激发着创造的灵感,它陶冶着人们的心灵……   现在就请大家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大海。

  没有看到过大海的同学可通过读诗文、看图片、看电视、上网、问亲人或朋友等多种方式去了解大海;
见过大海的同学可以回忆一下当时看到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大家可以互相补充,各抒己见。通过这次交流,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大海,亲近大海吧! 写一写对大海的了解或向往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大海:海的浩瀚无际、变幻无穷,海底世界的奇妙,海上日出的壮丽,还有对海的遐想……   读了这些文章,你对海有哪些新的了解或向往?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把这些写出来。

语文七色光二 练 把下面两组词语中意思相反的用线连起来。

日积月累 我们去看海 (第一节) 作者:金波 走啊,一起走,我们去看海, 海风已吹进我们的心中, 耳边已响起潮声澎湃。

走啊,去看海,海是我们的梦, 海的胸怀如此的宽大, 海的家园如此的富足。

海是我们的另一个家, 看见海,就像走进了宝库。

我们在海的怀抱里跳跃, 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 我们在海的怀抱里欢笑。

潮起潮落都有动听的歌, 去看海,一路唱着热情的歌曲, 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

海洋的颜色   人们一般认为海水是蓝色的,但是你走近海边,用手掬起一捧,再仔细端详,海水却是无色的。

  海水自身并无颜色,它之所以显出美丽的颜色,是阳光反射的结果。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它们进入海洋,浅颜色都被吸收了,剩下青、蓝等深颜色反射回来,我们见到的蓝色,便是反射回来的太阳光的颜色。说海洋是蓝色的,这是一般情形;
由于特殊原因,也有例外。如红海有时是棕色的,黄海就是黄色的,黑海有时是黑色的。这都是远看的颜色,掬起一捧,海水其实也是无色的。

大家一起来 海洋———资源的宝库   海洋是多姿多彩、变幻万千的世界,海洋更是资源丰富、神秘莫测的宝库。本单元《探索海底世界》一文最后给大家留下了一个问题:“烟波浩渺、白浪滔滔的海洋底下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是不是也想潜入大海,亲眼看个究竟呢?”现在,就让我们去神秘的海底看一看吧!   查找有关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处海底景物或一种海洋资源(海洋生物、矿藏等等)。然后把大家的介绍汇集起来,办一期以“海洋——资源的宝库”为主题的墙报。

5  “贱卖海张五”   清朝咸丰年间,天津手艺人中,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他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城东北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道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来了三个人。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前的人一瞅,赶紧吆(yāo)喝着:“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总共三位———里边请!”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dǐng)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气儿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将军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hèng〕,官儿也怵(chù)三分。

  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艺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瞅,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啥样,他捏的啥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捏什么?狗不理包子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

  只见人家泥人张似乎没听见,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kōu)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把那些话在他手里的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一撂,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挺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
  “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拿个大蒲扇走了。但这事还没完———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椅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用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儿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1. 默读课文。讨论一下“泥人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画出课文中描写“泥人张”神态、动作的语句,读一读,认真体会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3. 用自己的话把“贱卖海张五”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认 鼎 怵 抠 写 咸 绰 瞅 甚 贩 赚 撂 柜 瓢 核 估 6  月 光 曲   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大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lái)茵(yīn)河边的一个小镇。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máo)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作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要是能够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quàn)太贵了,咱们买不起呀!”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mò)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要做鞋吗?”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你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从窗子照进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都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shà)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地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贝多芬急忙跑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了下来,并且命名为《月光曲》。

1. 熟读课文。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是怎样诞生的?你对贝多芬又有了哪些了解? 2. 贝多芬在弹第二首曲子时,皮鞋匠和盲姑娘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象?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八、九自然段。

认 莱 茵 茅 券 陌 霎 写 谱 茅 罢 盲 键 缕 恬 汹 醉 快乐读书屋三   一般说来,大方的人就不会小气,小气的人就不会大方。可豫剧大师常香玉既有大方的时候,又有“小气”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呢? 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   豫剧大师常香玉是个很“小气”的人,有时“小气”得很不近“情理”,恨不得一分钱掰两半儿花,但那是对自己、对家人。

  她住了17年的房子,刷的是白灰墙,铺的是水泥地,用的是单位几十年前发的旧家具。她一辈子很少穿新衣服,枕头还是用旧衣服裹的。女儿看见她穿的秋裤太旧了曾说:“给您买一条新秋裤吧?”她说:“旧秋裤洗洗,干净就中,不准乱花钱。”她去世时穿的仍是一套旧衣服。她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抠门儿”,不许孩子在外面馆子里吃饭乱花钱,连买菜都要求保姆(mǔ)买便宜的。小女儿出国了,每当她打来越洋电话,常老总是简单地说几句就要挂电话。小女儿不理解:“妈,您就这么不愿意和我讲话?”常老说:“把钱花在电话费上不值,还不如把钱省下来,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常香玉又是个很慷(kāng)慨(kǎi)大方的人,慷慨大方得让人感动落泪,那是对国家、对人民。

  新中国刚成立,为了替国家分忧,她在文艺界第一个带头要求降低自己的工资;
抗美援朝时,她和她的剧社给志愿军捐献了一架飞机,为此,她卖掉了汽车、首饰,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并带领剧社在半年时间里义演180多场;
“文化大革命”后,她把补发的一万多元工资全部交了党费;
1995年,她携带弟子义演,票房收入全部捐献给了下岗职工;
2003年,她又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万元钱捐献给“非典”防治工作;
2004年,她在遗嘱中要求把积攒的最后几万元钱也全部捐献给家乡巩(gǒng)义。至于她平生资助过多少遇到困难的父老乡亲,更是无法计数。

  对自己、对家人,省了又省;
对国家、对人民,慷慨解囊(náng),这就是我们的豫剧大师,德艺双馨(xīn)的艺术家常香玉。

  2004年7月27日,国务院追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认 姆 慷 慨 巩 囊   “好,但还要做得更好。”这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座右铭。那么,达·芬奇是怎样作画的? 达·芬奇作画   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他小时候曾有许多美妙的幻想,如想成为歌唱家、探险家……但他时时不忘的,还是希望成为一个画家。

  随着画技的提高,达·芬奇央求父亲让他拜一位画家为师,可是遭到父亲的反对。那个时候,画家是被看做低人一等的。但他并没有放弃。

  有一天,达·芬奇在一块木板上画了一个漆黑的小山洞,洞里跳出一个怪物,它的两眼露着凶光,张着血盆大口,喷着火焰和毒气,样子十分可怕。

  画好以后,他把画架放在光线正好照着那个怪物的地方,然后让父亲到他房里来。父亲一走进房间,突然看见一个可怕的怪物正要向他狂扑过来,他一声惊呼,拔腿就跑。“不要怕,爸爸,”达·芬奇笑着说,“这是我画的。”然后,他又加了一句:“我认为我做了一件可以胜任的工作。”他父亲安东尼奥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儿子可以胜任画画的工作。1470年,他把达·芬奇送到佛罗伦萨著名的画家维洛(luò)契(qì)奥那儿去,拜师学画。

  在严师的谆(zhūn)谆教诲(huì)下,达·芬奇的画技迅速提高。1472年出师时,画艺已超过老师。达·芬奇并不因此而止步不前,他给自己定了个座右铭———好,但还要做得更好。

  出师后,达·芬奇开始独立工作,画了不少作品,并逐渐有了一点名气。意大利米兰城的大公鲁多维柯(kē)知道后,1482年聘请他去工作。1495年,他应邀为一所修道院绘制《最后的晚餐》。他力求完美,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常常头一天画好第二天再修改;
对修改过的还总是不能满意。有时候他抱着膀子站着,凝视着画上的人物,这样一连三四天不做画,评判画的得失,思索对画再做怎样的修改。

  这幅画至今仍然保存在修道院餐厅的正面墙上。随着岁月的流逝,壁画已经模糊开裂,但是,美的神韵(yùn)仍然透过它不完整的画面而光芒四射。人们称赞这幅画是“在人类所有绘画中最崇高的作品”。《最后的晚餐》的成功,使达·芬奇名声大震,成了全国闻名的大画家。

  1499年,法军侵入米兰城,米兰大公鲁多维柯成了阶下囚。达·芬奇只好回到了阔别20年的故乡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期间,他绘制了《蒙娜丽莎(shā)》等杰作。

  在他50岁时,这位大画家开始了长时间的漫游。他走遍了意大利的山山水水,陶醉在秀丽的大好河山之中。

  1519年5月2日,达·芬奇在法国的漫游途中不幸病逝。

  达·芬奇虽然告别了人世,但他的画却仍然在人间流传着,不但传遍了整个意大利,而且流传到了其他国家。一直到现在,他的画仍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称赞。

认 洛 契 谆 诲 韵 莎 能说会写 我喜欢的一位艺术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了解了一些艺术家的故事。选一位你喜欢的艺术家,查找有关他(她)的资料,把他(她)的故事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讲述的时候,要说出你喜欢这位艺术家的理由,他(她)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或者简单介绍一下他(她)的一部作品。

我喜欢的一部艺术作品   艺术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多种形式,你喜欢哪种艺术形式的哪部作品?   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这部作品的内容,然后想一想,你喜欢这部艺术作品的理由是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

  文题自拟。

语文七色光三 练 1. 比一比,注音并组词。

2.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横冲直( ) 艺高( )大 大模大( ) 尽( )尽力 一( )不苟 波涛( )涌 德艺双( ) 慷慨解( ) 3. 读例句,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各造一个句子。

  达·芬奇虽然告别了人世,但是他的画却仍然在人间流传着,不但传遍了整个意大利,而且流传到了其他国家。

日积月累   我的艺术应当为贫苦的人造福。

———贝多芬(德国)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冼星海     一切美好的艺术都是来自人类的精神,不需要任何外表虚饰。

———邓 肯(美国)   “神秘”的东方艺术———书法   古代把写字叫做“书”,“书法”就是指用毛笔写好汉字的法则。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同方块字以象形为主要特征和“文房四宝”的使用有关。它同国画一样,以笔、墨、纸、砚做工具材料,可以表现汉字书写的笔画美、结构美和章法美,即便是用墨的浓淡也能表现特殊的墨色美。写出的字可以因人而异,千变万化。主要字体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书法与国画有着相似的审美观念,即着重表达主观情感和艺术神韵。因此,有人认为在艺术上“书画同源”。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它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神秘的”东方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窗外事   最近一段时间,你注意到媒体介绍了哪些有关艺术的新闻了吗?请你搜集一些关于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方面的新闻,互相交流评价。

7  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石油是种宝贵的能源。用它,人们可以提炼出汽油、柴油、煤油等燃料,也可以制造塑料、尼龙、合成橡胶、化肥、洗衣粉等五千多种化工产品。如果没有石油,飞机不能上天,轮船不能远航,就连威力强大的坦克、战舰,也会变成一堆废(fèi)铁。可以这样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一个国家缺少石油,就像是得了贫血症的病人,不但整个国家的经济会瘫痪(huàn),而且国家安全也将受到严重的威胁(xié)。

  在旧中国,我国的石油工业十分落后,只有西北的玉门等几个地方产石油,总共只有四十几名技术人员、8台钻浅井的钻机。据统计,从1904年我国第一口油井出油,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原油的总产量只有几百万吨。

  由于缺少石油,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许多地方的汽车都改用木炭(tàn)、酒精做燃料,就连首都北京街头来来往往的公共汽车,车顶上都装有一个和车身一样长的大煤气包。看到这一切,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沉甸(diàn)甸的不是滋味。

  中国的幅员那么辽阔,难道地下就真的没有石油吗?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大量的考察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是一个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果然,地质工作者很快就在我国东北的松嫩平原上发现了一个大油田。为了纪念即将到来的建国10周年大庆,这个大油田被命名为“大庆油田”。

  一场开发大庆油田的大会战打响了。昔日荒凉的大草原上,汇聚了几万人的石油大军。他们当中,有个名叫王进喜的中年人。他从15岁起就进玉门油矿做苦工,受尽了外国工头的欺辱。解放后,穷苦人民翻了身,他当上了钻井队长。作为一名石油工人,他在北京开会的时候,看到国家因缺石油,汽车顶上背着黑乎乎的煤气包,心里十分难过,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为中国人民争口气,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十分艰苦。石油工人们为早日出油,日夜奋战在工地上。钻机运到了,可是起重设备没有到。为了早一天开钻,王进喜便带领工人们硬是人推肩扛,把上百吨的钻机运到了井场上,把井架竖立起来。钻机开钻需要水,工人们就用桶装、用盆端,运来四五十吨水,保证了钻机按时开钻。有一次,发生了井喷事故,因为当时没有搅拌机,王进喜带头跳进了冰冷的泥浆(jiāng)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压井用的泥浆,终于制服了井喷。为了开发油田,王进喜不知疲劳,日夜奋战,人们都称他为“铁人”。

  在大庆,像王进喜这样的石油工人还有许多。他们用“铁人”精神,战严寒、斗酷暑,克服了井喷、缺水、缺粮等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终于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高速度、高质量地建成了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一列列长长的油罐车,像一条条黑色的巨龙,满载着石油从大庆驶往祖国的四面八方。从此,我国的石油基本自给,那些顶在汽车顶上的煤气包,再也看不到了。

  继大庆油田之后,我国又相继建成了大港、胜利、辽河、江汉、任丘、中原、塔里木等石油基地和天然气基地。石油年产量到20世纪70年代末就达到了1亿吨。2005年,我国的原油产量达到了1.82亿吨,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啊! 1. 速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铁人”精神。

2. 课文中有几处运用了列数字说明的方法,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⑴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一个国家缺少石油,就像是得了贫血症的病人,不但整个国家的经济会瘫痪,而且国家安全也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⑵ 我一定要为中国人民争口气,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认 废 痪 胁 炭 甸 浆 写 橡 胶 液 症 吨 滋 幅 昔 汇 欺 辱 8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晨曦(xī)中阿爸在田间劳作, 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 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儿, 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 呵,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chuí)的这座村庄, 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 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幢幢厂房。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声笑语, 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 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 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 在特区,到处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庞。

他们开着卡车,运送水泥、钢材, 提着皮包,和外商谈判办厂。

伴着灯光,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和着乐曲,翩(piān)翩起舞放声歌唱。

再不是只求三餐眼看脚下, 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投向四方。

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就像那彩色的特区新城一样。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 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 传递着新的信息,描画着美好春光。

1. 朗读诗歌。“这儿”的昨天是什么样,今天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2. 读一读,体会下面诗句的含义。

⑴ 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儿, 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 ⑵ 再不是只求三餐眼看脚下, 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投向四方。

3. 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歌。

认 翩 写 渺 灶 呵 超 幢 庞 仪 焕 燕 快乐读书屋四   中国的第一次核试验发生在什么时候?当时的情况怎么样?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意味着什么? 大漠升起蘑菇云   1964年10月16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一个永远值得记忆的日子。

  在中国西部空旷的戈壁大漠罗布泊深处,一座102米高的铁塔傲然矗立。它的周围,大约6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布置着飞机、大炮、坦克、铁路、桥梁、工事和楼房。在一些掩体里,还关有老鼠、猴子和狗等动物。在茫茫大戈壁里,为什么要设置这些东西呢?原来,中国的第一次核试验将在这里进行。布置在这里的武器装备、建筑设施和动物,是用来检验原子弹爆炸威力的效应物。此时,那颗凝结着我国科研人员心血、寄托着全国人民期望的原子弹,正静静地卧在铁塔顶端的金属小屋里。

  离周恩来总理批准的起爆时间———15时只差10秒了,核试验总控制室里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盯着一排排彩色的灯钮。随着灯钮的闪烁,一位军官用洪亮的声音报数:“9、8、7、6、5、4、3、2、1,起爆!”随着一枚红色按钮被按下,罗布泊的上空出现了一道强烈的闪电,接着,一个巨大的火球从戈壁深处翻滚着升腾而起。它的光芒是那么强烈,就连天空中的太阳也显得黯(àn)然失色了。很快,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像是晴天霹(pī)雳(lì)滚过人们的头顶,紧接着,裹挟着沙石热浪的冲击波,像狂飙(biāo)一样扫荡着无边无际的戈壁。巨大的火球翻滚升腾冲上高空以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蘑菇状烟云。

  “成功了!”“成功了!”   参加核试验的科技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在几十里外的安全区看到从大漠里升腾起的蘑菇云,都欢呼雀跃起来,此时,许多人的眼眶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

  电波很快就将“中国在1964年10月16日15时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消息传遍了世界。

  全世界都被震惊了,都为中国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原子弹而感到吃惊。中国人民也为自己的祖国拥有了核武器,打破了核讹(é)诈(zhà)而感到无比自豪。

  就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的第二年,我国又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的发射试验。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地爆炸了一颗威力比原子弹更大的氢(qīng)弹。后来,我国又相继研制出了洲际弹道导弹和导弹核潜艇。如今,打破了核垄(lǒng)断的新中国,不但不怕别人的核威胁、核讹诈,而且还向世界庄严承诺: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且愿为限制核试验、核军备竞赛,在全世界彻底销毁核武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

认 黯 霹 雳 讹 诈 氢 垄   杂交水稻研究是公认的世界难题,这个难题是谁怎么解决的?解决了这个难题有什么意义? 中 国 魔 稻   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许多国家正在为粮食短缺的问题而苦恼的时候,一种高产的水稻品种———杂交水稻,在中国培育成功了。这种杂交水稻问世以后,很快就被五大洲的二十多个国家引种,大幅度地提高了这些国家的粮食产量。在那些引种了杂交水稻的国家里,许多人把这种产量极高的杂交水稻称为“中国魔稻”或“东方魔稻”。国外还有人评论说:“杂交水稻是中国人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之后,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杂交水稻这项举世瞩(zhǔ)目的科学研究项目,是我国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袁(yuán)隆平主持研究的。1981年,这一成果获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国家级特等发明奖。这项研究成果还四次获得了国际性科学奖。袁隆平也由于他在这一研究领域内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而被国际上的同行赞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研究是公认的世界难题。虽然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日本、菲(fēi)律宾等国的科学家就相继开展了研究,但是都没有获得成功。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就瞄准了这个世界难题,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一般人都认为水稻很难杂交,因为它的雄蕊和雌蕊长在同一朵花内,一旦开花就自己受粉了。要使不同稻种杂交必须培育一种雄蕊退化,靠自己的花不能受粉的母本,才能进行杂交。1964年6月下旬(xún)的一天,袁隆平终于在一块稻田里,发现了他几年来一直在苦苦寻觅的那种神奇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于是,他马上将这宝贵的稻株用布条做标记,并精心地加以培育。经过他和助手们6年的选育,用一千多个品种,进行了成千上万组杂交组合试验,终于攻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

  杂交水稻同其他水稻相比,每公顷可以增产1.6吨。我国农村从1976年开始推广种植以来,到1996年已经累计增产三亿多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粮食的产量,使我国的水稻单产和总产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已经使我国在这一领域里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果向印度、越南、美国、日本、埃(āi)及等国家转让以后,对世界水稻产量的提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对中国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称赞说,它是继人类培育出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的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是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他认为,袁隆平进行的杂交水稻研究,有希望解决整个世界的饥饿问题。

  在取得了杂交水稻的辉煌(huáng)成就以后,袁隆平又向更深更高的科学领域进军,他还要培育出比杂交水稻单产更高、米质更好的超级杂交水稻。

认 瞩 袁 菲 旬 埃 煌 能说会写 祖国建设跨骏马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中,有许多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如大庆铁人王进喜、全国著名劳模孟泰、桥吊专家许振超……近几年来,还有很多大事让人激动不已、豪情满怀,如磁悬浮列车开通、三峡大坝建成、青藏铁路运营,等等。

请你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搜集一些祖国建设方面的新人新事,从中选出一例或几例,和同学交流一下。

注意所选的人和事要真实。如果能配合图片进行交流就更好了。

祖国建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祖国建设突飞猛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你一定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请你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变化写下来。

  写的时候要注意:
  1.用具体事例来反映身边的变化,如家用电器、住房、城市建设、交通,等等。

  2.可以学习“快乐读书屋”中的两篇文章,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具体描述身边的变化。

  3.要写清楚这些变化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好处。

  4.文题自拟。文体不限。

语文七色光四 练 1. 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塑料(  ) 渺小(  ) 熟悉(  ) 松嫩平原(  ) 困扰(  ) 欺辱(  ) 燃料(  ) 幅员辽阔(  ) 2. 读一读,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⑴ 石油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能源。用它人们(   )提炼出汽油、煤油,也(   )制造塑料、合成橡胶、化肥等化工产品。

⑵ ( )森林对人类非常有益,( )一定要精心保护好它。

⑶ (   )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的科学家相继开展了研究,(   )都没有获得成功。

3. 认真读下面的短文,运用修改符号把文中的错别字、语病修改过来。

  这个村庄西、北两测都是绵延数十里的群山,山上树林茂密,溪水淙淙。山下是一片绿毯似的稻田,田边有一个湖水碧绿的小池溏。白天,人们劳动的喜悦充满了。夜晚,无论是漆黑一片,但也充满了生机。青蛙、山羊等各种小动物的鸣叫会成了一首昆虫合唱曲。

日积月累   只有破坏旧的腐朽的东西,才能建设新的健全的东西。———毛泽东     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邓小平   知识窗 五 年 计 划   “五年计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一部分。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2006年已经制订了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这些“五年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很多重大成果都是在这些个“五年计划”中完成的。如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初步建成了大庆油田;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等。

大家一起来 放 眼 世 界   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为此而无比自豪。但与世界上的某些发达国家相比,在某些方面仍有差距,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应该有紧迫感。

  请大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把你对其他国家的生产、建设、科技、环境保护、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了解,介绍给大家,然后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想。

9  桃 花 心 木   乡下老家屋前,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zū)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房后山上的林场有许多这种树,但那是高达几丈的成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高大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yāng)一样,不同的是,这是旱地,不是水田。

  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浇水也没有规律,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我住在乡下时,每天都在桃花心木苗林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的就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为树苗浇水。但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苗枯萎了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苗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像种菜或种稻子,几个星期几个月就可以收获。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jí)取水分,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能在不确定中去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的人又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都定时浇一定量的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习性,根就会浮生在地表,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侥(jiǎo)幸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种树人说的话,使我深受启发。想到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

  我听了种树的人关于种树的谈话之后,每天走过桃花心木苗圃时,内心总会有某些东西被触动。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种树的人不再来,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 种树人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你能再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吗?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种树人说的两段话。

认 租 秧 汲 侥 写 租 秧 旱 规 萎 汲 圃 10  “美极了”与“糟透了”   我八岁时就写下了我的第一首诗。

  妈妈边读边嚷了起来:“美极了!巴德,真的是你写的吗?”   我满脸羞红地承认了,心里充满了骄傲。妈妈赞不绝口,她甚至说只有神童才能写出如此美丽的诗篇!   “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兴高采烈地问。我简直等不得了———他呀,是好莱坞某电影公司著名的剧作家,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我想:他一定比妈妈更能评判我的诗!   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以迎接他的到来。我用花体将诗好好地重新抄写了一遍,用彩笔画上花边,然后将诗稿放在餐桌上爸爸的盘子里。

  我等呀等,好不容易等到七点半,爸爸这才气冲冲地回到家中。他回来后铁青着脸大发牢骚,埋怨同事们不跟他好好配合。

  “不过,巴德创造了一个奇迹,”妈妈劝慰道,“他写了一首诗!写得真美!”   “要是你不介意的话,”爸爸打断了妈妈的赞扬,“还是让我自己来评判吧。”   在他读诗时,我的脸几乎要埋进盘子中。诗只有短短十行,但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我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终于,爸爸将诗稿放回盘子里。接着,他直截了当地评判说:“依我看,诗写得糟透了。”   我抬不起头来。我的眼中顿时涌出了泪花。

  “你这个人有时就是让人搞不明白,”妈妈生气了,“巴德还小,这是他学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你现在可不是在工作室里。”   “世上的劣诗已经太多了,”爸爸却很固执,“如果孩子写不出好诗,并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他非得去当诗人不可。”   爸爸和妈妈为此争论不休。我再也无法忍耐,从餐厅跑回卧室,一头扑倒在床上,痛苦地呜咽着。

  风波很快就平息了。爸爸毕竟是爸爸呀!我继续写诗,只是再也不敢拿给爸爸看了。

  过了几年,我回过头来重读那首诗———这时我才体会到:它果真写得很糟!后来,我壮着胆子给爸爸看了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爸爸认为我写得勉强可以,但又提出了许多意见。

  岁月流逝,很多年又过去了,我成了“著名”作家,书店里在出售我写的小说,舞台上在上演我写的戏剧。今天,当我被无数“赞美”和“批评”包围着时,我又想起了我的第一首诗和由它引起的小插曲。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美极了”的母亲,又有爱说“糟透了”的父亲。他们都是出于对我的爱。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样“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
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美极了!”……“糟透了!”……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jié)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帆。

1. 默读课文。在“我”眼中,“美极了”和“糟透了”是什么样的关系?它们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 你的亲人、朋友或老师对你有过什么评价?你是怎么看待这些评价的?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我感到庆幸”到课文结尾这部分。

认 竭 写 篇 某 牢 骚 执 勉 售 宣 稳 快乐读书屋五   你知道什么是“背水阵”吗?读过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韩信巧布背水阵   公元前204年10月,汉军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人马,准备向东突破井陉(xíng)口,攻击赵国。赵王和国相陈余听说汉军要来袭击,就在井陉口聚集了兵力,准备决战。

  韩信在离井陉口30里处安营扎寨。半夜,韩信挑选了两千名轻骑兵,叫他们每人拿着一面红旗,从小路上山,埋伏在丛林中,监视着赵国的军队,并吩咐他们说:“交战时,赵军看到我们败退,一定会倾巢而出,追逐我军。这时,你们要飞快地冲进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插上我们汉军的红旗。”   两千轻骑兵出发后,韩信让副将通知部队稍微吃一点食物,说:“等今天打败赵军后再好好地犒(kào)赏大家!”将士们都不相信,因为赵军有20万人,而汉军只有临时拼凑起来的几万人,怎么能敌得过赵军呢?   韩信知道敌人已经先占据有利的地势安营扎寨了,在他们没发现汉军主将的旗帜和仪仗时,是不肯出营来攻击汉军的先头部队的。为了引诱敌人,他先派1万人,出井陉口,背水摆开阵势。兵法上忌讳摆“背水阵”,因为大军的背后是河,等于自己切断自己的退路,这多么危险。赵军看见了,哈哈大笑,他们都嘲笑韩信幼稚无知,竟会布“背水阵”。

  天亮的时候,韩信吩咐打起大将的旗帜,带着仪仗和号鼓,大吹大擂(léi)地从井陉口出来。赵军以为机会到来,便打开营门迎击汉军。双方战斗了好长时间,韩信、张耳假装向水边阵地败退。守候在河边的汉军兵士把营垒打开,放他们进去,然后与赵军在河边激战。赵军果然倾巢而出,打算活捉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退守到河边后,汉军知道背后便是河,无路可退,因此全军将士拼死作战。赵军始终无法战胜他们。这时,韩信半夜派出的两千轻骑兵,趁赵军全部出来追逐汉军的机会,冲入赵军营垒,把赵军的旗帜统统拔掉,插上了汉军的红旗。赵军眼看一时战胜不了汉军,不能活捉韩信,就打算退回营垒。可是远远一瞧,见营垒上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吃一惊,以为汉军把赵王和将领们都俘虏了,于是军心大乱,队伍溃(kuì)散,士兵纷纷逃窜(cuàn)。汉军前后夹击,把赵军打得大败,斩了陈余,活捉了赵王。

  将领们献上首级和俘虏后,都向韩信祝贺。他们请教韩信:“‘兵法’上说,‘布阵要尽可能做到右后靠山,前左临水’。这次您竟布下‘背水阵’,还说等打败了赵军再会餐,当时我们都不信,然而结果真的打了胜仗,这是什么原因呢?”韩信笑着说:“我布‘背水阵’,也出自‘兵法’,只是你们没有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这样的话吗?说实话,我手下的将士,都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只有把他们放在绝路上,才能迫使他们拼死战斗。如果让他们有后路可走,早逃光了,我哪里还能指挥他们!” 认 擂 溃 窜   下面两则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可笑在哪里?要是你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人,你会怎样提醒他? 寓 言 两 则 南 辕 (yuán)北 辙(zhé)   从前有一个人,赶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   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跑啊?”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他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高,盘缠带得越多,离楚国也就越远了。

自 相 矛 盾(dùn)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